建筑学概论
建筑学概论

新闻网页问答百科视频图片音乐地图软件手机应用登录|注册360百科进入词条搜索词条首页建筑学概论《建筑学概论》是一部韩国爱情喜剧电影,由李勇周导演执导,严泰雄、韩佳人、裴秀智等担任主演。
该影片,主要讲述在建筑学概论课堂上相识的两人之间的故事。
电影于2012年3月22日上映。
编辑词条电影类型喜剧,爱情主演严泰雄,韩佳人,裴秀智,李济勋片长118分钟上映时间2012年3月22日制片地区韩国对白语言韩语导演李勇周编剧李勇周中文名建筑学概论外文名건축학개론目录剧情介绍演职员表精彩对白原声资料影片评价影片制作展开剧情介绍建筑系学生胜民在…建筑学概论‟课堂上第一次遇到音大学生书妍并对她一见钟情。
两个人一起学习,逐渐敞开心扉成为好友,但不擅于表达感情的胜民迟迟没有对书妍表白,后因小误会逐渐和书妍疏离。
变成35岁的建筑师的胜民面前突然出现了书妍,胜民无法掩藏震惊的心情,书妍拜托他为自己设计房子。
第一次以自己的名字做作品的胜民开始设计书妍的房子。
在一起完成房子的过程中,两个人回忆起也许是爱情的往事,他们之间产生了新的感情。
演职员表演员表角色演员配音备注杨瑞妍(中年时期) 韩佳人----李胜民(中年时期) 严泰雄----李胜民(青年时期) 李济勋----杨瑞妍(青年时期) 裴秀智----职员表职员表导演:李勇周编剧:李勇周精彩对白1、30年以上的才叫房子。
——胜珉2、观察自己生活的地方,去爱它,理解它,这就是建筑学概论的开始。
原声资料건축학개론O.S.T艺人:이지수李智秀语种:韩语发行时间:2012.04.13曲目1.과거속으로... 过去内心里...2.체념死心3.오래된집古老的房子4.기다림等待影片评价纪念那用耳机分享爱情的时节。
《建筑学概论》并非描写了失去的初恋,而是在为假装纯真时的胆怯和那瞬间的犹豫而反省。
影片制作制作背景影片最大的新意便是将“建筑”和“爱情”联系在一起。
本身就是建筑学专业出身的导演李勇周表示,爱情和建筑之间存在很微妙的关联,二者都是从零到有,通过精心设计和搭建才能成就一个“家”,建筑成就的是住所,爱情成就的则是精神港湾。
建筑概论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建筑概论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建筑概论是一门介绍建筑学基础知识的学科,涵盖了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传授建筑概论的知识,教师常常使用教学课件来辅助教学。
本篇文章将呈现一套完整的建筑概论PPT教学课件,以便于学生对建筑概论的学习和理解。
1. 课件封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课件的封面。
为了使课件整洁美观,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简洁而又有吸引力的封面设计。
可以使用一张代表建筑的图片作为背景,然后加上课程名称和教师姓名等关键信息。
2. 课件目录:在封面之后,我们需要制作一个课件目录页面,以便学生可以方便地了解本次课程的内容安排。
这个目录页面可以包括每个章节的标题和页码,让学生能够快速导航到他们感兴趣的部分。
3. 建筑概论导论:在开始正式介绍建筑概论之前,我们可以用一个导论页面来引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目标。
在这一页上,我们可以简要介绍建筑概论的定义、作用和教学目标,为学生打下学习的基础。
4. 建筑设计基础:接下来,我们进入了建筑概论的首个章节——建筑设计基础。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
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图表和示例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的要点。
5. 建筑技术:在建筑概论的第二个章节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是指建筑施工中所涉及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可以详细介绍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等相关内容。
同时,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图示来说明建筑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6. 建筑历史:在建筑概论的第三个章节中,我们将探讨建筑历史的重要性和发展。
通过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代表性建筑物,学生可以了解到建筑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演变和发展。
同时,我们可以使用图片和描述性文字来展示这些历史建筑的特点和价值。
7. 建筑概论案例分析:除了介绍建筑的理论知识外,我们还可以在课件中加入一些案例分析。
通过对一些知名建筑项目的详细解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建筑设计和实践中的一些挑战和解决方法。
建筑学概论doc

建筑学概论论文衣食住行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四大基本需求,说到住自然就离不开房屋,建造房屋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
但在建筑早期,比如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早期,人们建造房屋只是为了避寒和躲避野兽的侵袭,当时并没有考虑到什么建筑的艺术特征。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认识到了艺术对建筑的重要性,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是建筑美。
房屋早已经超出了一般居住范畴,建筑类型和用途日益丰富;建筑技术不断提高,建筑的外观和内部构造也日新月异。
人们不再局限于对建筑居住价值的追求,而愈来愈注重建筑的外观和结构的多样化,于是各式各样新奇的、独具特色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进入我们的视野。
我们在感叹建筑艺术魅力的同时,更加钦佩建筑师天马行空的建筑思想。
建筑与艺术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个优秀的建筑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同时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艺术作品。
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称作一名艺术家。
艺术服务于建筑,建筑又充实扩大了艺术的门类与内容。
我认为艺术美主要决定了建筑的外在美。
“美”是建筑创作的最终要求。
因为“美”不但主宰着建筑本身的面貌,而且更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市容。
他可以表现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平,他可以表现出这个国家和这座城市的强大生命力,给市民和观光者以丰富的艺术享受和心灵上的快慰。
在以后的建筑发展中,人们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美观而设计各种各样的建筑装饰,这样更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性。
而人们的审美情趣的提高无疑给技术带来了一个难题。
也就是如何去建造他们。
因为在一个艺术的标准下想要把一个建筑建好,是技术施工中的一个难题。
一个不加华丽修饰的建筑要求他利用本身的元素产生美,更是难上加难。
从艺术对建筑的影响可以看出艺术总是想技术发出挑战,而技术又总是不断进步,不断响应者这种挑战就,不断地支持和体现美的艺术。
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拥有大量奴隶劳动力的奴隶社会开始的。
奴隶社会时期的建筑文化发达地区是埃及、西亚、波斯、罗马和希腊。
其中,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文化,两千多年来一直被继承下来,成为欧洲建筑学的源头。
建筑学概论

续发展的生活环境。
一、“建筑”的不同解释
1、指代“建筑物”的建筑[名词] 甲说:“这幢红色的建筑挺好看的!” 是建筑物还是房子?
悉尼歌剧院,Jorn Utzon
安徽黟县宏村
[建筑物]
建筑物是对具有使用功能的围闭空间 的统称。突出实用功能, 以人为参照。
二、按层数和高度分类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为: 1—2层为低层 3—6层为多层 7—9
层为中高层 10层以上为高层; 2、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高度超过24M为
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建筑) 3、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
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马 来 西 亚 双 塔
三. 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
从19世纪下半叶,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对建筑进行 新的认识和探索,这包括理论和实践。
四、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
格罗皮乌斯:建筑,意味着把握空间。 勒·柯布西耶: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建筑首先应当是给人们提供活动的空间,这些活 动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 赖特: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 奈尔维:建筑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建 筑的艺术与技术》)仍把建筑看作是一种艺术,只 是现代建筑的科学技术特征和因素更强烈,甚至科 学直接参与艺术之中(即科学美)。
今天的建筑:质量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 多、类别越来越多。
现代的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和施工条件。
建筑与人的关系是同构的,研究建筑应当 先研究人
三、建筑映射社会
人和人的集合称为社会。建筑既然为人所造,供人所用, 那么也必然映射着人和社会。 例如:我们可以从原始时代建筑去认识当时的物质和精 神活动、社会结构和生产技术状态。
建筑学概论

浅谈建筑馆重庆大学建筑系系馆位于重大B区正校门东南侧,建筑共七层,建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
建筑面积为13000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建筑系馆之一。
建筑馆由建筑学院教授陈永昌领衔设计,这座建筑依地势而建,墙外是一汪清荷碧水,楼内有一方草丰木盛的庭院。
楼群的外观,使用现代化风格,造型独特,而楼群内部,融入中国园林手法,别有洞天。
本文主要从建筑形态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关系、内部空间设计与使用者行为的关系两个方面并结合个人感悟来谈谈对建筑馆的认识,笔者才疏学浅,如有纰漏谬误,敬请见谅.一.建筑形态与周边环境关系首先从区位图总体来看:建筑馆位于B区正校门东南侧,位于整个B区前后门所连中轴线上,且依据原始地形的坡势而造,以至于整个建筑拥有良好的视野。
西门厅与校区主干道相联系,拥有良好且便利的交通条件,其主要功能在于服务校内学生及老师,东门厅与正校门相联系,主要功能在于接待来自正门进入的外校访问的学者等等人群。
同时与建工馆,材料楼,二综等联系,构成校区的主要教学区。
从全景图(右图一)以及一层平面图初步可以看出建筑馆的平面形式主要由五个长方形元素构成回字形布局,五个长方形所对应的体积高度高低错落,主要以前低后高的思路获取最好的视野(右图二),而根据平面图可以看出,建筑馆很大的一个特色在于,楼梯的空间分配不同于其他建筑,并非与与常规房间空间规格保持一致融于建筑之中,而是以突出的,如利剑般的四边形形式突出,设计师的这样的设计手法,打破原本构成建筑的所有体块都是规整方形的死板局面,使得在立面上体块变化产生了丰富而激烈的变化。
再从外部立面分析,整个建筑总体颜色主要为砖红色,符合重大B区的总体建筑颜色风格,整个建筑的形态体块多变,阴影丰富,下面逐步分析一下整个建筑的形态特点。
首先西门厅一面,如右图1,建筑馆三个字所在的平面的平坦与旁边楼梯间体块尖锐造型相互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不仅如此,在平整的面上又用“裂缝”这样的建筑语汇开窗开门洞,且使裂缝在大门处有锯齿的变化,使得整个平整且略显单调的平面增添了纯粹的几何趣味,西门厅立面可以很好的展示出整个建筑与坡地地势的关系,设计者主要用大台阶来解决坡地的交通问题,并且在利用坡地的地形,巧妙的设计了一个底层的美妙的功能空间——3A空间咖啡厅,并使该空间也成为该建筑的出入口的组成部分,该3A空间的入口以及“裂缝”所成的入口,均为内凹的灰空间,为整个立面丰富了阴影变化,不得不说这样的设计手法灵活而有趣,想法独到,且作为整个立面的暗色,与平面上的亮色(受光的砖红色)平面上的灰色(尖锐凸起部分的背光阴影)构成黑白灰完整的画面。
《建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建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GDOU-B-11-213《建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建筑学概论》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专业的专业任选课。
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有关建筑艺术的修养。
本课程从建筑的意义,建筑的社会文化性以及中国建筑和外国建筑的历史沿革诸方面,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建筑的基本内涵,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价值,从而对建筑及建筑专业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专业的专业任选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价值,加强学生有关建筑艺术的修养,从而对建筑及建筑专业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交融、渗透着自然科学、规划设计、工程技术、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
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建筑的基本性质和意义,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价值,了解中国建筑的沿革和外国建筑的沿革。
结合经典案例教学,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
三、面向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专业四、先修课程:无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对建筑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
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
与其它课程平行方向,起辅助作用。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建筑的意义(2学时)第一节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A);空间(A),建筑及其范围(B)。
第二节人与建筑建筑与人的空间活动的需求(B);建筑的“人为”和“为人”(A);建筑与社会(A)。
第三节建筑的基本性质时空性(A);功能性(A);工程技术性和经济性(A);艺术性(A);社会文化属性(A)。
思考题:1、什么是建筑?2、老子的建筑空间观?3、如何理解建筑的空间观?4、建筑的社会文化属性?5、建筑的基本属性?6、举例说明建筑的艺术性?第二章建筑的物质性(6学时)第一节概说(2学时)建筑的物质性涵义(A);建筑的存在形式(B);建筑的构成手段(B)。
建筑学概论01

剧院
无论是建筑物的空间,还是围成空间的物体,都 应符合人在此建筑物中的活动特性。
可见,无论是建筑物的空间,还是围成空间的实 体部分,都应首先满足人的活动需要。
3、建筑还应满足社会的需要
人 —— 个体、人群集合、整个社会
建筑不仅满足单个人的,还应满足人与人之间的 交往,乃至社会整体的需要。
1、建筑艺术是物质实用性与审美功能性相 结合的艺术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是指建筑的实用性、群众性、 耐久性。所谓实用性,即是说,建筑的目的首先 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即使是纪念 碑、陵墓也要考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动的具 体要求。其它各类艺术,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 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建筑 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
④对建筑的审美有时间因素 (时代感)
由实用建筑升华为美学对象。
二、建筑的工程技术性
建筑的实体是人造出来的,建筑是专属于人的。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 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前,已经 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
原始社会的建筑,即使简陋,却是“人的建 筑”,是通过思维而不是本能构成的。
建筑学概论
第一章 建筑的意义——认识建筑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什么是建筑 人与建筑 建筑会开展看,建筑是石头书写的史书; 从文化艺术方面看,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从涉及学科方面看,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是
多元多义多种矛盾穿插的综合体; 从人的需求看,建筑应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要
通过以上分析,虽然仍没有确切地整理出“什么是 建筑”。但已经初步领略到了建筑是一种什么样的 对象了。还有些问题要说明: 建筑在客观对象上到底是个具体的物质对象呢,还 是抽象的物的集合呢?
建筑学概论

• 建筑力学包括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等多个分支领域
• 建筑力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
建筑设备与智能化技术
建筑设备的基本概念
• 建筑设备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负责提供建筑物的能源、通风、照明、消防等功
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
• 当代建筑受到全球化、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智能
化、绿色化的特点
• 模块化、预制化、可循环等建筑技术和理念,为当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人性化、个性化、文化性等建筑理念,为当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未来建筑的展望
• 未来建筑将在美学、实用性、环保等方面实现更高的追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 建筑学教育注重多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 建筑学教育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建筑学教育的要求
• 建筑学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科学研究等能力
• 建筑学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素质
• 建筑学教育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能力
• 建筑学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创新,有助于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建筑学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 建筑学在满足人们居住、办公、娱乐等需求的同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 建筑学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探索,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 建筑学在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
02
建筑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未来建筑将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推动建筑学的创新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学概论建筑学概论【摘要】《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学以及各建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它所阐述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未来从事结构设计和施工管理的工程师必须掌握的。
本文针对目前独立学院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改革探究;教学改革《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学以及各建筑专业学习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的基本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而且为后续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因此,《房屋建筑学》在建筑类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鉴于本课程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本课程老师的重点讨论对象,下面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浅谈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
以本校为例,我们是独立学院,它是指由普通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按照新的办学机制、新的办学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创建的本科层次的二级独立学院,即应用型为主的本科院校。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培养熟悉管理知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且具有各类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而不是各种“学问家”。
为达到这一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应走出传统的以培养“学问家”为主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立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为主的课程模式。
围绕“素质、知识、能力”三个基本要素,开展教学活动与教学改革。
1. 房屋建筑学在独立学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 教学课时少,教材、教学内容陈旧房屋建筑学主要讲述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构造原理,是一门内容广泛,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其中主要讲述民用建筑的构造原理,但是它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经济等,如此多的内容,课时又由原来的56个课时缩减为48个课时,教师很难完成教学内容。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对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只能一带而过,没有充足的时间做详细解释,导致学生对一些复杂的概念理解模糊,很难掌握。
而且我们所用的教材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的《房屋建筑学》,2011版,虽然经过几次修订,但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还是没有及时更新,很多构造做法和技术处理应用很少,或者说已经过时了,如木窗的构造、瓦屋面的做法,在实际工程中很少采用,内容讲述还是以砖混结构为主,对已经发展成熟的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很少提及,教材内容没能很好地紧跟建筑业发展的步伐。
1.2 教师师资普遍年轻观察我们学校的老师,可以说90%以下是青年人,大家都说年轻是一种资本,比较容易和学生沟通,更容易接受一些新思想、新理念,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较快。
然而这更是一种劣势,年轻教师普遍缺乏经验,起步较晚,很多教学方面的内容都是照抄其它同等院校的,难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又体现不出自己的特色。
1.3 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单一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在下面听的迷迷糊糊,昏昏欲睡,一脸茫然,老师在上面讲的精疲力尽,口干舌燥,不管下面的反映如何,只顾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我们的考核方式就是学期末,统一进行考试,合格与否主要凭这张试卷决定,不管怎样,只要这张试卷的分数没有达到底限,这门课就是不合格,那就等着补考或者重修。
所以到学期结束的时候,学生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靠旁门左道得来一些复习资料,把希望寄托在资料上面,为了通过考试,使尽浑身解数。
1.4 实践课太少房屋建筑学讲述的主要内容,建筑构造部分实践性较强,很多内容是从工程实践经验中概括得出的。
而我们目前理论课48学时,2周的课程设计,没有认识实习等实践课,教师在课堂上就是照本宣科,理论知识本身就枯燥乏味,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低。
而且建筑除了有抽象的特点,同时还有视觉感悟的特点,只有通过实践课,深人其中,才能体会各种形式的建筑随区域、风俗、文化的变化,才能缩小理论和实际的差距,更好的实现完成我们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
2. 房屋建筑学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针对房屋建筑学在独立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就我校可采取的措施或建议如下:2.1 教学内容的改革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伴随着近代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的教材、教学内容陈旧,不能紧跟建筑业发展的步伐,使我们的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较差。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能反过来指导实践活动。
我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本科院校,因此,教学内容的调整要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
使学生走出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快适应工作,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分析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现行规范和技术,对各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提炼,以原内容为基础,删除那些陈旧的建筑技术和构造做法,增加一些本行业的最前沿的知识,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房屋建筑学》课程内容多而杂,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如果我们照本宣科,点点俱到,这样按照教学计划,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删繁就简,需要掌握的重点章节、重点内容花功夫重点讲解,主要内容一定要讲深讲透,一般性的了解内容可以一带而过,而且我们要注意内容的实用性,尽量缩小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间的差距,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必须的,而且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2.2 教师要不断地扩充和更新知识近年来,建筑业出现了很多新理论、新材料和新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作为《房屋建筑学》的教师,就要不断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来满足教学的要求。
利用各种途径丰富自身的知识,例如多看前沿性的杂志、,多参观实际工程等,在讲解时多结合实例,才能对自己要讲的内容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取,才能适应专业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2.3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房屋建筑学课程内容多,而且知识点零散,重点就是房屋各部分的构造要求、构造方法,单纯的课堂讲授,以教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不仅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而且学习效率也不高。
为了实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有必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在第一次上课前就要给学生讲述学习这门课的意义,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学好这门课程对以后的工作会产生什么影响等,激发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从心理上对这门课重视起来,摆好此门课的位置。
我们可以采用问答式的教学方式,比如我们讲到房屋的平面设计时,可以提问平面设计的要求,启发式的带领同学们进行思考,教室为什么设计成这种形状,长度和宽度为什么采用这个尺寸,为什么设置窗户,门和窗的位置为什么在这里等,讲述平面形状时,可以提问同学们都见到过什么形状的平面,比如我们的教学楼是什么样的,食堂是什么样的,体育馆等又是什么样的平面等;常见的平面形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常采用这种平面形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而且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讲课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对每个知识点都详细展开,扩展补充,这样,学生听起课来没有重点,分不清主次,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没有“消化吸收”,教学效率也不高。
我们只需抓住建筑物基本的共性,总结规律,其它特殊的个性方面的,教师启发式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再次,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应强化实践环节,它不仅可以用来检验学生所学的设计知识和构造知识,而且还可以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最后通过2周的课程设计,训练学生构造设计能力以及绘制、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
此外,根据授课内容,适当采用现场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
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是通过“图”的形式来表达的,大部分的图都是利用投影原理画出来的,学生单纯看图感觉比较抽象,缺乏形象感和立体感,有些复杂的构造做法还是不理解,这时,教师可结合本校的建筑物,如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等建筑物实例的构造做法进行讲解,这些具体的构造做法就是鲜活的课堂。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不同建筑物的平面设计、立面设计、体型组合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概念,通过直观生动的现场观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并结合具体问题,积极进行思考,使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直观化、简明化,从而形成牢固的记忆,提高了辨别洞察客观事物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2.4 加强实践锻炼,注重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21 世纪的教育特征,我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本科人才。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最终使学生成为当今就业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1、重视平时的大作业平时的大作业就是针对某一章节或某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包括建筑物的平面设计、立面设计、楼梯设计、墙身节点详图等,进行练习,通过练习,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已学习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现有的资源,翻阅规范、图集,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强化工程素质。
2、抓好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环节,是房屋建筑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教师选题时应尽量接近实际工程,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建筑,如单元式住宅楼、中小学校教学楼等的建筑设计。
指导过程中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查阅设计资料和设计规范,通过独立思考,分析,解决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优先选用新材料、新技术方案,以使教学内容和建筑业的发展相适应,设计出风格突出、造型新颖、丰富多彩的作品。
通过做课程设计,学生对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有了了解;对建筑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也有了提高、对建筑构造的运用能力和绘制施工图的能力更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了正确、熟练运用结构设计规范、图集和参考书的能力;全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专业综合能力。
3、增加认识实习我们是独立型的本科院校,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的本科人才,注重实际工程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