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 PPT

合集下载

安史之乱详细介绍精讲课件

安史之乱详细介绍精讲课件
社会矛盾激化
安史之乱加剧了唐朝的社会矛盾,贫富差距加大,民不聊生。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地方割据的形成
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势力增强,形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对中 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族关系的改变
安史之乱后,唐朝对边疆民族、西北地区的控制力减弱,为各民族 的自立和融合创造了条件。
文化艺术的推动
安史之乱后,文化艺术逐渐走向世俗化、个性化,推动了文化艺术的 繁荣和发展。
唐朝的军事制度
募兵制
唐朝实行募兵制,军队主要由职 业军人组成,战斗力较强。
节度使制度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制度逐渐形成 ,节度使掌握地方军政大权,成为 地方势力割据的隐患。
边疆防御体系
唐朝中后期,边疆防御体系逐渐削 弱,边疆地区的安全受到威胁。
02 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禄山的崛起
出生背景
安禄山出生于边疆地区,早年生 活贫困,后因机缘巧合成为军人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 2
世界贸易的改变
安史之乱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陆上丝绸之 路,推动了世界贸易的重心向东方转移。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安史之乱后,伊斯兰教在中国西北地区得到了更 广泛的传播,影响了中国穆斯林的形成。
3
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安史之乱后,世界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 识,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逐渐上升。

安史军队分裂
02
由于内部矛盾加剧,安史军队战斗力下降,被唐朝军队逐个击
破。
覆灭
03
763年,史朝义自杀,安史叛乱宣告结束。
04 安史之乱的影响
对唐朝的影响
政治动荡
安史之乱导致了唐朝政治的动荡和中央集权的削弱,使唐朝由盛 转衰。

中国历史------安史之乱ppt课件

中国历史------安史之乱ppt课件
9
10

12
13
THX
14
5
重要的人物
大燕皇帝 •安禄山:其先祖是西域粟特贵族,因功受唐王朝赏封赐姓“安”; • * 安庆绪:安禄山之子。 * 史思明 * 史朝义:史思明之子。 唐军 高仙芝 封常清 哥舒翰 陈玄礼 郭子仪 李光弼 许远 张巡 颜杲卿 鲁灵 张介然
6
事件的根源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 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 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3
历史背景
唐代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 及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后,国势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 开元年间达至鼎盛状态,属史无前例的盛世。安史之乱发生 后,对中国后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4
事件经过
(一)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 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 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 安。玄宗仓惶入蜀,行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杨贵妃被逼自缢, 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是为肃宗。 (三)禄山被杀—— 不久,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 得回纥之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四)思明叛变—— 史思明降唐,受封为范阳节度使。唐室恐 怕史思明再反,欲将之消灭,究泄,史思明遂反叛。 (五)思明称帝—— 郭子仪、李光弼进击安庆绪,包围邺郡, 史思明带兵援助安庆绪,合并其兵,回范阳,称大燕皇帝。 (六)平定乱事—— 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 所杀。李光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承嗣、 李怀仙降唐,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平定。
唐安各事事重事历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  (共26张PPT)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画面描绘了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 行乐、众人静听琵琶的情景。
一、安史之乱 1、原因:朝政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内轻外重 2、经过: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 763年,在北方少数民族帮助下,唐朝平定叛乱 3、影响:唐朝由盛转衰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黄巢率众起义,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2、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2、实质和影响
1、黄巢起义
(2)影响:
875年黄巢转战南北,并 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打击
2、唐朝灭亡: 时间: 907年
人物: 朱温
建立政权: 后梁
相关史事:
黄巢起义后,曾发布 檄文,指斥宦官当政, 纲纪紊乱,贿赂公行, 并宣布要“洗涤朝 廷”,为民除害,对 贪污的地方官吏处斩。 黄巢深受民众拥护, 队伍发展到65万人。”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 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 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 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课 后 活 动:
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 主要原因?请在□内画√。
√ □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重灾荒
√ □节度使势力膨胀
□杨贵妃得宠
□农民负担过重
□军队战斗力薄弱 √
课 后 活 动:
2.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 首诗是黄巢起义的预兆。“九月八”是 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 起义时间。 “杀”是要起义。“长安” 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 起义地点。 “黄金(巾)”是凡是支持 尽带黄金甲。 ” 他的人都戴黄巾,以免错杀自己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共29张PPT)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唐太宗23年
“贞观之治”
武则天15年
“贞观遗风”
唐玄宗29年
“开元盛世”
唐朝前期百余年的太平盛世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 民族和谐 友好交往 政治清明 海内生平 安居乐业 国力强大
读诗明史: 材料第一5课和材安料史二之分乱部与描唐绘朝了衰怎亡样的社会景象?
材《东料无西二 。家:别…安》…史中四之有地逐邻乱“方 渐何造寂节 形所成寞度 成有北天使 藩?方宝权 镇一地后利 割二区,扩 据老“圆大 的寡人庐,局妻烟但中面”断蒿央。之绝藜与句,。地。千我方里里力萧百量条余失”家衡。,,世杜乱甫各诗 …
材料三: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 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 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 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 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 听命。——《新唐书》卷50《兵志》
问题:从材料可见,五代十国的影响来受到 了严重影响。
②通商贸易、互通有无仍是大势所趋。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他又使它的力量达到了新的高峰”指的是什么?为什么
材料一说“他也是一个悲剧中的英雄”?(请提炼材料中的理由,但不可照 抄原文来回答) 答:新的高峰:开元盛世,使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 时。观点:执政前期政绩显赫,使唐朝国力达到了新的高峰;后期被野心 和狂妄引入歧途,使统治支离破碎。
吴越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北汉,史称“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共31张PPT)

相关链接 唐朝后期,宦官专
权,藩镇割据态势严重, 相互之间发动兼并战争, 统治日趋腐朽。这样的态 势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一 黄巢起义
(1)原因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②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 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起义军在黄巢率领下,转战南北, 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 以致命打击。 朱温(原为起义军将领)降唐,与 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C
C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 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 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 黑暗腐败。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 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巧助记
五代有更替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分南北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天下乱。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形成 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 楚、闽、南汉、南平,北方的北汉
(2)实质 (3)特点
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
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新唐书》 (1)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唐玄宗荒废朝政;任人唯亲;宦官奸臣当道, 朝政日益腐败。
(2)除材料一所述外,“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哪些原因? ①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②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 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 的局面;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 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3)根据材料二,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4)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PPT(25张)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PPT(25张)

精选完整ppt课件
16
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失败后,原来的藩镇问题和宦官专权问题 依然存在,最终葬送了唐王朝。907年,昭宗被迫让 位给朱温。朱温改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精选完整ppt课件
17
合作探究
是我惹的祸吗?
“红颜祸水”是导致唐朝灭亡 的真正原因吗?
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各种社会矛盾 尖锐,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唐朝走 向了衰落。在衰落过程中,地方上的 藩镇割据、中央的宦官专权进一步削 弱了唐朝的统治,到了末年,经过农 民战争的沉重打击,唐王朝奄奄一息, 直到907年被灭亡。
(3)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唐朝灭亡: (1)时间:______年。 (2)概况:被朱温建立的______亡。
精选完整ppt课件
6
自主学习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唐朝灭亡后,在北方
先后出现的后
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
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
C.田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 D.许多州县成为废墟
6.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精选完整ppt课件
24
谢谢
精选完整ppt课件
25
精选完整ppt课件
18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前蜀、吴、闽、吴越、楚、后蜀、南唐、南汉、南平、北汉
精选完整ppt课件
19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 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 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 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 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 势。

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共24张PPT)

材料研读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 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 寞天宝后,圆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 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 妻”之句。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
什么样的灾难?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 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 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 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 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 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 治者以致命的打击。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907—923, 923—936, 936—946, 947—950, 951—960。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2.五代十国的更迭于分立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 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 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 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 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发展 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 然趋势。
二 、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五代十国时期统一始终是一 个必然趋势?
①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 ②兼并战争不断 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2、如何评价唐玄宗?
唐玄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君主之一,还是一 位政治家。他在位前期,能够励精图治,任 用贤能,整治吏制,,发展生产,使社会经 济繁荣,使唐朝达到鼎盛时期;在他统治后 期,由于他不理朝政,沉溺酒色,任用小人, 导致唐朝由盛转衰,说明唐玄宗是一个有作 为的皇帝,而到后期成为一个昏君,功过各 半。

安史之乱历史课件

安史之乱历史课件

肃宗
安史之乱路线图
回主页
2. 安史之乱及其影响
战乱的影响 • 中国北方大受破坏,田地荒芜,人口急剧下
降,许多州县变为废墟。
• 大量人民向江南迁移,北方的技术、资金也 随之流向南方,造成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 唐政府姑息安史之乱的降将,甚至起用他们 为节度使,带来日后藩镇割据的恶果。
回主页
3. 历史工作室
「杨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春宵苦短日 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渔阳(今北京)鞞鼓(军鼓) 动地来, ……千乘万骑(指君王的队伍)西南行。 …… 六军(君王的卫队)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指杨家女)马 前死。……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1. 唐玄宗是为了谁而不上早朝? 答案
3. 杨贵妃被杀时,为甚么唐玄宗无法拯救她?答案
因为唐玄宗的军队认为杨贵妃是内乱的祸 首,不杀杨贵妃, 他们便二
安史之乱
1. 安史之乱的因由 2. 安史之乱及其影响
3. 历史工作室
1. 安史之乱的因由
朝政腐败
• 天宝年间,唐朝由隆盛转为衰弱的时期。 • 唐玄宗骄侈日甚,疏于理政。 • 宠爱杨贵妃,信任宦官高力士,又以李林
甫、杨国忠为相,令朝政腐败 。
华清宫(陕西临潼)
华清宫贵妃池
回主页
1. 安史之乱的因由
节度使势大
• 唐政府设立节度使,各自总管一区的军事。
• 胡人安禄山甚得玄宗 宠信,身兼平卢、范 阳、河东三镇节度使。
安禄山势力分布
回主页
1. 安史之乱的因由
节度使势大
地方力量
凌驾
中央
胡人俑
唐玄宗任用胡人为边境将 帅,引发安史之乱。
回主页
2. 安史之乱及其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其原因主要包括唐玄宗后期朝政腐败、任用奸相,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安禄山和史思明借此机会发动叛乱,战火迅速从河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安史之乱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严重破坏了唐朝的社会经济秩序。战后,唐朝国力大衰,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崛起,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同时,安史之乱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为后来的五代十国时期埋下了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