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修正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测试卷(附答案)

训练三一、成语修改(正确的打“√”,错误的订正)046、迷天大罪() 047、张慌失措() 048、火势漫延()049、饱经苍桑() 050、无精打彩() 051、禁若寒蝉()052、真知卓见() 053、谍谍不休() 054、虚无飘渺()055、甘败下风()056、出类拔萃() 057、蓬壁生辉()058、计日成功()059、谋取暴利() 060、流览一遍()061、大学肆业() 062、磬竹难书() 063、相辅相成()064、好景不常() 065、谈笑风声() 066、请予接恰()067、沸返盈天() 068、到处传颂() 069、政权颠复()070、提心掉胆() 071、无礼漫骂() 072、言谈恢谐()073、冒然行事() 074、很有俾益() 075、按价赔尝()076、沾污名誉() 077、图书装祯() 078、大声急呼()079、山青水秀() 080、战胜朝庭() 081、民生凋蔽()082、旁证博引() 083、水乳交溶() 084、事必弓亲()085、应接不遐() 086、违法造事() 087、冒天下之大不违()088、共商国事() 089、飞扬拔扈() 090、分道扬镖()091、断烂朝报() 092、厝火积新() 093、单精竭虑()094、嘻笑怒骂( 095、喜皮笑脸() 096、远大报负()097、各行其是() 098、佩戴手饰() 099、私下蹉商()100、腾写复印() 101、璀灿夺目() 102、德艺双磬()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语文世界风光无限。

在这里,我们寻(mì)▲春天的踪迹,感受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走进戏曲天地,品味民族文化悠长的(yùn)▲味;追寻人类起源,体会古代神话永恒的(mèī)▲力;共话千古风流人物,激发心中的仰(m ù)▲之情……2、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初一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确凿(záo)B. 倔强(jiàng)C. 迸溅(bèng)D.应接不暇(yīng)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B. 他因为年轻,所以工作能力很强。

C. 他虽然年轻,工作能力很强。

D. 他年轻,工作能力很强。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美女C. 长寿D. 团圆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独在异乡为异客。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床前明月光,________”是其著名的开头。

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

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

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10.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________》中的名句,描绘了大海的辽阔景象。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 根据节选内容,渔人最初发现桃花林时,他的感受是什么?12. 文中“豁然开朗”一词,描述了渔人进入山洞后的感受,这里的“豁然开朗”具体指的是什么?13. 桃花源中的人与外界的人有什么不同?14. 作者通过这段描写,传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四、作文(共30分)15. 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七年级语文测试卷答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测试卷答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测试卷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汉字中,不属于形声字的是()A. 跑B. 跳C. 唱D. 食2. 《西游记》的作者是()A. 吴承恩B. 罗贯中C. 施耐庵D. 曹雪芹3.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戴着一顶蓝帽子,一双黑鞋子。

B. 老师告诉我们,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认真思考。

C. 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桥。

D. 这部电影非常感人,许多观众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5. 下列词语中,属于同义词的是()A. 快速、迅速B. 大小、多少C. 美丽、漂亮D. 高兴、快乐二、判断题1.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2.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杜甫的名句。

()4.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5. “一问三不知”是指知道的事情少。

()三、填空题1.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赋得古原草送别》。

2. “满招损,谦受益”是《论语》中的名言。

3.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唐代诗人王安石的诗作《泊船瓜洲》。

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

5.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荀子》。

四、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主要故事情节。

2. 请解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意思。

3.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别举例说明。

4. 请简述《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

5. 请解释“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

五、应用题1. 请用比喻句描述一下秋天的景色。

2. 请用排比句表达你对友谊的看法。

3. 请用对偶句表达你对勤奋学习的态度。

4. 请用夸张句描述一下夏天的炎热。

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修正版)

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修正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一、1、C分析:A选项“秽”读为“huì”,B选项“契”读为“qì”,“憎“读为”zēng”,D选项“祈”读为“qí”2、D分析:A选项“耀武扬威“是指炫耀武力,显示威风,用于天安门广场上的士兵不合适。

B选项“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这里理解有误。

C选项“颠沛流离“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与句子语境不符。

3、C分析:A选项语序不当,应为“我们这些中学生对……很感兴趣”;B选项搭配不当,提取主干后为“公园是好时候”;D选项成分残缺,应在“低碳环保”后加“的特点”。

4、B分析:详见课本《台阶》一文第八自然段。

5、A分析:A选项句中的“过”为动态助词。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每空1分,答案错一个字该题不给分(1)决眦入归鸟(2)政入万山围子里(3)凭君传语报平安(4)隔江犹唱后庭花(5)独怆然而涕下(6)杨花榆荚无才思(7)箫鼓追随春社近(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9)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7、每空0.5分①终了,最后②事物的道理、规律③晒④大腿(可联系《狼》中的“屠自后断其股.”)8、①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②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奴仆),织布应当去问婢女。

”。

9、(写出启示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言之有理即可。

4分,每文2分。

)甲文示例一: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

(1分)计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1分)示例二: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分),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1分)乙文示例一: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1分)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

(1分)示例二: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初一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踉跄(liàng)恣意(zì)蓦然(mò)蹒跚(pán)B. 叱咤(chì)倏忽(shū)蹊跷(qī)缄默(jiān)C. 徜徉(cháng)缱绻(quǎn)旖旎(yǐ)饕餮(tāo)D. 踌躇(chú)恣睢(zì)桀骜(jié)踯躅(zhú)答案:C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栩栩如生惴惴不安罄竹难书B. 风声鹤唳风尘仆仆风声鹤唳风起云涌C. 姹紫嫣红叱咤风云叱咤风云叱咤风云D. 锲而不舍锲而不舍锲而不舍锲而不舍答案:A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犯了错误,但已经改正了,我们不能对他吹毛求疵。

B. 他虽然犯了错误,但已经改正了,我们不能对他求全责备。

C. 他虽然犯了错误,但已经改正了,我们不能对他求全责备。

D. 他虽然犯了错误,但已经改正了,我们不能对他吹毛求疵。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C. 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D. 这次活动通过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B. 他虽然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C. 他虽然很努力,成绩还是不理想。

D. 虽然他很努力,成绩还是不理想。

答案:D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老师问:“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B. 老师问:“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C. 老师问,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D. 老师问: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初一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

初一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

初一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初一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其运用(19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轻轻yín 诵着“永嘉四灵”的诗歌,我们仿佛进入江南水乡美丽的田园风光之中。

徐照的《舟上》所描绘的是:坐在一叶轻舟上的诗人停下船jiǎng 举目tiào 望,江畔坐落着四五户人家,在朦胧的清晨中,晓光jìn 润着月色,逐渐发亮的晨光里,一片雾气弥漫在山色之间。

2.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正确判断,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2分)爱心是____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有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____,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B、一泓沙漠中的清泉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D、一片冬日的阳光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C.课堂上,老师对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

D.初中三年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4.填空:(9分)①“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

” 《山中杂诗》②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

《论诗》③《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滁州西涧》一诗中,被称为诗中有画,景中寓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B. 应届(yīng)C. 蹒跚(pán shān)D. 迸溅(bèng ji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增强。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不突出,需要进一步修改。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C. 风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雨滴落在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了,冬天的雪覆盖了大地。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勇敢。

D. 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

B. 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提高自己。

C. 我们应该怎么做?要勤奋学习,不断进步。

D. 学习重要吗?当然重要。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学习非常认真,连吃饭的时间都用来看书。

C. 他的力气大得可以举起一头牛。

D. 他的知识渊博,像海洋一样深。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勤奋学习吗?B. 我们难道不应该勤奋学习吗?C. 我们怎么能不勤奋学习呢?D. 我们怎么能勤奋学习呢?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工作。

B. 他的心像一片平静的湖水,没有一丝波澜。

C. 他的笑声像春天的阳光,温暖人心。

D. 她像一朵盛开的花,美丽动人。

七年级语文语文试卷及答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语文试卷及答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语文试卷及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 )A. 日B. 月C. 明D. 早2.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A. 吴承恩B. 罗贯中C. 施耐庵D. 曹雪芹3. 下列哪个词属于名词?( )A. 跑步B. 书包C. 美丽D. 学习4. 下列哪个句子是复合句?( )A. 春天来了。

B. 他正在读书。

C.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D. 我喜欢吃苹果。

5. 下列哪个成语是表示“勤奋学习”的?( )A. 学富五车B. 刻苦铭心C. 废寝忘食D. 一心一意二、判断题1.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小说。

(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 )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

( )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

( )5.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孔子的名言。

( )三、填空题1. 《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

2. “______,可以攻玉”是《诗经》中的名句。

3. “______,非一日之寒”是关于学习的名言。

4. “______,可以横绝峨眉巅”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

5. “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是关于学习的名言。

四、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2. 请解释“成语”的含义。

3.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 请解释“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

5. 请解释“诗”和“词”的区别。

五、应用题1. 请用“比喻”手法写一个句子。

2. 请用“拟人”手法写一个句子。

3. 请用“排比”手法写一个句子。

4. 请用“夸张”手法写一个句子。

5. 请用“对偶”手法写一个句子。

六、分析题1. 请分析《静夜思》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2. 请分析《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含义。

七、实践操作题1. 请写一篇关于“我的家乡”的短文。

2. 请写一篇关于“我的梦想”的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
一、1、C
分析:A选项“秽”读为“huì”,B选项“契”读为“qì”,“憎“读为”zēng”,D选项“祈”读为“qí”
2、D
分析:A选项“耀武扬威“是指炫耀武力,显示威风,用于天安门广场上的士兵不合适。

B选项“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这里理解有误。

C选项“颠沛流离“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与句子语境不符。

3、C
分析:A选项语序不当,应为“我们这些中学生对……很感兴趣”;B选项搭配不当,提取主干后为“公园是好时候”;D选项成分残缺,应在“低碳环保”后加“的特点”。

4、B
分析:详见课本《台阶》一文第八自然段。

5、A
分析:A选项句中的“过”为动态助词。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6、每空1分,答案错一个字该题不给分
(1)决眦入归鸟(2)政入万山围子里(3)凭君传语报平安
(4)隔江犹唱后庭花(5)独怆然而涕下(6)杨花榆荚无才思
(7)箫鼓追随春社近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9)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每空0.5分
①终了,最后②事物的道理、规律
③晒④大腿(可联系《狼》中的“屠自后断其股.”)
8、①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②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奴仆),织布应当去问婢女。

”。

9、(写出启示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言之有理即可。

4分,每文2分。


甲文示例一: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

(1分)计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1分)
示例二: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分),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1分)
乙文示例一: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1分)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

(1分)
示例二: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1分)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

(1分)
示例三:要注意细节。

(1分)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

(1分)
附录:
【乙】文参考翻译:四川境内有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有一天晾
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

”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10、因为有一些事物的真相,用言语是无法表白的,这些孩子没有看过雪,所以无论老师怎么说,他们也不能明白(引原文回答也可以,意近即可2分)
11、过渡(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老师讲雪这种可看的、有形象的事物(都无法讲明白)过渡到下文讲没有形象、不可捕捉的心念(2分,写出过渡或承上启下1分,具体分析1分)12、示例一:有些事物的真相是用言语无法表白的,像文中老师给没看过雪的孩子讲雪的故事那样,说它白,说它冷,都是是间接的经验,所以无论老师怎样讲,孩子还是不明白;而“当我们站在雪中,什么也不必说,就知道是雪了”,只有亲临其境,才能一目了然。

示例二:文中说“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语言文字难以形容与表现的”,既然如此,我们要感知到事物的美好,一定不能只是听说而已,而要走进它,要身临其境,才能具体感知它好在哪里。

示例三:,要想弄清事物的真相,就要与事物实地接触,就像文中所言“我们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雪的国度”;同时我们不要被假象所迷惑,这样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

(3分,能从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去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如果没有结合原文,则要酌情减分)
13、原文示例:(1)我们要闻夜来香的清气,只有夜晚走到有花的庭院。

((3分,句式内容只要合乎要求
..........即可)
14、⑴车厢里满是人,母亲和孩子们蜷缩在车厢里,动弹不得;⑵一个座位三个人坐,无法休息。

⑶母亲在北京站背着大包,一手牵一个孩子,去办中转签证的艰难;⑷到北大荒路途漫长,母亲晕车,呕吐。

(4分,每点1分,根据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15.、母亲生活的村庄很偏远,相较于其他村民,母亲坐火车到过北京、北大荒等地方,所以算是“有见识的人”;但母亲的“见识”仅限于长途坐火车而且是极其艰辛的“旅行”,所以严格说不能算是真正的“见多识广”。

因此只能说“也算是有见识的人”。

(意思相近即可。

每点1分,共2分)
16、示例一:“60岁”和“上蹿下跳”形成对比,形象地表现了母亲这次坐火车跟以往完全不同的经历和心境,写出了她这次坐火车的开心,同时也暗示着时代进步了,人的生活品质也随之提升的主题。

示例二:“上蹿下跳”原意是比喻人到处活动(含贬义),这里用这个词已无贬义,它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带着她的小孙子在火车的卧铺包厢里,终于舒舒服服地坐了一次火车的开心。

(3分,从写作手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去赏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7、示例:⑴长途坐火车,母亲一路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孩子,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可见母亲对孩子深厚无私的爱。

⑵长途旅行非常辛苦,母亲还晕车,但是她坚持下来了,可见她保持着农民能吃苦的本性。

⑶文中多次写到母亲的“笑”,可见母亲达观(乐观)的生活态度。

⑷带着孙子在火车上“放肆”,可见母亲保持着一种率真淳朴的性格。

(4分,考虑到本题学生能写出四点不容易,故写对一点得1分,能写出三点即可满分。


18、凡尔纳尼德兰(2分)
19、小福子真诚善良、逆来顺受、可怜可悲,备受欺压而无可奈何,又因爱而有着牺牲精神。

她挚爱着祥子,但被命运无情捉弄,是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女子,是个一步步走向毁灭的不幸者。

(2分,言之有理即可)
20、作文(按照中考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