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试卷与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七年级的学生在进行语文期末复习的时候,多做一些复习试卷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知识点,有效应对考试,店铺为大家力荐了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以及参考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3分)1.默写填空。

(5分)(1) , 若出其中; , 若出其里。

(2) ,风正一帆悬。

(3)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

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十二章)》中的两句话:“ ,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静谧(bì) 枯涸(hé) 啜泣(zhuì)B.骸骨(hé) 玷污(diàn) 清洌(liè)C.梦寐(mèi) 泯灭(mǐn) 分歧(qí)D.禀告(bǐng) 厄运(è) 迸溅(bìng)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留连忘返屈径通幽险象迭生恍然大悟B.瘦骨嶙峋黯然缥缈随声附合苦心孤诣C.小心翼翼精疲力尽各得其所嫦娥奔月D.一丝不苟得意忘形引人瑕思水波粼粼4.下面的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绿色蝈蝈》——散文——法布尔——德国B.《西游记》——小说——吴承恩——中国C.《皇帝的新装》——童话——安徒生——丹麦D.《济南的冬天》——散文——老舍——中国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项是( )(2分)A.语文老师每每讲到精彩处,会情不自禁地把衣袖越捋越高,连下课时间也忘了。

B.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西游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大快人心的英雄梦!D.2013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十号,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消息!6.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七年级上册试卷语文【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试卷语文【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试卷语文【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吴承恩C. 施耐庵D. 曹雪芹3.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B. 这座山高得插入云霄。

C. 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D. 这个苹果大得像个篮球。

4. 下列哪个成语是表示“勤奋学习”的?A. 画龙点睛B. 孜孜不倦C. 对牛弹琴D. 画蛇添足5.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诗句朗读节奏?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唐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3. “夸父追日”是一个关于勤奋的神话故事。

()4. 成语“掩耳盗铃”是形容人做事不考虑后果。

()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______》。

2.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蓝”指的是______。

3. “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桂林”位于中国的______省。

4. 《水浒传》中的“及时雨”指的是______。

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

2. 请解释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

3.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 请简述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特点。

5. 请解释“水滴石穿”这个成语的寓意。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虽然……但是……”造一个句子。

2. 请用“如果……就……”造一个句子。

3. 请用“一边……一边……”造一个句子。

语文七年级上册试卷题【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试卷题【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试卷题【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 )A. 日B. 月C. 明D. 早2.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 )A. 温故知新B. 拔苗助长C. 对牛弹琴D. 画龙点睛3. 下列哪个词是名词?( )A. 跑步B. 书桌C. 开心D. 美丽4. 下列哪个句子是复合句?( )A. 春天来了。

B. 他正在读书。

C. 我喜欢吃苹果。

D.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5. 下列哪个词是动词?( )A. 大海B. 跑步C. 美丽D. 书桌二、判断题1. 《论语》是孔子所著。

( )2. 拟人修辞手法是指用人的行为来形容非人的事物。

( )3. “其”字在古代汉语中是指第三人称代词。

( )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 )5. “寓言”是一种以动物为主角的文学体裁。

( )三、填空题1. 《______》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2. “______”是表示原因的连词。

3. “______”是表示转折的连词。

4. “______”是表示条件的连词。

5. “______”是表示选择的连词。

四、简答题1. 请简述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2. 请简述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

3. 请简述排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4. 请简述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

5. 请简述对偶修辞手法的作用。

五、应用题1. 请用比喻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2. 请用拟人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3. 请用排比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4. 请用夸张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5. 请用对偶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六、分析题1.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七、实践操作题1. 请用比喻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他的脸红得像苹果。

”2. 请用拟人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太阳升起来了。

”八、专业设计题1. 设计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方案。

七年级上册试卷语文答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试卷语文答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试卷语文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不属于形声字?( )A. 桃B. 李C. 橙D. 梨2.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A. 罗贯中B. 施耐庵C. 吴承恩D. 曹雪芹3. 下列哪个词是表示颜色的词语?( )A. 大海B. 蓝天C. 热情D. 高山4.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比喻手法?( )A. 月亮像小船。

B. 他像学生一样学习。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亮。

D. 这个苹果很大。

5. 下列哪个句子是倒装句?( )A. 我昨天去了公园。

B. 去公园,我昨天。

C. 我昨天公园去了。

D. 去了公园,我昨天。

二、判断题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杜甫的名句。

( )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述的是春天的景色。

( )4.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

( )5.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形容桂林的山水美景。

( )三、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2. 《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

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比喻了______的宝贵。

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了______和______的重要性。

5. “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______。

四、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 请解释“春暖花开”这个成语的意思。

3. 请简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的意境。

4. 请解释“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的意思。

5. 请简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五、应用题1. 请用“山清水秀”这个成语造句。

2. 请用“一箭双雕”这个成语造句。

3. 请用“画龙点睛”这个成语造句。

4. 请用“掩耳盗铃”这个成语造句。

5. 请用“悬梁刺股”这个成语造句。

六、分析题1. 请分析《庐山谣》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2. 请分析《醉翁亭记》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拖沓(dá)妥帖(tiē)商酌(zhuó)B. 契约(qì)累赘(léi)躬行(gōng)C. 监督(dū)安分(fēn)达观(dá)D. 譬如(bì)循环(xún)朦胧(méng)2.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派遣附和精疲力竭惊慌失错B. 坍塌突兀微不足到战战兢兢C. 硬朗流淌一丝不苟漠不关心D. 淩乱纯粹精益求精见异思迁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上课铃响后, 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 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来的语文老师。

B. 参加舞蹈表演的男女同学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

C.教师节这天, 我班男生都争先恐后地向校广播站投稿, 表达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D.经过努力, 张军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一中, 心里异常兴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街头不法分子多以中老年人为目标, 因此, 您对与陌生人的搭讪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B. 由于一至七号“神舟”飞船的成功返回, 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强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 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D.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 并没有消沉, 而是从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 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的一项是 ( )A.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C.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D.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班级开展主题为“人与动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29分)【任务一说文解字】1.(5分)同学制作了三张汉字卡并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情境补全对话。

小语:早在远古时期,狗、马和猪这三种动物就被我们的祖先饲养,成为家畜,你看,在甲骨文中古人用线条把动物的外形特征惟妙惟肖地勾勒出来了。

小文:我发现甲骨文“犬”字和“豕”字乍一看很相似,但仔细比较还是有区别的。

小语:嗯,这两个字的区别在①。

小文:这可真形象!我还发现这三个字也都可用作偏旁,像这个“犬”字,用作偏旁就是“犭”,“反犬旁”,形容走兽性情的字常以“犭”为偏旁,如“猛”“狂”“②jiǎo huá”等。

小语:没错,以“马”字为偏旁的汉字也大多与马有关,如“驱”和“③chí”都是策马疾奔之意,“驯”字的意思是④。

小文:嗯,“豕”也是表意的偏旁,古时候人们通常在“宀”(屋子)里养猪,这就是“⑤”字的由来,【任务二故事启思】2.(6分)同学们发现西方寓言和中国神话中都有与狗相关的故事,请你一起探究。

(一)两只狗有个人养了两只狗,他驯养一只狗狩猎,另一只看家守门。

每次猎人带着猎狗出去打猎,获得什么猎物,总是分给守门狗一些。

猎狗对此很不高兴,便指责守门狗,说自己每次出去打猎都是四处奔跑十分辛苦,而他什么都没有做,却坐享其成。

守门狗对猎狗说:“你别责怪我,应该去责怪主人,是他教我不去打猎,坐在家中享受别人的劳动果实。

”——选自《伊索寓言》(二)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

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①,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注释】①家长:奴仆或牲口的主人。

——选自《西游记》第六回(1)结合两则故事,概括狗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栖(xī)息嫌恶(wù) 头晕目眩(xuàn)B、厄(è)运滑稽(jī) 忍俊不禁(jìn)C、湛(zhàn)蓝静谧(bì) 更胜一筹(chóu)D、伫(zhù)立御聘(pìn) 惊涛骇浪(hài)2.下列书写有错别字的—项是( ) (2分)A、海枯石烂千姿百态惊慌失措历历在目B、毫不犹豫津津有味恍然大悟水波粼粼C、骇人听闻诲人不倦随声附和莽莽榛榛D、踉踉跄跄塞翁失马爱慕虑荣更胜一畴3、下面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B、遥遥在望:指远处的东西在视线以内,可以望见。

C、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D、造物主:人们都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4、找出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2分)A、对于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

B、他们兄妹的感情好的不得了,简直是形影不离。

C、妈妈对生病的奶奶照顾得很周到,简直是爱护备至D、他平时刻苦努力,这次取得好成绩是自以为是的事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

B、语言通顺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C、人们越是精确的把握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就能认清物质的本质,从而达到认识大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

D、为了避免再犯错误,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6、下列说法错误的—项是( )(2分)A、寓言,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B、《观沧海》为我们描画了令人神往的天上仙境,表达了作者面对现实的黑暗,希望到天上寻找美好社会的愿望。

七年级试卷语文上册【含答案】

七年级试卷语文上册【含答案】

七年级试卷语文上册【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A. 拾金不昧(shí jīn bù mèi)B. 威风凛凛(wēi fēng lǐn lǐn)C. �雄心壮志(xióng xīn zhuàng zhì)D. 气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 他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真是让人头疼。

B. 这部电影场面宏大,让人叹为观止。

C. 老师讲课时,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讲。

D. 他考试得了满分,大家都夸他实至名归。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戴着一顶蓝帽子,走在人群中十分显眼。

B.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深受读者喜爱。

C. 我们应该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天都要锻炼身体。

D. 这个问题很难,连老师都没有办法解决。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你听我说,”妈妈说,“明天我们要去外婆家。

”B. 这个苹果真好吃,那个梨也很甜。

C. 小明喜欢唱歌、跳舞、画画。

D.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我说:“我叫李华。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 难过B. 恍然大悟C. 忐忑不安D. 草长莺飞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2. “春眠不觉晓”是杜甫的诗句。

()3.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出自《西游记》。

()4.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孔子的名言。

()5. 《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 ___________ ,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2. “___________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 “春眠不觉晓,___________ 。

”(孟浩然《春晓》)4. “___________ ,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5. “___________ ,独怆然而涕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试卷(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殉职(xùn)狭隘(yì)热忱(chén)鄙薄(bó)B. 纯粹(cuì)干涸(hé) 坍塌(tān)酬劳(chóu)C. 灼热(zhuó)滑稽(jì)恍惚(hū)抽噎(yē)D. 附和(hé)呻吟(shēn)晕眩(xuàn)突兀(wù)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麻木不仁拈轻怕重见异思迁漠不关心B.精益求精不毛之地刨根问底沉默寡言C.气喘吁吁烘堂大笑参差不齐惊慌失挫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 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4.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选项是()(3分)①管理②治理③昨天④推测⑤汉语⑥创新⑦清楚⑧宽阔⑨减少⑩懒惰A ①②⑤/ ③⑥⑦⑧/ ④⑨/⑩B ③⑤/ ①②④⑥⑨/ ⑦⑧⑩C ①③⑤⑦/ ②④⑥⑧/ ⑨⑩D ①②⑤⑥⑨/ ③⑦⑧/ ④⑩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

白求恩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战士。

B.《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

C.《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

D.《诫子书》作者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6.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我们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6分)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示例)活动形式二:活动形式三: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6分)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是怎样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句话。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

②荆:楚国的别称。

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守桥①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

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②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

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

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的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

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

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

这时,一颗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

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

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

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

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

"说完,就往石桥下冲。

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③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

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地,动都不动。

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

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

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

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

老葛剁了几下脚。

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快回家去拿锯子。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

老葛的心更慌了。

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

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

老葛把绳子一头栓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树上。

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

妻子用手拉着绳子。

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

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

妻子站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

"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的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

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

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

村长也来了。

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来。

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

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

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

桥面完全露了出来。

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

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⑩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

村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

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 村长说:"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

"老葛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给孩子们再上堂课。

"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16.阅读文章第③~⑧段,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

(6分)开端: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颗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村长和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口的大桃树。

17.第②段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8分)(1)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

"("轰的一声大响"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愣""紧紧""慢慢""湿润"反映了校长怎样的心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