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库试题

合集下载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徜徉(cháng yáng)B. 蹒跚(pán shān)C. 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D.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2.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使我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个个精神抖擞,精神饱满。

C.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他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C. 秋天的落叶像蝴蝶一样飞舞。

D. 阳光洒在大地上,温暖而明亮。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5. 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

B. 《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 《论语》是孔子亲自撰写的。

D. 《论语》对后世影响深远。

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A. 《孟子》B. 《庄子》C. 《论语》D. 《大学》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句,其中“春眠”指的是()A. 春天的睡眠B. 春天的梦C. 春天的早晨D. 春天的鸟鸣8.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草长莺飞”形容的是()A. 春天的景色B. 夏天的景色C. 秋天的景色D. 冬天的景色9.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佳节”指的是()A. 春节B. 端午节C. 重阳节D. 中秋节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望岳》中的名句,其中“会当”的意思是()A. 应当B. 将会C. 能够D. 必须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七年级上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翩跹(xiān)B. 踌躇(chóu)C. 蹒跚(pán)D. 徜徉(cháng)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岳阳楼记》B. 《滕王阁序》C. 《醉翁亭记》D. 《出师表》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学习刻苦,所以成绩优异。

B. 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高。

D.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4.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象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305篇。

B.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C.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D.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出自《离骚》。

7. “_________,白露为霜。

”出自《诗经·秦风·蒹葭》。

8. “_________,人约黄昏后。

”出自《青玉案·元夕》。

9. “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自《游山西村》。

10. “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文章内容略)11.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1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5分)13. 文章中提到的“他”具有哪些特点?(5分)14. 请分析文章中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5分)15. 你认为文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10分)四、作文(共30分)16.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测试试题1(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测试试题1(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试题姓名班级学号得分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基础题)和第Ⅱ卷(作文)两部分。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3.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基础题)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每空1分,共10分)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②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③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④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⑤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

(蒲松龄《狼》)⑥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⑦《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⑧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酝酿.(liànɡ)确凿.(záo)吝.啬(lìn)B. 静谧.(mì)盔.甲(kuī)怂.恿(sǒnɡ)C. 憔悴.(cuì)恍.惚(huǎnɡ)干涸.(ɡù)D. 匿.笑(nì)狭隘.(yì)缥.缈(piāo)3.(2 分)下面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美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美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美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面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殉.职(xùn)滑稽.(jī)烧灼.(zhuó)哄.堂大笑(hǒng)B.慷慨.(kǎi)干涸.(hé)狭隘.(ài)刨.根问底(páo)C.热忱.(chén)榉.树(jǔ)恍.惚(huǎng)拈.轻怕重(liān)D.鄙薄.(bó)琢.磨(zuó)抽噎.(yè)参差..不齐(cēn cī)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朗润小心翼翼各得其所混为一谈B.瘫痪尴尬烂慢蛛丝马迹C.点缀搏学笃志众目睽睽人迹罕至D.荫蔽折散祷告恍然大悟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A.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B.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D.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B.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C.8月1日,当肖战来到无锡时,受到了广大粉丝的热烈欢迎。

D.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5、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对偶)C.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设问)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

(比喻、拟人)6、在下面一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七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成语中,书中自有 ________ 心的意思是:
A. 谷粒
B. 星光
C. 黄金
D. 珍珠
答案:C
2. 下面哪个成语是描述聪明才智的?
A. 目空一切
B. 高瞻远瞩
C. 深思熟虑
D. 独具慧眼答案:D
3. 下列句子中,含有比喻修辞的是:
A. 他如同一只小麻雀。

B. 她好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C. 他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

D. 她的微笑比阳光还温暖。

答案:C
二、填空题
1. "_______是钢铁铸就的。

"(填入成语)
答案:天道酬勤
2. "山中无_______,猿声啼一声。

"(填入字)答案:草
3. 小明今天特别 _____ (高兴)。

三、简答题
1. 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解释它的含义。

【学生回答】
2. 请用自己的话简述《红楼梦》的故事。

【学生回答】
四、判断题
1. 《西游记》是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

正确/错误(请在方括号中填入相应选项)
[错误]
2. 唐代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

正确/错误(请在方括号中填入相应选项)
[正确]。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憧憬(chōng jǐng)倔强(jué jiàng)B. 迸发(bèng fā)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C. 踌躇(chóu chú)蹒跚(pán shān)D.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参差不齐(cān chā bù qí)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

B. 我们一定要改正不良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C. 我们要做到讲究卫生,保持健康。

D.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3-10. (略,类似结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

”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12. 成语“__________”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论枯燥无味,没有新意。

13.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

” 这句诗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4-15. (略,类似结构)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略)16. 文中“__________”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2分)17. 作者通过哪些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3分)18.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略)19. 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

(2分)20. 文章通过哪些情节来展示主人公的性格?(3分)2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分)四、作文(共40分)22.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40分)初一上册语文试题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D2. D 3-10. (略)二、填空题答案11. 天涯共此时 12. 陈词滥调 13. 每逢佳节倍思亲 14-15. (略)三、阅读理解答案(一)课内阅读16. 答案要点:思乡、思念、怀乡等,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

”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

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

(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初一语文上册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基础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确凿(záo)B. 倔强(jiàng)C. 迸溅(bèng)D. 应有(yīng)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独断专行,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B. 同学们对这次春游活动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C. 他说话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D. 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大家一读。

C.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不停地工作。

B. 他的成绩像火箭一样,一飞冲天。

C. 她的心情像春天的花朵,绽放着美丽。

D. 他的演讲像泉水一样,清澈而有力。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生机勃勃。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还乐于助人。

C. 我们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积极进取。

D. 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勤奋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中的名句。

7. 《水调歌头》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其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其著名的词句。

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作者是北宋文学家。

9.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中的诗句。

1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中的名句。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1. 文章中提到的“春天的使者”指的是什么?1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了春天的景象?13. 文章中“万物复苏”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4. 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什么态度?15.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什么深层含义?四、作文(30分)16.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萨市2011年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科试题库试题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们顺利地度过了升入初中以来的第一个学期。

在这个学期里,你的语文学得怎么样呢? 通过“旅行”,你是否发现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今天,让我们一起检查一下旅行的收获吧!希望你们能在完成下面题目的同时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并预祝你们取得优异的成绩!一、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共20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绽.开(zhàn)伫.立(chù)沉浸.(qìn)迸.溅(bèng)B、朗润.(rùn)酝酿.(niàng)鸟巢.(cháo)黄晕.(yùn)C、澄.清(chéng)慈.善(cí)看.护(kān)薄.雪(bó)D、梦寐.(mèi)称.职(chèn)赏赐.(cì)嫩.芽(rùn)2、下列短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更胜一筹变化无常海枯石烂返老还童B、德高望重闲情逸致豪不犹豫遥遥在望C、轻飞曼舞恍然大悟各得其所千恣百态D、苦心孤指随声附和骇人听闻神通广大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花枝招展..(迎风摆动)B、繁花..嫩叶(花开得非常美丽)水波粼粼..(水势浩大的样子)C、获益匪.浅(不)猝然..长逝(突然去世)D、黯然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宛转..(形容圆润柔媚)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

B、通过大家的努力,提高了学习成绩。

C、墙壁非常雪白。

D、他穿上帽子出去了。

5、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戏剧《茶馆》,小说《骆驼祥子》。

C、《论语》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著的一部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代散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子的题目。

6、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拟人)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通感)C、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顶真)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排比、拟人)7、仿照例句,再写出一个你对“语文”理解的句子。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2分)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背诵优秀的古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请你用积累的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每空1分,凡有错别字均不得分)(1)曹操在《龟虽寿》中抒发了老当益壮的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现诗人对友人无限关切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读书很注意学与思相结合,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教导弟子,。

(用《论语十则》中的原文回答)二、阅读理解与运用(共40分)(一)看云识天气(10分)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

)这种光圈叫做晕。

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

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

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

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

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

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所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谚语。

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

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

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天气预报。

9、这个语段阐释了什么事理?(2分)。

10、这个语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1、上文在说明每种光彩及与天气的关系时都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 _____ 12、这个语段突出的特点是用了引用谚语的说明方法,说说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2分) 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3、在句中的横线上填上一句谚语。

(2分)应填谚语是: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 ___。

(二)地震中的父与子(15分)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儿子上学的学校。

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二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向那里开始动手。

在清理挖掘时,不断在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拦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着头挖着挖着。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在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4、父亲赶到学校时,“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5、父亲请求帮助时,为什么人们都“摇头叹息”,没人帮他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填空。

(2分)在地震灾难中,父子俩都想起了“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除了体现父子间的深挚的爱,还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___ ___,儿子对父亲的__。

17、文中画线句子对描写父亲起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除了表现父子之爱,还表现了那些人之间的关爱?由此,你对人世间的爱有什么深切的认识(用一两句话概括)?(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5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9.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时需停顿的地方。

(1分) 元方 入 门 不 顾2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6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 ③尊君在不. ( ) ④相委.而去 ( )⑤下车引.之 ( ) ⑥元方入门不顾.21.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2.如何理解“友人惭,下车引之”?(2分)23.结尾写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三、写作部分(40分)1、礼物,可以传达情感;可以奖赏成功;可以纪念物事;也可以表达特殊的意味……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收到或送出礼物,并在其中体会到各种人生滋味。

请围绕“礼物”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500字以上。

2、经过了初中生活的宝贵一学期,你肯定结交了许多新的朋友,你也许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

请你以“我的朋友”或“难忘的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真实反应你的初中生活,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