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试卷语文【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试卷语文【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吴承恩C. 施耐庵D. 曹雪芹3.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B. 这座山高得插入云霄。
C. 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D. 这个苹果大得像个篮球。
4. 下列哪个成语是表示“勤奋学习”的?A. 画龙点睛B. 孜孜不倦C. 对牛弹琴D. 画蛇添足5.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诗句朗读节奏?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唐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3. “夸父追日”是一个关于勤奋的神话故事。
()4. 成语“掩耳盗铃”是形容人做事不考虑后果。
()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______》。
2.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蓝”指的是______。
3. “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桂林”位于中国的______省。
4. 《水浒传》中的“及时雨”指的是______。
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
2. 请解释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
3.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 请简述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特点。
5. 请解释“水滴石穿”这个成语的寓意。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虽然……但是……”造一个句子。
2. 请用“如果……就……”造一个句子。
3. 请用“一边……一边……”造一个句子。
语文七年级上册试卷题【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试卷题【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 )A. 日B. 月C. 明D. 早2.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 )A. 温故知新B. 拔苗助长C. 对牛弹琴D. 画龙点睛3. 下列哪个词是名词?( )A. 跑步B. 书桌C. 开心D. 美丽4. 下列哪个句子是复合句?( )A. 春天来了。
B. 他正在读书。
C. 我喜欢吃苹果。
D.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5. 下列哪个词是动词?( )A. 大海B. 跑步C. 美丽D. 书桌二、判断题1. 《论语》是孔子所著。
( )2. 拟人修辞手法是指用人的行为来形容非人的事物。
( )3. “其”字在古代汉语中是指第三人称代词。
( )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 )5. “寓言”是一种以动物为主角的文学体裁。
( )三、填空题1. 《______》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2. “______”是表示原因的连词。
3. “______”是表示转折的连词。
4. “______”是表示条件的连词。
5. “______”是表示选择的连词。
四、简答题1. 请简述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2. 请简述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
3. 请简述排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4. 请简述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
5. 请简述对偶修辞手法的作用。
五、应用题1. 请用比喻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2. 请用拟人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3. 请用排比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4. 请用夸张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5. 请用对偶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六、分析题1.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七、实践操作题1. 请用比喻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他的脸红得像苹果。
”2. 请用拟人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太阳升起来了。
”八、专业设计题1. 设计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方案。
七年级上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翩跹(xiān)B. 踌躇(chóu)C. 蹒跚(pán)D. 徜徉(cháng)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岳阳楼记》B. 《滕王阁序》C. 《醉翁亭记》D. 《出师表》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学习刻苦,所以成绩优异。
B. 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高。
D.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4.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象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305篇。
B.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C.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D.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出自《离骚》。
7. “_________,白露为霜。
”出自《诗经·秦风·蒹葭》。
8. “_________,人约黄昏后。
”出自《青玉案·元夕》。
9. “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自《游山西村》。
10. “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文章内容略)11.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分)1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5分)13. 文章中提到的“他”具有哪些特点?(5分)14. 请分析文章中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5分)15. 你认为文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10分)四、作文(共30分)16.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语文七年级上册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沉默(mò)瞬间(shùn)惊涛骇浪(hài)B. 突兀(wù)气息(xī)惊心动魄(pò)C. 稀疏(shū)招摇(yáo)惊涛骇浪(hài)D. 憔悴(cuì)瞬间(shùn)惊心动魄(pò)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助人为乐。
B. 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助人为乐。
C. 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助人为乐。
D. 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助人为乐。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是()A. 夜幕降临,天空中的星星犹如宝石点缀着。
B. 夜幕降临,天空中的星星犹如宝石点缀着。
C. 夜幕降临,天空中的星星犹如宝石点缀着。
D. 夜幕降临,天空中的星星犹如宝石点缀着。
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 他英勇无畏,勇往直前。
B. 他英勇无畏,勇往直前。
C. 他英勇无畏,勇往直前。
D. 他英勇无畏,勇往直前。
5. 下列句子中,病句修改正确的是()A. 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弄清楚。
B. 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弄清楚。
C. 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弄清楚。
D. 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弄清楚。
6. 下列句子中,字音、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悠然自得(yóu)沉默不语(mò)惊涛骇浪(hài)B. 悠然自得(yóu)沉默不语(mò)惊涛骇浪(hài)C. 悠然自得(yóu)沉默不语(mò)惊涛骇浪(hài)D. 悠然自得(yóu)沉默不语(mò)惊涛骇浪(hài)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助人为乐。
B. 他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助人为乐。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测试试题1(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试题姓名班级学号得分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基础题)和第Ⅱ卷(作文)两部分。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3.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基础题)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每空1分,共10分)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②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③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④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⑤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
(蒲松龄《狼》)⑥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⑦《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⑧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酝酿.(liànɡ)确凿.(záo)吝.啬(lìn)B. 静谧.(mì)盔.甲(kuī)怂.恿(sǒnɡ)C. 憔悴.(cuì)恍.惚(huǎnɡ)干涸.(ɡù)D. 匿.笑(nì)狭隘.(yì)缥.缈(piāo)3.(2 分)下面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抛下(pōu)豌豆(wān)凝视(níng)枯竭(hé)B、屏息(píng)卖弄(lòng)玷污(diàn)头晕目眩(xuàn)C、洗耳恭听(gōng)澄清(chéng)应和(hè)雏形(chú)D、贮蓄(zhù)刹那间(shà)忍俊不禁(jīn)栖息(xī)2.下列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行影不离昂然挺立爱慕虚荣头晕目眩B.无可奈何极力挣扎独具慧眼忘乎其形C.宽洪大量走投无路一模一样廋骨嶙峋D.秋风潇瑟哄堂大笑思前想后盘虬卧龙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2分)①我决定___________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②月亮出来了,冷冷地,我不禁打了个__________。
③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_________地铺着。
A.委屈寒颤随意B.委曲冷颤随便C.委屈寒颤随便D.委曲冷颤随意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尽管遭遇厄运是坏事,因为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B、今天班干部都来参加劳动了,只有文艺委员请假了。
C、她的家乡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
D、只有不向命运低头的人,才是最勇敢的人。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C、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6、填空。
(10分)(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_______________,终为土灰。
(曹操《龟虽寿》)(2)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过故人庄》)(3)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niàng 唱和.hé 黄晕.yùn B.竦峙.chì 枯涸.hé 斗笠.lì C.碣.jié石 贮.zhù蓄 着.急zháo D.水藻.zǎo 肌肤.fǔ 娇媚.mèi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B.粗犷:粗鲁而豪放;C.舒活:舒展、灵活;D.竦峙:耸立;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岛/竦峙B.江春/入/旧年C.我/寄愁心与明月D.断肠人/在天涯4.下列句子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山朗润起来了,水也涨起来了,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C.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就年;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1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6.读下面的一则轶事,诗人的回答表现了一位着名的诗人在只容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一个怀有敌意的批评家相遇;那个批评家蛮横地说:“我从不给疯子让路”诗人退到路边,说:“我恰恰相反;”A.诗人宽宏大量B.诗人高雅风度C.诗人反击艺术D.诗人自命清高7.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一句;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 ,但是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8.用课文原句填空;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体现作者深切同情和关怀句子是 ;3“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写出体现游子思念故土、思念家乡的一句古诗;4朱自清在春一文中表现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特点的比喻句是;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9.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所写的内容;10.这首诗的前两句交代了登临的地点和目的;登临的地点是,目的是,其中字统领全诗;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其中”指的是;这几句诗表现了诗人感情、抱负等;12.古代的许多诗人,常常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或伟大抱负;请你根据自己知道的古诗词,写出两句能表现作者雄心壮志的诗句;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哪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和了;桌缝里,有一两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水彩,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④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千娇百媚,绚丽多姿;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一到春天,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吹着柳笛,摇着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铅笔上;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⑤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一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⑥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爽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13.文章开头描写户外初春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14.根据语境,选出恰当的词填在下列句中括号内;萌动涌动蔓延洋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和了;15.从第②③④段中各找出一句具体描写花草的句子,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1第②段:2第③段:3第④段:16.概括选文的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教室里插遍鲜花的描述,反映了孩子们,赞颂了师生之间,进而指出了孩子就是最美的春光;17.第②段中,男孩“仰脸望着我,笑了”;男孩为什么笑了三、作文;40分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生活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某一次走进大自然的行动,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请以“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根据上述提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内容,补全题目;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单元测评一、1.答案:C 解析:A项中,“和”应读hè;B项中,“峙”应读zhì;D项中,“肤”应读fū;2.答案:C 解析:C项中“舒活”应为“舒展活动手脚等”的意思;3.答案:C 解析:C项中“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正确朗读节奏应为“我寄愁心/与明月”;4.答案:C 解析:A项“水也涨起来了,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去掉两个“也”;B项中,“;”应为“”;D项中,“就年”应为“旧年”;5.1拟人2排比、比喻3对偶6.答案:C 解析:“我恰恰相反”的意思“我从来都给疯子让路”;这是以退为进,有力地反击对方;7.示例: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你可以做坚强的绿地解析:仿写要分析句子中变与不变的成分,不变的成分为“也许你无法拥有”“但是你可以做”,变的成分为“深邃的蓝天”“飘逸的白云”“浩瀚的大海”“清幽的小溪”,把变的成分置换即可;8.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3示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或: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二、一9.答案:这首诗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或:大海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景象; 解析:描写对象是大海,从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等景物的描绘,到“日月”“星汉”两句所展示的气魄,总结为描写的是大海壮丽的景象;10.答案:碣石欣赏大海的景色观解析:“东临碣石”交代地点,“以观沧海”交代目的,“观”字统领下文;11.答案:大海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或: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愿望解析:“其中”指向写作对象大海,从用词和内涵上,体会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12.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解析:联系表达作者抱负的诗句,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等思考即可;二13.答案: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教室里春意盎然的样子; 解析:开篇户外的冰冷、死寂与教室内由多彩的植物构成的春意盎然的样子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教室的春意盎然;14.答案:萌动蔓延解析:“我”作为老师,对第一撮小草芽的态度让孩子们对植物有了兴趣,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带着植物来到教室,所以教室里的春意由“蔓延”到“涌动”;15.1答案: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 解析:春意表现在草尖上;2答案: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 解析:春意表现在芽苞和小野花上;3答案: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千娇百媚,绚丽多姿; 解析:春意表现在花朵的千娇百媚上;16.答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谐美好的关系解析:由孩子们对春、对大自然的情感,提炼出师生的和谐美好关系;17.答案:他为老师跟自己一起领略春光而会意地笑; 解析:老师没有武断地丢掉他的草芽,看完又插回原位置的做法表明老师也从中领略到了春光,这让男孩笑了;三、点拨: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给出了提示语、半命题的标题和要求;提示语的好处是给没有思路的同学以思维启迪,而对那些有想法的同学来说,可以直接在空白的命题范围做文章;分析给出的部分题目我们发现,其实空白处只需要填写一个对象,这个对象“让我陶醉”,而这个对象是限制在大自然中的,所以从大自然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自然物把题目补充完整,开始构思即可;作为写景作文,要想具有吸引读者的魅力,遣词造句就要美,多用修辞手法增添美感,可尝试用小标题式、排比段等特殊结构方式,借景抒情等手法来营造美的氛围;。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
”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
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
(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滑稽(jì)称职(chèng)擎天撼地(qíng)
B.澄澈(dèng)丫杈(chà) 波光粼粼(lín)
C.嬉戏(xī)踉跄(niàng)随声附和(hé)
A.风韵仙露琼浆浓荫瘦骨磷峋
B.寥阔贻然自得竭石花枝招展
C.纳罕险象迭生宛转各得其所
①EP-3型飞机不但可以克服特高频通信系统的抗__________性,而且能够使用测向设备对有关的通信所在地实施定位。
②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一样,强烈_________那些骇人听闻的恐怖活动。
③“西博会”的举行为杭州经济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_________提供了契机。
A.干扰斥责腾飞
B.干扰谴责腾飞
C.骚扰谴责腾越
A.他做了个鬼脸,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B.伏尔泰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C.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会各得其所。
的前进,这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放下轻轻的纱帐,爱护似的,笼罩着大地。
①云雾渐渐稀散
②云雾渐渐浓厚
③清风把月桂的芳香吹送
④清风吹送着月桂的芳香
⑤阳光从薄云后面透射出来
⑥阳光从浓云后面透射出来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A.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如今已经没法弄清楚了。
B.“我会成功的。
”她在心里默念道:“我一定会成功的。
”
C.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D.吴山脚下的河坊街别具特色。
有古色古香的美观建筑;也有热闹繁荣的老字号商铺
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只选做3小题)(3分)
8.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
(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①这支点是对人类的关心和同情,是对生活和世界的爱。
②生命很脆弱。
10.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3分)
生命不能缺少尊严。
生命永远充满活力,象水,象火,象鹰;而尊严是支撑生命的脊梁。
如果
(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
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的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
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我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
屋子里静极了。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你不知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8.在对待要不要羚羊木雕这件事上,奶奶同爸妈的态度不同,请你分别说一说从奶奶身上可体
参考答案:
一、(30分,每小题3分)
1、D
2、C
3、B
4、B
5、B
6、C
7、略
8、虽然生命很脆弱,但生命一经有了支点,就会挺拔和旺盛起来。
这支点不是别的,是对人类的关心和同情,是对生活和世界的爱。
9、①“飞快的汽车”改成“汽车飞快地”②耳边响起父亲殷切的教诲③去掉“经过”或“使”
10、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二.(一)1.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打比方;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3.形态、特征。
4.总-分-总
5.看云可以识天气。
(二)
6.我:东西已经送走了,我有权送人。
妈妈、爸爸:这样贵重的东西不能轻易送人,送了也要要回来。
奶奶:东西虽然不能轻易送,但已经送了就算了。
7.反衬爸爸妈妈。
8.奶奶:通情达理,她知道羚羊木雕贵重,但更懂得情义是重于财物的
9.是同一件东西。
10.略
11.略。
26.比喻拟人
27.伊索寓言
28.一则:弄虚作假,喜欢吹牛的人,迟早是要被事实戳穿的。
二则:名实不称的头衔会使人不自量力地妄自尊大。
三则:讽刺了过于看重自己的人。
四则:人偶然得势,不应逞一时之威风;受到侮辱,更应冷静分析,不惊不恼。
27.伊索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