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一)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以及答案(全国1卷)

2020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以及答案(全国1卷)

2020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全国1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

这反映出《韩非子》()A.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B.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2.(4分)《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的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坊市制度已经崩溃B.都城人口急剧增长C.城市管理更加严格D.社会治安明显好转3.(4分)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京戏4.(4分)晚清时期流行一首童谣:“前门开,后门张,前门引进虎,后门又进狼。

不管虎与狼,终朝每日铛、铛、铛(指官员出门鸣锣开道之声,以示・威严')。

”童谣的创作者旨在()A.揭露帝国主义侵略行径B.抨击清政府的无能腐败C.批评农民起义祸乱中国D.讽刺地方官员东南互保5.(4分)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

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

这表明当时的洋务企()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6.(4分)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表面()A.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启蒙精神B.五四运动反帝不反军阀C.工人罢工产生了深远影响D.五四运动具有深远的影响力7.(4分)如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

2020届海南省新高考高三模拟卷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届海南省新高考高三模拟卷历史试题(解析版)

海南省2020年普通高考模拟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楚国是活跃在汉水和长江流域的一个国家。

楚国君主的心病是,在周朝的政治体系中他们的封号太低,与其强大的国力并不相称。

第六代楚君熊渠曾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由此可知A. 楚国在军事上已经具备问鼎中原的实力B. 周楚两国征战给双方都带来深刻的影响C. 楚国“不服周”的态度纯属夜郎自大D. 商周沿袭而来的“天下观”在传播中受阻『答案』D『解析』楚国的封号与其强大的国力不相称,楚君熊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说明楚国利用蛮夷的身份摆脱礼制的制约,进行兼并战争,商周沿袭而来的“天下观”在传播中受阻,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步及“问鼎中原”的信息,排除A;周不是诸侯国,并且材料也没有涉及征战的信息,排除B;根据“与其强大的国力并不相称”可知,楚国具有一定实力,并非夜郎自大,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2.唐高祖下诏“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崇客礼。

令老先、次孔、末后释。

”此召旨在A. 文化建构B. 厚古薄今C. 崇内抑外D. 政教合一『答案』A『解析』“老教、孔教,此土之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

今可先老,次孔,末后释宗”表明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目的是建构思想文化,故A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厚古薄今、崇内抑外、政教合一,排除B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令老先、次孔、末后释”,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3.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记载了进士中榜的情况。

其中601名进土中,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官僚家庭出身的只有184人。

这反映了当时A. 门第观念的淡化B. 社会控制程度有所松弛C. 社会阶层的流动D.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宋代平民出身的进士比例较高,占到绝对多数,说明下层平民逐渐获得了大量的升迁机会,社会阶层的流动增强,C符合题意;根据“官僚家庭出身的只有184人”可知,门第观念仍然具有影响,A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宋朝是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排除D。

2020届山东省高三高考第一次仿真模拟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届山东省高三高考第一次仿真模拟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届山东省高三高考第一次仿真模拟联考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本试卷共20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

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笮合题目要求的。

1.表1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儒、法部分思想家对“天道”与“人道”的相关认识。

由此可见
表1
A.天道更侧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B.人道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
C.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
D.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相互对立。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以及答案(全国3卷)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以及答案(全国3卷)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全国3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含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4分)英国商人托马斯•孟(1571﹣1641)是当时欧洲流行的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

其理论()A.适应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B.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C.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2.(4分)“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

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国内局势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卢沟桥事变后的国共关系D.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化3.(4分)如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

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4.(4分)胡惟庸之子因在大街上纵马奔车掉下摔死,胡未禀报皇帝就将车夫杀死。

皇帝大怒,让胡作出补偿,胡请求用金钱弥补,遭到贬斥。

此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整治胡党行动。

这反映了()A.胡惟庸打压内阁B.胡惟庸家藏万金C.相权妨碍了皇权D.中央集权急待加强5.(4分)合理的经济政策是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

下列政策不利于国家强盛的是()A.盐铁专卖政策B.均田制度C.放宽商业限制D.“匠户”制度6.(4分)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士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

(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

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当指()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剑新民主主义社会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7.(4分)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

【精品整理】2020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11(全解全析)

【精品整理】2020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11(全解全析)

备战2020年高考全真模拟卷11历史24.【答案】C【解析】得众、爱众和济众的意思是统治者要善待百姓,这思想有利于缓和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选C项。

汉武帝之后儒学才成为正统思想,变成封建统治的理论工具,先秦时期的儒学还并未受到统治者的尊崇,排除A;儒学体系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思想体系,对其他学派的批判会有,但这种批判不可能是其思想宗旨,排除B;“兼爱”是墨家的主张,而非儒家,故排除D项。

25.【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皇室子女往往冠以母姓,皇室视外戚如宗室而不称异姓”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这是汉代出现外戚专权的重要背景,故答案为A项;“家天下”观念是指“家国同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对相权的抑制,排除C项;外戚专权说明刘氏皇室势力不强大,排除D项。

26.【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嫠妇(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人们的婚姻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趋向世俗化,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不能仅依据人们婚姻观念的世俗化就得出宋代妇女不受儒家伦理观念的约束,该表述过于绝对;B 选项错误,理学的开创者是北宋的程颢、程颐,宋初理学尚未产生;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士大夫阶层的流动性。

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科举制在选官中的主导地位完全确立,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大大增强。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将领冯国胜改名冯胜,明太祖将猪改为‘肥肥’”“将吃猪肉改为吃‘耗子肉’”等信息可知,朱元璋改了与他名字冲撞的人名和动物名,通过这种避讳,维护皇权的专制权威,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故C选项正确;材料所述的避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等级制度,没有强调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与明朝社会娱乐生活无关,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最高统治者人名的避讳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没有体现市民阶层生活,并且与市民阶层生活无关,故D选项错误。

2020届全国天一大联考新高考原创仿真试卷(十一)历史

2020届全国天一大联考新高考原创仿真试卷(十一)历史

2020届全国天一大联考新高考原创仿真试卷(十一)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8、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9、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四川教考联盟二诊)据史料记载: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等,逐渐形成玺印制度。

图一、图二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官印。

这表明()A.官印最早产生于燕齐两国B.战国时期集权体制开始形成C.战国官印具有统一的风格D.玺印制度导致社会阶层固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说明战国时期,诸侯国内官员的任免和管理直接听命于国君,这是中央集权的表现,故选B项。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以及答案(新课标全国1卷)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以及答案(新课标全国1卷)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24.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立谥的规范。

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A. 崇拜和颂扬先人B. 缓和君臣关系C. 惩恶劝善维护统治D. 巩固儒学地位25.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

”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

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

这反映了当时A. 地方吏治废弛B.试图重建礼乐制度C. 君主专制加强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6.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27.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

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清政府的国防战略逐渐由原来的重“塞防”轻“海防”转变为“海防”和“塞防”并重,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

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29.导致下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A.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 B.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 D.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30.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以及答案(新课标全国1卷)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以及答案(新课标全国1卷)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新课标全国1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在《左传》《国语》等文献记载中,楚人引用《诗经》的例子并不少见。

其中,楚庄王引用《诗经》数量之多,尤为引人注目。

这主要反映了()A.国家统一的趋势在发展B.当时楚国文化的包容C.周代制度在楚国严格执行D.儒家思想在楚国受到重视2.(4分)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洋”。

这一立国态势的转变()A.根源于游牧民族的式微B.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变动C.受制于北方气候的恶劣D.得力于航海技术的进步3.(4分)李资在《童心说》中说:“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A.为阳明心学奠基B.强调人性之本善C.强调个性之自由D.修身养性是根本4.(4分)明代中后期,来自海外的事物在中国社会逐渐增多。

除了由耶稣会士传入的天主教以及西方科学知识以外,白银、玉米、火器等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难以或缺的外来物质。

自鸣钟、眼镜、望远镜之类也已经出现在晚明时代社会生活中。

这些现象反映了()A.文化优越这一传统心态的改变B.明代中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征C.中国对外接触的内驱动力增强D.民间对外合法往来空间的扩大5.(4分)1882年,某官员因洋布、洋纱输入额逐年增加,“奏请设立纺织局,谋堵塞漏卮”。

后来“堵塞漏卮”成为了晚清官场的一个热词,这反映了当时()A.列强侵略促使民族主义兴起B.政府推动下洋务运动开始兴起C.中国被完全卷入到世界市场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官府制约6.(4分)晚清时期,“个人主义”一词随西学东渐的浪潮而入中国,时人“多引以为诟”。

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见”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

这说明新文化运动()A.导致个人主义思潮泛滥B.启迪了中国民众的觉悟C.促使启蒙思想在华兴起D.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巩固7.(4分)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第70届代表大会决定,将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承办权授予中国的武汉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模拟题十一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
1、《中华文化史》写到“这一时期民本思潮重在突出人的地位,
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A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B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C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 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
2.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

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此可见,道家:
A 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 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C 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D 追求平等,无为而治
3、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
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
B 万历年间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占据主导地位
D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4、占卜与风水在中国起源很早,但在民间广为流行则始于宋朝,主要原因是:
A商业发达,社会流动加剧
B社会动乱,瘟疫战争不断
C理学兴起,儒家思想流行
D帝王提倡,佛道宗教盛行
5.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
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 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 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 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6.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
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 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 列强擭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7、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47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8、西方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在中世纪的欧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本原因:
A 基督教的精神统治
B 教会镇压“异端”学说
C教会垄断了教育
D生产力落后,封建经济占主导.
9.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
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利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
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10.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
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 主权在民原则
B 天赋人权原则
C 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11.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 制定公平经营规章
B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 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12.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
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 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 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二材料分析题(24分)
材料:史观是观察和解读历史的基本模式。

主要的历史史观有:革命史观(人类社会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推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全球化史观(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近代化史观(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

),文明史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的演进史。

),社会史观(“眼光向下的历史”,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


试运用多元史观解读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

高三模拟题十一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
1 BBDAAA 7 ADDBBD
二材料分析题(24分)
①革命史观角度:列强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及革命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②全球化史观角度:列强侵略客观上加强了中国与世界联系,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③近代化史观角度:列强侵略客观上促使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④文明史观角度:列强侵略冲击了中国封建体制,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客观上利于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

⑤社会史观角度:列强侵略使人们思想观念,社交礼仪,生活习俗等发生重大变化,西方的自由平等观念得到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