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纲版】高考一轮复习政治精品课件:第14单元-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合集下载
高三政 治一轮复习课件政 治生活第6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2/28/2019
中 国 共 产 党
1.地位及其确立 2.性质、宗旨、意义
1.名称及地位 2.
3.领导方式
基
本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基本方针
性质
内
容
成员 根本活动准则 机构: 及产 生方 政协 式 主题 职能
3.特点 4.优越性
易错、重点点拨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1)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 主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不存在轮流执 政的问题。 (2)组织上各自独立。各自都有自己从中央到地方的组 织系统。
2/28/2019
高考真题 2.(13山东)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多年来, 党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现了从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 ②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③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8/2019
(3)法律上平等地位。都必须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 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 (4)在事业上,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28/2019
易错、重点点拨
2.正确理解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
(1)民主党派≠人民政协。
(2)政协的职能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民主党派参政基本点有:(“四参”P70)
2/28/2019
易错、重点点拨
6.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内容:
1、为何要做某件事? 1.地位、性质、宗旨 2.执政理念及执政方式 的要求 3.贯彻落实“三代”和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怎样做好某件事? 1.坚持宗旨、执政理念 2.完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 式 3.加强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中 国 共 产 党
1.地位及其确立 2.性质、宗旨、意义
1.名称及地位 2.
3.领导方式
基
本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基本方针
性质
内
容
成员 根本活动准则 机构: 及产 生方 政协 式 主题 职能
3.特点 4.优越性
易错、重点点拨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1)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 主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不存在轮流执 政的问题。 (2)组织上各自独立。各自都有自己从中央到地方的组 织系统。
2/28/2019
高考真题 2.(13山东)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多年来, 党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现了从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 ②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③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8/2019
(3)法律上平等地位。都必须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 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 (4)在事业上,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2/28/2019
易错、重点点拨
2.正确理解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
(1)民主党派≠人民政协。
(2)政协的职能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民主党派参政基本点有:(“四参”P70)
2/28/2019
易错、重点点拨
6.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内容:
1、为何要做某件事? 1.地位、性质、宗旨 2.执政理念及执政方式 的要求 3.贯彻落实“三代”和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怎样做好某件事? 1.坚持宗旨、执政理念 2.完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 式 3.加强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6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新高考通用)

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 实行的区域自治和民族 自治的结合。
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 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在“一国两 制”方针指导下赋予特别行政 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制度。
适用 区域
省、市、县、乡等
适用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适用 港澳台等地区
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联系
都是国家的行政区域,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享有比一般行政地方更多的权力。
考点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内容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含 义
各民族一律平等,都依法平等地 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 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 务。
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 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谐相 处、友好往来、互相合 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 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PART-02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 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 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 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 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PART-03
各民族共同繁荣
在民族平等、民 族团结的前提 下,实现各民族 共同发展、共同 繁荣。
这是由社会主义 本质决定的,是 国家实现现代化 和中华民族实现 伟大复兴的必然 要求。
考点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拨:比较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对比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设置 目的
便于国家行政管理 , 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有利于各族人 民的团结。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基本方针
根本活动 准则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
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组织
上是相互独立的,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相 互监督的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 事业的亲密友党。
4、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1)性质:
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 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 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方式。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 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
1、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能力、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能力、 3、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能力、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能力、 5、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人民政协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的重要机构, 是最广泛的爱国统 一战线组织,是具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民主的一种重要 形式。——不是国 家机关。
与
人民代表大会 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 力的机关——是国家机 关。 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 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 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 权、最高监督权。地方 各级人大具有相应的职 权,是建立同级其他国 家机关的基础。
注意:人民政协不同于国家机关,它不能直接对国家事
务进行决策,政协的提案、建议案没有法律约束力,也 不能直接去处理行政事务。
中国共产党各级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 政府、政协各级委员会四大机构的区别与联系
性质(地位) 党的各级委 员会 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
我国社会主义事 业的领导核心 国家权力机关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 (1)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 (2)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含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课时2我国的政党制度核心考点二我国的政党制度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易错剖析 对政协和政协委员的性质、职权理解错误
(2013·福建文综·T26)有全国政协 委员认为,坐上了政协委员这个位 置,就不是个普通人,就得对宪法 负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并建议 委员们对宪法宣誓。这说明 ( ) A.人民政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机关 B.政协委员有权依法制定宪法和法 律 C.政协委员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准 绳履行职责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 的根本政治制度
2.抓关键:政协建议如何处理暴力伤医 事件
3.析选项:由材料中90位政协委员联名递交 “紧急提案”可以看出政协积极履行参政议 政的职能,故A项符合题意。政协不是执政 党,也不是政府,也不同于人大,不能指导 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不能履行公共服务的 职能,也不能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因而B、 C、D三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镜头二:各民主党派围绕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 、中部崛起等战略问题进行调研等。
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 态文明 镜头三:各民主党派及成员参政议政,尤其是其成员在政
府等国家机关中任职,有助于党和政府整合、协调社会各 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镜头四:各民主党派成员与港澳台亲朋故旧的联系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课时2 我国的政党制度
1.考点精讲
2.易错剖析 3.命题探究
核心考点二 我国的政党制度
4.视野拓展
1.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一、我国的各民主党派
1.性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 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易错剖析
对应训练:(2013·新课标Ⅱ卷,17)2012年3月,在全国政协 十一届五次会议进行界别分组讨论时,政协委员就如何管理政 府预算外资金、治理“小金库”展开激烈辩论。这种辩论是 ( ) ①人民政协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的体现 ②人民政协履行参政 议政职能的表现 ③政协委员管理国家事务的具体表现 ④政 协委员参与政治协商的基本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以政协委员履职为背景,考查有关政协的相关知 识。①②正确,政协有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政协委员就 如何管理政府预算外资金进行讨论,体现了政协的这一职能。③ 错误,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的组成人员,不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④将这种辩论作为政协委员参与政治协商的基本形式是错误的, 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第十四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课件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想一想】有同学认为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你是怎么看的?
提示 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 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 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设若干界别。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协商民主 (1)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 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有事好商量,众人 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 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 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1)区别 ①性质不同: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 锋队;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的政治联盟。 ②基础不同: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是其深厚 的群众基础;现阶段,民主党派的成员以各界知识分子为主。 ③地位、作用不同: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 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民
政治地位
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包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 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
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等 活动准则 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单元 我国的政党和 政党制度
课时42
政党的特征和中国共产党
领导地位的确立
课时43
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课时44
课时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第十四单元
我国的政党和 政党制度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点考向
考点 1.政党的特征 课 2.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时 42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向 (2)对于党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多从哲学和政党知识角 度分别进行考查,如果是经济领域的理论突破也会结合经济 常识。在实行综合考试的地区,选择题中也有这种趋向。在 选择题中,题目的背景材料多选用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讲话、 党的会议决议或者是党的某项活动(多是体现当年党的工作重 点的活动)
第十四单元 │ 复习策略
3.本单元主要线索有两条:一是政党—政党制度—资本 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类型、实质和作用;二是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复习时,要把理论 知识与时事政治结合起来,把握党的主流理论动向和党的工 作重点,分析其中所体现的理论。同时,考生要注意知识的 前后联系,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人 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结合起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同 时注意把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民主党派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区分清楚,准确把握。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点 课 1.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时 43 2.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点 课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时 44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点 课 1.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 时 45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考向 2.党在应对金融危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应发挥什 么作用 3.我们党在制定和实施政策上更加关注民生,注重 维护社会公平,切实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上学、就业、 看病等问题
第十四单元 │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1.本单元中,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领导地位、执政方式 及党的建设是高频考点,基本上都是以时事背景为依托,以 党的重要决议为精神考查,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要求较高。另 外,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有所涉及,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因 此复习时首先落实考点的内容,其次多关注一下党、政协在 国家生活中的大事情,并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人大与 政协、人大与党、国务院与党、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等等。
第十四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1.本单元与时政热点联系较密切,因此建议将本资料 与课本知识结合,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明确中国 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特别是探索执政规律的历史,理解加 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初步明晰其具体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党的认识和了 解,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掌握关于政党制度的基础知识, 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 基本内容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我国 政党制度的意识。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向 【高考趋向】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 热点、焦点,2012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中国共产党第十 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 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第十四单元 │ 复习策略
2.近几年来,本单元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复习时,不 仅要对课本知识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理解,而且还 要注意联系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进行分析。在解答选择题时, 一方面要注意抓住关键词,找到突破口;另一方面,还要运 用排除法——排谬法、排异法、排重法、排倒法,这样才能 紧扣题目选出正确的答案。
考点1 政党的特征 1.政党具有阶级性,________ 阶级性 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判 断政党的阶级性质,主要是看它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阶级 利益。 2.政党与国家政权紧密联系,这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 治组织、社会团体的 ________。 根本标志 3.政党具有________ 组织性 和纪律性。
课时4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知识梳理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向 从这几年高考的命题方式来看,这部分既有大量的选择 题,也有大量的非选择题。一般在党的理论有重大突破、党 有比较重大的活动或者是具有特定意义的年份时,非选择题 出现的概率比较大,甚至是单独作为大题出现。一般出现非 选择题时,对选择题的考查相对就会减少。通常情况下,非 选择题中对政党知识的考查多以两种方式出现:(1)以经济 或社会领域的热点问题或重大成就为背景,结合经济、哲学 或其他政治知识(主要是国家的有关知识)进行考查;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向 【考向储备】 通过对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 看出,本单元中党的性质、地位、作用,党的领导方式和 执政方式,党的建设,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在高考中所 占比重较大,有时也会涉及政党的性质和政党制度。其中 比较稳定的考点是党的性质、地位、作用,党的领导方式 和执政方式,以及党的建设
考点2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政党是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现代实行民 主政体的国家一般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主要是因为: 阶级利益 __的根本途径; (1)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______ (2)政党具备掌握国家政权的条件。
课时42│ 知识梳理
考点3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___ _____的先锋队,同时是中 工人阶级 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_____ 最广大人民 ___的根本利 国________ 益。 3.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________ 。 实现共产主义 4.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________。这一党的指导思想是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 科学发展观
第十四单元 │ 使用建议
2.引导学生对本资料中出现的知识间的联系作适当 扩展,并能结合典型例题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于中国共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内容能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解读。
课时42 │ 政党的特征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课时42 政党的特征和中国共产党 领导地位的确立
课时42│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课时42
政党的特征和中国共产党
领导地位的确立
课时43
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课时44
课时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第十四单元
我国的政党和 政党制度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点考向
考点 1.政党的特征 课 2.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时 42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向 (2)对于党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多从哲学和政党知识角 度分别进行考查,如果是经济领域的理论突破也会结合经济 常识。在实行综合考试的地区,选择题中也有这种趋向。在 选择题中,题目的背景材料多选用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讲话、 党的会议决议或者是党的某项活动(多是体现当年党的工作重 点的活动)
第十四单元 │ 复习策略
3.本单元主要线索有两条:一是政党—政党制度—资本 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类型、实质和作用;二是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复习时,要把理论 知识与时事政治结合起来,把握党的主流理论动向和党的工 作重点,分析其中所体现的理论。同时,考生要注意知识的 前后联系,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人 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结合起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同 时注意把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民主党派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区分清楚,准确把握。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点 课 1.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时 43 2.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点 课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时 44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点 课 1.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 时 45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考向 2.党在应对金融危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应发挥什 么作用 3.我们党在制定和实施政策上更加关注民生,注重 维护社会公平,切实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上学、就业、 看病等问题
第十四单元 │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1.本单元中,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领导地位、执政方式 及党的建设是高频考点,基本上都是以时事背景为依托,以 党的重要决议为精神考查,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要求较高。另 外,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有所涉及,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因 此复习时首先落实考点的内容,其次多关注一下党、政协在 国家生活中的大事情,并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人大与 政协、人大与党、国务院与党、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等等。
第十四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1.本单元与时政热点联系较密切,因此建议将本资料 与课本知识结合,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明确中国 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特别是探索执政规律的历史,理解加 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初步明晰其具体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党的认识和了 解,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掌握关于政党制度的基础知识, 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 基本内容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我国 政党制度的意识。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向 【高考趋向】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 热点、焦点,2012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中国共产党第十 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 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第十四单元 │ 复习策略
2.近几年来,本单元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复习时,不 仅要对课本知识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理解,而且还 要注意联系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进行分析。在解答选择题时, 一方面要注意抓住关键词,找到突破口;另一方面,还要运 用排除法——排谬法、排异法、排重法、排倒法,这样才能 紧扣题目选出正确的答案。
考点1 政党的特征 1.政党具有阶级性,________ 阶级性 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判 断政党的阶级性质,主要是看它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阶级 利益。 2.政党与国家政权紧密联系,这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 治组织、社会团体的 ________。 根本标志 3.政党具有________ 组织性 和纪律性。
课时4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知识梳理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向 从这几年高考的命题方式来看,这部分既有大量的选择 题,也有大量的非选择题。一般在党的理论有重大突破、党 有比较重大的活动或者是具有特定意义的年份时,非选择题 出现的概率比较大,甚至是单独作为大题出现。一般出现非 选择题时,对选择题的考查相对就会减少。通常情况下,非 选择题中对政党知识的考查多以两种方式出现:(1)以经济 或社会领域的热点问题或重大成就为背景,结合经济、哲学 或其他政治知识(主要是国家的有关知识)进行考查;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向 【考向储备】 通过对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 看出,本单元中党的性质、地位、作用,党的领导方式和 执政方式,党的建设,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在高考中所 占比重较大,有时也会涉及政党的性质和政党制度。其中 比较稳定的考点是党的性质、地位、作用,党的领导方式 和执政方式,以及党的建设
考点2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政党是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现代实行民 主政体的国家一般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主要是因为: 阶级利益 __的根本途径; (1)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______ (2)政党具备掌握国家政权的条件。
课时42│ 知识梳理
考点3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___ _____的先锋队,同时是中 工人阶级 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_____ 最广大人民 ___的根本利 国________ 益。 3.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________ 。 实现共产主义 4.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________。这一党的指导思想是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 科学发展观
第十四单元 │ 使用建议
2.引导学生对本资料中出现的知识间的联系作适当 扩展,并能结合典型例题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于中国共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内容能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解读。
课时42 │ 政党的特征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课时42 政党的特征和中国共产党 领导地位的确立
课时42│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