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选科解读
新高考政策选科指南解读

新高考政策选科指南解读自2021年起,我国新高考政策正式实施。
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需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选择不同的课程来备战高考。
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来说,如何选择科目则显得比较迷惑。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新高考政策选科指南的重要内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合理选择科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高考政策的总体要求。
2021年高考科目安排为文科类和理科类,分别由3科考试+1个选考科目组成。
其中,文科类由语文、数学、外语和政治、历史、地理三选一组成;理科类由语文、数学、外语和化学、物理、生物三选一组成。
另外,考试形式也会进行一些调整,会突出“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等方面的测试。
接着,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来选择相应的科目。
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我们考虑:1.考虑就业行业不同行业对不同科目的要求不同。
比如,想从事商业管理领域的学生需要具备比较强的数学和经济学基础。
若是选择了文科班,可以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中的一科作为选考科目,也可以选择物理、化学、生物中的一科作为选考科目,来补充相应的知识点。
2.考虑大学专业如果你已经有了明确的大学专业规划,那么选择相应的科目组合就会更加有针对性和明确。
比如,如果想要报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学和物理就是必修的核心科目。
而如果希望进入医学专业,那么生物和化学就成为必修科目。
3.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一般情况下,学生在选择科目时应该优先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学科学习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持续性。
如果没有兴趣去学习高数或者物理这种科目,那么即使报了文科或者理科班,最后的效果也不会好。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新高考政策的考试形式和内容。
目前,新高考政策强调的不再是单个科目成绩的高低,而是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因此,学生要注重平时课程的学习,同时在选科过程中要尽量保证科目的整体水平,而不是太过拘泥于某一科目的高低。
总之,新高考政策选科的关键不仅在于选择哪些科目,更在于如何做好科目间的协调和应对策略,以确保最优的综合成绩。
教育部指引 新高考选科

教育部在2021年8月发布了2024年全国新高考选科指引目录,该指引目录主要对高校设置选科进行了指导。
根据该指引目录,新高考选科有两大变化:一是表述更加简单,取消了“或”的表述;二是强化了物理和化学的地位。
此外,新高考选科中,各个高校和专业对选科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理学门类的地理科学类、心理学类,工学门类的纺织类、建筑类,管理学门类的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电子商务类、旅游管理类,以及艺术学门类的所有艺术类专业,都可能有各自的选科要求。
另外,有一些专业类别是必须选择特定科目的。
例如,法学门类的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等专业,就必须选择政治科目。
总的来说,新高考选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各个高校和专业的选科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进行选择。
同时,也要注意到教育部的选科指引目录的变化,以便更好地进行选科决策。
新高考“3+1+2”选科12种组合超强分析

新高考“3+1+2”选科12种组合超强分析!新高考推行之后,第三批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市采用的是“3+1+2”的选科模式。
据统计,该模式下共有12种选科组合方式,那么学生们应如何选科?怎样选择才对自己最有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刚刚过去的2021高考,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共8省市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采用“3+1+2”模式。
“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
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
为增加考生和院校双向选择机会,考生志愿将采取“专业(类)+学校”的组合方式。
选择考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具体组合如下:单科特性解读选考科目与学科本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下面大致列举各学科学习难度及选科情况,供考生做选科参考。
生物生物的整体难度在数理化生中最低,更易学习,性价比较高。
他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以及信息的提取能力。
就近几年来说,我国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学科社会价值越来越高,未来前景很好,也是理科能力较弱的考生的首选科目。
物理物理学科相对来说难度较高,知识之间联系很紧密,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涉及的场景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对现在和将来的理科学习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地理地理科目文理兼备,学习难度低于理化生,背诵内容少于历史政治,考题客观但答案明确,相对比较容易拿高分,对于选择物理的偏理科生而言,大部分人会选择偏理科的地理,显然要比政治容易的多。
纯文科的科目,知识面要求广,但相较地理、政治等文科科目更容易理解,拿分比较简单。
-2021新高考专业选课要求 大学个专业选科要求解读.doc

2019-2021年新高考专业选课要求大学个专业选科要求解读-2021年新高考专业选课要求大学个专业选科要求解读2020年起实施的“新高考”,打破了以往文科和理科固定科目的限定,不再分文理,考生可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思想政治6科中任选3科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等级考试,并纳入高考成绩。
25日,省招考院公布了2020年拟在山东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涵盖了1622所高校,这些要求将对2017级高中生即将进行的选科走班起指导作用,也直接关系其高考专业志愿填报。
记者选取15所“985”高校和10所省内高校进行选科要求情况梳理,在6科中必选1科的最多,不提科目要求的次之。
在必选1科的专业中,要求必选物理的占绝大多数。
1622所高校提出选科要求共分4大类型此次公布的2020年拟在山东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规定,高校专业选科要求从上述6科中确定。
考生从6科中选3科参加考试,高校各专业根据需要从中指定1科、2科、3科或“不提科目要求”。
具体来看就是,高校指定1门科目的,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高校指定2科或3科要求均需选考的,考生均需选考方可报考;高校指定2科或3科要求选考其中1门的,考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高校指定“不提科目要求”的,考生选考任意3科均可报考该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因各高校培养要求不同,相同专业在不同高校也可能会有不同选考要求。
此外,因高校院系及专业(类)调整等原因,实际招生高校和招生专业(类)可能会调整变化,2020年在山东招生高校和招生专业(类)最终以当年公布的招生计划及院校招生章程为准。
不限科目或必选1科的专业(类)各占近四成在省招考院发布的列表中,相关要求可进一步细分为6类。
由于高校数量众多,记者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15所“985”高校和10所省内高校,按以上分类对其选科要求进行了梳理。
总体来看,25所高校共1130个专业(类)中,要求数量最多的是“1科必选”的,共436个专业(类),占38.6%;其次是不提科目要求的,共430个专业(类),占38.1%;随后分别是“3科选1科”129个、“2科选1科”87个、“2科必选”44个和“3科必选”4个。
2021年高中选科政策文件

2021年高中选科政策文件
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该《指引》从2021 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行,适用于目前已实施高考改革的所有首份。
《指引》中详细说明了高校各个专业对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要求。
这次政策的主要变化有:
1.强化了相关专业对高中学习物理、化学的要求。
在理工农医类专业中。
将物理和化学作为再选科目要求的比例合计超过80%。
这一变化对于引导高中学生打牢基础学科基础、防止避难趋易具有重要意义。
2.增加了思想政治作为再选科目的比重。
高校将思想政治作为再选科目的,相关专业占比超过30%。
这有利于引导高中学生认真学习思想政治,打造“又红又专”的人才。
3.生物学、地理学的选科要求更加宽松。
除了理工农医类专业。
经济学、管理学、哲学、历史学等专业对生物学、地理学要求均较为宽松,这与初中和高中阶段生物学、地理学科内容有一定关系。
这一变化有利于扩大生物学、地理学两门科目的选考群体,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将个人爱好与国家社会需要结合。
总的来说,新的选科政策旨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基础学科。
打造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
制定:审核:批准:。
新高考选科组合完全解读

新高考选科组合完全解读新高考是指以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内容的高考改革,与传统高考相比,新高考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评价。
选科组合是指高中学生在高中三年中所选择学习的科目。
选科组合的合理与否对学生的发展和高考成绩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对新高考选科组合的完全解读。
新高考选科组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创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
根据新高考方案,全日制普通高中学生共需选择3个专项课程和1到2个学科课程。
专项课程包括文史类、理工类和艺术类等,学科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和科学技术等。
学生在选择选科组合时,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进行合理组合。
在选科组合时,学生应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专项课程。
文史类专项课程适合对语言、历史、文化等感兴趣的学生,理工类专项课程适合对数学、物理、化学等感兴趣的学生,艺术类专项课程适合对音乐、美术、舞蹈等感兴趣的学生。
选择专项课程时要考虑与个人兴趣相关的职业规划,以便将来顺利进入相关领域。
在选科组合时,学生还要考虑到选科的选择对高考成绩的影响。
语文、数学和英语是所有学生必须选修的学科课程,这是因为这些学科是高考的主要科目,对于高考成绩具有直接的影响。
在选择学科课程时,学生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课程,以便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选完专项课程和学科课程后,学生还可以选择开设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而设立的,选择选修课程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课程,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个人兴趣爱好,还可以在高考中加分。
选科组合的合理性不仅对个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对整个班级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选科组合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班级中学生的选科组合也可以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帮助彼此提高学习成绩和发展潜能。
教育部新高考选科指引2021

教育部新高考选科指引2021
教育部新高考选科指引2021
教育部针对2021年高考选科工作正式发布了指引,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坚持尊重学生意愿,积极支持学生自主选择。
学生开展高考选科工作时,要积极把握学习机会,踊跃参与,自主调整选科方案,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意愿,不得强制加选、减选科目。
二是要实施系统性、有力的辅导。
学校要加强以及持续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选科决策。
三是加大组织和领导力度。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和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选科指导意见,明确学校的职责和义务,加大对学校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学生选科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四是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力度。
要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学生的选科觉悟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选科环境,让学生更有把握选择科目。
五是构建起严格的考前准备制度。
要按照《高等学校学生选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学生进行考前准备,必要时对学生应考科目进行进一步审查,确保学生真正备考科目与考试科目一致,避免出现考前报名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
新高考政策应该怎么选科

新高考政策应该怎么选科新高考政策应该怎么选科最早实行新高考政策的浙江、上海两个省份和2020年即将实行新高考政策的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省份采用的是“3+3”选科模式。
2021年实行新高考政策的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八个省份将采用“3+1+2”的选科模式。
“3+3”选科模式是指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必考科目外,将在文理六科中任选三科学习。
“3+1+2”选科模式中的“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1”是指在物理、历史两门中任选一门,“2”是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科目中任选2门。
“3+1+2”的选科模式相对于“3+3”选科模式更适合那些偏文、偏理的考生,也能让学生最大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新高考政策中选科的技巧是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明确专业方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组合。
新高考选科技巧1.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学科组合在物理和历史2选1的时候,如果能够选择物理,那么未来选择专业的范围就会非常广泛,学生可以选择的专业比较多;但是如果考不出一个好成绩,可能只能被一所不太好的学校录取,未来就业可能就会比较困难;如果选择自己擅长的历史,虽然未来选择专业的范围比较狭窄,但是考出的分数可能会比较高,可以选择到更好的专业和院校,未来就业也没有必要发愁。
2.选择学科要注意自己的性别有一些女生选择的时候,可能只考虑到就业范围,可能只考虑到一些好专业,忽视了自己的性别,如果女生选择的物生化学科,那么未来就可能会有很多男性进行竞争,有一些专业女生是明显没有任何优势的,需要与男性去抢饭碗,这样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女性一生的幸福指数。
“3+1+2”选科模式中的12种组合1、物理+化学+生物:这个就是传统的理科科目,学习难度比较大,适合理科特别好的学生选择。
2、物理+化学+地理:地理可以说是文科中的理科,如果你生物比较薄弱,又正好喜欢地理,可以选择这一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