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新部编本3
初中物理 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 名师教学课件

知识链接 (1)家用轿车用汽油做燃料。 (2)煤和石油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
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 (3)生活生产中人们常用的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
中小学名师优秀教学课件
名师 教学课件
名师教学课件 可直接使用 可修改编辑
第二十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
1 课时讲解 能源及其利用
能源危机的挑战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引入新课 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是能源、信息和材料,金属的冶炼、
机器的运转、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都需要能量。日常生 活中的烧饭、取暖、照明等也需要能量。
这些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知识点 1 能源及其利用
1. 能源: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 2. 能源利用的实质:能量的转化与转移。 3. 能源利用的发展历程
知1-讲
知1-讲
四个时期
说明
薪柴时期 煤炭时期
钻木取火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变为内能的方法,人类从利用自然火 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薪柴为主要能源时代的到来
例 1 关于能源的概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 能做功的物体叫做能源 B. 具有动能或势能的物体叫做能源 C. 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D. 内燃机和发电机都是能源
知1-讲
知1-讲
思路导引:能做功的物体只能说明它具有能量,而不是能源, 所以A 错误;一个具有能量的物体本身不能称 为能源,能源应该是能够提供能量的,所以B 错 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这 种说法符合能源的概念,所以C 正确;内燃机和 发电机只是将能量进行转化的机器,本身不是 能源,所以D 错误。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 教学设计

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利用能源历史的大致过程,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3.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及使用情况,知道存在的能源危机问题,知道解决能源问题、节能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过程与方法4.经历“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的阅读交流讨论过程以及观看煤和石油的形成以及应用视频,感悟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命脉的道理。
5.经历我国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合理性的讨论,认识能源的危机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提升学生对能源的价值认识,爱国情感。
使他们产生能源的危机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欲念,同时感悟“开源节流”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能源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及存在的能源危机。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能量概念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章在学生前面学过的各种能的知识的基础上,对能源知识作了常识性的介绍,对能量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
学生对石油这些化石能源学生在生物课已经接触过,本节课希望通过视频展示煤、石油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化石能源的来之不易。
激发学生的节能意识。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本节知识也较为简单,很多知识采取交流讨论的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有时在炎热的夏季或是寒冷的冬季,同学们可能听到过“拉闸限电”这个词,当你正在享受空调带来的舒适时,听到要“拉闸限电”,你有何感受?(二)、新课讲解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教师: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日益美好的生活是以大量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
提问:你知道那些能源?学生举例,老师板书,最后老师总结:能源是能为我们提供能量的资源。
能源如此重要,你知道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的内容,并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20.1能源和能源危机(导学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全一册初三物理同步备课(沪粤版)

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导学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全一册初三物理同步备课(沪粤版)一、教学内容1. 能源的定义和分类: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区别。
2. 能源的利用和转化: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3. 能源危机的原因和危害: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能源危机对人类社会的挑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源的定义和分类,能够分辨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 让学生掌握能量守恒定律,能够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3. 让学生了解能源危机的原因和危害,提高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源的定义和分类,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难点:能源危机的原因和危害,以及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能源利用现象,如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等,引导学生思考能源的定义和分类。
2. 知识讲解:讲解能源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区别。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实例,如水力发电、燃料燃烧等,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5. 能源危机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能源危机的了解,以及能源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六、板书设计1. 能源的定义和分类2. 能量守恒定律3. 能源危机的原因和危害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几个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区别。
答案: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不可再生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中不断产生,而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无法再生。
2. 请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下燃料燃烧的过程。
答案: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能源的定义和分类,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以及能源危机的原因和危害,使学生对能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九年级物理20.1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及其教学反思

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来认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
2.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3.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及使用情况,知道存在的能源危机问题,知道解决能源问题、节能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具体事例,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能通过社会活动和英特网,收集信息,了解当地的能源使用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能源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并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未来。
2.通过对能源危机的认识,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学生具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教学难点】判断所给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太阳能电动车,用手电筒照射,太阳能电动车转动了。
用手摇发电机发电,使小灯泡发光。
点燃蜡烛,蜡烛发光。
师:同学们,这几个实验中都体现了哪些能量转化?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生甲:太阳能电动车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动能,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蜡烛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师:对于能量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生甲:人类可以利用哪些能量?生乙:我们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生丙:自然界的能量取之不尽吗?师:能量的来源即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能源的有关问题。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教师: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日益美好的生活是以大量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
请学生交流和讨论:课前调查当地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使用能源的情况。
(讨论完后让学生在黑板上每人写出一个例子,写在黑板的一角)目的说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为后面的能源分类提供资料。
师生共同归纳:当前当地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所使用的能源有:木柴、煤炭、煤气、天然气、蜡烛、汽油、柴油、酒精、电、石油液化气、太阳能等。
九年级物理下册《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教学设计

此外,学生对于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行动中可能缺乏自觉性和持续性。教师应通过生动的案例、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节能意识,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总之,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因势利导,使他们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选择题:针对能源分类、能源利用等知识点,设计选择题,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计算题:让学生计算日常生活中节能措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分析题:让学生分析能源危机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应用题: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节能方案,如家庭节能计划、学校节能措施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能够运用所学的能源知识,设计简单的能源利用方案,提高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源和能源危机的相关问题;
2.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能源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演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能源利用过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节能意识;
5.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18届(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0.1能源和能源危机

2018届(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基本概念,认识到能源危机的严重性,并思考如何解决能源危机。
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能源的转化和利用,深入分析能源危机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能源的基本概念,认识各种能源的优缺点。
2. 掌握能源的转化和利用原理。
3. 分析能源危机的原因,提出解决能源危机的途径。
4.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源的转化和利用原理,能源危机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难点:能源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如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能源图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小组讨论卡片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能源图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能源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介绍能源的基本概念,解释能源的转化和利用原理,让学生理解能源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能源危机的现状,让学生认识到能源危机的严重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能源危机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本小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能源的转化和利用原理,能源危机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难点:能源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如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了解了能源的基本概念,认识到能源危机的严重性,并思考如何解决能源危机。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能源危机的理解仍较肤浅,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能源危机深层次原因的讲解,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有关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资料,下一节课进行分享,进一步加深对能源问题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能源和能源危机》教学案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能源和能源危机)教学案设计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能源和能源危机)教学案设计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20.1能源和能源危机学习目标1、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来认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
2、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3、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及使用情况,了解存在的能源危机问题,了解解决能源问题、节能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学习重点:了解能源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并关注社会。
学习难点:了解能源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及存在的能源危机。
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我们平常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称为能源。
2、依据是否直接获得,分为能源和能源。
依据是否在短期内获得补充,又可分为能源和能源。
课堂导学一、能源家族交流和商量:课前调查的当地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使用能源的情况。
归纳:〔1〕柴薪生火------人类文明的萌芽〔2〕煤炭------工业社会的粮食〔3〕石油------现代社会的“血液〞阅读教材第70-73页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以上同学们所调查的能源中哪些属于一次能源?哪些属于二次能源?〔2〕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举例说明。
〔3〕依据你对能源的了解,你可否将能源进行其他分类?试试看。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古代的动物、植物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中形成的,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等都是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叫作一次能源。
一次能源是自然界直接提供的能源。
教室里点灯,家里开收音机、电视机,工厂里开动机器都要用电能,电能是哪里来的呢?电能是由发电厂供应的;电能可由电池提供;电能还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太阳能电池。
能源的分类:1、依据产生的方法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可以直接使用的能源。
如:木柴、石油、天然气……二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
能源和能源危机 教案

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
2.能源的分类
教学难点
能源的分类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主 备 人
杨成金
教
学
过
程
主 备 教 案 内 容
集体研讨及个人处理教案
新课引入
教师讲解:金属的冶炼、机器的运转、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都需要能量,生活中烧饭、取暖、照明等也需要能量。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这些能量,是通过不同的能源提供的。
今天,绝大部分能量是通过电能转化和传递的,人类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电能已经成为现代化、工业化的基本支柱,是迄今最理想的能源,被人们誉为二次能源的“骄子”。
教师讲解:木柴、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旦被消耗,是不可再生的,这类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教师讲解: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式不会随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的,这类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属于可再生能源。
教师讲解:进入20世纪60年代,石油的应用日益广泛。1965年,石油在世界能耗中的比例已超过煤炭,世界进入了“石油时代”。
教师讲解:目前,人们正致力于开发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海洋能、氢能……21世纪将是太阳能、核能时期或是多元化能源时期。
信息浏览
教师介绍:自然界存在的木柴、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可以直接使用的能源,叫做一次能源。电能、汽油、酒精等从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叫做二次能源。
能源,就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
提出问题:能说说你们知道哪些能源吗?
教师讲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可以大致分为这样三个阶段:一是薪柴生火——人类文明的萌芽;二是煤炭——工业社会的“粮食”;三是石油——现代社会的“血液”。
教师讲解:火的发现和利用,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推动和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从钻木取火中学会了利用薪柴为主要能源,直到19世纪中叶,薪柴在全世界能耗中仍占75%,这是世界上能源的薪柴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利用能源历史的大致过程,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世界能源消耗结构和我国一些能源消耗结构以及能源储存状况。
(3)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的阅读交流讨论过程,感悟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命脉的道理。
经历一些不可再生能源储藏量数据的测算过程,以及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合理性,认识能源的危机问题。
(2)知道人们是怎样对能源进行分类的,认识分类方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升学生对能源的价值认识,使他们产生能源的危机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欲念,同时感悟“开源约节流”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四次能源革命。
(2)能源的分类。
(3)能源危机。
教学过程
(1)向同学们介绍能源。
能源指能量的源头。
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他们燃烧能够产出能量(热能)。
所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就是能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
(2)向同学们讲解使用能源的历程。
柴薪——人类文明的萌芽
煤炭——工业社会的“粮食”
石油——现代社会的“血液”
(3)介绍能源的分类。
能源若按照“物质的形态”原则来划分,有固体能源、气体能源和液体能源三种;若按照“是直接使用,还是加工转换再使用”的原则来划分,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两类;若按照“是可再生,还是不可再生”的原则来划分,又有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说法。
可见,分类的原则不同,被分类出来的能源概念(名称)是不同的。
例如煤碳可以说是一次能源,也可以说是不可再生能源,同时还可以说是固体能源。
又例如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但它又是一次能源,由于它是太阳内部释放出来的能量,自然可以说它是固体能源,不过,人们通常又说它是新型能源。
(4)能源危机的存在性与应对。
能源可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木柴、煤、石油、天然气一旦被消耗,是不能再生的,这类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是不会随开发利用而减少的,这类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属于可再生能源。
现在世界上消耗的能源中,90%以上是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石油约占40%,煤约占35%,天然气约占20%。
2010年,我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中,各种能源的比重大约为:煤68%、石油19%、天然气4.4%、其他(水电、核电等)8.6%。
这说明无论是世界上还是我国,在能源消耗的结构上,仍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即在人类消耗的能源中,90%以上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教师小结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都是怎么行动的,我国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又能够做些什么?
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我们下节课再一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