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作文经典人文底蕴作文素材

合集下载

人文底蕴高考作文范文大全

人文底蕴高考作文范文大全

人文底蕴高考作文范文大全高考作文是考生展示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人文底蕴是评委们特别关注的一个方面。

人文底蕴涵盖了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可以为作文增添独特的魅力。

以下是一些人文底蕴丰富的高考作文范文,供考生参考。

范文一:《秋夜读书》秋天,是读书的好季节。

那晶莹剔透的月光洒在窗台上,我一手拿着一杯热茶,一手翻开了一本历史书籍。

书中记载着那个遥远的年代,那个流传下来的故事中充满了励志与情怀。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古代文人墨客默默吟诵的场景,他们用文字将他们的思想传递给后世。

正是这样一种人文底蕴的积淀,为我们的文化财富积累了不竭的力量。

范文二:《故宫的历史韵味》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宫的代表。

它的馆藏如诗如画,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庙堂之美与民族之魂。

当我踏入紫禁城的时候,我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回到了古代的世界。

那些雕梁画栋,那些珍贵的文物,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这种浓厚的人文底蕴让我瞬间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和自豪。

范文三:《孔子与儒家思想的传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孔子则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影响了无数后人。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的教诲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高考作文中,我常常以孔子的思想为指导,探索问题的本质,思考人生的意义。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人文底蕴的滋养,我的作文才能够更加精彩。

范文四:《诗词魅力》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思。

读诗词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启迪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我喜欢读诗词,因为它给了我一种灵感和动力。

在高考作文中,我会引用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借用其中的意象和修辞,以增添作文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融入了人文底蕴的作文,常常让评委们眼前一亮。

以上是一些人文底蕴丰富的高考作文范文,它们或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或从文化的维度阐释主题,无不彰显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体现深厚的人文底蕴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体现深厚的人文底蕴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体现深厚的人文底蕴高考作文,那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的关键一战!要想在这战场上脱颖而出,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底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也绝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咱就拿我身边的一个事儿来说吧。

我有个同学叫小李,平时看着普普通通,可一到写作文的时候,那简直就像换了个人。

有一次模拟考,作文题目是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多数同学都在那泛泛而谈,什么传统文化重要啊,要创新啊,听着就空洞无物。

可小李呢,他写的那叫一个精彩。

他从自己小时候跟爷爷学写毛笔字说起。

他说爷爷的书房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那墨香就像是有魔力一样,每次一进去,他就感觉自己的心都安静了下来。

爷爷总是手把手地教他握笔,告诉他每一笔每一划都有它的韵味和故事。

他描述爷爷写字的时候,那细节简直绝了。

说爷爷的手腕轻轻转动,毛笔在纸上如行云流水般游走,一个“永”字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

那笔尖与纸面接触的瞬间,仿佛能听到轻微的“沙沙”声,就好像是毛笔在和纸悄悄地说着古老的秘密。

爷爷的眼神专注而慈祥,一边写一边给他讲着书法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什么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在他的描述下,那些遥远的故事仿佛就在眼前发生。

然后,他又讲到自己第一次参加书法比赛的经历。

比赛那天,他紧张得手心出汗,可当他拿起毛笔,蘸上墨汁的那一刻,心里突然就平静了。

他回忆着爷爷教给他的技巧和要领,一笔一划地认真书写。

他说当时周围的声音都好像消失了,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他和那张纸、那支笔。

最后,他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但他感受到了书法带给他的力量和快乐。

通过这些亲身的经历和细致的描述,小李的作文不再是干巴巴的道理,而是充满了真情实感。

他让读者仿佛也跟着他走进了那个充满墨香的世界,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再说说我们怎么能像小李这样,在高考作文里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底蕴吧。

首先,得多读书,读好书。

这可不是随便翻翻就行的,得真正用心去读,去感受那些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思想。

人文底蕴的优秀范文摘抄

人文底蕴的优秀范文摘抄

人文底蕴的优秀范文摘抄人文底蕴是一种国家、地区或个人所积淀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素养,是历史、传统、文化、艺术等元素的综合体现。

在现代社会中,人文底蕴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以下是一些关于人文底蕴的优秀范文摘抄,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思考。

范文一:《红楼梦》中的人文底蕴《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通过家族兴衰、人性的种种表现和揭示,展现了丰富的人文底蕴。

小说以叶、王两大家族为核心,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对人性的深入挖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对爱情的追求。

同时,小说中还渗透了大量的诗词曲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读者在阅读中领略到经典诗词的美妙。

范文二:古希腊文化的人文底蕴古希腊文化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它对西方世界的艺术、哲学、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希腊的人文底蕴表现在他们对自由、民主、知识追求等方面的态度。

古希腊哲学家们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的真谛,他们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如苏格拉底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智慧”,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真实世界”,亚里士多德的“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理性和德行的完美统一”,这些都成为世界哲学史上的经典。

范文三:印度古典舞的人文底蕴印度古典舞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和精神内涵。

印度古典舞通过优美的舞姿、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表达手法,展现了印度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不同的舞种代表了不同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通过舞蹈的形式将这些故事传承下来,延续了印度文化的血脉。

印度古典舞还借鉴了印度宗教和哲学的影响,使舞蹈更加富有意义和深度。

总结:人文底蕴是一个国家、地区或个人所积淀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素养的综合体现。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特定文化领域的表现,人文底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阅读和研究优秀范文,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和领略各个文化领域的人文底蕴,进而加深对人类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保护和传承好人文底蕴,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人文底蕴高考范文

人文底蕴高考范文

人文底蕴高考范文
人文底蕴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所积累的人文智慧、优秀传统和精神
氛围,它是一种价值观、人文精神和文化意识的集合。

在高考作文中,涉及人文底蕴的话题是常见的。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社会
伦理和思想道德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展示人文底蕴在高考作文中的重
要性。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这使得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

举个例子,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它包含了许多经典
的典故、神话故事和名言警句。

在高考作文中,我们可以引用这些传
统文化的元素来丰富文章的内涵。

比如,我们可以借助成语和典故来
突出作文的主题和观点,让文章显得更加深入。

另一方面,在高考作文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文学艺术作品来展示人
文底蕴。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引用或分析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在高考作文中增加感染力和说服力。

比如,我们可以引用经典小说中的片段来支持观点,或是运用诗
词歌赋中的美丽抒情语句来增加作文的艺术性。

此外,社会伦理和思想道德也是人文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伦
理和道德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

以人文积淀为主题的高考作文

以人文积淀为主题的高考作文

以人文积淀为主题的高考作文
今天,老师讲了高考作文。

他说,要写“人文积淀”。

我听不太懂,只记得老师说,那是计算机考试,很没有用。

我清楚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那里有很多很多的书,全是人写出来的。

书里有很多故事,很多人的故事,也有很多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快乐和悲伤。

我很喜欢看故事书,里面的故事像神奇的梦境,让我忘却烦恼,让我仿佛也变成了书里的人物,一起有过他们的冒险。

至于历史书,讲着很多很多年前的事,那些人,那些事,都离我很远,不过书里好像留下了他们的声音,让我仿佛看见了他们。

我总觉得,书外表看来像一座座桥梁,直接连接着我和一些从未见过的人,那些远方的故事,那些我未能亲身经历的事情。

老师说,人文积淀,那是读很多书,明白很多很多人的故事,才能写一段更好的作文。

但,二级考试肯定很难,我不知道我怎么能写好作文,但我想要努力,想象中一些书里的主人公一样,勇敢坚强地去面对挑战。

因为我会一直看小说,会读很多很多的故事,然后我会争取把这些故事都变成我的故事,用我的笔,写出属于我的故事。

人文底蕴高考作文范文素材

人文底蕴高考作文范文素材

人文底蕴高考作文范文素材人文底蕴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积淀的文化传统、历史遗产以及人文精神的综合体。

人文底蕴不仅仅体现在建筑、艺术、文学等方面,更体现在人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社会风尚等方面。

在高考作文中,人文底蕴往往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下面是一些人文底蕴高考作文范文素材,供同学们参考。

素材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其几千年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人文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高考作文可以讨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以及如何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素材二:文化多样性与社会进步文化多样性是人文底蕴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之一。

不同地域、民族和文化背景所孕育的多样化文化,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高考作文可以探讨文化多样性对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如文化交流带来的艺术创新、价值观交融带来的社会和谐等。

同时,也可以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多样性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

素材三:孝文化与亲情社会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底蕴的重要表现之一。

孝文化强调尊敬父母、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力量。

高考作文可以以孝文化为主题,探讨孝敬父母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思考如何将孝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营造亲情社会的良好氛围。

素材四:经典文学与精神内涵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人文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髓和内涵一直被传承至今。

高考作文可以选取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某一思想或主题,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如《红楼梦》中的爱情、《西游记》中的友情、《论语》中的人生哲学等,这些经典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深厚的精神内涵。

以上是一些关于人文底蕴的高考作文范文素材,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根据具体题目选择相应的素材进行展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高考作文经典人文底蕴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经典人文底蕴作文素材

孔子——落拓的布道者☆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非常重视,《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

☆君子固穷: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孔子望着滚滚而去的河水,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

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

”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茔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

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

”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待价而沽: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

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

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

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一向被尊称为“圣人”。

这位饱学之士,却发出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感慨。

孔子曾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虽然郯子之徒,其学问不及孔子,但孔子虚心求学的态度却令人钦佩。

高考作文素材提升文化底蕴

高考作文素材提升文化底蕴

高考作文素材提升文化底蕴在备战高考的这条漫长道路上,作文可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

要想在考场上写出一篇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佳作,丰富的作文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那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好比我们做菜,素材是食材,文化底蕴就是那独特的调味料,缺了谁都不行。

还记得我曾经为了提升作文素材的积累,那可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有一段时间,我天天抱着一本厚厚的《名人名言大全》,试图把那些深奥的句子塞进脑袋里。

可结果呢?到了写作文的时候,那些名言就像是调皮的孩子,躲在我脑子的角落里不肯出来,或者好不容易蹦出来一句,还跟我的作文主题不搭边。

这可把我急得够呛,感觉自己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怎么也找不到那盏能照亮作文之路的明灯。

后来,我发现这样死记硬背根本行不通,得换个法子。

于是,我开始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我特别喜欢历史,就找了一堆历史相关的书籍和纪录片来看。

这下可不得了,我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比如说,我了解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以前只知道他是个很厉害的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

但深入了解后,我才发现他的厉害之处可不止这些。

他善于纳谏,魏征经常直言进谏,有时候话说得可难听了,但李世民不仅不生气,还能虚心接受。

这得有多大的胸怀啊!我就把这个细节琢磨得透透的,想象着李世民在朝堂上听到魏征那些尖锐批评时的表情,心里的纠结和最终做出的明智决定。

写作文的时候,要是碰到关于“宽容”“听取他人意见”这类主题,我就能把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写进去。

我会写:“想当年,唐太宗李世民面对魏征的直言不讳,没有龙颜大怒,而是虚心纳谏。

那紧皱的眉头,那短暂的沉默,都彰显着他内心的挣扎。

但最终,他选择了以宽广的胸怀接纳批评,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也铸就了大唐的盛世辉煌。

”你看,这样一写,是不是比单纯地说“唐太宗善于纳谏”要有画面感多了?再比如,读《红楼梦》的时候,我也不是走马观花地看个热闹。

我会细细品味里面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发展。

像林黛玉进贾府那一段,对每个人的穿着、神态、语言都描写得细致入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落拓的布道者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非常重视,《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

☆君子固穷: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孔子望着滚滚而去的河水,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

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

”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茔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

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

”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待价而沽: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

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

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

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一向被尊称为“圣人”。

这位饱学之士,却发出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感慨。

孔子曾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虽然郯子之徒,其学问不及孔子,但孔子虚心求学的态度却令人钦佩。

在孔子看来,众人的才识和智慧,其中一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庄子——洒脱的智者
☆生有所息是一种超脱,一种自然,这不仅仅是休息,更是灵魂的自由与憩息,正如那平原上的大河,是遍历风尘的安详地徜徉。

那槁首黄馘的庄周,汉水垂钓的庄周,在夕阳西下中隐去了的他的身影。

我看见他的心有如秋日的湖水一般的清澈,在那悠悠的岁月深处,远方的大哲用一生换取山林川泽中灵性的解脱。

于是我开始懂得,生有所息,不是简单的休整上路,而是一种无上的境界。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进浑浊的仕途。

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

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

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勾践有志者事竟成——隐忍的成功者
☆他站在田里,举起锄头,奋力耕耘着,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流过他俊美的脸庞,滴落在田地里。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他是勾践。

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还要亲自做夫差的马前卒。

回到会稽他就亲自耕种,做到非其亲种则不食,非其妻所织则不穿。

吃着粗陋的饭食,还要舔尝苦胆;躺在柴草铺上休息时,还在思考着招揽八方的人才。

他一刻也不懈怠。

他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呢?国亡了,他可以逃走,可以隐居,可以平静地终老一生,然而他没有!因为他没有忘记国君的责任,没有忘记亡国的耻辱!在他的心底,铭记着他向夫差俯首称臣那一刻的心痛,铭记着他的子民迎他回到会稽时满眼的泪水!这铭记,使他可以忍受苦胆之苦,柴薪之硬!最终,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吴。

屈原——高洁的情操与远大的理想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

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

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

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

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

☆“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受苦的老百姓,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纵身跃入滔滔江水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

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束手无策,只好投身于江,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

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

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

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

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

“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司马迁——坚韧与顽强
☆当你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阴湿的牢狱里,等着最后的决断。

你,一个小小史官,没有多少家产,面对这样的牢狱之灾,你只能做出屈辱的选择……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滚动的痛苦和无奈,有谁能体会到你内心所翻腾的屈辱和泪水?假如时光能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诉你一句话: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你,司马迁,就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你以你瘦弱的躯体,铸就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魂魄——屈辱非但没有消灭一个人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非凡的伟大!
☆司马迁刚直与坚韧。

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微笑的脸,自信而刚强,柔和而不屈,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潇洒。

怪不得,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终于成就了你,那位以一张永葆微笑的脸化屈辱为力量、化鄙薄为斗志,“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人。

极刑之下见勇夫,因为《史记》,你留给了世人一笔最大的财富;因为微笑的脸,你留给了我们永远的崇敬。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却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

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滴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