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作文解析
201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解读与范文

龙源期刊网
201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解读与范文
作者:
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9年第38期
【专家解析】
201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属于材料作文,开放性大,既兼顾人文意蕴,又有对社会生活
的思考,体现出对考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和能力的综合性反馈,重视学生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的考察;对于文体虽无显性规定,却有隐形指向,在题干中有“谈谈你的看法”,更适合进
行议论文写作。
在审题立意上,考生应首先注意挖掘材料的隐喻性,不可简单处理为关于“写作问题”的探讨。
在作文中明确“作家”“作品”与“读者”的具体指向,可针对两种观点有所侧重,“坚持自我,表达自己”或“关注‘读者’,回应外界”,亦可以两方面兼顾,辩证思考。
考生确定文章立意的过程,就是思考自身与外在世界关系的过程,也是进行自我追问、思考如何选择生活的过程。
可从“作品”入手,由浅入深去阐述“作品”的内涵,体现考生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进而体现文章的层次性和思辨性;可从“读者”入手,言及考生生活中的旁观者或者参与者,以“社会个体”身份去思考深广的社会问题,体现考生对社会责任感的思考;可从“作家”与“读者”兩者关系入手,作家写作时,心里必然要装着“读者”,同时,作为生活创作的“作家”,也应当坚持自我、坚守真理、修正谬误、关注世界。
其实两者并不矛盾,既要考虑读者的需求,也要聆听本心的声音。
2019浙江卷高考满分作文赏析三篇

【导语】历年浙江卷都有难度,尤其是⾼考座作⽂题⽬。
2019年浙江卷作⽂如果不了解“⼲在实处、⾛在前列、勇⽴潮头”的浙江精神,要想写好⽐较难。
下⾯是⽆忧考给⼤家带来2019年浙江卷⾼考满分作⽂⼀起看看吧。
《⼼有笃守,与时俱进》 ⽣活需要⾃⼰去创造,需要⾃⼰去规划⼈⽣,与时俱进,我们作为⼈⽣的“作家”既要倾听时代的呼声,⼜要⼼有笃守,不逾矩。
就像作家创作时⼼中要装着读者,倾听时代的呼声,⼜要坚持⾃⼰的思想,不为读者所左右。
⽶兰·昆德拉说:“⽣活是⼀张永远⽆法完成的草图,是⼀次永远⽆法正式上演的彩排,⼈们在⾯对抉择时完全没有判断的依据。
我们既不能把它们与我们以前的⽣活相⽐,也⽆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但我们不能据此否定⽣活的美好,正因为⽣活是进⾏时,是⽆法预演的,我们更应该聆听⾃⼰内⼼真实的声⾳,坚持⾃⼰的想法,为理想⽽不懈奋⽃,⽽不是让⽣活左右了我们的梦想。
青年导演郭帆,少年时便梦想成为⼀名科幻⽚导演,可时运不济,⾼考没考上北电,⽽被海南⼤学法律专业录取了。
但他不忘梦想,边读书边拍短⽚,倔强地追寻他的电影梦。
⼤学毕业后成了“北漂”,混迹于电影电视节⽬组。
2009年考上了北电管理系研究⽣,后执导了两部并不⽕的影⽚,成了“新⽣代”导演。
2015年赴美国好莱坞短期学习,重新点燃了他拍科幻⽚的梦想。
回国后,历经三年,他带领团队克服常⼈难以想象的困难,拍摄了《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科幻⽚的元年。
他的执着坚守,遵循灵魂深处的呼唤,让他最终⾛上了成功之路。
林清⽞最后⼀条微博⾥说:“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雀的死亡给我⼀些启⽰,我们虽然在尘中⽣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是的,我们憧憬飞翔,但并⾮是天马⾏空般的虚幻之旅,⽽必须植根于现实⽣活之上,顺应改⾰开放新时代的⼤势,主动融⼊中华民族伟⼤复兴的历史潮流,⽅能⼤写⾃⼰的⼈⽣价值。
“改⾰先锋”王启民,⼤庆油⽥副总地质师,他坚持科学思维,直⾯业内争议和质疑,⼤胆探索实践,以“钉钉⼦”的精神,勇闯勘探禁区,挑战开发极限,⼏⼗年呕⼼沥⾎,攻克⼀道道技术难关,创造多项世界纪录,成功解决了⼤庆油⽥开发建设从“吃肥”“吃瘦”“啃⾻头”再到“砸开⾻头吸⾻髓”过程中⼀系列核⼼技术难题,为⼤庆油⽥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为“铁⼈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201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及解析

201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及解析在2019年的浙江高考卷中,作文部分是考生们备受关注的一块。
以下是对该卷作文部分的题目和解析。
作文题目: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与感悟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是要考生们针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感悟进行阐述。
下面,我们将结合实际给出一个合适的作文格式来书写这篇作文。
题目: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与感悟正文:暑假是高中学生的宝贵假期,不少学生会选择参加一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员,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切体会到了它的意义和感悟。
首先,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更加了解社会。
在实践中,我亲身参与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了解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我与居民们进行了交流,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次实践,我意识到社会问题的存在,也明白了自己身为一名高中生应该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其次,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践过程中,我与队友们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任务。
我们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克服了困难和挑战。
通过与队友们的交流和合作,我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团队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此外,这次实践活动还让我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
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交流,我看到了不同人生境遇下的坚强和乐观,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我明白到,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要善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放弃梦想,勇往直前。
只有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总结起来,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它不仅让我更加了解社会,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还让我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
我相信,通过这次实践,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积极投身到社会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对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与感悟的分享。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并且明白了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2019高考作文浙江卷解析带范文语文

2019高考作文浙江卷解析(带范文)【独家】2019作文真题分)6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经世致用等思想,知行合一、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的浙江精神。
在”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明确文体,不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要求:①不得抄袭、套作。
800字。
④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命题说明:命题方向国家认同浙江思想: :社会责任浙江精神页 1 第浙江文化:人文积淀审题限制性1.“作为浙江学子”这是地域限制,又是思考的出发点——引导学生要站在自身立场,以自省自审的方式来看待这几句话。
特别要提醒户籍在浙江外省学子,也要纳入这个范畴考虑。
2.“站在人生新起点”属于时间限制。
暗示学生高考结束走向新一征程,肯定会有全新的思索。
3.“体验和思考”则可归属为文体限制。
特别关注两个词语中间的“和”!“体验”当源于考生的生活经历,即在生活中得到的感受领悟;“思考”则是自己基于感性“体验”后的理性思索。
开放性1.“作为浙江学子”中的一员,你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想法感受,写出符合自己特色的作文:发挥自己的文体特长,写自己最有“体验和思考”的内容。
素材可以自己撷取,内容可以自页 2 第己剪裁,况且体裁又不受限制,可以说,每个考生都能不假思索地说出一些东西来。
,当学”“门与路站在人生新起点”,其实沿袭了2019年的2.“生走完一段路之后,站在了一扇新的门前,此时此刻,内心的激动澎湃、万千感慨自是不在话下。
不过,弱水三千,考生只能取——针对某一核心问题开展文章。
一瓢饮看似记叙和议论,其实,考生如果注意到两”3.“体验和思考叙议的,那么,他就会综合到两者的有机结合”——词之间的“和有机结合而又以某一表达方式为主。
这个材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你既可以联系当今,叙写4.如何落实浙江思想,发扬浙江精神,也可以上联过往,讲述怎样传承浙江文化,甚至将它发扬光大。
201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201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这样的话,作家就需要不断地倾听读者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才能更好地创作出符合读者口味的作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家应该完全为读者所左右,否则就会失去自我,失去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深度。
因此,作家需要在坚持自己的想法的同时,也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反馈,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创作出既有思想内涵又能吸引读者的作品。
02】作品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创造生活的“作家”来说,他的生活就是一部作品。
在这个作品中,他需要考虑读者的角度,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更加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但是,他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初衷和内心的声音,否则就会失去真正的灵魂和力量。
因此,作家需要在创作过程中,既要关注读者的反馈和需求,又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创作出既有思想深度又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作品。
03】作家与读者的关系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作家需要倾听读者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才能更好地创作出符合读者口味的作品。
但是,作家也需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不为读者所左右,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思想深度。
因此,作家需要在创作过程中,既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反馈,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思想深度,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创作出既有思想内涵又能吸引读者的作品。
幸福是每个人对生活的期待,生命的意义在于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无论是高中生考上好大学,老农盼望着收获的景象,还是工人创造出受人称道的产品,他们都用奋斗和汗水来铸就自己的生活,并以愿景的方式感受幸福的意义。
每个人为幸福而奋斗,构成了社会大众生活的图景,也诠释了自我奋斗的价值。
XXX人领军5G、XXX创造XXX、XXX潜心教育,他们因拼搏而创造时代神话,用奋斗之手酝酿幸福生活,照亮神州大地,激励中华儿女,让每个矢志改革、锐意进取的人找到生活的坐标、明辨前进的方向,从而收获自己的幸福。
每个人的存在都有意义。
个体创造生活的过程不仅是追求自我幸福的过程,还能影响他人、启迪他人、成全他人。
201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4页,选择题部分1至2页;非选择题部分3至4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ō)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的狷.(juàn)介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dān)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史印记被急功近利的行为粗暴抹.(mǒ)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城”必然岌岌可危。
D.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永驻心中,即便身形羸.(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焕发、神采熠熠。
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
该节目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
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
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
201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201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 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权威专家解析】2019年浙江卷作文属于材料作文,开放性大,既兼顾人文意蕴,又有对社会生活的思考,体现出对考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和能力的综合性反馈,重视学生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的考察;对于文体虽无显性规定,却有隐形指向,在题干中有“谈一谈看法”,更适合进行议论文写作。
在审题立意上,考生应首先注意挖掘材料的隐喻性,不可简单处理为关于“写作问题”的探讨,在作文中明确“作家”、“作品”与“读者”的具体指向。
可针对两种观点有所侧重,“坚持自我,表达自己”或“关注‘读者’,回应外界”,亦可以两方面兼顾,辩证思考。
考生确定文章立意的过程,就是思考自身与外在世界关系的过程,进行自我追问、思考如何选择生活的过程。
可从“作品”入手,由浅入深去阐述“作品”的内涵,体现考生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进而体现文章层次性和思辨性;可从“读者”入手,言及考生生活中的旁观者或者参与者,以“社会个体”身份去思考深广的社会问题,体现对考生社会责任感的考查;可从“作家”与“读者”两者关系入手,作家写作时,心里必然要装着“读者”,同时,作为生活创作的“作家”,也应当坚持自我、坚守真理、修正谬误、关注世界,其实两者并不矛盾,既要考虑读者的需求,也要聆听本心的声音。
【01】愿为苍生鼓与呼如果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是创造生活的“作家”,那么他当然应该“心中装着读者”。
为什么?因为,作品需要传播,传播需要读者。
作品好不好,需要围观,需要争鸣,更需要喝彩。
2019年高考浙江高分作文评析

2019年高考浙江高分作文评析作者:王学华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19年第07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今年的浙江卷作文题避开了热点话题,继续以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整体材料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顺应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潮流,也符合稳中求变的命题要求。
整个命题以直抵心灵的方式让考生去思考自我,关注学生自己熟悉的真实的成长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给了考生较大的写作自由度。
它虽然少了以往的“诗意”与“文化”,却能做到平中见奇,以理性的思辨留给人们意味深长的启迪。
今年的作文命题直接而鲜明地关注生活、介入生活、指向生活。
首先,命题材料具有极浓厚的生活气息。
命题提供了两个不同的观点,分别阐明作家与读者的两种关系,实际上这是一个类比,真正要引出的是“你如何对待你的读者”,这里的“读者”,可以指自己,也可以指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
其次,命题要求是从生活实际出发的,且看试题中这样一段说明:“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这就启发我们把“生活”当作“作品”来写,从而明确让考生放眼现实,思考生活,要求在现实生活中选材,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如果缺少生活的体验和积累,缺少生活的阅历,缺少生活的发现,也很难揭示生活的底蕴。
今年的作文题强调对人与自我和人与人关系的思考,要求考生在展示生活、描述生活、提炼生活、聚焦生活上显示自己扎实的功底。
试题的基本立意是以作品喻人生,要求考生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创造生活,尊重生活,也就是我们每個人既是生活的创造者,也是生活的接受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作文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 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 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
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 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笃守本色与时俱进
向洪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莎翁并没有创造一千个哈姆
雷特,他只创造了一个哈姆雷特,因为他笃守着创作本色。
金庸塑造了
多位英雄,但他没有让一个英雄独霸所有作品,因为他深谙不同时代需
要不同的英雄。
由此可见,作家创作作品,既要笃守本色,又要与时俱
进,让作品与读者产生共鸣;同理,我们创造生活作品时,也应这样。
创造生活时,“作家”需要笃守本色,彰显品质。
双腿截肢的史铁生,
曾经想过多种自戕的方法,当他对生与死想通透后终于明白,“生和死
都是一个伟大的节日”。
从此,史铁生不再颓废,不再抱怨,而是努力
寻找活下去的理由和道路,他找到了。
在地坛,从如雾的蜜蜂那里,从
猛然回头的甲虫那里,从寂寞的蝉蜕那里,他找到了生的勇气、活的希
望,并开始用笔来闯开一条血路。
史铁生创造这些生活的作品时,并没有考虑读者需要什么,而只是用文字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录下来,把自己对母亲的同情、思念与愧疚录
下来,供自己在夜深人静时咀嚼,字里行间全是朴质的生命本色,没有
华丽的渲染,有的只是从生活琐事中发现生活的本真,发现活着的意义。
即使盛名于文坛后,其创作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没有为读者所左右。
“读者”之所以敬佩史铁生,因为他用“作品”彰显了人生的本色和对
人生意义的探索。
创造生活时,笃守本色,“作家”还需与时俱进。
任何一部作品,当
它不能与世推移,注定要被扔进故纸堆。
经典作品之所以能流芳百世,
是因为富有与时俱进的因子,尤其是那能够滋润千百代的精神营养,永
不失效。
作为现代人,我们在创造生活时,也需要有这样的精神。
就如
任正非,他笃守创业本色,将企业始终定位在电子通信领域,注重核心
技术研发。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笃守本色,才有了华为今天的强大。
笃守本色不等于故步自封。
任正非这位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企业家,
却具有战略眼光;面对复杂多异的“读者”,任正非始终如一地按自己
的理念打造“作品”,不被“读者”所左右,哪怕像美国这样的刺头“读
者”。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多了解任正非,多学习他的精神;明
白华为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发出世界强音,在于企业能够与时俱进;
任正非之所以受人崇敬,在于他能够与时俱进,将华为与世界融为一体,
注重与世界同行合作、共享、共赢。
这就是任正非精神、华为精神。
如果我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我会向前贤和今贤们学习,完成自己
的生活作品时,既笃守本色、守住做人的底线,又与时俱进,与时代共
呼吸、同命运。
向老师解题:
第一种观点强调作者创作时要有“读者”意识,即“读者”期许怎样
的作品,作者应该努力去创作符合读者心理所期待的东西;换句话说是
作者创作作品,应以读者的需求为中心,不能只顾自己的心理需求。
第二种观点则强调作者创作时应保持“作者”意识,即“作家”创作
心理所期许的作品,而不是根据读者的心理需求去创作;换句话说就是
保持创作者的“独立”意识,不被读者的心理期许而干扰、左右。
第三句话则是一个“假设”,将“你”和“作者”类比,将“生活”
与“作品”类比,句中的“读者”是个泛概念,即对“你”创造的“生
活作品”进行阅读的他人,话中“创造生活”是核心,它强调首要要是
“创造”,其次是“生活”,最后才是“作品”;因此,这句话意思是
“你在创造生活作品时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你”如何对待“读者”
实质上就是“你”的“生活作品”如何与外界产生联系,并对这种联系
保持某种被评价的期望。
源此,整个题目的写作落脚点应在第三句话,前两句只是帮助考生理解“作者”与“读者”关系而的“引子”,提示考生需先做出一个判断,
是以“读者需求”为中心来“创作”还是坚持“作者独立”为中心来“创
作”,这还只是表层意思,深层意思则是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每个人
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是以“他人的评判、需求”来生活,还是
以“自我的坚守、需求”来生活;同时还暗示,“自我”的生活与“他
人”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像“作者”与“读者”一样,关键
就看自己选择以“谁”为中心;且题目又有暗示,既然是“创造”,应
是“自我”的“坚守”,不过“创造”也有根据“他人”的需求应运而
生的,但根据“他人需求”创造的也有“创造者”本色在其中。
另外还
必须明确,生活的“读者”包括作者自己和他人。
仅仅从文学作品来看,当下不少“网络文学”便是按照“读者心声”来写,符合了读者的期许,但难成“经典”;一些作家又只顾按照“自
我”意识来写,结果几乎没有了读者。
由此可见,“作者”与“读者”
需要保持某种“需求”的默契,作品才能走的远;这里的“作品”就是
一个“世界”。
面对“生活”,每个人都是“作家”,每个人都可“创作”自己的“生活作品”,但这些“作品”不可能与世隔绝,将与他人、社会产生联系,
这时,“他人、社会”就成了“读者”,但高质量的“作品”,一定有
“作者”自身的“品质坚守”。
因此,创造“生活”的“作品”不能只
顾自己,而是要“跳出身边小小的悲欢”,“走进生活”,描绘丰富多
彩的生活。
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包罗万象,需要有一个适合自身创
作的“切入点”,因此,考生在写作时,首先要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生活
的“切入点”,然后由小到大进行写作,可以论述,也可以记叙。
本题的立意角度可以有:
1.创造生活作品,既要笃守本色,又要与时俱进。
2.创造生活作品,需要“独立”意识。
3.创造生活作品,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可并驾齐驱。
4.创造生活作品,需注重作者与读者心理期末的默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