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主动成像技术研究_张晟翀

合集下载

激光主动成像技术综述

激光主动成像技术综述

0引言激光主动成像具有分辨率高、抗干扰性好等优势。

因此该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侦查、制导、导航、测绘等领域。

围绕着激光主动成像这一课题,形成了多个研究热点,多项技术快速发展。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激光主动成像的一些相关技术和研究成果,这些技术应用前景较为广泛,引领着未来激光成像的发展方向。

1成像机制激光成像技术受成像探测器的制约,分为扫描成像和非扫描成像两种[1]。

1.1扫描型激光主动成像扫描型激光成像技术发展较早,多应用于成像速率要求不高的系统中。

本文列出了几种主要的扫描模式,论述原理,分析优缺点,如表1所示。

作者简介:王燕(1984-),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激光导引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激光主动成像技术综述Overview of Laser Active Imaging Technology王燕1,王鹏辉1,2(1.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471009;2.航空制导武器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河南洛阳471009)Wang Yan 1,Wang Peng-hui 1,2(1.China Airborne Missile Academy,Henan Luoyang 471009;2.Aviation Key Labora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Airborne Guided Weapons,Henan Luoyang 471009)摘要:激光主动成像技术是正在快速发展的前沿技术,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该文介绍了不同的激光成像体制、激光成像图片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激光成像的目标识别算法等,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原理、特点和适用场景。

关键词:成像体制;信息处理;目标识别中图分类号:TN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107(2019)07-0001-03Abstract:Laser active imaging technology is a rapidly developing advanced technology,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are very wide.This paper introduces different laser imaging systems,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of laser images,and target recognition algorithms of laser imaging.The principles,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le scenarios of these technologies are analyzed.Key words:imaging systems;information processing;target recognition CLC number:TN249Document code:AArticle ID :1003-0107(2019)07-0001-03表1扫描型激光成像系统测试测量技术1电子质量2019年第07期(总第388期)1.2非扫描型激光主动成像1.2.1基于APD探测器的激光主动成像1.2.1.1盖革模式APD雪崩管阵列探测器盖革模式的雪崩管阵列探测器中的每个像元都集成了距离计数器。

一种改进激光偏振主动成像的建模及理论分析

一种改进激光偏振主动成像的建模及理论分析
Absr c t a t: A n xp rm e t lm e h o i p ov t e l s r po a ie c i e i a i s r p s d. e e i n a t od t m r e h a e l rz d a tv m g ng i p o o e
( DRRT) f r t l rz ton d g e n n e iy me s e n ,t c ur t e uie nt o o he po a ia i e r e a d i t nst a ur me t he a c a e r q r me s f r
的成像 原理 。在分析 目标 Mu l r 阵测 量方 法 的基础 上 , 出改进后 激 光偏振 成像 装 置偏振 度 el 矩 e 给 和 强度 的计算公 式 , 理论 上证 明 了该 方法 的可行 性 。然后针 对 实验 仪 器的要 求分析 了实验装 置 从
存 在 的误 差 , 以及 C s er i asg a n望远镜 对 目标散 射 光 的 消偏 现 象 。该 方法 与 利 用双 旋 转 波 片技 术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4期 9
20 0 8年 7月
应 用 光 学
J u n lo pidOp is o r a fAp l t e c
Vo . 9 1 2 No 4 .
J1 2 0 u. 0 8
文 章 编 号 :0 228 (0 8 0— 500 10 —0 2 20 )40 8— 5
Th c ma i a a oft xp rm e t ls t s p e e t d,a d t ma i rncp e o he e s he tc digr m he e e i n a e up i r s n e n he i g ng p i i l ft s t i a a yz d. The or l s o a c l t t p l rz ton e up s n l e f mu a t c l u a e he o a ia i de e a d n e s t f r he gr e n i t n iy o t i mpr v d e o e xpe i nt ls t r rv d ba e h e s r me t me ho uel r ma rx rme a e up we e de i e s d on t e m a u e n t d ofM le t i f r h t r e a a yss The r o s o t e a g t n l i . e r r of he e up n t e t s t a d h de o a ia i p n m e o o t p l rz ton he o n n f he

超短超强激光在稀薄等离子体中的自聚焦传输

超短超强激光在稀薄等离子体中的自聚焦传输

W激E。

,.光ASER:、,,牲I'A。

.i。

悉。

第21罄第1z矧2州0年12爿。

紧。

,超短超强激光在稀薄等离子体中的自聚焦传输来斌.吴玉退.耋克攻.王矗.墨伟.瓢红击.谨开地.焦春啐.蒜建.譬甄玲.各滴赦f{-I《;Ⅳ*R日}R K*m¥2H E—l】o n*^《E≈^r*{匀w H*H H*^■#《H…%Ⅲ611【J|】…№l"*Ⅻ《Ⅺ%m m b&目女*自r镕目Ⅱ%Ⅲ目§mH I镕"m"m m*$}镕㈨u”Ⅲ“M m¨目g《镕ⅢR r f H№m∞$1j#*n丰&m&m目m m H m KⅧ~等日f*&&K m恤T∞m m“女目**自f*十∞口$m化%坫m^W;目¨m蝗日Z日Ⅵ咻"A&州镕肆凼r#一I-m{:*r I※m mⅫ№光Ⅻ}与j☆*∞*№m魁#响《M咻"A m%*等自r件”J K№n《m∞^%皋f十*蕾目:qⅫ蜘“m mz&Ⅷ《等自,悼:Ⅲ"%*n。

f f※m十口#*{:x247i■#{日A d“;h3i88Il I’lj’l;∞1L)22l z"1】5啦荇唰啾脉冲放凡“I’A)技术的垃艟.超缸衄强激光器舟宴骑市已料到r泛啦川垃氲翘强激光畸等府r蝽自I H怍川枉激光馗场加垭,x射线澈兜“墁快点火等多^咖们“J I』引起人们柏】泛咒洼斗肝胜r九时研究1.选磐庇川部婴求澈光能够保持雅攘状盎推寄赢子体内f々{自足够长的距离.吼桩得足够长的作川I t城而埘常情批下m丁壁f I身衍射嫂止的限制.激光仪能缫持壤m传输瑶利睡嗖zn—w,^的距离.n巾r为激光熊斑、#往.^为人射澈光波长。

兜服{}i射限制“获得更K的传输距离也l N此成为人f『』研究和地求的目蝽:、§激光强度达副柑时沦强度-即电于住澈光场巾的振动建瞧接近光速时,澈光将}f{理^壤焦特性,“1澈光∞自壤豫特性与自身的衍日『效麻选到*衡酣.激光将能够保持紫照俦输世K的距离,即形成所硼的r I举n传辘,影响矧时论强班的激光柱等离子体t I,彤成自雅焦传输的J二监卉州种嫂嘘:棚埘论嫂血种右质曲力效应。

激光主动探测系统成像性能评价方法综述

激光主动探测系统成像性能评价方法综述
性 能将是 未来的研 究趋势 。
关 键 词 : 光 主 动 成 像 ; 能评 价 ; 光 主动 探 测 系统 激 性 激
加拿 大国防研 究和评估 委员会的 G..o rir 人利 用 R F une 等
对 L C E L s rU d r t r a r ma e E h n e )系 U I (a e n e wa e me a I g n a c r C
U L W I S系统前一 次的参数修正 能否提 高对 目标 的成 像质量 , 灰度 图像 和距离 像 , 该成像 仿真 系统 已经成 为 系统成 像性 能 以及 对 U L W I S与其他 成像 系统在 不 同作 用距 离、 同浑 浊 分析 研究和系统 的参数优化 的重要工 具。 不 度 的水质 等情 形下工 作时 的系统成 像性 能进行 了比较 , 出 指 美国军方研 究实验室 ( myR s ac a oaoy 开 发 Ar e e rhL b rtr)
11 国外研究情况 .
国外对 激 光主动成 像探测 技术 的研 究较 为成熟 , 方发 西
达 国家 已经有相 应 的产品 用于搜寻 和救援 等军 事用途 , 系 在
统成像 性能及 其评价 方面 的研 究开展 的也较早 , 要 以评价 图 1距离为 2 m、k 主 k 8m时单帧和 多帧叠加后图像可读性测试结果
瑞 典 国防研 究 中 心的 Ov t iv l 人 为解 决调 制传 eS en al 等
利用激光 的高亮度、 高准 直性 、 单色性好等特 点对 目标进行 主 递 函数和对 比度 在成像 性能评 价中 的局 限性 , 出了利 用 图 提 动 照明 , 服 了这些缺 点 , 远距 离、 目标 探测等领 域有着 像可读性 来测试 目标 图像质量 以达 到对系统成 像性能进行评 克 在 喑21 0 0年第 2 5来自 ( 第 1 0期 ) 总 6

激光主动照明光学系统设计

激光主动照明光学系统设计

D 4 0 0μ m , N A= 0 2 2 , 其内部包含的模数非常 1= 大, 其出射光完全可以用几何光学近似处理。所 以在此种情况下, 光纤完全可以实现对激光光束 的匀光处理。 鉴于跟踪测量系统所选用探测相机的波段需 要, 所选用半导体激光器功率为 0 5 0W 连续线 性可调, 工作波段为( 8 0 8ʃ 3 )n m , 并支持远端自 动控制。 2 5k m 不同远近处目标, 系统 为保证对 0 的照明区域均为直径为 1 0m的圆形区域, 激光光 源经照明光学系统后其发散角度 θ应为 2m r a d ( 5k m ) 5 0m r a d ( 0 2k m ) 可调。系统的最小发 散角度 θ 共同确 5k m由光纤直径 D 1与系统焦距 f
1 4 ] 和E l v i s s 激光主动成像系统等 [ 。同时, 国内外
对激光主动照明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距离选通 技术及探测距离等领域, 并未对不同照明距离处 照明亮度的一致性及均匀性的问题进行分析, 而 从目前激光主动成像系统来看, 存在目标照度不 均匀及照度动态范围过大的问题
[ 1 4 ]
激光光源直接输出的光功率密度为高斯分 布, 需要进行匀光处理, 使用传统光棒匀光混合效 果不佳, 且光功率损耗比较大。光纤具有可弯曲、 可多光纤合束、 可长距离传输、 光功率损耗低等诸 多优点, 故选取光纤作为激光混光和中继传输器
1 4 ] 件[ 。本文采 用 多 模 石 英 光 纤, 纤芯直径径为
D e s i g no f l a s e ra c t i v ei l l u mi n a t i o no p t i c a l s y s t e m
L I UT a o ,H UY u e ,D O N GJ i a n ,S H E NJ u n l i

激光主动照明成像技术_分析和实验证明_王智

激光主动照明成像技术_分析和实验证明_王智

后向散射和目标反射的总功率 , 反映了后向散射的
影响 。如果需要研究后向散射对目标识别的影响 , 还
必须考虑望远镜焦平面的成像设备 , 本实验的接收
装置为 CCD 摄像机 , 还必须知道散射体和目标在探
测器对应像元上的辐射功率 , 从而可以对后向散射
引起的 辐射背景 对目标照 明的影 响加 以分析 。设
φ)
loi I
oi

i
e-2
βl
ex
l6
S i(l )dl
(10)
我们通过对 ηi 的分析 , 可以看出大气的后向散射对 目标照明的影响程度 。当 ηi >1 时 , 后向散射干扰已 经淹没了目标 , 即噪声大于有用的信号 , 通常取 η0i =1 为临界影响系数 。
1.2 成像系统组成
激光主动照明成像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激光发射装置 ;激光接收望远镜 ;数据采集 、处理和 输出显示系统 。图 2 所示是激光主动照明成像系统 的示意图 。目前在国防科技中应用较广泛的激光波 段有两个 :钇铝石榴石(Y AG)激光的 1.06 μm 和二氧 化碳(CO2)激光的 10.6 μm , 前者主要用于激光测距
传输的目的 。随着激光成像技术的研究 , 成像距离 越来越远 , 使用领域越来越宽 。 不仅在军事上用于 侦察 , 还用于海岸巡逻 , 海上搜索和救援 , 安全部 门用于对可疑分子监视 。
1 激光主动照明成像系统分析
对于短距离范围的主动成像系统设计是相当简 单的 , 激光器工作于光斑模式 , 光照明于整个探测 器焦平面阵列的可视实时域 。接收器产生可连接电 视系统的图像序列 。这种系统有以下好处 :(1)简 单 ;(2)在场景中 , 能允许实时地观察运动物体和 运输工具 。 对于更长的距离 , 由于受大气的干扰 , 连续的散粒噪声影响 , 雾气的后向反 射等限制因 素 , 工作在这种模式下是不可能的 。 往往需要多次 曝光和处理来产生整个景像的单帧图像 。 在这种情 况下 , 获取整个景像的完整图像所需要的时间和图 像保真度之间应该有一个平衡 。

红外激光主动成像和识别

红外激光主动成像和识别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E — m a i l : g u l l n 1 9 6 4 @1 2 6 . C O n r
Abs t r a c t:An e x p e r i me n t pl a t f o r m f o r l a s e r a c t i v e i ma g i n g a n d t a r g e t r e c o g n i t i o n wa s b u i l t c o mb i n i n g a l a s e r a c t i v e i ma g e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t a r g e t r e c o g n i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 t h e t a r g e t r e c o g n i t i o n a f t e r l a s e r a c t i v e i ma g i n g wa s ma i n l y r e s e a r c he d.Th e f e a t u r e v e c t o r wa s c o mpr is e d o f s e v e n i n v a r i a n t Hu mo me n t s .Th e BP n e u r a l n e t — wo r k a l g o it r h m c o mp r i s e d o f 1 3 6 we i g h t c o e ic f i e n t s wa s u s e d t o s t u d y t he mo v i n g t a r g e t ,a 43 s u b ma c h i n e g u n

非线性时空正则化的相关滤波目标跟踪算法

非线性时空正则化的相关滤波目标跟踪算法

非线性时空正则化的相关滤波目标跟踪算法姜文涛;王德强;张晟翀【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年(卷),期】2024(60)3【摘要】针对目标跟踪过程中跟踪模型容易漂移,以及对于多样性形态变化的目标不能进行鲁棒跟踪的问题,结合生物视觉感知规律提出了非线性时空正则化的相关滤波目标跟踪算法。

在目标函数中提出贴近人类视觉感知幂定律的非线性滤波更新的时间正则项,相比于时空正则相关滤波器(spatial-temporal regularized correlation filters,STRCF)中固定的时间正则项,非线性滤波更新的时间正则项可以根据跟踪的时间变化进行自适应更新,同时采用交替乘子法降低算法复杂度。

提取非线性的梯度方向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特征,使用符合生物映射的对数极坐标进行尺度适应。

根据最大响应值与平均峰值相关能量的关系进行遮挡异常检测,降低模型漂移的机率,增强算法的抗遮挡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OTB2015数据集上的精确率和成功率分别达到89.8%和83.3%,该算法相比于STRCF在精确率上提升了2.5%,在成功率上提升了3.2%,在OTB2013与OTB2015数据集上的11种属性的分类对比中,该算法在旋转、低分辨率、背景杂乱、光照变化等因素干扰下的目标跟踪中具有较高的精确率和较强的鲁棒性。

【总页数】12页(P165-176)【作者】姜文涛;王德强;张晟翀【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光电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41【相关文献】1.多时空感知相关滤波融合的目标跟踪算法2.多特征联合时空正则化相关滤波目标跟踪鲁棒算法3.基于时空采样网络的相关滤波目标跟踪算法4.自适应时空正则化的相关滤波目标跟踪5.动态时空异常感知的相关滤波目标跟踪算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4-09作者简介:张晟羽中(1973-),男,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数字信号处理.・光电工程系统技术・激光主动成像技术研究张晟羽中,唐树威,朱海波(光电系统信息控制技术国家级实验室,河北 三河 065201) 摘 要:介绍了激光主动成像技术的原理、特点和性能指标,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了激光主动成像的距离和识别能力,并对其分辨率、激光发散角、焦距视场等参数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根据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推算的结果,证明了分析的正确性.要提高成像距离,减小发散角比增大激光功率的作用要更明显,在发散角小于4mrad 时可以实现对10km 的2m 目标进行成像识别.关键词:激光主动成像;成像距离;发散角;分辨率中图分类号:TP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255(2009)03-0009-03Laser Active Imaging T echnologyZHAN G Sheng 2chong ,TAN G Shu 2wei ,ZHU Hai 2Bo(N ational L aboratory of Elect ro 2Optic S ystem Technology ,S anhe 065201,China ) Abstract :The laser active imaging technology ’s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index are de 2scribed.Through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the experiment ,the laser active imaging distance and the recog 2nition capability are studied.The parameters such as resolution ,laser divergence angle ,focal length and field of view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stud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nalysis is proved.To increase imaging distance ,the effect of reducing the divergence angle i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enhancing laser power.When the divergence angle is less than 4mrad ,the image i 2dentification of the 2m target at 10km can be achieved. K ey w ords :laser active imaging ;imaging distance ;divergence angle ;eesolution 对于一些温度对比度低的暗目标,以及光照度低甚至零照度环境下,被动光电探测将无法提供足够的目标分辨率和成像距离.而将激光技术、距离选通技术、微弱目标的成像处理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激光主动成像技术[1]可以在零照度条件下,利用目标的漫反射对各种目标进行成像识别,比“猫眼”效应的激光主动侦察[2]应用范围更大.激光主动成像技术的原理是,通过高重频低占空比脉冲激光照射目标,由高速选通增强型ICCD 相机克服后向散射,进行距离选通成像.它具有不受目标温度对比度影响,识别能力强,成像对比度高和对天气条件要求低的优点.如:美国Intevac 公司的激光照明二维成像系统L IVAR (见图1),采用1.5μm 波长,可以识别5km 之外的目标[3].图1 美国L IVAR 激光照明二维成像系统第24卷第3期2009年6月 光电技术应用EL ECTRO -OPTIC TECHNOLO GY APPL ICA TION Vol.24,No.3J une.2009由于探测器响应度的限制,目前采用的比较多的激光波段是800~855nm.如:加拿大的两代激光主动成像系统ALB EDOS 和ELV ISS ,光子学研究开发中心INO 研制的全天候、零照度激光成像系统,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用距离可达10km [3].如果采用事后多帧图像处理技术甚至可以到达20km 的探测距离[4].1 激光主动成像距离计算根据激光主动成像模型[5],假定照射光束具有均匀的强度分布,在输出功率P ,激光发散角θ,距离L 时,其辐射照度I 为I =P/(θ2L 2) (1)则照射到目标的辐照度I s 为式(1)乘以大气透过率T a ,即I s =I ×T a =PT a /(θ2L 2)(2)目标的反射辐照度I r 为I r =I s ρC K T a T o(3)式中,ρ为目标平均反射率;C 为目标对比度;K 为入射光与反射光比率系数(对朗伯表面为1/πsr -1;对半球反射表面强度分布为1/2π);T a 为大气透过率;T o 为镜头透过率.相机焦平面的入射辐照度I i 为I i =I r A /f 2(4)式中,A 为镜头入瞳面积;f 为焦距.进一步可变为如下关系I i =πI s ρC K T a T o /4f #2(5)式中,f #为镜头F 数(f /D ).由式(2)和式(5)可得入射到探测器上的目标辐照度为I i =πP ρC K T 2a T 04f #2θ2L2(6)通过式(6)可计算出不同距离目标反射的辐照度数值范围.ICCD 相机的性能可以由它的噪声等效照度(N EI )表示,则图像的信噪比S N R 为S N R =M T Fs ×I i /N EI(7)N EI 是当S N R =1时与入射光强I i 对应的噪声等效照度.M T F s 是整个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理论上只要信噪比S N R >1,通过图像滤波增强等处理手段,就可以获得目标图像.但实际上S N R 达到3左右更加稳妥.从以上各式还可以导出距离估算公式L =π×M T F s ×ρ×C ×K ×T 2a ×T0×P 4×S N R ×f #2×N EI ×θ2(8)由式(8)得增大成像距离的途径主要可通过增大激光功率和减小发散角.图2为不同功率下发散角和成像距离的关系曲线.图2 发散角与成像距离关系曲线从图2可以看出,对成像距离的提高,减小发散角的作用很明显,而增大激光功率的作用有限.2 目标识别能力分析对于成像系统而言,要得到满足要求的目标像,除了要求被摄目标具有足够的照度,还需要满足分辨力要求的光学系统和高分辨率ICCD.根据约翰逊准则,发现、识别和认清目标所需的空间频率n 分别为1、4、8对线/目标临界尺寸,则相应分辨角为α=H/nL (9)式中,H 为目标的临界尺寸.系统所能达到的最小分辨角α由物镜的焦距f 和ICCD 的分辨力m 决定,即.α=1/f m(10)由式(9)和式(10)得f =nL m H(11)由ICCD 的靶面尺寸Y 得系统的视场角为[6]W =arctan (Y/f )(12)由CCD 像元尺寸d 和系统的焦距f 可得最小探测尺寸R 为R =(d/f )L(13)表1列出了不同距离和尺寸下识别目标的焦距和视场要求,认清目标时的焦距和视场则相应的分别扩大和减小1倍.01 光 电 技 术 应 用 第24卷表1 识别目标时的焦距视场距离尺寸/(km)焦距f/(mm)视场W/(°)62m目标342.9 2.3×1.8 4m目标171.4 4.7×3.582m目标457.1 1.8×1.3 4m目标228.6 3.5×2.6102m目标571.4 1.4×1 4m目标285.7 2.8×2.1可见系统的目标识别能力可以达到10km处识别2m的物体和认清4m的物体.如果有高质量的光学系统,进一步增加焦距到1200mm,则可以达到认清10km处2m目标的能力.3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比较图3和图4列出了没有距离选通的激光主动成像实验和分辨率测试实验的图像.实验采用800nm 波长激光,加准直镜压缩发散角到16mrad,近红外CCD探测器在800nm波段的最低响应辐照度为I min=1.76μW/m2左右.图3 激光发散角16mrad主动成像实验图像成像实验表明,在激光发散角16mrad时,5W 功率就可以得到识别2km车辆的图像,10W功率可以得到识别4.3km高塔的图像.该实验结果和计算值基本符合,且略好于理论分析(见表2).由图4的分辨率测试图像得到的最小可分辨条纹为6mm,它代表2个像素的分辨率水平,而中间的3mm条纹则无法分辨.这一结果表明接收系统图4 分辨率测试实验图像(包括光学镜头、探测器和图像采集系统)的分辨率可以达到的水平为2个像素,1个像素则不能保证.表2 目标反射辐照度计算数据/(μW/m2)功率/(W)距离/km2465 5.280.510.091010.56 1.020.161515.84 1.530.262021.12 2.040.353031.68 3.050.53根据实验结果,按2个像素的分辨能力进行推算,需要物体在像面上占16个像素才能识别目标,占32个像素才能认清目标.相应的焦距f为f=L h/H(14)式中,h为目标在像面上的尺寸.按像增强器像素尺寸d=10.4μm,由式(14)和式(12)重新计算识别目标所需的焦距视场(见表3).表3 根据实验推算识别目标时的焦距视场距离尺寸/(km)焦距f/(mm)视场W/(°)62m目标349.2 2.3×1.74m目标174.6 4.7×3.5 82m目标465.6 1.7×1.34m目标232.8 3.5×2.6 102m目标582 1.4×14m目标291 2.8×2.1表3与表1差别不大,所以前面的理论分析和计算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4 结 论从理论和实验数据两方面对激光主动成像技术(下转第28页)11第3期 张晟羽中等:激光主动成像技术研究 的坐标为(10,88),采样周期T =1s ,过程噪声v(k )是零均值白噪声,方差分别取为9,量测噪声w (k )也是零均值白噪声,方差为10000,2个噪声序列是相互独立的,且与X ^(0|0)也是独立的.取蒙特卡罗仿真次数为50次.根据仿真条件所设,可以得到图4~图7的仿真结果.图4 α-β滤波位置真实 图5 α-β滤波速度真实 和估计的轨迹 和估计的轨迹图6 α-β滤波位置误差 图7 α-β滤波速度误差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α-β滤波在机动指标已知时的位置的估计效果明显好于机动指标未知时,但速度的估计效果相当,机动指标未知时的滤波已发散.同样地,在失配滤波情况下,可以预测α-β滤波在机动指标已知时的位置的估计效果明显好于机动指标未知时,速度的估计效果相当,机动指标未知时的滤波发散.4 结 束 语红外单站传感器属于被动接收式传感器,只能测角,故不能对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将红外与激光传感器结合起来进行时间配准和数据融合,可以得到目标准确空间位置.传统的Kalman 滤波存在不能实时处理、容易发散等缺点,用α-β滤波,能得到较好的滤波结果,特别是在机动指标已知更是能对目标的位置和速度进行准确跟踪.参考文献[1] 何友,王国宏,陆大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应用.[M ].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 辛云宏,杨万海.基于红外辐射信息的IRST 系统机动目标跟踪算法[J ].红外技术,2004,26(3):37-40.[3] 冯国强,李伟仁,李战武.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被动定位滤波算法研究[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34(5):606-611.[4] 何友,修建娟,张晶炜,等.雷达数据处理及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5] YBar 2shalom ,T E Fortmann.Tracking and Data Associ 2ation[M ].Academic press ,1988.[6] 陈晓荣,蔡萍,陈淑芬,等.卡尔曼滤波在激光跟踪测量系统中的应用[J ].光学技术,2004,30(1):98-100.[7] 王青,黄燕,石晓荣.雷达/红外双模制导背景下的模糊目标跟踪器[J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8):1152-1154.(上接第11页)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在10W 激光功率,发散角小于16mrad 条件下,可得到识别3~4km 目标的图像,并有可能探测到6km 目标.如果进一步减小发散角到4mrad 以下,采用长焦大口径光学系统和距离选通技术,则可以实现对10km 以上2m 的目标进行成像识别.参考文献[1] 王智,金光,杨简.激光主动照明成像技术:分析和实验证明[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4,24(4):101-104.[2] 乔亚.激光主动侦察技术研究[J ].光电技术应用,2005,20(3):22-24,351[3] 徐效文,郭劲,于洋.距离选通激光成像系统发展现状[J ].仪器仪表学报,2003,24(4):616-6181[4] David Dayton ,Steve Browne.Long Range Laser Illumi 2nated Imaging[J ].Proc.SPIE ,2000,4124:232-2431[5] K evin J Snell ,Andre Parent.An Active Range 2gatedNear 2IR TV system for All 2weather Surveillance [J ].SPIE ,1997,2935:171-1811[6] 裴楠楠,徐国范,宋玲玲.带激光辅助照明的微光夜视仪的研制[J ].激光与红外,2005,35(12):938-941.82 光 电 技 术 应 用 第24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