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素能提升练专题8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案新人教版
浙江省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考试说明]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胶体[学生用书P1]1.物质的组成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2.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3.分散系及分类(1)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
(2)三种分散系的性质比较4.胶体考查的四个切入点(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 nm)。
(2)胶体的物理性质: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③介稳性;④布朗运动;⑤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
在Fe(OH)3 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 3溶液中Fe 3+的数目。
(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题组一 物质的分类1.(2019·浙江4月选考,T1)下列属于碱的是( ) A .C 2H 5OH B .Na 2CO 3 C .Ca(OH)2 D .Cu 2(OH)2CO 3答案:C2.(2018·浙江11月选考,T1)下列属于碱的是( )A.CO2B.H2SO4C.Mg(OH)2D.NaCl解析:选C。
A.CO2属于氧化物;B.H2SO4属于酸;C.Mg(OH)2属于碱;D.NaCl属于盐。
3.(2018·浙江4月选考,T1)下列属于酸的是( )A.HNO3B.CaCO3C.CO2D.NaOH答案:A4.(2017·浙江11月选考,T1)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2O B.Ca(OH)2C.HClO D.K2CO3答案:A5.(2017·浙江11月选考,T4)下列分散系属于悬浊液的是( )A.牛奶B.蔗糖溶液C.泥浆水D.氢氧化铁胶体答案:C6.(2017·浙江4月选考,T1)下列属于盐的是( )A.NaCl B.KOHC.HNO3D.CO2答案:A7.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析:选A。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学案.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1讲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贺新[第一项][考纲展示]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mol )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典例解析]例1、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彼此的结合方式多样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果分子的组成或结构变了,其化学性质就变了。
C.构成宏观物质中微观粒子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如离子键、共价键等。
D.储存在物质中的化学能在化学反应前后是不变的。
[答案]D命题意图分析:命制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物质构成、性质及其变化实质的理解,考查学生头脑中对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情况。
并希望通过类似的试题将高中化学教育的着眼点引向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的化学概念、构建重要的化学观念方面。
本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观念性知识: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是多种多样的;多种多样的微观粒子在构成物质时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如离子键、共价键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观粒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按照特定的方式结合才构成特定的物质;每种物质都有其自身独有的性制裁是因为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微观组成和结构物质一旦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微观结构乃至微观组成就改变了,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改变了;这种微观组成、结构、微粒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等的改变决定了化学反应是从环境中吸收能量,还是往环境中释放能量。
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素能提升练专题13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有机化学基础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能正确书写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2)了解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了解电子在原子轨道之间的跃迁及其简单应用;(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2.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2)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极性、类型(σ键和π键),了解配位键的含义;(3)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4)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简单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5)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了解范德华力的含义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了解氢键的含义,能列举存在氢键的物质,并能解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晶体结构与性质:(1)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2)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3)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6)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1.(2019·全国卷Ⅱ)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SmAsFO组成的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相对原子质量:Fe:56,Sm:150,As:75,F:19,O:16)(1)元素As与N同族。
预测As的氢化物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____,其沸点比NH3的_____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第二轮化学专题复习全套教案

专题一原子结构【考试说明】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2、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知识要点】考点一: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的特征1.电子层(能层)(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由于电子的各不相同,因此,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区域运动,而能量高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2)电子层的表示符号电子层(n)一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2.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概率)多少的形象化描述。
电子运动的特点:①质量极小②运动空间极小③极高速运动。
电子云的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可以想象为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所以,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
电子云中的一个小黑点代表;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例1.下列关于氢原子电子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大B.黑点密度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大C.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D.电子云图是对运动无规律性的描述3.原子轨道: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空间所形成的电子云轮廓图。
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原子轨道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不同轨道,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其中轨道呈球形;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轨道呈纺锤形,每个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他们相互垂直,分别以P x、P y、P z表示。
4.能层与能级为2n2C.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D.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 -1 5.构造原理: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电子能级顺序:1s 2s2p 3s3p 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ns (n-2)f(n-1)dnp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等。
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素能提升练专题12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有机化学基础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4)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5)能够正确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6)了解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1)掌握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2)掌握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3)了解烃类及衍生物的重要应用以及烃的衍生物合成方法;(4)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1)了解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2)了解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4.合成高分子:(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含义;(3)了解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中的贡献。
1.(2019·全国卷Ⅰ)化合物G是一种药物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2)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
写出B的结构简式,用星号(*)标出B中的手性碳______________。
(3)写出具有六元环结构、并能发生银镜反应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考虑立体异构,只需写出3个)(4)反应④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6)写出F到G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素能提升练专题2化学计量及其应用教案新人教版2

化学计量及其应用1.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 m)、物质的量浓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含义。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3.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溶液的含义。
5.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6.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8.根据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1.(2019·全国卷Ⅱ)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3-4数目为0.1N A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B[A项,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正确;B项,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PO3-4会发生水解,所以所含PO3-4的数目小于0.1N A,错误;C项,Cr的化合价变化为6-3=31 mol K2Cr2O7含有2 mol Cr,所以转移电子数为6N A,正确;D项,58 g正丁烷、异丁烷的混合物为1 mol,烷烃(C n H2n+2)中总键数为3n+1,则该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正确。
] 2.(2018·全国卷Ⅰ)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 AB.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C.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D.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 AB[16.25 g FeCl3的物质的量n(FeCl3)=0.1 mol,如果氯化铁完全水解,则生成0.1 mol Fe(OH)3,而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由许多氢氧化铁聚集而成,故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远小于0.1N A,A项错误;甘油(丙三醇)的分子式为C3H8O3,相对分子质量为921 mol(92.0 g)甘油含3 mol 羟基,C项错误;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会生成四种有机产物,即1.0 mol甲烷反应后生成的CH3Cl、CH2Cl2、CHCl3、CCl4共为1 mol,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提能突破专项1回扣教材夯实双基教案新人教版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回扣教材 夯实双基回扣一化学与STSE 、传统文化1.化学与环境(1)酸雨的形成与防治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反应原理:SO 2+H 2O H 2SO 32H 2SO 3+O 2===2H 2SO 4(或2SO 2+O 22SO 3,SO 3+H 2O===H 2SO 4);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
防治方法:①石灰石脱硫:在煤中添加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SO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CO 3+O 2+2SO 2===2CaSO 4+2CO 2。
②Na 2SO 3吸收法:Na 2SO 3+SO 2+H 2O===2NaHSO 32NaHSO 3△Na 2SO 3+SO 2↑+H 2O 。
(2)碳的氧化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①CO 2⎩⎪⎨⎪⎧ 温室气体——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导致海平面上升参与溶洞、珊瑚礁的形成、CaCO 3+CO 2+H 2O Ca 2++2HCO -3②CO 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CO 。
(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
危害:人受到的主要伤害是眼睛和黏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肺部功能损害。
防治措施:控制城市汽车数量、开发新能源、汽车安装尾气净化器。
(4)雾霾与PM2.5①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昏暗。
燃煤、汽车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是雾霾天气产生的重要原因。
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1×10-6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本专题的教学分为3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复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复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训练无机推断,通过复习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网络联系,增强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解题能力。
第一课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1.教材分析本节重点复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资料在考情分析基础上,给出知识网络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知识压缩的网络化,熟练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重点内容的回忆,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练习,注重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同时,也为后面复习无机推断做了知识上的铺垫,更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情分析本课题知识内容不十分难,较易掌握,但拓展的无机推断是学生感觉困难的一个课题。
所以就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课题的引入、复习、结论、练习巩固都鼓励学生参与,可轻松复习并应用知识。
3.考情分析本课时复习内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经常出现在推断题中。
二、命题新动向:①将推断、计算、实验各题型融于一体,再糅合典型非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图象问题、数形结合问题是高考命题的新主题。
三、教学目标常考知识点:1.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2.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3.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4.培养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图表法、分组讨论、实验探究。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见下表)(1)复习本专题的知识,最容易产生的感觉就是——乱,似乎各种知识混在一起,没什么头绪,各种知识显得似是而非,各种提法都有道理。
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掌握每一主族的知识,在此处要注意掌握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在一主族内部应抓住典型的代表物(比如卤素中的氯、氧族元素中的硫等)的性质,要求一提到该物质,立刻能在脑海中反映出该物质包含的各条化学性质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及其化合物
1.常见金属元素
1.(2019·全国卷Ⅰ,节选)硫酸铁铵[NH4Fe(SO4)2·x H2O]是一种重要铁盐。
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温度保持80~95 ℃,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合适的装置为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分批加入H2O2,同时为了____________,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4)步骤⑤的具体实验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
[解析] (2)铁与硫酸反应,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由于温度要控制在80~95 ℃,应选择水浴加热。
铁中含有少量的硫化物,与酸反应后生成酸性气体H2S,应该用碱溶液吸收
H2S气体,为了防止倒吸,应选用C装置。
(3)铁与硫酸反应后生成硫酸亚铁,加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Fe3+在水中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为了抑制因H2O2的还原产物为H2O,故Fe3+水解,溶液要保持较强的酸性,使用H2O2的优点是因H2O2的还原产物为H2O,故不引入新的杂质。
(4)硫酸铁溶液与固体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铁铵,为了从溶液中得到硫酸铁铵应将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
[答案] (1)碱煮水洗(2)加快反应热水浴 C
(3)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杂质防止Fe3+水解(4)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2.(2018·全国卷Ⅰ)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D [上述流程中加入Na2CO3的目的是生成Li2CO3沉淀,若加入Na2SO4不能形成含Li沉淀,D错误。
]
3.(2017·全国卷Ⅱ,节选)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
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
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使用________代替硝酸。
(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解析] (1)由题意知,水泥样品中含有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后面操作有加入氨水调节pH=4~5,目的是除去Al元素和Fe元素,而在此pH范围内,Fe元素只有转化为Fe3+才能完全生成沉淀,因此加入硝酸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Fe2+氧化为Fe3+;还可以使用双氧水等其他氧化剂代替硝酸。
(2)水泥样品中的SiO2、CaO及铁、铝、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只有SiO2(或反应生成的H2SiO3)不溶于盐酸,所以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SiO2(或H2SiO3)。
SiO2(或H2SiO3)不与强酸反应,但可溶于氢氟酸中。
(3)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可防止生成胶体,同时促进溶液中的Al3+、Fe3+水解程度增大而生成沉淀易于除去,加热的同时还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 (1)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Fe2+氧化为Fe3+H2O2
(2)SiO2(或H2SiO3) SiO2+4HF===SiF4↑+2H2O(或H2SiO3+4HF===SiF4↑+3H2O)
(3)防止胶体生成,易沉淀分离Al(OH)3Fe(OH)3
4.(2016·全国卷Ⅰ)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 x还原生成N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