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一 干燥实验
实验七-干燥实验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12.6 12.7 12.9 13 13 13.1 13.1 13.1 13.1
图 7-2 干燥失水曲线
计算说明: 以时间为横坐标,失水量为纵坐标,做干燥失水曲线,如图 7-2 所示。 干基含水: X
G1 Gc W总 - W1 13.1 0.1 4.81kg水 / kg绝干物料 Gc Gc 2 .7
5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的分别对应的 H1 和 H2,两者取平均即为干燥器内的平均湿度 H。
6
1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 单位干燥表面积上汽化的水分质量, 计算公式如下:
u Gc dX dW Ad Ad
(3-1)
由式(3-1)可知,只要知道绝干物料质量 Gc (kg)。干燥面积 A( m 2 )、单位干燥时 间 d (s)内的湿物料的干基水含量的变化量 dX(kg 水/kg 干料)或湿物料汽化的 水分 dW(kg), 就可算出干燥速率 u。在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时,一般将式(3-1)中 的微分(dW/ d )形式改为差分的形式( W / )更方便。
2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和湿球温度。 ⑧ 待毛毡恒重时,即为实验终了时,关闭加热。 ⑨ 十分小地取下毛毡,放入烘箱,105℃烘 10~20min 钟,称重毛毡得绝干 重量,量干燥面积。 ⑩ 关闭风机,切断总电源,清扫实验现场。 2、注意事项 ① 必须先开风机,后开加热器,否则,加热管可能会被烧坏。 ② 传感器的负荷量仅为 400g,放取毛毡时必须十分小心以免损坏称重传感 器。
五、 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
湿毛毡(干燥面积 13.3cm*8.5cm*2,绝干物料量 18.5g,加水 25g)。实验数据记录见表 7-1。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doc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一、摘要本实验在了解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实验装置测定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干燥实验中通过计算含水率、平均含水率、干燥速率来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和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实验中通过计算标准状况下空气体积、使用状态下空气体积、空气流速来测定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二、实验目的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质系数k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X。
三、实验原理1、流化曲线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如图)。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
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
当气速增大至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
D点处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u0)。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
若气速继续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
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umf)。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
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层流化的优劣。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化工原理中,干燥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过程,在化工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干燥是指将物料中的水分蒸发或者挥发出去的过程,以达到降低物料含水量的目的。
干燥实验是化工原理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干燥实验,可以了解不同干燥方法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干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规律,为工业生产中的干燥操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实验目的。
本次干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物料进行干燥实验,掌握不同干燥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了解干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规律,提高学生对化工原理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
干燥是通过热量传递,使物料中的水分蒸发或者挥发出去的过程。
常见的干燥方法包括自然风干、日晒干、空气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等。
不同的干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物料和工艺要求,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不同物料样品,如粉状物料、颗粒状物料、纤维状物料等。
2. 分别采用自然风干、日晒干、空气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等不同干燥方法进行实验,记录每种干燥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关键参数。
3. 观察并记录不同干燥方法下物料的干燥效果,包括干燥时间、干燥后的含水量、物料的外观和质地等。
4. 分析比较各种干燥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不同干燥方法适用的物料范围和工艺要求。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了不同干燥方法下物料的干燥效果数据,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干燥方法的优缺点,了解不同干燥方法适用的物料范围和工艺要求,为工业生产中的干燥操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干燥实验,我们掌握了不同干燥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了解了干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规律。
同时,我们也对不同干燥方法的优缺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可以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
这对于化工生产中的干燥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干燥实验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注意安全防护。
化工原理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 熟悉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4. 学会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三个部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精馏实验和流化床干燥实验。
1.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摩擦作用,会产生阻力损失。
阻力损失的大小与流体的雷诺数Re、管道的粗糙度、管道直径等因素有关。
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流量下的压差,计算出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步骤:1.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光滑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2.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粗糙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3. 改变流量,重复步骤1和2,得到一系列数据。
4. 根据数据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绘制~Re曲线和局部阻力系数曲线,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2. 精馏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 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3. 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 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5. 测定全塔的浓度分布。
6. 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实验原理: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混合物汽化,然后冷凝分离各组分的方法。
精馏塔是精馏操作的核心设备,其结构对精馏效率有很大影响。
实验步骤:1. 将混合物加入精馏塔,开启加热器,调节回流比。
2. 记录塔顶、塔釜及各层塔板的液相和气相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
3. 根据数据计算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
4. 绘制浓度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了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洞道干燥实验

(3)恒定干燥条件是指什么?
(4)如何判断实验已经结束?
注意事项
必须先开风机,后开加热器,否则,加热管可能会被烧坏。
传感器的负荷量仅为200克,放取石板时必须十分小心以免损坏称重传感器。
实验报告要求
(1)绘制干燥曲线(失水量~时间关系曲线)。
(2)根据干燥曲线作干燥速率曲线。
(3)读取物料的临界湿含量。
(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思考题
(1)石板含水是什么性质的水分?
(4)学会有关测量和控制仪器的使用方法。
授课内容及方式
(1)讲解实验原理;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2)实验操作演示;授课方式:现场操作;
(3)学生自己实验;授课方式:现场指导;
(4)学生实验数据处理的讲解;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重点
实验原理的讲解要结合教材;
厢式干燥器的构造和操作构造与操作
难点
设备结构与实验操作;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授课内容
实验九洞道干燥实验
授课对象
化学(精细化工)、制药工程专业
学时安排
4学时
目的要求
(1)熟悉常压洞道式(厢式)干燥器的构造和操作;
(2)测定在恒定干燥条件(即热空气温度、湿度、流速不变、物料与气流3)测定该物料的临界湿含量X0;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数据处理

长春工业大学化工原理流化床干燥试验数据处理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090604班自己做的,如有错误,敬请谅解(这个是B5纸)数据处理原始数据记录:玻璃筒体直径d=100mm流化床数据干燥特性曲线数据数据处理举例1、流化速度54.02.26P Q ∆=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ΔP=0.10kPa ,玻璃筒体直径d=100mm ,那么s m Q /002099.03600/1.02.26354.0=⨯= 则气速s m d Q U /267.041.01415.3002099.0422===π图1 流化曲线2、以干燥特性数据的第一组和第二组为例:cicisi i G G G X -=245.048.1548.1528.191111=-=-=c c s G G G X kg 水/kg 绝干料198.083.1683.1617.202222=-=-=c c s G G G X kg 水/kg 绝干料第一组和第二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含水量21++=i i i X X X 222.02198.0245.02111=+=+=X X X 在此时间间隔的干燥速率τ∆∆=a Xu kg 水/(m 2·s )a ——绿豆比表面积取1.23m 2/kg 绝干物料047.0198.0245.021=-=-=∆X X X kg 水/kg 绝干料410274.160523.1198.0245.0-⨯=⨯⨯-=∆∆=τa X u kg 水/(m 2·s )所得试验结果如下用excel所做的曲线如下:图2 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3 干燥速率曲线。
化工原理流化床干燥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实验报告流化床干燥实验一、摘要本实验通过对湿的小麦的干燥过程,要求掌握干燥的基本流程及流化床流化曲线的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值系数k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X。
二、关键词:流化床干燥、物料干燥速率、物料含水量、流化床床层压降、临界含水量三、实验目的及任务1、熟悉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值系数k 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 X四、实验原理1.流化曲线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如图一)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对数坐标系中)。
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
当气速增大至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当气速继续降低,曲线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
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umf)在生产操作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
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层流化的优劣。
2干燥特性曲线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被干燥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得到物料含水量(X)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及物料温度(θ)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
化工原理实验——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实验十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一、实验装置干燥器类型:洞道;洞道截面积:1# A=× = 0.0221m2、2# A=× = 0.030m2加热功率:500w—1500w;空气流量:1-5m3/min;干燥温度:40--120℃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C0=,孔板孔径d0=( m)重量传感器显示仪:量程(0-200g),精度级;干球温度计、湿球温度计显示仪:量程(0-150℃),精度级;孔板流量计处温度计显示仪:量程(-50-150℃),精度级;孔板流量计压差变送器和显示仪:量程(0-10KPa),精度级;图10-1 洞道干燥实验流程示意图1.中压风机;2.孔板流量计;3. 空气进口温度计;4.重量传感器;5.被干燥物料;6.加热器;7.干球温度计;8.湿球温度计;9.洞道干燥器;10.废气排出阀;11.废气循环阀;12.新鲜空气进气阀;13.干球温度显示控制仪表;14.湿球温度显示仪表; 15.进口温度显示仪表;16.流量压差显示仪表;17.重量显示仪表;18.压力变送器。
二、物料物料:毛毡;干燥面积:S=**2=(m2)(以实验室现场提供为准)。
绝干物料量(g):1# G C=,2# G C=(以实验室现场提供为准)。
三、操作方法⒈ 将干燥物料(毛粘)放入水中浸湿,向湿球温度计的附加蓄水池内补充适量的水, 使池内水面上升至适当位置。
⒉ 调节送风机吸入口的蝶阀12到全开的位置后,按下电源的绿色按钮,再按风机按钮,启动风机。
⒊ 用废气排出阀10和废气循环阀11调节到指定的流量后,开启加热电源。
在智能仪表中设定干球温度,仪表自动调节到指定的温度。
干球温度设定方法:第一套:长按——增大,设定好数值后,按键确定。
第二套:/减小,设定好后,自动确认。
⒋ 干燥器的流量和干球温度恒定达5分钟之后,既可开始实验。
此时,读取数字显示仪的读数作为试样支撑架的重量。
⒌ 将被干燥物料(毛粘)从水中取出,控去浮挂在其表面上的水分(最好挤去所含的水分,以免干燥时间过长),将支架从干燥器内取出,将被干燥物料夹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 干燥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洞道式循环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
2.掌握恒定条件下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3.测定湿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 C ,加深对其概念及影响因素的理解。
4. 熟悉恒速阶段传质系数K H 、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在空气流量、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测定物料的干燥速率曲线和临界含水量,并了解其影响因素。
2. 测定恒速阶段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和传质系数K H 。
三、基本原理干燥操作是采用某种方式将热量传给湿物料,使湿物料中水分蒸发分离的操作。
干燥操作同时伴有传热和传质,而且涉及到湿分以气态或液态的形式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质的机理。
由于物料含水性质和物料形状上的差异,水分传递速率的大小差别很大。
概括起来说,影响传递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固体物料的种类、含水量、含水性质;固体物料层的厚度或颗粒的大小;热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热空气与固体物料间的相对运动方式。
目前尚无法利用理论方法来计算干燥速率(除了绝对不吸水物质外),因此研究干燥速率大多采用实验的方法。
干燥实验的目的是用来测定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为简化实验的影响因素,干燥实验是在恒定的干燥条件下进行的,即实验为间歇操作,采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的物料,且空气进出干燥器时的状态如温度、湿度、气速以及空气与物料之间的流动方式均恒定不变。
本实验以热空气为加热介质,甘蔗渣滤饼为被干燥物。
测定单位时间内湿物料的质量变化,实验进行到物料质量基本恒定为止。
物料的含水量常用相对与物料总量的水分含量,即以湿物料为基准的水分含量,用ω来表示。
但因干燥时物料总量在变化,所以采用以干基料为基准的含水量X 表示更为方便。
ω与X 的关系为:X =-ωω1 (8—1) 式中: X —干基含水量 kg 水/kg 绝干料;ω—湿基含水量 kg 水/kg 湿物料。
物料的绝干质量G C 是指在指定温度下物料放在恒温干燥箱中干燥到恒重时的质量。
干燥曲线即物料的干基含水量X 与干燥时间τ的关系曲线,它说明物料在干燥过程中,干基含水量随干燥时间变化的关系。
物料的干燥曲线的具体形状因物料性质及干燥条件而变,但是曲线的一般形状,如图(8—1)所示,开始的一小段为持续时间很短、斜率较小的直线段AB 段;随后为持续时间长、斜率较大的直线BC ;段以后的一段为曲线CD 段。
直线与曲线的交接点C 为临界点,临界点时物料的含水量为临界含水量X C 。
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被干燥物料的单位汽化面积上所汽化的水分量。
干燥速率曲线是指干燥速率U 对物料干基含水量X 的关系曲线。
如图(8—2)所示。
干燥速率的大小不仅与空气的性质和操作条件有关,而且还与物料的结构及所含水分的性质有关,因此干燥曲线只能通过实验测得。
从图(8—2)的干燥速率曲线可以明显看出,干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物料的预热阶段(AB 段)、恒速干燥阶段(BC 段)和降速干燥阶段(CD段)。
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
湿物料因其有液态水的存在,将其置于恒定干燥条件下,则其表面温度逐步上升直到近似等于热空气的湿球温度t w ,到达此温度之前的阶段称为预热阶段。
预热阶段持续的时间最短。
在随后的第二阶段中,由于表面存有液态水,且内部的水分迅速的到达物料表面,物料的温度约均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 w 。
这时,热空气传给湿物料的热量全部用于水分的气化,蒸发的水量随时间成比例增加,干燥速率恒定不变。
此阶段也称为表面气化控制阶段。
在降速阶段中,物料表面已无液态水的存在,物料内部水分的传递速率低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物料表面变干,温度开始上升,传入的热量因此而减少,且传入的热量部分消耗于加热物料,因此干燥速率很快降低,最后达到平衡含水量为止。
在此阶段中,干燥速率为水分在物料内部的传递速率所控制,又称之为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其中恒速阶段和降速阶段的交点为临界点C ,此时的对应含水量为临界含水量X C 。
影响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U C 和临界含水量X C 的因素很多。
测定干燥速率曲线的目的是掌握恒速阶段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1.干燥速率U根据干燥速率的定义:U=ττ∆∆≈'s w sd w d (8—2)式中 U —干燥速率 kg 水/(m 2·h);S —干燥面积 m 2;∆τ—时间间隔 s ;∆w`—∆τ时间间隔内汽化水分的质量 kg 。
(S) 绝干料)图(8—1)干燥曲线 图(8—2)干燥速率曲线2.物料的干基含水量XX=G GcGc'-(8—3)式中X—物料的干基含水量kg水/kg绝干料;G C—绝干物料的质量kg;G’—固体湿物料的质量kg。
从式(8—3)可以看出,干燥速率U为∆τ时间内的平均干燥速率,故其对应的物料含水量也为∆τ时间内的平均含水量X平,X平= (X i+ X i+1)/2 (8—4)式中X平—∆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含水量kg水/kg绝干料;X i—∆τ时间间隔开始时刻湿物料的含水量kg水/kg绝干料;X i+1—∆τ时间间隔终了时刻湿物料的含水量kg水/kg绝干料。
3.恒速阶段传质系数K H的求取传热速率dQsdt twτα=-()(8—5)传质速率dwsdτ=K H(H S,tw-H) (8—6)上两式中:Q—热空气传给湿物料的热量kJ;τ—干燥时间s;S—干燥面积m2;w—由湿物料汽化至空气中的水分质量kg;α—空气与物料表面间的对流传热系数kw/m2·℃;t—空气温度℃;K H—以温度差为推动力的传质系数kg/(m2·s·∆H);t w—湿物料的表面温度(即空气的湿球温度)K;H—空气的湿度kg/kg绝干空气;H S,tw—t w下的空气饱和湿度kg/kg绝干空气;恒速阶段,传质速率等于干燥速率,即K H=UcH HS tw,,-(8—7)式中:U C—临界干燥速率,亦为恒速阶段干燥速率,kg/ (m2·s)。
4.恒速阶段物料表面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恒速阶段由传热速率与传质速率之间的关系得:α=Uc rt ttww⋅-(8—8)式中:r tw—t w下水的汽化潜热,kJ/kg。
用式(8—8)求出的α为实验测量值,α的计算值可用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估算:α=0.0143(L)0.8(8—9)式中:L —空气的质量流速,kg/m 2·s 。
应用条件:物料静止,空气流动方向平行于物料的表面。
L 的范围为0.7~8.5kg/m 2·s ,空气温度为45℃~150℃。
质量流速L 可通过孔板与单管压差计来测量,空气的体积流量V S 由下式计算:V S =C 0·k 1·k 2·A 0()21031g R A /ρρρ- (8—10)式中: V S —流径孔板的空气体积流量,m 3/s ;C 0—管内径D i =106mm ,C 0=0.6805;管内径D ’i =100mm ,C ’0=0.6655;k 1—粘度校正系数,取k 1=1.014;k 2—管壁粗糙度校正系数,k 2=1.009;A 0—孔截面积,A 0=3.681×10-3m 2;R —单管压差计的垂直指示值,mm ;ρA —压差计指示液密度,kg/m 3;20℃,695mmH g 时,水的密度为998.5kg/m 3;ρ1—压差计指示液上部的空气密度,kg/m 3;20℃,695mmH g 时,空气的密度ρ=1293760273.⋅⋅p Ta =1.1kg/m 3; ρ—流经孔板的空气密度,kg/m 3;通常以风机的出口状态计。
风机的出口状态为4mmH g (表压),风机的出口温度为T 。
当大气压等于695mmH g时,ρ=12936954760273.⋅+⋅T =T325(kg/m 3) (8—11) 式中: T —风机的出口温度,K 。
当C 0=0.6805时,V S =0.000638RT当C ’0=0.6655时,V S =0.000616RT 空气的质量流速 L=V A S ⨯ρ (8—12) 式中: L —空气的质量流速,kg/(m 2·s);A —干燥室流通截面积,m 2。
当A=0.15×0.2=0.03m 2,C 0=0.6805时, L=6.91R T ;当A=0.15×0.2=0.03m 2,C’0=0.6655时, L’=6.67R T。
四、实验装置与流程1.实验流程本实验采用洞道式循环干燥器,流程示意图如图8—3所示。
空气由风机输送,经孔板流量计、电加热室流入干燥室,然后返回风机循环使用。
由风机的电机与管路进口管的洞道式干燥器流程图1.加热室2.压差计3.铜电阻4.干燥室前温度计5.湿球温度计6.干燥室7.电子天平8.物料架9.干燥室后温度计10.仪表箱11.控温仪12.蝶阀13.风机14.放气阀15风机出口温度计16.孔板流量计缝隙补充一部分新鲜空气,由风机出口管上的放气阀3放空一部分循环空气以保持系统湿度恒定。
电加热室由铜电阻及智能程序控温仪来控制温度,使进入干燥室的空气的温度恒定。
干燥室前方装有干、湿球温度计,风机出口及干燥室后也装有温度计,用以确定干燥室内的空气状态。
空气流速由蝶阀来调节。
注意任何时候该阀都不能全关,避免空气不流通而烧坏电加热器。
2.主要设备尺寸该装置共四套:(1)孔板1#~3#:管内径D=106mm,孔径d0=68.46mm,孔流系数C0=0.6805;4#:管内径D=100mm,孔径d0=68.46mm,孔流系数C0=0.6805;(2)干燥室尺寸:0.15m⨯0.20m(3)电加热室共有三组电加热器,每一组功率为1000w。
其中一组与热电阻、数显控温仪相连来控制温度。
另两组通过开关手动控制,此两组并配有5A的电流表,以监检测电加热器是否正常工作。
(4)电子天平:型号为JY600—1,量程为0~600g,感量为0.19g。
五、实验步骤1.按通电源,开启电子天平。
预热30分钟,调零备用。
2.将烘箱烘干的试样置于电子天平上称量,记下该绝干物的质量G C。
3.用钢尺量取物料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4.将物料加水均匀润湿,使用水量约为2.5倍绝干物质量G C。
5.开启风机,调节蝶阀至预定风速值,调节程序控温仪约为85℃,而后打开加热棒开关(三组全开)。
待温度接近于设定温度,视情况加减工作电热棒数目。
待稳定后,让其自行运行。
6.调节进风量的多少,并适当开启排气阀,用以维持实验过程湿球温度计指示值基本不变。
观察水分蒸发情况,及时向湿球温度计补充水。
7.待各温度计温度指示值稳定一段时间后,将湿物料放入干燥室内,记录起始湿物料质量,同时启动秒表开始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