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全)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走进社会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一、社会伴我成长1、小鱼和妈妈的对话告诉我们:人与社会密不可分,如同鱼儿离不开水,人离不开社会。
2、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是社会的成员,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脱离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
因为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人脱离社会,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
人类胜于动物的主要优点,也是人被称为“万物之灵”的原因:人是在社会中成长的。
3、个人离不开社会。
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4、群体的特点:由多数人组成的集团。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eg:现在处于儿童群体的,将来会处于老年人群体;人也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社会群体中,eg:我既属于青少年群体,也属于同龄群体,也可能是学生群体。
5、在社会中成长。
成长中的我们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扬长避短,同时学习别人的长处,借助社会这面镜子,不断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
6、当来自周围的评价和自我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为什么——应该学会正确的对待这些评价,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了解自己的一个参照,但又不盲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既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劣势,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优势,全面、正确的看待自己。
二、社会是个大舞台1、家庭: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都将在子女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轨迹。
2、学校: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
3、社区: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
“虚拟社区”即“网络社区”,同样需要健康的生活。
网络带给你(青少年)什么乐趣和苦恼呢?——乐趣:通过网络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识,遨游知识的海洋,满足求知欲,拓宽视野……苦恼:过分迷恋上网聊天、游戏或者查看不良网页造成精神颓废,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知识点(详细)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知识点(详细)下面是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第一单元:美丽的家园——中华大地1.中国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边界、地形地势、气候、水文特点等。
2.中国的人文环境: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名人、历史遗迹等。
3.中国的区域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等。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两千年1.两河流域文明:黄河、长江文明的兴起和影响。
2.中华文明: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发展等。
3.秦汉时期:秦始皇的统一及其影响、汉朝的政治制度、科技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等。
第三单元:民族融合与北方民族政权的兴衰1.十六国时期:五胡乱华、十六国的形成与融合。
2.南北朝时期:北朝的政权、南朝的政权及其文化、佛教的传播等。
3.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繁荣、科技、文化等。
第四单元: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宋代王朝的兴衰1.封建社会的形成: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与混乱、后周的建立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
2.宋代的政治制度:宋朝的建立、科举制度、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关系等。
3.社会经济的繁荣: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兴起、商业贸易的繁荣等。
第五单元:西方文化对东亚文化的影响1.东亚文化:唐太宗的开放政策、唐朝文化的辉煌、东亚文化圈的形成等。
2.西洋文化:宗教与文化的变革、西方文化的传入、天主教的传播等。
3.东亚文化的变化:文化反击与文化革命。
第六单元:世界的变化与明代的强国1.元朝的覆灭与明朝的建立:红巾军的起义、明太祖的建立、明朝的辉煌。
2.明朝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地方官制、科举制度的兴盛等。
3.明代的社会繁荣:经济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以上是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的一些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如需进一步深入了解,建议参考教材或向老师请教,并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复习。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20XX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珍惜时间复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资料可以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一)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比较点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高原) 高原圣城(拉萨)自然环境位置:青藏高原,包括青海省和x藏自治区地形:高原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高、寒、旱”,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植被:草原(牧草营养成分高) 位置:x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北岸,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气候:冬无严寒,夏季凉爽人文环境牲畜:牦牛(高原之舟)、藏绵羊、藏山羊衣:藏袍(适应昼夜温差大)食:牛羊肉、奶制品住:帐篷1/ 7交通:牦牛、青藏铁路“日光城”:地势高,空气稀薄、洁净,日照时间长,有“日光城”之称宗教:藏传佛教宗教建筑:布达拉宫、大昭寺传统节日:雪顿节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1、调查步骤(1)确定主题(2)拟定提纲(3)实施调查(4)撰写调查报告2、社会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文献调查法3、描述家乡的基本点:基本自然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等。
经济特点:如主要的物产及其分布。
人文特点:如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教育科技、著名人物。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二)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1、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和修正。
规则的废立与沿革折射着生活的变化。
2、规则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为了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质量。
3、规则的存在形式:文字、约定俗成。
2/ 74、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有旧的规则被废除,有新的规则产生,也有许多规则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1、传播是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形象等传递、分享或者交换信息的行为。
如:教育、日常交往、旅游、商贸等。
2、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移、文化教育等。
外来人口的迁入始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第五单元走进社会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1、人与社会有怎样的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这是人类胜过动物的优点。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我们可以借助社会的镜子,不断的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
2、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离不开社会;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成长;如果人离开了社会,就是长大了,也无法成为真正的人。
3、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许多不同的群体,如民族群体、学生群体、消费者群体、农民群体等;在不同的时候,我们可能成为不同群体中的一员。
4、我们身边有哪些镜子?当来自周围的评价与自我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1)我们的身边的镜子有: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
有的镜子是良师,有的是益友他有的起不到正面作用。
(2)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
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3)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和成长,用好镜子。
当别人的评价与自我的看法一致时,我们要正确的对待。
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一个了解自我的参照。
善于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
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群体组织的一员。
5、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6、学校生活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生活能力,还能培养我们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教育我们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远大的志向。
7、网络社区是高科技的产物,也是一种新的生活空间,人们把它叫作―虚拟社区‖,与真实的社区一样,虚拟社区同样需要健康的生活;第二课社会舞台中的角色1、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在这个社会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不同场景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在我们扮演的社会角色中,有哪些是与生俱来的,有哪些是社会规定的,有哪些是自己期望扮演的?与生俱来的角色:性别、人种、民族、儿女,肤色;社会规定的角色:观众、学生、游客、乘客、顾客、参观者、居民、班长;自己期望的角色:警察、老师、科学家、歌星、董事长。
七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一、规则的含义: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
二、规则的形式:成文的规则与不成文的规则。
三、规则的特点:(1)都具有强制性;(2)需要有人履行监督的职责(警察裁判或法官)(3)违反规则要受到惩罚。
四、规则演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规不遵、规则老化、无规可依。
五、规则的变化:1、规则“从无到有”的变化(太空交通规则《宠物法》《动物遗弃法案》等)规则从无到有变化的原因:一些新的规则和制度依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制定一些新规则是为了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
2、规则“从有到无”的变化(《农业税条例》被废止)。
规则“从有到无”的变化的原因:很多旧的规则和制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被废除。
3、规则的不断调整、完善(人行道规则的变化)规则不断调整、完善的原因:规则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完善。
六、规则演变的意义:规则的存在,源于生活的需要;规则的演变,见证生活的历史。
即任何规则的出现,包括国家法律和社会制度,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规则的废立与沿革,都是历史进程的折射。
从这个意义上讲,规则的存在,源自于生活的需要;规则的演变,见证着生活的历史。
七、规则的作用:可以建立科学的生活规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并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一、什么叫文化传播:人在社会中的交往都可视为文化的传播。
二、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商贸旅游、人类迁徙、文化教育。
文化传播的其他途径:小到朋友好友聚会、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甚至战争。
三、传媒的定义:作为文化传播的手段或载体的媒介,就是传媒或媒介。
四、对知识就是力量的理解:知识包括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
1、书本知识只有运用于生活实践,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学习了知识后应学会运用知识,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2、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没有直接用处的知识,但这并不能降低知识的力量。
五、传媒的发展历程:P84年代尺六、大众传媒的含义: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我们一般称之为大众传媒。
七下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全)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辽阔的疆域1、我国的位置: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P2图5-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
记忆蒙古、俄罗斯、日本和韩国与中国的相对位置。
(P3图5-2)2、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从北到南)两大岛:XX岛、XX岛。
3、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势:海陆兼备,疆域辽阔(P4最后一段)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县、县)、乡(镇)2、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省会)、轮廓、位置(书本P7,图册P4-5)3、我国省级行政区之最:纬度最高的省:XX省纬度最低的省:XX省跨经度最广的省(区):XX自治区;面积最大的省:XX维吾尔自治区众多的人口1、概况: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7亿)。
2、分布特点:分布很不均匀。
3、人口地理分界线:XX——腾冲一线(P8图5-7)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第二课山川秀美复杂多样的地形1、我国地形特点:地形种类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我国主要地形:(地图:P11图5-1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大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XX高原、云贵高原三大丘陵:XX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塔里木盆地(中国最大的盆地),准葛尔盆地(纬度最高),XX盆地(掌握每个地形区的特点及其位置等相关内容)主要山脉:(书本P11,社会图册P10-11)季风的影响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及其分布:(P15图5-19)母亲河(1)黄XX地:巴颜喀拉山中国第二长河注入渤海(2)长江源地唐古拉山脉中国第一长河有“黄金水道”之称注入东海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图:P22图5-30)(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X围: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3)南、北方两地的差异:(P24图5-32、33)(P25图5-34、35)秦岭—淮河以南(南方)秦岭--淮河以北(北方)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1月均温0℃以上0℃以下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小于800毫米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甚至三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河湖众多,冬季不结冰,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河流水文特征便于航运冰,不利于航运2、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为解决南北方、东西部资源和能源分布不均而实施的重大工程:西气东输(图册P22)、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煤东运、青藏铁路工程历史与社会要点问答1.地图知识: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
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doc

社会伴我长大2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生活在人类社会中,这是人类曲于动物的优点:狼孩的故事说明人不能离开社会,社会屮的不同群体:同龄群体、职业群体、民族群体等社会是面多楼镜:通过和别人比较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身边的镜子:家长、同学、老师、朋友等),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在不同的镜子前都要有好的表现。
在社会屮成反社会舞台屮的角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个大舞台r「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学校是第二个家,是我们的第一个小社会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严极一信息快速传播,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休闲娱乐提供便捷厂作用—消极一网络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交往环境容易被染;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态度:提高防范意识,学会保护自己;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不轻易透露个人资料;提高辨别能力和抵抗诱惑能力;生活屮的问题找现实中熟悉的朋友或师长帮助解决。
r与生俱來的:性别、人种、民族、儿女等社会规定的:乘客、顾客、游客、消费者等期盼扮演的:科学家、工程师、学者、明星、医生等变化的社会角色r社会角色的分类:I社会角色的变化:毎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贵任,而且这种贵任会伴随着成长发生相应变化不同角色的J不同的社会角色的价值观存在差异:观念不同引起争执或隔膜(如代沟)相互理解L解决:尊重、包容、沟通、配合协调,进行换位思考,不同角色相互理解、演好自己的角色:r关于规则的故申从学生角色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规则的定义:制度和章程表现形式:禁止性一不许、不能做什么] 非禁止性——允许、必须做什么(强制性)存在形式:文字(成文规则〉约定成俗(风俗习惯等)J生活离不开规则(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规则:交通规则、比赛规则、校规等*规则的作用:礼会公共生活必须要有共同的规则,有了共同的规则才能保证人们的公共需要,保证正常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c法律基本特年: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违背法律受制裁s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血前人人平等(不管是I谁,触犯了法律,无论地位多高,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doc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学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提纲然后知不足。
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一)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1、我国东部和西部的范围:西部地区为5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6个省,即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重庆市、四川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部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重庆市、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东的省、市、特别行政区(不包括以上5省区)(书本P26)2、我国东西部差异:东部地区:A优势:平原广阔,气候较为湿润,大江大河的长期冲积和人民的辛勤耕作培养了肥田沃土。
这些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发展农业。
同时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交通、通讯、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B劣势:但这里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工业污染严重,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书本P28)西部地区:A优势: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西部广袤的土地、壮丽的山川、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等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
B劣势:但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二)认识宝岛台湾1、台湾省在图上的位置,并说出其在全国的位置。
台湾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
北回归线经过台湾中部。
2、台湾的范围组成:包括台湾岛和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众多小岛。
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
3、台湾的地形:多山的海岛。
山地和丘陵占全岛的2/3,以山地为主。
山脉纵贯南北,为东北西南走向。
平原环岛分布。
地势:中高四周低。
中国东部最高峰玉山4、台湾的河流:河流长度短、流量大、流速快。
归纳台湾河流的特征: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最大河流(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辽阔的疆域1、我国的位置: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P2图5-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
记忆蒙古、俄罗斯、日本和国与中国的相对位置。
(P3图5-2)2、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从北到南)两大岛:岛、岛。
3、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势:海陆兼备,疆域辽阔(P4最后一段)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县、县)、乡(镇)2、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省会)、轮廓、位置(书本P7,图册P4-5)3、我国省级行政区之最:纬度最高的省:省纬度最低的省:省跨经度最广的省(区):自治区;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众多的人口1、概况: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7亿)。
2、分布特点:分布很不均匀。
3、人口地理分界线:——腾冲一线(P8图5-7)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第二课山川秀美复杂多样的地形1、我国地形特点:地形种类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我国主要地形:(地图:P11图5-1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大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高原、云贵高原三大丘陵: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塔里木盆地(中国最大的盆地),准尔盆地(纬度最高),盆地(掌握每个地形区的特点及其位置等相关容)主要山脉:(书本P11,社会图册P10-11)季风的影响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及其分布:(P15图5-19)母亲河(1)黄河源地:巴颜喀拉山中国第二长河注入渤海(2)长江源地唐古拉山脉中国第一长河有“黄金水道”之称注入东海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我国四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图:P22图5-30)(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围:以岭—淮河为分界线(3)南、北方两地的差异:(P24图5-32、33)(P25图5-34、35)2、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为解决南北方、东西部资源和能源分布不均而实施的重大工程:西气东输(图册P22)、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煤东运、青藏铁路工程历史与社会要点问答1.地图知识: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
1)地图包括那三个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地图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容和表示围大小有怎样的关系?比例尺大,表示围小,容详细;比例尺小,表示围大,容简略——“大小详小大略”3)指向标定向法如何确定方向?一般定向法根据什么判断方向?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北方;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世界政区:七位置及其分界线,四大洋的位置,主要海洋、海峡、运河的位置,主要大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参见七上世界地形图)1)世界有哪七个(按面积大小排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2)世界四个大洋分别是什么(按面积大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什么?它沟通了什么海洋?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与红海(属于印度洋)4)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什么?它沟通了什么海洋?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5)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海峡在哪里?2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位于亚洲;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海峡沟通了中国南海和东海,属于中国领土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前六位的国家分别是什么?在哪个?俄罗斯(世界面积最大)——地跨亚欧、加拿大(第二位)——北美洲、中国(第三位)——亚洲东部、美国(第四位)——北美洲、巴西(第五位)——南美洲、澳大利亚(第六位)——大洋洲7)印度、埃及、日本、德国分别在那个?印度、日本在亚洲,埃及在非洲,德国在欧洲3.中国政区: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主要邻国及领土组成,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及其在地图上的位置。
(地图位置参见七上p40、42、43)1)在地图上中国的位置怎样描述?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坐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的陆上邻国有哪些(顺时针顺序)?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世界最大陆国)、俄罗斯(世界最大国家)、蒙古(世界第二大陆国)和朝鲜3)什么是领土?中国领土围有怎样的特点?领土包括一国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我国国土东西跨5个时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部分国土位于热带。
4)我国的边缘海有哪些(从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5)我国最大的岛屿和第二大岛屿分别是什么?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岛,第二大岛屿是岛6)我国行政区域划分为哪几级?我国行政区域划分为三级:由高到低分为省级、县级和乡级7)我国一级(省级)行政区共有多少个?分为哪几类?分别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共34个,其中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8)请说出我国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全称和简称直辖市:市(京)、天津市(津)、市(沪)、市(渝)自治区:自治区()、回族自治区(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自治区(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9)我国省区中,、的“山”是指什么山?、的“河”是指什么河,、的“湖”是指什么湖?、的“山”是指太行山,、的“河”是指黄河,的“湖”是指洞庭湖10)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哪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4.中国地形: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征,中国地势特征,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的名称及在地图上的位置。
(参见七上p48)31)请说出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征。
五种基本地形指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2)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3)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4)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是什么?第一级阶梯(最高):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高原和盆地第三级(最东):丘陵和平原5)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叫什么?有什么特点?四大高原:最高、最大的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平坦的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湿润的盆地、“聚宝盆”柴达木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北、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5.中国的人口和资源:中国的人口和资源概况、人口国策、民族分布特点。
1)我国人口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2)我国人口的特点是什么?A.世界上人口最多(已超过13亿);B.人口素质不高; C.人口老龄化(“银色浪潮”);D.人口分布不均3)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什么?人口是如何分布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腾冲一线。
此线以东以南的人口稠密,人口密度较大,以西以北的人口稀少,人口密度小4)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多少个?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55个5)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大杂居,小聚居”是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汉族人口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
6.中国的河流:长江概况,黄河概况。
1)中国第一大河是哪条河流?发源于哪座山脉?在哪个省区注入哪个海洋?全长多少?长江,发源于省唐古拉山脉,在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2)黄河发源于哪座山脉?在哪个省区注入哪个海洋?全长多少?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在省注入渤海,全长5400千米3)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有哪些?共同流经的地形区是什么?省(青)和省(川、蜀);青藏高原4)长江和黄河的河段是各如何划分的?4是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湖口是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河口是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孟津是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5)黄河“地上河”现象出现在哪里?为什么形成?“地上河”出现在黄河下游地区的省和省黄河流经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后经华北平原,水流平缓,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抬高而形成。
6)如何治理黄河泥沙问题?(1)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2)在下游修固大堤,疏浚河道。
7)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河流是哪一条?长江8)长江和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分别是哪些?长江: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沪(11个);黄河:青、川、甘、宁、、晋、陕、豫、鲁(9个)7、区域差异:我国的四理单元概况,我国的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澳大利亚概况,西亚的位置图(石油宝库)。
1)我国有哪四理区域?各有什么特点?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北方地区相对冬季较冷,降水较少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
2)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这一界线还有哪些地理意义?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岭—淮河与一月份0oC等温线大致一致,是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分界线,岭—淮河与800毫米年降水量线相一致,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3)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有哪些差异?北方属于温带气候,比较干燥,主要种小麦、玉米等旱田作物。
北方人喜食面食,房屋注重保暖;南方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主要种水稻,喜食米饭,房屋注重通风防潮4)我国东部和西部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东部: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管理经验丰富,人才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但资源短缺。
西部:国土广袤、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劣势——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5)我国区域交流的重大工程有哪些?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青藏铁路等6)澳大利亚的雅称是什么?它反映了澳大利亚的怎样的特点?“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畜牧业发达,机械化生产;“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工矿业发达7)世界石油最丰富的地区在哪里(“石油宝库”)?位于哪个?波斯湾沿岸地区,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上8)波斯湾沿岸地区有哪些主要产油国家?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卡塔尔59)波斯湾石油运往欧洲和美洲的航线是什么?A.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大西洋—欧美B.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10)波斯湾石油运往中国和日本的航线是什么?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8.欧洲联盟、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概况。
1)欧洲联盟简称是什么?(EU)2)联合国(UN)3)亚太经合组织(APEC)9﹒社区的含义及功能。
1)、社区有哪些功能?(七上p6、8)社区的功能:政治功能(投票选举)、经济功能(社区超市)、文化功能(书画展、教育)、管理功能2)、社区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七上p10-12)社区可以划分为功能社区(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生活小区等)、自然社区(村落、城镇)、行政社区(街道、乡、镇、县、市等)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红松之乡红松之乡位于小兴安岭,是亚洲面积最大的红始森林,是我国著名的林区,位于龙江省的中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