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1
李白《长相思·其一》《长相思·其二》原文及翻译

李白《长相思·其一》《长相思·其二》原文及翻译长相思·其一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译文】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肝肠。
【注释】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簟,凉席。
帷:窗帘。
青冥:青云。
渌水:清水。
关山难:关山难渡。
摧:伤。
长相思·其二李白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韵译】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
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
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注释】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
瑟:弦乐器。
凤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
蜀琴句:旧注谓蜀琴与司马相如琴挑故事有关。
按:鲍照有“蜀琴抽白雪”句。
白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句。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王琦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曰蜀桐。
”蜀桐实即蜀琴。
似古人诗中常以蜀琴喻佳琴,恐与司马相如、卓文君事无关。
鸳鸯弦也只是为了强对凤凰柱。
李白:长相思·其一

李白:长相思·其一长相思·其一我的心思如泉涌水般,如滔滔江水奔腾不息,如洪水般汹涌澎湃。
我心中蕴藏着对你深沉的思念,宛如江河源源不断,滔滔不绝。
自从你离开之后,我的心就如孤舟漂泊于茫茫大海一般,无处安放。
每当夜晚降临,月亮高悬于天穹,我就感叹命运的无奈,独自倚窗凭栏,对着那寒冷的夜空默默祈祷。
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恍若梦魇般缠绵不舍。
长相思,那是一种深沉的情感,是一种无法自拔的思念。
我思念你的容颜,那如画中的仙子般的美丽,那如明月般的清冷。
我思念你的声音,那宛如春风拂过耳畔,温柔而又动人。
我思念你的笑容,那如阳光洒在大地上,明媚而又温暖。
我思念你的温馨,那如花开花落的季节,绵延而又持久。
长相思,如同春水般滚滚流淌,如同芳草般茂盛繁荣,如同星光般璀璨耀眼,如同爱情般执着而深沉。
长相思的情愫,亘古不变,永不磨灭。
就像古代诗人李白笔下的长情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长相思,是我对你根深蒂固的情感,是我对你深深的眷恋。
尽管时光已久远,尽管岁月如梭,我对你的思念从未减退。
每当夜幕降临,星光点点,我就躺在床上,依稀看到你的身影,感受到你的温暖,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
长相思,是我心中的一首颂歌,是我内心深处流淌的一首诗。
每当思念涌动,我就默默地吟唱着:“天上人间,唯独长相思”。
那是一种无法表达的情愫,一种无法言语的思念,宛如梦幻般美妙。
长相思,是一种苍茫无边的感慨,是一种屈指可数的思念。
我深情款款地为你吟唱:“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岁月流转,时间如白驹过隙,但对你的思念却如火一般燃烧不灭,如流星一般闪耀夜空。
长相思,是我心中的一处净土,是我心灵深处的一片宁静。
我愿化作一颗星星,永远照耀着你的身边,给你温暖与勇气;我愿成为一片云彩,永远陪伴你的身旁,给你悠悠的快乐与宁静。
长相思,是一种美好与遥远的结合,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契合。
当思念像水一样涌动,我就深深感受到你的存在,感受到你的温柔与关怀。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煜《长相思 一重山》赏析(附译文)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赏析【附译文】相思·一重山李煜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译文】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
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
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
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注释】(1)《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
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
此调有几种不同格体,俱为双调,此词为三十六字体。
(2)重:量词。
层,道。
(3)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
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
”诗句。
(4)枫叶:枫树叶。
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
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
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
丹:红色。
(5)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
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
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6)帘:帷帐,帘幕。
(7)风月:风声月色。
【创作背景】《长相思·一重山》是李煜前期作品。
后主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这个时期的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但其仍有一些抒发悲愁情绪的作品,没有后期复杂的情感,只是通过写词即兴抒发内心的情感,《长相思·一重山》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鉴赏】《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
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
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长相思李白其一

长相思李白其一长相思李白其一是诗人李白的一首抒发思念之情的诗歌。
李白以其浪漫主义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情和赞美。
长相思李白其一描绘了李白对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孤独和思念。
诗歌的开头,李白写道:“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这里李白通过描绘园中的葵花和朝露来表现自己内心的迷茫和无助。
葵花高高矗立于园中,期待着朝阳的照耀,这与李白内心的渴望分外相似。
在这个开头的描绘中,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接着,李白写道:“悠悠我思神,望帝昔岁遥。
”这里李白表达了对神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忆。
他思念着神的存在,也回忆起以往的岁月。
这种思念和回忆使他感到难以忍受,无法抑制。
诗歌中的这种思念之情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李白内心的理解和共鸣。
然后,李白写道:“祈以慰我役,岁亦无尽曉。
”在这一句中,李白表达了自己的忧郁和对岁月的流逝的感叹。
他通过祈求神来安慰自己的内心,来抚平自己因思念而感到痛苦的心灵伤痕。
然而,他意识到岁月的流逝是无法阻止的,将永不停歇。
接下来,李白写道:“管仲治典刑,杞梓复何及。
”这里李白通过提到古代的政治家管仲,来反衬自己眼前的困境。
管仲作为古代的贤臣,他的功绩使李白感到自己的思念之情显得微不足道。
李白还提到了杞国的树木杞梓,以表达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对自己现状的不满。
最后,李白写道:“自缘身在此,爱而不见故。
”这里李白揭示了自己思念之情的来源和原因。
他承认自己思念之所以如此强烈,是因为他身处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无法与所爱的人相见,也无法抚摸他所思念的山川和湖泊。
这种无法触摸到所爱之物的痛苦使他的思念之情愈发深刻和痛苦。
长相思李白其一是一首极富感情的诗歌,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内心的思考,诗人成功地表达了思念之情的复杂和深沉。
这首诗歌展现了李白作为诗人和浪漫主义者的独特风采,也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家乡和所爱之物的深深思念。
在这首诗歌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李白的孤独和思念之情,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面对自己的孤独和思念。
《长相思其一》李白

长相思·其一李白〔唐代〕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肝肠。
【注释】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中型螽斯,即蝈蝈。
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簟,凉席。
帷:窗帘。
青冥:青云。
渌水:清水。
关山难:关山难渡。
摧:伤。
这首诗大致可分两段。
第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
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
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
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
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
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
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
“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
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
《长相思 一重山》诗句及赏析

《长相思·一重山》诗句及赏析
《长相思·一重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全文如下: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爱人的相思之情。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这几句通过描绘重叠的山峰、高远的天空、寒冷的烟水以及红透的枫叶,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人的眷恋。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这几句通过描写菊花的开与残,塞雁的高飞和帘外的风月,表现出时光的流逝和作者的孤独。
整首词以简洁的语言、清新的风格,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相思之苦和离愁别绪,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一重又一重的山峰,以及高远的天空、寒冷的烟水、红透的枫叶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人的眷恋之情。
情景交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用“菊花开,菊花残”表示时光流逝,而“塞雁高飞人未还”则表达了离人未归的惆怅。
气氛烘托:全词以清冷的色调、萧瑟的景象,烘托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深深的相思之苦。
简洁明快:整首词用语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这首词以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气氛烘托和简洁明快的艺术特色,展现了李煜高超的词作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长相思古诗(长相思其一李白注音)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一天一首古诗词|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长相思,一山一骑[清]纳兰兴德一山一骑,一水一骑,朝关羽走去,千灯夜行。
风越来越大,雪越来越大,破碎的故乡不能做梦,故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点击上面的绿色标签听主持人读诗翻译我开车去辽东巡逻,随行的几千人马一路涉水到山海关。
夜晚,营地灯火通明,富丽堂皇。
夜深了,帐篷外正在下雪。
雪和雪的声音让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乡又孤独,不禁生出怨恨和烦恼:为什么家乡没有这样令人不安的声音?注【旅途】路,距离,山,水,即山长水远。
【关羽】今河北秦皇岛东北山海关。
【那一边】是山海关的另一边,意思是在山海关外面。
[账号]军营里有很多帐篷。
【更多】旧社会一晚上五班,每班两小时左右。
多一个风,多一个雪,也就是说下了一晚上雪。
[gu]声音嘈杂,这里指的是雪和雪的声音。
【故乡】故乡,这里指的是北京。
[声音]指风雪声。
欣赏最后一部《一山一水之旅》,描述了旅途的艰辛和曲折,遥远而漫长。
诗人爬山、登船、涉水,离家乡越来越远。
在这两句话中,“一段旅程”这个词被反复使用,凸显了漫长的修远之路。
“走到关羽银行”,指明了旅行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去关羽,暗示着“心”去京城。
它让我们想起词人思念故土,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形。
“纳潘”一词颇有感情色彩,说明诗人这次奉命去关羽旅游是无奈之举。
在这里,我通过描述身边的情况来写自己的心情,其实表达了纳兰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
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出身书香门第,身居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正是因为身份的沉重和思想的谨慎,纳兰才无法像一个安打的人那样享受生活。
他经常想起他的家人,关心他的祖国。
颜《清词史》:《夜千灯》气势磅礴,但千灯照耀下是什么感觉?一暖一冷,两个对比,写出了他们对乡绅的厌倦之情。
《夜千帐灯》不仅是上一部电影中情感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电影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白天长途跋涉后,人们在荒野搭起帐篷,晚上睡觉;然而夜深了,却是“千秋帐”里灯火通明。
《长相思 其一》鉴赏

《长相思其一》鉴赏《长相思其一》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一首代表作,以其深情的笔触和扣人心弦的艺术形象而闻名于世。
这首诗是李白传世之作,展现了他对于离别和思念的内心痛苦和追忆之情。
通过对李白《长相思其一》的鉴赏,不仅可以欣赏到唐代诗歌的优美和情感的深切,也能体会到人们对于离别和思念的共同感受。
《长相思其一》共四十六字,分为四个八言叠句。
诗的前两句为自由句,描述了作者所处的环境。
接下来的六句以悬念的方式引出了思念之情。
李白继续借景抒情,展示了无尽的思念之情。
他用“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象来暗示着自己的心境,使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
然后,他转而以世界之大,自己所处的局限作对比,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戏剧冲突。
最后,他以望眼欲穿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对于眷恋和思念的无尽渴望。
在韵律上,《长相思其一》采用了押韵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流畅又朗朗上口。
李白巧妙地运用了音韵,使得诗歌具备了音乐性和美感。
在表达方式上,李白运用了比喻、象征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中的形象更加生动而深入人心。
他将大自然的景色和自己的内心感受相结合,使诗歌更加富有情感和意象。
诗歌的主题是离别和思念,这是李白诗歌里常见的主题之一。
在这首诗中,李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将个人的情感和思念融入其中,使诗歌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结合。
通过描写落叶纷飞的景象,李白表达了离别之后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他用栖息鸟儿的凄凉和无助来表现自己的心境,使人们对于离别和思念的感受更加真切而深刻。
李白的《长相思其一》以其简练的句式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作者的内心痛苦和思念之情,也展现了唐代人们对于离别和思念的普遍感受。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巧妙结合,李白使这首诗充满了感人和动人的力量。
总之,《长相思其一》是一首情感真挚、富有诗意的佳作。
它展现了李白对于离别和思念的深刻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心境和内心痛苦。
李白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韵律,使得整首诗的音乐性和美感得以凸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1、切入: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自由朗读: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3、检查: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
4、读出味道: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1)用不同的语气范读题目,让学生感知味道(2)学生试着读全词
5、感知词意: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6、品味词意: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
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山海关外、关内、路上、高山上、船上、营帐里)第二个问题:(板书:心)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故乡、故园)
7、小结: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连起来(把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用一个圆圈圈起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8、读词: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1、师配乐朗读,开启学生想象之门: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2、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画面。
(身在征途的画面)
3、引导第二次想象: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
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4、品味“碎”字,读出词情: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
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
(板书:碎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写“碎”)
5、导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没有杨柳依依,没有芳草青青,这里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的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扣住“碎”字,让学生借助想象走进了作者情感世界。
按理说,课上得这一层面已很到位
了,但王老师却并没就此收笔,继续引导学生品味文本。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1、学生问作者: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应该问一问纳兰性德。
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要从军、为什么不用心打仗)
2、引文拓展:孩子们,你们都问我是吗?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3、亲人发问: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妻子、父亲、儿子、哥哥)
4、作者反问: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再读《长相思》,默读,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呀?我不是轻离别呀!长相思的什么地方让你体会到这一点。
5、升华: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
为了我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做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6、导读结课: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齐说: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齐说:长相思)。
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生齐说:《长相思》)。
王崧舟《长相思》的背景音乐有两段,一段是《琵琶语》,一段是《怆》(张维良的《天幻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