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醛和酮亲核加成反应

合集下载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ppt课件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ppt课件
CH3CH2CHCHCH2CH2CH3
CH3
精选
酮与格氏试剂反应生成叔醇:
O C+
M gB干 r 醚
O M gBr
OH
C
NH4Cl,H2O
C
例题:
选用适当的原料合成化合物 CH3CHC2C HH2OH
CH3
合成路线分析(1)合成产物为伯醇,因此应选 用甲醛和相应的格氏试剂来制取。
(2)把将要合成的化合物拆分成两个结构单元。
第八章 醛、酮、醌
8.2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精选
醛、酮的反应与结构关系一般描述如下:
δ δO CC
H
R (H)
酸和亲电试剂进攻富电子的氧 碱和亲核试剂进攻缺电子的碳
涉及醛的反应(氧化反应) α H的反应 羟醛缩合反应
卤代反应
精选
一、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醛酮分子中的羰基是不饱和键,其中π键比较活泼,容易断裂,可 以和氢氰酸、亚硫酸氢钠、醇、格氏试剂以及氨的衍生物等发生加成反 应。
2-己 酮
CH 3CH 2CCH 2CH 2CH 3 O
3-己 酮
(1)加 NaHSO 3饱 和 溶 液
(2)分 离
沉淀
滤液
SO 3N a
CH 3CCH 2CH 2CH 2CH 3
OH
(1)加 HC l溶 液
(2)分 离
CH 3CH 2CCH 2CH 2CH 3 , H 2O , N aH S O 3 O
HO2 CH
OC3H CH H OC3HH2O
HOOC
O CC H3HKM4nO OC3HOH CHO + 2CH 3OH
精选
4.与格式试剂的加成 格氏试剂容易与羰基进行加成反应,产物水解后生成相应的醇。

最新第9章醛和酮亲核加成反应PPT课件

最新第9章醛和酮亲核加成反应PPT课件

H
H
H
H
H
C3H C = O>
C3H
= O> C3H C = O> RC = O> Ph C = O> Ph C = O
R
R
C3H
Ph
上页
下页
返回
对于芳香族醛、酮,主要考虑环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
O 2 N CH > O CH > C O 3HCHO
(3) 、反应范围 醛、脂肪族甲基酮 、八个碳以下的环酮(八个碳以下的
C l C l CC H O+H 2O C l
C l
O H
C l CC H
C l
O H
水合氯醛(具有安眠作用)
O O +H2O
O
OH O
O OH
水合茚三酮
5. 与ROH加成
R H CO+
( R' )
无 水 HCR l OH
R''OH
C
H OR''
( R' )
R''OH R C OR''+H2O 干HCH l OR''
2. 沸点
由于羰基为一极性基团,故醛、酮的b.p比相对分子质量 相近的烃和醚高,又比相同碳原子数的醇要低。
3.溶解度 醛、酮的羰基能与水中的氢原子形成氢键,故低级醛、酮
可溶于水;但芳香族醛、酮则微溶或不溶于水。
上页
下页
返回
Boiling Points of Ketones and Aldehydes
返回
(C )转化成α-羟基腈
α-羟基磺酸钠与NaCN作用,其磺酸基则被氰基取代生成α-
羟基腈。如: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醛和酮作为常见的碳酸酯化合物,也会参与到亲核加成反应当中。

本文将对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反应过程。

一、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基础概念亲核加成反应是指一个亲核试剂(如醇、胺等)的亲电中心攻击碳酰基(醛或酮)的羰基碳,形成一个新的共价键。

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一般可以分为醛酮亲核加成反应和酮酮亲核加成反应两类。

二、醛酮亲核加成反应1. 醛酮与缩合试剂的反应醛酮与缩合试剂(如水合肼和氨等)反应时,会经历酮缩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胺。

2. 醛酮与氰基试剂的反应醛酮与氰基试剂(如氢氰酸和氰化物等)反应时,会生成相应的羟基腈和氨基腈。

3. 醛酮与硫醇试剂的反应醛酮与硫醇试剂(如氢硫酸和硫化钠等)反应时,会生成相应的硫醇和亚硫酸盐。

三、酮酮亲核加成反应1. 酮酮与亲核试剂的反应酮酮与亲核试剂(如胺、醇等)反应时,会经历亲核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胺。

2. 酮酮与腈试剂的反应酮酮与腈试剂(如氰化物和亚氨基甲酸酯等)反应时,会生成相应的羟基腈。

3. 酮酮与水试剂的反应酮酮与水试剂反应时,会经历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醇。

四、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主要涉及亲核试剂的亲电攻击和质子迁移等步骤。

在醛酮亲核加成反应中,亲核试剂的亲电攻击会使羰基碳中的空本电子对与亲核试剂的亲电中心形成共价键。

此后,质子迁移会重新确定醛或酮中的羰基碳骨架。

在酮酮亲核加成反应中,亲核试剂的亲电攻击同样会使羰基碳中的空本电子对与亲核试剂的亲电中心形成共价键。

在这种情况下,质子迁移通常不会发生,因为酮中存在两个相邻的碳酰基。

五、总结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重要而常见的反应类型。

理解和掌握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对醛酮和酮酮亲核加成反应进行了整理和概述,为读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与醇和水的加成与醇加成半缩醛酮cc3h7hoch3oh干hclcc3h7ohoch3hcc3h7och3och3h干hclch3oh缩醛酮甙的结构112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hooh61cohoh半缩醛939hooh61cohoh半缩醛939许多糖都含有这种环状半缩醛酮结构环状的半缩醛常常比开链的羟基醛更稳定环状的半缩醛常常比开链的羟基醛更稳定112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保护羰基otsohhoch2ch2ohoohh2oh2oh112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ch2chchoohoh
OH C
OH
三氯乙醛的水合物非常 稳定,有一定的熔点, 曾用做镇静催眠药
OH
CCl3 C H
OH
O
O
H2O
O 茚三酮
O OH OH
O 水合茚三酮
重要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显色剂
R OH
11.2
醛、酮的化学性质——
C
亲H核加C成N反应
4. 与饱和NaHSO3的加成
NaCN
R CO
H
HO
O-Na+
+
:S
O
C2H5MgBr Ph C OMgBr
Ph C OH
C2H5
C2H5
CH3Li
Ph
CH3C
CNa Ph
CH3C
BrZnCH2CO2Et Ph
CH3
H
C OLi
Ph
CH3
CH3 C ONa
H Ph
C
CH3C
CH3
H
C OZnBr
Ph
CH2CO2Et
CH3 C OH CH3 CH3 C OH C CH3 C OH CH2CO2Et
11.2 醛、酮的化学性质—— 亲核加成反应 Reformatsky反应

6.1.1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6.1.1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6.1.1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醛和酮是一类含有C=O双键的性质活泼的有机化合物,其典型的反应为亲核加成反应。

亲核试剂进攻C=O中带部分正电的碳原子一端,加成到C=O双键上。

根据亲核试剂的种类不同,可以形成碳-碳单键和碳-杂单键。

亲核加成反应的机理一. 醛酮亲核加成反应的通式C=O双键的碳原子为sp2杂化,醛酮类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时,亲核试剂加成到C=O双键,碳原子转变为sp3杂化。

慢快影响亲核加成反应的因素:二. 醛酮与HCN的亲核加成反应醛、脂肪族的甲基酮和C8以下环酮,由于空间位阻较小,可以和HCN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反应机理:慢快二. 醛酮与HCN的亲核加成反应醛、脂肪族的甲基酮和C8以下环酮,由于空间位阻较小,可以和HCN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反应机理:慢快二. 醛酮与HCN的亲核加成反应醛、脂肪族的甲基酮和C8以下环酮,由于空间位阻较小,可以和HCN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有机玻璃三. 醛酮与其他亲核试剂的加成反应其他的含碳、含硫、含氧和含氮的亲核试剂也可以与醛酮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干燥的缩醛α-羟基磺酸钠三. Cram规则与不对称有机合成反应当C=O双键的α碳原子如果为手性碳原子时,与格氏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时,亲核试剂有两种进攻的方向,导致产物为一对非对映异构体,亲核试剂从小基团一方进攻,空间位阻较小。

(R)-2-苯基丙醛主要产物次要产物结构由B3LYP/6-31g(d)优化三. Cram规则与不对称有机合成反应当C=O双键的α碳原子如果为手性碳原子时,与格氏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时,亲核试剂有两种进攻的方向,导致产物为一对非对映异构体,亲核试剂从小基团一方进攻,空间位阻较小。

不对称有机合成(1). 底物控制的不对称合成反应(2). 试剂控制的不对称合成反应(3). 催化剂控制的不对称合成反应…………。

02-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课件

02-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课件

应用:保护醛基
CH2=CHCHO
×? OH OH
KMnO4 CH2–CHCHO
H+ 2HOC2H5
H+ H2O
OC2H5 CH2=CHCH
OC2H5 丙烯醛缩二乙醇
KMnO4
OH OH OC2H5 CH2–CHCH
OC2H5
(4)与RMgX(格利雅试剂)加成
醛酮与格利雅试剂加成,后水解成醇。
- + 干醚
C=O + R–MgX
OMgX
C—R H2O
强亲核试剂OHLeabharlann C—R 醇HH
C=O
甲醛
R
H
C=O

R
R
C=O

H H
OH
C—R 伯醇
R
OH
C—R 仲醇
H
R OH
R C—R 叔醇
分析下列各醇用什么原料合成
OH

–C–CH3
CH3
O CH3–C–CH3 +
O
–MgX
–C–CH3 + CH3MgX
OH
–CHO + CH3CH2MgX
注意:由于氰化氢剧毒,易挥发。通常由氰化钠和无 机酸与醛(酮)溶液反应。pH值约为8有利于反应。
(2)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醛和脂肪族甲基酮(或八元环以下的环酮)与之反应,生成 -
羟基磺酸钠。
O
RC
+ NaHSO3
H(CH3)
OH
R C SO3Na H(CH3)
α-羟基磺酸钠
• -羟基磺酸钠易溶于水,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将醛酮与过
OH2 CH3 C OCH3

有机化学:第九章 醛和酮 亲核加成反应

有机化学:第九章  醛和酮 亲核加成反应

H CO OH
干HCl
H 环状半缩醛(稳定)
OH O
在糖类化合物中多见
加硫醇(RSH) S 的亲核能力比 O 强,故硫醇与羰基的加成比醇
容易。
R
HS
C O+
H+ R
S
C
R’
HS
R’
S
缩硫酮
酮由于空间因素的影响,在相同的条件下一般得不到缩 酮,因为平衡大大偏向酮的方向。在同样条件下不能形成 缩酮,若使用特殊装置或特殊试剂,也可制取缩酮。
C=CH2 CH3 4-甲基-3-丙基- 4-戊烯-2-酮
O
CH3
CH3-CH2-C-CH2-CH-CHO
2-甲基-4-羰基己醛
2-甲基-4-氧代己醛
芳香醛酮命名时,将芳环当作取代基:
CHO OH
邻-羟基苯甲醛(水杨醛)
CH3—
—C—CH3 O
对-甲基苯乙酮
二、物理性质(自学)
三、化学反应 醛、酮分子中都含有活泼的羰基,可以发生多种
第九章 醛和酮 亲核加成反应
第九章 醛和酮 亲核加成反应
羰基: C O
羰基碳与一个烃基和一个氢相连的化合物 称为醛,(甲醛中的羰基碳与两个氢相连), 羰基碳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酮。
O
(H)R—C—H 醛 简写: R CHO
O
R—C—R’ 酮
一、结构和命名 (一)结构
O
121pm
121.7o C
CH3—C=O + HCN 77-78% CH3 —C—CN
CH3
OH
(CH3 )2CH-CO2H (CH3 )2CH-CH2NH2
OH
OH
碱对醛、酮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有很大的影响。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一、引言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的分支学科。

醛和酮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其具有重要的化学性质。

本文将对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进行整理,以便系统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

二、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指的是一个亲核试剂攻击一个电子云丰富的碳原子,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化学键。

醛和酮常参与亲核加成反应的典型亲核试剂包括酸、醇、胺等。

以下是醛和酮的几种亲核加成反应:1. 醛和酮的酸性条件下的加成反应醛和酮在酸性条件下,通常可以通过亲核试剂的加成来形成醇。

以醛为例,其亲核加成反应可以表示为:RCHO + H2O → RCH(OH)22. 醛和酮的醇性条件下的加成反应醛和酮在醇性条件下,可以通过醇的加成来形成醚。

以酮为例,其亲核加成反应可以表示为:RCOR' + R''OH → RC(OR'')R'' + H2O3. 醛和酮的胺性条件下的加成反应醛和酮在胺性条件下,常可以通过胺的加成来生成胺加成产物。

以醛为例,其亲核加成反应可以表示为:RCHO + R'NH2 → RCH(NHR')2 + H2O三、醛和酮的还原反应醛和酮的还原反应是指将醛和酮中的碳氧双键还原为碳碳单键的反应。

在还原反应中,常用的还原剂包括金属氢化物如氢气、碱式金属醇ates等。

以下是经典的醛和酮的还原反应:1. 醛和酮的氢还原反应醛和酮的碳氧双键可以被氢气在催化剂存在下还原为碳碳单键。

以醛为例,其氢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RCHO + H2 → RCH2OH2. 醛和酮的金属氢化物还原反应醛和酮可以通过金属氢化物的还原作用来生成相应的醇化物。

以酮为例,其金属氢化物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RCOR' + LiAlH4 → RCH(OH)R' + AlH3 + LiX四、总结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基础且重要的反应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羰基与双键共轭
1.吸收峰向 低波数位移 2.芳环在 1600cm-1 1580cm-1
图10-2 丁醛和苯甲醛的红外光谱图
2.核磁共振氢谱
图10-3 乙醛和3-甲 基-2-丁酮的核磁共 振光谱图
3.质谱
主要裂解方式是分子离子容易进行 α-裂解
第三节 化学反应
(一)亲核加成反应 (二)α-活泼氢引起的反应 (三)氧化和还原反应 (四)其它反应
C C COR
C C CHO
结构特征 RCHO
RCOR
吸收峰
1720~1740 cm-1 (1725 cm-1) 1705~1725 cm-1 (1710cm-1) 1680~1705 cm-1 (1685 cm-1) 1665~1685 cm-1 (1675 cm-1)
结构特 吸收峰 征
ArCH 1695~1717 cm-1
键角接近120°
δ+
δ
CO
δ+ δ
CO
二、命名
(一)普通命名法
1.醛的命名
CH3CH2CHO 丙醛
CH2=CHCHO 丙烯醛
芳香醛的命名
苯甲醛 (benzaldehyde)
2-苯基丙醛 (phenylpropanal)
2.酮的命名 看作是甲酮的衍生物。
O CH3CCH2CH3
甲(基)乙(基)(甲)酮 (甲乙酮)
8.多元醛酮命名(某X醛酮)
3-烯丙基-2,4-戊二酮 2-Oxocyclohexane carbaldehyde
练习题 9.1命名下列化合物
解: (1)5-甲基-4-己烯醛 (2)3-甲基环戊酮 (3)3-乙基2,4-戊二酮 (4)3-(3,3-二甲基环己基)丙
醛 (5)(3R)-3-氯-3-苯基-2-丁酮
羰基与苯环相连:某酰(基)苯
乙酰苯(苯乙酮)
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练习
用普通命名法命名下列各有机物
O
C H 3C H C C H 3 CH3
O CH2 CH C CH3
甲基异丙基甲酮 甲基乙烯基酮
甲异丙酮 甲乙烯酮
O C CH3
乙酰苯 (苯乙酮)
(二) 系统命名法 1.醛(Aldehydes)的命名
γ 4 32 1
1 23 4
课堂练习
1.
(2)
2-甲基-3-苯基丙醛
5,5-二甲基-6-苯基-3-己酮
5.含多官能团的醛酮的命名
5-羟基 -3-己酮
6.不饱和醛的命名(某烯醛)
2-戊烯醛 7.不饱和酮的命名(某烯酮)
3-己烯-2-酮
有机玻璃概念
有机玻璃是一种通俗的名称,高分 子透明材料的化学名称叫聚甲基丙 烯酸甲酯,英文简称PMMA,是由 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
第二节 物理性质(自学)
自学提纲
幻灯
1.醛和酮的溶解度
片 32
2.室温下的存在状态
3.红外光谱图的特点
4.核磁共振氢谱的特点
5.质谱的特点
第二节 物理性质(自学)
由于羰基的偶极矩,增加了分子间的吸引 力,因此,醛酮的沸点比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 烷烃高,但比醇低。醛酮的氧原子可以与水形 成氢键,因此低级醛酮能与水混溶。脂肪族 醛酮相对密度小于1,芳香族醛酮相对密度大 于1。
醛酮的结构与反应性
亲核加成
氢化还原
O
CC
H
-活泼H的反应 (1)烯醇化 (2) -卤代(卤仿反应) (3)醇醛缩合反应
O
一元酮
CH3—C—CH3

OHC—CHO
O
O
元 酮
CH3—C—CH2—C—CH3
多元醛
酮又可以根据分子中与羰基相连的两 个烃基是否相同,分为单酮RCOR` ( R=R` )和混酮( RR` ) 。
O
||
CH3—C—CH3
O
||
CH3—C—CH2CH3
丙酮
2-丁酮
第一节 结构和命名
一、结构
C σO sp2
-66
61
0.794
-91
103
0.819
131
0.834
-42
155
0.850
-88
52.5
0.841
-56
178
1.046
-94
56
0.788
-86
80
0.805
-78
102
0.812
-42
101
0.814
-35
150
0.830
21
202
1.033
48
306
1.083
-31
156
0.947
表10-3 醛、酮羰基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
醛、酮分子 甲醛 乙醛 丙醛 正丁醛 异丁醛 正戊醛 正己醛 正庚醛 丙烯醛 苯甲醛 丙酮 丁酮 2-戊酮 3-戊酮 2-己酮 苯乙酮 二苯酮 环己酮
表9-1 一些醛、酮的物理性质
熔点(℃)
沸点(℃)
密度(d420)
-92
-21
0.815
-121
20
0.781
-81
49
0.807
-99
76
0.817
O
(1700 cm-1)
RCOA 1680~1700 cm-1
r
(1690 cm-1)
环丁酮 1780cm-1 类
环戊酮 1740cm-1 类
1.红外吸收光谱 羰基伸缩振动1680-1750cm-1
酮羰基1725 cm-1 醛羰基1715 cmCH-1O 2720 cm-1
C-H 2850 cm-1
2.酮(Ketones)的命名
1 23 4
4-甲基-2-戊酮
3.脂环醛酮的命名
羰基碳在环内(环某酮) 环己酮
羰基碳在环外(环作为取代基)
1-环己基-2-丁酮
课堂练习
写结构 1. 3-环戊基己醛 2. 1-环己基-2-戊酮
4.芳香醛酮的命名
把芳基作为取代基 3 1 3-苯基-丙醛
1-苯基-2-丁酮
水杨醛合成技术的新进展
合成水杨醛的甲酰化法、氯化水解 法和还原法的最新研究Sn 和Mg离 子催化苯酚定向甲酰化制备水杨醛
饱和酮
CH3CHO
O
═ ═
饱和醛
CH3—C—CH2CH3
不 饱
不饱和醛
CH2═CHCHO
O


CH3—C—CH═CH2
根据分子中所含羰基数,醛和酮还可以分为:
═ ═

一元醛 HCHO
醛和酮亲核加成反应
羰基化合物(carbonyl compounds)。羰基 是醛和酮的官能团。
醛(aldehyde) 通式为RCHO。 —CHO 称为醛基,是醛的官能团。
酮(ketone) 通式为RCOR´。酮分子 中的羰基也称酮基,是酮的官能团。
醌是一类环状共轭不饱和二酮。
O
O
O
O
RCH RCR ' A rCH A rCR
-甲基丁醛
3-甲基丁醛 3-methylbutanal
醛(Aldehydes)的命名 课堂练习
γ
C H 3 C H C H 2 C H O C H 3 O C H 2 C H 2 C H 2 C H O
C H 3
4 3 21
C H = C H C H O
-甲基丁醛
γ-甲氧基丁醛
3-苯基-2-丙烯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