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贵州中药资源优势与中药材生产发展概况

贵州中药资源优势与中药材生产发展概况

贵州中药资源优势与中药材生产发展概况贵州中药资源优势与中药材生产发展概况【发布时间】:2009-08-25【部门】:信息咨询部【阅读人数】: 571 贵州中药资源优势1.1 生态优势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势呈西高向北、东、南三面倾斜,西部海拔1500~2800m,中部1000m左右,东、南、北部边缘河谷地带500m左右,立体高差悬殊形成复杂多变的地型地貌,山丘广布,森林资源丰富,河流纵横,形成强列切割。

且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7月份平均气温24~26℃,1月份平均气温4~6℃,日均10℃以上气温长达8个月,无霜期在260~280天。

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省内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500mm,季节分布较匀,光、热、水最佳匹配,适宜于多种药用植物、动物的生长繁衍。

1.2 品种优势贵州省是中药资源大省,特定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药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而且质量好;复杂的地质条件,地下矿藏丰富,蕴藏着许多矿物药。

据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全省药用动植矿物资源共有4290种,其中植物药3924种,隶属275科,1384属;动物药289种,矿物药77种。

全国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品种中,贵州有产的326种,占89.61%,国家收购的中药材贵州有250种。

珍稀名贵品种:珠子参、虫草、艾片、麝香、牛黄、穿山甲等。

道地品种:天麻、杜仲、石斛、厚朴、黄柏、首乌、胆草、天冬、黄精、银花、桔梗、吴茱萸、黔党参、五倍子、半夏、桃仁、雷丸、南沙参、毛慈姑、马槟榔、仙茅、冰球子、白及、重楼、茯苓、朱砂、水银、明雄黄。

家种(家养)品种:野变家及引种成功,并能提供一定商品的大约有80种。

主要有天麻、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金银花、乌梅、茯苓、石斛、五倍子、白术、云木香、麦冬、山药、菊花、牛膝、桔梗、白芷、瓜蒌、红花、延胡索、女贞子、干姜、大黄、泽泻、生地、玄参、丹皮、香橼、无花果、紫苏、白芍、鱼腥草、艾纳香、板蓝根、砂仁、大力子、枳壳、栀子、木瓜、薏苡、荆芥、火麻仁、莱菔子、三尖杉、喜树等。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贵州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传统中药文化底蕴。

近年来,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贵州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从中药资源、企业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对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

贵州省地处南亚热带和东南亚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中药材生长。

贵州省拥有众多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如黄精、当归、贝母等在贵州都有广泛种植。

贵州省还拥有大量的野生中药材资源,如菖蒲、川芎、黄芪等。

这些丰富的中药资源为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原材料。

贵州省中药企业发展迅速。

目前,贵州省拥有一大批专业的中药企业,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制剂加工等各个环节。

贵州省中药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贵州茅台是中国著名的中药酒品牌,其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贵州省还聚集了一批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提供高品质的中药饮片产品。

这些企业的发展推动了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贵州省中药产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贵州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贵州省加大了对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了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贵州省还加强了中药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贵州省还在中药研究和创新方面加大了投入,培育了一批中药创新企业。

这些政策措施的推动促进了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药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需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附加值。

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和环境风险,需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中药行业的监管和标准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产业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在丰富的中药资源、企业发展和政策支持的助推下取得了快速发展。

中药产业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加强监管标准化建设。

贵州中草药现状及前景

贵州中草药现状及前景

贵州中草药现状及前景1、药材资源: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东南部,属亚热带气候。

省内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河谷深切,地势起伏较大、土壤种类繁多;又正值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交汇处,导致本省自然面貌十分复杂多样,植物资源丰富,孕育了丰富的药材资源。

据普查结果显示,全省有中药材4294种,是全国四大中药材基地之一,号称“天然药库”。

贵州道地药材有杜仲、天麻、吴茱萸、五倍子、何首乌、黔党参、龙胆、天冬、金银花、桔梗、半夏、桃仁、雷丸、金果榄、木蝴蝶、南沙参、木爪、黄精、白芨、续断、重楼、茯苓、灵芝等。

2、生产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推动,贵州省各地区、专州已建起多个中药材商品生产基地,如施秉太子参基地、赤水石斛基地、湄潭黄柏基地、凤冈天门冬基地等。

但是贵州省中药材发展中目前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是:中药材生产特点不突出,整体发展意识淡薄,集中度低,管理水平不高,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生产经营粗放,规模小,布局分散,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档次不高,低水平重复严重,独家生产的优势品种少,形不成规模;科技投入不足,实验条件和设备落后;信息不灵,信息网络不健全,服务机构不完善等。

3、发展前景:贵州省有丰富的药材资源;适宜的气候、土地;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中药材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

贵州省的中药产业已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后续经济支柱产业重点扶持,根据全省医药工业发展及中药资源品种优势,以省内制药企业为龙头,重点建设天麻、杜仲、喜树、银杏、淫羊藿、头花蓼、观音草、艾纳香、何首乌、桔梗十大药材生产基地与产业链,将形成具有贵州特色并较为完整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通过科学规划、专家论证,各地千方百计抓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努力为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和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

据了解,全省已有30多个县以政府协调服务、省内各企业购买或租赁荒山土地、公司加农户等形式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基地,一些基地在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正与国内外的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加紧中药材的GAP试验示范研究。

黔西南州中药资源综合开发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黔西南州中药资源综合开发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黔西南州中药资源综合开发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黔西南州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南边界,是中国中草药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中药资源综合开发是黔西南州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保护地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黔西南州中草药资源的现状出发,分析中草药资源综合开发的关键技术,以期为该地区的中草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黔西南州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等。

主要的中草药资源有黄连、苍耳子、草果、白虎泻心汤等。

这些中草药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目前黔西南州的中草药资源开发并不充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采集与加工为主。

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中草药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由于采集和加工环节的不规范,中草药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黔西南州在中草药加工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传统的加工技术存在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中草药产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黔西南州中草药资源综合开发需要注重以下关键技术:应加强中草药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建立中草药资源的数据库,收集和整理中草药的信息,确保中草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制定合理的采集方案和采集标准,严把质量关,确保中草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加强中草药的加工与开发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中草药的提取、纯化、分离等关键技术,提高中草药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进一步探索中草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推动中草药产品的创新与开发。

需要加强中草药产业链的建设。

组织中草药种植者、加工者、销售者等相关企业和机构,构建中草药产业链的合作与协同机制。

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草药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中草药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

通过加强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提高中草药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注重品牌建设,推动中草药产品实现产业与品牌的双赢。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管部 门协 同推 进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做 法进行 了总结, 分析 了贵 州省 中药材产业存在
的 问题 , 提 出了快速发展贵 州省 中药材产业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中药材产业; 发展 对策; 贵 州省
中图 分 类 号 : F 3 2 6 . 1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贵州省 ( 以下简称我省 ) 得天独厚 的自然条件孕 育了丰富 的 中药材 资源 , 是全 国最重要 的 中药材产 区之一 _ 1 ] , 素有“ 黔地无
太子参 、 石斛 、 百合 、 鱼腥草 、 桔梗 、 玄参、 党参 、 白术 、 山药 、 砂仁 、 天麻 、 葛 根和淫羊藿 2 1 个中药材种植 面积超过 6 6 6 . 6 7 h m 2 。 全省 太子参 、 金钗石斛 、 刺梨 、 钩藤 等中药材品种种植面积 、 产量位居
计形成 2 0 多个 品种 的规范化 、 标准化栽 培技术框架 , 先后建立了
天麻 、 杜仲、 石斛 、 何首乌、 半夏 、 头花蓼 、 金银花 、 太子参 、 淫羊藿等
4 1 个品种 的规范化试验示范基地 7 7 个, 种植面积达 2万 h m 2 。何
种植面积上万亩的 品种 3 0 个 。其中 , 杜 仲、 金( 山) 银花、 厚朴 、 花 椒、 五倍子 、 银杏、 黄柏 、 刺梨和薏苡仁 9个 中药材种植 面积超过
0 . 6 7万 h m , 喜树 、 桃仁 、 钩藤 、 香桂 、 吴茱萸 、 生姜 、 养麦 、 艾 纳香 、
首乌 、 太子参 、 头花蓼 G A P基地 已通过 国家 G A P认证 , 淫羊藿种 植基地 已通过国家 G A P认证现场 检查并公告 ( 见表 2 ) , 吴茱 萸
种植基地 已通过省药监 局 G A P初审 。太子参 、 石斛 、 钩藤 、 何 首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贵州省中药产业是我国重要的中药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悠久的中药文化历史。

近年来,贵州省中药产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推动贵州省经济增长和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贵州省中药产业在资源条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尤其是一些名贵中药材的产地,如黄精、人参、防风、贝母等。

这些宝贵的资源为贵州省中药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基础,使得贵州省中药产业能够保持稳定供应和高质量的产品。

贵州省中药产业在政策支持方面逐渐得到加强。

贵州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中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包括加大中药产业的科研和创新力度、加强中药标准化建设、培育中药产业龙头企业等措施。

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提高了贵州省中药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中药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贵州省中药产业在市场需求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中医药的日益受到重视,中药市场逐渐扩大。

贵州省中药产业凭借其独特的品种和质量优势,逐渐在国内外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尤其是贵州省的一些名贵中药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销量逐年增长。

贵州省中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药产业链不完善是中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贵州省中药企业多以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为主,缺乏后期的深加工和研发生产能力,导致中药产业附加值较低。

中药产业面临着非法采挖和过度开发等问题,对于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挑战。

中药标准化和质量安全问题也是贵州省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中药标准化体系还不完善,中药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难以保证。

这不仅会影响中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会损害中药产业的良好形象,造成中药行业信任危机。

为了进一步推动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中药产业链的建设。

应该鼓励中药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中药的附加值。

加强中药深加工和研发能力,推动中药企业向全产业链拓展,促进贵州省中药产业的高端化和集群化发展。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文将对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一、中药资源丰富贵州省地处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地带,气候湿润,地形多样,植被丰富,适宜中药材生长。

据统计,贵州省拥有常见中药材品种超过3000种,其中有500多种具有药用价值。

贵州省中药材资源主要分布在黔西南、遵义、铜仁、毕节等地,全省中药材面积近300万亩,产量超过30万吨,是国内重要的中药材供应基地之一。

二、中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贵州省中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不断攀升。

据贵州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贵州省中药产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

中药产业在农村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和增收。

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当地中药产业以板蓝根、黄精、丹参等为主要产品,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产值超过50亿元。

三、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提升贵州省正在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中药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

贵州省中医药大学、贵阳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加强科研攻关,积极引进和培养中药产业技术人才,不断提升中药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贵州省加强中药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推动中药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管,保障中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中药产业面临的挑战贵州省中药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中药产业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中药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而有些地区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药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国内中药市场饱和,出口市场受到国际贸易壁垒和竞争的限制。

中药材资源开发存在浪费和过度开发现象,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

五、中药产业发展的趋势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政策的不断支持和扶持,贵州省中药产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未来,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对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中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中药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提高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三是积极拓展中药产品的出口市场,拓展中药产业的发展空间;四是推动中药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中药+”产业发展新模式。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药行业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药行业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本文将对中药行业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市场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中国药物经济学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中药市场规模达到了1.2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0.9%。

这一数据体现了人们对中药的信任度不断提升,中药行业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

2.中药种类丰富广泛:中药的种类繁多,覆盖了很多疾病的治疗和保健需求。

无论是中成药还是中药材,都具有其独特的药理效果和药物特性,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品牌建设进展顺利:一些中药企业逐渐重视品牌建设,注重研发创新、质量控制和品牌推广。

如同仁堂、同仁和广誉远等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企业,通过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

4.中药走出国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中医药国际合作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中药企业开始进军海外市场。

在东南亚、欧美等地,中药的知名度和销量也在逐步增长。

1.健康养生市场需求增长: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中药作为一种草本药物,有着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预计未来,中药养生市场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

2.中药现代化转型:中医药现代化是中药行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中药现代化转型不仅是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提升,更是中药产业链全面升级和创新的需要。

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如提取纯化、标准化制剂的研发,将有效提升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3.国际市场机遇突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中药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些中药企业通过海外市场的开拓和合作,将中药的产品和服务推广至全球。

综上所述,中药行业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作者:朱露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6期[摘要]贵州省作为我国四大药材产地之一,以物种丰富和植物多样而闻名,在国外也享有盛誉,广泛受到人们的赞美。

2011年之前,国家曾多次组织地方进行药物资源普查,其中1996年的普查规模比较大,结果证实贵州中药资源已经多达五千余种,位于全国第四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药的治疗效果逐渐认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良好的现状对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为贵州省中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中药的发展将会对国有经济产业带来巨大的改变,同时将带动地方经济不断提高。

本文在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中药的研究,就目前中药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未来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为进一步提高贵州省中药产业的经济发展提出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荣发展,中药在治疗疾病和健康保养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中药因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人类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儿女要勤奋努力,将中药继承和发扬,日益完善,为祖国儿女的幸福做出新的贡献。

回顾历史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一心想着吃饱饭,现在都在关注养生问题,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人们从观念上的改变为中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

因此,研究中药的未来发展极其重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对贵州省中药的发展至关重要。

鉴于目前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情况,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后,结合贵州省中药发展的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粗浅的个人关于贵州省中医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的想法,希望可以为中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贡献本人的微薄之力。

1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现状分析贵州省位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处,全省呈现出东低西高的地理差异,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最高达2900米,最低137米。

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温暖湿润,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景色宜人。

先天的生态条件为药物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使贵州省成为我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

1.1 中药种植分析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政策开放,建设了贵州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结合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贵州省大力发展中药产业。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突破,贵州省中药种植业已经规模化,成功推动了中药制造业的发展,并顺利成为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11年完成的统计结果中,贵州省的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6.53万亩,和2010年相比增长了57.7%。

其中种植的中药材共计110多种,以太子参为首的几十种药材的种植面积更是在全国位居榜首。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越来越清晰,农民已经普遍认可药材种植,并且一直保持着积极的热情,加上政府政策的扶持,让这种中药种植成为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1.2 中药加工分析1999年之前,贵州省的制药企业屈指可数,充当着完成三级医药公司供销的责任,根本谈不上中药产业经济。

直到1999年,贵州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完成,民营制药企业开始慢慢崛起,贵州中医产业经济初具规模,全省依托先天环境和有利资源,逐步加快发展力度。

二十一世纪以来,贵州省出台了《推进中药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以“发挥生物资源优势,培育后续支柱产业”为战略,开始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呈现出惊人的结果。

2001年,贵州省被科技部评为国家中药现代化基地后,贵州的154个民族药被列入国家标准,在强大的政策支持下,贵州省中药的原材料需求日益增长。

强大的市场需求为贵州省中药产业迅猛发展提供了契机。

到2015年,贵州省医藥企业就已经达到了187家。

随着药材种植技术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中药材的种植效益越来越显著。

1.3 中药的流通分析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必须格外关注信息的价值,如何借助信息的传播力量显得特别重要。

因此,贵州省如何解决中药市场的劣势是面临的最大问题。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宣传和指引药商们开展电子商务,由传统交易转化成为网络电子交易,建立中药网络交易系统。

很多电子交易的先行者,饱含积极的热情和有效的行动,已经早早开始了这项工作。

该系统作为中药网络交易平台,对全省中药产业信息的发布和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将药材产地和市场需求完美结合的有效途径,对于全省的中药种植及科学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环境分析2.1 贵州省中药产业发展优势分析贵州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比较特殊,为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先天的优越条件。

因此贵州的土地蕴藏着丰富的医药资源。

我们仅以苗药资源进行说明,苗药按药物分类范畴属于天然药物。

从使用的角度看,苗药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苗医常用但中医基本不用的、苗医和其他民族医生都用的以及用药部位有所不同的药物。

纵观贵州土地分布情况,中药材分布比较广泛,尤其近些年苗药的种植基地快速发展,为贵州中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贵州有非常多的中药品种驰名中外,很多在宋代就已经被列为贡品。

比如万山朱砂、大方天麻等。

贵州的中药材养殖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之际,有文献为证。

苗药制造工业是中药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其产量在全国占据了“六个第一”,分别是申报数量、通过率、药品剂型数量、销售量、民族药生产厂家和知识产权保护。

苗药品牌依靠着贵州省药材资源,成为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功能独特、治疗准确、副作用小而深受市场的欢迎。

从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贵州省的中药制造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无论资源的配置还是生产经营,都比较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呈现出的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都比较强,具有非常强大的市场活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要牢牢把握市场的动态,依靠企业资源,不断对药材的生产过程进行整合,定能顺利发展。

2.2 贵州省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贵州处于我国西部,属于欠发达地区,这为中药产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各类市场的资源并不完善,再加上经济总量不大,技术、信息等机构发展落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够,一定程度上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很多民营企业各自为政,根本没有能力打开市场的大门,没有市场,就意味着没有经济,更不懂得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想发展就必须要懂得创新、改型。

有人提出“小、精、专、新”的企业发展思路,但是这必须要有完善的网络服务支持。

但是截至2013年,贵州省的社会网络服务仍然处于落后阶段,难以满足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贵州一直被人们当作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给当地的人们在思想上就带来了一种依托,使当地的老百姓潜意识都觉得自己就是落后地区的人,在思想上容易满足,安于现状,缺少竞争意识。

因此呈现出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

根据调查,贵州省很多医药企业的市场人员没有参加过比较正规的学习培训,思想观念陈旧。

另外,最近几年虽然贵州省的医药产业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比如产品的科技含量低,没有成规模的研究平台来支持企业研发,再加上资金不够充足,使贵州省的中药产业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3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战略3.1 加大资金投入为了尽快解决因为资金问题而给中药产业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应该努力拓展融资渠道,加快企业的资金流入,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为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中药企业融资,同时要倡导有实力的中药企业在海外上市,充分利用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区的资金优势来发展贵州中药企业。

在海外注册新公司,借机拓宽海外市场,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借鉴海外市场的运作方法,完成资本扩张的目的。

3.2 企业模范带头作用贵州的中药企业中,所有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在还没能将所有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发展的时候,必须要引导其中的小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先发展起来,为其他多数落后的企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形成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3.3 優化产业链回顾贵州省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有了近十年的历史,但是仍然没有建设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比如中药种植的技术问题。

因此在这种极端不理想的环境下,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出面协调,在先进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下,从中药种植的始端入手,将中药的种植和加工有机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完整的中药制造产业链。

3.4 建立中药国际化标准国际上对于药品的选择要求非常高,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中药质量的鉴定标准,为中药可以合理合法地进入世界医学奠定基础。

建立中药国际标准异常重要,因为这是我国中药产业经济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方法,如果中药进入国际化舞台,这将为贵州省的中药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

3.5 尝试循环再生经济模式对于中药产业的经济发展来说,绿色环保是一直被高度重视的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这关系到中药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因此尽快加大技术投入,开发绿色技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通过不断地建立循环再生经济模式,可以保证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减少废物排放,还能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最终使贵州的中药产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4 结语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对身体健康也开始格外关注,这就为医疗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贵州中药产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主要在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现状分析、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环境分析、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战略三个方向进行了阐述,笔者认为:中药经济产业的发展应该有一个极具逻辑性的发展战略,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资金、渠道、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支持,这样中药产业才有可能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1] 朱露.研究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J].智富时代,2018(07).[2] 冷水河.中药产业推动贵州经济转型农民增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17).[3] 陈其兰.中药材产业选择、特性及展望——以贵州省为例[J].当代经济,2017(07).[4] 冷文杰,黄梅银,吴婉玲,等.依托中医药产业扶贫的调研与思考——以贵州省威宁县议山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