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技术

合集下载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 引言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机构,隔离措施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疾病传播的控制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档旨在规范医院隔离技术,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2. 定义2.1 隔离隔离是指将感染者、潜在感染者或传染源分开以防止传染病传播的一系列行动。

2.2 隔离技术隔离技术是指通过物理隔离、空气隔离、液体隔离、人员隔离等措施,有效防止传染疾病的传播。

3. 隔离区域设计和布局3.1 区域划分医院隔离区域应根据不同的隔离级别、病种和患者数量进行合理划分。

常见的隔离区域包括负压隔离区、正压隔离区和中性隔离区。

3.2 布局设计隔离区域的布局应尽量简单、合理,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和监控。

应确保患者间的分隔和流程的合理性,避免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应考虑病房内部的通风、照明和消毒等设施的安装位置。

4. 隔离措施4.1 物理隔离措施物理隔离措施包括使用门、墙、窗等物理障碍物,将隔离区域与非隔离区域分开。

隔离区域的门应使用自动关闭门,以确保空气流通性和密封性。

4.2 空气隔离措施空气隔离措施是指通过空气过滤、换气和排风系统,控制隔离区域内的气流,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隔离区域应设有负压通风系统,并定期检测和维护系统的运行情况。

4.3 液体隔离措施液体隔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设置洗手池、洗涤设备和废液处理系统,以防止病原体通过液体传播。

4.4 人员隔离措施人员隔离措施包括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使用、职业暴露防护和入离区域的限制。

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隔离区域的操作规程,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出入,以防止交叉感染。

5. 职责和培训5.1 职责分工医院应明确各个部门在隔离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包括隔离区域的管理、设备和设施的维护、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等。

5.2 培训和演练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隔离相关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和疾病传播的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隔离区域的操作规程和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等。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 引言医院隔离技术是指将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与非感染者隔离开来,以阻止疾病传播的一种控制措施。

隔离技术的规范化实施对于医院防控传染病、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隔离技术的规范要求和操作指南,旨在提高医院隔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隔离区域的设置医院应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评估结果,合理设置隔离区域。

隔离区域应具备以下要求: - 独立空间:隔离区域应位于医院其他区域的独立房间,不与其他病房或公共区域直接相通。

- 接触设施:隔离区域应设有专门的入口和出口,以控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

- 空气处理设施:隔离区域应建立适当的空气处理设施,如负压通风系统,确保空气内的病原体无法传播到其他区域。

3. 隔离措施医院隔离措施的目的是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保护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隔离措施:3.1 患者管理•分类隔离: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评估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类隔离,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个体防护:对于隔离患者,医院应提供足够的个体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2 环境卫生控制•定期消毒:隔离区域应进行定期的彻底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家具和医疗器械等。

•废物处理:医院应建立妥善的危险废物处理措施,确保隔离区域产生的废物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3 空气传播控制•负压通风:对于空气传播的传染病,隔离区域应建立负压通风系统,确保空气中的病原体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到其他区域。

•空气过滤:隔离区域的空气处理设施应配备高效空气过滤器,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病毒。

4. 医护人员培训与管理医院应对参与隔离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包括以下内容: - 隔离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 - 个体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方法; - 隔离措施的监测和评估方法。

医院还应建立完善的隔离工作记录和管理制度,确保隔离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和监督。

(隔离技术规范)

(隔离技术规范)
26
4、感染性疾病病区的 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隔离要求 ❖ 应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 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
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1m。 ❖ 病房应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以
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 ❖ 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
27
5、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42
3、手套的使用(1)
❖ 手套的作用 ➢ 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传给
患者。 ➢ 预防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医务人员。 ➢ 预防医务人员手上的病原微生物污染
环境。
43
3、手套的使用(2)
❖ 手套的选择要求 ➢ 应符合GB10213-1995《一次性使用橡
胶检查手套》 ➢ 或符合GB7543-1996《橡胶医用手套》
39
2、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
❖ 作用 ❖ 可有效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溅
入医务人员眼睛、面部皮肤及粘膜。 ❖ 选择要求 ❖ 应符合(DB11/188-2003)《医用防
护镜技术要求》中的标准,防护眼罩及 防护面罩应有弹性佩戴装置。
40
2、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2)
❖ 应用指征 ✓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
➢ 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 患者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
13
缓冲间 buffer room
❖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 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 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 务人员的准备间。
14
负压病区(房)
❖ 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病房)的空 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 (病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

隔离技术的概念

隔离技术的概念

隔离技术的概念隔离技术是指将不同的系统、网络、应用程序或数据隔离开来,以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隔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网络安全、数据隐私、病毒防护、工业控制等。

网络安全方面,隔离技术可以防止网络攻击者通过攻击一台设备获取整个网络的控制权。

例如,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可以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虚拟子网,不同的用户只能访问自己所在的子网,从而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另外,隔离技术还可以用于网络隔离,将安全敏感的网络与其他网络分隔开来,保护网络安全。

数据隐私方面,隔离技术可以将不同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例如,银行可以将客户的个人信息和财务信息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中,以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此外,隔离技术还可以用于保护个人隐私,例如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以将用户的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存储在本地,不会上传到云端。

病毒防护方面,隔离技术可以将病毒和恶意软件隔离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中,以防止它们感染整个系统。

例如,虚拟机技术可以创建一个虚拟的计算机环境,将病毒和恶意软件隔离在这个虚拟环境中,从而保护主机系统的安全。

工业控制方面,隔离技术可以将不同的控制系统隔离开来,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例如,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不同的控制系统可能需要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为了防止系统之间的干扰和故障,可以使用虚拟化技术将它们隔离开来。

综上所述,隔离技术在当前数字化时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保护网络安全、数据隐私、病毒防护和工业控制等方面,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隔离技术也将不断进化和完善,为数字化时代的安全保障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隔离技术的名词解释_原则_种类

隔离技术的名词解释_原则_种类

隔离技术的名词解释_原则_种类隔离技术的名词解释隔离技术(isolation technique),将传染源传播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对传染病人采取传染源隔离,切断传染途径;对易感人群采取保护性隔离。

隔离技术的隔离原则病房和病室门口前悬挂隔离标志,门口放用消毒液浸湿的脚垫,门外设立隔离衣悬挂架,备消毒液、清水各一盆及手刷、毛巾、避污纸等。

工作人员应按规定进入隔离室需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

穿隔离衣前,必须将所需的物品备齐,各种护理操作应有计划并集中执行并以减少穿脱隔离衣的次数和刷手的频率。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物,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病人的衣物,信件、钱币等经熏蒸消毒后才能交家人带回;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病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喷雾;每日晨间护理后,用消毒液擦拭床及床旁桌椅。

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尽量解除病人因隔离而产生的恐惧,孤独,自卑等心理反应。

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渡过隔离期,医生开出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

终末消毒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病人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隔离技术的隔离种类严密隔离为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设计的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

如:鼠疫,霍乱,炭疽等具体措施1. 住单间病房,门外挂隔离标志,不得随意开启门窗。

禁止病员走出病室和探视。

2 .接触此类病员,必须戴好帽子,穿隔离衣裤和隔离鞋,必要时戴橡胶手套。

3.一切用物一经进入病室即视为污染均应严格消毒处理或销毁;病员的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均应严格消毒处理。

4.其他按一般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处理进行。

呼吸道隔离是对病原体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所采取的隔离方法。

适用于:麻疹,流感,百日咳,开放性肺结核等疾病。

具体措施1. 将同种疾病的病员安置在一室,病室通向走廊的门窗关闭,出入随手关门。

三隔离措施

三隔离措施

三隔离措施1. 什么是三隔离措施三隔离措施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对不同性质和环境要求的物质进行隔离的措施,目的是防止交叉污染和保证产品质量。

三隔离措施主要包括物理隔离、科学隔离和技术隔离。

2. 物理隔离物理隔离是指通过物理屏障将不同性质和环境要求的物质隔离开来。

常见的物理隔离措施包括:•建立独立的生产车间:不同性质的产品在不同的车间进行生产,车间之间通过密闭的通道连接,避免交叉污染。

•使用独立的设备和工具:不同产品使用专用设备和工具,避免不同物质之间的接触。

•采用物理屏障: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物理屏障,如隔离柜、隔离带等,将不同性质和环境要求的物质隔离开来。

物理隔离可以有效防止物质之间的交叉污染,确保产品质量。

3. 科学隔离科学隔离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将不同性质和环境要求的物质隔离开来。

常见的科学隔离措施包括:•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根据产品性质和要求,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确保不同物质之间的接触最小化。

•确定适当的操作顺序:根据产品的粘度、密度等特性,确定合理的操作顺序,减少物质之间的接触机会。

•控制温度和湿度:不同物质对温度和湿度有不同的要求,通过控制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实现对物质的隔离。

科学隔离可以通过合理的工艺和操作方式,减少物质之间的接触,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

4. 技术隔离技术隔离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不同性质和环境要求的物质隔离开来。

常见的技术隔离措施包括:•使用过滤器和过滤装置:通过使用不同级别的过滤器和过滤装置,筛除杂质和微生物,实现对物质的隔离。

•建立空气净化系统:在生产车间安装空气净化系统,对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进行过滤和净化,保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

•制定规范与标准:建立适用的规范和标准,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确保物质的隔离和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隔离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物质进行筛除和净化,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5. 三隔离措施的重要性三隔离措施在生产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它们可以保证不同性质和环境要求的物质之间不发生交叉污染,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隔离技术介绍

隔离技术介绍

所住病房、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 的消毒处理。
四、隔离种类
1、严密隔离:飞沫、分泌物、排泄物 霍乱、鼠疫 2、呼吸道隔离:飞沫 流脑、百日咳、流感、肺结核 3、肠道隔离:食物水源 伤寒、菌痢、甲肝 4、接触隔离;体表、伤口的接触 破伤风、气性坏疽 5、血液、体液隔离: 乙肝、艾滋病、梅毒 6、昆虫隔离:虫媒 流性性出血热、疟疾、斑诊伤寒 7、保护性隔离: 严重烧伤、早产儿、白血病、脏器 移植、免疫缺陷患者
隔离技术
▪ 隔离的概念 ▪ 三区的划分 ▪ 隔离消毒原则 ▪ 隔离的种类 ▪ 隔离常用技术
一、隔离的概念
▪ 隔离(isolation)是将传染病患者、 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 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借以达到控 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同时保护 易感人群免受感染的目的。
二、隔离的基本知识
3、隔离衣悬挂架 4、洗手设备
2、穿隔离衣前
物5品、备避齐污纸
3、物品污染后的处理 有计划先并空消集气毒中:后紫进清外行洁线护、理喷雾
4、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污家物处具袋理:,擦并拭标明显标记
5、病室空气及室家具的消毒
6、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 7、解除隔离的条件: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阴性
●终末消毒处理 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
●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及隔离要求
1、清洁区 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2、半污染区 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3、污染区 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传染病区隔离单位的设置
1、以患者为隔离单位 2、以病室为隔离单位 3、单独隔离
三、隔离原则
●一般消毒隔离
1、隔离标志 2、消毒脚垫
1、病房和病室门前
五、隔离技术
Hale Waihona Puke ▪ 目的 ▪ 评估▪ 计划 ▪ 实施

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将传染源传播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 置在指定地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 人群接触,对前者采取传染源隔离,对具有传 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品等物品进行集中 消毒处理,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对后 者采取保护性隔离,保护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 染。
传染病是在人群中互相传播的疾病
护理隔离病人


用避污纸垫着拿取物品或作简单操作可以保持 双手或用物不被污染,以减少消毒手续。取避 污纸要从上面抓取,不可掀页拿取。用后弃在 污物桶里,定时焚烧。 病人患传染病时常常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对 隔离不理解,护士要帮助病人了解隔离的意义, 正确对待各种隔离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护理隔离病人


任何一种传染病的流行都需要具备三个环节: 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控制传染发 生的主要手段是阻断传染链的形成。简单、直 接而有效的中断传染链的方法是应用各种屏障 技术切断传播途径。 隔离技术的目的是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扩 散,最终控制和清除传染源。
刷手

任何护理技术操作都要通过护士的手来实施。 为了避免发生交叉传染,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或 者清洁物品,以保证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必须掌握正确的刷手方法。顺序:手臂→手腕 →手背 → 手心→指缝 →指甲

昆虫隔离 是对病原体通过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所进 行的隔离方法。 适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下或易感染的病员,为保 护其不再受其他感染,所采取的具体相应措施 的隔离方法。 适用于严重烧伤,早产儿,血液病,骨髓移植, 肾移植等。


给传染病人服药时,药杯、水壶等物品都要用 避污纸拿取,先给轻病人发药,帮助病人把药 服下以后,用避污纸把药杯取回,放入消毒液 里浸泡。 为传染病人整理床铺,应该穿上隔离衣,操作 完毕再刷手,脱去隔离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离原则
4、对传染病室的要求:分类消毒处理
(1)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2)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床、床旁桌椅 (3)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及医疗用品按规定消毒 (4)需要带出病室处理的污染物,要装入污染袋, 袋外应标有明显标志
隔离原则
5、对病区管理的要求
(1)严格执行探视和陪伴制度 (2)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3)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度过 隔离期,医生开出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
六步洗手法:
注意

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进行; 擦搓后双手下垂充分冲洗; 每个步骤最少施行十次; 避免用手关闭水门,防止再次污染。 最好选用感应水龙头、抗菌洗手液。
【注意事项】




洗手后,手上不能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认真洗手:1、进入和离开 病房前;2、接触清洁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3、 无菌操作前后;4、接触伤口前后;5、护理任何患者 前后;6、上厕所前后。 洗手时,身体应与水池保持一定的距离。 腕部要低于肘部,使污水从前臂流向指尖。 肥皂液每日更换。
隔离原则
6、终末消毒
患者的终末处理 (1)出院或转科患者: 洗澡——换清洁衣裤 个人用物消毒后才能带出 (2)死亡患者: 消毒液擦拭——浸湿消毒液的棉球堵塞孔道——一 次性尸单包裹尸体——送传染科太平间
隔离原则
6、终末消毒
病室的终末处理 关闭门窗——打开床旁桌,摊开棉被、竖起床 垫——消毒液熏蒸——开窗通风——消毒液擦拭家具、 地面——消毒后再清洗被服——消毒床垫、棉被及枕 芯
隔离区域的设置
患者的安置 1、以患者为隔离单位:每个病人有单独的病 室及用物,并与其他病人之间进行隔离。 2、以病种为隔离单位:同一病种病人可安置 在同一病室内,对不同病种者,进行分室收置。
!!凡未确诊,发生混合 感染,或有强烈传染性及危重病 人应住 单独隔离室
隔离原则

1、根据隔离种类,在病区门外或病床前挂 明显的隔离标志,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门口放有消毒液浸湿的擦脚垫,门外设立隔 离衣悬挂架或柜,备消毒液、清水及手刷、 毛巾,另备避污纸。
二、隔离的种类和措施
隔离种类:
严密隔离 呼吸道隔离 肠道隔离 接触隔离 血液—体液隔离 昆虫隔离
隔离技术 目的
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避免互相传播,减少 医院感染的发生
评估
1、患者病情,临床表现,治疗,护理
2、患者目前采取的隔离种类,隔离措施 3、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合作程度
常用的隔离技术

穿、脱隔离衣
注意袖子勿触及面部、衣领、工作帽
穿、脱隔离衣
穿、脱隔离衣
注意事项
隔离衣的要求:无破洞、不潮湿、长短合适、全部遮盖工作服 穿脱隔离衣过程中始终保持衣领清洁 穿好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不接触清洁物品 消毒手时不能沾湿隔离衣,隔离衣也不可触及其他物品 脱下的隔离衣如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 ;如挂在污染区则污染 面向外 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1、帽子的使用 2、口罩的使用 3、手的清洗与消毒 4、避污纸的使用 5、穿脱隔离衣
1、帽子的使用
目的 防止工作人员的头发、头屑散落或被污染 实施 帽子应遮住全部头发
2、口罩的使用
目的 保护患者和自己,避免互相传染 实施
一般外科口罩
注意
保持清洁,及时更换
口罩的使用 【要求】 戴:先洗手,将口罩罩住口鼻部,系好带子,松紧 合适 取:洗手,解开系带,取下,污染面向内折叠,放 入胸前小口袋或小塑料袋内(一次性口罩取下后放入 特定污染袋) 若有潮湿及时更换。一次性口罩使用不超过4h. 佩戴口罩前,一剂脱掉口罩前后都必须洗手
下列不属于清洁区的是:



A 医护办公室 B 治疗室 C 值班室 D 病区的走廊
穿、脱隔离衣要避免污染:



A 领子 B 胸前 C 背部 D 腰带以下的部分
脱隔离衣的正确顺序:



A 解袖口—洗手—解领口—解腰带—脱衣 B 解领口—洗手—解腰带—解袖口—脱衣 C 解袖口—解腰带—洗手—解领口—脱衣 D 解腰带—接袖口—洗手—解领口—脱衣 E 解腰带—洗手—解领口—接袖口—脱衣
避污纸的使用
目的:保持双手或物品不被污染
使用要点:
取避污纸时,应从页面抓取 避污纸用后弃于污物桶内,集中焚烧处理 注意保持避污纸清洁以防交叉感染
穿、脱隔离衣

目的:保护工作人员和患者,防止病原微生物播散,
避免交叉感染

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隔离衣一件,刷手及泡手设备,操作物 品 环境准备 清洁、宽敞 护士准备 着装整齐,戴口罩,取下手表,洗手, 卷袖过肘。


传染性隔离 对象:传染患者和带菌者 目的: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会,便于污染物 的集中消毒和处理。 保护性隔离 对象:免疫力极低的人群 目的:隔绝病原微生物与病人接触使其免受 感染。
隔离病区的管理 (一)隔离区域的设置和划分


1、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其 他公共场所。 2、距相邻病区约30m,侧面防护距离10m.
刷手
湿手 刷洗:用刷子蘸肥皂液或消毒液,按前臂、腕部、手
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顺序彻底刷洗
冲净:每只手刷半分钟,用流动水冲净泡沫,使污水
从前臂流向指尖;同法重复一次(共刷2min)
干手:用小手巾至上而下擦干双手,或用烘干机吹干
避污纸
避污纸是备用的清洁纸,用避污纸可垫着取拿 物品或简单操作,可保持双手或物品不被污染, 以省略消毒手续。
隔离原则
2、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1)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区域必须戴口罩、帽 子、穿隔离衣 (2)穿隔离衣前,必须备齐所需用物,有计 划集中操作,以减少穿、脱隔离衣的次数 (3)穿隔离衣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 (4)一切操作严格遵守隔离规程,接触患者 或污染物后必须消毒双手
隔离原则
3、对患者的隔离要求:污染物品不得放于清洁区内, 任何污染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后再处理。 (1)患者接触过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 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 (2)患者的衣物、稿件、钱币等经熏蒸消毒后才能带 出病室 (3)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经消毒处理后 方可排泄
隔离技术
张晓燕 2014.7.14
学习目标
1、掌握隔离的概念,隔离的原则 2、正确实施隔离技术操作 3、掌握穿脱隔离衣、口罩的使用、避污纸的使用、 刷手法。
隔离概念
隔离是将传染源传播、高度易感人 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 人群接触,以防止病原体向外传播,同 时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感染。
按照目的不同分类
口罩的使用
注意事项
保持清洁、干燥,勤换,一旦潮湿或可疑污染应立 即更换 口罩表面不得有破洞、污渍 戴上口罩后,不可以悬挂于胸前,不可用污染的手 触摸 每次接触严密隔离患者后,应立即更换口罩
3、手的清洁与消毒
目的 除去手上的污垢及沾染的致病菌,避免自身感染
和交叉感染。
实施 1、卫生洗手法
2、刷手法
使用口罩的方法错误的是: Fra bibliotek
A 罩住口鼻 B 两面不能混用 C 有潮湿的地方立即更换 D 接触严密隔离者后立即更换 E 一次性口罩每天更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