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的结构

合集下载

肾的结构和功能

肾的结构和功能

肾的结构和功能
肾是人体排泄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负责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和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肾的结构由肾实质和肾盂组成,下面将详细介绍肾的结构和功能。

肾的结构主要由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

肾小球由毛细血管团和肾小球囊组成,毛细血管团分为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通过这些血管,血液被过滤,形成初尿。

肾小球囊是由肾小管围绕着的,它负责将初尿转化为尿液。

肾小管是由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组成,它们负责吸收和分泌物质,调节尿液的组成。

肾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排泄废物、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维持酸碱平衡和分泌激素。

首先,肾脏通过肾单位的工作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和过剩物质。

在肾小球中,血液被过滤,废物、尿酸、尿素等被排除,有益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被重吸收。

其次,肾脏还负责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肾小管对尿液的重吸收和分泌起到重要作用,它们可以根据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含量的变化,调节尿液的浓度和容量,从而保持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此外,肾脏还能够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肾小管在重吸收和分泌过程中,可以排除过多的酸性物质,保持体内的pH值稳定。

最后,肾脏还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肾上腺素、醛固酮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重要激素都是由肾脏分泌的,它们对调节血压、水分平衡和红细胞生成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肾脏是人体排泄系统中重要的器官,它通过结构中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实现废物排泄、水分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和激素分泌的功能。

肾脏的健康与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密切相关,需要我们注重保护和维护。

肾脏解剖

肾脏解剖

• 右输尿管腹部的前方有十二指肠降部、升结肠血管、
回结肠血管、睾丸(卵巢)血管、回肠末段,右侧与盲 肠及阑尾邻近,因此回肠后位阑尾炎常可引起右输尿 管炎,尿中可出现红细胞及脓细胞。左输尿管腹部的 前方,有十二指肠空肠曲、降结肠血管,睾丸(卵巢) 血管也斜行越过输尿管腹部的前方。抵达骨盆上口时, 两侧输尿管跨越髂外血管的起始部进入盆腔。由于输 尿管腹部的大部分与升、降结肠血管相邻,施行左或 右半结肠切除术时,应注意保护输尿管腹部。
• ①腹部(腰段),自肾孟与输尿管交界处
至跨越髂血管处;
• ②盆部(盆段),从跨越髂血管处至膀胱
壁;
• ③壁内部(膀胱壁段),斜行穿膀胱壁,
终于膀胱粘膜的输尿管口。
• 输尿管腹部长约 13~14cm,紧贴腰大肌
前面向下内侧斜行,在腰大肌中点的稍 下方有睾丸(卵巢)血管斜过其前方。 输尿管腹部的体表投影:在腹前壁与半 月线相当;在腹后壁约与腰椎横突尖端 所作的连线一致。
包括肾小盏、肾大盏、肾盂。
• 一些组织围绕肾乳头周围形成8~12个肾
小盏,肾小盏汇合形成2~3个肾大盏,再 集合成一个前后扁平、漏斗状的肾盂, 出肾门后移行为输尿管。
肾 的 构 造
肾脏实体的解剖图
1、形态大小:
1).肾脏是一对实质性器官,形如蚕豆,外观圆润,饱 满。胎儿肾原呈分叶状,叶间有凹陷,使肾表面凹凸不平。1 岁以后,肾皮质生长使肾脏表面变得平滑。
腔静脉的右后壁,故在右肾上腺切除 术结扎肾上腺静脉时,应注意保护下 腔静脉
肾单位
一、肾单位的概述 ★肾单位:肾的结构与功能单位,100万/肾, 整个肾单位都由毛细血管包绕。 皮质肾单位:85%,肾小体位于皮质浅部 且体积较小,髓袢较短。 近髓肾单位:15%,肾小体位于皮质深部 且体积较大,髓袢较长。

肾脏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肾脏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肾脏的结构和生理
BRAND PLANING
商业产品部
肾脏的大体位置
BRAND PLANING
位置:腹膜后脊柱两侧,腹膜外器官
肾脏结构
大小:10-11*5-6*3-4cm 重量:130-150g 皮质:7-10mm
肾脏的生理结构
肾脏实质:肾皮质 浅层 约1\3 富含血管 粉色颗 粒: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肾髓质 深部 占2\3 由肾小管组成 向皮质呈放射状条纹(髓放线) 向内侧集合组成肾锥体 尖端朝向肾窦(肾乳头) 2-3个锥体合成一个肾乳头,是尿液 流入盏的通道 肾小盏→肾盏2-3 →肾盂→输尿管
胚胎发生中起源于尿道嵴
不属于肾单位
作用:浓缩尿液
与远端小管相连
一条集合管接受多条远端小管
集合管
皮质肾单位 分布于外皮质层、中皮质层
85-90% 肾小球体积小 入球小A:出球小A =2:1 髓袢甚长
近髓肾单位 分布于内皮质层
10-15% 肾小球体积大 髓袢甚长 在尿液浓缩和稀释中起重要作用
尿生成的调节
肾内自身调节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对肾小管功能的调节 球管平衡 近端小管中钠和水的重吸收总是占 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神经和体液调节 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交感神经兴奋→血管α 受体→血管收缩→肾血流量↓; → β 受体→ 近球细胞→分泌肾素→AT、 醛固酮↑ →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 远端小管、集合管→重吸收钠、水↑ 血管加压素
肾单位的构成 肾单位(nephron)(约100万个)的构成: 肾小体(renal corpuscle) 肾小管(renal tubule)
只有交感神经(未发现肾脏有副交感神经支配)
01
胸12-腰2脊髓→腹腔神经丛→肾动脉 肾小管 球旁细胞

肾脏排泄功能

肾脏排泄功能

肾脏排泄功能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具备排泄废物与调节体液平衡的功能。

它通过净化血液、排除体内多余物质与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脏排泄功能的过程与机制。

一、肾脏的结构与功能1. 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

肾小球由肾小球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囊由毛细血管球状扩张部分(肾小球滤过器)和被内膜包裹的结构(被膜囊)构成。

肾小管分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2. 肾脏的排泄功能肾脏排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尿液的生成:肾小球滤过器将血浆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等物质过滤到肾小管内,形成初尿。

随后,在肾小管的吸收、分泌和反吸收作用下,初尿逐渐转化为尿液。

尿液中排除了大部分有害物质和过多的物质,如尿素、尿酸及多余的水分等。

2.2 水盐平衡的调节:肾单位通过肾小管对水、钠、氯和其他离子进行重吸收和排泄,维持体液中水盐的平衡。

肾小管对这些离子的排泄量与重吸收量的调节,能使体液中的水分量和质量保持相对稳定。

2.3 酸碱平衡的调节:肾小管对氢离子的排泄与重吸收调节,能够稳定体液的酸碱度。

当体内酸碱平衡紊乱时,肾单位会分泌更多或更少的氢离子,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在正常范围内。

2.4 毒物代谢产物的排泄:肾脏还通过排泄代谢产物、药物和有机阴离子的方式,清除体内的毒物和废物,并净化血液。

二、肾脏排泄功能的调控肾脏排泄功能的调节主要通过自身调控和神经体液调节两种方式实现。

1. 肾脏自身调控肾脏自身调控主要包括:1.1 肾小球滤过率的调节:肾小球滤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尿液的形成与排泄。

通过调节肾小球的收缩和扩张,尤其是肾小球血管前小动脉的改变,可以调控肾小球滤过率。

1.2 过滤屏障的选择性控制:肾小球滤过器的毛细血管壁、基底膜与被膜共同形成了一层过滤屏障。

该层屏障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起着重要的作用,可通过改变过滤界面的通透性来调控物质的排泄。

肾小球he染色形态学

肾小球he染色形态学

肾小球he染色形态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肾小球是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肾脏的滤过单位。

肾小球结构包括毛细血管病变、系膜区及鲍曼囊。

染色形态学是通过染色技术观察肾小球的结构和组织学细胞学特点,对于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肾小球he染色形态学作为常规的组织学染色技术之一,常常用于观察肾小球的形态学特点。

HE染色是指用赛莱明了,氯胺酮,乙醚进行染色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通常显示细胞核呈蓝色、胞质呈粉红色。

这种染色方法在观察组织形态和结构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病理诊断中。

在HE染色下观察肾小球,我们可以观察到毛细血管病变的不同类型,包括系膜增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等。

这些变化反映了肾小球病变的严重程度和类型,有助于医生进行病因学分析和疾病诊断。

除了毛细血管病变外,HE染色还可以观察到肾小球系膜区和鲍曼囊的结构。

系膜区是肾小球内的细胞间质区域,包括系膜细胞、系膜基质和免疫细胞等,起着支持和调节作用。

HE染色可以清晰地显示系膜区的结构和组织学变化,如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加等,有助于判断肾小球疾病的病变类型。

鲍曼囊是肾小球内的尿血管腔,是尿液产生的地方。

HE染色可以清晰地显示鲍曼囊的形态和结构,包括袢、锥体、管腔等部分。

通过观察鲍曼囊的形态学特征,可以了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泌尿功能是否正常。

肾小球HE染色形态学是肾小球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肾小球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及时发现肾小球病变的不同类型和程度,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对肾小球HE染色形态学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对于提高肾小球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和帮助。

【2000字】第二篇示例:肾小球是肾脏的结构之一,是肾脏进行血液过滤的地方。

在肾小球中,有许多细胞和结构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肾脏的结构和排泄功能

肾脏的结构和排泄功能

肾脏的结构和排泄功能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承担着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的重要功能。

本文将介绍肾脏的结构和排泄功能。

一、肾脏的结构人体内共有两个肾脏,分别位于腹腔内,紧邻背腹膜。

肾脏的外形呈豆形,大小约为12 cm×6 cm×3 cm。

每个肾脏有凹陷的部分称为肾门,通过肾门进入的血管和神经称为肾门血管和肾门神经。

肾脏的结构由皮质和髓质组成。

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

皮质的表面有许多纵横相交的血管,形成肾小体。

肾小体是肾脏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球有一个球状的滤泡,内部有许多细小的过滤单位,称为肾小球滤泡。

血液进入肾小球滤泡后,其中的水、盐和废物被过滤出来,形成初尿。

初尿会经过一系列的肾小管改造,成为终尿。

终尿由肾小管汇聚,形成集合管,再经过肾盂,最终排出体外。

二、肾脏的排泄功能1. 过滤血液肾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过滤血液。

血液中的废物、多余的水分和电解质通过肾小球滤泡被过滤出来,形成初尿。

2. 调节水分平衡肾脏对体液中的水分进行调节。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通过排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减少尿量,保留水分。

3. 调节电解质平衡肾脏调节体内电解质的浓度和平衡。

电解质如钠、钾、氯等在体内的含量受到肾脏的控制,肾脏通过调节尿液中电解质的浓度来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4. 排除废物肾脏通过排尿排除体内的废物和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等。

这些废物在肾小管中与盐分和水一起被排出体外,保持体内废物的平衡。

5. 调节酸碱平衡肾脏参与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通过调节尿液中的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排泄,肾脏可以调节血液的酸碱度。

总结: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多种功能。

其结构由皮质和髓质组成,肾小球和肾小管是肾脏的基本单位,通过过滤血液形成初尿,随后经过肾小管的改造排出终尿。

排泄功能主要包括过滤血液、调节水分平衡、调节电解质平衡、排除废物和调节酸碱平衡等。

泌尿系统疾病概论

泌尿系统疾病概论

细胞管型
• 上皮细胞管型:
–可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淀粉样变性、急性肾小 球肾炎、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 移植后排斥反应、子痫、金属(如镉、汞、铋等)及 其他化学物质的中毒。
• 红细胞管型:
–见于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狼 疮性肾炎等。
• 白细胞管型:
–常提示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见于肾盂肾炎、问质 性肾炎。
红细胞管型
颗粒管型
• 粗颗粒管型,
– 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某些原因(药物中毒等)引起的 肾小管损伤;
• 细颗粒管型,
– 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
颗粒管型
透明管型 • 由于折光性低,需在弱视野下观察,健康人可有0~偶 见/高倍视野,老年人清晨浓缩尿液中也可见到。
肾脏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 尿液检查:常规检查、细菌学检查、特殊生化检查
(蛋白、酶学)
• 肾功能检查:肾小球滤过功能
肾小管功能检查 肾血流量测定
• 肾脏影像学检查 • 肾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蛋白尿
• 正常人尿蛋白<150mg/24h,定性试验是阴性。 尿白蛋白正常人上限是30mg/24h。 蛋白尿的分类
肾小管结构
(1) Na+、Cl- 和水的重吸收
1、近端小管
重吸收70% Na+、Cl-、K+和水,85%的HCO3-,葡萄糖、氨基 酸全部被重吸收;泌H+。 重吸收的动力: Na+泵 2、髓袢 重吸收20%的Na+、Cl-、K+ 。 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滤过的Na+和Cl-约12%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被重吸收,同时 有不同量的水被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和水 的重吸收可根据机体的水盐平衡状况进行调节。Na+的重吸 收主要受醛固酮调节,水的重吸收主要受血管升压素调节。

基底膜的分子组成与功能

基底膜的分子组成与功能

细胞外基质蛋白复合体。
6
基底层(basal lamina) 细胞外基质蛋白复合体
A model of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a basal lamina. The basal lamina is formed by specif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roteins type IV collagen(IV型胶原), laminin(层 粘连蛋白), and nidogen(巢蛋白), and the proteoglycan perlecan(基底膜蛋白聚 糖). Transmembrane laminin receptors (integrins ) in the plasma membrane are thought 7 to organize the assembly of the basal lamina.
基底膜的分子组成与功能
浙江大学医学院
2013
1
肾小球基底膜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三层结构
内皮细胞层 基底膜
上皮细胞层
2
Basal laminae (yellow) surround certain cells as in the kidney glomerulus. Note that, in the kidney glomerulus(肾小球), both cell sheets have gaps in them, so that the basal lamina serves as the permeability barrier determining which molecules will pass into the urine from the bloo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系统疾病
李世骐教授主讲
1
肾脏的一般结构:
2
肾单位: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 (血管球) 肾球囊 (脏层囊腔,壁层)
近端小管
曲部 (近曲小管) 直部 (降支粗部)
髓拌降支
细管
降起细部 升支细部
直部(升支粗部)
髓拌升支
远端小管 致密斑
曲部 (远曲小管)
肾小球的结构:
❖ 肾小球是一团毛细血管 网,属于有孔型的毛细 血管,当血液流经时, 血浆中的成分可有选择 性地滤过,而形成原尿。
• 少尿<500ml/d • 血尿,常为首发症状,约半数为肉眼血尿 • 蛋白尿,0.5 ~ 3.0 gm/d,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14
(4)全身表现:疲乏、厌食、 恶心、呕吐、嗜睡、 头晕、视力模糊等
(5)并发症: 重症或治疗不及时可致心力衰竭、 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
15
实验室检查
血液: 血色素、血钠、血浆白蛋白:轻度下降 血沉:增快 抗链球菌溶血素O 抗体滴定度:增高 血清总补体及C3:下降
位于入球与出球动脉 所构成的三角区内, 由球旁细胞、致密斑 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 球旁细胞:可分泌肾 素,进入血液中
• 致密斑:可调节肾素 分泌
• 球外系膜细胞:生成 前列腺素A2和E2
6
球旁器在体液容量的调节和肾脏本身对肾小 球滤过率的控制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球旁器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主 要结构成分 前列腺素A2和E2,有血管舒张、降压和利尿作用。
23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
1. 感染: 病原: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多见 部位: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腹膜。
2.血栓、栓塞 原因:血液高凝状态 部位:肾静脉血栓最常见
3.肾功能损伤: 出现少尿、无尿:提示急性肾功能损伤 出现糖尿、氨基酸尿:提示近曲小管损伤
24
实验室检查
一.尿液检测: 尿蛋白:>3.5克/天 尿常规:血尿、蛋白尿 尿蛋白电液:主要成分为白蛋白
7
尿液生成:主要经过三个过程:
• 肾小球的滤过:血浆中的水和其他物质从肾 小球滤过,滤过液为原尿。
• 肾小管的重吸收:99%的水、葡萄糖、蛋白 质等营养成分全部被重吸收,吸收主要部位 在近曲小管。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或排泄作用。
8
红细胞生成素
❖ 由肾皮质、髓质分泌,为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多肽类 激素,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促进红细胞生成。
主要临床表现为:
•大量蛋白尿(>3.5克/天) •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克/升) •高度水肿 •高脂血症
18
肾病综合征病因
原发性:
为原发性肾小球 疾病所致,
如微小病变性肾病、膜性肾 病等
继发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
过敏性紫癜、感染性疾患、
遗传性肾炎、先天性肾病等。
19
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
尿液:蛋白尿、血尿、红细胞管型、颗粒 管型
16
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保护肾功能。
一、一般治疗:休息,控制饮食(低盐,优质低蛋白、限 制入水量)
二、 治疗感染灶:以清除链球菌感染 三、 对症治疗:
• 利尿 • 控制高血压 • 控制并发症 • 透析治疗
17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的症候群, 不是独立的疾病。
2.原发性:
• 细菌感染:主要与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 淋巴结炎、猩红热等溶血性链球菌感
染有关。 • 病毒感染。 • 疟原虫、梅毒螺旋体引起。 • 内源性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肾炎,如恶
性肿瘤、良性肿瘤等。
11
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
当链球菌等致肾炎菌株感染后
肾小球基底膜免疫复合物沉积
补体激活、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
4
肾小管的组成:
1) 近端小管: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2) 细管:连于近端小管直部与远端小管直部之间的细直管,
重吸收能力极低。 3) 远端小管:由直部、致密斑、曲部三部分组成。(直部能
主动转运钠离子,调节酸碱平衡,使小管液从低渗变为等 渗,再由等渗转变为高渗)远端小管下行与集合小管相接。
5
肾小球旁器:
• 促进干细胞分化成原红细胞 • 加速幼红细胞分裂 • 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 • 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9
常见的肾脏疾病:
急性肾炎、慢性肾炎、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 ➢上述疾病不断发展可导致肾功 能衰竭
10
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因
1.继发性: 糖尿病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原发、继发致病因素
肾小球滤过膜屏障减弱
(电荷减弱,孔径变大)
蛋白漏出
肾小管吸收相对不足
大量白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胶体渗透压下降
肝脏脂蛋白产生增加
组织水钠潴留
外周脂蛋白利用分解减少
水肿
高脂血症
20
电镜下正常肾滤过膜结构示意图
肾小球毛细血管模式图
电镜下滤过膜病变



滤 过
静 电
屏屏
障障
21
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 肾性血尿
高血压 氮质血症 血C3浓度
贫血 蛋白尿
I型(单纯型) II型(肾炎型)
Rbc<10/HP
>10/HP

常有


正常
常降低


高度选择性
非选择性
22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
1.大量蛋白尿(>3.5克/天) 2.血浆蛋白低于30克/升 3.高度水肿(主要表现为消化道水肿、
腹水,可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4.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血症
二、血液检查:VLDL、LDL、HDL 甘油三脂, 总胆固醇均可增高。
三、肝功能:血浆白蛋白低于30 克/升。
25
治疗
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控制饮食:
宜予低盐、优质蛋白质、低脂。
二、抑制免疫性炎症反应 三、对症治疗:
抗蛋白尿 抗血栓及高凝状态 抗水肿,使用利尿剂
26
基底膜损伤、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和系膜细胞增生
滤过率下降
血尿、蛋白尿
少尿、水肿、高血压
12
病理
肉眼: 双肾肿大 表面光滑
显微镜下: 内皮系膜 细胞增生 细胞浸润
电镜下: 基膜底可见 驼峰状致密物
13
❖ 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前有咽部或 皮肤 链球菌感染史。
(1)水肿:初期为眼睑,重者波及全身。 (2)高血压:水钠潴者由血容量增加所致 (3)尿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