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合集下载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呢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呢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呢?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含义
(1)物质的分离:把混合物的各种成分分开,分别得到纯净的物质,如分离液态空气中的N2 和O2。

(2)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所含有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的物质,如除去CO2 中的CO。

2.区别
物质的分离过程中,分开后的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提纯过程中,若杂质发生化学变化,不必恢复为原来的状态。

3.方法
(1)物理方法:过滤、结晶、升华、蒸馏、萃取、分液、溶解等。

(2)化学方法:沉淀、置换、加热、分解等。

4.原则
2.物质检验的“三个原则”
即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根据实验时所表现的现象不同,检验离子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类:
(1)生成气体,如NH4+、CO32-的检验。

(2)生成沉淀,如Cl-、SO42-的检验。

(3)显现特殊颜色,如Cu2+、Fe3+等。

3.常见离子的检验。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溶液体积 不超过烧 瓶体积1/2
投放沸石 或瓷片
实验前采用先通水,再加热的方式 能否改变一下顺序?
注意事项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处于支管口处 ③溶液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1/2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低进 高出) 操作注意: 1、先通水,再加热 2、刚开始收集到的馏分应弃去 3、全程严格控制好温度

【课堂小结】 物质的分离、提纯
分离提纯方法
原理
实例
过滤 结晶 分液 萃取
固体与液体不互溶的混合物 粗盐的提纯
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 海水晒盐 解度不同,包括蒸发溶剂结 KCl和KNO3混合物 晶和降温结晶 的分离
两种溶剂互不混溶 CCl4和水的分离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 利用CCl4从溴水中萃 解度不同 取溴 液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不同
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结晶、 干燥
过滤——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之一
(1)适用除去溶液里混 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固液 混合物的分离) (2)主要仪器:漏斗、 烧杯、玻璃棒、铁架台( 带铁圈)、滤纸等。 (3)装置图:
搭建原则: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
一贴,二低,三靠
烧杯靠在玻璃棒 上使液体沿玻璃 棒流下。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 边缘,滤纸液面低 于滤纸边缘。
思考
分液:两种互不相容液体的分离
操作注意: 分液时保持漏斗内与大气压一致; 下层溶液下口出,上层溶液上口出
过滤
物质溶解性的差异 结晶
萃取
蒸馏-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之四
(1)分离物质: 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 或除去水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物质
(2)仪器
温度计水 银球处于 支管口处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知识点1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目的】1、分离的目的: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种物质都要保留下来,且要保持原来物质的状态。

2、提纯的目的:保留混合物中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余杂质都出去。

【知识点2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物理方法(1)过滤——固体(不溶于液体)和液体分离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留气泡;“二低”: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口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注意】1、玻璃棒在过滤操作过程中的作用:搅拌、引流、转移固体2、烧杯中的混合物在过滤前应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过滤。

过滤后若溶液还显浑浊,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透明为止3、沉淀的洗涤方法:用洗瓶或滴管向过滤器中加蒸馏水,使水面盖过沉淀物,待溶液全部滤出后,重复上述操作2-3次(2)结晶(重结晶)A、蒸发结晶——固体和液体分离通过蒸发,减少一部分溶剂而使溶液浓缩达到过饱和,析出晶体。

该方法主要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少数几种物质的提纯,如NaCl、KCl等。

【注意】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2、 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3、 当加热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目的是防止溶质在高温时受热分解4、 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B 、降温结晶——固体和固体分离重结晶又叫再结晶,即让晶体重新溶解,再进行蒸发或降温冷却等方法,让晶体重复结晶,过滤,以打到更进一步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目的。

(3)分液——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不同的液体分离。

【注意】1、实验前应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液体的总量不能超过分液漏斗溶积的32 2、充分震荡,静置,分液时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使内外压强相等,有利于液体顺利流下3、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4)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分离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

1.过滤法:过滤是一种常见的固液分离方法。

根据物质的粒度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孔径的滤纸或滤膜进行过滤。

物质在过滤中被分离,固体残渣留在滤纸或滤膜上,液体通过滤纸或滤膜收集。

2.蒸发法:蒸发是把溶液中的溶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并使其分离的方法。

通过加热溶液,使溶剂蒸发,溶质在容器中残留下来。

蒸发法适用于溶质的沸点较高或降低溶剂体积的要求。

3.冷凝法:冷凝是将气态物质以适当的方式冷却,使其由气态转变为液态,从而实现气液分离。

通常是通过冷却管或冷却器等设备将气体冷却,使其凝结为液体。

4.结晶法:结晶是指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并形成晶体的过程。

通过控制温度的变化,使溶质从过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

结晶法常用于提纯固体物质或从溶液中回收有用的成分。

5.萃取法:萃取是利用溶剂选择性地向物质中提取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成分。

根据溶剂与待提取物质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可以实现不同物质的萃取分离。

6.蒸馏法:蒸馏是利用液体的不同挥发性,在恰当的条件下使液体沸腾,然后通过冷凝,使挥发物冷凝成液体,从而实现液体的分离和纯化。

7.析出法:析出是指通过加入或调节溶液的条件,使溶质在溶液中发生沉淀或析出。

可以通过沉淀剂与溶质之间的反应性差异实现物质的分离。

8.电解法:电解是利用电流通过溶液或熔融物质,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电解法通常应用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分离和纯化。

9.层析法:层析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通过调节流动相条件和固定相的性质,可使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形成色带或色斑,从而实现分离。

10.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利用色谱柱中填充物对样品中的组分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样品经过蒸发器气化后,进入柱中,各个组分在柱中的停留时间不同,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这些方法都是常见的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操作。

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实验室中常见的分离技术和提纯方法。

本文将从分离技术和提纯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介绍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一、分离技术1. 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通过液体的汽化和凝结来实现物质分离的技术。

其原理是根据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加热到较低沸点的物质先汽化,再将汽化的物质冷凝收集。

这样就可以得到纯净物质。

常见的蒸馏法有常压蒸馏、分馏蒸馏和真空蒸馏等。

2. 结晶法结晶法是通过溶解性差异来将混合物中的物质分离出来的一种技术。

它的原理是将混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通过加热或冷却使其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获得结晶。

结晶法常用于单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3. 萃取法萃取法是通过溶剂的选择性溶解来将混合物中的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溶剂和混合物的相溶性差异,将目标物质溶解到溶剂中,然后将溶液与混合物分离,进而得到纯净物质。

萃取法常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和分离。

4. 离心法离心法是利用离心机的离心力使混合物中的物质沉淀或悬浮物析出的一种分离技术。

离心法根据物质的密度和大小差异,通过调节离心力和离心时间来实现物质的分离。

离心法常用于分离固体颗粒与溶液、悬浮物与溶液等。

二、提纯方法1. 结晶提纯法结晶提纯法是通过将固体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通过结晶再溶解的方式来提纯的方法。

结晶提纯法可去除混合物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晶体。

2.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对混合物中有机物的吸附能力,将其吸附到活性炭上,从而实现提纯的方法。

活性炭吸附法常用于去除溶液中的色素、气体和有机杂质等。

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利用气相色谱仪将混合物中的物质分离并测定其组成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根据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和保留时间的差异,通过色谱图对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

4.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是利用液相色谱仪将混合物中的物质分离并测定其组成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根据物质在液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和保留时间的差异,通过色谱图对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三、化学方法
1、原则
不增,不减,易分 不增:即最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不减:除杂结果不应使所需物质减少; 易分:加入试剂后,使杂质转化为沉淀, 气体等与所需物质易于分离。
2、方法
(1)沉淀法
杂质中含有能生成沉淀的离子或原子团 (如Cl-、SO42-、CO32-)
(2)气化法
杂质中含有能生成气体的离子或原子团 (如CO32-、HCO32-)
B
A.CaCO3 C.KNO3
CaO K2SO4
B.KCl D.BaSO4
MnO2 CaCO3
2、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硫酸钠杂质,除杂 质所用的试剂是( )
B
A、Ba(OH)2
B、BaCl2
C、Ba(NO3)2
D、BaCO3
3、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 杂质)( )
A
A、MnO2(KCl)
(5)置换法
固体或液体混合物(考虑金属活动 顺序表)
(6)还原法
气体混合物(有还原性气体)
气体的干燥
常用的干燥剂 可干燥的气体
举例
H2、CO2 N2、Cl2 NH3、O2
浓硫酸
(酸性) 中性、酸性 (中性) 氨气除外
无水氯化钙
固体氢氧化钠、 碱石灰、氧化钙
(碱性)
中性、碱性
物 理 方 法
方法
过滤Βιβλιοθήκη 2、方法(1)沉淀法
杂质中含有能生成沉淀的离子或原子团 (如Cl-、SO42-、CO32-)
(2)化气法 杂质中含有能生成气体的离子或原子团 (如CO32-、HCO32-)
2、方法
(3)溶解法
杂质可以溶于某种试剂,而产品不溶于该 试剂(如除去C粉中的CuO粉末)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细节决定未来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知识疏理】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谓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一一分开。

除杂和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一)、常用的物理方法: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分离方法。

1. 过滤法:当可溶性物质混入不溶性物质或不溶性物质中混有可溶性物质时,用此法。

如:食盐中混有泥沙,可按如下步骤:①先将混合物溶于水。

②过滤。

③将滤液蒸发得NaCl 。

2. 结晶法:当两种物质都可溶,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时,用此法。

如:KNO 3中混入NaCl ,可按如下步骤:①溶于水加热,把混合物制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

②降温结晶。

③过滤。

3. 升华法:当易升华物质与其他物质相混合时,可用此法。

如:碘单质中混有砂子,其操作是:①加热使碘升华,收集碘蒸气。

②冷凝,得单质碘。

4. 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

如:Cu 粉中混有Fe 粉,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二)、常用的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两种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选用合适的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然后再用物理方法分离。

(关键是转变物质的状态)1. 沉淀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生成沉淀经过滤而除去。

如:HNO 3中混有H 2SO 4,可加入适量的Ba(NO 3)2溶液:2. 化气法:即加入一种试剂和杂质反应,使其生成气体而除去。

如一般某盐中混有少量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常用此法除去。

如NaCl 溶液中混有Na 2CO 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3. 置换法:即在某盐溶液中加入某金属,把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从而把杂质除去。

如溶液中混有,可加入过量的锌:4. 转化法:即通过某种方法,把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

如CO 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 ,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CuO 的试管:5. 加热法:即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杂质转化为气体或使杂质分解变成气体而除去。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提纯和分离一、分离和提纯分离:就是把混合物的各个祖坟物质彼此分开,分别得到纯净物。

提纯:就是把混入某物之中的少量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物,也即是除杂。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谓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一一分开。

分离完成后各组分要保持(经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的组分经过转化而分离还要恢复为)原有的物质组成和状态。

除杂和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

在提纯物质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试剂外,还应选择适宜的杂质(或产物),以便于同被提纯物进行分离。

现将有关要点归纳如下:1、应注意几个“不”⑴不能“玉石俱焚”。

即试剂一般与杂质反应,不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

但特殊情况下,所加试剂需要和保留物质反应,但最终要转化成需要保留的物质。

如除去FeCl3溶液中的NaCl,可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加适量稀盐酸。

⑵“不增”、“不减”。

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要保留的物质。

⑶不污染环境。

即要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

⑷不能“旧貌变新颜”。

即除杂结束前,要恢复保留物质的原有状态。

2、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⑴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⑵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⑶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

二、常用的方法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谓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一一分开。

分离完成后各组分要保持(经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的组分经过转化而分离还要恢复为)原有的物质组成和状态。

除杂和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

在提纯物质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试剂外,还应选择适宜的杂质(或产物),以便于同被提纯物进行分离。

1、分离和提纯的主要物理方法方法适用范围或原理举例物理方法过滤法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粗盐的提纯结晶法蒸发分离溶质与溶剂除去易挥发的杂质从含有HCl的NaCl溶液中分离出固体NaCl降低温度可溶性固体溶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小不同分离NaCl与KNO3的混合物当然,实际分离与提纯还会有一些其他方法,在实际解题时要因题而解,也可以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几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发 1、原理:利用加热, 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 发而析出溶质(晶体) 的过程。
2、实验用品:蒸发皿、 玻璃棒、酒精灯、铁 架台(铁圈)
蒸发操作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用 余热蒸干。
分离和提纯有什么不同?
分离: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 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 分都要保留下来,而且最后要保 持原状。
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 一主要组分,其余杂质通过一定 方法都除去。
生活中的例子
淘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水和米分离; 吃饭时揭开锅盖时有水滴出; 曝晒海水得到食盐; 用酒精洗涤衣服上的油渍;
第一步,将KCl和MnO2的混合物放入烧 杯,向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 使KCl完全溶解;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分 离,用少量蒸馏水洗涤MnO22~3次,将MnO2 干燥后储存。
第二步,蒸发滤液,并用玻璃棒不断 搅拌溶液,当蒸发皿中析出大量晶体时, 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干溶液,将KCl冷 却后储存。
CCl4 2.9g
实验结论
CCl4与水互不相溶。I2在CCl4中溶解度远 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萃取
原理: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 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原来溶液中 提取出来的方法
另一种溶剂--萃取剂,其选择条件: 1、萃取剂与原溶剂不混溶、不反应 2、溶质在萃取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 3、溶质不与萃取剂发生任何反应
交流与讨论
1.现有混有KCl的KNO3粉末,参 考课本图1-11的溶解度曲线, 设计实验方案提纯KNO3。
第一步:将KCl和KNO3的混合物放入烧 杯,向烧杯中加入适量较高温度的蒸馏 水,用玻璃棒搅拌,使KCl和KNO3完全 溶解。
第二步: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有 大量晶体析出。
第三步:过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KNO3 晶体2~3次;干燥后储存。
层析
据混合物中 各物质被吸附性 能的不同,把它 们溶解在某溶剂 中,以层析的方 法进行分离 。
分液漏斗使用
(3)用玻璃塞盖严分液漏 斗的上口,用右手压住玻璃 塞,左手握住旋塞部分,把 分液漏斗倒转过来,观察玻 璃塞处是否漏液。若不漏液, 将分液漏斗正立起来,将玻 璃塞旋转180°,再重复上 述操作,观察分液漏斗处是 否漏液,若不漏液,则该分 液漏斗的上口不漏液。
观察与思考
已知四氯化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油状 液体,密度比水大,常用作溶剂。
将已得到的晶体用蒸馏水溶解,经过滤、 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步骤,得到 更纯净的晶体的过程。
分液
将萃取之后两种互不相溶液体的分离
萃取和分液实验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 铁架台(带铁圈)
分液漏斗使用
1、使用前必需洗净, 检查是否漏液 (1)打开玻璃塞,关闭 旋塞。 (2)加2/3的水,观察旋 塞处是否漏液,若不漏液, 将旋塞旋转180°,再观 察旋塞处是否漏液,若还 不漏液,则该旋塞不漏液。
2、实验仪器: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 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 石棉网
蒸馏适用范围
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也可 除去水等液体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蒸馏注意事项
1、垫石棉网
2、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处 3、放沸石(碎瓷片)防止液体爆沸
4、冷凝管水流“下进上出” 5、液体体积不超过2/3,不少于1/3 6、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液体不能蒸干
实验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mL溴水(或碘 水),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1mL四氯 化碳(CCl4),振荡,静置。观察并比较 两支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液体分层,上层淡黄色,下层橙色 另一支试管液体不分层,颜色也无变化
问:为什么溶液分层了? 为什么下层是紫红色,而上
层无色?
I2的溶解度
水 0.034g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应垫在石棉网上。
结晶
适用于可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在同 一种溶剂中不同组分溶解度S随温度T变 化幅度不同,从而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 提纯。(一种S受T影响较大,另一种S 受T影响不大)
结晶和重结晶
1、冷却结晶 将热的饱和溶液慢慢冷却后析出晶体,此法
适用于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较大,如KNO3。 2、蒸发结晶 此法适用于 溶解度变化不大 的溶质, 如NaCl。 3、重结晶
原理?
你知道吗? 回顾一下,你学过哪些有
关混合物的分离的方法?如何 应用?
过滤 蒸发 结晶 蒸馏
其它分离方法
萃取 分液 层析
过滤 1、原理:利用物质 的溶解性S差异,将 液体和不溶于液体 的固体分离开来。 2、实验用品(右 图) :漏斗、滤纸、 铁架台(含铁圈)、 烧杯、玻璃棒
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①一贴:滤纸紧贴 漏斗
内壁;
②二低: 滤纸 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来自 滤液液面 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
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漏斗的
三层滤纸
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
末端应与 烧杯内壁
相接触。
交流与讨论
实验室中用KClO3和MnO2催 化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从反 应后的KCl和MnO2的混合物中分 离、回收这两种物质,需要使 用哪些分离方法?请简述实验 方法。
萃取和分液的操作方法
1、取约10mL溴水,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 注入约10mLCCl4,盖好玻璃塞 2、振荡分液漏斗,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 振荡后打开旋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3、静置
4、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打 开,使分液漏斗内外通气。
5、下层液体往下走,上层液体往上走
蒸馏
1、定义:将液态物质加热至沸点,使之 汽化,然后将蒸气重新冷凝为液体的操作 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