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使美欧银行倒闭而中国银行稳定的原因

合集下载

2008年金融危机原因及各国对策

2008年金融危机原因及各国对策

2008年金融危机原因及各国对策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2008年9月15日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贱卖、摩根斯坦利并购为标志的的“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发生了,并迅速席卷全球,波及范围广、冲击力度强、连锁反应快都是前所未见,是世界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法阵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我认为形成这次金融危机原因至少有以下三个第一:次贷危机是导火索美联储为了应对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遏止美国经济的衰退,连续多年下调联邦基金利率。

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形成了低成本的借贷环境,认为未来的房价只涨不跌,促使美国民众涌入房地产领域。

但是这些房地产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美国中下收入阶层。

在美国制造业转移的情况下,中下阶层的收入难以提高,在金融资产泡沫推动下的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最终把他们逼到破产的地步,引发了世界性债务危机。

金融经济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金融泡沫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

以房地产市场和信贷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犹如空中楼阁,因次贷危机的发生而轰然倒塌。

因此,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只是放大了“次贷”金融危机,将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风暴。

第二:美国过度消费和亚洲过度消费是实质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

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总额达到6%的水平,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

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

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1990年代后期,充裕的全球资金涌入美国,金融业在美国的发展越来越旺盛,金融产业演变成一个大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产生大量的产值,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金融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竟达到GDP的40%。

金融危机对美国银行体系的影响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金融危机对美国银行体系的影响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2011年05月财经视点金融危机对美国银行体系的影响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文/张旭摘 要:金融危机对于银行业的冲击力度不言而喻。

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对美国银行体系造成的影响为例,得出金融危机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美国银行体系;中国银行业中图分类号:F833/8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114-02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彻底改变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

“十一五”期间,我国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工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质量和效益都有显著提高。

2006年至2009年,我国平均每年的工业产值增长率达到13.5%,超过了G D P。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应该把发展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上,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第三,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的城乡差距、挖掘农村潜在生产力的根本途径。

要因地制宜,实施“转型战略”、“扩张战略”和“升级战略”。

“转型战略”指的是为了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农业发展道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扩张战略”为扩大农业发展规模与范围,建立农业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开发农产品市场,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促进农村产业化。

“升级战略”是指为了提高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物质支持和技术基础保障,贯彻农业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的竞争实力。

(三)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城乡差距开始扩大。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其社会原因。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

要调整城乡结构,减少城乡差距,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体制,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维护金融稳定的思考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维护金融稳定的思考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维护金融稳定的思考[摘要]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安全始终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五年入世保护期结束,我国金融业融入金融全球化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一定冲击。

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无疑也是巨大的。

文章首先阐述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安全理论,分析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安全的关系,探讨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描述积极作用的同时强调负面影响。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实例,提出我国金融业融入金融全球化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思考1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安全理论概述1.1金融全球化的表现特征国际间经济贸易合作的日益频繁,金融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它是指各国或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依赖影响,并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趋势。

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金融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金融全球化表现为:1.1.1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呈不断加速和扩大的强劲势头。

当今每天都有大量资本在跨国界流动,上千亿资金转瞬转移到世界任何地方,资金流向也从发达国家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

1.1.2货币体系和监管协调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从金本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全球统一金融监管标准的形成,该机构发起拟定的《巴塞尔协议》及《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1.2金融安全的理论概述金融安全指国家在金融全球化下具备抗拒内部金融风险和抵御外部金融冲击的能力,具体包括确保金融主权完整、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受到冲击也能将金融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保护本国经济秩序。

1.3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安全的关系1.3.1金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金融全球化加快世界资金流动,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

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金融危机是指金融系统的严重崩溃或波动所导致的巨大经济损失。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金融危机加大了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让金融体系的风险变得更加突出。

这也是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中国银行业受到的冲击也不容小觑。

一方面,中国银行业与国际金融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下滑对中国带来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

而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石,其稳定性也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稳定。

因此,金融危机加大了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也增加了中国银行业谨慎经营的必要性。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负面影响1. 可能会出现不良资产增加的情况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企业经营遇到重重困难。

这使得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增加,贷款风险加大。

虽然中国政府采取多项举措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但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2. 对银行信用评级造成不利影响金融危机重创了国际市场,各国经济表现不一,同时也给银行信用评级带来了不利影响。

由于中国银行业存在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因此银行信用评级也很可能受到波及。

3. 对中国银行业的投资带来挑战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萎靡,国内市场需求下降,这使得中国银行业面临投资选择面的收窄,投资难度增大。

然而,银行作为一种金融机构,其发展往往离不开投资,因此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中国银行业的投资进程。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积极影响1. 改变了从前“银行拿钱来贷”模式,提升了银行风险管理能力金融危机暴露出了许多金融机构的弊病,警示着金融机构需要优化运作模式,增强风险管理,这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银行可以积极研究新的投资标的,以降低风险;优化机构结构,加强内部管理,以规范运作流程。

金融危机督促银行从传统的“银行拿钱来贷”模式向“资产配置”的模式转变,进一步提升了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10金融危机,为何唯中国优雅从容?

10金融危机,为何唯中国优雅从容?

金融危机,为何唯中国优雅从容?雷曼兄弟公司是为全球政府、机构、公司和投资者提供金融服务的一家多元化投资银行,是美国的四大投行之一。

自1850年创立以来,迄今已有160年的历史。

它是《商业周刊》评出的2000年最佳投行;2001年,被收入标准普尔100指数;2002年,被《国际融资评论》授予“年度最佳投行”称号。

就是这样一家历史悠久、信誉卓著的美国投行,于2008年9月15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这个案例在政界、经济界和学术界影响极大,但对普通的中国百姓来说,有可能并不以为意。

那么,下面一个故事,则值得引起关注了。

一位极善言谈的朋友,经常在QQ群聊中给大家制造欢乐,很多人将他视为知己。

不久之后,他成为一家企业的副总,已经鲜少在群里出现。

又过了两年,也就是2008年,他再次在群里活跃的时候,我们都感到很奇怪。

以他的能力和经验,似乎不会被无端炒鱿鱼。

经过问询,才知道他所在的外贸企业陷入低谷,人员极其过剩。

至于原因,他也有点儿茫然,不知为什么,突然间生意就不好做了。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罪魁祸首”原来是发轫于美国的金融危机。

雷曼兄弟死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发轫于次贷危机,而全球金融危机又发轫于美国金融危机,就是这样一个因果链条。

危机来袭,伤害的不仅仅是经济,也摧毁了人们生活的信心。

美国一向是全球经济的支柱,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将美元作为最坚挺的外汇储备。

然而,2008年的华尔街,人们面对的无奈现实却是:假设去年你有1000美元的现金,如果买了雷曼兄弟的股票,现在你已一无所有;如果你买了AIG的股票,现在你只剩下33美元;然而,如果你只是碰巧全部买成了啤酒,那么喝完后你至少可以依靠卖易拉罐赚回214美元。

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美国和欧盟的金融体系都岌岌可危,美国除了“两房”和美国国际集团被政府接管之外,五大银行基本上全部垮掉,其他商业银行也都陷入困境。

至于股票市场的动荡、各国货币的贬值和外资出逃等现象,更是在意料之中。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金融学3班赖小艳 (08商英) 2008050558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从金融风险形成的因素看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金融风险是与金融活动相伴随的,有金融活动的地方一定存在金融风险,而当金融风险恶化之后便演变成金融危机,一国的国内金融危机,由于金融全球化从而导致国际性金融危机,而此次有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2007 年,美联储连续十几次加息,房地产市场降温,评级机构调低次贷衍生品评级,投行抛售次贷,次贷危机开始集中爆发。

尤其是今年9 月份,三大美国投行的倒下以及保险等金融机构资本结构迅速恶化,引发全面金融危机。

而究竟导致此次国际性的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呢,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答案,业界对此也都是众说纷纭。

在众多的原因中不外乎都与金融风险产生因素息息相关,下面便从经济体制,金融监管,金融创新,金融投机,金融内控以及金融环境六个方面阐述总结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经济体制--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金融风险的产生于经济体制密切相关。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风险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风险无处不在。

,,,,,年里根在美国上台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开始在英美推行,并随后在全世界蔓延。

这一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在经济理论方面:极力宣扬“三化”: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

英国《金融时报》说:“自由化时代也是金融危机格外频发的时代。

在经济泡沫的蛊惑下,似乎所有人都失去了理智,金融家们的贪婪、普通投资者的盲目、监管者的松懈、政府的失察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品危机许多金融创新是为了管理金融风险的需要进行的,而本身每一种金融创新都存在风险,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风险。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之所以称之为“次贷危机”便源于此。

金融产品根据其作用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解决实体经济中商品销售等问题而创造的产品,如分期付款。

从美日银行破产分析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

从美日银行破产分析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

从美日银行破产分析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标题:从美日银行破产分析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引言: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但也伴随着金融风险的增加。

回顾历史,美国和日本都曾遭遇过银行破产的经历,这为我们国家的银行业风险防范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本文将以美国和日本银行破产案例为例,分析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以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美国银行业破产分析美国在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中,出现了多家规模庞大的银行破产的现象。

其中最著名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大震荡。

造成美国银行业破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贷款风险:美国多家银行过度放松贷款审查标准,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借款人也给予了大量的贷款。

这使得坏账增多,给银行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2. 衍生产品失控:美国银行业过度依赖衍生产品,并缺乏对衍生产品的有效监管。

当次贷危机来临时,衍生产品市场崩溃,导致银行大量亏损。

3. 内部控制不力:美国多家银行对内部风控机制的建设存在缺陷。

许多银行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风险的扩散。

二、日本银行业破产分析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银行业也曾经历了一轮破产风暴,被称为“失落的十年”。

造成日本银行业破产的主要原因包括:1. 土地和房地产泡沫破裂: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土地和房地产泡沫,但随着泡沫破裂,银行的不良资产激增,资本净值大幅下降,多家银行陷入破产危机。

2. 放贷失控:日本银行过度依赖抵押贷款,大量放贷给无法偿还贷款的企业和个人,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急剧攀升。

3. 财政政策滞后:日本政府在面对银行破产危机时反应迟缓,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危机加剧。

三、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我国银行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挑战。

从美国和日本的银行破产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以改善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1. 加强风险管理:银行应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信贷、市场、操作和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和管理。

从美日银行破产分析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

从美日银行破产分析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

从美日银行破产分析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的金融危机给各国的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中美国日本的银行业更是受到了破产的威胁。

我们通过对美国日本银行业破产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银行业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从美国的银行业破产来看,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信贷泡沫的破灭。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银行业过度放宽了对信贷的管控,大量的次贷和房地产贷款进入了市场,导致了信贷风险的积累。

当房地产市场崩盘之后,这些风险暴露无遗,银行业出现了大规模的破产潮。

而日本的银行业破产则与经济不景气和金融泡沫有关。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导致了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崩盘和股市暴跌。

许多银行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亏损严重,无法偿还债务,最终破产。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来自于市场、信贷和经济等多个方面。

为了预防和化解这些风险,我国银行业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能力。

我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对银行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

同时,银行业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其次,加强信用风险防范和控制。

信用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需要通过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提高贷款审查和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银行业还要加强对借款人的风险管理,及时调整债务结构,控制信贷风险的积累。

再次,推进金融创新和科技应用。

金融科技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引入新技术和业务创新,可以提高银行的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

例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识别和预测风险,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借鉴。

银行业风险是全球性的,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风险。

我国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提高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金融危机使美欧银行倒闭而中国银行稳定的原因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美国银行业造成数以百计的商业银行破产,为研究商业银行破产提供了绝佳的样本。

因此收集了受危机冲击的美国破产的商业银行样本以及对比样本,研究美国商业银行破产的财务影响因素。

本次在用单变量检验方法检验备选财务指标有效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加权模型,利用模型贡献度指标分析财务因素的显著性和影响程度。

实证结果表明,不仅资产回报率、资本充足率、净贷款占比和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对银行破产具有显著影响,资产回报率和净贷款占比的变化率也具有显著作用;而且资产回报率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因素。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尽管金融衍生产品被广泛认为是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证结果显示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对样本银行的稳健性具有正向影响。

美国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自身的管理和制度等存在的问题,使美国银行业在本次危机中深陷泥潭。

随着住房和信贷危机升级,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银行业出现18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

美国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2008年第四季度共亏损262亿美元,为199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次季亏,也是FDIC开始此项统计25年来的最高季度亏损额。

2008年全年,美国银行业共实现盈利161亿美元,为1990年以来最低,2008年创造了1000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了839亿美元。

2008年对美国银行业是极其困难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美国金融市场的信托活动下降,受托管理的资产总额在2008年下降了1.1万亿美元,非管理的资产减少了3.5万亿美元。

净信托收入在2008年比2007年减少了1.1万亿美元。

而同时用于破产和援助所产生的交易在2008年却达到15年来的最高。

2008年全年共有78家保险机构通过合并并入其他机构,292家被兼并,25家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被关闭,5家大型机构接受救助,这也是自1993年以来最大数量的机构倒闭和救助交易数额。

在全美约8500家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中,截至2008年第四季度末,共有252家被列入“问题银行”名单,远高于第三季度末的171家;银行业“问题资产”从前一季度的1160亿美元升至1590亿美元;而2009年年初以来。

又有14家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被关闭。

数据显示,美国银行业从历史的比较来看,盈利能力在下降,从资本收益率与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来看银行的盈利能力,美国银行业的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在2008年创下自
1987年以来的最低。

说明美国银行业受次贷危机影响严重,在2008年整体盈利能力受到了重创。

从2008年的整体经营情况来看,数据显示,美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总利息收入比2007年下降了80667亿美元,净利息收入比2007年仅有少额的增加,非利息收入下降了8.1%。

债券收益在2008年亏损了14083亿美元,2007年债券已经出现亏损,但2008年亏损额度大幅增加。

债券的巨额亏损对美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下滑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美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在2008年为24341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了73289亿美元。

具体季度数据变化为:2008年前三个季度,净利润没有出现亏损,但是利润额从第一季度就开始在下降,而且下降幅度都比较大,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下降幅度为58.37%。

第四季度,美国商业银行亏损29497亿美元,导致全年净利润下滑至1990年以来历史最低。

从人均利润来看,2008年美国商业银行的人均利润仅为1.25万美元,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74.95%。

从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情况来看,大银行仍然是美国银行业的主导力量。

根据2008年第四季度的数据,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共有512家,占全部商业银行的7.23%,但创造的利润却占整体银行利润的81%,而资产在1亿美元与10亿美元的中等商业银行和资产在1亿美元以下的中小商业银行创造的利润分别为16.9%和2.2%。

美国银行业在2008年整体利润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出现利润亏损或下降所致。

美国商业银行整体风险防御能力。

从资本充足率指标来看,2008年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自2002年以来的最低,银行业风险防御能力在下降。

从美国银行业的贷款损失准备来看,美国商业银行和存储机构贷款损失准备在2008年第四季度为69.3亿美元,是2007年第四季度的贷款损失准备32.1亿美元的两倍还多,贷款损失准备金占了整个净营业收入的
50.2%。

可见,在2007-2008年由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银行业贷款损失和资产负债表中计提的贷款准备金不断增加,贷款损失准备金在2008年全年达到151235亿美元,比2007年增加了93925亿美元。

贷款损失准备金是银行的信用成本,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增加说明银行的信用成本在不断提高,美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不断加大。

关于美欧银行破产相关因素,主要从财务指标、金融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四方面进行研究。

财务指标中,资本充足率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

美国商业银行为样本,建立模型分析权益资产比、资本收益比和风险调整资本比三个指标对银行破产的影响程度,发现权益资产比对银行破产的影响最大。

通过建立动态银行借贷模型分析说明:货币政策目标会影响资本充足率水平高低,从而影响银行的借贷比例,乃至银行的健康水平。

同时,其他财务指标对银行破产也具有显著影响,如信贷质量,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资产质量和
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比等。

其中,银行信贷水平、流动性水平一直是近来研究的重点。

关于非财务因素对银行破产影响的研究同样较多。

金融市场影响因素中,研究发现股票价格的上升、收益率和交易量的增加促进银行的稳定发展,信用评级的下降则会降低银行的稳定水平。

政策影响因素中,存款保险制度可以通过增加消费者信心降低银行挤兑的概率];但也会使得银行由于得到保险而增加自身的风险投资偏好,从而增加银行破产的概率。

此外,宏观经济环境不理想,例如,GDP增长缓慢、实际利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上升等因素都会增加银行的破产风险。

不可否认,宏观经济面的恶化以及监管的不足会导致银行的破产,但是在相同的不利宏观经济环境中还是有很多银行得以持续经营。

而对于中国而言,本来就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做长链条的ABS,而且中国当时经济对外至少金融方面并没有那么开放,冲击自然小了。

再有我们国家银行有国家政府保证,目前根本不会出现倒闭现象,国家还投放了4万亿救市,帮助人民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

这就是中国的制度的优良体现。

政府干预市场,而资本主义是放任市场。

社会主义的是对市场的宏观调控等等这一系列的政策,使得中国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超级稳定,不至于面临倒闭的风险。

以上即为金融危机期间美欧银行倒闭而中国银行稳定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