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人物的个性》写作指津.

合集下载

写出人物的个性作文800字

写出人物的个性作文800字

写出人物的个性作文800字 1如果说记忆是五彩的泡泡,那么母爱则是滑腻的肥皂水;如果说记忆是海滩边色彩斑斓的贝壳,那么母爱则是细小且不出奇的沙子;如果说记忆是小河中欢快的游鱼,那么母爱则是必不可少的河水……那是一个夜晚,爸爸正在为我倒洗脚水。

也不知怎的,爸爸手中的热水一不小心洒到了我的脚上,我痛得大声叫了出来。

妈妈闻声赶来,看见我的脚上又红又热,便知道这是被烫伤了。

她急忙抓起牙膏,挤出一点,轻轻地涂抹在我的脚上……之后,爸爸和妈妈送我进了医院,耳边还不时传来妈妈对爸爸的埋怨:“你啊你,做事就不能小心点?你看看我们家闺女的脚被你烫的……”在这之后的日子里,妈妈一直悉心照顾我,直至完全恢复。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到了,我决定送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惊喜。

打开母亲的'房门,拿出早已折叠好的`纸鹤,小心仔细地布置在房间中。

过了一会儿,我轻轻地关上房门,等待妈妈的到来。

“哒,哒,哒……”我知道,这是妈妈的脚步声。

妈妈刚打开家门,我就立即把眼罩给妈妈戴上。

妈妈虽然不愿意,但还是戴上了眼罩。

见到妈妈戴上了眼罩,我便神秘地说:“妈,我要给你一个惊喜。

”我拉着妈妈的手,把她拉到房门前,摘下她的眼罩:“妈妈,打开门吧。

”门后,每只纸鹤上都写着:“母亲节快乐!妈妈,我爱您!”此时,我发现妈妈的眼睛红了,眼眶中闪着晶莹的泪花。

呵呵,妈妈笑了,那么甜美,那么幸福。

写出人物的个性作文800字 2每个妈妈都爱她的孩子,而我的妈妈也不例外。

妈妈的个子不算高,也不算矮,在一米八左右,她时常留着披肩发,在他的脸上,有一双浓眉大眼,还有一个高高的鼻梁和一个小小的嘴巴,妈妈一笑,嘴里就会流露出一排排洁白的`牙齿,好看极了。

我的妈妈虽然没有什么名利和地位,而她却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人,但是她在我的心目中却是一位无比伟大的.母亲。

妈妈是一个最关心我的人。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发了高烧,忽然,妈妈看见我冻的直打哆嗦,于是走过来,摸了摸我的额头,“什么,你发高烧了。

特训作文之写出人物的个性写作指津 (1)

特训作文之写出人物的个性写作指津 (1)

特训作文之《写出人物的个性》写作指津[写作指导]写人的记叙文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所谓个性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有异于他人的特征。

由于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因而个性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同一思想品质,在表现形式上也总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不会完全相同。

善于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文章才容易打动读者。

写出人物的特征,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选材恰当而有意趣所谓“恰当”,主要指选用的事例能够准确而生动地概括出人物在各个方面的性格特征;所谓“有意趣”,就是要留心捕捉有情有趣的生活“浪花”,从而展示人物个性的丰富内涵。

曾有一位考生这样写《习惯》:数学老师名唤“吴吉昌”,他有一个口头语——“简单”,总是挥舞着“简单”这面小红旗,鼓励、引导同学们攀登数学之峰。

粗粗一瞥,他不大像一位正儿巴经的老师,有些个像“啦啦队”的“队长”,不停地用“简单”为同学们打气。

有一次,上语文课,语文老师问:“吴吉昌有一句什么口头语?”全班同学大声回答:“‘简单’!”作者把语文课本中那位植棉模范吴吉昌,与数学老师吴吉昌搅在一起写,引得阅卷老师哄堂大笑。

这不但渲染了全篇的喜剧色彩,而且巧妙地向人们暗示:这位数学老师也是一位“劳动模范”,也是一位“耕耘好手”,真是妙趣盎然。

二、善于由细微处见精神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

事实证明,像《红楼梦》这样的名著,之所以令人百读不厌,并不是因为它描写了惊天动地的事件,而是由于它通过无数精彩的细节,塑造了许许多多血肉丰满的人物。

请看小说第四十回贾母宴请刘姥姥时的文字: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

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作文评讲——写出人物的个性

作文评讲——写出人物的个性

作文评讲作文题目:写一个人。

题目自拟。

要求:写出人物的个性一:此次作文好的方面1:语言很流畅,病句、错字在文中出现的很少。

2:能选择自己熟悉的人作文,情感真挚。

3:大部分同学善于选取典型的事例,注意了从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4:拟题比较好的有刘欢《那双手的温度》欧阳雪《别样的“天使”》郭晓《拿什么赞美您》李建文《明天一定记着开窗》严方玉《校园拾“智”》曾钎《悠悠的笛声》闵江磊《秋风中绽放的菊》陈祥《我因先生而自豪》付煜《暂时的“母亲”》光皓月《食堂里的“爆跳虾”》汪万《板车的主人》汪茜《昙花开在一瞬间》5:优秀语段清晨,校园的树林弥漫着些白雾,有细细的蝉声,飞鸟拍着翅膀掠过。

下着些小雨,轻柔而朦胧,空气清新的如同梦境一般。

——欧阳雪抬眼,却对上了一张明朗的笑脸,心里也不知道什么感觉,仿佛这种干净而纯净的笑容不该出现在年过而立的他的脸上。

这是个略胖的中年男子,却理着“学生式”的平头,明亮的大眼睛里折射着奇异的光彩,脸圆圆的,身子也圆圆的……散发出一种温暖的气息。

——沈玲《那个温暖的人》顺着笛声的方向走去,在不远处,我看见一个老人佝偻着腰,风吹过,老人的雪白凌乱的头发飘起来,像一朵白花。

我不禁的加快脚步,近了,只见老人穿着破旧的衣服,面目苍白且憔悴,一根拐杖支撑着他,拐杖早已变了形,是那么的古老,中间还有一段裂痕。

——曾钎二:不足之处1:素材多取材于生活很好,但多缺少艺术的处理。

(例如语言上修辞的运用,结构上的铺垫等等)2:叙事无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忌平铺直叙。

3:有的文章人物性格塑造比较单一,注意尽量的多方面展示人物的性格。

三:优秀作文我因先生而自豪陈祥先生以教数学为业,身体胖胖,个子高高,不喜功,不慕利,爱抽烟。

性子倔强像头牛,不到黄河不回头,成绩不用愁。

——题记在每个人都有不同寻常的记忆。

在我入校以来,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胖胖的身影和洪亮的声音还有那一脸的微笑。

他的一举一动影响着我,让我前进,我因先生而自豪。

人物的个性记叙文作文指一个人的特点

人物的个性记叙文作文指一个人的特点

人物的个性记叙文作文指一个人的特点我有个朋友,姓张,是个中学老师。

张老师有个特点,就是特别会说话。

不是说他会拍马屁,而是他能把一件小事说得天花乱坠,让你觉得这事儿比天还大。

比如有次他跟我说,他班上有个学生,成绩不好,但特别会画画。

张老师就这事儿跟我聊了一个下午,从学生的画说到艺术的价值,再说到教育的本质,最后还扯到了国家的未来。

我听得一愣一愣的,心想这学生要是知道自己的画能扯出这么多大道理,估计得乐坏了。

张老师不仅会说话,还特别会做人。

学校里有什么事儿,他总能找到合适的话说,让大家都满意。

比如有次学校要评先进教师,大家都觉得这是个烫手山芋,因为评谁都不合适。

张老师就站出来说,这先进教师应该评给那些默默无闻,但一直在努力的老师。

这话一说,大家都觉得有道理,结果张老师自己也没评上,但他一点也不介意,还乐呵呵地说,这是大家的荣誉。

张老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会照顾人。

学校里谁家有事儿,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

有次我家里出了点事儿,张老师知道后,二话不说就跑到我家帮忙。

我问他怎么这么热心,他说,大家都是同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我听了心里暖洋洋的,觉得有这样的朋友真是福气。

不过张老师也有他的烦恼。

他跟我说,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太会说话了,反而让人觉得他不实在。

有次他跟校长提了个建议,校长听了觉得不错,但后来有人说,张老师这是在拍马屁。

张老师听了也不生气,只是苦笑说,做人真难,说真话别人不信,说假话别人又嫌。

张老师的故事还有很多,但我觉得,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他能把复杂的事儿简单化,把简单的事儿复杂化。

他这一辈子,就在这简单和复杂之间转悠,转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高中第二册作文:写出人物的个性

高中第二册作文:写出人物的个性

高中第二册作文:写出人物的个性[训练目的]能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

[复习指导]什么是个性,什么样的人物才算有鲜明的个性,怎样才能写出鲜明的个性,是写作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文章中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呢?“你还有钱吗?”“你还有钱吗”人物的生活细节可能很多,但并非所有细节都有价值,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选材,只保留能体现人物鲜明个性的材料。

《品质》、《老王》、《金岳霖先生》等文章都是这方面的样板,要仔细体味作者在细节选材上处理的妙处。

还有,要注意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

孤立地描写人物肖像不是不可以,但不如抓住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把肖像描写与语言、动作描写结合起来,这样给人的感觉更立体更逼真;静态地描写人物心理固然好,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可能更能丰富而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世界,刻画人物的个性。

当然,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还有其他一些艺术手法,通过阅读与写作实践,你自然会慢慢体会到。

[典题探究](2008•高考湖北卷)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人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请根据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重论述个人修养与其言行举止之间的内质与外在关系。

比如”等。

这[范文引路]举手投足之间婆“人赃并获”员送来一张椅子时,外婆却拒绝了,并谢了她。

外婆说:“昨晚老头子托梦说了,他也想吃点。

他想吃的,你们都孝顺,都记得点了,他该是高兴的。

不过,老头子说要和我挤一张椅子坐,就够了……”外婆是个朴实的人,但她的那番话,却让我比什么名着都记得牢。

作文训练:写出人物的个性

作文训练:写出人物的个性

内容预览:本教案操作性强,主要是从方法指导上告诉学生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作文训练之二:写出人物的个性写人是记叙文的基本内容。

写人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才能吸引读者。

个性特征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特征。

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把人物写活呢?这就离不开描写的手法。

下面我们就要来讲一讲怎样进行描写。

一、写好肖像,以形传神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

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表现人物的特征。

《故乡》中的杨二嫂: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由这个外貌特征可以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写肖像,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怎样才能画好人物的眼睛呢?1、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的经历、遭遇、处境和人物的内心变化。

鲁迅的《祝福》十多次写祥林嫂的眼睛、眼光、眼神,表现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和性格的变化。

2、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出人物的年龄、个性和不同的情绪。

人物的年龄、性格、情绪不同,他们的眼神和目光也会不同。

比如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样”,而老人的眼睛则应当留下生活刻下的印记,或是饱经沧桑,或是沉静平和慈祥,或睿智深遂。

刚强自信的人会拥有熠熠生辉的双眸,而脆弱自卑的人眼光是躲躲闪闪游离不定。

眼睛可写满渴望写满期待,希望工程的代表宣传画——魏明娟的大眼睛,无数少女少妇的望穿秋水;眼睛可写满兴奋写满激动,成功者噙着泪花的眼睛;眼睛也可写满绝望,吸毒者无神的眼睛;写满忧郁感伤,《蓝衣少年》幽幽的眼睛……二、写好心理,倾诉心声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

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也可以间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作文怎么样写出人物的个性

作文怎么样写出人物的个性

作文怎么样写出人物的个性作文怎么样写出人物的个性一、训练目标:1、通过二三事记述人物2、用细节表现人物的个性二、目标导引(一)什么是人物的个性人物的个性是指人物在思想、品质、言行、习惯等方面与众不同的特征。

(二)为什么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人物的个性是由不同的社会背景、人际环境、人生经历、学识、年龄等诸多因素决定的,而且个性有一个产生、变化、发展到定性的过程。

写出了人物的个性,才能表现这一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区别;表现了人物的个性,也就是表现了这个人物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写出了人物的个性,也才体现了写作的价值。

(三)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通过言行、心理、肖像描写等都可以表现人物个性,但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二三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今天我们只从这两方面谈一谈表现人物个性的方法。

1、善于通过二三事从多角度表现人物个性2、我们能写出不同人身上发生的不同的事,或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的态度,也就表现了人物的个性。

通过二三事表现人物要与表达人物的个性结合起来考虑,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A、表达的中心包含了人物的两三个方面的品质,让每件事或片断表现其中的一点。

B、只表达其一个方面的个性,每件事或片断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取材上下功夫。

一是选材必须围绕主题。

写作时必须认真审题,不管是命题,还是材料作文都应该看懂题目的意思,明确题目的要求及题目涉及的范围,确立主题。

然后围绕主题,考虑在自己所贮藏的素材中,有哪些材料符合题意,这些材料就应该选取,而与主题毫无关系的材料,就要毫不可惜的舍弃,哪怕是十分生动有趣的材料。

二是选材要真实,写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在写作时就要选择那些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熟悉的事例来写。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因为自己熟悉,知道其中一些细节,有切身感受,所以容易写得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而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正是一篇好记叙文的重要标准。

如果胡编乱造,就会使文章失去了准确性,真实感,也就因此失去说服力。

写出人物的个性

写出人物的个性

写出人物的个性她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总是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吸引着周围人的注意力。

她总是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兴趣,不停地探索世界的各个角落。

她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人,总是充满了与众不同的点子和创造力。

她喜欢挑战自我,从不容许自己在舒适区停留太久。

她勇于尝试新事物,勇往直前的精神总是令人刮目相看。

无论是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还是参加一个新的运动,她总是全力以赴,并且享受其中的过程。

她是一个极度乐观和积极的人。

她总是相信事情会变得更好,而且会为之努力。

她总是站在困境的一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永远不放弃的战士。

她是一个非常细心和关心他人的人。

她总是留心身边每个人的需要,并尽力帮助他们。

她的朋友们常常感受到她的温暖和关爱,因为她总是愿意倾听他们的问题,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她是一个非常坚定和笃定的人。

当她有一个目标时,她会努力并且永不妥协地追求。

面对挫折和困难,她从不退缩,而是通过努力和坚持来克服困难。

她的毅力和决心总是令人钦佩。

她是一个爱冒险和享受生活的人。

她喜欢旅行,探索新的地方和文化。

她喜欢与人交流,结交新的朋友。

她喜欢尝试新的美食和体验新的活动。

通过这些冒险,她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她是一个充满活力,乐观积极,善于关心他人,坚定而冒险的人。

她的个性让她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并且深受周围人的喜爱和尊重。

她的独特之处在于她总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永不停止奋斗。

她的个性深深地影响了她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上,她总能展现出不凡的才华和能力。

她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使她能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在工作方面,她总是非常认真和负责任。

她从不拖延和偷懒,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她善于组织和管理时间,能够有效地完成任务。

她喜欢挑战自我,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她的同事们常常赞扬她的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

在学习方面,她总是努力追求卓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出人物的个性》写作指津写人的记叙文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所谓个性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有异于他人的特征。

由于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因而个性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同一思想品质,在表现形式上也总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不会完全相同。

善于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文章才容易打动读者。

写出人物的特征,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选材恰当而有意趣所谓“恰当”,主要指选用的事例能够准确而生动地概括出人物在各个方面的性格特征;所谓“有意趣”,就是要留心捕捉有情有趣的生活“浪花”,从而展示人物个性的丰富内涵。

曾有一位考生这样写《习惯》:数学老师名唤“吴吉昌”,他有一个口头语——“简单”,总是挥舞着“简单”这面小红旗,鼓励、引导同学们攀登数学之峰。

粗粗一瞥,他不大像一位正儿巴经的老师,有些个像“啦啦队”的“队长”,不停地用“简单”为同学们打气。

有一次,上语文课,语文老师问:“吴吉昌有一句什么口头语?”全班同学大声回答:“‘简单’!”作者把语文课本中那位植棉模范吴吉昌,与数学老师吴吉昌搅在一起写,引得阅卷老师哄堂大笑。

这不但渲染了全篇的喜剧色彩,而且巧妙地向人们暗示:这位数学老师也是一位“劳动模范”,也是一位“耕耘好手”,真是妙趣盎然。

二、善于由细微处见精神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

事实证明,像《红楼梦》这样的名著,之所以令人百读不厌,并不是因为它描写了惊天动地的事件,而是由于它通过无数精彩的细节,塑造了许许多多血肉丰满的人物。

请看小说第四十回贾母宴请刘姥姥时的文字: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

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

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探春手里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是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写——刘姥姥事先受到嘱咐,为了“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在宴席上故意出洋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难得的是作家笔下众人的笑,笑得各不相同,笑得非常个性化,完全合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理,乃至年龄和体质特征。

这就使得这一段短短的细节描写,形象生动,意味丰富,真是妙不可言。

细节描写不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依附在其他各种描写(比如对人物、环境或物体的描写)之上的。

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是“细”和“精”。

“细”就是要尽可能地细致入微。

细节描写不同于一个事件或情节,它的特点,它的优势,就在于从“细”中反映出对象的特征。

越“细”越具有表现力,越“细”越能展示语言的魅力。

比如张贤亮的名作《绿化树》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慢慢地把馍馍拿起来。

忽然我在上面发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指纹印!以它的的大小,我甚至能辨认出它是个中指的指印。

从纹路来看,它是个“罗”,而不是“箕”。

一圈一圈的,里面小,向外渐渐地扩大,如同春日湖塘上小鱼喋起的波纹。

波纹又渐渐荡漾开去,荡漾开去……噗!我一颗清亮的泪水滴在手中的馍馍上了。

印在馍馍上的指纹印,本是一般人不会留意的。

但作者捕捉到了,而且注意到“是个‘罗’”,“而不是‘箕’”,并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把它细致地描绘出来。

而“一颗清亮的泪水滴在馍馍上”,也是一个极其传神的细节,非常细腻地传达出人物内疚、感激却又难言的复杂心态。

“精”就是要精选能表现出人物个性的典型细节。

比如《荷花淀》中写水生嫂听到水生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一细节,足以让我们透视水生嫂内心复杂的情感活动:丈夫要到大部队去,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明天就走,又出乎意料之外。

这消息无疑使她“震动”——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一时间,多少复杂感情涌上心头,几年的夫妻恩爱,可能出现的不测风云……激烈的情绪冲撞,使她几乎难以自持,但她终于能够自持——“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情绪,因为她明白,自己不能“拖尾巴”,必须坚强。

这就是这一细节的典型意义。

丰满、生动的细节,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平时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作文时积极展开丰富的想象,就有可能写出感人至深的细节来。

穷人的风骨马德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

我扭过头看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

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

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多的在意,只是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

我这才注意到了,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

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

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给我送钱去冻得红裂的手心里攥紧的便是类似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夹杂着旧版的分纸币。

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有父母得病了舍不得吃药的钱,也许有几块钱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的还是借别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

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

我问:“少了多少呢?”“5元。

”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可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了我吧。

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

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那节课,我上得很不好,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

下课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

在搭上自己的5块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

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

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

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

我以为这个事就这样过去了。

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递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几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的事,就算了吧。

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家长突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

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我突然想起了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是什么。

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

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可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师生赏读:师:这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好文章。

这种感染力主要来源于精彩的细节描写。

请大家举例分析。

生1:比如,主人公“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生2:又如,当他执拗地要把钱还给“我”时,“突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生3:这些细节让我们体悟到:穷人的钱虽然来之不易,但穷人有穷人的风骨,决不贪占别人的便宜;穷人有穷人的人格,一切困难都自己扛。

2004年高考上海卷要求“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下面是一篇记叙类的夺魁作文:非典型性忙碌一考生一小李头脑精明,遇啥事都喜欢拨拨心头的金算盘,看看能否从中赚点零花钱。

可整日如此小打小闹,小李觉得太没出息了。

这不,他一边看着新闻,一边在沙发上又打起了金算盘。

(开篇强调小李的“金算盘”。

)又是非典!正冥思苦想不得出路的小李被新闻吵得闹火,腾地一下子起来关了电视。

可坐回沙发后,长期精打细算养成的第六感觉又让小李坐卧不安,总觉得没抓住什么。

(没有抓住“什么”呢?留下悬念。

)这时,女友小凤拿着一袋板兰根开门进来了。

“小李,最近非典传播情况严重,医院来了好多病人,确诊是非典的就有两个,我决定最近呆在医院。

这是医院发的板兰根,记住要按时喝。

出门要戴上口置,可记住了!”小李盯着板兰根,一句也没答理小凤。

小凤气得马上回医院去了。

(“盯着板兰根”干什么?作者隐而不发。

)二小李不愧为一个精明人。

一包板兰根就让他大受启发。

第二天,他就忙开了。

(受怎样的“启发”?再设伏笔,承上启下。

)他先是调查了一下非典传播最严重的几个地方,列出了四大“财区”:北京、内蒙古、山西、广东。

(四大“财区”,足见小李发财梦之热切,暗应上文的“金算盘”。

语言风趣幽默。

)继而买进一大批白醋、板兰根,急急飞至内蒙古。

要说蒙古人就是豪爽,小李没过几天就发了一笔横财。

想到北京消费水平之高,小李更是偷着乐。

却不想,天子脚下,百姓人人觉悟很高,小李却落得个铩羽而归。

咬咬牙,小李决定杀向广州,再赌一把。

由于他头脑活络,专挑小乡村出手板兰根等药物,居然让那些村民心甘情愿地掏钱给他,甚至于疯狂地抢购。

(扣住“金算盘”大写小李的生意,尺水之中颇得兴波之妙。

)一连几天,小李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四大“财区”。

好几次,小凤给他打电话都没时间接。

小李说:“全国闹非典,忙啊!”(“忙”于发不义之财,可恶、可笑!)三医院已连续几天收到非典疑似病人了。

小凤也已好几天没好好地休息了。

(回头再写小凤。

)那双原本水灵灵的眼睛熬得通红,似乎还夹杂着几缕血丝,眼圈黑乎乎的。

头发也略显凌乱,大概好几天没仔细打理了吧。

(生动的细节,侧写小凤之忙。

)“小凤,快!又有病人送进来了!”话音未落,刚眯上眼、靠着椅背想休息一下的小凤便像弹簧般跳了起来,向医务室冲去。

这一幕已不知上演多少遍了,小凤对此也习惯了。

(再写小凤之忙,用笔不多,但使人如临其境。

)现在让她最感不安的是:打给小李的电话总没人接。

其实她只想跟小李说一句:“对不起!非典闹得厉害,最近不能陪你,忙啊!”(“忙”于职守、“忙”于奉献,可敬、可爱!)这篇佳作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