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ppt课件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五课 审美自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
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及含义;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了解19世纪西方艺术的几个代表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了解甚少,农村中学的孩子对西方艺术的几个代表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几乎不知道。
3重点难点
审美自律含义的理解;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请同学们阅读P37的第一段文字,找出“以前的美术创作风格与现当代美术创作风格”的有何区别?
以前的美术:
美术被依附于一定的实用功能,美术家被赋予不同的任务,他的创造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现实需要。
现代的美术:
美术家在作品创作中发现自己的乐趣,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便成为他们主动追求的目标。
这些“美术风格”的变化即类似于“审美自律”
“审美自律”的含义:。
审美自律ppt课件

促进事业发展
良好的审美品味和创造力,有助 于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和成功,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
03
审美自律在不同领域的应 用
艺术领域
艺术创作
审美自律要求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保 持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不受外界干 扰和商业利益驱使,追求艺术本质和 内在价值。
艺术鉴赏
审美自律也体现在观众的艺术鉴赏中 ,观众应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不受流行趋势和他人评价左右,能够 深入感受作品的美感和内涵。
审美自律PPT课件
目录
• 审美自律的定义与重要性 • 审美自律与个人发展 • 审美自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目录
• 如何培养审美自律 • 审美自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审美自律的未来发展
01
审美自律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01
审美自律:指个体在审美活动中 ,能够自觉地遵循美的规律,发 挥审美创造力,实现自我发展和 自我完善。
VS
审美自律在全球化的体现
在全球化进程中,审美自律表现为对多元 文化的尊重和包容,以及对不同艺术形式 的欣赏和理解。同时,全球化也促进了不 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审美自律的 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审美自律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对审美自律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环境友好和社会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 人们在审美自律中更加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将美学和伦理相结合。
在审美活动中,个体应自觉遵循美的规律 和道德规范,抵制低俗、媚俗的审美倾向 ,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源自02审美自律与个人发展
提高个人品味
培养审美意识
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提高对 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能够更好 地欣赏艺术、设计、时尚等领域
湘美版高中美术选修:审美自律

《早春图》轴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绢本,水墨
•
宋
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
纸本,墨笔,纵:19.8厘米,横:289.5厘米。
《潇湘奇观图》是米友仁存世不多的作品之一,画面峰峦起伏,云雾出没,层林被 飘渺的烟霭笼罩,山石和树木都用水墨点成,浑然一体,全然不觉线条及皴擦的痕迹。 后幅有米友仁的自识,并有薛义、董其昌等十四家题记。
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历程
• 隋唐开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
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等。
• 五代、北宋山水画鼎盛期,如郭熙、米友仁的水
墨山水,王希孟的青绿山水。
• 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代实,侧重笔墨神韵, 开创新风。 • 明代及近代续有发展,董其昌及清初“四王”为 山水画走向绘画理论及绘画手法的程式化完备作
你喜欢写字吗? 班上哪位同学的字写得最好?
平时我们写的字属于什么字体? 这一字体最突出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羲之
知道绍兴兰亭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艺术家的个 性、情绪及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对作品的影 响以及中国绘画多样的艺术风格。
第二单元
第 5课
审美自律
兰亭修禊图 明 文徵明
• 米芾,善诗,工书法,擅篆、 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 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 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 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 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 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 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 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 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 山,富有创造性。
画家身份?创作态度? 风格特点?
米友仁(1074-1153)
南宋书画家。米芾长子, 人称小米。善行书。其山 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以 水墨横点(米点皴)写烟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审美自律

之感。
郭熙是宋代杰出的画家和卓有建树的 VS 山水画理论家。他的理论成就见于其子郭
《 早
思辑录的《林泉高致》一书。特别重要的
春 图
是,郭熙阐明了山水画构图取景的三种形
》
式:“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 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
郭 熙 (
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郭熙把理论成
北
功地运用到自身的山水画创作上。
《珊瑚笔架图》是米芾唯一传世的绘 画作品,附于《珊瑚帖》之后。《珊瑚 帖》是米芾的一幅行书作品,其后附有 《复官帖》,因此又名《珊瑚复官二 帖》。
珊瑚笔架图 纸本 米芾(北宋)
审美自律—宋
山水画:
《早春图》是宋代郭熙的代表作之一山
水灵秀,构图幽奇,变化多端,既有“春
山淡冶而如笑”之姿,又给人“可游可居”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北宋)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审美自律—宋
《潇湘奇观图》纸本 米友仁(南宋)
恰恰就在北宋中期,许多修养高的文人、官员,他们有着琴棋书画的底蕴,凭着自己 的喜好也加入到美术创作与收藏行列中来了。这将带来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看南宋画 家米友仁创作的《潇湘奇观图》。
审美自律—宋
审美自律—宋
思考:
他们作画用笔用墨 与郭熙、米氏云山 又有什么不同?
--- 破 墨 --- 水 墨 写 意 --- 泼 墨 。 强 调 笔墨趣味与个性表 现。
VS
《 早 春 图 》 郭 熙 ( 北 宋 )
贰 文人画特点
审美自律
文人画的特点:
画面构成:结合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
《 秋
创作手法:强调笔墨趣味。
其
二宗,将采用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采 用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他自诩为南宗正
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教学案例.docx

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审美自律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审美自律现象和个人风格的出现。
(2)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
(3)欧洲19世纪几个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的创作观念和风格特征。
这节课主要选取前面两块内容讲解鉴赏。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和形式的发展逻辑,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形式之美的;2.了解中国的书法和文人画的主要观念和基本的发展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四、教学设计鉴于简单的绘画鉴赏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我尝试把一些新的元素融入课堂,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导入的时候,用比较新颖的时装秀视频,展示不合乎寻常的服装设计,新鲜而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审美自律的概念。
五、教具:多媒体、媒体播放工具六、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引出课题(5分钟)时装秀视频欣赏,通过现代不合乎寻常的时装秀引出课题。
用视频的方式导入,可以调度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讲述:大家所看到的是属于美术领域的时装秀,同学们喜欢这样的服装吗?怎么理解这种设计?(2)学生觉得比较新奇,情绪也比较高昂,争先回答。
学生一:喜欢,有个性,特别。
这样设计很新颖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学生二:不喜欢,没法穿,像外星人。
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
教师总结:服装设计师大胆的表现着自己的创意,完全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个性化的表达,不受外界社会的干扰。
这种个性化的表达及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表现方法,我们称之为“审美自律”。
2.体验与观察(15分钟)教师:“审美自律”其实很早就出现在美术作品中,当然具体追溯到什么年代也无从考证。
我们现在就联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具体了解什么是“审美自律”。
我们知道美术依附于一定的实用功能存在。
随着历史的发展,美术家在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的乐趣,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成为他们主要追求的目标。
2-5暖 审美自律全-ppt课件 - 副本

第五课
审美自律
2009年2月
一、什么是审美自律?
(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表现出来的审美取向就有差异)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导学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 对 个人风 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 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
搜尽奇峰打草稿 ( 明 )石涛
搜尽奇峰打草稿
视频了解石涛
活动建议
选择你感兴趣的中国某个历史时期,从中选二至三 幅相似题材的美术作品,尝试从表现手法、章法布局 等方面来进行比较,并观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 的内在联系。
外国部分
第五课 审美自律 肖像 ( 法国 )1808 安格尔 新古典主义
第五课 审美自律
荷拉丝兄弟的宣誓 ( 法国 )1784 达维特
第五课 审美自律
自由引人民 ( 法国 )1830 德拉克洛瓦
第五课 审美自律
作品 作者 风格流派 流派特点
荷拉丝兄弟的宣誓
达维特
新古典主义
1.力求恢复古典主义(古希腊、 古罗马)的传统,受理性主义美 学支持,大量采用古代题材。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墨梅图 ( 元 )王冕
1、元代画苑中以画墨梅开 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 2、没骨画法 3、折枝法构图
第五课 审美自律
狂草+泼墨大写意 展现徐渭--孤傲自赏, 又郁郁寡欢的性格
墨葡萄图 ( 明 )徐渭
第五课 审美自律
( 清 )朱耷 白 眼 向 人
视频了解朱耷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拖泥带水皴
鬼 脸 石
高中美术第五课 审美自律 课件 (2)

古罗马早期历史故事 戏剧式构图 室内 朴素而强烈 轮廓线描摹精细,笔触细腻
表明画家投身大革命决心
1830年的革命行动 稳定的三角形 室外
灿烂而响亮 粗放、旋动
讴歌人民为自由和权利而战
印
象
主
莫奈《日出•印象》
雷诺阿《阳台上的两个人》
题 材: 选取自然界的景物、人物、静物等,范围较广。
场 地: 以户外写生为主,也有一些室内写生的。
色 彩: 注意色彩的微妙变化,运用光学原理,突出环境色。忽略线描。 以近乎虔诚的敏感力求捕捉瞬间即逝的动人效果。
笔 触: 笔触明显、随意、”零乱“。改变过去层层涂色的习惯,直接作画。
结束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艺术追求: 反对陈旧俗套、矫揉造作的绘画方式,无拘束地表现画家个人 情趣,希望凝固的是“瞬间的永恒”。
互动欣赏
《拿破仑加冕式》
《干草垛》
《
萨
巩固练习
达 纳
帕
尔
之死Biblioteka 》互动欣赏《萨恩帕勒斯苏丹之死 》
巩固练习
《萨宾妇女》 《 青 蛙 塘 》
活动建议: 右下图是透纳在1838年所画的《海盗船》 右上图是莫奈1872年作《日出·印象》时所依据的勒阿弗尔日出景象 请同学们分析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内在联系。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五、审美自律 —十九世纪法国画坛的三种艺术流派
孙埠中学:邓辉
学习目标:
一、复习审美自律的两个涵义: 二、了解19世纪法国画坛里的三种艺术流派
高中美术《审美自律》ppt课件

米勒 《拾穗者》
《拾穗》
米勒(法)
晚钟
印象画派产生的原因和基本特点
:
• 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 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 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 变万化的大自然。在描绘自然景色时,他们重视光、色和 大气的表现,他们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 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们大多 用原色作画,因此色彩特别清新、明亮。他们努力去观察 自然,要达到的目的是“对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活动建议二
(法国)莫奈 1840-1926
作于1872年
(英国) 透纳
1775-1851
作于1838年
荷拉斯兄弟的誓言
达维特
(法国) 约1784年
阿玛戎之战
鲁本斯
(佛兰德斯)
印象派画家与新古典主义作品的比较
土耳其宫女 (法国) 安格尔
在小船上作画的莫奈 马奈
比较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对立
荷拉斯兄弟的誓言
达维特
(法国)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法)
a:谈一谈这几幅 作品与其他风格作 品的区别。 b.分析作品中,画 家通过笔触、造型、 色彩所表现出的情 感。
安格尔《大宫女》
浪漫主义出现的背景、基本特点 :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蒙运动宣 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 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 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浪 漫 主 义
籍里柯《梅杜萨之筏》 德拉克洛瓦《阿拉伯幻想曲》 戈 雅 《 1808 5 3 年 月 日 的 枪 杀 》
现实主义美术出现的背景、基本特点
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 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 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 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 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 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 和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兰亭序 唐摹本 ( 东晋 )王羲之
第五课
审美自律
珊瑚笔架图 宣纸(美自律
提示:从作者身份、服务对象、创作目的、 绘画形式、创新之处等进行比较。
比较 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早春图 (北宋)郭熙 《早春图》是宋代郭熙的代 表作之一,它敏锐地展现了严冬 刚过,大地复苏的细微变化。远 处峰峦高耸,山谷间雾气弥漫。 中景楼阁,瀑布高悬,涧水奔流。 近处河流刚刚解冻,渡口山路上 旅客行色匆匆,枯瘦清简的松树 有主有宾,攲正多姿,新芽初绽。 画家运用纯熟的技巧,展现了季 节的特点,细微地表现出悄然而 至的早春气息,环境优美舒畅, 意境深远。《早春图》山水灵秀, 构图幽奇,变化多端,既有“春 山艳冶而如笑”之姿,又给人 “可游可居”之感。虽然篇幅不 大,所画之图是兼具三远的全景 式山水,但布景立意,妙合自然, 几乎无懈可击,体现了郭熙严肃 认真的创作态度,也是郭熙绘画 理论的一个很好诠释。郭熙是宋 《早春图》(北宋)郭熙 代杰出的画家和卓有建树的山水 画理论家。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2010年11月30日
2009年2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导
学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
对 个人风 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兰亭序 (东晋)王羲之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王羲之51岁风格成熟时的代表之作。它像 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我国魏晋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历代书家无不奉之为圭臬。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绍 兴),遂为浙江人。他是司徒王导的侄儿,初为秘书郎,累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世称王右军,被尊为“书圣”。会稽佳山丽水,当时不少名士居于此地,吟咏性情。
第五课
审美自律
他的理论成就见于其子郭思辑录 的《林泉高致》一书。他主张继 承前人的成果,反对“局于一家” 和“蹈袭”;主张“兼收并览, 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 他认为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不 应仅限于技术的追求,一个优秀 的画家还应力求做到“所养扩 充”、“所览淳熟”、“所经众 多”、“所取精粹”,要广泛接 触生活,深入实践,师法自然, 并且还要撷取典型,创造典型, 绘制出“可行”、“可望”、 “可游”、“可居”的山水世界。 他指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 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认为自然山 水变化万端,远近深浅、风雨明 晦、四时朝暮,无不相异。
中国山水画的章法布局 三个发展层次
第五课
思考与交流
审美自律
中国山水画的章法布局 三个发展层次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潇湘奇观图》(南宋)米友仁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元朝以后,很多艺术家在题材、内容、方式进一步与画家的人品 联 系在一起。绘画对他们来说其实更多是一种愉悦身心的方式。 因此画家们开始有意识地用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题材来隐喻 自 己的高洁,用丰富的笔墨来捕捉即兴的情感。
风景( 法国 ) 莫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题材的变化
在欧洲的传统观念 中,伟大的画作必须表 现高贵的人物或重大的 事件,胆子米勒却使普 通的农民生活进入了画 面。通过他的作品使人 们不得不把收割看成是 一项严肃的事情。
拾麦者 ( 法国 )1857 米勒
第五课
审美自律
题材的变化
在欧洲的传统观念 中,伟大的画作必须表 现高贵的人物或重大的 事件,胆子米勒却使普 通的农民生活进入了画 面。通过他的作品使人 们不得不把收割看成是 一项严肃的事情。
兰亭序 唐摹本 ( 东晋 )王羲之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山阴兰亭(故址在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 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流有东山再起名满天下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 辞赋家孙绰、名理精湛游心物外的高僧支遁,以及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等41人。这天风 清云淡,名士们分坐在蜿蜒的溪水两旁,司令的人将斟满的酒杯从上游顺流漂下,停搁 在谁的跟前,谁就得饮酒赋诗。宾主兴致盎然,成诗37篇,众公推王羲之作序以存念。 这篇流传千古的美文妙墨,当时即以蚕茧纸、鼠须笔乘兴所作。手稿共28行,324字, 前松后紧,间有顺手涂改数处,极为自然随意,达到了“心手双畅”的圆融境界,加之 酒后微醺,如有神助。醒后曾再书,竟不能复得。 兰亭序 唐摹本 ( 东晋 )王羲之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墨梅图 ( 元 )王冕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墨竹 ( 元 )王冕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墨葡萄图 ( 明 )徐渭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水鸟 ( 清 )八大山人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搜尽奇峰打草稿 ( 明 )石涛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山水 ( 明 )石涛
第五课
人间生活
活动建议
选择你感兴趣的中国某个历史时期,从中选二至三 幅相似题材的美术作品,尝试从表现手法、章法布局 等方面来进行比较,并观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潇湘奇观图》(南宋)米友仁
第五课
思考与交流
审美自律
中国山水画的章法布局 三个发展层次
《鹊华秋色图》(元)赵孟頫
第五课
思考与交流
审美自律
中国山水画的章法布局 三个发展层次
第五课
思考与交流
审美自律
中国山水画的章法布局 三个发展层次
《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
第五课
思考与交流
审美自律
拾麦者 ( 法国 )1857 米勒
的内在联系。
第五课
作品
作者 风格流派 流派特点
审美自律
荷拉丝兄弟的宣誓
达维特 新古典主义 1.力求恢复古典主义(古希腊、 古罗马)的传统,受理性主义美 学支持,大量采用古代题材。 2.传达有关正义、荣誉、爱国主 义等道德观念。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 浪漫主义 1.体现与时代解放运动相联系 的人民路的愿望和理想,关注 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 2.对正义和幸福未来的向往。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此帖传为唐代冯承素双钩廓填本,纸本,故宫博物院藏,素称 “神龙本”。千百年来,流传有绪的《兰亭序》已深入人心,并 孕育了以“中和”为极则的书法审美观念。其书势如“龙跳天门, 虎卧凤阙”;用笔秾纤得体,遒丽天成;章法如斜反正,纵横自 如。文中“之”字重复达二十多次,然字字意殊,极尽和畅变化 之美。从书法美学上讲,表现为空灵、自然,以韵为尚;流露在 笔尖墨端,则是任情适性,天真烂漫。
第五课
审美自律
阿拉伯幻想曲 ( 法国 )1832 德拉克洛瓦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在小船上作画的莫奈 ( 法国 )1874 马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日出 . 印象 ( 法国 )1872 莫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日出 . 印象 ( 法国 )1872 莫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冬天的风景 ( 法国 ) 莫奈
第五课
审美自律
对于山水画的构图,他认为“大山 堂堂为众山之主”,“长松亭亭为 众木之表”,至于溪谷桥径、渔艇 钓竿、人物楼观等,都须分布合理。 特别重要的是,郭熙阐明了山水画 构图取景的三种形式:“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 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 望远山,谓之平远。”郭熙把理论 成功地运用到自身的山水画创作上。
3.强调个性和情感的表现,偏 3.重视历史的精确性,试图重现 爱幻想的主观世界,追求灿烂 当时的情景,追求细节的真实性。的色调。
题材
构图 色彩 笔触 内涵
古罗马早期故事
戏剧性构图 朴素而强烈 轮廓线描摹精细 表明画家立志投身大革命的决心
1830的革命行动
稳定的三角形 响亮 厨房 旋动 讴歌人民为自由和权利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