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酪根
4-第三章 干酪根1

(Fulvic acid)
腐殖质的分类: 腐殖质按土壤学研究(Kononova,1966)通常分为三类: •富啡酸(FA) •胡敏酸(HA) •胡敏素 腐殖酸的组成: 腐殖酸
腐殖酸的平均元素组成
元素组 成:主要为C、 H、O、S、N, 其中C、O两 项占90%以上。
元素(%) C H N
FA
HA
在干酪根中发现的特殊脂类化合物如藿烃类和古细 菌类异戊二烯化合物含量较少,由于这些生物分子通常 含有极性基团,在成岩作用早期,可通过官能团之间的 反应结合在一起,变成稳定的大分子得以保存下来。
3.干酪根形成理论的综合模型
从干酪根的生物大分子先体抗蚀变能力方面讲,传统 演化及选择保存这两种形成机理可以作为两个极端。将两 者统一在一起,把干酪根看作是抗蚀的生物大分子,地质 缩合大分子,富硫大分子及特殊脂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可能 更为合理。
指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
由于人们的认识方法和研究方法和目的的不同, 对于干酪根所下的定义也就不完全一致。
国外几家学者的定义
•Forsmann (1963)和Hunt (1958) : 一切不溶于普通有机 溶剂的古代沉积岩中的分散状的有机质。 •Tissot和Welte(1978) : 沉积岩中不溶于碱性溶剂,也不 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它泛指一切成油型、成煤型的有机物质,但不包括现 代沉积物中的腐殖物质。 •Durand (1980) :一切不溶于常用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包括各种牌号的腐殖煤(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 藻煤、烛煤、地沥青类物质(天然沥青、沥青、焦油砂中 的焦油),近代沉积物和泥土中的有机质。这是所有干酪 根定义中内涵最广泛的。
亲水性 由于分子中存在有桥键,碳网具有疏松的海绵状结构, 大量水分子就可以分布于这些海绵状空隙中。 风干了的腐殖酸也还可能含有25%的水分。 腐殖酸的亲水程度取决于芳核与侧链间的比例,即取决 于缩合程度。 热解性质: 腐殖酸是良好的热不稳定性物质,受热分解,含氧减 少。
干酪根的介绍

摘录:干酪根的介绍一、干酪根的定义及制备干酪根(Kerogen,曾译为油母)一词来源于希腊语Keros,指能生成油或蜡状物的有机质。
1912年Brown第一次提出该术语,表示苏格兰油页岩中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干馏时可产生类似石油的物质。
以后这一术语多用于代表油页岩和藻煤中有机物质,直到1960年以后才开始明确规定为代表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但不同学者的定义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别。
Tissot 和Welte (1978)将干酪根定义为沉积岩中既不溶于含水的碱性溶剂,也不溶于普通有机溶剂的沉积岩中的有机组分,它泛指一切成油型、成煤型的有机物质,但不包括现代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腐殖质)。
Hunt(1979)将干酪根定义为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溶剂和有机溶剂的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
Durand(1980)认为,干酪根系指一切不溶于常用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它既包括沉积物、也包括沉积岩中的有机质,既包括分散有机质,也包括富集有机质。
王启军(1984)的定义中去掉了Hunt定义中的“分散有机质”,但认为实际应用时,重点还是在古代沉积物和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
比较可以看出,关于干酪根定义的差别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是否包括富集状态的有机质(如煤)?(2)是否包括沉积物中的不溶有机质?(3)是否限定为“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溶剂”的有机质?关于第一点,由于富集状态的有机质也是生油气母质,而从后面的讨论中将可以看到,干酪根被视为是主要的产油气母质。
因此,本书认为,干酪根的定义中应该包括像煤这样的富集状态的有机质。
关于第二点,尽管沉积物中的腐殖质和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线,沉积岩中也存在溶于酸碱的腐殖酸,表明腐殖质在演化过程中事实上延伸入沉积岩中,但由于油气基本上是由沉积岩中的有机质转化而成的,因而油气地球化学更为关注的对象是沉积岩而不是沉积物中的有机质。
因此,作为生油气母质的干酪根的定义应该反映这一点,即不包括沉积物中的有机质。
干酪根的介绍

摘录:干酪根的介绍一、干酪根的定义及制备干酪根(Kerogen,曾译为油母)一词来源于希腊语Keros,指能生成油或蜡状物的有机质。
1912年Brown第一次提出该术语,表示苏格兰油页岩中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干馏时可产生类似石油的物质。
以后这一术语多用于代表油页岩和藻煤中有机物质,直到1960年以后才开始明确规定为代表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但不同学者的定义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别。
Tissot 和Welte (1978)将干酪根定义为沉积岩中既不溶于含水的碱性溶剂,也不溶于普通有机溶剂的沉积岩中的有机组分,它泛指一切成油型、成煤型的有机物质,但不包括现代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腐殖质)。
Hunt(1979)将干酪根定义为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溶剂和有机溶剂的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
Durand(1980)认为,干酪根系指一切不溶于常用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它既包括沉积物、也包括沉积岩中的有机质,既包括分散有机质,也包括富集有机质。
王启军(1984)的定义中去掉了Hunt定义中的“分散有机质”,但认为实际应用时,重点还是在古代沉积物和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
比较可以看出,关于干酪根定义的差别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是否包括富集状态的有机质(如煤)(2)是否包括沉积物中的不溶有机质(3)是否限定为“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溶剂”的有机质?关于第一点,由于富集状态的有机质也是生油气母质,而从后面的讨论中将可以看到,干酪根被视为是主要的产油气母质。
因此,本书认为,干酪根的定义中应该包括像煤这样的富集状态的有机质。
关于第二点,尽管沉积物中的腐殖质和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线,沉积岩中也存在溶于酸碱的腐殖酸,表明腐殖质在演化过程中事实上延伸入沉积岩中,但由于油气基本上是由沉积岩中的有机质转化而成的,因而油气地球化学更为关注的对象是沉积岩而不是沉积物中的有机质。
因此,作为生油气母质的干酪根的定义应该反映这一点,即不包括沉积物中的有机质。
干酪根

煤结构示意图
干酪根的基本化学结构
低熟阶段:H/C=1.64,O/C=0.06 高熟阶段:H/C=0.83,O/C=0.013
以脂肪链为主,芳 香环为次,侧链杂原 子含量低,且以醚型 杂原子官能团为主。 主要的生油母质
Ⅰ型干酪根(Behar等,1987)
干酪根的基本化学结构
低熟阶段:H/C=1.34,O/C=0.196 高熟阶段:H/C=0.73,O/C=0.026
干酪根的元素 组成测定方法 元素分析仪
元素 分析 仪的 基本 原理
有机物在氧气燃烧,用 氧化剂使其充分氧化,使 各元素定量的转化为其对 应的氧化物
C转化为CO2 H转化为H2O N转化为N2O、 再还原为N2
热导池检测器
柱色谱
3、有机质官能团特征(红外光谱)
基团类型 主要吸收频带(cm-1) 2930 2860 烷基类型 (H) 1455 1375 720 1630~1600 芳基类型 (C) 反应的基团振动特征
具形态 部分
惰质组
粗粒体 菌类体
碎屑惰性体
有机碎屑
镜质体
菌藻类
颗石藻
层状藻
葡萄藻
菌解无定形
结构镜质体
惰质体
条 带 镜 质 体
菌 孢
菌核
菌核
角质体
孢粉体
孢粉体
孢粉体
暗色泥岩-藻类体
暗色泥岩-壳质组
暗色泥岩-镜质组和惰质组
2、干酪根的元素组成 干酪根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又不同于一般的 纯有机化合物,因而没有固定统一的元素组成
固定碳(%)
镜煤反射率RO(% ) H/C原子比 地 温(℃) 深 度(m) 孢粉颜色 主要反应 有机质成熟度
—55
干酪根

我国黄县褐煤有机质的结构与绿河干酪根及腐泥煤的结构不同。秦匡宗等研究表明,黄县褐煤的主要结构参 数为:芳碳率0.59;芳氢率0.21;芳族取代率0.54;芳族内平均环数为2。以100个碳原子为基准,结合元素分析, 其化学结构式为C100H102O24N2S,设杂原子氮与硫均以杂环状态存在。
干酪根是沉积有机质的主体,约占总有机质的80%-90%,研究认为80%以上的石油烃是由干酪根转化而成。干 酪根的成分和结构复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没有固定的结构表达式。
演化史
Ⅲ型干酪根地史上,从前寒武纪到泥盆纪,沉积有机质的唯一来源是海洋浮游植物(藻类)和细菌,在泥盆 纪以后,高等植物开始重要起来。尤其是在成煤作用上。但就对沉积有机质的贡献来看远不及海洋浮游植物和细 菌。这主要基于下列原因:
来源
Ⅱ型干酪根
石油及天然气来源于沉积有机质。对生成石油及天然气的原始物质而言,以沉积物(岩)中的分散有机质为 主。沉积物(岩)中的沉积有机质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及化学变化,通过腐泥化及腐殖化过程形成干酪根,成 为生成大量石油及天然气的先躯。
干酪根(Kerogen)一词最初被用来描述苏格兰油页岩中的有机质,它经蒸馏后能产出似蜡质的粘稠石油。 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概念是:干酪根是沉积岩中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与其相对应,岩石中可溶于 有机溶剂的部分,称为沥青。
(1)地史上高等植物的出现明显晚于浮游植物。
(2)无论古今,海域面积明显大于陆地。
(3)浮游植物与细菌比高等植物高产。
因此,海洋浮游植物与细菌提供的沉积有机质的总量要比陆生高等植物大得多。以植物为例,现今陆地上年 产量不及总产量的1/7。浮游植物、细菌以及高等植物等随着沉积埋藏逐渐演化为有机质,沉积有机质演化为腐 殖酸,进而演化到干酪根。
干酪根

干酪根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又不同于一般的 纯有机化合物,因而没有固定统一的元素组成
干酪根的元素 组成测定方法
元素分析仪
元素 分析 仪的 基本 原理
有机物在氧气燃烧,用 氧化剂使其充分氧化,使 各元素定量的转化为其对
应的氧化物
热导池检测器
柱色谱
C转化为CO2 H转化为H2O N转化为N2O、 再还原为N2
能团。
低演化阶段
高演化阶段
芳香族环状化合物 饱和环状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 脂族链
II 型干酪根中心分子排列的构造模式
(Tissot,1975)
o
10 A
直径一般小于10A 浅处
层间距 3.4A~8A
深处
层间距 3.4A~4A
每一层由 7~8个芳 香核组成
5~6层单层 碳网组成
d Lc
La
d=3.352A
深 度(m) 孢粉颜色 主要反应
—1,000
浅黄,橙 黄
生物化学
1,000 —4,000 橙 —— 褐 热催化
轻质油,湿 气
低挥发分的 烟煤
75 —85
1.3 —2.0
0.69 —— 0.62
150 —200
4,000 — 6,000
深褐
热裂解
准变质阶段
高温甲烷 半无烟煤,无
烟煤 85 — 2.0 —
重
轻
-10
-15
-20
-25
-30
-35 13C
果胶 蛋白质 半纤维素 总碳水化合物 总有机碳
乙醇抽提类脂物 纤维素 木质素 氯仿抽提类脂物 海相高等植物 湖沼高等植物 陆生生物 浮游生物 淡水浮游生物
重
-20
第2章_干酪根ppt(改动), 教授级

轻
-10
-15
-20
-25
-30
-35 13C
果胶 蛋白质 半纤维素 总碳水化合物 总有机碳
乙醇抽提类脂物 纤维素 木质素 氯仿抽提类脂物 海相高等植物 湖沼高等植物 陆生生物 浮游生物 淡水浮游生物
重
-20
-25
-30 13C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型
3型
2型
干酪根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又不同于一般的 纯有机化合物,因而没有固定统一的元素组成
干酪根的元素 组成测定方法
元素分析仪
元素 分析 仪的 充分氧化,使 各元素定量的转化为其对
应的氧化物
热导池检测器
柱色谱
C转化为CO2 H转化为H2O N转化为N2O、 再还原为N2
3、有机质官能团特征(红外光谱)
基团类型
烷基类型 (H)
芳基类型 (C)
含氧基团 (O)
主要吸收频带(cm-1)
反应的基团振动特征
代表符号
2930 2860 1455
1375 720
1630~1600 870 820 750
3600~3200 1710
1100~1000
脂肪链的甲基(—CH3)、次甲 Ka1
13C
0 00
(13C /12C)样品 (13C /12C)标准 (13C /12C)标准
1000
通用PDP标准是美国卡罗林纳州白垩系Peedee中的 箭石13C/ 12C,其值为1123.72*10-5。
我国石油系统采用的标准为周口店奥陶系灰岩,其值
13C/ 12C,为1123.6*10-5。
重
具形态 部分
干酪根类型和生烃能力评价

干酪根类型和生烃能力评价干酪根(Kerogen)一词最初被用来描述苏格兰油页岩中的有机质,它经蒸馏后能产出似蜡质的粘稠石油。
现在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概念是:干酪根是沉积岩中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与其相对应,岩石中可溶于有机溶剂的部分,称为沥青。
一、干酪根基本情况:(1)干酪根定义:为腊状有机物质。
是动植物遗骸(通常是藻类或木质植物)在地下深部被细菌分解,除去糖类、脂肪酸及氨基酸后残留下的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高分子聚合物。
除了含有碳、氢、氧之外,也含有氮和硫的化合物。
(2)干酪根来源石油及天然气来源于沉积有机质。
对生成石油及天然气的原始物质而言,以沉积物(岩)中的分散有机质为主。
沉积物(岩)中的沉积有机质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及化学变化,通过腐泥化及腐殖化过程形成干酪根,成为生成大量石油及天然气的先躯。
干酪根是沉积有机质的主体,约占总有机质的80%-90%,研究认为80%以上的石油烃是由干酪根转化而成。
干酪根的成分和结构复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没有固定的结构表达式。
(3)干酪根成分:有固定的化学成分,主要由C、H、O和少量S、N组成,没有固定的分子式和结构模型。
Durand等对世界各地440个干酪根样品的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平均C占76.4%,H占6.3%,O占11.1%,三者共占93.8%,是干酪根的主要元素成分。
又称油母质、油母。
来源于希腊字keros,是蜡的意思。
1912年,布朗(A G Brown)首次用该术语表示苏格兰油页岩中的有机物质,它们经过蒸馏生成蜡状稠油。
以后的学者通常将干酪根与生油母质联系起来。
1980年,杜朗(B Durand)在《干酪根》一书中将其定义为:沉积物中不溶于常用有机溶剂的所有有机质,包括各种牌号的腐殖煤(泥炭、泥煤、烟煤、无烟煤)、藻煤、烛煤、地沥青类物质(天然沥青、沥青、焦油矿中的焦油)、近代沉积物和泥土中的有机质。
这个定义的内涵太广泛,于是将其简化为:干酪根是沉积物中的溶于非氧化的无机酸、碱和有机溶剂的一切有机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藻类体)
(壳质组)
(镜质组)
干酪根主要类型和演化途径 (据Tissot and Welte, 1984)
2.干酪根的范氏图
C 原子比
•既反映干酪根类型, •又反映干酪根热降 解演化历程。
Ⅰ
1. 5
Ⅱ1 Ⅱ2 Ⅲ
1. 0
H
/
0. 5 0. 25 0 0. 1 0. 2 0. 3
O / C 原 子 比
第五章 干酪根结构特征与研究方法
• 干酪根是烃源岩中的主要有机质,其定义在石 油地质学中已经学习过,这里我们侧重学习干 酪根的研究方法。解析它的性质,结构和成油 过程,也就是解剖干酪根的地球化学特征。 • 干酪根占沉积有机质中的90-98%,由于它的不 溶性,研究难度非常大,但是它为主要的油气 母质,因此对它的研究从未间断过。
干酪根显微组分的光学特征
显微组 分 藻质体 透射光 透明,轮廓清晰、 黄色、淡绿黄色、 黄褐色, 透明,轮廓清楚, 黄、绿黄、橙黄、 褐黄色 反射光 荧光 电镜扫描
壳质体
深灰色, 油浸下近 强,鲜黄色、 椭圆形、外缘不规 黑色、微突起、有 黄褐、绿黄 则,外表蜂窝状群 内反射 色 体,见黑色斑点 深灰色, 油浸下灰 中等,黄绿、 外形特殊,轮廓清 黑至黑灰色, 具突 橙黄、褐黄 楚,常保留植物结 起 色 构 油浸下不均匀深 灰色, 表面粗糙不 显突起 灰、白色,微突起 灰色, 油浸下深灰 色,无突起,中等 反射率 白色, 油浸下白色 至亮黄白色, 高突 起,高反射率 不均匀絮状、团块 较强,黄色、 状、花朵状、颗粒 灰黄、棕色 状 弱或无荧光 弱 荧 光, 局 棱角状、棒状、枝 部荧光,褐 状 色、暗褐色 无荧光 棱角状、棒状、颗 粒状
一、干酪根的显微组分和光学特征
(一)显微组分(Maceral) •这是从煤岩学(Coal-Petrology)引进的一种在显微镜下 直接测干酪根组成的方法 •将干酪根粉末洒在涂有甘油的载玻璃上,在显微镜下观察 •直接认识干酪根的原始生物组成,细菌和埋藏后改造情况, •直接对干酪根进行分类和生油气性判断。 从岩石中分离出来的干酪根一般是很细的粉末,颜色从灰褐到 黑色,肉眼看不出形状、结构和组成。 显微镜下看,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具有形态和结构的、 能识别出其原始来源的有机碎屑,如藻类、孢子、花粉和植物 组织等,通常这只占干酪根的一小部分; 而主要部分为多孔状、 非晶质、无结构、无定形的基质,镜下多呈云雾状、无清晰的 轮廓,是有机质经受较明显的改造后的产物。 显微组分就是指这些在显微镜下能够认别的有机组分。
油气生成阶段
(三)镜质体反射率 1.概念
镜质体的形成:高等植物残体(细胞壁)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 经凝胶化作用形成。 凝胶化作用:植物死亡后分解出的细胞壁(木质素、纤维素)吸 水膨胀,使细胞胶体缩小,变无,形成无结构的 胶体,在沉积和埋藏过程中介质的PH、T等变化, 又固化变成凝胶体——镜质体。 Ro为什么反映成熟度 镜质体是凝胶体,以芳香结构为主,在T、P作用下,脱水、 脱烷基侧链,结构由松散无序向紧实有序转化,芳香片间 距缩小,密度增大,从而反射率增大,这个过程是不可逆 的,所以可用它反映成熟度。
无结构镜质体:气孔发育
b.结构镜质体 •凝胶化作用不强, •木质结构保存下来.
腔 内 空 白 腔内含沥青
3、惰质组(Inertinite)
•干酪根中的原生残碳,不透明,反射光下是白色花格状. •高等植物碎片受强烈氧化(包括火灾)剩余的残体。 丝质体
裸子植物木质部管胞
a.丝质体(fusinite) 几乎是残碳, 具有植物结构
惰质体
丝质体
100(无定形)+75(藻质体)+50(镜质组)-100(惰质体) 无定形+藻质体+壳质组+镜质组+惰质体
>80 为Ⅰ型干酪根腐泥型 >40 为混合的腐植腐泥型干酪根Ⅱ1型 >-20 为腐泥腐植型干酪根Ⅱ2型 <-30 为腐植型干酪根Ⅲ型
•生油潜力的预测
(二)干酪根的颜色及其变化
•未成熟干酪根色浅,为淡黄色,随T、P的上升,热降解进行, 干酪根不断降解、缩合、结构紧实,因此颜色加深:黄→桔→ 棕→黑色。而且色度是不可逆的。 •干酪根的色变与孢粉的色变是一致的,因此将干酪根的颜色 编号称为热变指数TAI (Thermal Alteration Index)
TAI
1
2
黄
2.5
3
•Tissot的定义:沉积岩中不溶于碱性溶剂,也不溶于有机溶剂 的有机质。
•Durand的定义:一切不溶于常用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我们常用的定义:一切不溶于常用有机溶剂,也不溶于非 氧化无机酸、碱的沉积有机质。 这里定义的干酪根包括两种干酪根: I. II. Young kerogen——现代沉积物和第四系中的干酪根。 Fossil kerogen——古代沉积岩中的干酪根。
第二节 干酪根的化学方法 一、干酪根元素组成
• 干酪根的主要元素为C、H、O、N、S, •相对组成:C--80%,H—5~10%,O—10~20%,N和S—1~3% •此外,还含有少量磷和金属元素。
(一)干酪根有机元素分析 一般利用意大利产的元素分析仪进行分析。
分析原理: 测量碳,将干酪根样品在高温下通氧,完全氧化,收集氧化产 物CO2,然后用高精度热导池测出CO2的体积,再折算成碳重量。 测量氢,先将样品氧化成水,由水的体积换算成重量。 由于干酪根的分离很难将无机物全部除去,测量O、N、S的含量 常受到影响。所以O、S数值常有较大的误差,当干酪根低于80% 时,误差就较大。
干酪根的显微组分组成
大类 水 生 生 物 动物有机组 动物有机残体 树脂体 孢粉体 木栓质体 壳质组 陆 源 生 物 镜质组 荧光镜质体 惰性组 丝质体 角质体 壳质碎屑体 菌孢体 腐殖无定形体 正常镜质体 来自低等生物菌类的生殖器官 高等植物经强烈生物降解形成 高等植物木质纤维素经凝胶化 作用形成 母源富氢或受微生物作用或被 烃类浸染而形成 高等植物木质纤维素经丝炭化 作用形成 来自高等植物的表皮组织、 分泌 物及孢子花粉等 显微组分组 腐泥组 显微组分 藻类体 腐泥无定形体 藻类 藻类为主的低等水生生物 有孔虫、 介形虫等的软体组织及 笔石等的硬壳体 母质来源
干酪根的研究历史
•干酪根一词最早(十九世纪初)是指Scoland的一种油页岩 中不能萃取出的,而在干馏时能够形成油质的有机质。
六十年代初随着晚期生油学说——干酪根热降解生油 理论出世以来,干酪根的定义基本明确下来, 指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
目前,由于人们的认识、研究方法和目的不同, 对于干酪根所下的定义也就不完全一致。 国外几家学者的定义 •Hunt的定义:古代沉积岩中不溶于有机溶剂的分散状的 有机质。
当Ro<1%
H/C Ⅰ Ⅱ1 Ⅱ2 Ⅲ >1.45 1.2-1.45 1.0-1.2 <1.0
范氏图 O/C 0.05-0.15 0.10-0.15 0.15-0.20 0.2-0.3
(2)反映热演化程度
如 型 干 酪 根 Ⅰ Ro=0.5 Ro=1.0 Ro=2 H/C 1.47 0.9 0.5 O/C 0.04 0.05 0.05
浓氢氟酸溶解→水浴
60度,过量酸 搅拌4min
反 复 多 次
碳酸胺溶解氟化物→过滤→冲洗
重液浮选→烘干→用苯再抽提
干酪根——测定纯度
•一般提取的干酪根纯度一般在60-80%(个别在90%),或不足50% •杂质中最多的是黄铁矿,重液浮选不可能完全除去, •国外有人用电解法、微生物法除黄铁矿. •干酪根提纯方法研究是研究干酪根的基础工作。 干酪根性质和结构研究难度很大: 结构复杂、多变
成熟度的标尺 古地温预测 剥蚀厚度的恢复
深 度
Ro(%)
4. Ro的局限性
镜质体反射率受到抑制
•当干酪根类型较好时,即显微组份中壳质组占优时, Ro数值降低,原因是富氢组份在降解生烃中残碳盖 在镜质体之上,使反射光强度降低。 •在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等缺乏高等植物输入的岩层中 镜质体少或无,镜质体反射率测不准或测不到。
(二)干酪根元素组成及应用
干酪根的C、H、O元素占95%以上,一般就把测得的C、H、O 含量合算为100%,再研究C、H、O三者之间的变化。 研 究 内 容 原始有机质的组成 有机母质类型 热演化程度
1.Van Krevelen图(范氏图)
• 煤岩学家Van Krevelen通过对煤的大量研究,发现煤的 H/C 和O/C比值既能反映煤的变质程度,又能反映煤的显微组份, 在煤岩学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 Van氏对煤的各种显微组份做了H/C,O/C图。 干酪根显微组份的Van氏图 煤岩组份的Van氏图
3.5
4
棕
4.5
5
颜色 淡黄
深黄 桔黄 淡棕
深棕 黑色
Ro
TAI
Ro
0.3--------0.5------------------1.2-----1.5------TAI与生烃阶段的关系
1-2.5
0.3-0.5 生化
2.5-4
0.5-1.3 石油窗
4-4.5
1.3-2.0 凝析、湿气
4.5-5
>2.0 干气
不溶性
有机质、矿物的机械混杂物
分离干酪根可能会使某些成份损失而失去代表性
所以至今没有一种完美的物理或化学方法能够理想地分析出 它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目前只能用各种方法从不同侧面去 探测干酪根。
干酪根研究的常用方法
显微镜
1.光学类方法
SEM——scanning electronic mite) 经彻底氧化、脱水形成的 细菌空架。
c.浑圆体 成因不详,有人说是宇宙体.
4、显微组分应用
•划分干酪根的类型
计算公式: TI=
显 微 组 分
腐泥组 壳质组 镜质组
•无定形 •藻质体 •结构镜质体 •无结构镜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