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枣儿》课文原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枣儿》授课课件)

剧 本
数不清的枣儿,爹喊自己的娃来吃,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自 己的爹吃,身边却只是别人的爹。他们使劲喊,娃不应,爹也不应。 漫山遍野无人应。田野里只回荡着祖孙二人无比热烈却又近乎无望 的呼喊。为什么这饱含着爹娘生命的人性和人情果竟唤不回从小也 是由它奶大养大的儿孙?这枣儿啊。到底是苦涩还是香甜?
16. “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在这里应该如何理解?
【答案】“不认识回家的路了”是说人们在社会的 发展进程中,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和新的思想,却遗 忘了优良的传统观念。
17.结尾为什么又用到这首童谣?
【答案】结尾又用到这首童谣,但有所变化,由幕 后转为台前,由没有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 唤声”,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 内容,深化了全剧的主题。
捡枣、吃枣
导思1.围绕“枣儿” 老人和男孩之间发生 了怎样的故事?
枣儿童谣
导思3.戏剧开头和结尾 引入了有关枣儿的童谣, 有何作用?
关键词: 呼唤亲人
感恩亲情
忆枣、藏枣
导思2.剧中老人的儿 子和男孩的父亲各起 到什么作用?
象征意义
导思4.以《枣儿》为 标题有何好处?“枣 儿”象征了什么?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 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老人 男孩
枣儿
象征 亲情 故乡 传统 精神家园
儿子 父亲
全剧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 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 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亲情的渴望,反映了我国 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1) 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了丰富的内涵。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 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文中的“巧克力”具有和“枣 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
九下语文15枣儿

硅藻泥价格硅藻泥品牌 0 吺唍咫
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 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 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 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 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 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 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作者在剧本中既 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 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 追寻,也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 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 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总 结
《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 全剧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 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 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 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 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读 一读,想想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这首童谣 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 亲情。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 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 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 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也用了这首童 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 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 声呼唤的声音”,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 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关于枣儿 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 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 对话展开情节。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 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 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 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 的话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枣儿》课文原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枣儿》课文原文人物老人、男孩[幕启。
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
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
幕后传来童谣:“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
”老人(从身旁晒满红枣的竹匾子里抓起一把枣儿,喃喃自语)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的枣儿。
[男孩从台侧探了探头。
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老人(大声)过来!男孩爷爷……老人(威严地)叫你过来就过来。
男孩(无可奈何地走到老人跟前)我就捡了一颗,我没有吃,给你。
老人(将男孩衣角折成兜,捧一捧枣儿放入)全给你吃。
男孩(喜出望外)谢谢爷爷!(津津乐道)枣儿真大。
老人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男孩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老人(自豪地)我儿子就叫枣儿。
男孩骗人!还有叫枣儿的?嘿嘿,叫枣儿?老人不许笑。
我的儿子就叫枣儿,挺好听的,又顺口。
他刚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就给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哎,等你念了书,就知道枣字里面有个“木”了。
你看(用手在空中比划“木”)所以他叫枣儿
2021年统编版下册
32
2.【难点探究】怎样认识剧中的人物形象 ?
【答案】全剧只有两位人物出场:老人和男孩。剧中的老人是老 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年迈,儿子离乡 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老人的形象又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老一代 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 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念旧而又传统,面对生 活的变化不丧失爱心、不丧失希望而又有些失落。男孩则是年幼 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
2021年统编版下册
20
8.老人为什么提出“学猫叫” “学狗爬” “过家家” “讲故事”?
【答案】老人想尽办法挽留男孩,表达了老人对男 孩的喜爱,也暗示老人从前总是陪儿子玩这些游戏。
2021年统编版下册
21
9.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理解画线的句子的含义。
【答案】画线句子不仅仅是就吃枣而言,也是对一 般生活哲理的泛指 ,其中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对 传统生活、对精神家园的眷恋。
7
三 记一记词义
掸:拂去。 馋:贪吃,专爱吃好的。 威严:威武而严肃。 蓦然:猛然;不经心地。 囫囵:完整,整个儿。 钢盔:钢制的头盔。士兵、消防队员等用以保护头部。
2021年统编版下册
8
凝视:不眨眼地看。 喃喃自语:连续不断与自己小声说话。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踌躇:犹豫不决。
3
孙鸿,当代剧作家。他写的话剧小品《枣 儿》,曾经荣获19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 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 优秀演员奖。
2021年统编版下册
4
本文选自《剧本》1999 年第1 期。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枣儿笔记

枣儿的象征
1、“枣儿”象征着亲情:
老人思念儿子,男孩想念父亲“枣儿”凝聚着老人与男孩的情感困惑。
2、“枣儿”象征着故乡:
老人喜欢怀旧,表现出老人对故土的挚爱。
3、“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
枣儿代表亲情、故乡,更代表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4
老人与男孩的谈话
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这些事:
1、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
2、儿子只顾摘枣儿竟尿了自己一脖子;
3、儿子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树下。
以上都是老人所回忆的关于儿子幼时的情景,时隔多年仍历历在目,说明老人对儿子的爱之深,思之切。
15
老人讲三个故事的深意
1、老人讲的第一个故事:枣树的由来。
2、语言个性鲜明、真实自然
剧中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真实自然,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老人的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情味,既有长者之风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生沧桑感。如“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表现了老人的朴实、自豪,具有典型的乡土语言特色。
男孩的语言纯真活泼、稚嫩可爱如“和你脸一样,皱巴巴的”,表现了男孩的天真、可爱顽皮。
11
分析标题的作用
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交代写作对象;
2、交代主要内容;
3、作为线索(或暗含线索)贯穿全文;
4、揭示主旨(或暗示主旨)。
注意: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有多种作用,答题时要全面分析;标题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枣儿

课堂练习
有人说剧本的思想内容具有多重性、双向性和多样性, 你是怎样理解的? 双重性:剧本的思想内容,在表层上,表现的是牵动人 心的深切亲情,一位老人与一个男孩的纯真情义,以及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但在深层,表现的是人们在社会变革中的情感动荡.人生变化和生存考验, 等等。 双向性:剧中感人至深地描写了老人对儿子和男孩对父亲的亲情,老人与 男孩之间真挚感情,以及老人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剧本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实际上有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它既表现了深挚强烈的至爱亲情,也反映了 家庭关系的必然变化;既表现了对以往岁月的怀念,也反映了社会变革的 必然趋向;既表现了人们对传统的依恋.对精神家园的寻求,也反映了传统 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其中有迷茫,也有清醒;有困惑,也有企盼。
新知讲解
5.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 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 象征。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 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 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作者在剧本中 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 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 的追寻,也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 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 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3.“枣儿”除了指真实的“枣儿”,还有其他含义吗?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 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新知讲解
4.你对剧中未出场的两个人物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 的社会现实?
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 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 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在社会的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
枣儿原文

枣儿(作者:孙鸿)人物老人、男孩[幕启。
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
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
幕后传来童谣:"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
"老人(从身旁晒满红枣的竹匾子里抓起一把枣儿,喃喃自语)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的枣儿。
[男孩从台侧探了探头。
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老人(大声)过来!男孩爷爷……老人(威严地)叫你过来就过来。
男孩(无可奈何地走到老人跟前)我就捡了一颗,我没有吃,给你。
老人(将男孩衣角折成兜,捧一捧枣儿放入)全给你吃。
男孩(喜出望外)谢谢爷爷!(津津乐道)枣儿真大。
老人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男孩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老人(自豪地)我儿子就叫枣儿。
男孩骗人!还有叫枣儿的?嘿嘿,叫枣儿?老人不许笑。
我的儿子就叫枣儿,挺好听的,又顺口。
他刚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就给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哎,等你念了书,就知道枣字里面有个"木"了。
你看(用手在空中比划"木")所以他叫枣儿
九年级语文下册《枣儿》课文原文及赏析《枣儿》课文原文老人(抽出一支烟,点上,笑吟吟地)小朋友,过年好哇!男孩(抬起头,疑惑地看着老人)爷爷,您也过年好吗?老人(笑嘻嘻地点头)好,好,托你的福。
咱们都过个好年!(从衣兜里掏出个小枣儿递给男孩)吃枣儿,过年喽!男孩(惊喜地接过枣儿)哎!枣儿!(将枣儿塞进口袋里)谢谢爷爷!老人(捋着胡子)别客气,自家的枣儿,尝尝吧!男孩(津津有味地咀嚼着)真甜!老人哈哈哈……好吃就多吃点。
(又递给男孩一颗枣儿)男孩(惊讶地看着老人)爷爷,您还没吃呢!老人(笑着摇摇头)俺家树上结的枣儿多着哩,不差这一颗。
男孩(感激地看着老人)爷爷,这枣儿真甜啊!老人(感慨地)是啊,甜是甜,可惜没人吃啊。
男孩(不解地看着老人)为啥呀?老人(叹了口气)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剩下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哪有人吃枣儿啊!男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哦……赏析:《枣儿》是一篇以“枣儿”为线索展开情节的话剧小品。
作者通过描述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对话,刻画了老人的慈祥和善良,以及男孩的纯真和懂事。
同时,借助“枣儿”这一象征物,表达了对于传统文化、家庭亲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在剧情方面,《枣儿》采用了传统的叙事手法,通过老人的回忆和感慨,营造出一种怀旧和思念的氛围。
同时,通过男孩的提问和表现,也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陌生和疏离。
这种对比手法,使得剧情更加具有张力和思考空间。
在人物塑造方面,老人和男孩的形象都十分鲜明。
老人慈祥、善良,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男孩则纯真、懂事,对于老人的关怀和教诲心存感激。
这种人物形象的刻画,不仅使得剧情更加生动、真实,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于人性、亲情的深刻洞察。
总之,《枣儿》是一篇具有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的作品,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于传统文化、家庭亲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同时,作者也借助这一作品呼吁人们关注老年人、传承传统文化等社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枣儿》课文原文
人物老人、男孩
[幕启。
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
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
幕后传来童谣: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
老人(从身旁晒满红枣的竹匾子里抓起一把枣儿,喃喃自语)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的枣儿。
[男孩从台侧探了探头。
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
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老人(大声)过来!
男孩爷爷……
老人(威严地)叫你过来就过来。
男孩(无可奈何地走到老人跟前)我就捡了一颗,我没有吃,给你。
老人(将男孩衣角折成兜,捧一捧枣儿放入)全给你吃。
男孩(喜出望外)谢谢爷爷!(津津乐道)枣儿真大。
老人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孩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人(自豪地)我儿子就叫枣儿。
男孩骗人!还有叫枣儿的?嘿嘿,叫枣儿?
老人不许笑。
我的儿子就叫枣儿,挺好听的,又顺口。
他刚
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就给算了一卦,他命
中缺“木”呢!哎,等你念了书,就知道枣字里面有个“木”了。
你看(用手在空中比划“木”)所以他叫枣儿!
[男孩并未听,只顾忙着将枣儿往口袋里装。
老人(命令)拿出来,只准在这儿吃。
(蓦然温和)爷爷帮你擦干净。
[男孩摸出枣儿,交给老人。
老人(将枣儿擦干净)给,尝尝。
[男孩默默地接过。
老人吃吧,树上的枣儿多着呢!
男孩我能爬到树上去摘吗?爷爷
老人能。
[男孩兴冲冲爬树,跌倒在地。
老人疼吗?(掸去男孩身上的灰尘)来!
[老人趴在地上,让男孩踩在自己屁股上摘枣儿。
男孩仍摘
不到,老人站起,让男孩骑跨在肩上摘。
老人嘿嘿嘿。
男孩笑啥?
老人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
男孩呀,脏死了。
老人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男孩(有些羡慕地)我从来没有尿过我爹脖子上。
(摘枣儿,塞进口袋)哟,不好,我也要尿尿了。
[老人将男孩放下,男孩朝远处走。
老人喂,过来!
男孩我要尿尿。
老人(指指枣树)尿树下去,给咱枣树施点儿肥。
[男孩溜回树下尿尿。
老人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
有一回,放学,直往树下奔。
我以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枣树底下就尿开了。
撒完尿才说:“爹,我放学了。
”
男孩(拍拍口袋)爷爷,我带回家吃。
老人枣儿到了口袋里凡想回家了。
男孩(低声地)……我在等我爹。
老人爹嘛,天天回来的,急什么。
男孩不,我爹他——
老人他怎么?
男孩我爹兴许今天能回来。
老人那你急啥?来——(拉着不大情愿的男孩到匾子前,拿
起一颗枣儿给他)
男孩(接住,看枣)爷爷,这熟枣儿和你一样。
老人和我一样?
男孩和你的脸一样,皱巴巴的。
老人(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脸皮儿
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
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吃这颗。
男孩(拿起熟枣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男孩我要。
(抓一把枣儿)我带回家去,给爹留着。
(转身欲走)
老人又是爹呀爹的,快坐下吃。
吃枣急不得。
[老人拉男孩坐,男孩不肯。
老人(对男孩)咱们学猫叫?(见男孩摇头)咱们学狗爬?
(见男孩又摇头)那爷爷给你讲故事。
男孩(怀疑)爷爷有故事吗?
老人爷爷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
男孩哇,我最喜欢听故事了。
爷爷快讲。
[男孩温顺地搀老人坐下。
老人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
噢,慢慢吃
才能吃出个甜味。
[男孩认真地点点头。
老人(清清嗓子)听着。
(笑)我小时候也是一个馋鬼,去
村东头人家偷到一颗枣儿,舍不得吃,娘要我还人,我一急,把枣儿囫囵个儿吞下肚了。
没多久,我蹲坑的地方长出了一
棵小枣树。
男孩(指指枣树)爷爷,是这棵枣树吗?
[二人相视大笑。
男孩吃一颗枣。
老人别小看这枣树,那一年,一个小日本站在树下端枪射我。
正巧,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的一声,吓
得那狗娘养的抱头就逃。
[二人开怀大笑。
男孩忘记吃枣,学着做惊吓状。
男孩快讲。
老人有一年闹灾荒,村里饿死不少人。
我老伴儿把仅剩的八
十一颗枣儿让给我和枣儿吃,俺爷儿俩才活了下来。
[男孩忘记吃枣。
老人闪着泪花,从匾子里捧起一把枣凝视。
男孩爷爷,你为啥把枣儿放在匾子里晒了又晒?
老人我等儿子回来。
枣儿回来了,就喜欢一边嚼枣儿,一边
听我讲故事。
男孩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人不知道。
男孩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默,自语)不会的。
这棵树好
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
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老人仍在沉思。
男孩咱们学猫叫?(见老人没反应)咱们学狗爬?(见老人
没反应)咱们过家家?(见老人还没反应)那,我讲故事给
你听。
(清清嗓子)哎哟,我的故事给忘了。
我爹的故事才
多呢——我该回去了,我要回去等我爹。
(将口袋里的枣放入匾子里)
老人时辰还早呢,再坐坐。
男孩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人(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男孩来呢,你的枣儿甜!
老人怕是你嘴甜吧?那我问你,我树上的枣儿全光了,你还
来不来?
男孩也来。
老人不骗我?
男孩骗人是小狗。
老人我们拉勾。
(伸手与男孩拉勾)
老人金勾勾,银勾勾,骗人是小狗。
男孩金勾勾,银勾勾,骗人是小狗。
[二人开心地笑。
老人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
(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怎么了?
男孩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噢?
男孩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
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
枣儿全是你的。
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
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那,咱们喊喊?
男孩喊喊!我先喊!(爬到山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