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危险源识别
起重机械危险源分析与辨识

起重机械危险源分析与辨识起重机械是一种重要的工程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如建筑、制造、港口和物流等。
然而,起重机械也是一种高风险的设备,由于其独特的操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存在多种潜在的危险源。
为了确保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对起重机械危险源的分析与辨识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起重机械危险源进行分析:1.设备故障起重机械的设备故障是常见的危险源之一。
由于设备老化、维护不当或材料缺陷等原因,可能会导致起重机械的部件或整体出现故障,从而引发事故。
设备故障可能导致严重的机械损坏或人员伤亡,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严格预防和及时处理。
2.操作失误操作失误是起重机械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操作人员可能由于技能不足、疲劳、粗心大意或其他原因而导致操作失误,引发事故。
为了降低操作失误的风险,操作人员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同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3.过度负载起重机械在超载情况下使用是极其危险的。
超载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结构崩溃或断裂等严重后果。
为了防止过度负载引发的事故,起重机械应按照额定负载进行使用,严禁超载作业。
4.机械故障起重机械的机械故障也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例如,齿轮、轴承、钢丝绳等部件的断裂或失效,可能导致设备失控或无法正常工作。
为了降低机械故障的风险,需要对起重机械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5.电气伤害起重机械的电气系统也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由于电气系统故障、电线破损或错误操作等原因,可能导致触电、电击等电气伤害。
为了防止电气伤害的发生,需要对电气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和操作培训。
6.高处坠落起重机械在作业过程中可能需要在高处进行操作。
高处坠落是常见的危险源之一,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为了降低高处坠落的风险,操作人员需要佩戴安全带、安全网等防护用品,同时对工作平台、栏杆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性和可靠性。
7.撞击伤害起重机械在搬运物品时速度较快,如果控制不当或物品摆放不稳,可能会导致物品坠落或与周边物体发生碰撞,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机械行业危险源别

5、卡具装卡不牢或卡压方法不合理。转动的工、卡具、工件飞出导致事故。
6、加工偏心工件时,没有做好平衡配重,致使工件飞出,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7、卡盘保险销子没有锁紧,工、卡具、工件飞出伤人。
8、工、卡、量具摆放顺序交叉,混放不符合要求产生隐患。
4、作业人员不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女工发辫易卷入。
1、完善防护装置,开动前先检查防护装置。
2、电工按规定对设备接地、接零情况进行检查。
3、盖机联锁每天都要检查一次,不得带病开车。
4、单位按时发放防护用品,督促工人正确佩带。
15
临
时
用
电
1、安临时线未经审批,无专人监护,易造成触电伤害。
2、临时线绝缘不好,线径与负荷不匹配,易发生火灾。
2、护栏不牢固,传动部件未设防护罩,易发生机械伤害。
1、定期检查电机接地。
2、护栏坚固完好,传动部位设
防护罩。
14
炊
事
机
械
1、各类机械传动部分防护装置残缺不全或随意拆卸,使用时易发生绞手、绞衣服现象。
2、合面机、压片机、切面机、电烤炉接地不良,接地接零失效,不按规定检查。易发生触电事故。
3、盖机联锁损坏不及时维修,联锁失灵易发生上肢体绞入事故。
2、不准在加工过程中测量工件、拆卸工件、擦轼机床及用手清理铁屑。
3、正确掌握进给量。
4、认真检查,及时淘汰有缺陷夹具,刀具。
5、正确装卡刀具和工件。
6、不在机床工作台表面浮放工具和工件。
7、平稳摆放工具,工件。
8、与起重机司机共同遵守起重作业安全规定。
9、穿戴好防护用品。
10、提高技术和操作水平。
机械行业较大危险源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机械行业较大危险源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前言机械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领域,在其生产过程中伴随着许多危险因素。
工人在接触机械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同时也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危险源因素的辨识和防范是保障工人安全的重要基础。
本指导手册主要是为了帮助那些刚刚进入机械行业的工人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危险。
本文将介绍机械行业中较大危险源因素的种类、特点、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机械行业较大危险源因素要想辨识机械行业中较大的危险源因素,首先需要了解危险源因素的种类。
以下是当前主要的危险源因素:机械设备机械设备是机械行业的主要工具,也是危险源因素之一。
机械设备的不稳定、磨损、失调等问题都可能对工人造成伤害。
一些具有高速旋转部件的机械设备,比如钻头、磨削机、砂轮等,会产生高速飞溅物或切割物,极容易导致伤害。
电气设备是机械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同时也是危险源因素之一。
电气设备的意外操作可能导致电击、火灾等危险事件。
电气设备缺乏维护、过载、线路老化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电气火灾的发生。
噪声在机械行业中,噪声是不可避免的。
过高的噪声会对工人的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而且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高噪声环境下工作可能会导致听力受损。
气体机械行业中常用的一些工艺涉及气体的使用,例如,喷漆、清洗、烤漆等。
这些气体可能造成毒性作用,对工人的身体造成损害。
机械工人需要注意对一些危险的气体保持安全距离、正确使用防护装备。
化学物质在机械行业中,化学溶剂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这些化学溶剂中的大多数都会对工人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身体损伤。
机械工人需要注意避免暴露在这些化学物质的环境中。
危险源因素辨识与预防措施了解危险源因素种类后,接下来就需要阐明预防措施。
以下是具体的预防措施:1.需要对机器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这样能保证机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工人必须经过正规的培训和资格考核,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机器。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机械

引入自动化设备
采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对 危险源的影响。
定期维护和检查
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危险源。
降低风险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01
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员工操作行为,降低因操作不
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
预防事故
通过识别和评估危险源,可以采 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 生的概率。
提高安全意识
危险源辨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安 全意识,使他们更加关注工作场 所的安全问题。
改进管理
危险源辨识可以促进企业安全管 理水平的提升,确保员工的安全 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与步骤
• 方法:危险源辨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经验判断、专家 评估、风险评估等。
当导致的风险。
加强员工培训
02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因人
为因素导致的风险。
实施风险管理
03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事故
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个体防护措施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根据工作需要,为员工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 、护目镜等。
定期更换和检查
机械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如失 控、超速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与危险操作
危险部位
机械设备中的危险部位包括旋转 部件、刀具、夹具等,这些部位 可能因为意外而与人体接触。
危险操作
包括不正确的操作方法、不熟练 的操作技能、超负荷运行等,这 些操作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事故 发生。
机械设备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三机工危险源辨识范文

三机工危险源辨识范文一. 引言工作场所中的危险源辨识是确保员工安全健康的重要步骤。
对于三机工(指机床、电机、起重机)来说,辨识和控制危险源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三机工常见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在工作中不受伤害。
二. 机床危险源辨识与控制1. 误操作危险:机床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员工受伤。
例如,操作者没有正确固定工件、没有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等。
控制措施:-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操作指导,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 强制员工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护目镜、耳塞等。
- 在机床上安装防护装置,如防护罩、安全开关等,以防止误操作。
2. 机械危险:机床的旋转刀具、移动工作台等具有机械危险,可能造成碰撞、夹伤等伤害。
控制措施:- 在机床的危险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 定期对机床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避免机械故障。
- 提供防护装置,如防护网、机械手套等,以防止员工接触到危险部位。
3. 电气危险:机床中存在电气元件,可能引发电击、火灾等危险。
控制措施:- 定期进行电气设备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 配备专业的电气人员,负责机床电气系统的维护和修理工作。
- 履行员工的电气安全培训义务,确保他们了解电气安全操作程序。
三. 电机危险源辨识与控制1. 电击危险:电机的暴露电线、接触不良等可能造成电击伤害。
控制措施:- 定期检查电机的绝缘状况,确保其完好。
- 建立电气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员工按照规定操作。
- 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以减少电击风险。
2. 火灾危险:电机过载、电源故障等可能导致火灾。
控制措施:- 确保电机的额定负荷不超过其容量,避免过载情况发生。
- 定期检查电源线路、开关等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 安装火灾预警系统和灭火设备,以提前发现和扑灭火灾。
3. 电磁辐射:电机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控制措施:- 在电机周围区域设置警示标识,警告员工禁止靠近。
机械行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机械行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机械行业已经成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机械设备的发展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的危险源和风险。
因此,为了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和工人的身体健康,对机械行业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分级管控是至关重要的。
2. 危险源辨识2.1 机械设备本身的危险源辨识(1)机械设备的移动部件和旋转部件:例如传动轴、皮带、链条等,这些部件容易造成皮肤、头发等被卷入,从而导致摔倒或被撞击的情况。
(2)机械设备的深度:钻床、电锯和其他机械设备通常具有非常深的槽口和孔洞。
因此,当操作人员在机械装置的位置上工作时,容易发生手部和腕部的受伤。
(3)不稳定物品:通过机械设备的物品可能是不稳定的,坍塌或掉落的风险比较高,这些可以伤害到操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
2.2 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辨识(1)操作人员的操作环境:例如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等。
(2)工作现场的布局:例如无序堆放的材料和物品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受伤。
3. 风险分级3.1 风险判定在对机械设备进行风险分级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1)速度:机械设备的运行速度会对人员造成多大的危害。
(2)能量:机械设备的能量大小,以及能量释放方式对人员造成的危害大小。
(3)危害程度:机械设备产生的危险源对人员的威胁程度。
3.2 风险分级根据机械设备产生的风险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类:(1)高风险类:该类机械设备对人员健康的危害极大,需要采取高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控制,或者是在其他控制措施无法减轻该类机械设备风险时,需采取其他技术或管理控制措施。
(2)中等风险类:该类机械设备产生的危险源对人员健康的威胁较大,需要采取中等风险的控制措施进行控制。
(3)低风险类:该类机械设备产生的危险源对人员健康的威胁相对较小,可以采取简单的控制措施进行控制即可。
4. 控制措施4.1 控制措施选择根据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安全风险的性质和大小,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控制措施:(1)工程控制:例如利用防护装置和隔离装置,来降低机械设备产生的风险。
机械制造企业危险源识别及防控措施

机械制造企业危险源识别及防控措施机械制造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别及主要危险源控制措施机械行业是一个行业类别众多、设备品种繁杂、工种以及涉及的加工技术关联到机械力、热力、电力、光、化学、粉尘、有毒成分等众多因素,危及操作者或有关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以下尝试列举机械行业部分分行业的危险源如下:一、金属切削机床产生的危险源(车、铣、磨、刨、镗等):1、直线运动的危险:由机械的往复或接近对人身造成伤害,如刨床、内外圆磨床的往复运动、铣床的升降运动等;旋转运动的危险:机械的旋转部件将人体或衣服卷入,造成伤害,如机床的主轴、卡盘、丝杆,磨削的砂轮,切削刃具---钻头、铣刀锯片等在旋转时伤人;2、静止危险:人接触或与静止的设备产生相对运动,如被设备的尖锐部位或部件划伤、撞伤;3、飞出物击伤:a,刀具或机械部件:如未夹紧的刀具、工件、破碎的砂轮在高速旋转中飞出伤人;b,飞出的金属切屑:如连续的或破散飞出的切屑飞出伤人;4、机械加工中的烫伤:高温金属切屑对人体的烫伤;5、切屑对眼睛的伤害:切屑高速飞入眼中造成伤害;6、机械加工中的电气伤害。
二、钣金机械产生的危险源(冲、剪、压设备):1、冲、剪、压设备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造成运转失灵;2、冲、剪、压设备未设计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防护装置设计不合理;3、冲压模具对操作者的伤害:模具开合时,未能防止操作者手或人体一部分进入模具之间,可能造成伤害;4、冲压工件飞边对操作者的伤害:划伤;5、剪板机及其他设备的传动带、飞轮等运动部件将人体或衣服卷入,造成伤害;6、剪板机脚踏开关误操作:剪板机一般由二人同时操作,脚踏开关易误操作造成人体肢体、皮肤等伤害。
7、冲压,特别是高速冲产生的高分贝噪声对人体听力的伤害;8、冲、剪、压设备使用中的电气伤害。
三、铸造过程的危险源:(造型、熔炼、落砂清理)1、造型中起重、运输的起重伤害、机械伤害;2、铸造设备对人体的伤害:包括撞伤、旋转部件将人体卷入(如混砂设备隔离罩电气连锁装置失灵或设计不合理);3、铸造过程中的电气伤害;4、造型中粉尘伤害造成的矽肺、尘肺等职业病;5、造型中的噪声伤害;6、熔炼过程现场的金属、焦炭及其他辅助材料的运输、起重、堆放、破碎加工中造成的事故伤害;7、铸造熔炼过程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和高温水蒸气等对人体的伤害8、铸造熔炼过程中熔炉高温对炉前工的烫伤、热辐射造成的人体伤害、职业病;9、铸造熔炼过程中高温对浇注工的烫伤、热辐射造成的人体伤害、职业病;10、落砂清理过程中的噪声对人体听力的伤害;11、落砂清理过程中的粉尘造成的矽肺等职业病;12、落砂清理过程中飞砂对人眼、皮肤的伤害等。
机械行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机械行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清单为了控制危险源,需要采取以下措施:A。
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物的安全可靠性。
B。
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
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E。
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
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级别划分危险源的风险分为五个级别:1.高风险:D=240及以上。
2.较高风险:D=120-240.3.较低风险:D=90.4.低风险:D=45-90.5.轻微风险:D=45以下。
序作业活动动1.厂内区域危险因素:室内消防器材失灵。
可能导致的事故:火灾。
判别依据:管理缺陷。
2.车辆危险因素:驾驶车辆未注意过往行人。
可能导致的事故:交通事故。
判别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3.办公区域危险因素:办公室吸烟。
可能导致的事故:火灾、中毒。
判别依据:危险现有控制措施。
4.危险因素:外购快餐食物不卫生。
可能导致的事故:中毒。
判别依据:危险现有控制措施。
5.危险因素:电脑主机外壳带电。
可能导致的事故:触电。
判别依据:危险现有控制措施。
6.危险因素:使用电脑姿势不正确。
可能导致的事故:人身伤害。
判别依据:危险现有控制措施。
7.危险因素:电脑屏幕辐射。
可能导致的事故:人身伤害。
判别依据:危险现有控制措施。
8.危险因素:复印机排放的臭氧。
可能导致的事故:人身伤害。
判别依据:危险现有控制措施。
9.危险因素:节假日不断电源。
可能导致的事故:火灾。
判别依据:危险现有控制措施。
10.危险因素:办公电器未加漏电保护器。
可能导致的事故:触电。
判别依据:危险现有控制措施。
11.危险因素:走廊、楼梯间无应急灯。
可能导致的事故:人身伤害。
判别依据:危险现有控制措施。
12.危险因素:地面积水,路滑。
可能导致的事故:摔倒。
判别依据:危险现有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卡具装卡不牢或卡压方法不合理。转动的工、卡具、工件飞出导致事故。
1、安全教育,使操作者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严禁戴手套操作。
2、每天对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各种违章作业。
4加工细长工件超过主轴200mm时加设防装置。
12、操作不当铁屑易伤人。
13、机床接地不好,照明灯线裸露,照明未采用安全电压均易发生触电事故。
序号
岗位
名称
危险因素
控制措施
2
立式车床
1、卡具装卡不牢或卡压方法不合理,卡盘上有浮动物件,浮动物件甩出造伤害。
2、未调整工件与刀架间距,刀架与工件相撞造成伤害。
3、卡盘爪或压板超出卡盘,发生刮衣将人绞入。
3
刨床
1、龙门刨行程开关,牛头刨行程限位失灵
龙门刨行程方向没有护栏或护栏被拆除。工作台、滑枕在运行中挤压人造成伤害。
2、牛头刨滑枕行程方向观察工件,挤压伤人。
3、刨削量过大使工件松动,刀具碎断崩人。
4、 夹具、刀具有缺陷。刀具和工件装卡不牢,刨削中工、卡、刀具、工件飞出伤人。
1、经常检查保证行程开关、限位灵敏可靠。设立护栏并不准拆除。
3、螺栓、压板、垫铁、方箱等摆放位置不当,坠落伤人。
1、开车前检查以防松动,并杜绝镗杆螺钉突出。
2、工作台未到机床中心位置时,有关人员必须站到安全位置。
3、按定置管理要求,正常摆放。
4、未穿防护鞋,脚的防护失效易被砸伤。
5、违反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在卸工件时未用吊车吊住,就松开压板,螺栓工件,卡具工具等坠落伤人。
6、工具,工件装卡不牢,工件飞出伤人。
7、胎具顶尖有缺陷,工件飞出伤人。
8、工作台面有浮放工具、工件被碰撞坠落伤人。
9、工件摆放不平衡坠落伤人。
10、吊卸工、卡具、工件时不符合起重作业安全要求,易发生起重伤害事故。
11、机床接地不好,照明灯线裸露,照明未采用安全电压发生触电。
14、 及时检查设备,排除故障。
6、工卡刃具摆放不符合要求,倾倒伤人。
7、吊卸工卡具工件时不符起重作业安全要求。
8、没有佩戴好防护用品,金属铁屑伤人。
9、操作者素质差产生不安全隐患。
10、操作不当导致的不安全隐患。
11、机床接地不好,照明灯线线裸露,照明未采用安全电压均易发生触电。
4、穿好防护鞋。
5、遵守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卸工件时用吊车吊住后,再松开压板螺栓。
4、没有穿戴好防护用品。操作不当,调整切屑易伤人。
5、机床接地不好;照明灯线裸露,照明未采用安全电压,易发生触电伤害。
1、合理、牢固地装工、卡具。
2、不谁卡盘上放置浮动物体。
3、合理调整工件与刀架间距。
4、根据调整工件尺寸合理选择设备。
5、穿戴好防护用品,提高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操作水平。
6、经常检查接地线,检查照明线路,使用安全电压。
8、与起重机司机共同遵守起重作
业安全规定。
9、穿戴好防护用品。
10、提高技术和操作水平。
11、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12、常检查接地线,检查照明线,使用安全电压。
4
镗床
1、滑块楔铁、刀杆顶丝销子松动,转动的偏心盘滑动、刃具飞出,镗杆有突出螺钉伤人。
2、工作台未开到机床中心位置,有关人员未站在安全位置,回转台转动工件时挤伤人。
15、 正确装卡工件。
16、 不使用有缺陷的胎具、顶尖。
17、 不在工作台表面浮放工具和工件。
18、 要平衡地摆放工具,工件。
10、与起重机司机共同遵守起重作业安全规定。
11、经常检查接地线,检查照明线,使用安全电压。
6
铣床
1、防护用品使用不当(未戴防护帽,戴手套操作,袖口未扎紧),手拿棉纱操作,易发生铣刀绞手、缠卷衣袖,导致碾、碰、绞割伤害。
序号
岗位名称
危险因素
控制措施
1
普
通
车
床
1、防护用品使用不当(戴手套操作,衣袖、衣襟不紧)易发生绞手,缠卷衣袖危险
2、安全防护装置有缺陷或被拆卸产生不安全隐患。
3、用手直接抓砂布在工件上磨光;隔着正在加工的工件拿取物体;在加工过程中清理刀具上的铁屑、在切削过程中测量工件,擦试机床等,易发生碾、碰、割伤害事故。
6、加工偏心工件时,没有做好平衡配重,致使工件飞出,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7、卡盘保险销子没有锁紧,工、卡具、工件飞出伤人。
8、工、卡、量具摆放顺序交叉,混放不符合要求产生隐患。
9、吊卸工卡具、工件时不符合起重作业安全要求。发生起重伤害。
10、没有穿戴好防护用品造成预防失效。
11、操作者素质差导致不安全隐患。
6、要求正确摆放工、卡、刃具。
7、操作者与吊车司机共同遵守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穿戴好防护用品。
9、提高技术和操作水平。
10、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11、经常检查接地线,检查照明线,使用安全电压。
序号
岗位
名称
危险因素
控制措施
5
磨床
1、护罩损坏或被拆除,砂轮破碎飞出易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2、砂轮有裂纹、损伤,砂轮破碎飞出造成事故。
2、不准在滑枕行程方向观察
3、正确选择刨削量。经常检查,随时修理有缺陷夹具、刀具。
5、龙门刨刀架摇把,牛头刨虎钳板子、手柄等用后未及时取下,手柄甩击伤人。
6、工作台面上浮放工具,工件,易被碰撞坠落砸人。
7、工具、工件摆放不平稳,倾倒伤人。
8、吊卸工、卡具、工件时,不符合起重作业安全要求,造成起重伤害。
3、砂轮安装有缺陷(装夹不牢、不平衡、卡装过紧)易造成磨伤或破碎事故。
4、磨削量过大或行程速度超速易发生砂轮破碎伤人事故。
10、 按规定使用防护罩。
11、 认真检查已淘汰有缺陷的砂轮。
12、 正确安装砂轮。
13、 正确选择磨削量和行程速度。
5、设备缺陷(液压系统故障、行程限位失灵、滚刀磨分度不准等)均产生不安全隐患。
9、没有穿戴好防护用品导致起重的伤害。
10、作者素质差产生不安全隐患。
11、操作不当发生不安全隐患。
12、机床接地不好,照明灯线裸露,照明未采用安全电压均易发生触电事故。
4、正确装卡刀具和工件,使之牢固。
5、摇把、板子、手柄等用后及时取下。
6、不在机床工作台表面浮放工具和工件。
7、平衡摆放工具,工件。
5、合理、牢固地装工、卡具。
6、加工偏心工件时做好平衡配重。
7、经常检查卡盘保险销子是否销紧。
8、按定置管理要求正确摆放工、卡、量具。
9、操作者与吊车司机共同遵守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0、戴好防护用品。
11、提高技术和操作水平。
12、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13、常检查接地线及照明线路,使用安全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