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单元综合测试题

合集下载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习题及答案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习题及答案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习题及答案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习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习题及答案第一课时1.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A.所有的实验因素都应是变量B.所有的实验因素都不应是变量C.要探究的实验因素应是变量D.非探究的实验因素应是变量【考察目的】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答案】C【解析】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要探究的实验因素应是变量。

故选C。

2.一个科研小组计划检测一种新研制的环保型除草剂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们选用了三块相似的草地进行实验。

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洒任何除草剂。

几天后,发现第一块草地的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似,那么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 )A.实验失败B.对照组设置不合理C.新的除草剂能投入使用D.新的除草剂可能没有除草效果【考察目的】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对对照实验的认识。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该实验出现了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第一块草地与第二块草地对照,实验变量是新型除草剂,第一块草地为对照组。

另一组是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对照,实验变量是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为对照组。

第三块草地应设计为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水。

故选B。

3.探究生物学问题时,在确定了探究课题后,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研究者( )A.发现的现象B.观察的结果C.作出的假设D.得出的结论【考察目的】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六单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综合测试题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六单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综合测试题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六单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综合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农田中的小麦和杂草的关系属于()A.竞争关系B.合作关系C.捕食关系D.寄生关系2 . 下列哪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大树底下好乘凉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3 . 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生物体()A.能适应环境B.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C.不能适应环境D.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4 . 企鹅能生活在南极,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5 .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A.山上多种树,强似修水库B.莲藕的茎和叶柄是中空的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6 . 人体血液在身体内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其动力来自()A.动脉B.心脏C.毛细血管D.静脉7 . 下列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B.大树底下好乘凉C.鸟类迁徙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8 . 下列现象与其生物所反映的特征匹配错误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B.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变成了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燕子低飞带雨来——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9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B.没有影响,相互作用C.毫无关系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10 . 下列各种动物和其气体交换的场所,相对应正确的一组是①蚯蚓:体壁②缢蛏:鳃③鲫鱼:鳃④青蛙:肺和皮肤⑤蝗虫:肺⑥家鸽:肺和气囊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④⑥11 . 下列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蜜蜂为植物传粉B.霜冻导致香蕉树枯萎C.大树底下好乘凉D.莲藕根状茎中有气腔12 . 在大自然,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六单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综合测试题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六单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综合测试题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六单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综合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土壤的有机物为食,体表中的黏液有助于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蚯蚓的活动又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生活依赖于一定的环境B.生物必须适应环境C.生物活动也能影响环境D.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2 . 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与原因对应错误的是()A.A B.B C.C D.D3 . 猩红王蛇是一种无毒蛇,但它身上布满红、黑、黄三色环形条纹,黄环狭窄,但其吻部红色,颜色非常鲜艳,请问它这种适用环境的方式叫()A.拟态B.保护色C.警戒色D.竞争4 . 我国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往往降雨较多,而且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生物生存依赖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5 . 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

如果取一究整的猪心脏,往血管里注水,则注水和出水血管相一致的是()A.注水血管①;出水血管④B.注水血管②:出水血管③C.注水血管③;出水血管①D.注水血管④;出水血管②6 .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B.“春来江水绿如蓝”,该诗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最常见的捕食关系7 . 下表所示猫和鼠的生命现象,与相应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A.A B.BC.C D.D8 . 在气候炎热、干旱缺雨的东非和南非,有一种植物叫光棍树,叶子完全消失,枝条碧绿、光滑。

如图所示,光棍树没有叶子的现象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9 . 下列描述中不是生物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是A.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引起温室效应B.地衣能分泌酸性物质,对岩石有腐蚀作用C.森林能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D.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将叶吸收的空气输送到根部10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相互影响,相互作用B.毫无影响,相互作用C.相互影响,毫无作用D.毫无关系11 .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综合测试卷第8单元综合练习(时间:50分钟总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B.“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C.叶片退化为刺的仙人掌可以适应干旱环境D.“适者生存”的生物将永远都能适应环境2.在温暖、潮湿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寒冷、干旱的地区要多。

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和水 B.植物C.阳光D.土壤和空气3.下列能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的是( )A.害虫→草→螳螂B.绿色植物→昆虫→食虫鸟→鹰C.分解者→蛇→昆虫→蛙D.细菌→羊→狼→绿色植物4.下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富乐山的所有生物B.一块稻田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C.人民公园的所有花草D.草原上的一群狼5.下列措施中最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A.减少肉食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C.增加物种的数量D.增加分解者的数量6.在一个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蝗虫→青蛙组成一条食物链。

如果大量捕杀青蛙,则蝗虫的数量变化为( )A BC D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的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食肉动物8.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哪些资源短缺( )①水②粮食③能源④土地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9.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B.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C.人口过度增长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D.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危机10.下列哪些情况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①工厂烟囱排放废体②汽车排放尾气③工厂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④往农田里喷洒农药⑤在田间焚烧秸秆⑥使用塑料和泡沫用品⑦向河流中倒垃圾⑧乱丢废电池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③④⑥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019年春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单元练习题

2019年春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单元练习题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选择题1.生物之间相互影响。

同种生物之间()A. 有互助、有斗争B. 无互助、无斗争C. 只互助不斗争D. 只斗争不互助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A. 绿色植物B. 肉食动物C. 微生物D. 阳光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生存条件对鸭生活的影响?()A.阳光B.江水C.温度D.空气4.近几年,由于我县大力推行“生态立县”,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整治湖水污染,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飞禽和鱼类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 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C.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 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5.枯叶蝶的身体与枯叶极为相似,这属于()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 温度B. 水C. 光照D. 湿度7.在寒冷的冬季,柳树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葱绿,这是因为()A. 柳树不适应寒冷的冬季B. 松树比柳树更适应寒冷的冬季C. 柳树和松树都适应寒冷的冬季D. 柳树和松树存在着竞争8.夏天的雨后经常可以看到蚯蚓爬到地面上,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 阳光B. 温度C. 水分D. 氧气9.200米以下深海中,一般找不到绿色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 压力太大B. 没有阳光C. 温度太低D. 缺少二氧化碳10.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 水压太大B. 光线太弱C. 盐度太高D. 温度太低11.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 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B. 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C.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D. 秋天大雁南飞越冬12.今年春节过后,我国华北地区连续多日雾霾蔽天,各大医院呼吸科门诊爆满,病患比平常增加四成.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说明()A. 环境影响生物B. 生物影响环境C. 生物适应环境D. 环境适应生物1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 生物适应环境B. 生物的分布受环境制约C. 环境对生物无影响D. 生物在适应环境及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影响着生物14.具备下列哪一特征的植物不适宜生活在沙漠环境中()A. 叶片薄而宽大B. 具有发达的根系C. 具有肥厚的肉质茎D. 叶片退化成刺15.麦田中小麦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A. 竞争B. 捕食C. 寄生D. 共生16.柑橘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苹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造成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 水分B. 温度C. 阳光D. 土壤17.珠海淇澳岛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同时又能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各项科学探究中,不适于采用调查法的是()A.比较马和牛的相同点B.我国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C.人口普查D.同学们弄清校园生物种类2 .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在植物细胞中,与植物制造有机物有关的结构是()A.液泡B.叶绿体C.细胞核D.线粒体3 .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图中数量最少的消费者是鹰B.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C.杂食性的鸟与昆虫间只有捕食关系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4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包含着很多农业常识。

如谚语“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说明到了一定的节气就该播种不同的农作物。

从这则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几种农作物播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A.降水量B.空气湿度C.环境温度D.土壤是否疏松5 .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下列现象只能够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大树底下好乘凉B.鱼类迴游C.春风又绿江南岸D.蚁穴溃堤6 . 下列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生长在河堤上芦苇能防水固堤B.尺蠖幼虫休息时身体像小树枝以来迷惑敌人C.到了秋天梧桐树纷纷落叶D.水生植物体内具有很发达的气道以利于在水中生活7 . 下列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是A.松鼠吃蘑菇B.蚕吃桑叶C.青蛙捕食昆虫D.蛇捕食青蛙8 . 变色龙能随着周围环境而改变自己的体色,这说明()A.生物能改变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D.生物能影响环境9 . 如图中各项之间的关系和图示不相吻合的是:()A.生物圈生态系统生存范围生殖范围B.遗传物质细胞核 DNA 基因C.生物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蝗虫D.人消化系统消化腺唾液二、实验探究题10 . 下图是李伟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

八年级生物下册专题整合训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新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专题整合训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新版济南版

专题整合训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专题一环境对生物的作用1.下列对非生物因素的描述,错误的是(D )A.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叫非生物因素,它们能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B.绿色植物的生活离不开阳光,而动物和人又是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物的,所以阳光是最重要的非生物因素之一C.各种生物对温度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当温度超过最高或最低限度时,生物就会受到伤害,停止生长,甚至死亡,所以温度是最重要的非生物因素之一D.水是非生物因素,但陆生植物对水的依赖性很小2.(2016·福建泉州中考)葱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D )A.水分B.空气C.温度D.阳光3.(2016·河北石家庄中考)下列现象属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的是(C )A.空气中含有较多氯气的化工厂附近植物叶片会受到明显伤害B.沙漠地区植物稀少C.苹果、梨等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D.野生人参生长在森林深处4.黄山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黄山松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

影响黄山松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D )A.水B.阳光C.空气D.温度5.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是指土壤、水、阳光、空气和温度等非生物因素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让生活污水渗入地下既能节省资金,又能避免污染地表水体D.湖北洪湖的撒围、大九湖的湿地恢复表明人类对生物圈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6.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一天内校园草地湿度变化曲线图。

(1)在一天内空气湿度最干燥的时段为中午(填“早晨”“中午”或“晚上”)。

(2)仅依据这个曲线图,他还不能得出草地能够改变空气湿度的结论。

其理由是实验缺乏对照。

专题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7.下列实例,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的是(D )A.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C.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D.蚯蚓能疏松土壤8.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 )A.大雁南飞B.山枣树根系发达C.北极熊皮下脂肪厚D.蚂蚁破坏水库大坝9.下列各项,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D )A.家鸭趾间有蹼B.莲藕根状茎中有气腔C.仙人掌的叶变成刺D.蚯蚓排出粪便,增加了肥力10.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6单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版济南版_465公开课一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6单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版济南版_465公开课一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单选题1.以下各项中,哪一项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 枯叶蝶停在树干上,像一片枯叶B. 森林附近地区降雨较多C. 植树造林,可减少水土流失 D. 万物生长靠太阳2.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 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 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A. 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林 B. 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C. 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D. 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措施4.下列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 河蚌的贝壳﹣﹣游泳 B.蝗虫的气管﹣﹣呼吸C. 蜥蜴的鳞片﹣﹣保护 D.家鸽的羽毛﹣﹣飞行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启动“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两项工程的首要目标是()A. 开发生态旅游B. 改善生态环境 C. 发展畜牧业 D. 增加木材产量和产草量6.垃圾收集点通常放置“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两种垃圾桶.以下生活垃圾应放入“不可回收垃圾”桶内的是()A. 废报纸B. 塑料瓶 C. 果皮 D. 易拉罐7.蚯蚓需要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它可以疏土,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A. 环境会影响生物B. 生物会影响环境C. 生物会适应环境D.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会影响环境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句中影响生物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 水B. 光C. 温度 D. 空气9.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哪类动物一般不适于陆地生存()A. 长有羽毛的动物B. 用鳃呼吸的动物 C. 四肢发达的动物 D. 长有外骨骼的动物10. 下列四项生态因素中,影响七星瓢虫生活的生物因素是()A. 光照B. 温度C. 水D. 蚜虫11.下列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诗句或谚语是()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大树底下好乘凉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是()①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③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鳃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⑤靠贝壳来保护身体A. ①②④B. ②③⑤C. ①④⑤D. ③④⑤13.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多,这主要是()A. 骆驼刺喜欢沙土B. 骆驼刺怕被风刮走C. 骆驼刺需要营养物质 D. 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14.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生物课的学习结束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必将牢牢铭刻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A. 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 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C. 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D. 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15. 有研究表明:提取健康人粪便中的微生物,注入到病人的肠道内,可以快速治愈长期腹泻的病人.由此可以推测,肠道微生物与人的关系是()A. 共生B. 竞争 C. 寄生 D. 捕食16. 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向污染宣战”.下列与之不相符的是()A. 离开房间时关灯B. 骑自行车代替电动车C. 使用环保购物袋D. 经常使用一次性产品17.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 春来江水绿如蓝B. 雨露滋润禾苗壮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 草盛豆苗稀18.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说明()A. 环境影响生物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19.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包括()①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外骨骼、鳞或甲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③具有能在动气中呼吸的鳃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⑤靠贝壳来保护身体.A. ①②④B. ②③⑤C. ①④⑤D. ③④⑤20.许多文学家通过诗句对生物界存在的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1.海洋中的植物与高山上的植物均有分层分布现象,其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A. 光照、光照B. 光照、温度 C. 光照、湿度 D. 温度,湿度22.下列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 仙人掌叶呈刺状B. 蜜蜂为桃花传粉 C. 蚯蚓能改良土壤 D. 森林能净化空气23.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了()A. 生物影响环境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改变生物 D. 环境制约生物24.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叶呈针状,主要是哪种生态因素的影响造成的()A. 阳光 B. 水C. 土壤 D. 温度25.乌贼能喷出墨汁,逃避敌害,这属于()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生物改变环境二、非选择题26.生物学上,把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称为________;把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等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称为________.27.下面是某兴趣小组探究同质地同数量烟草在不同体积水中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影响时记录的数据,请分析回答:(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单元综合测试题第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单选题1.以下各项中,哪一项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 枯叶蝶停在树干上,像一片枯叶B. 森林附近地区降雨较多. 植树造林,可减少水土流失 D. 万物生长靠太阳2.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 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 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A. 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林B. 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 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措施4.下列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 河蚌的贝壳﹣﹣游泳B. 蝗虫的气管﹣﹣呼吸. 蜥蜴的鳞片﹣﹣保护 D. 家鸽的羽毛﹣﹣飞行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启动“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两项工程的首要目标是()A. 开发生态旅游B. 改善生态环境 . 发展畜牧业 D. 增加木材产量和产草量6.垃圾收集点通常放置“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两种垃圾桶.以下生活垃圾应放入“不可回收垃圾”桶内的是()A. 废报纸B. 塑料瓶 . 果皮 D. 易拉罐7.蚯蚓需要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它可以疏土,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A. 环境会影响生物B. 生物会影响环境. 生物会适应环境 D.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会影响环境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句中影响生物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 水B. 光 . 温度 D. 空气9.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哪类动物一般不适于陆地生存()A. 长有羽毛的动物B. 用鳃呼吸的动物 . 四肢发达的动物 D. 长有外骨骼的动物10. 下列四项生态因素中,影响七星瓢虫生活的生物因素是()A. 光照B. 温度 . 水 D. 蚜虫11.下列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诗句或谚语是()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 大树底下好乘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是()①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③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鳃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⑤靠贝壳保护身体A. ①②④B. ②③⑤ . ①④⑤ D. ③④⑤13.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多,这主要是()A. 骆驼刺喜欢沙土B. 骆驼刺怕被风刮走 . 骆驼刺需要营养物质 D. 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14. 寒暑往,春华秋实,生物课的学习结束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必将牢牢铭刻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A. 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 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 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D. 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15. 有研究表明:提取健康人粪便中的微生物,注入到病人的肠道内,可以快速治愈长期腹泻的病人.由此可以推测,肠道微生物与人的关系是()A. 共生B. 竞争 . 寄生 D. 捕食16. 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向污染宣战”.下列与之不相符的是()A. 离开房间时关灯B. 骑自行车代替电动车 . 使用环保购物袋 D. 经常使用一次性产品17.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 春江水绿如蓝B. 雨露滋润禾苗壮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草盛豆苗稀18.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说明()A. 环境影响生物B. 生物适应环境 . 生物影响环境D.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19.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包括()①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外骨骼、鳞或甲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③具有能在动气中呼吸的鳃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⑤靠贝壳保护身体.A. ①②④B. ②③⑤ . ①④⑤ D. ③④⑤20.许多学家通过诗句对生物界存在的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下列描述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 忽如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梨花开B.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1.海洋中的植物与高山上的植物均有分层分布现象,其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A. 光照、光照B. 光照、温度 . 光照、湿度 D. 温度,湿度22.下列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 仙人掌叶呈刺状B. 蜜蜂为桃花传粉 . 蚯蚓能改良土壤 D. 森林能净化空气23.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了()A. 生物影响环境B. 生物适应环境 . 环境改变生物D. 环境制约生物24.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叶呈针状,主要是哪种生态因素的影响造成的()A. 阳光B. 水 . 土壤 D. 温度25.乌贼能喷出墨汁,逃避敌害,这属于()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生物改变环境二、非选择题26.生物学上,把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称为________;把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等的遗体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称为________.27.下面是某兴趣小组探究同质地同数量烟草在不同体积水中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影响时记录的数据,请分析回答:清水烟草浸出液70l60l50l40l30l20秒内心跳次数706365676971(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

(2)由表可以看出,随着烟草浸出液浓度的升高,水蚤的心率与烟草浸出液的关系是________ 。

(3)实验时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应先在________ 中观察,再在________ 中观察,其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因为________ 。

28.如图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制作的一个封闭生态瓶.请回答:(1)为保证生物的生存,应将整个装置放在何处?________(2)在这个装置中,生产者是________ ,消费者是________ .(3)瓶内沙中的________ 能够将枯枝落叶分解为植物所需的养分.(4)如果想继续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我们应该怎样设置对照实验呢?________29.仔细阅读下,并根据的内容分析作答:人类活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由此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科学家发现,近200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经上升30%.经分析推测,各类极端气候都与此有关.基如此,一股“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风潮在我国许多城市悄然掀起.“低碳生活”是指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目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轻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冰川熔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低碳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于每一生活细节中做好节约能,节约资,和资回收三方面的工作.(1)提倡“低碳生活”对保护环境有哪些重要意义?(答两点)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作为一个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实践“低碳生活”?(答两点)①________ ;②________ .(3)为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拟一句口号:________ .30.生活垃圾一般分为________ 垃圾、________ 垃圾和有害物质.31.列举生物间的四种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对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黑龙江的漠河及江西的庐山三个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如表:体长()耳长()体毛A地区68565浓密B地区54086正常地区483103稀疏根据测量的结果可以推测:(1)A地区为________,B地区为________,地区为________。

(2)动物的耳朵大、体毛稀疏有利于________,耳朵小、体毛浓密有利于________,这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它们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

(3)对A、B、三地区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为________,它是影响生物生活的________。

33. 位于我市境内的海驴岛素有“鸥鹭王国”之称,每年春天约有十几万只黑尾鸥、近千只黄嘴白鹭等海鸟迁徙到此繁衍生息,海驴岛的兴盛,诠释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1)哪里具备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哪里就可能有生物.海驴岛吸引黑尾鸥的生态因素主要是________ 因素,因为黑尾鸥主要以海中鱼类为食,也吃虾、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黑尾鸥与这些生物之间构成了________ 关系,而海驴岛周围黑尾鸥的食物充足,并且没有天敌.(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得以生存.黑尾鸥的形态结构特征与海岛生活相适应,如趾间有蹼,适于________ ,喙细而侧扁,前端具钩,适于从海岛周围的水域中捕食鱼虾和软体动物.黑尾鸥的这些特征,既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又体现了________ 相适应.(3)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可以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地政府通过禁止采伐保护海驴岛的植被,通过禁止“赶海”保护海岛周围水域中的生物,从而保护海岛的栖息环境,使岛的海鸟逐年增加,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由最初的30多只增加到近千只.由此可见,保护________ 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但海驴岛由于面积较小,动植物种类较少,作为生态系统,其________ 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人类在享受海岛纯朴之美的同时,一定勿忘保护,并尽量减少打扰.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本题.15.【解析】【解答】人的肠道内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人体有益,同时,人体为这些细菌提供了生活场所和营养物质,两者之间彼此有利,由此可以推测,肠道微生物与人的关系是共生关系.故选:A【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其中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熟练掌握共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16.【解析】【解答】A、离开房间时关灯,节约能,A正确;B、骑自行车代替电动车,减少环境污染,B正确;、使用环保购物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正确;D、经常使用一次性产品,不但浪费资,还会带污染,D 错误.故选:D【分析】A、根据节约能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B、从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少利用化石能,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去分析解答;、根据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D、禁止使用一次性产品.17.【解析】【解答】解:A、“春江水绿如蓝”,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江水开始变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B、“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错误;D、“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D正确.故选:D.【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18.【解析】【解答】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积累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昼夜温差大可以使植物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新疆的昼夜温差大,哈密瓜特别甜,而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昼夜温差小,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也多,因此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说明环境影响生物.故答案为:A.【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分布和生理:非生物因素影响典型例子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