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以德配天2、不法先王,不是礼义3、兼相爱,交相利4、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二、不定项选择题(下面各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1、西周时期,神权法思想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周公提出了()。
A代天行罚B以德配天C亲亲、尊尊D世卿世禄2、子产铸刑书及其争论,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是()A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B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C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D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3、提出"民贵君轻"说和"暴君放伐"论的先秦思想家是()A荀况 B贾谊 C管仲 D孟轲4、孔丘将礼视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具体表现在()。
A.主张"正名" B.主张"礼乐征自天子出"C.主张"父子相隐" D.反对"铸刑鼎"5、荀子的隆礼重法学说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无善无恶论 D.好利恶害论6、墨翟推崇"天志"的目的在于强调法律的()。
A.权威 B.来源C.公正和平等 D.基础7、墨翟认为政治首先要解决的"三患"是()。
A.民饥B.民寒 C.不得息 D.民死8、下面关于道家的政治法律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反对礼仪、否定忠孝 B.崇尚兼爱,诅咒战争C.抨击法令,追求自由D.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9、在法家中,第一个提出"刑无等级"原则的是()。
A.李悝 B.齐国法家 C.韩非 D.商鞅10、关于"法"的起源,法家认为()。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保险法近年试题

全国2009年7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课程代码:002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曾经“铸九鼎,象九州”的历史人物是()A.子产B.夏桀C.叔向D.夏禹2.“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信奉()A.主权在民B.君民共主C.君权神授D.天命无常3.“国无二君,家无二尊”的思想本质是()A.礼治B.法治C.势治D.民治4.管仲“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A.世卿世禄制B.“三选”制C.挟天子以令诸侯D.“三国五鄙”制5.春秋时期,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晋国名臣是()A.管仲B.叔向C.邓析D.公孙侨6.孟子法律思想中,与周公“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说法最为接近的是()A.为民制产B.罪人不孥C.暴君放伐D.惟仁者宜在高位7.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法结合,使儒、法两家趋于合流的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庄子D.老子8.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学派,自有法律的是()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9.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先秦思想流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lO.法家提出“圣人为法,必使人明白易知”,“布之于百姓”,说明法律应该具有()A.公正性 B.公开性C.平等性D.规范性11.先秦时期,主张“事断于法”的思想家是()A.周公B.墨子C.慎到D.老子l2.秦王朝“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直接导致了()A.实行郡县制B.陈胜、吴广起义C.焚书坑儒D.统一中国l3.废除秦朝“诽谤妖言法”的皇帝是()A.汉文帝B.汉武帝C.秦始皇D.汉景帝14.汉代贾谊的作品是()A.《新书》B.《白虎通义》C.《春秋繁露》D.《西语》l5.秦汉之际,倡议“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A.陆贾B.贾谊C.董仲舒D.李斯l6.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说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君为臣纲B.父为子纲C.夫为妻纲D.兄为弟纲l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l8.我国古代第一个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是()A.鲍敬言B.白居易C.柳宗元D.王安石l9.将“存留养亲”思想最先制度化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孝文帝20.唐朝坚持“天刑说”的思想家是()A.李世民B.白居易C.韩愈D.柳宗元21.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A.范仲淹B.朱熹C.王安石D.魏征22.主张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的明代思想家是()A.海瑞B.张居正C.顾炎武D.黄宗羲23.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A.工B.商C.兵D.农24.魏源介绍和研究“夷情”的主要著作是()A.《元史新编》B.《圣武记》C.《海国图志》D.《夷氛纪闻》25.太平天国最主要的立法是()A.《十款天条》B.《太平刑律》C.《天朝田亩制度》D.《太平救世歌》26.主张“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思想家是()A.曾国藩B.张之洞C.谭嗣同D.洪仁玕27.在戊戌变法前夕,康有为对三权分立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A.司法机构B.行政机构C.立法机构D.监察机构28.清末主张变法,提出“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的思想家是()A.谭嗣同B.沈家本C.张之洞D.梁启超29.清末法律改革时期,为了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沈家本提出必须废除()A.秋审制度B.援引比附C.家族主义D.国家主义30.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是一种()A.代议制民主共和国B.总统制民主共和国C.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国D.三权分立制民主共和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O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4月 中国法律思想史 00264 自考真题

2024年4月中国法律思想史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2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准确表达了“仁”“礼”关系的说法是A.己欲达而达人B.定分止争C.克己复礼为仁D.仁者无敌2.孟子云“不愆不忘,率守旧章”,其实质在于主张A.人性恶B.法后王C.人性善D.法先王3.儒家的礼治思想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的A.姜尚B.孔子C.周公D.孟子4.被韩非子批评为“徒术而无法”的著名思想家是A.慎到B.公孙鞅C.管子D.申不害5.“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的法律主张出自A.商鞅B.李斯C.韩非D.慎到6.下列属于西晋刘颂法律思想内容的是A.主者守文B.帝王一统C.君主立宪D.法随时变7.“有夏服天命”所反映的思想本质是A.神权法思想B.特权法思想C.宗主制思想D.封建制思想8.南宋思想家朱熹借用佛教“月映万川”的故事,意欲说明的道理是A.尊卑等级B.理一分殊C.三纲五常D.明刑弼教9.王夫之认为,对皇帝而言,治理的核心原则在于A.任人B.任法C.任道D.任性10.荀子认为等级制度是社会的基础,其人性论依据是A.性善论B.无性论C.性恶论D.同性论11.礼教派认为《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违背中国固有法律本原,所谓“本原”是指A.个人主义B.集体主义C.罪刑法定D.纲常名教12.“悉任裁判官定拟,范围太广,流弊甚大”,从中反映出张之洞反对A.罪刑法定B.司法独立C.援引比附D.君主立宪13.汉初提出“行仁义、法先王”的著名思想家是A.陆贾B.陆贽C.贾谊D.贾岛14.康有为积极主张效仿日本明治维新制定宪法,特别撰写的文章是A.《上清帝第四书》B.《上清帝第六书》C.《应诏统筹全局折》D.《共和平议》15.第一次鸦片Z争期间,魏源提出的变法主张是A.三权分立B.师夷长技以制夷C.以民为本D.君主立宪16.孟德斯鸠《法意》的翻译者是近代思想家A.谭嗣同B.康有为C.林纾D.严复17.梁启超认为欧美各国立宪之基础在于A.地方自治B.君主立宪C.封建专制D.中央集权18.《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出台后,率先提出反对意见的是A.劳乃宣B.廷杰C.张之洞D.俞廉三19.1907年《大清新刑律草案》的立法宗旨在于A.国家主义D.君主专制20.沈家本反驳礼教派,特别撰写的文章是A.《历代刑法考》B.《读例存疑》C.《声明管见说帖》D.《书劳提学新刑律草案说帖后》21.《天演论》所集中阐述的原理是A.共和民国B.物竞天择C.虚君共和D.君主立宪22.协助晚清政府起草民律草案的日本法律专家是A.松冈义正B.冈田朝太郎C.小河滋次郎D.梅谦次郎23.1910年成立的全国性的法学学术团体——北京法学会的首任会长是A.杨度B.严复C.梁启超D.沈家本24.“等道德于刍狗,借权术为护符”的观点出自晚清的A.G命派B.改良派C.法理派D.礼教派25.“近今泰西政事,纯以法治,三权分立,互相维持”的说法出自A.《大清律例讲义序》B.《删除律例内重法折》C.《重刻唐律疏议序》D.《法学名著序》26.孙中山提出“共和之根本在法律,而法律之命脉在国会”的历史背景是A.辛亥G命B.护国Z争C.二次G命D.护法Z争27.“夫法律者,法之体也。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库

(完整版)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库中国法律思想史一、单项选择题1.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 C )。
A.德治思想 B.人治思想 C.礼治思想 D.道治思想2.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B )。
A.男女有别 B.亲亲、尊尊 C.嫡长继承 D.兄友、弟恭3.墨家法律观的核心是( A )。
A.兼相爱、交相利 B.尚同、尚贤 C.天志、明鬼 D.远交、近攻4.在老子看来,最理想的治国方法是( B )。
A.严刑峻罚 B.无为而治 C.小国寡民 D.君尊臣忠5.战国时期礼法结合的先行者是( C )。
A.孟子B.庄子C. 苟子D.申不害6.提出“定分止争”观点的是( B )。
A.子产 B.商鞅 C.贾谊 D.孟子7.韩非的变法观点是( C )。
A.祖宗不足法 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C.法与时转则治 D.礼、刑、道迭相为用8.管仲立法思想的特征是( B )。
A.重农主义B.重商主义C.重工主义D.工商并重9.提出“深督轻罪”思想的是( B )。
A.孟子 B.李斯 C.陆贾 D.吕不韦10.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于( B )。
A.战国B.汉代C.隋唐D.宋元11.《淮南子》融合了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但其主要思想是( A )。
A.道家 B.墨家 C.农家 D.兵家12.刘颂重法主张的主要内容是( A )。
A.恢复肉刑 B.“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 C.法令画一,执法必严 D.“刑九赏一”13.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的是( A )。
A.嵇康B.王弼C.郭象D.杜预14.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 B )。
A. 天道 B.礼 C.经义 D. 人情15. 确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典是( C )。
A.《法经》B、《九章律》C.《唐律疏议》D.《大元通制》16.柳宗元认为决定国家和法律产生的是( C )。
A.理B.利C.势D.力17.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 A )。
最新4月全国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课程代码:002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礼治最重要的原则是( )A.男女有别B.长长C.德主刑辅D.亲亲尊尊2.提出“为民制产”经济立法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孟子B.墨子C.管子D.荀子3.战国时期主张“术治”的思想家是( )A.商鞅B.申不害C.韩非D.李悝4.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始自( )A.制竹刑B.诛邓析C.修旧法D.铸刑书5.崇尚无为,提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先秦思想家是( )A.老子B.庄子C.荀子D.慎到6.主张毁弃一切文化典籍,取缔所有学术派别,定法家学说于一尊的思想家是( )A.慎到B.李悝C.韩非D.董仲舒7.在法家兴起以前,与儒家相对峙的最大学派是( )A.道家B.墨家C.阴阳家D.杂家8.与荀子“性恶论”相对的理论是( )A.老庄的无为论B.慎到的势治论C.墨子的兼爱论D.孟子的性善论9.“事皆决于法”,反映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坚持( )A.法家的法治思想B.法家的势治思想1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D.儒家的人治思想10.西汉董仲舒“德主刑辅”的主张,所赖以引申的理论是( )A.天人合一B.天气C.人情D.国法11.被誉为“汉代孔子”的著名思想家是( )A.董仲舒B.王充C.仲长统D.贾谊12.东汉对“天刑”论提出激烈批判的思想家是( )A.刘秀B.刘安C.王充D.郑玄13.西晋律学家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 )A.刑B.理C.实D.礼14.《唐律疏议》的根本精神在于( )A.崇尚轻刑B.良贱异法C.崇尚重刑D.礼法结合15.主张“理大罪,赦小过”的唐代思想家是( )A.白居易B.王安石C.范仲淹D.李世民16.提出“以公理而灭私情”说的思想家是( )A.丘濬B.顾炎武C.黄宗羲D.张居正17.把儒家经典哲理化,使儒家思想真正牢固地获得了独尊地位的思想家是( ) A.王安石B.朱熹C.张居正D.董仲舒18.反映王夫之“趋时更新”法律思想的著作是( )A.《明夷待访录》B.《读通鉴论》C.《大学衍义补》D.《四书章句集注》19.中国近代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人物属于( )A.资产阶级革命派B.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C.太平天国领袖D.资产阶级改良派20.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大同世界即是“公羊三世”里的( )A.升平世B.据乱世2C.太平世D.小康世21.戊戌维新派政治改革的直接目标是实行( )A.君主专制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地方分治22.张之洞《劝学篇》的思想核心是( )A.一秉于礼B.趋时更新C.因势变法D.中体西用23.太平天国时期,提出“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命题的是( )A.杨秀清B.洪仁玕C.李秀成D.洪秀全24.太平天国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纲领之作是( )A.《立法制喧谕》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英杰归真》25.戊戌变法前,康有为将变法的重点着眼于建立( )A.立法机构B.司法机构C.行政机构D.宪法机构26.梁启超认为法律起源于人的( )A.良知和良心B.良知和契约C.心情和态度D.良法和契约27.清末主张“平恕”为审断之本的思想家是( )A.沈家本B.张之洞C.李鸿章D.梁启超28.在礼法之争中,为支持法理派的主张,杨度撰写了( )A.《论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的区别》B.《书劳提学新刑律草案说帖后》C.《法学盛衰说》D.《删除律例内重法折》29.章太炎反对代议政体的法律思想集中体现于( )A.《代议然否论》B.《五朝法律索引》C.《排满评议》D.《非黄》30.孙中山“五权宪法”所发展的西方政治学说是( )A.五权分立B.权能分治C.三权分立D.天赋人权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D2、C3、B4、A5、A6、B7、C8、D9、A 10、B 11、A12、B 13、D 14、D 15、D 16、A 17、C 18、C 19、B 20、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ABC2、ABC3、ACD4、ABC5、ABCD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这是邓析主张改革、反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旨。
他认为,“先王”及其“礼义”并非不能改变的圣物,“先王”的所作所为,“礼义”的宗法原则也不是千古不变的教条。
既然“先王”不值得效法,“礼义”可以否定,可以废弃,那么从现实出发制定新法,便是必然的、正当的。
2、“有治人,无治法”——这是苟况的人治思想。
他认为决定国家治乱兴亡的是充当统治者的人,而不是法令;只有善于治国的人,而不存在善于治国的法。
3、“明徳慎罚”一一这是周公的法律思想。
他认为,统治者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徳治。
主张要严于律己,勤于政事,宽以待民;主张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
4、“学校议政”——这是黄宗羲提出的民主与平等思想。
他认为学校不仅仅是“养士”(即培养官吏)的场所,同时也应成为“治天下不惧”,即反映民意,决定政策,监督行政的饿机关。
他所描绘的学校,实际上已具有资产阶级议会的某些职能,因而可说是近代政治的雏形。
5、“天变不足畏”——壬安石变法时提出的主张。
他认为,人事与天道,各有其常,互不相关:“天地与人,互不相关,薄蚀震摇(指口月Z食与地震),皆有常数,不足畏忘”。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简述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
(每点2分)1)无为而治,与民休息;2)文武并用,徳刑相济;3)罚不患薄,约法省刑;4)轻徭薄赋,以粟为赏罚。
2、简述《唐律疏议》“徳礼为政教Z本,刑罚为政教Z用”的思想。
徳礼是行政教化的根本,刑罚是行政教化的表现;(4分)徳礼和刑罚对行政教化Z不可缺少。
#00264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D.“振举纪纲,一遵正法”
16. 西汉初期治国的主导思想是
A.儒家学说
B.黄老学说
C.墨家学说
D.法家学说
17. 下列说法中,与王充“寒温非政治所为”观点针锋相对的是
A.德主刑辅
B.以人为本
C.天命天罚
D.无为而治
18. 中国古代的律学原从属于
A.医宗
B.律宗
C.法学
D.儒学
19. 与晋代刘颂“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主张较为接近的是
31. 下列属于先秦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或产物的有
A.嫡长继承制
B.王位世袭制
C.世卿世禄制
D.九品中正制
E.君主立宪制
32. 西汉初年,为恢复社会秩序,鼓励生产,采取的措施有
A.“以有功劳行田宅”
B.“复从军吏卒”
C.招抚流亡
D.解放奴婢
E.存留养亲
33. 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因素包括
A.儒家思想
B.阴阳五行家思想
A.援引比附 B.罪刑法定
C.引经决狱 D.德主刑辅
20. “存留养亲”制度主要体现的是
A.儒家孝养承祀思想
B.墨家兼爱非攻思想
C.道家清静无为思想
D.法家严刑重罚思想
21. 集中体现隋文帝杨坚“以轻代重”立法思想的法律文本是
A.《永徽律》
B.《泰始律》
C.《开皇律》
D.《九章律》
22. 唐代思想家柳宗元认为法律起源于
A.罪刑法定
B.参考古今,博稽中外
C.冲决封建网罗
D.收回领事裁判权
30. 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精华是
A.间接民权
B.民生主义
C.直接民权
D.民族独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 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 选均无分。
【免费下载】04月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课程代码:002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商朝的刑法总称是( C)1-2A.禹刑B.吕刑C.汤刑D.五刑2.“恭行天罚”的思想本质是( A)1-5A.神权法B.自然法C.制定法D.习惯法3.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张( B)2-12A.族诛连坐B.罪上一身C.尊尊亲亲D.以德配天4.管仲“国之四维”的思想本质在于强调礼义的( D)3-18A.教化作用B.宗教作用C.社交作用D.强制作用5.认为礼是“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的先秦思想家是( A)3-26A.子产B.叔向C.慎到D.商鞅6.晋代杜预所言“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的先秦人物是( A)3-37A.邓析B.公孙侨C.申不害D.管仲7.孔子“无讼”的法律思想,不仅将断狱作为制裁手段,还将之当成( C)4-48A.刑罚手段B.禁制手段C.教育手段D.惩罚手段8.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人性论根据是( B)4-58A.性善论B.性恶论C.双性论D.无性论9.先秦法家兴起以前,同儒家相对峙的最大学派是( D)5-65A.名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10.下列思想家中,把“道”视为天地万物的本源和主宰的是( C)6-81A.孔子B.孟子C.庄子D.孙子1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性法规的作者是( A)7-87A.李悝B.子产C.邓析D.商鞅12.商鞅的“变法论”可以归结为( B)7-93A.“法者,国之权衡”B.“不法古,不修今”C.“抱法处势则治”D.“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13.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C)7-87A.商鞅B.李斯C.韩非D.申不害14.汉代将谶纬神学与儒家经典结合起来的著作是( D)8-116A.《新书》B.《论衡》C.《新序》D.《白虎通义》15.下列与“刑不上大夫”说法最为接近的是( A)8-142A.“廉耻节礼以治君子”B.“治国以礼义为先”C.“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D.“振举纪纲,一遵正法”16.西汉初期治国的主导思想是( B)8-151A.儒家学说B.黄老学说C.墨家学说D.法家学说17.下列说法中,与王充“寒温非政治所为”观点针锋相对的是( C)8-171A.德主刑辅B.以人为本C.天命天罚D.无为而治18.中国古代的律学原从属于( D)9-184A.医宗B.律宗C.法学D.儒学19.与晋代刘颂“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主张较为接近的是( B)9-195A.援引比附B.罪刑法定C.引经决狱D.德主刑辅20.“存留养亲”制度主要体现的是( A)9-211A.儒家孝养承祀思想B.墨家兼爱非攻思想2C.道家清静无为思想D.法家严刑重罚思想21.集中体现隋文帝杨坚“以轻代重”立法思想的法律文本是( C)10-219A.《永徽律》B.《泰始律》C.《开皇律》D.《九章律》22.唐代思想家柳宗元认为法律起源于( D)10-248A.礼B.乐C.兵D.势23.朱熹在法律上主张刑罚应该( B)11-271A.以宽为本B.以严为本C.大肆赦宥D.以私去公24.明清之际,提出“严以治吏”、“宽以养民”的启蒙思想家是( D)14-338A.黄宗羲B.张居正C.顾炎武D.王夫之25.“治法在人”法律主张的提出者是( D)15-361A.王安石B.王夫之C.张居正D.魏源26.洪仁玕“凡一切制度考文,无不革故鼎新”的主张出自( A)16-372A.《英杰归真》B.《立法制喧谕》C.《诛妖檄文》D.《原道觉世训》27.曾国藩总结子产、诸葛亮等人的治国经验,提出的法律主张是( B)17-379A.一秉于礼B.严刑以致义安C.国家以法制为先D.礼让为国28.戊戌变法时期,将“变法”视作“天下之公理”的思想家是( A)18-400A.梁启超B.康有为C.谭嗣同D.严复29.沈家本确定清末修律的基本原则是( B)19-409A.罪刑法定B.参考古今,博稽中外C.冲决封建网罗D.收回领事裁判权30.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精华是( C)20-434A.间接民权B.民生主义C.直接民权D.民族独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属于先秦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或产物的有( ABC)2-9A.嫡长继承制B.王位世袭制C.世卿世禄制D.九品中正制E.君主立宪制32.西汉初年,为恢复社会秩序,鼓励生产,采取的措施有( ABCD)8-134A.“以有功劳行田宅”B.“复从军吏卒”C.招抚流亡D.解放奴婢E.存留养亲33.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因素包括( ABCD)8-153A.儒家思想B.阴阳五行家思想C.法家思想D.天命神权思想E.不法先王,不是礼义34.反映黄宗羲法律思想的文章主要有( ABC)14-329/331A.《原君》B.《原法》C.《原臣》D.《原道》E.《宋论》35.下列能够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派法律思想民主性的有( ABCDE )20-424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学习西方的分权学说和法治原则C.宣传和提倡“自由、平等、博爱”D.要求收回治外法权E.建立保障人民主权和民主自由的新法制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无为而治”6-75答:“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
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
他们人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
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
“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37.“立天子以为天下”7-105答:4所谓“立天子以为天下”,就是说人君应该为天下掌权,而不要借权吞并天下。
慎到这种设立天子、国君是为了服务于天下国家的说法,和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有相似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春秋以来出现的“民贵君轻”思想。
38.《春秋》决狱8-165答:《春秋》决狱:指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依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审理案件时,根据犯罪的事实,考察行为者的动机,只要有犯罪动机,就应当惩罚,不必待其成为行为对首犯要从重惩罚,如果只有犯罪没有犯罪动机就应当从轻处罚。
---实际上是一种原心论罪,一种动机论,在判断一种行为时候,看行为人的动机而不是看结果。
39.“以礼率律”9-188答:这是张斐在《律表》中的法律观点,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礼,“礼乐”是贯穿晋律各篇的基本精神,所有的律条都必须折中于“礼乐”,与“礼乐”相符合。
这就是他所主张的以礼率律。
张斐的这一解释弘扬和推进了封建正统法理思想所坚持的礼法合一、纳礼入律的立法原则。
40.《资政新篇》16-371答:《资政新篇》是洪仁玕的主要著作,得到洪秀全的赞同。
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
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
它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
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
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它的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41.简述孔子的礼治论思想。
4-43答:孔子礼治论的内容主要有:(1)剥削阶级享受特权是“天下之通义”;(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5(3)礼乐兴,刑罚中;(4)礼之用,和为贵。
42.简述范仲淹“君臣共理天下”的法律思想。
12-289/290答:范仲淹作为较有政治远见的政治家,试图对中央集权进行扼制,以维护封建王朝的欠安长治。
其具体办法是劝说皇帝明晓“君臣共理天下”的道理,重用贤臣,遵守法制。
(1)克服“独断”、“偏听”(2)重宰相谏官御史之职(3)“舍一心之私”,执法公正43.简述章太炎“抑强辅微”的刑法主张。
20-441答:具体地说,是要像五朝法律那样做到“重生命”、“恤无告”、“平吏民”、“抑富人”。
出于“抑强辅微”的需要,章太炎在量刑、刑罚等问题上也提出了一些独特的主张,如:(1)“轻盗贼之罪”,并反对“以赃论罪”;(2)“轻谋反之罪”,“重叛逆之罪”;(3)宽平省刑。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4.试评述先秦儒法两家思想的对立与得失。
4-39/64,7-87/114答:法家“法治”与儒家“礼治”的对立:法治是法家的基本观点,礼治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二者在内容、形成、性质以及理论基础方面,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对立。
(1)此对立是两种制度的对立。
礼是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的一整套等级制度和习惯,儒家以礼为核心形成了家庭宗法为核心的法律观。
而法主要是按照政治权力有从属关系实行的一整套等级制度和规定,法家以法为核心形成了君主专制的法律观。
(2)此对立表现了两种统治方法的对立。
法治是针对礼治和德治提出的。
儒家主张以德服人,轻视法律的强制作用。
法家主张以力服人,认为法治是最有效的治国方法。
(3)两者的对立还表现在对君主作用的不同看法上。
儒家把治理国家的希望放在统治者的个人道德上。
法家则认为,有了好的法令,一般能力的中主或才能低下的庸主也能治理好国家。
45.试评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
20-426-4306答: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总称,是孙中山为了解决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社会改革三大历史任务而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经济和理论纲领,也是其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1)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中的首要问题,其基本任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朝政府,光复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的精髓,是要以亲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代替旧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它贯穿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精神,在调解、处理国内民族关系和以反帝、“扶倾济弱”为主旨的国际关系方面,为立法提供了指导原则。
其具体主张包括: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废除领事裁判权,恢复关税自主权,收回租界和失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