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核磁共振诊断

合集下载

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的应用与影像学表现探讨

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的应用与影像学表现探讨

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的应用与影像学表现探讨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病,它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的退变以及滑膜的炎症引起的。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膝骨关节炎,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当前医疗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核磁共振在膝骨关节炎的诊断和影像学表现。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指利用磁共振的原理来成像的一种医学影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高清晰度、非侵入性和多平面的影像,而且没有放射线的辐射,被视作是一种理想的诊断手段。

在诊断膝骨关节炎时,MRI技术可以通过对膝部不同结构的成像,及时发现并定位病变,可以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帮助。

1.骨性改变:MRI可以清晰显示膝骨的细微结构和骨性改变的程度。

在膝骨关节炎早期阶段,MRI可以检测到软骨面上的微小裂缝和软骨薄层的损伤。

在病变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MRI还可以检测到软骨的破坏、骨小梁的退化、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

2.滑膜改变:膝关节滑膜的炎症是造成膝骨关节炎的主要原因之一,MRI可以监测滑膜的厚度、炎症和水肿情况。

在病变早期,MRI可以显示滑膜的轻微增厚和水肿现象,当炎症进一步加重时,MRI可以显示滑膜明显增厚,出现高信号,反映了滑膜炎症的程度。

3.间隙变窄:在正常情况下,膝关节内有一定的间隙,膝关节的间隙代表了膝关节软骨的健康程度。

MRI可以定量地测量软骨的厚度和间隙的宽度,可以检测软骨变薄和膝关节间隙变窄的程度,并定量分析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4.骨髓水肿:在膝骨关节炎的早期阶段,MRI可以检测到骨髓腔内的水肿现象,这与软骨的破坏和滑膜炎症有关系。

随着病变的加重,骨髓水肿的程度也会随之增加。

MRI可以精确地检测到骨髓水肿的位置和程度,可以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总之,MRI技术是一种可靠、高精度的成像技术,可以精确定位膝骨关节的病变部位,并对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进行定量评价。

因此,MRI技术在膝骨关节炎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膝关节核磁报告

膝关节核磁报告

膝关节核磁报告膝关节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用于评估膝关节结构和损伤情况。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膝关节核磁报告的内容和解读方式。

1.报告概述膝关节核磁报告通常由医学专家撰写,用于描述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和任何可能存在的异常。

一份完整的膝关节核磁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技术参数:包括磁场强度、扫描序列和扫描范围等信息。

•报告结论:总结整个报告的主要发现和诊断结果。

•细节描述:详细描述膝关节各个结构的状况,如骨骼、韧带、半月板和软骨等。

2.骨骼结构在膝关节核磁报告中,骨骼结构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方面。

医生会对膝关节的骨骼进行评估,检查是否存在骨折、关节炎或其他骨骼相关的病变。

骨骼结构的异常可能会导致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3.韧带状况膝关节的韧带起着维持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医生会关注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和外侧副韧带(LCL)的状况。

报告中会详细描述这些韧带是否完整、受伤或松弛,并评估其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4.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是膝关节内侧和外侧的软骨垫片,有助于减轻关节载荷和稳定膝关节。

报告中会描述半月板的损伤情况,如撕裂、脱位或变形等。

半月板损伤可能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5.软骨状况软骨是膝关节表面的光滑组织,有助于减少关节摩擦和保护骨骼。

膝关节核磁报告会评估软骨的状况,如软骨磨损、软骨下囊肿或软骨软化等。

软骨病变可能导致关节疼痛、关节炎和关节功能障碍。

6.其他结构评估除了上述主要结构外,膝关节核磁报告还可能评估其他关节结构,如滑囊、滑膜和肌腱等。

这些结构的异常可能与膝关节炎、滑膜炎或其他疾病有关。

7.报告解读在阅读膝关节核磁报告时,医生会结合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他们将根据报告中提供的信息,对膝关节的结构、损伤程度和可能的诊断进行解读。

最终,医生将根据报告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总结膝关节核磁报告是评估膝关节结构和损伤的重要工具。

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流程

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流程

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流程英文回答:The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xamination of the knee joint is a non-invasive diagnostic procedure that uses a strong magnetic field and radio waves to generatedetailed images of the knee structures. This imaging technique is commonly used to evaluate various knee conditions, such as ligament injuries, meniscal tears, cartilage damage, and inflammation.The process of a knee MRI examination typically involves the following steps:1. Preparation: Before the MRI, the patient will be asked to remove any metallic objects, such as jewelry or watches, as these can interfere with the magnetic field. The patient may also be required to change into a gown provided by the healthcare facility.2. Positioning: The patient will lie down on a narrow table that slides into the MRI machine. The knee to be examined will be positioned in the center of the machine's opening.3. Immobilization: In order to obtain clear images,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patient to remain as still as possible during the examination. Straps or cushions may be used to help immobilize the knee and ensure proper positioning.4. Contrast agent (optional): In some cases, a contrast agent may be administered to enhance the visibility of certain structures or abnormalities. This is typically done through an intravenous (IV) line inserted into a vein in the patient's arm.5. Scanning process: Once the patient is properly positioned, the MRI technologist will leave the room and operate the machine from a separate control area. The machine will produce a series of loud knocking or tapping noises during the scanning process, which is normal.6. Duration: The duration of a knee MRI examination can vary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protocol and the complexityof the case. On average, the procedure takes approximately 30 to 45 minutes to complete.7. Post-examination: After the scanning is complete,the patient can resume normal activities immediately. There are no known side effects or risks associated with MRI, asit does not involve the use of ionizing radiation.In summary, the process of a knee MRI examination involves preparation, positioning, immobilization, optional contrast agent administration, scanning, and post-examination. I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imaging technique that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various knee conditions.中文回答:膝关节核磁共振(MRI)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生成膝关节结构的详细图像。

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的应用与影像学表现探讨

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的应用与影像学表现探讨

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的应用与影像学表现探讨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病变,占据了世界各地老年人群体的绝大部分。

核磁共振是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诊断膝骨关节炎。

本文将从影像学表现方面探讨核磁共振在膝骨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1. 对膝骨关节结构的观察通过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地观察膝关节中软骨、骨质、韧带、滑膜、囊袋等结构的情况。

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软骨退变严重,骨质重塑,韧带松弛,囊袋水肿明显。

这些改变都能够在核磁共振图像上呈现出来,从而为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2. 对软骨的评估软骨是膝骨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状况对于关节的正常运动至关重要。

核磁共振能够通过T2加权成像清晰地显示软骨的病变情况,比如软骨变薄、泛黄、有裂纹等。

此外,通过膝关节疏松骨小梁的情况也可以推测软骨退变的严重程度。

在膝骨关节炎中,骨质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通过核磁共振影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髌骨下滑脱、髌骨局部骨质增生、关节骨膜增厚等骨质改变情况。

这些改变不仅帮助诊断,而且有助于评价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

滑膜囊是膝关节内衬的一层薄膜,它的病变也会直接影响到膝关节的正常运动。

通过核磁共振,可以观察到滑膜囊的增厚、水肿或囊液的积聚。

这些情况都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总体来说,核磁共振在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通过对关节结构、软骨、骨质和滑膜囊的评估,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核磁共振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定期随访,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

膝盖做核磁共振的过程

膝盖做核磁共振的过程

膝盖做核磁共振的过程关于《膝盖做核磁共振的过程》,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为自己的膝关节位置做磁共振的情况下,主要是以便查验自身的膝盖关节处是不是有变病的状况出現,当自身的膝盖关节出現变病并且还被压迫来到自身的神经以后,机体便会主要表现出疼痛乏力的觉得,時间久了我们的两腿可能就没法具有支撑点的功效了。

在做磁共振的全过程中需要亲身经历半小时上下,自身要依照规定去做。

膝关节位置做磁共振是以便检验膝关节处是否出現了变异,是不是神经受损导致不适感,进而分辨出是不是出現肿瘤及其散发和发展趋势的动向和速度。

此项查验能够尽早发觉病况,作出立即的答复应对病况。

医治期内还可以保证检验监管修复的情况。

膝关节位置做磁共振的全过程理应遵从医护人员的标示,一般也要注射造影剂的。

以便影象更加精确和清晰因此引入。

这类药物对身体沒有一切的伤害,因此无须担忧它有副作用。

自然理应关注这类物质是否会安全性清除。

它是自然的,-般很短期内内,这类物质会自主排出来身体之外。

这类加强的物质针对确诊是很有协助的。

膝关节位置的磁共振查验全过程约在30分钟上下。

这一全过程需要医护人员的协助,在这个全过程中,要是依照医护人员的指引。

在做了后,一般需要好多个钟头的時间,会出现医师给您的結果。

医师从图上,能够得到膝关节处位置是不是出現的出现异常,而且小结好,这一全过程中只需要清静地等候。

一般医院门诊理应是建议检验者回家了等候一到三天。

也是有的医院门诊大半天就可以取得結果。

这个是分状况的,终究很多人是需要检验排长队取得結果的。

假如发觉了病况一-定要立即就诊医治尽早还原。

膝关节位置做磁共振能够迅速得到結果。

取得結果后,医师会具体指导分配有效的医治健康保健计划方案,中医正骨复位减轻神经压迫这些以确保身体康健。

膝关节核磁报告解读

膝关节核磁报告解读

膝关节核磁报告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膝关节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损伤的检查膝关节结构的高清影像技术,可以提供医生们详细的信息,帮助他们准确诊断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下面将为大家解读一份膝关节核磁报告,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身病情。

在核磁共振报告中,医生会描述膝关节的不同部位,比如髌骨、半月板、韧带等等的结构情况。

通过报告,可以了解到这些部位是否有异常信号,比如肿胀、水肿、炎症等。

这些异常信号可能意味着不同的病变,比如髌骨软骨损伤、半月板裂伤、韧带撕裂等。

在报告中,医生会详细描述不同部位的结构情况。

髌骨可以看到软骨的情况,是否有变薄、磨损等现象;半月板可以看到有没有断裂、移位等;韧带可以看到有没有拉伤、撕裂等等。

这些结构的情况可以帮助医生们判断病变的程度和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在膝关节核磁报告中,还会有一些特殊检查,比如关节腔内注射造影剂后的成像。

造影剂可以帮助医生们更清晰地看到关节内部的情况,比如是否有关节腔穿孔、滑囊炎、声带囊肉瘤等异常情况。

在核磁报告中,医生还会对异常情况进行分级,比如骨关节病变的程度、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等等。

这些分级可以帮助医生们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计划。

第二篇示例:膝关节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详细的膝关节结构信息,帮助诊断和治疗各种膝关节疾病。

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软组织、骨骼和关节软骨等膝关节结构,帮助医生分析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下面我们来简要解读一份膝关节核磁报告。

在核磁报告中,医生会对影像进行详细描述。

他们会解释哪些结构在影像中可见,比如髌骨、半月板、韧带、软组织等,并描述它们的形态和信号强度。

这些描述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膝关节结构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在核磁报告中,医生会对患者的病变进行分析。

如果患者有髌骨软化症,医生会描述软化性改变在髌骨的具体位置和程度;如果患者有半月板撕裂,医生会描述撕裂的类型和大小;如果患者有韧带撕裂,医生会描述韧带是否完全断裂等。

膝关节核磁上角度测量标准

膝关节核磁上角度测量标准

膝关节核磁上角度测量标准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常用于检查膝关节及其他部位的病变。

在膝关节MRI中,有一项重要的测量指标是膝关节上角度的测量标准。

膝关节上角度是指股骨干线与胫骨干线之间的夹角,该角度反映了膝关节的生理状态及可能的病变情况。

膝关节核磁上角度测量标准通常是通过MRI图像来进行测量的。

在膝关节MRI图像中,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股骨、胫骨和髌骨等关节结构,通过测量这些结构之间的夹角来得出膝关节上角度。

膝关节上角度的正常范围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有所差异,一般成年人的正常膝关节上角度在170度至175度之间。

膝关节上角度的测量对于评估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非常重要。

膝关节上角度的改变可能与关节畸形、软骨磨损、半月板损伤、韧带松弛等疾病有关。

通过测量膝关节上角度,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膝关节的异常变化,帮助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膝关节核磁上角度测量中,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证MRI图像的质量,确保清晰度和准确度;其次,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如使用软件工具来测量角度,避免人为误差;最后,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膝关节的情况,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膝关节核磁上角度测量标准是膝关节MRI检查中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膝关节病变的程度和性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医生在进行膝关节MRI解读时,应该注意膝关节上角度的测量,结合其他影像学和临床资料,全面评估膝关节的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膝关节核磁上角度的测量,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膝关节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用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用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于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0例的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核磁共振诊断的结果显示,患者中韧带损伤有60条,骨质改变的患者有23例,半月板受到损伤的有48个,关节腔积液的患者有46例,所有患者的病症都经关节镜检查以及手术和临床检查得到证实。

结论:膝关节的核磁共振检查是一种无创检查,而且可以有效的显示患者的膝关节组织以及其产生的病理变化,由此就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患者的病变程度,能够广泛的应用于膝关节的半月板、关节软骨、韧带等使用x线片以及ct不能够检查到的骨髓水肿、骨挫伤等。

通过此次的研究可以看出核磁共振的诊断结果与手术有很高的符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膝关节损伤;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42-02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并且是最复杂的一个关节,所受的力是最强的,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导致各种损伤的发生。

以前的诊断中多使用x线片以及ct等一些辅助的检查措施进行有效的确诊。

x线片检查对明显骨折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较高,ct检查则可以判断出患者的骨折类型,但是对于骨挫伤及韧带、关节软骨、半月板、等的损伤并不能够有效的检出[1]。

相对来说核磁共振有着视野大且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同时没有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小,对病灶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高,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患者的关节软骨、肌腱、韧带等部位组织结构的改变,现已以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骨、关节创伤性的疾病影像学诊断方面。

本次研究对于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0例的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核磁共振在对于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60例膝关节损伤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的年龄在17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0.1岁;因为交通受到损伤的患者有36例,受到重物的挤压损伤的患者有 12例,因坠落损伤的患者有7例,踩踏受损伤患者有5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Ⅲ级改变
半月板Ⅲ级信号改变。矢状面T1WI(图A)、PD(图B)和T2WI (图C)均显示内侧半月板内信号升高,其PD像清晰显示高信号线 由半月板囊缘延伸下关节缘。
半月板损伤分类
根据半月板内信号形态的改变将半月板撕裂分为: 1、水平撕裂 半月板内高信号的方向与胫骨平台平行内缘 达半月板的游离缘; 2、垂直撕裂 半月板内高信号与胫骨平台垂直; 3、斜行撕裂 半月板内高信号与胫骨平台成一定角度(除 了0度及90度)是较常见的撕裂类型; 4、桶柄样撕裂 为纵性撕裂的一种特殊类型,半月板体部纵 行撕裂后其游离缘片段向内侧移,髁间嵴处可见半月板的低 信号影。
脂肪抑制

T1WI

T2WI

肌肉:
T1WI 稍低信号 T2WI 低信号
T1WI
T2WI
T2WI脂肪抑制
骨皮质:T1WI,T2WI均
为极低信号
骨髓质:与脂肪信号相似,
并可被脂肪抑制
成像平面的选择 1 矢状面 T1WI、T2WI、STIR 、 2 冠状面 TSHIRT、T2*WI、STIR 3 横断面 T1WI、TSHIRT
核磁弛豫
• 纵向弛豫(T1): T1值为MZ(纵向磁化矢量)达 到最终平衡状态的63%的时间
• 横向弛豫(T2): T2值为MXY(横向磁化矢量)衰 减到原来值的37%的时间
• 1H的T1\T2可反应周围的化学或磁环境,各种 正常和病变组织的T1和T2值各不相同
常规序列
1 SE 或 FSE 序列的 T1WI、T2WI 2 FSE T2 抑脂像(TSHIRT) 3 STIR
膝关节矢状面MRI解剖
可整段显像髌韧带、前后交叉、外侧附韧带结构 是诊断半月板撕裂或变性最为关键的断面 显示关节边缘层次的结构不理想,如髌支持带和
内外侧副韧带等,因容积效应作用而显示不清
膝关节冠状面MRI解剖
多用于显示内外侧附韧带、腘肌和拱状韧带 有无信号和结构改变
能显示交叉韧带,但非韧带截面像,也非纵切 面像,易造成判断的错误
X线和CT诊断须引入造影剂至关节腔内以勾勒半月 板结构,其诊断准确率很大程度仰赖于造影质量
膝关节MRI检查最早应用于半月板撕裂的诊断,已 体现出很高的使用价值并广泛为临床接受
半月板变性和撕裂表现
正常半月板呈均匀的低信号结构 半月板变性和撕裂时,变性和撕裂部位T1WI和PD
像信号升高,T2WI像的信号则有所减低或无改变 半月板内MRI高信号影的大小、形态以及是否延及
Ⅲ级 板内略高信号线累及半月板 的关节缘
纤维软骨撕裂
Ⅰ级改变
半月板Ⅰ级改变。矢状面T1WI(图A)示半月板内局限 性轻微信号升高,T2WI像(图B)未见信号改变。
Ⅱ级改变
半月板Ⅱ级信号改变。矢状面T1WI(图A)见横行略高信号线,由 半月板囊缘向游离源延伸至囊缘,T2WI(图B)则未见信号升高。
半月板纵向水平撕裂
内侧半月板后角水平状撕裂
纵向水平撕裂
外侧半月板前角水平状撕裂
纵向垂直撕裂
内侧半月板体部后角垂直撕裂
桶柄状撕裂
外侧半月板环状垂直撕裂,倾向桶柄状。矢状面T2*(图A) 和关节腔Gd-DTPA造影T1WI(图B)揭示半月板分割成三段
内侧半月板捅柄样撕 裂碎片位于髁间嵴处
半月板桶柄样撕裂 “双交叉韧带征”
膝关节MRI诊断
• 膝关节正常MRI表现 • 膝关节半月板病变 • 韧带撕裂
MRI成像的基本原理
• 基本物理基础: 核磁共振现象 • 成像原理: 人体内的原子核(1H)无序排列→加入
主磁场内→ 1H沿主磁场方向有序排列→外加频 率相同的射频脉冲→ 1H接收能量宏观磁距发生 变化→射频脉冲消失→ 1H回复到原来状态时释 放出吸收的能量→感应线圈接收产生信号→通过 转换及复杂的计算组成MRI图象
半月板上下缘等各种变化类型与半月板病理改变 密切相关
三级半月板病变的MRI和病理表现
分级
限性信号升高
局限性早期黏液样变性
Ⅱ级 板内出现水平的略高信号线, 黏液样变性范围较Ⅰ级大,
可从半月板的囊缘直达游离 虽无明显的肉眼可见的裂
缘,但不影响到关节缘
隙,显微镜下见纤维断裂。
而无韧带长度的改变; IV级 韧带完全性断裂的中高信
号影伴韧带短缩断端呈肿 瘤样变。
膝关节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ACL): 膝关节部位最易损伤的韧带,但MRI诊断较为困难
后交叉韧带(PCL): 撕裂的机会远比ACL少,一旦撕裂,MRI诊断不难
正常前交叉韧带MRI表现
矢状面前交叉韧带自胫骨髁间前区 斜向外后上方呈散开状止于股骨外髁内侧 面,表现为较松散的中低信号影在其附着 点处可见线样条纹状中等或高信号影分隔。
盘状半月板大小
冠状面像上盘状半月板中部宽度显著增宽,与同侧胫骨关 节面宽度的比率(板/胫比率)超过50%。板/胫比率在 51%-75%间为小盘状半月板,大于75%的为大盘状半月板。
小盘状半月板
矢状面(图A)见外侧半月板环较小,游离缘 增厚,横断面(图B)示外侧半月板环较小。
大盘状半月板
大盘状半月板覆盖75%以上的一侧胫骨平台
侧重关节胫股软骨的两边和半月板的体部 矢状面则侧重的股胫软骨中部和半月板前后角 两方位相互补充得以取长补短
膝关节横断面MRI解剖
是三维影像首选的方位,也是为 了便于MRI与CT比较
可准确地展现髌骨内外侧关节面
膝关节半月板病变
半月板病变包括撕裂、变性、盘状和囊肿,是膝关 节最为好发的病变之一
T1WI
T2WI
T1WI显示解剖结构好
T2WI显示病灶敏感


T1WI
水:T1WI 低信号 T2WI 高信号
T2WI


T2WI
Flair水抑制
T2WI水抑制可使自由水变成低信号,结合水仍为高 信号.(可鉴别梗塞的新旧)
T1WI

T2WI

脂肪:T1WI高信号
T2WI稍高信号 脂肪抑制后为低信号
盘状半月板形态
盘状半月板形态分为契形和厚板形,前者半月板的 游离缘渐变薄,后者半月板的游离缘和囊缘的厚度 相近。
厚板型盘状半月板
契形盘状半月板
盘状半月板伴变性
外侧盘状半月板伴前角变性。外侧厚板型盘状半 月板显示前角信号升高,但未延及上下关节面。
膝关节韧带损伤分级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分级与半月板损伤的分级类似: I级 韧带边缘毛糙; II级 韧带边缘不均匀高信号; III级 韧带内只有不均匀高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