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潍坊一摸测试题
潍坊高三一模语文考试卷

潍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潍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
阅读材料一老舍先生在《谈幽默》中说,“凡是只为逗人哈哈一笑,没有更深的意义的,都可以算作‘滑稽’,而‘幽默’须有思想性与艺术性”。
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
老舍“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细心‘看’事物,总可以发现些缺欠可笑之处,及至钉着坑儿去咂摸,便要悲观了”。
其实,只要稍微细心,就不难发现,老舍的幽默招牌之作《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日》,不全是可笑的,里边也有叫人落泪的悲。
滑稽的闹戏,在老舍是根本看不上眼的。
因而,“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
老舍的《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道出了他一出手就避不开幽默的原由:“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亲的影响——她是个愣挨饿也不肯求人的,同时对别人又是很义气的女人。
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
有了这点分析,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
我失了讽刺,而得到幽默,幽默中是有同情的。
我恨坏人,可是坏人也有好处;我爱好人,而好人也有缺点。
‘穷人的狡猾也是正义’,还是我近来的发现;在十年前我只知道一半恨一半笑的去看世界。
”老舍所处的那个可笑的时代,也造就了他的幽默之笔。
清末民初,社会与“猫城”无甚差异,可笑!大学生不读书以胡闹为荣,可笑!响马摇身一变走马上任管地方治安,可笑!凡社会上人们的自私偏狭,嫉贤妒能,恃强凌弱,骄奢淫逸,虚伪矫饰,愚昧顽劣,欺瞒狡诈等等都可笑,都该笑。
换言之,老舍是想以幽默之笔来写时代的悲剧,即要写出深刻的幽默。
老舍醉心幽默艺术的深刻用意,“为的是能够较为委婉较为温和地写出他所咂摸到的世事的滋味,表达自己的爱憎判断——‘看透宇宙间的各种可笑’以后的悲观与恐怖”。
当老舍以成熟的悲剧家的姿态把幽默挥洒在小说里,艺术上的拿捏也是那么准确到位时,他创作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骆驼祥子》出现了。
潍坊一模高中语文试卷答案(含答案)

潍坊一模高中语文试卷答案(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作品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A. 《庐山谣》B. 《观沧海》C. 《夜泊牛渚怀古》D. 《登鹳雀楼》2. 下列哪个选项是《诗经》中“风”的特点?()A. 抒情性强B. 格律严谨C. 语言华丽D. 多采用寓言形式3. 以下哪位是初唐四杰之一?()A. 王之涣B. 骆宾王C. 杜甫D. 白居易4. 下列哪个不属于《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薛宝钗D. 王熙凤5. 下列哪个选项是宋词的流派之一?()A. 唐宋派B. 江西派C. 豪放派D. 婉约派二、判断题1.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试题

D.子朱之所以能够认清令尹子国的真实面目,远离凌辱,就是因为他能够在事情发生之前从细节中预知祸患的存在并预先采取了相应措施。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10分)
C.汉字虽然是书法作品的构成部分,但它仅仅是作为表现对象、创作素材出现,并不直接关涉书法形式美本身。
D.汉字是书法美的基础,因此先天具有象形性、形式元素丰富性、形体可变性和再塑性以及寓情性等诸多特点。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汉字与书法的发展演化的重叠和交叉,使汉字实用功能与书法艺术美难以区分,这样导致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故祸之所从生者,始于鸡足;及其大也,至于亡社稷。(3分)
②公子非常也,从者三人,皆霸王之佐也。遇之无礼,必为国忧。(3分)
(2)用分隔号“/”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文句断句。(4分,只限4处)
圣人深居以避辱静安以待时小人不知祸福之门户妄动而挂罗网虽曲为之备何足以全其身!
两人构怨,廷杀宰予,简公遇杀。两家斗鸡,郈公作难,鲁昭公出走。祸生而不早灭,若火之得燥,水之得湿,浸而益大。故蠹蝝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谓也。
人皆务于救患之备,而莫能知使患无生。晋公子重耳过曹,曹君欲见其骿胁③使之袒而捕鱼。厘负羁止之曰:“公子非常也,从者三人,皆霸王之佐也。遇之无礼,必为国忧。”君弗听。重耳反国,起师而伐曹,遂灭之。身死人手,社稷为墟,祸生于袒而捕鱼。听厘负羁之言,则无亡患矣。
B.文本引用蔡邕在《笔论》中有关书法“纵横有可象”的论述,是为了证明古人清楚“书法美的内容”这一观点。
山东省潍坊市2024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孕育、巩固、创新,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为传统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承。
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比较注重文艺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标,而非文辞艺术本身。
《论语·阳货篇》记载说:“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观、群、怨既有结构逻辑,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
以“兴”引譬连类,发出对社会现实的观与感;以“观”认识社会风俗的盛与衰,量度国家政治的兴与败;以“群”实现互更交流,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共同进步;以“怨”美刺不足,期于政治修明,社会和谐。
汉代《乐记》中有“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两汉时期的思想家也推崇“尚用”的观念,比如扬雄、桓谭、王充等,强调文艺著作必须要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这一文艺观念滋养的政治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意志和匡世决心,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在磨难坎坷中化危为机。
唐宋以来盛行的“文以载道”观念,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
无论是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还是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最初都是为了矫正“文胜于质”的文艺弊病,摆脱文人对技巧、文辞、修饰的偏执迷恋,重新恢复文艺内容的重要价值。
宋代以后,“文以载道”观念成为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社会规范,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深弘气度,在践履社会责任、赓续文化传统中从事文化创造,用文学艺术的有形表达反映广泛的生活现实,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思想,引导、带动、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
可以说,“文以载道”在以文育人、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中体现出一种基础、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 A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语文2024.3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自从以“疑古辩伪”为特征的古史辨运动兴起后,中国古史学界围绕着黄帝事迹是“神话的历史化”还是“历史的神话化”这一问题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学术争论。
所谓“神话的历史化”,就是认为黄帝本为天神,而后有一个被历史化的过程。
持此观点的古史辨派学者使用的关键词是“神话”和“历史”,并兼及“传说”。
按照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传说是以口传为特征的一种故事,它的内容包括神话和历史。
神话是否可以为古史研究采用,取决于其是否包含史实。
从逻辑学角度来说,在文字记录没有产生以前(口传时代),传说是神话和历史的属概念(上位概念)。
同时,古史辨派学者认为有些神话中有历史真实。
随着文字记录的出现(文本时代),传说中的部分神话、历史内容开始转化为文本。
这一时期,由于新的历史记录大多以文本的形式直接产生,文字使用者还有可能直接创造新的神话。
这时候,传说和历史、神话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所谓“历史的神话化”,就是认为黄帝传说有历史的根基,其后进入神话,这是历史与神话互渗的结果。
从持此观点的学者一方来看,批评古史辨派阵营使用的关键词则是“传说”和“历史”,而兼及“神话”,代表作品是徐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在徐旭生著作中,与古史辨派相比,“历史”的用法无别,“神话”的用法略有区别,“传说”的用法则差别极大。
就内涵而言,神话不含史实成分,传说则往往含有史实成分。
这一阵营,更多的站在西方“传说”的传统上。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题与答案

高三语文第页(共8页)高三语文第页(共8页)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宁静的乡村相比,城市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矛盾组合体。
一方面,它是理性的,人们必须遵守的法规、程序等不胜枚举;另一方面,它又是感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声音、味道以及不透明的心理活动。
这两方面既相互交织,又相互排斥,使城市不断陷入困境,同时也激发出城市特有的活力。
依托于听觉并同心理、意识紧密相连的声音,是人在城市中每时每刻都不能脱离的感性工具和桥梁。
在异常清晰、稳定的空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城市符号背后,还存在着大量以感性方式存在、不断生成又不断流失、主要同人的感觉打交道的东西,尽管它们长期被熟视无睹,但作为城市有机体成长和变化最直接的记录和呈现,其价值和意义并不亚于各种显性表达。
尽管声音和图像同属城市的感性存在方式,但由于听觉和人的意识、心理联系密切,而视觉更加官能化和欲望化,特别是在视频和图像日渐成为霸权文化的当下,研究和重建基于听觉的城市声音系统,有助于构建一种更加均衡和协调的城市文化生态。
城市声音作为一种城市的感性符号和活动,在城市研究中长期缺席或可有可无,恰好说明为什么当代城市越来越缺乏文化特色,城市精神越来越干瘪空洞,城市生活越来越单调贫乏。
《乐记》曾指出“声音之道与政通”,在今天也可以说声音之道即城市之道。
不同的城市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城市之声,而不同的城市之声,不仅见证着城市变迁,同时也再生产着城市本身。
潍坊一模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潍坊一模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A。
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选项A中的词语使用恰当,符合语境。
2. B。
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选项B中的成语使用正确,其他选项中的成语使用不当。
3. C。
考查语病,选项C没有语病,其他选项存在语病。
4. D。
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选项D能够使句子更加通顺连贯。
二、文言文阅读1. 正确答案为:(1)“辍”通“缀”,意为“连接”;(2)“矜”意为“夸耀”。
2. 根据文意,选项A中的“因”应解释为“因为”,而非“通过”。
3. 根据文中的描述,选项C中的“遂”应解释为“最终”,而非“于是”。
4. 根据文中内容,选项D中的“以”应解释为“凭借”,而非“用”。
三、现代文阅读1. 正确答案为: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在不同场合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2. 选项B中的“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正确的,但“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并不完全准确,应为“对现代社会某些现象的反思”。
3. 选项C中的“文章通过对比”并不准确,文章并没有明显的对比手法。
4. 选项D中的“作者对现代社会的批判”过于绝对,文章更多是反思而非批判。
四、古诗文默写1. 正确答案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正确答案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 正确答案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五、作文本次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中国”,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描述中国的自然风光,如长城、黄河、长江等。
2. 叙述中国的历史变迁,如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等。
3. 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如书法、京剧、茶艺等。
4. 反映中国社会发展的成就,如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
5. 展望中国的未来,表达对国家发展的美好愿景。
在写作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紧扣主题,围绕“我眼中的中国”展开。
- 观点明确,逻辑清晰,避免跑题。
- 语言流畅,用词准确,避免语病。
- 可以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加文章的表现力。
高三语文试题潍坊一摸真题试题卷(一)

高三语文试题(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
那时,国家实行单休制度,对大多数人而言,既没有外出旅游的时间,也没有那个经济实力,旅游成为少数人的“幸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国家休假制度日益完善,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日由过去的59天增加至现在的115天。
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更是稳步增长。
中国人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了。
居民人均收入从1949年的49.7元,增加至2018年的28228元,实际增长近60倍。
人们不仅有“闲”了,而且有“钱”了,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
几十年来,中国的旅游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而且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大众的生活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在70年发展历程中,中国人的假期不仅有假日经济,还折射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国人素质的提升,更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的开花结果。
从乘坐绿皮火车自带干粮出行,到早上在西安吃羊肉泡馍、中午到成都吃个火锅,从出远门怀揣介绍信,到如今出门只带一部手机,中国旅游业的兴旺发展,旅游消费的火爆升级,靠的是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靠的是社会民生的不断改善,这是时代的巨变,也是中国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的有力见证。
(尹贵龙《70年,中国人拥有更多的“诗意和远方”》)材料二:一张小小的旅游年卡,把景区、游客、年卡运营公司及主管部门连接在一起。
据介绍,部分旅游卡是福利性质,由政府主导,交给运营公司以PPP的方式操作。
我们认为这种模式能实现多方共赢。
以武汉旅游年卡为例,花200元就能畅游44家景区,这些景区门票总价超过3100元,包括黄鹤楼等武汉市所有5A景区以及大部分4A景区,颇受旅游爱好者欢迎。
自发卡以来,每年以150%的速度增长,去年售卡近40万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题(一)2020.2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
那时,国家实行单休制度,对大多数人而言,既没有外出旅游的时间,也没有那个经济实力,旅游成为少数人的“幸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国家休假制度日益完善,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日由过去的59 天增加至现在的115 天。
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更是稳步增长。
中国人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了。
居民人均收入从1949 年的49.7 元,增加至2018 年的28228 元,实际增长近60 倍。
人们不仅有“闲”了,而且有“钱”了,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
几十年来,中国的旅游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而且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大众的生活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在70 年发展历程中,中国人的假期不仅有假日经济,还折射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国人素质的提升,更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的开花结果。
从乘坐绿皮火车自带干粮出行,到早上在西安吃羊肉泡馍、中午到成都吃个火锅,从出远门怀揣介绍信,到如今出门只带一部手机,中国旅游业的兴旺发展,旅游消费的火爆升级,靠的是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靠的是社会民生的不断改善,这是时代的巨变,也是中国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的有力见证。
(尹贵龙《70 年,中国人拥有更多的“诗意和远方” 》)材料二:一张小小的旅游年卡,把景区、游客、年卡运营公司及主管部门连接在一起。
据介绍,部分旅游卡是福利性质,由政府主导,交给运营公司以PPP 的方式操作。
我们认为这种模式能实现多方共赢。
以武汉旅游年卡为例,花200 元就能畅游44 家景区,这些景区门票总价超过3100 元,包括黄鹤楼等武汉市所有5A 景区以及大部分4A 景区,颇受旅游爱好者欢迎。
自发卡以来,每年以150% 的速度增长,去年售卡近40 万张。
景区也越来越欢迎这样的模式。
旅游年卡为黄鹤楼景区带来了1000 万元的门票收入,因旅游卡带来500 万元以上门票收入的景区有5 家。
而作为惠民工程,部分福利型的旅游年卡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黄陂旅游年卡对所有黄陂人免费发放,去年发行了36.5 万张,当地政府对此给予了补贴。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认为,黄陂推出免费旅游在全国具有积极示范作用,是全域旅游积极发展的一个方向。
然而,有的旅游年卡实在是“鸡肋” ,包含的景区大多都是些不知名的。
“不想去。
”有游客这样吐槽。
部分旅游卡“含金量”不高,引发游客不满。
业内人士称,运营旅游年卡的公司中全国仅有两成盈利,每年都有公司进入和退出。
“这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没有好的景区加入,游客不买账;发卡数量不高,分成不高,又无法吸引好的景区,于是形成恶性循环,难以为继。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副院长龚箭说,一些有名的旅游景点多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往往认为无需通过旅游卡来增加游客量。
年卡定价和利益分配,是决定一张旅游卡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定价要经过科学测算,不能太低或太高。
“最重要的是,旅游年卡是为景区带来增量,不和旅行社、电商等带来的客源重叠,这样才能吸引高品质景区加入。
因此,我们多半都是发售区域内的旅游卡,吸引本地人玩本地景区。
”武汉三和融通负责人说,“比如黄鹤楼,70 元一张的门票,去的武汉人不多,但若是用旅游卡,你可能就会进去看看,这就是增量,虽然通过旅游年卡得到的单张门票收益比旅行社的少,但若量上去了,还是会给景区带来很大收益。
”而利益分配更是一场博弈。
业内人士称,有些年卡运营公司难以生存下去,是因为利益分配比较简单,吸引客人多的景区就会不太满意。
还有些发卡公司,一味希望景区“体现社会责任”,而自家公司则分得更多利益,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陈熹《旅游年卡背后,一个正在急速增长的市场》)材料三:黄冈美如画,一票邀天下。
“ 2015 年,黄冈旅游一票通景区年卡(简称‘一票通' ,下同)售价120 元,可全年不限次游遍黄冈40 多家景区”的消息,引爆了黄冈旅游圈,在淘宝、途牛、大众点评等各大网络爆红。
门槛降低,市民乐于出行。
英山大别山主峰景区负责人方汇文深有感触地说:“旅游年卡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消费模式。
一到旅游旺季,景区每天都有人来游玩,持卡人也越来越多,人们很享受这样一种消费方式。
现在购卡也很方便,可以在黄州买,可以在网上买,还可以在景区门口买,即时买,即时激活,即时使用。
”“破除景区门票依赖,本质上要求旅游市场化发展充分,市场规律发挥作用促进利益共享。
”市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拥华介绍说。
基于这样的理念,该公司按实际收入、单次刷卡收入科学测算,“一票通”收益率为挂牌价的108.5% ,大大高于景区预期。
旅游年票倒逼门票经济转型,游客叫好,景区点赞。
这是因为,只有摆脱“门票经济” ,才能促使旅游业转型,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加快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把观光式旅游逐步升级为体验式、娱乐式、休闲式的复合型旅游,促进黄冈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罗玉蓉吴娅婷《旅游年卡如何倒逼门票经济转型》)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实行单休制度,成为人们不能外出旅游的最关键制约因素。
B. 旅游年卡改变了人们的旅游观念,节假日持卡去旅游,已成为国民消费新风尚。
C. 虽然持旅游年卡游览景区是免费的,但景区可以变相地从其他项目中加高收费。
D. 旅游年卡在方便了游客的同时,也在推动旅游业的转型,未来的市场潜力较大。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交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素质。
B. 旅游年卡运营公司要想健康发展,必须积极引入高品质景区,否则可能陷入困境。
C. 福利性旅游年卡、区域内旅游年卡都有积极示范作用,能促进全域旅游积极发展。
D. 旅游年卡市场要做大,只有综合考虑各方的利益,各方共赢,才能迎来全局兴盛。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A. 上海锦绣江山年卡售价198元,合作景区3000余家,在全国28 个省共同发行。
B. 武汉杜莎夫人蜡像馆与大武汉旅游年卡续约,2020 年一年有效期内可使用多次。
C. 2020 锦绣江山全国旅游年票西北版可在淘宝官网购买,并可享受到6 折优惠。
D. 购买厦门旅游年卡时,请先百度一下不同卡片介绍,以免办理不适合自己的卡。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4 分)5. 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振兴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
如果你是一名旅游爱好者,当地旅游资源丰富,请给当地政府提三条合理化建议,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6 分)(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6~9 题。
一念胡适今年在北京,住在竹竿巷。
有一天,忽然由竹竿巷想到竹竿尖。
竹竿尖乃是吾家村后的一座最高山的名字。
因此便做了这首诗。
我笑你绕太阳的地球,一日夜只打得一个回旋;我笑你绕地球的月亮,总不会永远团圆;我笑你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星球,总跳不出自己的轨道线;我笑你一秒钟行五十万里的无线电,总比不上我区区的心头一念。
我这心头一念才从竹竿巷,忽到竹竿尖;忽在赫贞江上,忽在凯约湖边;我若真个害刻骨的相思,便一分钟绕遍地球三千万转![注]胡适先生曾留学美国,学贯中西,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此诗写于1917 年,五四运动前夜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诗人由所居之地的名字忽然想到家乡之景,区区的心头“一念”之间便跨越了时间和空间。
B. 诗人借地球、月亮、星球等宇宙大观意象,层层铺垫,反衬“一念”这超乎寻常的情感。
C. “忽在/ 忽在”两句,诗人将思维延伸到美国留学之地,形象地表述了思维的自由和奇异。
D. 诗歌最后两句诗人赞美相思的“神速”超过其他客观事物,意在表明文学比科学更为迅捷。
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本诗虽然写于白话文运动刚开始之时,却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开出一片新天地。
B. 全诗的句式长短错落,以自由的笔调歌唱,兼具散文的美感与诗的浓郁情感。
C. 全诗以四句“我笑你”构成排比,传达出五四运动前后先进知识分子的激情。
D. 全诗音节自然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诗人巧妙运用象征手法,诗歌内蕴丰富。
8. “我若真个害刻骨的相思,便一分钟绕遍地球三千万转!”是画龙点睛之笔,饱含诗人的丰富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 分)9. 这首诗写于百年之前,但我们今天读来仍觉新鲜并有所感悟。
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把抽象的“一念”形象生动地呈现给读者的?(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 题。
施琅,字琢公。
顺治..三年,师定福建,琅从明总兵郑芝龙降,芝龙归京师,其子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
成功执琅,琅以计得脱,其父、弟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
康熙二十年,成功孙克塽幼,刘国轩等用事。
内阁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
琅至军,疏.言:“贼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
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 夏至后二十馀日,彗星见,户部..尚书梁清标以为言,暂缓进剿。
琅疏言:“臣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百,但遇风利即可进。
”诏从之。
八月,琅统兵至台湾,克塽率属剃发,缴金印,台湾平。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
有言宜迁遗民、弃其地者,琅疏言,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中国之民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
一旦纳土归命,善后之计,尤宜周详。
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
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
上命允其行。
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
诏授克塽公衔。
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
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
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二十七年,入觐,赏赉优渥。
琅辞谢,又言:“臣年力已衰,惧勿胜封疆之重,请辞。
”帝不许,命还任,三十五年,卒于官。
(选自《清史稿·施琅传》,有删改)施琅每当调遣,辄冠军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