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治疗
脑血栓治疗药品有哪些

脑血栓治疗药品有哪些文章目录*一、脑血栓治疗药品有哪些*二、脑血栓前兆的重要信号*三、预防脑血栓的饮食结构调整脑血栓治疗药品有哪些1、脑血栓治疗药品有哪些脑血栓治疗的降低血粘度药物:首选阿斯匹林,其次是潘生丁。
这类药可影响前列腺素,降低血液凝固性,预防血栓形成。
阿斯匹林预防脑血栓的有效剂量是40毫克(每天服量),该药品每片300或500毫克,服药量较难掌握,因此,隔日四分之一片或每周二次每次半片的服法较为实用。
最好用“水溶剂”半片放入100毫升水中,好似鲜桔汁一样芳香可口,对胃肠也没有不良刺激,其它副作用也极小,可连用数年甚至数十年,安全可靠。
切勿盲目大量服用,可导致脑出血或其它严重后果,得不偿失。
脑血管扩张剂类药物主要是肉桂嗪、维脑路通等,都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是预防脑血栓的辅助剂。
其它药物还有,月见草油及其它降血脂药都有一定的预防脑血栓功能。
2、脑血栓治疗的中药辨证处方处方一:方名,玉竹钩藤汤。
辨证,阴虚阳亢,肝阳化风,风痰阻窍。
治法,滋阴潜阳,开窍化痰。
组成:丹参12克,玉竹12克,女贞子12克,生牡蛎12克,钩藤12克,竹茹12克,白芍15克,麦冬9克,茯神9克,柏子仁9克,知母9克,远志6克,石菖蒲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处方二:方名,钩军汤。
辨证,肝阳挟热上犯。
治法,平肝化痰,泻实通腑。
组成:钩藤15克(后下),牡蛎30克(先煎),生石决明30克,生川军4.5克(后下),枳实12克,茯苓12克,黄芩9克,天竺黄9克,丹皮9克,炒槐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常见的脑血栓形成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它可使脑动脉管径变细,当遇到血液流变学改变时可促进脑梗死的形成;高血压,日本学者认为,脑出血以舒张压升高最危险,脑梗死以收缩压升高最危险;糖尿病,易并发脑血管损害,是动脉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共同的危险因素;血流变紊,红细胞比容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增高,是脑血栓形成的危险指标。
脑血栓形成治疗方法

脑血栓形成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剂(如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溶栓剂(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这些药物治疗需要医生根据病情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2. 介入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介入手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动脉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栓子摘除术等。
这些手术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的,需要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
3.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预防和治疗脑血栓形成,如定期锻炼身体、保持正常体重、适当控制饮食、戒烟戒酒、减少压力等。
这些措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脑血栓形成的风险。
尤瑞克林治疗脑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收稿日期:2015-02-10文章编号:1004-4337(2015)12-1808-02 中图分类号:R 743.32 文献标识码:A㊃药学研究㊃尤瑞克林治疗脑血栓形成临床观察许一帆 程拉娜 张美贞 何幼媛 范瑞娟 蔡俏华(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 阳江529500)摘 要: 目的:将尤瑞克林治疗脑血栓形成与常规方法治疗脑血栓进行临床比较,得到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目前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处境,更好的造福于人类,方法:选择72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㊂在年龄属于(60.49ʃ2.97)这一范围内的甲组中,患者36例,其中男15例,女21例㊂在年龄属于(60.57ʃ2.83)这一范围内的乙组中,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㊂在参加此次受试前,患者要接受诸如血糖血脂㊁血尿常规此类指标的详细检查,以确保此次实验的可比性㊂受试的患者无论在年龄还是在用药以及伴发疾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㊂结果:甲组患者36例,其中基本痊愈9例,其所占比例为25%;有显著进步的患者10例,其所占比例为27.78%;有小幅度进步的患者9例,其所占比例为25%;用药后无效的患者8例,其所占比例为22.22%,本组显效率为52.78%㊂乙组患者36例,其中基本痊愈14例,其所占比例为38.89%;有显著进步的患者11例,其所占比例为30.56%;有小幅度进步的患者10例,其所占比例为27.78%;用药后无效的患者1例,其所占比例为2.77%,本组显效率为69.45%㊂结论:相比之下,应用尤瑞克林的效果更加显著㊂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尤瑞克林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15.12.036血栓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㊂所谓的栓子是在血管内由血液的有形成分形成㊂而栓子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㊁相应部位血供障碍的这一病理过程则称之为血栓㊂诸如动脉粥样硬化㊁糖尿病㊁恶性肿瘤㊁创伤㊁长期使用避孕药等等的因素,这些都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的病理因素㊂就目前形势而言,溶栓治疗这一治疗手法是我国内最普遍的治疗方式㊂本类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都十分复杂,至今为止还没有完全研究通透㊂ 三要素 对血栓的形成影响一说近几年愈加为人们所熟知,所以近年来有许多人对此进行了钻研,有了一些认识㊂尤瑞克林这种药物能够对动脉进行舒张的作用,对待那些细小的动脉也可以进行选择性扩张,同时它还可以对新生血管生成产生一些促进的作用,它还拥有抗炎抗氧化的功能,并且对血小板的聚集还可以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㊂它是丝氨酸蛋白水解酶的一种亚型,能够裂解激肽原底物产生激肽㊂能够发现会有一些生理作用产生于激肽经受体介导后㊂尤瑞克林最常见的使用方式则中度急性血栓性脑梗死㊂在使用尤瑞克林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以后,能够发现神经功能缺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试验筛选出了72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查头颅C T ㊁头颅M R I,确诊为脑血栓形成㊂本着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㊂在年龄属于(60.49ʃ2.97)这一范围内的甲组中,患者36例,其中男15例,女21例㊂在年龄属于(60.57ʃ2.83)这一范围内的乙组中,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㊂在参加此次受试前,患者要接受诸如血糖血脂㊁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此类指标的详细检查,以确保此次实验的可比性㊂受试的患者无论在年龄还是在用药以及伴发疾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㊂1.2 方法两组都使用基础药阿司匹林100m g /d ;辛伐他汀40m g /次,1次/d㊂甲组为对照组没使用尤瑞克林,只使用基础药㊂乙组为实验组在使用基础药同时,还使用尤瑞克林0.15P N A U加入生理盐水250m l 静脉滴注,1次/d ,使用14d㊂两组均对其他状况进行常规处理㊂2 结果对两组患者于入院时㊁起病后3个月,分别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I H S 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㊂其中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96%;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或加重者㊂总有效例数=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有效率=总有效例数/总例数㊂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例数基本病愈显著进步小幅进步用药无效显效率实验组3614(38.89%)11(30.56%)10(27.78%)1(2.77%)69.45%对照组369(25%)10(27.78%)9(25%)8(22.22%)52.78%在甲组对照组的36例患者中,其中9例所属状况为基本病愈,所以病愈率为25%;10例患者所属状况为有显著进步,所以显著进步率为27.78%;9例患者所属情况为有小幅度进步,所以小幅度进步率为25%;8例患者用药后无效,所以用药无效率为22.22%,本组显效率为52.78%㊂本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的不良反应,同时用药后其他功能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无显著变化㊂乙组实验组患者36例,其中基本痊愈14例,其所占比例为38.89%;11例患者所属情况为有显著进步,所以显著进步率为30.56%;10例患者所属情况为有小幅度进步,所以小幅度进步率为27.78%;1例患者用药后无效,所以用药后无效率为2.77%,本组显效率为69.45%㊂本组在治疗过程中仅2名患者发生低血压反应,将药物滴速减慢以后一段时间则恢复,其他各项功能指标则无显著变化㊂㊃8081㊃J o u r n a l 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e d i c i n eV o l .28 N o .12 20153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脑血栓疾病的侵袭,倍感痛苦㊂本类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都十分复杂,至今为止好没有完全研究通透㊂ 三要素 对血栓的形成影响一说近几年愈加为人们所熟知,所以近年来有许多人对此进行了钻研,有了一些认识㊂有一些活性物质会由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释放,这些活性物质分别具有抗血栓形成和促血栓形成的作用㊂当血管内皮细胞因诸如动脉粥样硬化㊁药物㊁内毒素或血管自身病变等原因受损时,抗栓与促栓机制失衡㊂在临床上,血小板数量增加㊁活性增强,凝血因子异常,抗凝系统减弱,纤溶活力降低等原因也会促使血栓形成㊂诸如动脉粥样硬化㊁糖尿病㊁恶性肿瘤㊁创伤㊁长期使用避孕药等等的因素,这些都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的病理因素㊂尤瑞克林是一种静脉注射脑血栓治疗用药,主要应用于轻-中度急性血栓性脑梗死㊂这种药物能够对动脉进行舒张的作用,对待那些细小的动脉也可以进行选择性扩张,同时它还可以对新生血管生成产生一些促进的作用,它还拥有抗炎抗氧化的功能,并且对血小板的聚集还可以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㊂本次研究试验筛选出了72例符合条件的脑血栓患者,本着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㊂在年龄属于(60.49ʃ2.97)这一范围内的甲组中,患者36例,其中男15例,女21例㊂在年龄属于(60.57ʃ2.83)这一范围内的乙组中,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㊂在参加此次受试前,患者要接受诸如血糖血脂㊁血尿常规此类指标的详细检查,以确保此次实验的可比性㊂受试的患者无论在年龄还是在用药以及伴发疾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㊂我们对甲组进行了脑血栓的常规用药治疗,乙组使用尤瑞克林进行治疗,连续使用,每日一次㊂两组均对其他状况进行常规处理㊂在甲组的36例患者中,其中9例所属状况为基本病愈,所以病愈率为25%;10例患者所属状况为有显著进步,所以显著进步率为27.78%;9例患者所属情况为有小幅度进步,所以小幅度进步率为25%;8例患者用药后无效,所以用药无效率为22.22%,本组显效率为52.78%㊂本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的不良反应,同时用药后其他功能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无显著变化㊂乙组患者36例,其中基本痊愈14例,其所占比例为38.89%;11例患者所属情况为有显著进步,所以显著进步率为30.56%;10例患者所属情况为有小幅度进步,所以小幅度进步率为27.78%;1例患者用药后无效,所以用药后无效率为2.77%,本组显效率为69.45%㊂本组在治疗过程中仅2名患者发生低血压反应,将药物滴速减慢以后一段时间则恢复,其他各项功能指标则无显著变化㊂综上所述,将两组的总疗效进行对比㊂52.78%为总显效率的常规治疗组要低于,69.45%为总显效率的应用尤瑞克林治疗组㊂相比之下,应用尤瑞克林的效果更加显著㊂参考文献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66,29(6):381~383.2朱伊璞.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可能的机制探讨.河北医科大学,2014.3董玉环.尤瑞克林治疗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山东大学,2010.4肖伏龙.尤瑞克林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治疗及动脉硬化斑块的效果观察.河北医科大学,2013.C l i n i c a lO b s e r v a t i o no nE f f e c t o fU r i n a r y K a l l i d i n o g e n a s e o nP a t i e n t sw i t hC e r e b r a l T h r o m b o s i sX uY i f a n,e t a l(P e o p l e'sH o s p i t a l o f Y a n g j i a n g,Y a n g j i a n g529500)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T o c o m p a r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u r i n a r y k a l l i d i n o g e n a s eo n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w i t h t h a t o f r o u t i n em e t h o d s a n d f i n do u tm o r e e f f e c t i v em e t h o d,s o a s t o i m p r o v e c u r r e n t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t i o n a n db e t t e r c o n t r i b u t e t oh u m a nb e i n g s.m e t h o d s:S e l e c t72p a t i e n t sw i t hc e r e b r a l t h o m b o s i s a n d o m l y d i-v i d e t h e mi n t ot w o g r o u p s.I n g r o u p A,t h e r ew e r e36c a s e s,15m a l ea n d21f e m a l e,t h e i ra g ew a sa b o u t (60.49ʃ2.97);w h i l e i n g r o u p B,t h e r ew e r ea l s o36p a t i e n t s,19m a l ea n d17f e m a l e,t h e i r a g ew a sa r o u n d(60.57ʃ2.83).B e f o r e p a r t i c i p a t i n g i n t h i s t e s t,p a t i e n t s u n d e r w e n t v a r i o u s s p e c t f i c t e s t s,i n c l u d i n g t h e t e s t o nb l o o d g l uc o s e,b l o od l i p i d a n d i n d i c a t o r s o f he m a t u r e s i s e t c.S o a s t o e n s u r e t h e c o m p a r a b i l i t y of t h i s t e s t a n d t h ew a s n o s t a t i s t i c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t h e e x a m i n e e s i n ag e,m e d i c a t i o na n d c o m p l i c a t e dd i s e a s e s.R e s u l t s: O f a l l th e36c a s e si n g r o u p A,9o n e s g e n e r a l l y h e a l e d,w h i c ha c c o u n t e df o r25%;t h e r ew e r eo b v i o u s i m-p r o v e m e n t i n10c a s e s,w h i c ha c c o u n t e d f o r27.78%;9c a s e sw e r e i m p r o v e d t oa s o m e e x t e n t,w h i c h t o o ku p 25%,a n d i tw a s f o u n d i nv a i no n8c a s e s,w h i c h m a d eu p22.22%,t h eo b v i o u se f f e c t i v eo f t h i s g r o u p w a s52.78%.I n g r o u p B,o f a l l t h e36c a s e s,14c a s e s h e a l e d,w h i c h a c c o u n t e d f o r38.89%,11c a s e sw e r e d r a m a t i c-a l l y i m p r o v e d,w h i c ha c c o u n t e d f o r30.56%,10c a s e sw e r e i m p r o v e d t oas m a l l e x t e n t a n d t o o ku p27.78% a n d i tw a s i nv a i no no n e,i t s p r o p o r t i o nw a s2.77%,t h e ob v i o u s e f f ec t i v e o f t h i s g r o u p w a s69.45%.C o n c l u-s i o n:A c c o rd i n g t o t he 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t h e s e2g r o u p s,i t i sm o r eef f e c t i v e t oa d o p tu r i n a r y k a l l i d i n og e-n a s e.K e y w o r d s c e r e b r a l t h r o m b o s i s;u r i n a r y k a l l i d i n o g e n a s e㊃9081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年第28卷第12期。
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脑血栓是一种很危险的疾病,多是由于高血压、高血脂形成的,想要很好的治疗脑血栓,就必须要了解脑血栓的病因。
那么脑血栓形成的病因是什么呢?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呢?让我们通过下文来了解一下吧,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
药物治疗(1)超早期治疗首先使公众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病后立即就诊,若无禁忌证,力争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
(2)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
(3)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下丘脑损伤、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
(4)整体化治疗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
急性期,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1)缓解脑水肿梗塞区较大的严重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2)改善微循环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黏度和改善微循环。
(3)稀释血液①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通过静脉放血,同时予置换等量液体。
②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静脉注射不含血液的液体以达到扩容目的。
(4)溶栓①链激酶。
②尿激酶。
(5)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
(6)扩张血管一般认为血管扩张剂效果不肯定,对有颅内压增高的严重患者,有时可加重病情,故早期多不主张使用。
(7)其他本病还可使用高压氧疗法,体外反搏疗法和光量子血液疗法等。
以上就是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只有了解病因,才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
人们应该注意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当患有脑血栓,要积极治疗,保持乐观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饮食的规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

通知主治 医师进行 及 时有 效 救治 。脑 血栓 形成 患 者饮 食 时要保证合理膳食 ,使患者 的机体抵抗能力大 幅度提 升。 1.3 评定指标 患者住 院前后 应用 焦虑 (SAS)自评量表 与 抑郁 (SDS)自评 量表 对患 者 的焦 虑 与抑郁 心 理状 况 进行 评 估 ,两种 自评量 表得分越 高表示 患者的焦虑 或抑郁情况越 严 重 ,心理状 况越差 ;应用 SF-36因子量表对 两组 患者治疗后 的 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得分越高代表患者 的生活质量越加 。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 资料 以(n,% )描述 ,行卡方 检验 ,计 量资料 以(x-4-s)描述 ,行 检验 ,以 SPSS 19.0软件 进行数 据 统计 分析 ,若 P<0.05,则数据对 比差异具备统计学 意义 。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对 比 经 护理 干预后 ,两组 患者的 SAS评分与 SDS评分 与护理干预前 均有所降低 ,且观 察组 患者 的评 分降低 比对照组更 明显 ,两组对 比差 异存在统 计学 意义(尸后 生活质量对 比 经护理干预后 ,观 察组与对 照组 患者 在健康状 况 、生理机 能 、社 会功能 、精 神健 康等多方面均得到 改善 ,但相 比之下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 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药厂 ),行静脉注射治疗 时 1次 2~5mL,应用 20—40mL氯化 钠注射液稀释后 ,1日 1—2次 ,静 脉滴 注用药时 1次 2~5mL, 应用 250mL~500mL的 10%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治疗 ,1日 1~ 2次 。肌 内注射 时 1次 2~5mL,1日 1~2次 。 1.2.2 护理方法 :对 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干预 ,主要包括 : 遵 医嘱给药 ,对 于患者及其 家属所 提 出 的问题给予 解答 。观 察 组患者 在常规护 理的基础 上给予 患者优质 护理 干预 ,具 体 包括 :患者入 院后要 为其介绍主治 医师 和责任 护士 ,主动告 知 患者 所患疾病 与治疗 方法 的相关 内容 ,采 用患者可 以接受 的 言语 与行 为进行健康宣教 uj,与患 者进行 沟通 交流过 程 中要 观察 患者 的心理变 化情况 与原因 ,鼓励患 者将 自身 的不 良情
脑血栓的治疗方案

脑血栓的治疗方案第1篇脑血栓治疗方案一、背景概述脑血栓是指脑血管内发生的血栓形成,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脑血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本方案旨在为脑血栓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治疗措施,以降低病情危害,提高生活质量。
二、治疗原则1. 早期诊断:针对疑似病例,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3. 综合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生活方式干预等多种方法,全面治疗。
4. 预防复发:治疗过程中,注重预防脑血栓再次发生。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降低血栓素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
(2)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达比加群等,可降低血液凝固性,预防血栓形成。
(3)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4)血管扩张药物:如尼莫地平、硝苯地平等,可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5)神经保护药物:如依达拉奉、胞磷胆碱等,可减轻脑细胞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 康复训练(1)物理治疗:采用按摩、热疗、电疗等方法,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
(2)作业治疗:针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语言康复:针对失语症患者,进行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3. 生活方式干预(1)饮食调整: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控制体重,减少脑血栓发生的风险。
(2)戒烟限酒:吸烟、饮酒可增加脑血栓发生的风险,应戒烟限酒。
(3)适当运动: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
(4)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劳累。
四、疗效评估1. 短期疗效:治疗1个月后,评估患者病情改善情况。
2. 中期疗效:治疗3个月后,评估患者病情稳定情况及康复进展。
46例脑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
对23例意识清楚的患者,鼓励其多饮水。
对于脱水明显或神志不清的患者进行静脉补液,原则是先快后慢,先糖后盐。
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应视临床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开始的2h的液体量为1000m l~2000m l等渗的盐水,第2h至第4h输液500m l/h,然后将输液速度减为250 m l/h。
为了预防低血钾的发生,当尿量>40m l/h就开始给予预防性补钾。
慎用碱性药物,当血液酸碱度>7.2时,只要没有低血压、血容量不足或缺氧,经过补充胰岛素后随着代谢紊乱的纠正,机体酸碱度会逐渐自行恢复正常。
本文住院患者中只有1例pH为6.93的患者补充了5%碳酸氢钠100m l。
2 结果21例较重的酮症酸中毒患者经上述处理后,20例患者在12h内酮症得到了纠正。
除1例因脑出血加重死亡外,其余25例恢复正常出院。
3 讨论3.1 诊断 一般当血糖浓度>16.7mmol/L,尿酮体强阳性, HCO3-≤18mmol/L,血pH≤7.35即可诊断DK A。
而血pH ≥7.35为糖尿病酮症(代偿期)。
DK A特别多见于年轻的1型患者,2%患者无相应病史[2]。
少数患者以DK A作为糖尿病的首发表现,某些病例因其他疾病或诱发因素为主诉也容易将医务人员的思维引入歧途。
有些DK A患者与脑血管意外或尿毒症并存时使病情变得复杂,且无DK A特征性表现(烂苹果味),因而对昏迷、酸中毒、休克、脱水的患者应考虑DK A的可能,重视常规检查,从而早期发现,及时诊断。
3.2 处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胰岛素治疗、充分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3.2.1 胰岛素治疗 本组病例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点滴[0.1U/(kg h)]的治疗方案,其优点简单易行,不但起到治疗DK A的作用,而且不易发生低血糖和低血钾反应,脑水肿发生率低[3]。
当DK A基本纠正,患者可以进食时,就开始每日给予3次短效、1次中效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控制血糖。
治疗脑血栓的最佳时间

治疗脑血栓的最佳时间目前认为,治疗脑血栓最重要、最关键的方法,是超早期溶栓治疗。
溶栓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动脉溶栓,即从股动脉插入导管,直达脑动脉血栓处,注入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脑动脉供血;另一种是静脉溶栓,即将溶栓药物稀释后静脉点滴。
动脉溶栓效果更可靠。
但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溶栓最佳黄金时间窗口(Time window),是脑血栓形成后6小时以内,即在脑血栓形成后6小时以内到达医院并开始溶栓。
一般认为,血栓形成后6小时以内开始溶栓,就有可能把新鲜的血栓凝块完全溶解,实现堵塞血管的再通,恢复正常的血液供应,原来缺血的脑细胞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功能。
于是,原来不会动的腿会动了,甚至能站起来走路了;原来不会说话,这会儿又会说了;原来的眩晕、恶心、呕吐的症状消失了。
约有70%以上的病人可以痊愈;效果神奇。
然而,超过6小时,部分缺血脑细胞会发生坏死;12小时以后,绝大部分缺血脑细胞坏死,而且,这种坏死是不可逆转的,就是说不大可能再恢复其正常的功能了,因此,不可避免地留下后遗症,再完全恢复就十分困难了。
所以,把握脑血栓后6小时以内开始溶栓的最佳黄金时间,对于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黄金时机不可失,失之难以再回来。
十分可惜的是,90%的脑血栓病人,贻误了这宝贵的最佳黄金时间。
因此,我们所见到走路划圈的脑血栓后遗症病人,似乎就越来越多了。
可见,病人、家属、目击者、医生分秒必争,共同把握住这6小时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就是当务之急了。
首先,要重视脑血栓的先兆,病人一侧颜面或肢体麻木、乏力、嘴歪、流涎、一过性黑懵、语言不清等,应立即想到中风先兆;一旦有偏瘫、失语,或眩晕、呕吐,应立即想到中风。
必须马上拨打120,开通绿色通道,直奔CT室,确定不是脑出血,而是脑血栓;再到介入室,分秒必争进行动脉溶栓治疗。
把握脑血栓治疗的最佳黄金溶栓时间,6小时,时间就是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健指导
1、告知本病的康复治疗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 2、生活起居有规律。 3、病人起床起坐或低头系鞋带等体位变换时 动作要慢,不宜转头过猛,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倒,气候变化注 意保暖,防止感冒。 4、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 脏病、肥胖病。
临床表现(大脑前动脉 )
近端阻塞时因前交通支侧支循环良好可无症状。 前交通支以后阻塞时,额叶内侧缺血,出现对 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因旁中央小叶受累排 尿不易控制。 深穿支闭塞时,内囊前肢和尾状核缺血,出现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轻瘫。 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时,可出现淡漠、欣快等 精神症状及双侧脑性瘫痪。
脑血栓形成
预后
病死率5%--15%,存活中约〈1/3可部分 或完全恢复工作。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基本病因。导致动脉粥 样硬化性脑梗死,常伴高血压,与之互为因果。 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脑动脉粥 样硬化的发展。 其它病因有非特异动脉炎、动脉瘤、红细胞增 多症和头颈部外伤等。 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内动脉、椎一基底 动脉交界处,动脉分叉处多见。
辅助检查
血、尿常规、血沉、血糖、血脂及心电图应列 为常规检查项目 脑脊液 头颅CT扫描,6h内多正常,在24~48小时后出 现低密度影,其后病灶处可见到低密度区。 磁共振(MRI),检查则可在早期发现梗塞部 位,尤其是弥散成像。 脑血管造影 、CTA、MRA。 其他 TCD SPET、PET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大脑中动脉 )
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 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还可出现 失语。当梗塞面积大症状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 增高、昏迷,甚至可导致死亡。 皮质支闭塞: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以面部及上 肢为重,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对侧偏侧忽视 症等体象障碍。 深穿支闭塞:内囊部分软化,出现对侧偏瘫, 脑血栓形成 一般无感觉障碍及偏盲
脑血栓形成
治疗(急性期)
(1)对症治疗:卧床休息 防褥疮及呼吸道 感染,维持水、电、酸碱平衡及心肾功能, 24~48h后不能进食者应鼻饲,调整血压,防 治感染,降颅压,预防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与肺 栓塞。心电监护,控制血糖和癫痫发作
脑血栓形成
治疗(急性期)
(2)超早期溶栓治疗 超早期(<6h)及进 展型者 1) 静脉溶栓:尿激酶 t-PA 2) 动脉溶栓 CT证实 病人无出血素质 无意识障碍 <75岁 血压 家属同意 监测出凝血时间 发病时 间小于3小时,进展性可延长。 并发症 出血 再灌注损伤 再闭塞
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一般特点)
1 、动脉硬化以中、老年人多见,中青年以动 脉炎多见。 2、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3、多于静态发病。 4、约25%患者病前有TIA史。 5、多数病例症状经数小时至1-2天达高峰。。 6 、通常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除大脑大 面积梗塞或基底动脉闭塞病情严重。
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临床类型)
1 、完全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 重较完全,常于数小时内(〈6h)达到高峰。 2 、进展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 1—数天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样加重。 3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发病后神经 功能缺失症状较轻,持续24小时以上,但可于 3周内恢复 。 4、缓慢进展性卒中:2周以后症状仍逐渐进展。
临床表现(小脑后下动脉 )
此处梗塞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 Wallenberg 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突然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 吞咽困难,病灶侧软腭及声带麻痹(舌咽,迷 走神经疑核受损),共济失调(前庭小脑纤维 受损),面部痛觉温度觉障碍(三叉神经脊髓 束核受损),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 维受损),对侧半身痛觉温度觉障碍(脊髓丘 脑束受损)。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
病理
梗塞后的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发生软化和坏死 病理分期: 1、超早期(1~ 6小时):病变脑组织变化不明 显,可见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及星型 胶质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空化: 2、急性期(6~ 24小时),病变部位脑组织苍 白肿胀,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 呈明显缺血改变;
诊断
1 、突然发病的中老年病人,有高血压、高血 脂、糖尿病等病史。 2、发病前有TIA史。 3、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4、症状逐渐加重。 5 、发病时神志清醒,而出现偏瘫、失语等神 经系统局灶体征。 6 、脑 CT/MRI 发现梗死灶,或排除脑出血、瘤 卒中和炎症性疾病等。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
病理生理
阻断血流30秒------脑代谢改 1分钟 ------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 》5分钟 ------脑梗死 轻度缺血——某些神经原丧失 严重缺血——各种神经原均有选择性死亡 严重持久缺血——各种神经原、角质细胞、 内皮细胞均坏死
脑血栓形成
病理生理
脑梗死病灶:中心坏死区、周围缺血半暗带 缺血半暗带 时间窗 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损伤机制:自由基过度形成和自由基 “瀑布式”连锁反应、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兴 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和酸中毒
脑血栓形成Biblioteka 治疗(急性期)
(3)脑保护治疗 在缺血瀑布启动前超早期,应用钙离子拮 抗剂、抗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清除剂及亚低 温 。 (4) 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 生。用药期间也须严密注意出血倾向,出血性 疾病、活动性溃疡、严重肝肾疾病、感染性血 栓及高龄者忌用 低分子肝素 肝 脑血栓形成 素
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临床类型)
1 依症状体征演进过程分:完全性、进展性卒 中及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2 依临床表现,特别是神经影像学检查证据分 为:大面积脑梗死 、 分水岭脑梗死、 出血性 脑梗死 、多发性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颈内动脉 )
典型症状:患侧视觉障碍和病变对侧瘫痪及感 觉减退,如有眼动脉受累则可出现患侧单眼视 力减退或失明;若视神经束和视放射受累可出 现病变对侧同向偏盲。 如脑底动脉环完整,眼动脉和颈外动脉分枝间 吻合良好,可以完全代偿其供血,临床也可无 任可症状,如出现症状,可仅表现为 TIA。偶 可出现晕厥发作或痴呆。
治疗(急性期)
(5) 降纤治疗 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增强纤 溶系统活性,抑制血栓形 (6) 抗血小板治疗 阿斯匹林 (7) 卒中单元 (8) 中药治疗 (9) 外科治疗 (10 康复治疗 (11)预防性治疗 脑血栓形成
治疗
恢复期 治疗 继续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言语功能训 练,除药物外,可配合使用理疗、体疗和针灸 等 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剂,如潘生丁或 阿斯匹林等 活血、通络 扩张血管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1、定义 2、病因、病理、病理生理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诊断及鉴别诊断 6、治疗 7、护理 脑血栓形成 8、预后
脑血栓形成
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 通常指 脑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炎 等血管病变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 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 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 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脑 梗 死
Cerebral Infarction C I
脑梗死
脑梗死定义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是由于脑部血液供 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灶性 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脑梗死
脑梗死
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
脑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大脑后动脉 )
常见对侧同向性偏盲(有黄斑回避)及一过性 视力障碍如黑蒙等。优势半球受累除有皮质感 觉障碍外,还可出现失语、失读、失认、失写 等症状;非优势半球受累可有体象障碍。 深穿支阻塞累及丘脑和上部脑干,出现丘脑综 合征,表现为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如感觉异常、 感觉过度、丘脑痛;锥体外系症状如手足徐动、 舞蹈、震颤等;还可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小脑 性共济失调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
病理
病理分期 3、坏死期(24 ~ 48小时):大量神经细胞消 失、胶质细胞坏变,中性粒、淋巴及巨噬细胞 浸润,脑组织明显水肿; 4、软化期(3日~ 3周)病变区液化变软; 5、恢复期(3 ~ 4周后)液化坏死组织被格子 细胞清除,脑组织萎缩,小病灶形成疤痕,大 病灶形成中风囊。此期持续数月甚至2年。
鉴别诊断
中年以上高血压及动脉硬化 患者突然发病,一 至数日出现脑局灶性损害症状体征,并可归因 于某颅内动脉闭塞综合征。还应与脑出血、脑 栓塞、颅内占位性病变等鉴别。
脑血栓形成
治疗
1 急性期: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超早期,针对脑梗 塞后的缺血瀑布及再灌注 损伤进行综合保护 治疗,个体化,防治并发症,整体化观念 2 恢复期 治疗: 继续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 和言语功能训练,除药物外,可配合使用理疗、 体疗和针灸等。
临床表现(椎-基底动脉 )
出现眩晕、眼震、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共济失调、交叉瘫等症状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时出现四肢瘫、球麻痹、意 识障碍,常迅速死亡。 脑桥基底部梗塞可出现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患者意识清楚,因四肢瘫、双侧 面瘫、球麻痹,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做 各种动作,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来表达自己的 脑血栓形成 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