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之08年湖南高考语文作文

合集下载

2008年湖南省卷高考标杆作文38分:拨开迷雾-用心体会_高中生

2008年湖南省卷高考标杆作文38分:拨开迷雾-用心体会_高中生

2008年湖南省卷高考标杆作文38分:拨开迷雾?用心体会雾里看花,你看不到花儿为了盛开而六下的眼泪;水中望月,你看不到明月之下的灰尘。

——题记世界上完美无暇的事物是几近不存在的,但若想探究事物的真相,则需要我们躬身以求;如司马迁一般,一部“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人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让躬行幻化成笔端流淌的华彩。

然而,有时跳出事物,却能看到更美。

体味生活之惬意,需要我们跳出生活,寻找生活之外的诗意,如水般橙澈的林妹妹,终日幽居在萧湘馆,在那行清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首首清巧奇菊的诗句。

而终日只懂得猜拳行酒令的薛蟠,却只能哼出:一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

跳出喧嚣的都市,远离钢筋水泥,在王维所创设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山林,体味恬淡之美。

如那茶生于幽谷阴坡之上,浸润和风细雨的轻柔;吸取月华星辉的清幽,氤氲着山气之中若有若无的山岚野气,骨子里都透着股恬淡。

而后细采嫩叶,细细手工研制。

等到夜深人静,新月如钩,一壶紫砂,一注热水,高就低缓。

也不急,等到水气渐散,再去细细品位舌间上的难股恬淡。

体味伟人的伟大,需要我们跳出纤暇。

一个女人,她披上龙袍,登上宝座,威仪震慑四海。

也许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她是流芳百世的名主还是遗臭万年的贵妃。

一座无字碑,功过后人评定,如那花香,风吹万里也有淡出的一天,融融月,淡淡风。

她治理的国家兴盛是世人所能看到的,同为女性,我更偏爱于她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明君。

凡是只要有心,定能体味到它朦胧之外的美。

蜡烛有心,于是它能垂泪,给人间注入粼粼波光;杨柳有心,于是它能低首沉思,给困乏的大地带来清醒的嫩绿;白花有心,于是它能在阳光里飘出青春深处的芳馨;我们有心,于是我们能拨开迷雾,看到最唯美,最动人的事物。

风定带落花香,请带这一颗真心去探寻,体味万物所留给我们的遐想,所留给我们的哲理。

『评点』文章重在论述“跳出来”,与作文题目所提示的“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相符,但题旨阐述不清,多有游离,判为符合题意。

湖南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8篇

湖南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8篇

湖南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8篇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

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

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

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3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2008湖南高考作文标杆文拨开迷雾用心体会雾里看花,你看不到花儿为了盛开而六下的眼泪;水中望月,你看不到明月之下的灰尘。

——题记世界上完美无暇的事物是几近不存在的,但若想探究事物的真相,则需要我们躬身以求;如司马迁一般,一部“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人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让躬行幻化成笔端流淌的华彩。

然而,有时跳出事物,却能看到更美。

体味生活之惬意,需要我们跳出生活,寻找生活之外的诗意,如水般橙澈的林妹妹,终日幽居在萧湘馆,在那行清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首首清巧奇菊的诗句。

而终日只懂得猜拳行酒令的薛蟠,却只能哼出:一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

跳出喧嚣的都市,远离钢筋水泥,在王维所创设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山林,体味恬淡之美。

如那茶生于幽谷阴坡之上,浸润和风细雨的轻柔;吸取月华星辉的清幽,氤氲着山气之中若有若无的山岚野气,骨子里都透着股恬淡。

而后细采嫩叶,细细手工研制。

等到夜深人静,新月如钩,一壶紫砂,一注热水,高就低缓。

也不急,等到水气渐散,再去细细品位舌间上的难股恬淡。

体味伟人的伟大,需要我们跳出纤暇。

2008年湖南卷高考优秀作文

2008年湖南卷高考优秀作文
52
许 多人 说 距 离 产生 美
色燃
维普资讯
考 饨
@ 婚

诈 支

渤 骊鼎圈—啊●跚 —■■啊— 田 因■

80
后 作 家说



切 事 物都
出世 的梦


融人 世事但要 超 越 世


而 在失 去之 际 却 悲 苦 流 泣 人 们 总
要 隔 层 玻璃 才好 看
俗 或许过 的是 吃饭 写 信 学 习 谈 天 的 平 淡 生 活 但会 用



是 乐 于 把 自我 的 小 得 小 失 放 大 成
成 人 童 话 家说 产 生 崇 拜 的前

段 刚刚
为大喜 大 悲

提是距 离

好 的距 离 划 出

“ ,

条心 河 在 此 岸 做


在世 间浮 躁 地 活 着 虚 荣 与 浮

诗 句的 意思 是 说 在滋 润 如 酥 的初
春 细 雨 中 春 草发 芽
, ,
而 当我 们 退




学 的 脚 步 时 你 会 发 现 街 边 苍翠 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远 远 望去


保 留 那 与 海 棠 花 的距 离 便 会 如 川
端康 成

大 树 多 么 富有 活 力
的便 是 适 宜 的距 离


片淡 淡 的绿 色 可 是 走近 后 却 只

般 领 略到 不

样 的美 丽

高考作文之2008高考湖南作文题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作文

高考作文之2008高考湖南作文题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作文

2008高考湖南作文题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作文【篇一: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湖南卷作文】名师点评2008年高考高分满分作文(湖南卷)【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湖南卷作文】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

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

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

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3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的迷惑与求解平均分38.69,得分率64.5%。

今年作文题的命题方式考生应该并不陌生,因为去年北京卷的作文题也是从一联古诗出发,借题发挥,提供几种阐释,让考生循着命题人提供的路径立意作文;用一个省略号提示考生还可以有自己对诗句的独特理解。

不同的主要是,湖南卷选择的诗句在意义上是偏重于后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命题人对诗句的阐释进一步强化了这句诗的理性意义。

所以尽管材料反复提到意境与哲理,试图与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文体要求相协调,尽量照顾考生在文体写作方面的不平衡性,但由于材料的限制,意境的幽径殊难寻觅,大部分考生只能选择哲理一条路。

但这条路,对于刚刚成年(从哲思上说,多数同学仍处于幼年)的中学生来说,却是不容易走通的。

毋须实证科学的同行拿出证据,我们也可以知道,中国的中学生与欧美的中学生相比,是属于右脑发达而左脑迟滞类型的,我们的学生很难脱离情境从事纯粹的演绎推理。

2008湖南高考作文

2008湖南高考作文

Every time I read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 iration”, 每次我读到“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时I can’t help thinking of Tomas Edison, a great scientist and inventers.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起托马斯.爱迪生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I admire Edison because of his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because he has made great我敬佩爱迪生是因为他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He was once thought to be a boy who was not worth educating. In他曾经被认为是一个不值得教育的孩子。

fact, he was a man full of imagination. In his life, he was always eager to know how things 事实上,他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人。

在他的一生中,他总是渴望知道事情是如何worked. He was so diligent/ hard-working that he worked day and night. This can explains 运行的。

他如此地勤奋以至于日日夜夜地工作。

这可以解释why he had so many inventions. What impressed me most is that he is a man full of wisdom, 他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发明。

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who had over/ more than 1000 inventions.他有着1000多项发明。

08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

08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

湖南高考满分作文08年(1)真理只有一个袭人的寒风沿着漫天枯黄的野草卷来,我在苍茫的幽幽古道上,寻找着千百年来被遗忘和丢弃的珍宝。

那是一种怎样的奇思,会将真理埋没在幽僻的山谷,若不是有夸父追日的决心,怎有人能将它觅到。

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洛阳古道上响彻云霄的感叹,还是阮籍穷途惊天动地的恸哭;是哈姆莱特站在崖边生存或者毁灭的抉择,还是千里孤坟,昭君幽咽琵琶的怨怒。

我不知道亲缘对我意味着什么?莫不就是我的姓氏和血统。

那么真理又意味着什么?难道仅仅也就是一种痴迷的执著。

我不知道“文敌诗友”的白居易、元稹是怎样作出这种两难的选择,更无法想象那个为江州司马惊起的大诗人怎不受到“文敌”的牵绊,反而泪溅湿青衫。

我不解爱因斯坦和波尔为什么开始还争得面红耳赤,转眼间又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是情感埋没了真理,还是真理在情感的簇拥下熠熠生辉。

这真是一种无助的悲哀和孤独。

我是我父亲的儿子,而我却认为父亲的处世过于圆滑。

我是我老师的学生,而我却认为老师的教学过于呆板。

我理解父亲的苦衷,更尊重老师的劳动。

但“真理只有一个”,我只能选择这惟一不让我感到心疚的东西。

浩渺的星空呀,你永远闪耀着动人的灵光。

你哪里知道纵使万丈的火山灰能掩埋整个的庞贝古城,却永远也掩埋不了真理的曙光。

罗马广场上空激扬着令人振聋发聩的文字:“未来的世界会认识我的价值……”躁动的人群中回荡着为和平、为真理护卫的前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声音:“相信我,千万人呼喊的声音比不上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了儿子的母亲的痛苦……”对面不是血海深仇的死敌吗?为什么明知危险重重还要执著主动伸出和平的双手?这里不是满目疮痍的子民吗?为什么还要背着激进的青年,迈出寻求和平的出路?激进青年的爱戴难道比不上对手的停战吗?亲亲子民的情感难道比不上与“敌人”的一个握手吗?“真理只有一个”,原来这就是答案,是我寻寻觅觅、魂牵梦绕的唯一的归宿。

也是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终身追求奋斗的唯一终极。

荐评:文章立意高远,涉及对人文的终极关怀;材料典型而有新意,显示出作者相当不错的认识水平和文学素养。

2008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_高考作文

2008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_高考作文

2008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

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

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

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3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二行七言,无尽意味。

远看草色欣然,近看却是一片惘然。

这不即使人生世事吗?跳出者欣然,纠缠着惘然。

人生在世,应该讲点跳出的智慧。

多少人名利场上你追我逐,你死我活。

到头来呢?成了名,而你的名却也成了别人利用的工具;财万贯,可终有一日随你俱化土灰。

可若你有朝一日终成一事,暂得于己,心有所安,那还较好。

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这浮躁的世间,有多少人的功名是从一而终的呢?又有多少人为追逐一日的浮华而头破血流的呢?人们总爱感慨:“我不得志。

”人们总爱在得到之时则开怀大笑,而在失去之际却悲苦流泣。

人们总是乐于把自我的小得小失放大成为大喜大悲。

在世间浮躁地活着,虚荣与浮华接踵而至,在无形中耗损着人的心态,名与利只是膨胀你的虚荣与浮华,却限制了你的高度。

越贪于名利之人的人生越像一个不断鼓大的气球,看似庞然,却空虚无物,一刺即破。

越自高自大的人,就越如那井底的青蛙,永远跳不出人生的井口。

莫再为处境困厄而哭泣,莫再为名利未得而黯然,“草色遥看近却无”。

跳出你个人的圈子,仰望那天空星辰,俯看那大地万物。

人,你或许会不由得发感叹,不就是这世间的一物吗?我们活于世上,自是来品味丗之珍瑰,谁愿带着烦恼上路,悲恨不知所终,没有什么忧愁是放不开的。

2008年高考作文湖南卷满分佳作:彼岸花动出发

2008年高考作文湖南卷满分佳作:彼岸花动出发

2008年高考作文湖南卷满分佳作:彼岸花动出发?湖南考生?许多人说,距离产生美。

?某80后作家说,一切事物都要隔层玻璃才好看。

?成人童话家说,产生崇拜的前提是距离。

?古人形容美人美态,说美人隔花端。

?距离,是何神物?有着这般神效?隔着时间或者空间的河流,为何我看见的彼岸是姹紫嫣红,是火树银花,是曼妙芳华??我想说,或许距离是那盏神灯,或是那句芝麻开门,开启了许多童话和美好。

?这种美好,古今皆有,像《诗经》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姣好女子立于沙洲,就是那一方无情水隔断了你侬我侬,留住了诗情画意,摒却了没有距离的遗憾。

古时的山水泼墨画,均会留出一些空白,或者拉远视界与山水的距离,使人感到山也朦胧,水亦空奇,看到的是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

也许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山或许遭人樵采,已经满目疮痍;水或许已经枯涸,剩一摊烂泥,不管如何,留给我们的,是距离带来的清、寂、和、静。

?人与人交往,有距离会更美好。

席慕容说,友谊像花香,还是淡一点才好,越淡才会越持久,越淡才会使人更留恋。

这正应了一句古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双方隔得远一点,才看不到那些本可以忽略不计的瑕疵,像那个豪猪取暖的哲理故事里,只有留出恰当的距离,才能既取得暖又不伤害对方。

?我很喜欢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超然且有出世的氛围。

我理想的人生像我朋友写给我的一封信里的一句:在入世中做着出世的梦。

融入世事但要超越世俗,或许过的是吃饭、写信、学习、聊天的平淡生活,但会用一段刚刚好的距离划出一条心河,在此岸做着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美梦。

彼岸的春色正浓,我们去看陌上花开。

?【名师点评】?不同的文章,总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收获。

初读这篇佳作,你也许会略嫌平淡,甚至忧从心生。

是啊,开篇不见整齐的句式,亦无深刻的哲理;结尾不见巧妙的回应,亦无思想的升华。

再读,你一定会情涛涌动,感由心生。

原来,一番闲言碎语之后,迎来的是霞光满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年湖南高考语文作文【篇一:湖南省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湖南省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作者:湖南考生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

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

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

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跳出湖南考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二行七言,无尽意味。

远看草色欣然,近看却是一片惘然。

这不即是人生世事吗?跳出者欣然,纠缠者惘然。

人生此世,应该讲点跳出的智慧。

多少人名利场上你追我逐,你死我活。

到头来呢?成了名,而你的名却也成了别人利用的工具;财万贯,可终有一日随你俱化土灰。

可若你有朝一日终成一事,暂得于己,心有所安,那还较好。

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浮躁的世间,有多少人的功名是从一而终的呢?又有多少人为追逐一日的浮华而头破血流的呢?人们总爱感慨:“我不得志。

”人们在得到之时开怀大笑,而在失去之际却悲苦流涕。

人们总是乐于把自我的小得小失放大成为大喜大悲。

在世间浮躁地活着,虚荣与浮华接踵而至,在无形中耗损着人的心态,名与利只是膨胀你的虚荣与浮华,却限制了你的高度。

越贪于名利之人的人生越像一个不断鼓大的气球,看似庞然,却空虚无物,一刺即破。

越自高自大的人,就越如那井底的青蛙,永远跳不出人生的井口。

莫再为处境困厄而哭泣,莫再为名利未得而黯然,“草色遥看近却无”,跳出你个人的圈子,仰望那天空星辰,俯看那大地万物。

人,你或许会不由得发感叹,不就是这世间的一物吗?我们活于世上,自是来品味世之珍馐,谁愿带着烦恼上路,悲恨不知所终,没有什么忧愁是放不开的。

跳出一看,世间如此美好,个人那点小得小失又算得了什么?“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人,或许该带着一份超然上路,去领略世界,海阔天空。

远近焦距湖南考生人生路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要随时调好恰当焦距,以最好角度游目骋怀,行走大地。

禅宗有句话“眼内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

一个人眼界开阔与否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态度。

而眼界开阔又由你看事物的距离决定。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许多事烦恼,这只是因为你对生活还有太多执著,痴迷。

“用力看,就是盲。

”当你站到一定高度时,眼前那一切就如“蜗角名利”般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你还会不开心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学习也有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当你太拘泥于课篇时,反而不能真切体会,死抓每个词理解时,又如何能看清文章脉络、走向、把握深义?经历这个苦苦跋涉阶段,你的思路会走向开阔;这时需要你跳出思维桎梏,用博大眼界统领全书,宏观把握。

你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乱石堆里小孩一心读书,因为他们怀着对都市繁华的向往,城市里的小孩却想回归心灵的湖畔,找寻生命本初的质朴、清贫。

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物质的,亲情的,天天沉浸其中,就像蜜罐里的糖,感受不到拥有的美好、珍贵,却自认为生活太忙、无趣。

只有跳出来,才会明白生命中的美好。

【篇二: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湖南卷作文】名师点评2008年高考高分满分作文(湖南卷)【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湖南卷作文】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

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

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

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3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的迷惑与求解平均分38.69,得分率64.5%。

毋须实证科学的同行拿出证据,我们也可以知道,中国的中学生与欧美的中学生相比,是属于右脑发达而左脑迟滞类型的,我们的学生很难脱离情境从事纯粹的演绎推理。

如果材料没有具体的背景,而这种背景又不足以激发出他(她)的经验和想像的话,他(她)就会产生思维的迟滞、断裂、空洞化,从而导致失语和胡言乱语。

今年作文的阅卷教师都应该深切感受到了这种语言的痛苦。

材料中有一句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这句话可以让考生想到那个近乎俗谚的美学命题距离产生美(或美在距离)。

但由于多数考生是在日常语境中体会这句话而从未在理论上对它有过系统思辨,所以他们只能在远看一朵花,近看豆腐渣的意义上来理解距离和美,把距离理解为客观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而不知道这一美学的命题中的距离的实质是一种主观的审美态度(康德意义上的非功利的快感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想象力与理解力的协调等);他们更不知道这种保持距离的审美态度在当代社会与文化条件下已经不合适宜,只是模糊地感到这一命题与自身的经验现实有些偏差(所以有些同学写的是美在距离吗;有的同学主张对自然要出乎其外,对人入乎其内,等等)。

美学命题(哲理)与经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使考生无法在道理上圆通,只能找一些同义反复的现象来印证这一命题(而它本来是需要质疑的)。

至于跳出事物以把握事物距离与认识等等符合题意的认识方面的命意,考生要辩证的阐明其中的含义,就更加不易了。

至于本次考试中出现的大量的偏离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的文章的现象,一方面与材料的表述不够严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考生缺乏审题训练有关。

如果是训练有素的话,至少不会出现意境与哲理观察与体会或者以材料之外的其他诗句来立意的情况。

本次作文题继谈义气之后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训练学生的左半脑,需要训练他们对于未知、未验的事物或观念的探究思索的能力;这是中国文化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向中学提出的要求,这一要求在新课标中也有体现。

从这一角度来理解,我们认为此次作文题的导向是积极的。

要训练学生的左半脑,我们先要反省自己的左半脑好不好使。

长年繁重的工作使我们失去了阅读的时间,我们的枕边读物也不过是舒缓心理的文学篇什;但我们需要阅读和写作,正如我们的学生一样。

愿命题者多考虑一线教师和考生的难处,愿广大语文教师和中学生更加珍爱语文!湖南高考语文评卷组李作霖[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析评2]通观2008年高考作文,在一派姹紫嫣红、摇曳多姿的景象中,湖南卷的问题可谓文质兼美、匠心熔铸,颇具人文性和思辩性,给人以亲切雅致、意蕴动人之感。

首先,从命题形式看,这是一则新材料限体作文。

文题先引入唐代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提出材料。

接着对诗句进行解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进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

进而揭示其意境和哲理: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最后提出作文的要求: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显然,这道题介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兼具二者立意限制性和写作开放性的特点。

不过,比照06年全国卷的乌鸦和老鹰、07年全国卷的漫画摔了一跤这两则新材料作文题,湖南题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门槛,给了考生以解读的提示,而又增加了文体的限制,体现出湖南高考作文命题的探索和个性特点。

当然,如同07年的诗意地生活一样,语料或命意不够新颖,亦是其明显不足之处。

2008湖南高考作文标杆文拨开迷雾用心体会雾里看花,你看不到花儿为了盛开而六下的眼泪;水中望月,你看不到明月之下的灰尘。

--题记世界上完美无暇的事物是几近不存在的,但若想探究事物的真相,则需要我们躬身以求;如司马迁一般,一部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人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让躬行幻化成笔端流淌的华彩。

然而,有时跳出事物,却能看到更美。

体味生活之惬意,需要我们跳出生活,寻找生活之外的诗意,如水般橙澈的林妹妹,终日幽居在萧湘馆,在那行清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首首清巧奇菊的诗句。

而终日只懂得猜拳行酒令的薛蟠,却只能哼出:一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

跳出喧嚣的都市,远离钢筋水泥,在王维所创设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山林,体味恬淡之美。

如那茶生于幽谷阴坡之上,浸润和风细雨的轻柔;吸取月华星辉的清幽,氤氲着山气之中若有若无的山岚野气,骨子里都透着股恬淡。

而后细采嫩叶,细细手工研制。

等到夜深人静,新月如钩,一壶紫砂,一注热水,高就低缓。

也不急,等到水气渐散,再去细细品位舌间上的难股恬淡。

体味伟人的伟大,需要我们跳出纤暇。

一个女人,她披上龙袍,登上宝座,威仪震慑四海。

也许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她是流芳百世的名主还是遗臭万年的贵妃。

一座无字碑,功过后人评定,如那花香,风吹万里也有淡出的一天,融融月,淡淡风。

她治理的国家兴盛是世人所能看到的,同为女性,我更偏爱于她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明君。

凡是只要有心,定能体味到它朦胧之外的美。

蜡烛有心,于是它能垂泪,给人间注入粼粼波光;杨柳有心,于是它能低首沉思,给困乏的大地带来清醒的嫩绿;白花有心,于是它能在阳光里飘出青春深处的芳馨;我们有心,于是我们能拨开迷雾,看到最唯美,最动人的事物。

风定带落花香,请带这一颗真心去探寻,体味万物所留给我们的遐想,所留给我们的哲理。

『评点』文章重在论述跳出来,与作文题目所提示的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相符,但题旨阐述不清,多有游离,判为符合题意。

题为拨开迷雾用心体会,但行文以跳出来为重心,与用心体会有距离,可判为中心基本明确。

写的内容虽然多,但有效内容极少,拿古人说事,文风不正,判为内容单薄。

行文没有联系现实生活,所用材料与生活较远;判为感情基本真实。

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具体,论证过程完整,符合议论问的具体要求。

行文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都有,但是逻辑性不强,判为结构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