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龙虾壳提取甲壳素及其废水的综合利用

合集下载

拓展深加工 做大龙虾业——湖北神瓷水产品有限公司提升虾附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纪实

拓展深加工 做大龙虾业——湖北神瓷水产品有限公司提升虾附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纪实
拓展深加工 做大龙虾业
。 叶永清
水产 品加工 既 是 黄冈渔业 的短腿 产业 , 也 是近几 年发展较快 的朝 阳产业 。 如 2 0 0 5 年 成功 引进 了湖北 神鹭水产 品有 限公 司 , 该公 司 以加工 出 口小龙虾系列产品为主 , 已 成为 落户黄 冈的最 大外 向型 水 产 品加 工 企 业 。 7 月 1 8 日 , 市 长 刘 雪 荣 在 《黄 冈 信 息 摘 要 》有 关小龙虾加 工 业发展 的文章上 , 就 如何进一 步综 合 利用 , 提 高小 龙 虾 产 品 加 工 附加 值 问 题作 了重 要批 示 , 该市水产局 迅 速行 动起 来 , 组 织 机关 干 部讨论 如何落实批示 精 神 , 本着 向企 业 学 习 , 帮企 业 发 展 的 目的 局 , 领 导 组 织 专班 专题 到 省级 龙 头企 业 “ 湖北 神鹭 水 产 品 有限公司” 调研 。
5 、 认 真做好黄河 水产种质资源 的调 查研 究和 保护工 作 。 摸清我 市鲶鱼 、 乌鳢 、 黄颡 等 珍稀 品 种 资源 的分布 、 数 量及 变 化 。 为 黄 河 珍 稀 资源保护开发 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 促进 我 市渔业 经 济快速发展 。
( 通 联 :4 7 2 0 0 0 , 河 南 省 三 门 峡 市 农 业 局 渔 政 站 电 话 :0 3 9 8 - 2 8 0 6 2 9 8 )
到 目前为止 , 该 公 司 已 经 成功提 取 甲壳

200
多 吨 ,每吨售价
36 .万元仅此一,项创收 7 0 0 余万 元 , 产 品主要 销往 江 浙 一 带 ,十 分
畅 销 。 下 一 步公 司计 划 通 过 争取 项 目建设 扩 ,
大提升虾附产 品的深加 工 和综合利用 , 形 成

虾、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虾、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虾、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2023-11-04
目录
• 虾、蟹废弃物概述 • 虾、蟹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 虾、蟹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前景与挑战 • 虾、蟹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案例分析
01
虾、蟹废弃物概述
虾、蟹废弃物的来源
渔业加工
在捕捞、养殖和加工过程中,虾、蟹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包括外壳、内脏、肢足等。
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在食用虾、蟹时,仅会购买部分部位,导致其他部位 被丢弃。
虾、蟹废弃物的特点
01
02
03
富含蛋白质
虾、蟹废弃物中富含蛋白 质,这些蛋白质可以用于 制作饲料和其他产品。
富含微量元素
虾、蟹废弃物中还含有丰 富的微量元素,如钙、磷 、铁等,可以用于制作肥 料或其他产品。
可再生资源
虾、蟹废弃物是一种可再 生的资源,通过合理的利 用可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 消耗。
案例二:蟹肉加工成营养食品
蟹肉的加工
将蟹肉清洗、切块、调味后,进行高温蒸 煮、烟熏等处理,制成营养丰富的食品。
VS
营养食品的应用
蟹肉营养食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 微量元素等特点,适用于各类人群食用。
案例三:虾皮、蟹黄提取有效成分
虾皮、蟹黄的收集
收集新鲜的虾皮、蟹黄, 去除杂质和异味。
有效成分的提取
虾、蟹废弃物的危害
污染环境
如果大量虾、蟹废弃物未得到妥善处理,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水体 生态平衡。
浪费资源
未充分利用虾、蟹废弃物会导致资源浪费,使得原本可以再利用的资源被丢 弃。
02
虾、蟹废弃物综合利用技 术
虾、蟹壳的综合利用
壳粉生产
将虾、蟹壳加工成壳粉,用作食品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和肥料。

水产废弃物的再利用

水产废弃物的再利用

2 part
鱼骨资源
负责人:张庭瑞
鱼骨是对生活在各种水域的鱼类中轴骨和附肢骨以及鱼刺的 统称。鱼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等营养成分, 以及较多的水分。不同种类的鱼因其处理方式以及生活环境
不同,营养成分会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鳙鱼鱼骨的水分含量可达54.67%,粗蛋白(干基)的 含量为26.49%,粗脂肪(干基)含量为9.55%,矿物元素如钙 (干基)的含量为20.17%,而鲤鱼水分含量为39.07%,粗蛋 白(干基)含量为25.31%,粗脂肪(干基)含量为18.08%,
对水产品的废弃物进行充分的综合加工利用,不仅是水产品 的加工利用之后的首要研究方向,也是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 效益的必然要求。
3.1 鱼类内脏的营养价值
1 蛋白质含量丰富
鱼的内脏中储存有丰富的蛋白质。在 国外早在1984年便有对加工后的鱼内 脏用作猪饲料蛋白质来源的报道;而 国内的学者也通过研究发现,鱼内脏 中的除含硫氨基酸外其他必需氨基酸 含量均接近或超过全蛋蛋白,蛋白质 质量优越,营养价值高,以鱼内脏粉 作为动物蛋白源的饲料有较好的增重 效果。通过鱼类内脏和一些低值鱼类 生产出的鱼粉是重要的动物蛋白饲料, 是国际水产品贸易市场上的畅销产品。
本次我们小组将对具体几种被广泛利用的 水产废弃物进行介绍
C O N TA N T S
虾壳、蟹壳、贝壳 鱼骨 鱼类内脏 鱼鳞 海藻
1 part 虾壳、蟹壳、贝壳 负责人:田圣豪
1.1 虾壳、蟹壳
被当作废弃物扔掉的蟹壳和虾壳,含有丰富的甲壳素。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研究, 发现从壳中可以提取出甲壳素和壳聚糖,来用作新食品资源的开发。以小龙虾为例, 小龙虾身体的70%是虾头和虾壳,虾头和虾壳含有20%左右的甲壳质,经加工处理 能制成可溶性甲壳素。

提取甲壳素的乳酸菌发酵工艺优化

提取甲壳素的乳酸菌发酵工艺优化

提取甲壳素的乳酸菌发酵工艺优化摘要:以地产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虾壳为原料,采用乳酸菌(Lactococcus lactis)发酵的方法提取甲壳素,并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

结果表明,发酵的最佳工艺组合为发酵温度37 ℃,发酵时间96 h,葡萄糖加入量5%,固液比1.0∶3.0(m/V,g∶mL),发酵起始pH 5.5。

采用上述组合,所得甲壳素产率达13.9%。

该工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甲壳素;制备;乳酸菌(Lactococcus lactis)发酵;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虾壳甲壳素(Chitin)又名几丁质、壳多糖、甲壳质、聚乙酰氨基葡萄糖等,化学名称为(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分子式为(C8H13NO5)n,它是由N-乙酰-2-氨基-2-脱氧-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的一种乙酰氨基葡萄糖。

甲壳素是人类继发现淀粉、纤维素之后在地球上发现的第三大生物资源,广泛存在于虾、蟹、昆虫等动物的外壳及植物的细胞壁中,是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多糖。

在甲壳素被发现的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揭示了其在医药、农业、日化、轻纺、环保等领域广泛的应用价值[1-3]。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传统的化学方法生产甲壳素,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但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强酸、强碱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可以说,高污染及浪费水资源已成为影响甲壳素产业生存与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而采用生物工艺,即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代替化学工艺制备甲壳素,正成为甲壳素生产工艺研究的热点[4,5]。

本研究以地产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虾壳为原料,采用乳酸菌(Lactococcus lactis)纯种发酵的方法制备甲壳素,以期为甲壳素这一重要生物资源的更好利用以及中国甲壳素生产企业的技术革新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小龙虾壳中甲壳素的提取及壳聚糖的制备

小龙虾壳中甲壳素的提取及壳聚糖的制备

小龙虾壳中甲壳素的提取及壳聚糖的制备摘要:以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壳为原料,分别采用HCl溶液和NaOH溶液处理脱除小龙虾壳中的矿物质和蛋白质,提取甲壳素,用NaOH溶液处理甲壳素脱乙酰基制备壳聚糖。

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甲壳素提取过程中的HCl溶液浓度及浸泡时间、NaOH溶液浓度及处理时间,并采用正交设计考察NaOH溶液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优化的甲壳素提取工艺条件为,在室温下用1.0 mol/L的HCl溶液浸泡24 h后倾去酸液,水洗至中性,然后在90~100 ℃用2.0 mol/L的NaOH溶液处理4 h,甲壳素提取率为16.52%。

壳聚糖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质量分数50%、温度90 ℃、保温时间3 h。

干燥后的壳聚糖水分含量为3.21%,灰分为0.89%~1.00%,脱乙酰度为75.3%,黏度为18.7 mPa·s。

关键词: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壳;甲壳素;壳聚糖中图分类号:S9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3-3120-04甲壳素(Chitin),又名几丁质,是一种氨基多糖,主要存在于节肢动物如虾、蟹的外壳和真菌及一些藻类植物的细胞壁中,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1]。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是天然多糖中惟一的碱性多糖,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理功能[2],被认为是继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之后的第六大生命要素[3]。

目前,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食品、材料科学、医药科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农业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4],现已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我国目前加工提取甲壳素和壳聚糖的主要原料是海虾和海蟹壳等[5],用淡水虾壳制备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报道尚不多见。

小龙虾学名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也叫红螯虾,是一个淡水小龙虾种,原产于美国东南部,现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市。

小龙虾壳中甲壳素的提取及壳聚糖的制备

小龙虾壳中甲壳素的提取及壳聚糖的制备

小龙虾壳中甲壳素的提取及壳聚糖的制备甲壳素(Chitin),又名几丁质,是一种氨基多糖,主要存在于节肢动物如虾、蟹的外壳和真菌及一些藻类植物的细胞壁中,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是天然多糖中惟一的碱性多糖,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理功能,被认为是继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之后的第六大生命要素。

目前,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食品、材料科学、医药科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农业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现已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我国目前加工提取甲壳素和壳聚糖的主要原料是海虾和海蟹壳等,用淡水虾壳制备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报道尚不多见。

小龙虾学名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也叫红螯虾,是一个淡水小龙虾种,原产于美国东南部,现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市。

小龙虾壳为虾仁加工或食用后的废弃物,长期以来未得到很好的利用,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因此,以小龙虾壳为原料生产甲壳素类产品具有综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意义。

本研究以小龙虾壳为原料,采用酸碱法提取甲壳素,然后将甲壳素脱乙酰基制备壳聚糖,考察不同提取制备条件对甲壳素提取率和壳聚糖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旨在为虾壳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1 试验方法1.1 甲壳素的提取1.1.1 甲壳素的提取将收集于荆州市南门某大排档的新鲜小龙虾壳洗净,除去附着物,烘干并磨成粉,取小龙虾壳粉,室温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HCl溶液浸泡,期间不断搅拌,除去虾壳中的矿物质,直至无气泡产生。

倾去酸液,水洗至中性;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在90~100 ℃水浴中反应不同时间,水解除去虾壳中的蛋白质。

倾去NaOH溶液,水洗至中性,得甲壳素粗品。

甲壳素粗品用5 g/L的KMnO4溶液浸泡1 h,过滤,水洗除去KMnO4后用10 g/L的草酸水溶液于60~70 ℃搅拌进行脱色反应,直至全部变成白色,水洗至中性,于60~70 ℃干燥24 h,得白色的甲壳素。

利用微生物发酵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的方法与设计方案

利用微生物发酵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的方法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公开了利用微生物发酵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的方法。

本技术以虾壳为原料,洗净干燥,研磨成粉,然后加入适当浓度的葡萄糖,灭菌后首先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然后流加适当浓度乙醇并接种醋酸杆菌继续发酵。

枯草芽孢杆菌生长产生的蛋白酶降解虾壳中的蛋白质。

醋酸杆菌则以乙醇为碳源,上述被枯草芽孢杆菌降解的虾壳蛋白为氮源,生长产生醋酸,溶解虾壳中的矿物质使其变成可溶性的钙等金属离子。

本技术公开的甲壳素制备方法将虾壳脱蛋白与脱盐两工艺过程耦合起来,合二为一,操作简单可行,脱蛋白和脱盐效果好,不仅实现了对虾壳的高值化利用,且简化了甲壳素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权利要求书1.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虾壳粉碎,得到虾壳粉;步骤S2:在虾壳粉中添加葡萄糖、酵母膏和水,搅拌均匀后灭菌,得到虾壳培养基质;步骤S3:在虾壳培养基质中接种枯草芽孢杆菌,35~38℃、160~200rpm条件下发酵48~52h,得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基质;步骤S4:待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结束后,不更换培养基,直接在上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基质中流加浓度5%~7%的无水乙醇,搅拌均匀,得到乙醇发酵基质;步骤S5:上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基质流加乙醇后,不灭菌,接种醋酸杆菌,30~35℃、160~200rpm条件下发酵60~72h,得到醋酸杆菌发酵液;步骤S6:将醋酸杆菌发酵液进行固液分离,沉淀用水洗至中性,按照固液重量比1:10加入浓度10%的双氧水溶液进行脱色,室温条件下浸泡2h;步骤S7:脱色后的固体物质经过洗净烘干,得到白色固体甲壳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发酵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将干燥的虾壳原料进行研磨,过60~80目筛网,得到虾壳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发酵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虾壳粉、葡萄糖、酵母膏的添加量分别为水体积的4%~6%、5%~8%、0.2%~0.5%。

小龙虾壳中甲壳素的提取及壳聚糖的制备

小龙虾壳中甲壳素的提取及壳聚糖的制备

小龙虾壳中甲壳素的提取及壳聚糖的制备作者:蔚鑫鑫刘艳吴光旭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13期摘要:以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壳为原料,分别采用HCl溶液和NaOH溶液处理脱除小龙虾壳中的矿物质和蛋白质,提取甲壳素,用NaOH溶液处理甲壳素脱乙酰基制备壳聚糖。

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甲壳素提取过程中的HCl溶液浓度及浸泡时间、NaOH溶液浓度及处理时间,并采用正交设计考察NaOH溶液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优化的甲壳素提取工艺条件为,在室温下用1.0 mol/L的HCl溶液浸泡24 h后倾去酸液,水洗至中性,然后在90~100 ℃用2.0 mol/L的NaOH溶液处理4 h,甲壳素提取率为16.52%。

壳聚糖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质量分数50%、温度90 ℃、保温时间3 h。

干燥后的壳聚糖水分含量为3.21%,灰分为0.89%~1.00%,脱乙酰度为75.3%,黏度为18.7 mPa·s。

关键词: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壳;甲壳素;壳聚糖中图分类号:S9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3-3120-04甲壳素(Chitin),又名几丁质,是一种氨基多糖,主要存在于节肢动物如虾、蟹的外壳和真菌及一些藻类植物的细胞壁中,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1]。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是天然多糖中惟一的碱性多糖,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理功能[2],被认为是继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之后的第六大生命要素[3]。

目前,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食品、材料科学、医药科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农业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4],现已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我国目前加工提取甲壳素和壳聚糖的主要原料是海虾和海蟹壳等[5],用淡水虾壳制备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报道尚不多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产龙虾壳提取甲壳素及其废水的综合利用
1 前言
盐城是全国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现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龙虾出口基地,加工出口总量占全国的40%,每年产生的龙虾甲壳废物约有3000多吨,其中甲壳素在龙虾壳中含量占10-20%左右[1]。

现有的提取甲壳素工艺大多数规模小、间隙式生产、酸碱使用量大,加工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一般[2-6]。

本文对龙虾壳中提取甲壳素的工艺进行了改进优化,对甲壳素的提取中产生的废液处理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 实验部分
2.1实验试剂
氢氧化钠(96%宜兴市第二化工试剂厂),乙醇(99.7%莱阳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 盐酸(工业级36%~38%宜兴市第二化工厂)
2.2 实验仪器
JPT-2架盘天平(江苏常熟衡器厂),烘箱(202-1型电热恒温干燥箱,电压220V厂家为上海浦东荣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联欣科学仪器厂),电炉(兴化市美月电热元件厂,电压220V,功率1000W)
2.3 实验原料
盐城地产的龙虾虾壳。

2.4甲壳素的提取工艺
甲壳素的提取方法归纳起来为“四脱”,一是脱除节肢动物中的蛋白质,二是脱除脂肪,三是脱除无机盐,四是脱除色素。

提取方法的差异在于“四脱”的先后次序和工艺条件。

2.4.1龙虾虾壳预处理
将龙虾虾头和虾壳用水清洗干净,放入螺旋压榨机中,加5Mpa压榨,去除虾壳中大部分水、蛋白质、脂肪等,得压榨龙虾壳,压榨液收集待用。

通过预处理后,与目前工艺比,可以大大减少酸碱的用量。

2.4.2工艺一
压榨龙虾壳
18h
过滤洗涤至中性
18h
18h
过滤洗涤至中性
18h 过滤洗涤至中性
晾晒一天脱色
得产品图1 甲壳素的提取工艺一流程图
称取压榨龙虾壳20 g,在室温下浸泡于1.0 mol/L工业盐酸18小时,然后过滤洗涤至中性。

在室温下浸泡于2.5 mol/L工业氢氧化钠中18小时,然后用过滤, 洗涤至中性。

再用浸泡于2.5 mol/L工业氢氧化钠中18小时,再用盐酸溶液一样的用量,再浸泡18小时,过滤,用水漂洗中性,105℃烘箱恒温干燥4 h,日光晾晒1天得白色固体。

2.4.3工艺二
称取压榨龙虾壳20 g ,加入到1:2(v/v)的盐酸溶液中浸泡、翻捣,约24小时后,水洗至中性。

将浸酸后的龙虾壳浸泡于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搅边煮沸约lh,冷却水洗至中性。

再次浸酸,将经上述处理后的软壳置于1:1(v/v)的盐酸溶液中浸泡翻捣,约24小时后水洗至中性,烘干后即得白色片状固体甲壳素。

压榨龙虾
碱煮24h
1h
过滤洗涤至中性
24h
烘干得产品
图 2 甲壳素的提取工艺二流程图
2.4.4工艺三
压榨龙虾
酸浸
2h
过滤洗涤至中性
2h
过滤洗涤至中性
得产品
41h
图 3 甲壳素的提取工艺三流程图
称取压榨龙虾壳20 g ,放入1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2小时,用清水洗多次至中性。

放入12%HCI 溶液中浸泡脱钙,直到溶液中无气泡产生后,再继续浸泡1h ,水洗至中性,干燥,产品色度较高,需脱色处理。

3结果与讨论
3.1三种提取工艺的比较
表 1 不同提取工艺对甲壳素产品得率和性状的影响
工艺压榨龙
虾壳
(g)
酸(HCl)
(g)
碱(NaOH)
(g)
总废液量
(L)
处理时
间(h)
得率
(%)
产品性状
1203025 2.0729白色片状固体2202010 1.54911淡黄色片状固体320950.5915淡红色片状固体从表1可见,工艺三甲壳素得率最高,处理时间最短且产生的废水量也少,虽产品带淡红色,可以进行简单的脱色处理得到白色片状固体。

3.2甲壳素的脱色处理的比较
工艺三中甲壳素采用KMnO4和30%浓度的过氧化氢进行脱色处理。

结果如下:
1.将脱钙后的虾壳,称取1克浸泡于1%的KMnO4 溶液中,由于溶液颜色较深,不容易观察脱色效果,而且它的氧化性较强,不易把握脱色时间,浸泡1小时后,虾壳暗褐色,可能脱色不完全或产生了焦化,脱色效果较差。

2.将脱钙后的虾壳,称取1克浸于30%浓度的过氧化氢中浸泡1小时,虾壳颜色渐变浅黄,完全脱色,经水洗,干燥得到甲壳素产品。

与用KMnO4进行脱色处理比较而言,用30%浓度的过氧化氢进行脱色处理比较容易控制工艺条件,同时所需时间较短,脱色效果比较好。

3.3效益分析
从表3-1的数据来看,提取甲壳素经济性最好的是工艺三,以工艺三进行效益核算。

表2 龙虾壳生产甲壳素效益分析表
品名价格(元/吨)数量(吨)价值(万元)
消耗
压榨龙虾壳1500 6.8 1.020工业盐酸(30%)450 3.20.144工业烧碱3000 1.70.51水 2.4450.011动力消耗0.20
小计 1.885
产品甲壳素4000014
利润 2.115从表2可以看出,每生产一吨甲壳素,可产生效益2.115万元。

3.4 废水处理
从表1可以看出,制取1吨的甲壳素,至少会产生50吨左右废水。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离子钙、无机盐等。

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产生较大的环境污染。

废水合并中和后,在电解质的作用下,沉淀固形物,上层清液可再次用于配制盐酸溶液;分离的固形物与压榨液合并,烘烤处理,与其他饲料添加剂复配,直接用于陆地动物饲料的造粒[7-8],化解含有机废水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4 结论
龙虾壳是水产品加工的废弃物,同时又是一种动物性再生资源。

如果作废弃物处理,既是一种浪费,也会产生环境污染。

通过对龙虾壳的预处理,减少提取甲壳素中酸碱的用量;选择最佳工艺,提高经济效益;压榨液和废水中的蛋白质、脂肪、离子钙等用于陆地动物饲料,减少提取甲壳素中对环境的影响。

地产龙虾壳提取甲壳素及其废水的综合利用,
对充分利用本地龙虾壳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