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的蔓延(4)

合集下载

消防知识点: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

消防知识点: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

消防知识点: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_消防知识点: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一般,5_℃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起火.烟气的扩散路线烟气扩散流动速度与烟气温度和流动方向有关.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小,在火灾初期为0.1~0.3m/s,在火灾中期为0.5~0.8m/s.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通常为1~5m/s.在楼梯间或管道竖井中,由于烟囱效应产生的抽力,烟气上升流动速度很大,可达6~8m/s,甚至更大.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在其内的流动扩散一般有三条路线:第一条,也是最主要的一条是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第二条是着火房间室外;第三条是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烟气流动的驱动1.烟囱效应当建筑物内外的温度不同时,室内外空气的密度随之出现差别,这将引发浮力驱动的流动.竖井是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场合,在竖井中,由于浮力作用产生的气体运动十分显著,通常称这种现象为烟囱效应.在火灾过程中,烟囱效应是造成烟气向上蔓延的主要因素.2.火风压火风压是指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在起火房间内,由于温度上升,气体迅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形成的压力.火风压的影响主要在起火房间,如果火风压大于进风口的压力,则大量的烟火将通过外墙窗口,由室外向上蔓延;若火风压等于或小于进风口的压力,则烟火便全部从内部蔓延,当它进入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孔道以后,会大大加强烟囱效应.烟囱效应和火风压不同,它能影响全楼.3.外界风的作用烟气蔓延的途径1.孔洞开口蔓延2.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3.闷顶内蔓延由于烟火是向上升腾的,因此顶棚上的入孔.通风口等都是烟火进入的通道.闷顶内往往没有防火分隔墙,空间大,很容易造成火灾水平蔓延,并通过内部孔洞再向四周的房间蔓延.4.外墙面蔓延在外墙面,高温热烟气流会促使火焰蹿出窗口向上层蔓延.一方面,由于火焰与外墙面之间的空气受热逃逸形成负压,周围冷空气的压力致使烟火贴墙面而上,使火蔓延到上一层;另一方面,由于火焰贴附外墙面向上蔓延,致使热量透过墙体引燃起火层上面一层房间内的可燃物.建筑物外墙窗口的形状.大小对火势蔓延有很大影响.。

2021消防知识点: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

2021消防知识点: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

2021消防知识点: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

一般,500℃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起火。

烟气的扩散路线烟气扩散流动速度与烟气温度和流动方向有关。

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小,在火灾初期为0.1~0.3m/s,在火灾中期为0.5~0.8m/s。

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通常为1~5m/s。

在楼梯间或管道竖井中,由于烟囱效应产生的抽力,烟气上升流动速度很大,可达6~8m/s,甚至更大。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在其内的流动扩散一般有三条路线:第一条,也是最主要的一条是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第二条是着火房间→室外;第三条是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烟气流动的驱动1.烟囱效应当建筑物内外的温度不同时,室内外空气的密度随之出现差别,这将引发浮力驱动的流动。

竖井是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场合,在竖井中,由于浮力作用产生的气体运动十分显著,通常称这种现象为烟囱效应。

在火灾过程中,烟囱效应是造成烟气向上蔓延的主要因素。

2.火风压火风压是指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在起火房间内,由于温度上升,气体迅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形成的压力。

火风压的影响主要在起火房间,如果火风压大于进风口的压力,则大量的烟火将通过外墙窗口,由室外向上蔓延;若火风压等于或小于进风口的压力,则烟火便全部从内部蔓延,当它进入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孔道以后,会大大加强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和火风压不同,它能影响全楼。

3.外界风的作用烟气蔓延的途径1.孔洞开口蔓延2.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3.闷顶内蔓延由于烟火是向上升腾的,因此顶棚上的入孔、通风口等都是烟火进入的通道。

闷顶内往往没有防火分隔墙,空间大,很容易造成火灾水平蔓延,并通过内部孔洞再向四周的房间蔓延。

4.外墙面蔓延在外墙面,高温热烟气流会促使火焰蹿出窗口向上层蔓延。

一方面,由于火焰与外墙面之间的空气受热逃逸形成负压,周围冷空气的压力致使烟火贴墙面而上,使火蔓延到上一层;另一方面,由于火焰贴附外墙面向上蔓延,致使热量透过墙体引燃起火层上面一层房间内的可燃物。

橡胶厂消防安全知识

橡胶厂消防安全知识

橡胶厂消防安全知识橡胶厂消防安全知识1.橡胶厂的火灾危害橡胶厂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工业厂房,其中包含大量易燃物质,如橡胶、胶水、溶剂等。

一旦发生火灾,不仅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橡胶厂消防安全至关重要。

2.橡胶厂的火灾原因火灾的发生往往有许多原因,而橡胶厂的火灾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电气设备故障:由于橡胶厂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电气设备,如电机、电焊机等,如果这些设备存在故障,如电线老化、短路等,就有可能引发火灾。

(2)人为失误:橡胶厂中的工作人员如果在操作中疏忽大意,比如使用明火或电火花等,就有可能引发火灾。

(3)火灾的蔓延:橡胶厂内存放有大量易燃物质,火灾一旦发生,就有可能迅速蔓延,造成更大的损失。

(4)自然灾害:如雷击、地震等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引发橡胶厂火灾。

3.橡胶厂消防安全措施(1)建立完善的消防管理制度:橡胶厂应该建立消防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员工掌握相应的火灾应急知识和技能。

(2)配备有效消防设施:橡胶厂应该配备有效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源、消防器材、灭火器等。

同时,应定期对这些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可用。

(3)加强员工消防培训:橡胶厂应该加强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消防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逃生技巧、灭火方法等。

(4)使用防火材料:橡胶厂应该使用防火材料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应将易燃物品储存在专门的仓库中,并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如使用防爆电器设备等。

(5)加强火灾预防工作:橡胶厂应加强火灾预防工作,如定期清理生产区域的积雪,排除火灾隐患;在易燃区域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运输人员注意火灾危险;加强消防巡逻,发现火灾隐患及时处理。

4.橡胶厂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一旦橡胶厂发生火灾,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以下措施:(1)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在发现火灾后,应立即发出疏散信号,组织员工有序撤离。

火灾中的火势蔓延如何阻止火势继续扩大

火灾中的火势蔓延如何阻止火势继续扩大

火灾中的火势蔓延如何阻止火势继续扩大在火灾发生时,火势的蔓延速度极快,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来阻止火势的蔓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式和方法,帮助我们在火灾中控制并阻止火势的进一步扩大。

1. 建立完善的火灾预防体系火灾的预防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建立完善的火灾预防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工作,确保建筑物的消防设施完好,消防通道畅通,电器设备安全可靠;二是提高居民和员工的火灾预防意识,加强火灾逃生和灭火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组织防火演练。

2. 迅速报警和扑救火势蔓延的关键是时间,因此在火灾初期发现火情后,需要迅速拨打火警电话报警,并启动灭火器材进行初期扑救。

及时有效地进行火灾报警和扑救,可以尽早将火势控制在较小范围内,避免蔓延。

3. 封闭隔离燃烧源在火灾发生后,尽快封闭隔离燃烧源是阻止火势蔓延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关闭门窗以阻挡氧气的进入,减缓燃烧反应。

其次,使用湿毛巾或湿被子等物品封堵门缝和通风口,防止烟雾和火焰传播。

此外,尽量避免使用电梯,选择安全的逃生通道下楼。

4. 使用灭火器具和灭火系统在阻止火势蔓延过程中,使用合适的灭火器具和灭火系统至关重要。

常见的灭火器包括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等。

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选择合适的灭火器具,并准确使用。

对于大型建筑物,应配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其他自动灭火系统,以加快火灾扑灭的速度。

5. 隔热防护隔热防护是控制火势蔓延的有效手段之一。

可使用湿毛巾或湿布等物品捂住口鼻,以防止吸入有害烟雾。

同时,着重保护头部和身体,避免烟雾和高温对人体造成伤害。

对于高温环境,可以尽量靠近地面逃离,因为烟雾和热空气更容易上升。

6. 合理疏散和救援在火灾发生时,人员的疏散和救援工作至关重要。

根据火势蔓延的情况,疏散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安全通道,避免使用拥挤的楼梯和电梯。

同样,对于被困人员,应尽量采取有效救援措施,如使用灭火器破窗救援、外挂逃生设备等。

火灾的发生与蔓延

火灾的发生与蔓延

人员伤亡
火灾蔓延会增加人员伤 亡的风险 需要及时有效的救援工 作
财产损失
火势蔓延会导致更大范 围的财产损失 加大经济压力和重建成 本
● 04
第4章 火灾对人员的影响
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
烧伤
01 火灾造成的常见伤害之一
窒息
02 火灾中常见的危险情况
疏散培训
03 提高人员逃生能力的重要性
烟雾对人员健康的影响
● 02
第2章 火灾的起因
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的火灾
电气设备老化、线路短 路等原因易引发火灾
电气设备维护不及时
应定期维护设备、及时 更换老化设备,减少火
灾风险
预防火灾
烟火及火焰引措施
防止火灾的发生
02 预防措施
03
厨房火灾
烹饪过程中的明火、烹 饪油溅落等因素易导致
● 05
第五章 火灾的预防与控制
火灾防范意识的提升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社会各界应当加强火灾防范意识的普及和宣 传。只有增强人们对火灾危害的认识,才能提高火灾防范的主动性和有 效性。
火灾防控技术的 应用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能够提高火灾防控技术水 平,包括火灾监测设备、智能报警系统等。持 续创新火灾防控技术,是提升火灾防范能力的 关键。
有害物质
火灾烟雾中的危险化学 物质
健康危害
烟雾对呼吸系统造成的 伤害
防护设备
降低烟雾中毒风险的必 要措施
风险减少 加强对健康的保护意识
火灾对心理的影 响
火灾会对幸存者和目击者的心理产生较大的负 面影响,如恐惧、焦虑等。因此,及时进行心 理干预和心理辅导至关重要,帮助受灾者尽快 从心理创伤中恢复,重建信心和生活的勇气。

火势蔓延火灾扩散的原因与防范

火势蔓延火灾扩散的原因与防范

火势蔓延火灾扩散的原因与防范火势蔓延:火灾扩散的原因与防范火灾是一种常见而且危险的自然灾害,它在瞬间就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了解火灾扩散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火势蔓延的原因,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防范方法。

一、火灾扩散的原因1. 燃料的存在与可燃性:火灾蔓延的首要原因是燃料的存在以及其可燃性。

燃料可以是任何可燃的物质,如木材、纸张、家具和石油制品等。

这些可燃物质在火灾时会迅速释放热量,并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进而扩大火势。

2. 热量传导:热量传导是火灾扩散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当火焰接触到周围的物体时,会将热能传导给它们,进而使其变热。

这些物体受热后,将释放可燃气体,并引起更多的火灾点。

3. 火灾点的密度:火灾扩散速度还与火灾点的密度有关。

火灾点密度越高,火势蔓延的速度就会越快。

例如,如果大楼内每个房间都发生火灾,火势将迅速蔓延到整个建筑物。

4. 风力:风是火灾扩散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风力能够使火焰的热量和燃烧物质更快地向外扩散,还能够带走火灾的烟雾,增加火势蔓延的危险性。

二、火灾扩散的防范方法1. 提高火灾意识:加强火灾安全教育,提高大众对火灾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人们需要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电器、避免乱扔烟蒂以及如何在火灾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

2. 安装火灾报警器与灭火设备:在住宅、办公楼和工厂等场所安装火灾报警器,并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

同时,在重要位置设置灭火器、灭火器和灭火器,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灭火。

3. 建筑物设计与防火设施: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应加入防火措施,如设置防火墙、疏散通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此外,建筑内的电线电缆应合理敷设,避免引发火灾。

4. 进行火灾演练与疏散训练:定期进行火灾演练,提高人们在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反应能力,培养疏散和逃生的技能。

总结:火灾扩散是一场势不可挡的灾难,为了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4,5章火灾烟气的蔓延

第4,5章火灾烟气的蔓延

第4、5章火灾烟气的蔓延1、建筑火灾1.1室内可燃物的燃烧过程(1)火羽流:室内火灾燃烧中,可燃物上方由连续火焰区、间断火焰区和热烟气区三个区域构成。

如图5-1所示。

火羽流中心线上温度和流速分布如果5-2所示。

平均火焰高度:为火焰意思性降至50%的高度。

例5-1(2)顶棚射流(3)着火房间内人员的安全逃生时间1.2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2、烟气的产生(1)概念烟气:由燃烧和热解作用产生的悬浮在气相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烟或烟粒,含有烟粒子的气体称为烟气。

火灾烟气组成:气相燃烧物、未燃烧的气态可燃物及未完全燃烧的液、固相解物和冷凝微小颗粒。

烟气的产生是衡量火灾环境的基本因素之一。

火灾燃烧状况,即明火燃烧、热解和阴燃,影响烟气的生成量、成分和特性。

图4-1(P32)有机可燃物分解和燃烧过程中生成物形成过程。

(2)我国建筑物发烟量现状高层公共建筑大量出现,火灾载荷一般为30—50kg/m2。

一个客房内发烟量为2205000m3。

如果发烟量不损失,可充满象北京长富宫饭店主楼(高90m,标准层面积960m2)那样的高层建筑24座。

3、烟气特征与危害3.1火灾烟气特征烟尘微粒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烟气浓度、烟气光密度和火场的能见度等。

(1)颗粒大小及粒径分布平均粒径粒径分布(2)烟气浓度和烟气光密度烟气浓度烟气光密度:3.2烟气危险统计资料表明,发生火灾时,在死亡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被火直接烧死的,而是由于烟气的危害造成的。

如:1972年5月日本“干日”百货大楼火灾死亡118人,其中有93人是被烟熏或有害气体中毒而死的;1980年11月在美国米高梅饭店大火中死亡的84人中,有67人是由于烟气中毒而死;1993年4月12日唐山林西百货大楼火灾,79人丧生,法医鉴定,这些遇难者中除1人系跳楼高空坠落死亡外,其余均为一氧化碳及其他毒气窒息死亡后被焚烧。

可见,在遇到火灾时,防止烟雾和有毒气体的侵袭尤为重要。

现代室内火灾,由于建筑物室内装饰装修使用了大量易燃、可燃材料,造成火灾时大量有毒气体的扩散蔓延,严重威胁着被困人员的安全。

火灾中的火焰蔓延与控制技巧

火灾中的火焰蔓延与控制技巧

火灾中的火焰蔓延与控制技巧火灾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灾害,火焰蔓延速度快,威力巨大,对人员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了解火焰的蔓延规律以及掌握火灾控制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火灾中的火焰蔓延形式和控制技巧,以期提高公众对火灾的认知和自救能力。

一、火焰的蔓延形式火焰的蔓延方式可分为三种形式:辐射传播、热对流传播和火焰接触传播。

1. 辐射传播:火焰蔓延过程中,燃烧物质释放的热辐射能被空气吸收并传递给其他物体,使其升温起火。

火焰的辐射传播通常是火灾蔓延的主要形式之一。

2. 热对流传播:火焰的热量会使空气升温并上升,形成热对流现象。

热气流中的燃烧产物与空气相互作用,进而形成流动火焰,从而导致火势的扩大。

3. 火焰接触传播:当火焰接触到易燃物体时,容易引发新的火灾点。

这种形式的蔓延通常在大火发生时较为明显,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控制火灾蔓延的技巧在火灾的蔓延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减少火势的扩大,保护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1. 抑制火焰的供氧:火焰的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因此控制火焰的供氧是控制火势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关闭门窗、阻隔通风、使用灭火器等方式限制氧气供应,阻止火焰蔓延。

2. 切断火焰传播途径:火焰传播主要依赖可燃物质,因此切断火焰传播途径是控制火势的关键。

及时关闭燃气和电源,清理易燃物品,切断火源与可燃物的接触,可以有效避免火灾的蔓延。

3. 提升建筑消防设施:合理设置消防设施是控制火灾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筑中应配备灭火器、消火栓等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排烟系统等也应得到重视和使用。

4. 提高火灾应急意识:火灾发生时,正确的应急和自救能力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

公众应形成合理的逃生计划,定期参加火灾应急演练,了解火灾逃生技巧和自我保护知识。

5. 加强火灾监测和预防措施:通过加强火灾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早发现火灾隐患并采取措施消除,可以有效减少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的火灾区域
真实的火灾区域
模拟的火灾分布
0.01 1E-3 1E-4 1E-5 1E-6 1E-7 1E-8 1E-9 1E-10 1E-4 1E-3 0.01 0.1 1
p / f = 125 p / f = 500 p / f = 2000
F
A/Ag
真实的火灾分布
1000
100
Actual forest fire data of China: 1950-1969 fitting line, slope=-1.30 Actual forest fire data of China: 1970-1989 fitting line, slope=-1.25
1991年
黑龙江加格达奇:过火面积达6091
公顷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火场范围7885 公顷,受害森林面积300公顷。 黑龙江省伊春:火场总面积5142公 顷
1994年
红花尔基:过火面积67000多公顷 韩家园:火场面积42000万公顷
1995年
查拉巴气:火场面积34670公顷 胡得气:火场面积41200公顷 四平山:火场面积30000公顷 朝阳:火场面积18830公顷 陕西桥山:过火面积2402公顷
系统会自发达到一个稳定状态,与系统参数
无关,与初始条件无关 在稳定状态,系统的能量耗散事件的分析满 足幂律(指数律) 真实的自组织临界性系统
生态、社会、经济、灾害、天文、地理… 生物进化、物种、城市、股市、地震、星系、
地貌 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模型
模拟的森林形态
真实的森林形态
立柱式火旋风
旋转涡两边的相对速度不一致,导致压力差,
旋转涡向水平移动


水平涡式火旋风
上升气流强时,面积大,由引射气流的回流
而形成水平涡(成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飞火
旋转气流和高温气体形成较大的浮升力,把
燃烧的可燃物物送入高空,水平气流带出很 远的距离,形成跳跃式火蔓延
三、研究重点与方法
(1)火焰为什么极易旋转,为什么右旋
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主讲:宋卫国 时间:2002年
3-3 火灾蔓延的综合分析
一、森林火灾
一、火环境
可燃物
种类
空间分布
地形
坡度 含水量 水流与水塘
气象
风向、风力、温度、湿度
可燃物
种类
活可燃物:草、直径6毫米以下的枝条和树枝
死可燃物:失63%*(最初含水量-平衡含水量)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关系
厄尔尼诺现象的准周期为3-6年,平均3.4年 太阳黒子的活动准周期为11年
林火长期预测的基础
黒龙江林火重灾的当年及前1-3年太阳黒子相对
数明显减少 太阳活动减弱,常导致连续1-3年的降雨量减少, 造成干旱 黒龙江林火重灾时段与我国6级以上地震活动有 伴随关系(可信度95%)
1989年到1999年火险变化趋势
(1)天地生变化趋势

1989-1991是近200年来的第22个太阳周峰期,1996-
1997进入谷年,1999-2001进入峰期

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年代:90年、95-96年、9899年

大地震的估计:我国地震活动的周期约为15年,自85 年以来未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90年代中期将进入地 震活动时段,而林火将会伴生
10
freq
1
0.1
0.01
1E-3 1E-6
1E-5
1E-4
1E-3
0.01
Af/Ag
降水对森林形态的影响
降水对火灾分布的影响
1E-5
g=0.5 g=0.4 g=0
1E-6
Nf/Ns
1E-7
1E-8
1E-9 1E-4 1E-3 0.01 0.1
Af/Ag
真实的火灾分布受降水的影响
Forest fire data of Northern forests:1950-1989 polynomial fitting curve of Northern forests Forest fire data of Southern forests:1950-1989 polynomial fitting curve of Southern forests
100
10
1
freq
0.1 0.01 1E-3 1E-5 1E-4 1E-3 0.01
Af/Ag
防火隔离带的模拟
防火隔离带对火灾分布的影响
1 0.1 0.01 1E-3
F
From left to right, subsystem size is 4, 8, 16, 32, 64, 128, 256 and 512. The right three lines nearly coincide with each other.
1989年到1999年火险变化趋势...
(2)可燃物裁量的变化估计
自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后,一起没有发生过大
火。若没有进行计划烧除工作,则裁量将迅速 积累,这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可达 II—III 级
(3)火灾灾情预测
1991-1992年为小周期阶段,比常年偏高
90年代中、后期形势严峻,特别是96年前后
气象
风向、风力、发生时间
本质是影响供氧
温度
与季节有关,影响散热
湿度
与降水有关,影响火灾中的散热
二、森林火灾的蔓延
一般呈现花瓣状(地表火) 火区温度高,形成上升的气流流动,引发水
平方向的气流流动,由于可燃物分布不均匀, 风的大小、方向不一致,以及地形的变化造 成水平方向的气流流动的差别,与垂直方向 气流流动合成后,极易形成旋转气流(即火 旋风),蔓延速度比平常大得多
林火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有关 上述两现象与太阳黒子的活动有关
大规模林火与太阳活动有关

重灾年历史记录
1965-1967年:大火110起,过火面积
615548.47公顷,是常年的3.15倍。美、加 类似 1972-1973年:72.8俄罗斯近郊大火、73.3 日本东部专区林火频发、 73.5中国黑龙江 大火45起、73.8美国西部大火400多起 1976-1977年:欧洲出现百年大旱,美、澳、 中大火的平均值为常年的8.8倍 1986-1987年:大兴安岭5.6大火
1E-4 1E-5 1E-6 1E-7 1 10 100 1000 10000
A
分为三级(枝条直径)
一级:1小时的时滞 二级:10小时的时滞 三级100小时的时滞
空间分布为三层
上、中、下,研究方法不同
地形
坡度
上山火与下山火,大坡度时发生贴壁现象
含水量
影响可燃物的含水量
水流与水塘
水的导热系数和热容都比土大,因素水面上方
空气温度较低、密度较大 向火区送氧,加剧燃烧 引发火旋风
3162公顷 广西百色:受害森林面积为1633公 顷 广西百色:受害森林面积1242公顷
森林火灾系统的自组织临界性
森林中存在两种作用机制:
增长:树木的生长
消减:火灾、病虫害、砍伐
存在临界平衡点(已得到证明)
森林密度会稳定于某个值
不同尺度的火灾相互影响
火灾是一个系统
自组织临界性
1996年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火场总面积
254000公顷 兴安盟:过火面积为86300公顷, 草原火灾过火面积254000公顷 锡林郭勒盟:草场700000公顷, 有林面积25200万公顷 黑龙江省绥阳:过火面积338公顷
1997年
内蒙古绰尔:面积约58000万公顷 黑龙江省牡丹江:受害森林面积为
多于左旋,旋转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方法:
自然旋转,旋转条件 强制旋转,旋转规律 计算机模拟,带旋,所以难度大
宏观大尺度的研究方法
大规模林火发生规律(东北林大王述洋教授)
大规模林火有准周期

天地生相互作用和制约,多种自然灾害具有群发性、 相关性和连锁性,由此建立森林火灾的准周期规律, 确认森林火灾年际活动及灾情宏观预测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