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

计算机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但现代计算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 机械计算器时代(1600年代-1940年代):从17世纪开始,人们开始设计和制造各种机械计算器,例如帕斯卡计算器和巴贝奇的分析机。
这些机械装置能够执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但操作复杂且效率有限。
2.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0年代-19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电子管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它使用大量的电子管进行运算,但体积庞大、散热困难且能耗高。
3.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0年代-1960年代):195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极大地改进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晶体管计算机更小巧、能耗较低且速度更快,例如IBM 7090和UNIVAC系列。
4.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0年代-1970年代):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计算机变得更加紧凑、可靠且高效,DEC PDP-8和IBM System/360是当时的代表。
5. 个人计算机时代(1970年代-至今):20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方式。
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等公司推出了具有图形界面的个人电脑,使得计算机普及到了家庭和办公场所。
6. 互联网时代(1990年代-至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在线购物、远程工作等。
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以上只是计算机发展史的简要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未来的计算机发展还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重要产物,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计算工具到现代的超级计算机。
1. 早期计算工具早在公元前3000年摆布,人们就开始使用简单的计算工具,比如算盘和计算尺。
这些工具通过挪移珠子或者滑动尺子来进行计算,虽然功能简单,但是为后来的计算机打下了基础。
2. 机械计算机19世纪末,机械计算机开始浮现。
其中最著名的是查尔斯·巴贝奇设计的分析机。
这台机械计算机可以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但是由于创造技术和材料的限制,它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3. 电子计算机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时代开始了。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约翰·冯·诺伊曼领导的团队在普林斯顿大学研发的,它被命名为ENIAC。
ENIAC是一台庞大的机器,占用了很大的空间,并且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
然而,它的浮现标志着计算机的电子化时代的开始。
4. 进入集成电路时代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这一时期浮现了许多重要的计算机,比如IBM 360和DEC PDP-8。
这些计算机不仅可以进行复杂的计算,还能够处理更多的数据。
5. 个人计算机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个人计算机开始进入市场。
苹果公司的Apple II和IBM的IBM PC是最早的个人计算机之一。
个人计算机的浮现使得计算机再也不是大型机构和企业的专利,普通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计算机。
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电子邮件、在线购物等各种活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许多新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
7. 挪移计算时代21世纪初,随着挪移设备的普及,挪移计算时代正式到来。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各种计算和信息交流。
8. 人工智能的崛起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的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
计算机的发展

1.1计算机的发展现代计算机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放40年代后期。
一般认为,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是1964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名为ENIAC的电子计算机。
但应该看到,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人们对自动计算的追求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人类从用石头、刻痕或结绳来计数和计算开始,陆续发明了算盘、计算尺等计算工具。
计算机的诞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长期的客观需求和技术准备的结果。
在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计算机、机电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3个阶段。
1.机械计算机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1882年发明了差分机,这是最早采用寄存式(齿轮式装置)来存储数据的计算机,体现了早期程序设计思想的萌芽。
1834年,巴贝奇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机,其中采用了3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装置:保存数据的寄存器;从寄存器取出数据进行运算的装置,并且机器的乘法以累次加法来实现;控制操作顺序、选择所需处理的数据以及输出结果的装置。
虽然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未能实现,但这台分析机已经描绘出有关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雏形,其设计思想为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机电计算机在巴贝奇的设想提出以后100多年间,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器件方面连接发明了真空电子二极管和真空电子三极管;在系统技术方面,相继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视和雷达等。
所有这些成就为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肯成功研制了一台机电式计算机,它被命名为自动顺序控制计算器MARK—I。
1947年,艾肯又研制出一台机电式计算机MARK—II。
到1949年,由于当时电子管技术已取得重大进步,于是艾肯研制出采用电子管的计算机MARK—III。
计算机的发展

人机国际象棋大战
1997年卡斯帕罗夫与“深蓝” 共进行 6局对弈。5月19日, 深蓝以3.5:2.5取胜 “深蓝”重达1.4吨,是一台RS/6000SP型超级计算机,共 装有32个并行处理器, 每秒能分析2亿步棋。 “深蓝”对每步棋作出决定前,有四个主要考虑,包括:(1) 棋 子,每只棋子各有价值,但在不同位置和棋局的不同阶段, 价值会相对调整;(2) 位 置,电脑就棋子周围能够作安全攻 击的四方格数目估值。控制愈多四方格,愈处于优 势;(3) 步调,力求每一步皆有助于操作棋局;(4)保王,电脑替王所 处的位置的安全性估值,以作出防卫棋步。
美国人摩彻利和埃卡特基 研制
历史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
UNIVAC-1研制成功
存储器是磁芯,通过操作电子管进行控制 指令用二进制编成
汇编语言出现
对二进制指令的助记
1954年
Fortran语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59年
COBOL语言
电子管
IBM投入到计算机产业中
历史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替代电子管
微机时代的产品
Apple II,1977
IBM PC,1981 Intel 8008
四、现代计算机发展的趋向
1)“功能性”方面的五种趋向: 功能性”方面的五种趋向:
巨型化(高速、大容量、超强功能) 巨型化 微型化(集成化更高) 微型化 多媒体化(使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更完美的结合和表达) 多媒体化 网络化(超强的连网功能) 网络化 智能化(计算机智能型能模拟人的感觉、行为和思维过程,形成计算 智能化 机,可以更多地代替或超越人类某些方面的脑力劳动) 目标:性能完善化、界面更近人性化、信息处理高速化、 目标:性能完善化、界面更近人性化、信息处理高速化、网络无线化
现代计算机发展趋势

现代计算机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正朝着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就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人工智能的崛起人工智能是目前计算机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
未来,人工智能将更加普及和成熟,它将在医疗、交通、金融等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例如,人工智能将能够帮助医生进行诊断,提高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人工智能将能够在交通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提高交通的流畅性和安全性。
二、大数据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不仅仅是指海量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些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现代计算机正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式来应对处理大数据的挑战发展。
例如,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可以发现隐藏在大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模式;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方便人们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
三、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体连接在一起,实现互相通信和数据交换的网络。
物联网的发展将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和便捷。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家中的家电设备,实现智能家居;我们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测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实现智能农业。
现代计算机正在朝着更加高效、低能耗的方向发展,以应对物联网给计算机系统带来的巨大挑战。
四、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可穿戴设备是指可以直接佩戴在身上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越来越丰富,用户体验也逐渐提升。
例如,智能手表可以监测我们的运动情况,提醒我们定时活动;智能眼镜可以实时显示导航信息,方便我们出行。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将使得可穿戴设备更加智能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五、网络安全的挑战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网络安全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及趋势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向和趋势:1.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发展迅猛,并且无疑将继续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可以涵盖各个领域,包括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
2. 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是一种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计算的计算机技术。
由于量子计算的特殊性质,它具有极高的计算速度和能力,可以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
量子计算的发展和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会成为重要的计算机技术。
3. 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指的是将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推向网络的边缘,使之更接近数据源。
边缘计算可以提供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响应速度,适用于需要即时反馈的场景,如智能家居、物联网、无人驾驶等。
4. 云计算和大数据:云计算和大数据已经成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云计算可以提供弹性和灵活的计算能力,而大数据可以为企业和机构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和洞察分析。
5.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已经在金融、供应链管理、医疗等领域得到应用。
随着对数字资产和数据隐私的需求增加,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将会持续推动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总而言之,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量子计算、边缘计算、云计算和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
这些技术将会对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将继续推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计算机发展简介

计算机发展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计算机已经经历了数次革命性的变革,如今,它们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里程碑。
一、第一台现代计算机的诞生1940年代,人工智能开创者图灵和电子工程师阿滕伯勒共同创建了第一台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这是一台巨大而庞杂的机器,由14000个管子、60000个电子开关、18000个电池和200英里的电线组成。
它的功能很局限,只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等简单计算。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如体积过大、能耗大等等,但这台机器成为了计算机业之后的样板,并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的奠基之路。
二、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到20世纪70年代,简单的电子计算器变成了更高级的计算机。
Altair是当时最流行的微处理器,人们可以使用基于语言——BASIC——编写程序。
197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Apple II电脑,它不仅价格合理,还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易用性。
接着,微软的Bill Gates也加入了个人电脑的竞争中。
逐渐地,人们逐渐将电脑视为商业、家庭、教育和娱乐等各个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三、互联网浪潮1989年,在瑞士位于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想法——创建一个可以让科学家们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信息的网络。
互联网的雏形很快在科研界流行开来。
在沃兹尼克创立应用程序的帮助下,互联网进一步地迅猛发展。
90年代晚期,万维网(简称Web)和国际互联网涌现而出。
人们可以在网上浏览各种信息、购物、进行金融交易,甚至可以用电子邮件来联系他们的朋友和家人。
四、移动时代的崛起2007年,苹果公司首次推出了iPhone智能手机,这个创新的设计改变了人们使用移动设备的方式。
数码相机、音乐播放器和电话等各种功能融入了同一个设备中。
现代计算机发展趋势

现代计算机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从最初的大型机到现今的微型计算机,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强。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 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应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还是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都有重要的应用。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将会更加智能化。
2.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
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机。
与传统计算机不同,量子计算机能够在计算时同时处理多个信息,从而实现更快的计算速度。
目前,量子计算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未来它将成为计算机领域的重要一员。
3.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它能够将计算资源和数据存储在互联网上,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访问这些资源和数据。
未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 数据安全的保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数据安全的保障已经成为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未来,
计算机将会采用更加先进的安全技术来保障数据的安全。
综合来看,未来的计算机将更加智能化、更加高效、更加安全。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带来人类生活的更多便利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单单CPU方面就有可能通过“量子计算机”“DNA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等等技术来实现。
不过性能的大幅提升并不是计算机发展的唯一路线,计算机的发展还应当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同时也要注重环保等等,计算机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趋势有:模块化、无线化、专门化、网络化、环保化、人性化、智能化、个性化。
未来的计算机将沿着多条发展路线继续前进,不但强调性能的大幅飞跃,而且还将提高计算机的人性化,加强人机交互能力。
同时还注重环保性,为承受巨大压力的地球减压。
一台微型计算机功能的强弱或性能的好坏,不是由某项指标来决定的,而是由它的系统结构、指令系统、硬件组成、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决定的。
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来大体评价计算机的性能。
(1)运算速度。
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百万条指令/秒”(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来描述。
同一台计算机,执行不同的运算所需时间可能不同,因而对运算速度的描述常采用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有CPU时钟频率(主频)、每秒平均执行指令数(ips)等。
微型计算机一般采用主频来描述运算速度,例如,Pentium/133的主频为133
MHz,PentiumⅢ/800的主频为800 MHz,Pentium 4 1.5G的主频为1.5 GHz。
一般说来,主频越高,运算速度就越快。
(2)字长。
一般说来,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称为一个计算机的“字”,而这组二进制数的位数就是“字长”。
在其他指标相同时,字长越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
早期的微型计算机的字长一般是8位和16位。
目前586(Pentium,
Pentium Pro,PentiumⅡ,PentiumⅢ,Pentium 4)大多是32位,现在的大多装人都装64位的了
(3)内存储器的容量。
内存储器,也简称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需要执行的程序与需要处理的数据就是存放在主存中的。
内存储器容量的大小反映了计算机即时存储信息的能力。
随着操作系统的升级,应用软件的不断丰富及其功能的不断扩展,人们对计算机内存容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目前,运行Windows
95或Windows 98操作系统至少需要16 M的内存容量,Windows XP则需要128
M以上的内存容量。
内存容量越大,系统功能就越强大,能处理的数据量就越庞大。
(4)外存储器的容量。
外存储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盘容量(包括内置硬盘和移动硬盘)。
外存储器容量越大,可存储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就越丰富。
目前,硬盘容量一般为10
G至60 G,有的甚至已达到120 G。
以上只是一些主要性能指标。
除了上述这些主要性能指标外,微型计算机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例如,所配置外围设备的性能指标以及所配置系统软件的情况等等。
另外,各项指标之间也不是彼此孤立的,在实际应用时,应该把它们综合起来考虑,而且还要遵循“性能价格比”的原则。
参考资料:网中央
方方回答采纳率:17.1% 2009-07-24 13:06 cpu 主频前端总线架构二级缓存制作工艺比如65nm
与45nm
主板用料芯片组
内存的大小与主频
显卡的芯片显存类型与大小还有位宽流处理器数量
不管是集成显卡还是独立显卡芯片都很关键但独立显卡一般要好于集成的
匿名回答采纳率:10.1% 2009-07-24 13:15 简单说来就是,处理速度,存储容量,显示效果,功能应用等。
至于说CPU主频总线,内存,还有显卡等,这些都是以上指标的体现!
骑士。
向前!回答采纳率:31.0% 2009-08-01 19:00 电脑常见性能指标
一、CPU主要性能指标
CPU的英文全称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处理器。
CPU从雏形出现到发展壮大的今天,由于制造技术的越来越先进,其集成度越来越高,内部的晶体管数达到几百万个。
虽然从最初的CPU发展到现在其晶体管数增加了几十倍,但是CPU的内部结构仍然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
CPU的性能大致上反映出了它所配置的那部微机的性能,因此CPU的性能指标十分重要。
主要的性能指标有以下几点:
(1)主频,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地说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
一般说来,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
不过由于各种CPU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不能完全用主频来概括CPU的性能。
至于外频就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而倍频则是指CPU 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
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频=外频×倍频。
我们通常说的赛扬433、PIII
550都是指CPU的主频而言的。
(2)内存总线速度或者叫系统总路线速度,一般等同于CPU的外频。
内存总线的速度对整个系统性能来说很重要,由于内存速度的发展滞后于CPU 的发展速度,为了缓解内存带来的瓶颈,所以出现了二级缓存,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而内存总线速度就是指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工作频率。
(3)工作电压。
工作电压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
早期CPU(386、486)由于工艺落后,它们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发展到奔腾586时,已经是3.5V/3.3V/2.8V了,随着CPU的制造工艺与主频的提高,CPU的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Intel最新出品的Coppermine已经采用1.6V的工作电压了。
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这对于笔记本电脑尤其重要。
(4)协处理器或者叫数学协处理器。
在486以前的CPU里面,是没有内置协处理器的。
由于协处理器主要的功能就是负责浮点运算,因此386、286、8088等等微机CPU的浮点运算性能都相当落后,自从486以后,CPU一般都内置了协处理器,
协处理器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增强浮点运算。
现在CPU的浮点单元(协处理器)往往对多媒体指令进行了优化。
比如Intel的MMX技术,MMX是“多媒体扩展指令集”的缩写。
MMX是Intel公司在1996年为增强Pentium
CPU在音像、图形和通信应用方面而采取的新技术。
为CPU新增加57条MMX 指令,把处理多媒体的能力提高了60%左右。
(5)流水线技术、超标量。
流水线(pipeline)是Intel首次在486芯片中开始使用的。
流水线的工作方式就象工业生产上的装配流水线。
在CPU中由5~6个不同功能的电路单元组成一条指令处理流水线,然后将一条X86指令分成5~6步后再由这些电路单元分别执行,这样就能实现在一个CPU时钟周期完成一条指令,因此提高了CPU的运算速度。
超流水线是指某型
CPU内部的流水线超过通常的5~6步以上,例如Pentium
pro的流水线就长达14步。
将流水线设计的步(级)数越多,其完成一条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适应工作主频更高的CPU。
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 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
这在486或者以前的CPU上是很难想象的,只有Pentium级以上CPU才具有这种超标量结构;这是因为现代的CPU越来越多的采用了RISC技术,所以才会超标量的CPU。
(6)乱序执行和分枝预测,乱序执行是指CPU采用了允许将多条指令不按程序规定的顺序分开发送给各相应电路单元处理的技术。
分支是指程序运行时需要改变的节点。
分枝有无条件分支和有条件分支,其中无条件分支只需要CPU按指令顺序执行,而条件分支则必须根据处理结果再决定程序运行方向是否改变,因此需要“分支预测”技术处理的是条件分支。
(7)L1高速缓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级高速缓存。
在CPU里面内置了高速缓存可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
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采用回写(WriteBack)结构的高速缓存。
它对读和写操作均有可提供缓存。
而采用写通(Write-through)结构的高速缓存,仅对读操作有效。
在486以上的计算机中基本采用了回写式高速缓存。
(8)L2高速缓存,指CPU外部的高速缓存。
Pentium Pro处理器的L2和CPU运行在相同频率下的,但成本昂贵,所以Pentium
II运行在相当于CPU频率一半下的,容量为512K。
为降低成本Intel公司曾生产了一种不带L2的CPU名为赛扬。
(9)制造工艺。
Pentium
CPU的制造工艺是0.35微米,PII和赛扬可以达到0.25微米,最新的CPU制造工艺可以达到0.18微米,并且将采用铜配线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CPU的集成度和工作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