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行书怎么写
行书书法口诀要领

行书书法口诀要领行书的口诀如下:1.笔画口诀。
楷中有动,点画飘逸;笔势连贯,起伏有状;相互照应,行云流水;横竖撇捺,活动有备。
2.字形口诀。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似楷非楷,似草非草;结构如楷,贵在灵动;字形大小,一切随需。
3.笔法口诀。
起笔回锋,也可露锋;提按用笔,笔画鲜活;顿挫笔法,赋予生命;绞转自如,方出线质。
4.用腕口诀。
行笔之要,贵在用腕;腕部要活,字才灵动;僵硬用腕,点画就呆;腕部力量,均在使转。
5.章法口诀。
行书美感,全在布局;字间有距,行间有空;大小疏密,出意即可;精心安排,计白当黑。
行书结构特点:1.大小相兼。
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2.收放结合。
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3.疏密得体。
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
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
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4.浓淡相融。
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
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
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
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行书的口诀如下:行楷书写要流畅,主笔沉着是关键。
快写简化是特征,连笔轻细不可粗。
伸缩性大变体多,用笔最好是长锋。
执笔用笔如草书,使墨必须调湿润。
执笔必须悬起肘,全篇排头是标准,灵活多变才自如,一气呵成要贯通。
行书字体最多姿,用笔八法需记清。
横平竖直重心稳,疏密匀称结构精。
点画呼应贵活泼,穿插揖让要有情。
项背分明多变化,运笔轻盈忌僵硬。
硬笔书法行书怎么练

硬笔书法行书怎么练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非真非草的书体。
它不仅活泼天真、形式美观,而且结构灵活、多法并存。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硬笔书法行书,希望你们喜欢。
硬笔书法行书欣赏如何习练硬笔书法君不见,诸多终日提笔的朋友,写出来的字依然是章法凌乱不成体统的。
这正是因为他们写字尚未得法,又把不恰当的书写方法重复重复再重复,最终无非是将不恰当的方法,固化成自己的书写陋习而已。
1 书写工具要先写好字,首先还是应该了解清楚你所使用的书写工具的。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硬笔书法书写工具就是钢笔和铅笔了。
其次还有因电脑阅卷普及而流行起来的中性笔,以及书写性能不尽如人意,行将就木的圆珠笔。
接下来,我简单地从这几种的特性入手,比较几种笔的性能和使用上的差异吧。
1.1 铅笔——初学者利器,笔画粗细表现力极强铅笔笔芯主要原料是石墨和粘土。
其中,石墨含量越高的笔芯越软,写出来的字颜色越深;粘土含量越高的笔芯硬度则越大,写出来的字颜色越浅。
根据笔芯材质和书写性能特点作区分,厂商从硬度(H)和黑度(B)两个维度对笔芯进行了分类。
不同类型的笔芯对应的视觉效果如下图:在实际书写中,常用的笔芯则应该是HB、B与2B三种了。
在硬笔书法书写过程中,铅笔的最大特点在于表现力强。
哪怕是同一支铅笔,用力不同,写出来的线条颜色深浅程度也不同。
换句话来说,它除了能够表现出笔画的粗细变化,还能表现出色泽的深浅变化。
因此,铅笔的笔触层次感更强,所能表现的肌理远比其它同类书写工具丰富。
但与之相对的,其缺陷也相当明显。
因为书写过程中,笔迹是通过石墨粘附在纸上所形成的,不能像钢笔一样,写字的时候能把墨吃进纸里。
所以非常容易掉色,不便保存。
在应用铅笔进行书写的时候,为了达到更好的书写效果,建议可以使用水粉纸等表面相对略为粗糙的纸来进行硬笔书法创作,以便充分发挥铅笔的特性。
选择使用自动铅笔,则相当不推荐。
因为木杆铅笔笔尖是锥形的,便于书写时发力,能够把力度灌注于锥尖、即笔尖上;而自动铅笔笔芯是柱形的,笔尖实际上是一个平面,而没有一个真正把力灌注进去的笔尖。
行书书法怎么写

行书书法怎么写书法艺术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行书书法怎么写?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行书书法怎么写,希望你们喜欢。
行书书法欣赏:行书基本笔法: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基本笔法一、侧笔法行书的侧点多是有断有续,运笔以方便流畅为原则,强调相互呼应和态势。
二、横笔法横画除断画以外多是上连竖画,下连第二横画及点撇。
三、竖笔法行书竖画接近楷书悬针、垂露法,但它按运行去向,出现带钩和曲钩或化成点的姿态,造成顾盼之势。
四、钩笔法行书钩笔有以竖代钩,即竖画收笔时暗中回锋,引而不发。
另外还有:长钩、曲钩、短钩、背抛钩、戈钩、回钩、龙尾钩等等。
长钩往往和撇笔相连,背抛钩同楷书的背抛钩,但行笔时驻、蹲笔时间短;戈钩如同楷书戈钩,但其运笔快,回钩,用于成横势的短捺钩,龙尾钩如同楷书龙尾钩,但其运笔稍快。
五、撇笔法有带钩长撇,收笔时回锋时出锋即成带钩。
长斜撇,是将竖笔斜向撇出。
另有短斜撇、平撇等。
六、提笔法有长提、反提、短提等。
长提多用于才旁(提手旁),收笔时注意和其他笔画呼应。
反提是笔锋落纸后回锋向上斜挑,连接第二笔。
短提多用于土旁或往右反钩,笔势斜而平出。
七、捺笔法有平捺和斜捺。
平捺多用于走字部首的字,斜捺使用多。
平捺又可分平曲捺、平直捺、半围平直捺、短带回钩平直捺等。
平曲捺是最常见的捺笔笔势,运笔时斜曲而平,收笔多用方笔,如同楷书捺笔的笔法。
平直捺,横直而暗带回锋,半围平捺笔如同平直捺,不回锋而是顺锋往上挑。
带回钩平直捺如同平直捺,回锋时出锋。
斜捺分斜捺化点、斜长捺、斜短捺、斜短捺化点等。
斜捺化点中带有暗回锋。
斜长捺指斜度45度角,如楷书捺笔。
行书书法练字技巧大全

行书书法练字技巧大全
行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它在流畅性、结构美、美感和艺
术性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
练习行书需要一定的技巧,以下是行书
书法练字技巧大全。
一、姿势
1. 手臂和手腕的位置应该是垂直放置的,这样可以让笔尖与纸张
的角度保持一致。
2. 身体的重心应该均匀分布,同时保持清醒和坐姿端正,这样可
以减少手臂和手腕的疲劳。
二、笔
1. 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笔,但必须是品质上乘的硬笔或毛笔。
2. 在练笔前,需要把笔头浸泡在水中,以使它变软。
三、线条
1. 在练习时,线条应该保持流畅,用笔应该自如和舒适。
2. 对于线条的粗细,需要适当地调整笔压,以寻找最适合的感觉
和力度。
四、字形
1. 对于字形,首先需要明确每个字的结构、起承转合的规律,以及笔画的编排和要求,确保每个字都是完整的。
2. 在练习时,需要快速写出字形的总体结构,然后进一步理顺每个笔画,并不断加深笔墨的颜色,让字形更加美观。
五、速度
1. 对于速度,初学者需要慢慢来,并不断提高速度。
2. 对于速度的调节,需要根据字形难易程度进行适当的增减,以确保字形的整齐和美观。
六、节奏
1. 在练字过程中,需要将笔画分成几个部分,并在练习时有适当的停顿,这样可以使字形更加流畅和富有节奏感。
2. 对于节奏的把握,需要多加练习和体会,以找到自己的最佳节奏感。
以上是行书书法练字技巧的大全,仅供参考。
学习行书(行楷)从哪本碑帖入手?

学习⾏书(⾏楷)从哪本碑帖⼊⼿?⾏书可分为⾏楷、⾏草两类,我们习惯上把介于楷书与⾏书之间的字体称为⾏楷。
相对楷书更具有随意性,灵活性,可以说是楷书基础上的简化和快写,⽤笔点画圆转连带、富于变化,字形静中求动,富有灵动的视觉感,书写时下笔收笔,起承转合,多取顺势,⼀笔带过。
具较强易识、易学特征,是实⽤性很强的书体,⽇常⽣活学习中,在各种字体中应⽤最为⼴泛。
王羲之兰亭序学习书法,不论学习哪⼀种书体,临帖是必不可少的的功课,都要在学习中认真、专注,体察帖中点画笔势,领悟其精妙。
孙过庭《书谱》中有句名⾔:“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即,细⼼观察每个字每个笔画的态势、⾏笔中的提按、点画结构,形状、质感等等基本要素,把握其精准(我的头条号,已对⾃学书法做了相关详解,在此我不重复,有兴趣可以看看)⽶芾《蜀素帖》那练习⾏楷有些什么碑帖可以临习呢?《⾦⽯林·绪论》:“⾏楷如⼆王诸帖之稍真者,⼗当⼋九。
僧怀仁等所集《圣教》、《兴福》、《孔庙碑》之类是也。
” 的确,古⼈为我们的书法艺术留下了⼤量的富贵遗产,被后⼈总结的⼗⼤⾏书名帖就是我们学习的好资料。
除此这外赵孟頫《前后⾚壁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李邕《出师表》等等,我觉得得都是我们临习的好帖,主要还是要你静得下⼼,好好去悟去学。
但我建议对某⼀种字体先集中学习⼀段时间,待消化吸收后,再去临习喜欢的其他碑帖。
圣教序⾏书⼗⼤名帖推荐临习。
1、王羲之《兰亭序》2、颜真卿《祭侄⽂稿》3、苏轼撰诗并书《黄州寒⾷诗帖》4、王珣真迹《伯远帖》5、《⾲花帖》杨凝式书6、《蒙诏帖》柳公权7、《张翰思鲈帖》此帖也称《季鹰帖》,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传,属于⾏楷,⽆款。
8、⽶芾《蜀素帖》是⽶芾三⼗⼋岁时,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
9、黄庭坚《松风阁》。
10、李建中《⼟母帖》,北宋书法家。
行书基础训练

行书基础训练
中国书法艺术始于典型的书体行书。
行书的艺术特点以及其传承及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之久,被中国人民奉为珍宝。
从古至今,多位书法家行书达到了精湛的技艺,他们的作品被世人称赞为中国书法的精粹。
作为书法艺术的根基,行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
正所谓“画之之先是行”,所以学习书法要从行书开始。
那么,行书
基本训练又有哪些呢?
一、学习行书的正确思想
准备学习行书的人首先要把自己的思想正确引导,用心去追求大师的化书,然后结合自己的潜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书路线,不要急功近利,要审定体量,以“真行真慢”的思想去训练行书。
二、学习行书时注意平衡
学习行书的人应该做到把握字形的平衡,在行书的实践过程中,要努力融汇所学书法知识,注意字形的平衡,使每一个字都有明显的上下环绕,重视字的舒展度,注意书道的端庄,不要把个性的表现变得太夸张,从而影响和谐之美。
三、学习行书要结合书法理论
学习行书的人应当是学习传统书法知识,熟练掌握字形结构理论,结合书法规律和审美经验,综合运用所学书法知识,达到行书美感的表达,使行书在书法规律和审美经验中达到精确的表达。
四、持训练
学习行书的人应当每天坚持训练,把每天训练的内容串联起来,积累足够的书法功夫。
同时,也要认真研究行书的精髓,多多参照古代书法家的作品,努力实现从粗到精的过程,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综上所述,学习行书需要一定的思想引导,充分结合传统书法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保持平衡,用心把每天的训练融入书法之中,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行书技艺的精湛。
只有通过坚持训练,才能收获书法艺术的无穷之美。
行书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图解

点法2横法3竖法4撇法5捺法6钩法7挑法8折法9连接笔法.基本用笔(笔法)。
横:①顺锋法(起笔),一、顺着笔的方向,找到发力点,发力,后面(收笔)慢慢出来。
告诉我们:第一根笔毛入纸以后,行笔铺开,到最后一根笔毛缓缓走出,就是从起笔到收笔细微的动作,我们作为刚开始学“二王”行草书的开始阶段要掌握的。
二、顺切法1:笔尖横起下切,切好→往上顶住成S形→铺毫,铺开后行笔时要提着走→收笔时,轻顿回弹。
顺切法2:(笔尖画弧起)→顶纸推锋→铺毫…。
两种不同。
②藏锋法:锋顶着一压(笔),把锋藏着,我们在看到一些不尖的笔画(用的藏锋法起笔);(起笔动作相同)笔锋可能露在外面,这种也叫“藏锋法”;有时候笔尖是藏在里面,前面有不规则的边缘线,也是藏锋法。
8.竖也一样。
① 顺势切笔:最尖的一根笔毛开始缓缓(入纸),顺势。
顺势也有很多种可能:一种是从上往下;一种是横向入纸再往下。
顺势要注意:笔不是直接顺下来,仍需要找一个发力点,再下来,如果我们把起笔位置放大一千倍,会发现会有一个斜切面,是锋入到纸里时,笔顶一下再发力往下走,一定要是这一种。
②藏锋起笔:锋藏住,笔锋往上去再一按,很小的一按→一顶,成S形,铺开下行。
藏锋有什么好处呢?是把“尖”隐藏起来。
时而隐藏时而露出来,这是高手,只会一种不行。
9.怎么从古帖里面看出藏锋和露锋呢?其实很好分辨:露锋是露在外面,露在线条上面;如果是藏锋,就是没露出来,基本是平的。
竖画也是一样,藏锋与露锋的区别一定要明白。
10.行笔,即线条中段,有几种可能:▲切顶以后没有提按,不变方向,很常规,大大方方的普通的一种。
▲切顶以后有提按,有粗细变化。
▲没提按,粗细均匀,力量不变,方向会变化,书法里面是有的。
▲力量和方向均有变化:提起来后方向改变-再改变。
11.把刚才讲的再捋一捋:① 不变方向,直接切顶以后走的,这种走的线分两种:一种是常规的线条,笔压下去后就往后走,粗细比较均匀;另一种是入笔杀纸以后锋拧开,两个的边缘线鼓起来,外拓式,写粗线条时候用的。
毛笔行书书法入门方法

毛笔行书书法入门方法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毛笔行书书法入门方法是怎样的?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毛笔行书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毛笔行书书法欣赏毛笔行书书法入门行书基本笔法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一、侧笔法行书的侧点多是有断有续,运笔以方便流畅为原则,强调相互呼应和态势。
二、横笔法横画除断画以外多是上连竖画,下连第二横画及点撇。
三、竖笔法行书竖画接近楷书悬针、垂露法,但它按运行去向,出现带钩和曲钩或化成点的姿态,造成顾盼之势。
四、钩笔法行书钩笔有以竖代钩,即竖画收笔时暗中回锋,引而不发。
另外还有:长钩、曲钩、短钩、背抛钩、戈钩、回钩、龙尾钩等等。
长钩往往和撇笔相连,背抛钩同楷书的背抛钩,但行笔时驻、蹲笔时间短;戈钩如同楷书戈钩,但其运笔快,回钩,用于成横势的短捺钩,龙尾钩如同楷书龙尾钩,但其运笔稍快。
五、撇笔法有带钩长撇,收笔时回锋时出锋即成带钩。
长斜撇,是将竖笔斜向撇出。
另有短斜撇、平撇等。
六、提笔法有长提、反提、短提等。
长提多用于才旁(提手旁),收笔时注意和其他笔画呼应。
反提是笔锋落纸后回锋向上斜挑,连接第二笔。
短提多用于土旁或往右反钩,笔势斜而平出。
七、捺笔法有平捺和斜捺。
平捺多用于走字部首的字,斜捺使用多。
平捺又可分平曲捺、平直捺、半围平直捺、短带回钩平直捺等。
平曲捺是最常见的捺笔笔势,运笔时斜曲而平,收笔多用方笔,如同楷书捺笔的笔法。
平直捺,横直而暗带回锋,半围平捺笔如同平直捺,不回锋而是顺锋往上挑。
带回钩平直捺如同平直捺,回锋时出锋。
斜捺分斜捺化点、斜长捺、斜短捺、斜短捺化点等。
斜捺化点中带有暗回锋。
斜长捺指斜度45度角,如楷书捺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书法行书怎么写
学书法行书欣赏:
学书法行书1
学书法行书2
学书法行书3
行书的起源传说:
行书的起源相传有两种说法:据张怀《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
”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字体。
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锺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
河东卫凯子,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
草稿是相闻书也。
”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
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
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
这相当于从隶书中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
桓灵朝的“正体字”除了隶书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们又认为行书就是“八分楷法”的别支。
其实它也是同其他书体一样最初的创始还是一般的群众书写者,只要把八分书写得同其他书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隶体波势,就变成行书了,在汉末一般出土的简书中我们是可以随处看到的。
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
直至晋朝王羲
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
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