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的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金厂沟金矿成矿控制条件及找矿标志

矿 石矿 物 成分也 不太复 杂 , 矿石 中矿 物 主要 为砷 黄 铁 矿, 次 为黄 铁矿 、 赤 铁矿 、 磁 铁矿 、 褐 铁矿 、 黄 铜矿 等 。砷 黄 铁矿( 毒砂 ) 产 出形式 有两 种 :
为稀 疏 一稠 密星点 状浸 染于 岩石 中 : 二为 不等粒 团块 状集 合体 发育 在岩 石 中。 脉 石矿 物 主 要 为 石 英 、 绿泥石 , 其 次 为 方解 石 、 绢 云
本矿 区矿石 类型 比较 简 单 , 按矿 石矿 化特 征 及 容矿 矿 石 划 分 为蚀 变 断层 角砾 岩 型 , 而石 英 脉 型矿 石 较 少 , 不 到
矿 石总量 的 1 0 %。
N W— S E的 断层 , 走向 N W— S E的纵 弯褶 皱 以及 NE — S W 的左 行走 滑断 裂 系。 因 此 , 金 厂沟 金矿 即被 挟持 于 断裂 一
褶皱 构 造体 系 之内。
众所 周知 , 金 厂沟 一草 滩脆 性 断裂 ( 锁 龙 断 裂), 区域 上表 现 为走滑 断 裂特征 , 其形 成稍 晚于 上 述推 覆作 用 有关
的断 裂 。该 断 裂 分布 于 金 厂沟 一 草滩 一 线 ,呈 总体 北 东 4 5 。展布 , 斜 贯矿 区南 北并 延 长 于矿 区之 外 , 将 矿 区 分割
区域构 造 总体 格 式 为 断 裂 与褶 皱 组成 的断 裂 一褶皱 构造 体 系 : 在 华力 西 末期 一印支期 区域性 南北 向构造 应 力
交。 2 . 2 矿 石 特 征
的强 烈 挤压 收缩 下 , 直 到 三叠 纪 仍在 挤 压 , 并 伴 随 有 南北
两 个 方 向推 覆 的派 生应 力 场 ,使 测 区 产 生 了~ 系列 走 向
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的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的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牛树银;刘福林;赵志远;王宝德;张建珍;马宝军;孙爱群;聂凤军;江思宏;陈超;张占升【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1(35)3【摘要】燕山运动以来,华北地台北缘进入了典型的陆内伸展造山阶段,究其成因可能与地幔热柱活动密切相关.研究认为金厂沟梁是一较典型的幔枝构造(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单元),并且是该区主要的成矿控矿构造.本文在简述其成矿构造背景、含金矿脉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金厂沟梁金矿的矿体展布、成矿作用、控矿构造,进而总结了成矿规律,归纳了成矿模式.认为由于对面沟张扭性断裂和头道沟张扭性断裂较大幅度的正断下掉作用,使含矿变质岩系地块较好地得以保存,因此,矿体纵向上具有较大的延深,甚至向深部可能由脉状、大脉状过渡到断裂蚀变岩型金矿,更深部有否还存在斑岩型金铜矿值得深入研究.%After the Yanshanian movement in Mesozoic, the nor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platform turned into a typical intracontinental extensional phase which may relateto mantle plume activity. A typical mantle branch existed in the Jinchanggouliang area might have controlled the ore forming processes. We argue that the dropdown of the Duimiangou and Toudaogou tenso-shear faults made the ore-bearing metamorphic block be preferably reserved. So the ore body has very promising vertical extension and likely transits from vein group or large vein to fracture-altered gold mineralization. The possibility of existence of porphyry Cu deposit at depth is worthy further investigation.【总页数】7页(P348-354)【作者】牛树银;刘福林;赵志远;王宝德;张建珍;马宝军;孙爱群;聂凤军;江思宏;陈超;张占升【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金厂沟梁金矿,内蒙古赤峰024327;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金厂沟梁金矿,内蒙古赤峰0243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3【相关文献】1.次火山岩型金矿床构造物理过程研究——以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为例 [J], 王建平;孟宪刚;杨玉东2.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13号脉构造叠加晕模式及深部找矿预测 [J], 喻万强;李伟;刘纲;葛良胜;陈祥;常春郊;王治华;唐明国3.基于构造叠加晕方法的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36号脉深部矿体预测 [J], 王俊;张贺然;安文通;张长征;刘福林;李永才;魏子鑫;张承玉;王旭4.基于构造叠加晕方法的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36号脉深部矿体预测 [J], 王俊;张贺然;安文通;张长征;刘福林;李永才;魏子鑫;张承玉;王旭5.基于CSAMT及构造叠加晕的深部找矿预测——以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田100号脉为例 [J], 康建坤;雷时斌;王梁;常春郊;陈孝强;王春生;郑金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构造叠加晕方法的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36号脉深部矿体预测

地质找矿论丛第36卷第1期2021年3月#90-096ContributionstoGeologyand MineralResourcesResearchVol36No.1 Mar.2021:090-096doi:10.6053/j.issn.100^1412.2021.01.011基于构造叠加晕方法的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36号脉深部矿体预测王俊1,张贺然1,安文通12,张长征3,刘福林3,李永才S魏子鑫S张承玉S王旭1(1.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1,河北保定071051#2.中"地质大学(北京),;京100083;3.内蒙古金陶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文章以构造叠加晕理论为指导,对金厂沟梁金矿36号脉已有的勘探工程进行系统采样,化验分析Au、Ag、Cu、Pb、Zn、As、Sb、Hg、F、B、Ba、Bi、Mo、Mn、Co、Ni、W等元素含量,总结矿床元素组合、含矿构造中原生晕空间分布特征和矿床构造叠加晕特征,建立构造叠加晕盲矿预测模式及标志,在36号脉深部圈定2个盲矿找矿靶区,显示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关键词:金厂沟梁金矿;36号脉;构造叠加晕;盲矿体;深部预测;内蒙古中图分类号:P632.1;P61&51文献标识码:A0引1=1金厂沟梁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东段努鲁儿虎隆起的东北部,是金厂沟梁一二道沟矿田西北部的大型金矿床,矿石类型分为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和含金蚀变岩2种。
矿区共发现大小矿脉70余条,以头道沟断裂为界分为东、西2部分,西区的30余条矿脉为矿区的主体部分,其主矿体倾向延深达800m,总体矿化呈现深部薄而贫的变化趋势,开采程度较高;东矿区30余条脉受经济及勘查手段等因素限制,勘查及开发程度较低。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金厂沟梁金矿床开展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A6-,有效地推动了矿区的地质找矿工作。
基于原生叠加晕预测方法发展而成的构造叠加晕找矿预测方法在找矿实践中获得显著的效果[711],本次研究采用构造叠加晕方法对金厂沟梁金矿西矿区的36号脉深部开展找矿靶区预测研究,旨在缓解目前矿区远景资源不足的现状,为今后的矿区深部找矿提供科学依据。
敖汉旗金厂沟梁矿区金矿深部矿体特征

3矿体 特 征 本 次深 部 勘查采 用坑 探结 合坑 内钻 探方 法 对 1 5— 4 、 2 6 、 3 5 、 3 6 、 3 9 、 5 6等六 条 矿脉 进行 控 制 。利用 沿 脉坑
道控制矿体延长 , 坑内钻探控制矿体延深 , 连续取样控 制矿体厚度及品位变化情况。下面对几条主要矿体叙 述如下:
2 . 2构造
3 5号矿体矿化类型既有构造蚀变岩型为主又有石 英 脉 型 。矿体 总体走 向 3 2 0 。 ~ 3 5 0 。 , 倾 向北东 , 倾角 6 0 8 5 。 。矿体 上下 盘 围岩 均 为斜 长 角 闪 片麻 岩 , 矿 体 严 格 受 构造 裂 隙 控 制 成 脉 状 , 矿 脉 内绿 泥 石 化 、 绢 云 母 化、 硅 化 明显 。 1 3 0 m 中段 ( 十 五 中段 ) : 以 沿 脉 控 制 矿 体 长 度 3 6 0 m。厚 度 0 . 1 5~1 . 9 8 m, 平均 0 . 5 2 m, A u品位 1 . 0 2 4 1 . 8 O g / t , 平均 9 . 9 5 g / t 。 5 0 m 中段 ( 十七 中 段 ) : 以 沿 脉 控 制 矿 体 长 度 3 4 0 m。厚 度 0 . 1 2— 2 . 1 0 m, 平均 0 . 7 1 m, A u品位 1 . 0 0 3 4 . 1 0 g / t , 平均 6 . 2 9 g / t 1 3 0 m 中段 以下施 工钻 孔 2 2个 , 其中2 0个 钻 孔 见 矿 。控制 矿体 延深 4 3 2 m, 矿 体水 平厚 度 0 . 2 4—1 . 3 4 m, 平 均 水平 厚 度 0 . 5 2 m; A u品位 2 . 2 6—4 2 . 8 O g / t , 平 均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郭明凤(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摘 要:文章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矿物学特征以及控矿因素的系统研究表明,该矿床受构造断裂带控制,在时空上与印支—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
容矿岩石主要为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构造角砾岩和蚀变花岗斑岩。
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浸染状产出。
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和深部地壳,属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关键词:地质特征;成矿规律;金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023-021 区域地质背景某金矿床大地构造上位于西秦岭地槽褶皱带南缘摩天岭背斜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巴颜喀拉冒地槽褶皱带阿尼玛卿背斜结合部位。
区内自晋宁运动以来,经历多期次构造演化,地质构造运动强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优越。
区域较大的断裂带为松柏—梨坪断裂,属川西北地区大型断裂—玛曲—荷叶断裂东段分支。
断裂整体呈弧形,弧顶位于联合村一带,向东总体走向为NE向,向西为NW向,长近100 km,宽数十米至数千米。
断裂总体为南倾,倾角为45°~65°,局部北倾,并具有分支现象。
断裂上盘为二叠系灰岩、砂岩和板岩,下盘为泥盆系石英砂岩和灰岩。
区域发育的主要褶皱有摩天岭背斜和阿尼玛卿背斜。
前者北以玛曲—荷叶大断裂为界,南抵古城—青川大断裂,西临崛江—虎牙锯齿状深大断裂。
其核部出露中元古界碧口群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夹火山岩(细碧角斑岩)建造。
上伏地层为早震旦世磨拉石建造,上震旦统碳酸盐夹碎屑岩建造,上志留统碎屑岩、硅质岩夹碳酸盐建造,中泥盆统碎屑岩、含碳硅质岩、碳质泥岩、碳酸盐岩建造,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建造。
下、中三叠统仅出露在黄龙乡以北西地区,为碳酸盐岩建造。
后者阿尼玛卿背斜北以玛沁—略阳深大断裂为界,南抵玛曲—荷叶大断裂,呈楔形插入西秦岭冒地槽褶皱带降札和摩天岭两大地块之间。
内蒙古某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某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作者:孙青松许兰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8期摘要: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Ⅱ),温都尔庙~翁牛特加里东地槽褶皱带(Ⅱ1)的多伦复背斜(Ⅲ11级)。
区内构造较复杂,并伴有强烈的岩浆喷溢作用和频繁的岩浆侵入作用。
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式脉状金矿。
通过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总结该区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 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3(b)-0000-00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石炭系上统酒局子组、二叠系下上统于家北沟组、中生界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及新生界第四系。
本区地质构造表现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是倒转褶曲的一翼,老地层覆盖于新地层之上,为倒转褶曲的倒转翼。
断裂构造为该区域内主要构造形式。
多数断裂发生在晚古生代之后,特别是燕山构造运动时期表现的尤其强烈,北东向的断裂不但控制了构造盆地、火山机构的形成,同时也是火山岩浆和侵入岩浆的活动通道,含矿热液沿北东向断裂的派生断裂(北西向)充填成矿,北西向断裂成为容矿构造。
1 矿区地质特征1.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区内大面积出露二叠系下上统于家北沟组及第四系全新统。
1.2 构造1.2.1、褶皱构造,矿区只出露二叠系于家北沟组地层,岩性为安山岩,为一走向北东东64°,倾向北西,倾角15°的单斜构造,为区域上倒转褶曲的倒转翼。
一区西部及二区南部被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γδ52)侵入。
1.2.2、断裂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以四条石英脉为代表,四条矿脉均为走向北西,石英脉构造断裂带。
断裂面形态在走向和倾向上均呈舒缓波状。
断裂带内岩石强烈破碎,成为碎裂岩、压碎岩及糜棱岩。
断层泥普遍存在,挤压片理与挤压透镜体相当发育,透镜体有的由围岩构成,矿脉被围岩环绕,有的围岩则直接为矿体或矿化体征。
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稳定同位素研究_孙珍军

第33卷第3期2014年9月世界地质GLOBAL GEOLOGYVol.33No.3Sept.2014文章编号:10045589(2014)03059112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稳定同位素研究孙珍军1,李学源2,于赫楠1,孙国胜3,朱继浩4,陆丽娜1,薛怀宇1,苏蓉31.防灾科技学院地震科学系,北京101601;2.内蒙古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010010;3.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4.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2摘要:对金厂沟梁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单个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测试以及O 和S 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研究。
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 2O ,属H 2O -NaCl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8.7ħ 352ħ,盐度[w (NaCl )/%]为1.05% 5.99%。
δ18O 值为-1.1ɢ 3.0ɢ,说明成矿流体继承了变质流体的特征,仍以岩浆水和后期大气降水为主;δ34S V -CDT 组成为0.6ɢ 4.3ɢ,平均值0.817ɢ,极差为3.1ɢ,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自于幔源,其次为围岩。
综合分析认为,金厂沟梁金矿床是在燕山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岩石圈的快速减薄、拆沉的拉张环境下形成的浅成造山型金矿。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测试;稳定同位素;金厂沟梁;内蒙古中图分类号:P 618.51;P 597.2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004-5589.2014.03.009收稿日期:2014-04-09;改回日期:2014-05-23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项目(20140101).Characteristics of ore-forming fluid and stable isotope fromJinchanggouliang gold deposit in Inner MongoliaSUN Zhen-jun 1,LI Xue-yuan 2,YU He-nan 1,SUN Guo-sheng 3,ZHU Ji-hao 4,LU Li-na 1,XUE Huai-yu 1,SU Rong 31.Department of Earthquake Science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Beijing 101601,China ;2.Inner Mongolia Mining Development Co.,Ltd ,Huhehaote 010010,China ;3.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1,China ;4.Key Laboratory of Submarine Geosciences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Hangzhou 310012,ChinaAbstract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petrography and microthermometry on fluid inclusions from auriferous quartz in Jinchanggouliang gold deposit ,including laser Raman microspectroscopic and oxygen isotope as well as sulphur isotope analyses ,etc.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s phase of ore-forming fluid is mainly composed of H 2O ,belonging to H 2O-NaCl system.The fluid inclusion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range from 148.7ħto 352ħ,and the salinities are between 1.05%-5.99%.The values of δ18O vary from -1.1ɢto 3.0ɢ,which indicatesthat ore-forming fluid inheri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amorphic fluid ,while is still mainly dominated by the mag-matic water and meteoric waters added in later stage.The δ34S V -CDT ranges 0.6ɢto 4.3ɢin composition ,with the mean as 0.817ɢ,and range as 3.1ɢ,indicating the sulfur in ore-forming fluid mainly came from the mantlesource,and secondly from the surrounding rocks.In sum,the Jinchanggouliang gold deposit is a shallow orogenic gold deposit formed in the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Pacific Plate's subduction leading to rapid thinning of the lithosphere and delamination in the late Yanshanian period.Key words:fluid inclusion;laserRaman testing;stable isotope;Jinchangouliang gold deposit;Inner Mon-golia0引言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北缘正处于古亚洲洋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阶段,尤其是在三叠纪—白垩纪成岩、成矿作用的大规模爆发,而赤峰—朝阳地区恰位于该区域,发育大量金矿床,但各典型金矿床开采已接近尾声,黄金产量逐年下降,正处在边采边探的危机阶段。
金厂沟金矿成矿控制条件及找矿标志

金厂沟金矿成矿控制条件及找矿标志位于秦岭东西向复杂褶皱带中带西段,武都“山”字型西翼洮河复向斜北翼,合作-崖湾汞锑成矿带岷(县)- 礼(县)金成矿亚带。
在该成矿带内已知的岩金矿(床)点众多,主要有李坝、崖湾里、金山、马泉等金矿,金矿床的分布多与酸性侵入岩及区域构造之次级断裂关系密切。
通过分析和总结矿床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试图探讨扩大金厂沟金矿床规模,对于本区今后的金矿勘查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1控制金矿区的地质构造背景本区位于中秦岭华力西褶皱带,北部毗邻北、中秦岭之分界舒家坝-娘娘坝断裂,显示出构造运动、变质作用、岩浆作用的多期性、构造形态的复杂性。
区域构造总体格式为断裂与褶皱组成的断裂- 褶皱构造体系在华力西末期- 印支期区域性南北向构造应力的强烈挤压收缩下,直到三叠纪仍在挤压,并伴随有南北两个方向推覆的派生应力场,使测区产生了一系列走向NW-SE的断层,走向NW-S啲纵弯褶皱以及NE-SW勺左行走滑断裂系。
因此,金厂沟金矿即被挟持于断裂-褶皱构造体系之内。
众所周知,金厂沟-草滩脆性断裂(锁龙断裂),区域上表现为走滑断裂特征,其形成稍晚于上述推覆作用有关勺断裂。
该断裂分布于金厂沟-草滩一线,呈总体北东45°展布,斜贯矿区南北并延长于矿区之外,将矿区分割成两个沉积建造、构造变形相、变质相、构造面貌截然不同的地质块体,其上被白垩纪断陷陆相红色碎屑岩所覆盖。
具有以下特点:该断裂西边界为主滑动面,区域上表现白垩纪断陷盆地在该界线上直接展布,二叠纪地层均表现陡峭的山势,航片上具良好的线性构造特征; 由于走滑断裂的断陷作用,使该断裂东边界线参差不齐,其原因是该断裂区域上呈直线展布,但在该区域恰好于弯曲部位,使其与次级断层交切引起挤压- 拉伸现象,白垩纪时沿该断裂断陷盆地边界沉积了陆相红色粗碎屑岩组合; 该断裂两侧地质块体的总体构造线与之完全可以配套,表现在断裂构造其两侧走向均为北西- 南东向,东侧块体断层倾向南西,西侧块体上倾向北东,褶皱构造亦如此,该断裂具有多期次特征(陡倾角的断层被后期较缓的正断层错断,断层角砾已固结成岩,且具两期构造特征); 该断裂具显著的断陷作用特征,后期白垩纪断陷盆地的存在就是有力的佐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期
牛树银等: 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的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351
米至上千米( 图 3 ) 。 倾向上以 70° ~ 90° 的高倾角展布,倾向北东或 南西,这是高倾角矿脉的常见特征。 矿脉宽度一般 在 20 ~ 60cm,以 30 ~ 50cm 较为常见。矿体形态特 征多呈脉状,沿走向多见分枝复合、 合而复分的特 也常见局部呈藕节状胀缩相间展布。 在两组矿 征, “X”型交汇处或 “入” 脉 字型交汇处往往变宽, 品位 也多变富。 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矿脉延深较为稳定, 延深 往往大于延长, 表明含矿流体是沿断裂贯入为主 。 此外, 从上部往下部延深, 具有矿脉条数变少、 成矿 温度逐渐变高、 压力逐渐变大的趋势 ( 王建平等, 1992 ) , 尽管变化幅度不是太大, 但也反映成矿流体 从下往上的贯入特征。 2. 3 矿石主要组分 金厂沟梁金矿床矿物达 27 种之多,其中硫化 Cu、 Pb、 Zn、 S 等元 物占矿物总量 11% ~ 13% 。 Ag、
图1
金厂沟梁地区地质简图
Fig. 1 Sketch geological map of the Jinchanggouliang area
1400m,具有显著的构造改造作用,岩石呈现出明 Ar 同 位 素 年 龄 为 显 的 拔 丝 构 造。 钾 长 石 K135. 36Ma。 第三次侵入为对面沟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岩体 呈椭圆状岩株, 长 2700m,宽 2100m,侵入于西台子 Ar 同 位 素 年 龄 为 岩体 和 金 厂 沟 梁 岩 体 之 中。 K126. 3Ma,UPb 同位素年龄为 125. 51Ma。 第四次侵入为对面沟中细粒斑状花岗闪长岩 2 体,出露面积约 1km ,呈近圆形侵位于花岗闪长岩 Ar 同位素年龄为 121. 5Ma。 中,全岩 K-
图2 Fig. 2
金厂沟梁金矿区地质简图 ( 据内蒙古第三地质大队资料缩编 )
Sketch geological map of the Jinchanggouliang gold mine ( after 3 rd Geological Team of Inner Mongolia)
的基本特征( 图 2 ) 。 2. 1 矿脉空间展布特征 金厂沟梁金矿发现并已开采的矿脉几十条, 现 择几条典型矿脉简要介绍。 8 号脉: 总体呈脉状产出,矿体沿走向连续性 较好,局部地段具有分枝复合现象,矿石类型主要 为构造蚀变岩型。 石英脉型少见。 矿体总体走向 310° ,倾向南西,倾角55° ~ 70° 。平均厚度 0. 17m,
2
典型矿脉特征
金厂沟梁金矿的所有矿脉均以沿构造裂隙贯入 为特征。因此, 矿脉的空间展布状态、 矿石的主要组 结构构造、 基本类型及其围岩蚀变都能反映成矿 分、
350
第 35 卷
1. 第四纪; 2. 下白垩统四岩段粗面安山岩 ; 3. 三岩段熔岩碎屑岩及碎屑熔岩; 4. 二岩段凝灰质砾岩、 角砾岩; 5. 一岩段凝灰质砂页岩; 6. 上 侏罗统三岩段流纹斑岩夹安山岩 ; 7. 二岩段酸性凝灰岩夹凝灰质砂页岩; 8. 一岩段底砾岩; 9. 新太古界建平群下岩组; 10. 燕山晚期中细粒 斑状花岗闪长岩; 11. 花岗岩脉; 12. 正长斑岩脉; 13. 角闪石岩; 14. 石英斑岩脉; 15. 闪长玢岩脉; 16. 花岗闪长斑岩脉; 17. 闪斜煌斑岩脉; 18. 花岗伟晶岩脉 ; 19. 流纹斑岩脉; 20. 英安斑岩脉; 21. 安山玢岩脉; 22. 黑云粗安岩脉; 23. 实测及推测正断层; 24. 地层产状; 25. 片麻理 产状; 26. 实测与推测金矿脉及其编号 ; 27. 隐伏金矿脉及其编号; 28. 分支隐伏金矿脉及其编号。
摘 要:燕山运动以来, 华北地台北缘进入了典型的陆内伸展造山阶段 , 究其成因可能与地幔热柱活动密切相关 。
研究认为金厂沟梁是一较典型的幔枝构造 ( 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单元 ) , 并且是该区主要的成矿控矿构造 。 本文在简述其成矿构造背景 、 含金矿脉主要特征的基础上 , 重点探讨了金厂沟梁金矿的矿体展布 、 成矿作用、 控矿 构造, 进而总结了成矿规律, 归纳了成矿模式。认为由于对面沟张扭性断裂和头道沟张扭性断裂较大幅度的正断 下掉作用, 使含矿变质岩系地块较好地得以保存 , 因此, 矿体纵向上具有较大的延深 , 甚至向深部可能由脉状 、 大脉 状过渡到断裂蚀变岩型金矿 , 更深部有否还存在斑岩型金铜矿值得深入研究 。 关键词:成矿作用; 找矿模式; 找矿预测; 赤峰地区 中图分类号:P613 文献标志码:A 1552 ( 2011 ) 030348007 文章编号:1001-
金厂沟梁金矿田位于华北地台北缘 ,张家口 - 赤峰金矿成矿带的东段,是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北 北东向新华夏系的衔接复合部位 ( 李四光,1973 ) 。 燕山期运动形成了一组北北东向断裂 ,并引发了大 规模的火山喷溢和大量花岗岩侵入,同时形成了 大、 中、 小型等数十个金矿床( 点) 。其中,金厂沟梁 金矿为大型, 采矿历史已经超过 50 年, 且仍有很大 的远景储量。 从区域矿床的展布特征上看, 金的成矿作用对 围岩没有明显的选择性, 可以赋存于该区任何岩性 之中, 如在金厂沟梁矿田中: 金厂沟梁金矿赋存于 太古宇建平群变质岩系之中,二道沟金矿展布于侏 罗系火山 - 沉积岩系中,还有不少金矿分布于不同 时期的侵入岩中 ( 褚金锁和贾洪杰,2000 ; 刘宗秀 2002 ; 王建平等, 1998 ) ( 图 1 ) 。 等, 早在上世纪末的 1992 年,王建平等就对金厂 沟梁金矿的构造控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本文拟从
波状弯曲,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 石英 脉常呈透镜状或长豆荚状。走向近 SN 向,倾向东, 局部地段反倾。 平均厚度 0. 42m,平均品位 19. 10 × 10 - 6 。矿脉南部被黑云母粗安岩所截。 26 号脉: 总体为脉状产出,矿石以构造蚀变岩 为主,局部为石英脉,矿体走向 310° ,北西段倾向
1. 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 2. 上侏罗统流纹岩; 3. 中上侏罗统流纹 质角砾岩; 4. 太古宇片麻岩; 5. 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 6. 燕山期花 岗闪长岩; 7. 燕山期二长花岗岩斑岩; 8. 燕山期花岗岩; 9. 燕山期 闪长岩; 10. 燕山期花岗斑岩; 11. 闪长玢岩; 12. 安山玢岩; 13. 细粒 黑云粗安岩; 14. 流纹斑岩; 15. 爆破角砾岩; 16. 各种脉岩; 17. 金矿 脉; 18. 隐伏矿脉; 19. 断陷盆地; 20. 穹窿构造; 21. 断层; 22. 实测及 推测断层; 23. 航磁解译断裂。
收稿日期: 2010 - 05 - 04 ; 改回日期: 2011 - 01 - 14
幔枝构造的视角,简要探讨金厂沟梁金矿的成矿控 矿构造, 进而进行矿床深部找矿预测。
1
矿区地质概况
金厂沟梁金矿床可分为西区和东区, 现阶段主 要采矿场在西区。 全区共发现大小矿脉 40 余条, 除 26 号脉部分裸露外,多数矿脉被第四系所覆盖。 1. 1 赋矿围岩特征 矿区内的赋矿围岩为太古宇建平群小塔子沟组 变质岩系。主要岩石类型为角闪斜长片麻岩、 斜长 角闪片麻岩、 黑云斜长片麻岩以及各种混合岩化片 夹有磁铁石英岩和斜长角闪岩。 其原岩恢复 麻岩, 为富铁镁质中基性火山岩及部分碎屑岩 。片麻理走 向近东西向, 主要向南倾, 局部北倾, 倾角较陡, 多在 70° ~ 80° 左右( 褚金锁和贾洪杰, 2000 ) 。 矿区内小塔子沟组变质岩系总体含金背景值较 高, 一般比地壳丰度值高出 2 ~ 10 倍, 这可能与中基
卷( Volume) 35 , 期( Number) 3 , 总( SUM) 130 2011 , 8 ( August, 2011 ) 页( Pages) 348 ~ 354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第3 期
牛树银等: 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的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349
性火山岩原岩含金背景值较高有关, 更可能与深源 成矿流体成矿作用过程中金的扩散作用有关 。 1. 2 主要断裂构造 金厂沟梁矿田最明显的构造特点是断裂构造极其 发育, 几乎所有矿脉都受断裂控制,而后又被成矿后 2000; 杨洪英等, 1998) 。 构造切割和改造( 周乃武, 北北东向断裂: 代表性断裂为头道沟断裂,走 向 30° ~ 40° ,沿走向长达 5. 2km,倾向北西,倾角 80° 左右,断裂带发育角砾岩、 断层泥、 断层面擦痕、 阶步等。局部有黑云母粗安岩脉充填。断裂性质为 张扭性,该断裂北段从金厂沟梁金矿的东西两区之 间切过, 断层上盘的西矿区相对下降,下盘的东矿 区相对抬升。此外, 在西矿区也存在一些规模较小 的北北东向控矿断裂。 北东向断裂: 代表性的断裂为西对面沟断裂, 它是一条规模较大的断裂破碎带,断裂带沿走向长 达 4. 2km,宽 200 ~ 1000m。 该断裂具有多次活动 特征, 早期为压扭性断裂, 切过岩体的部位使中细粒 长英质矿物明显定向 花岗岩发 生 韧 性 剪 切 作 用, ( 片理化) ; 晚期转变为张扭性, 在韧性剪切带的基 础上叠加了韧脆性断裂,上盘相对下降。 南北向与北西向断裂: 这两组断裂是在原两组 共轭剪切节理的基础上发育而形成的菱形格子状断 裂。 一 般 延 长 500 ~ 900m, 已 控 制 延 深 300 ~ 600m,断裂宽 0. 3 ~ 0. 8m,无论是走向上还是倾向 成矿时、 成矿 上多为舒缓波状。两组断裂在成矿前、 后均有活动。 成矿前为压扭性断层,岩石发生破 碎,为成矿提供了赋存空间; 成矿后又活动形成断 层泥,可作为重要找矿标志。 1. 3 岩浆活动期次 金厂沟梁金矿田岩浆活动较为复杂, 对成矿影 响较大的是海西晚期侵入旋回和印支期 - 燕山期侵 入旋回。海西晚期为花岗质侵入体, 规模较大, 主要 岩性为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二长花岗岩、 似斑状花 岗岩、 白岗质花岗岩等。 印支期 - 燕山期岩浆活动 也较为剧烈 ( 王建平等,1998 ; 褚金锁和贾 洪 杰, 2000 ) ,并可分为不同脉动期( 以下所述四次侵入岩 1998 的资料) 。 体年龄数据均引自王建平等, 第一次侵入为西台子中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岩 体呈岩基状。岩石为肉红色, 似斑状结构, 斑晶以板 Ar 同位素年龄 状、 粒状的碱性长石为主。黑云母 KPb 同位素年龄为 196. 3Ma。 为 187. 9Ma,U第二次侵入为金厂沟梁中细粒片麻状花岗岩, 呈近东西向展布在矿区南部 ,长 4000m ,宽 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