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地质资源特征

合集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金矿床之一。

该金矿床地质特征独特,找矿标志明显,其开发潜力巨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一、地质特征1.地质构造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处阿拉善盆地西部,为典型的内陆盆地-断裂-岩浆活动矿床。

区内构造地貌特征鲜明,主要构造有罗布泊断裂带和额济纳花海—罗布泊地区的南北向走向大断裂带。

这些断裂构造在区内发育有较为复杂的构造活动,为金矿的形成及成矿条件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

2.地质岩性该矿床主要富集在地层接触带,矿石呈脉状产出。

矿脉产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岩和构造岩组成的岩浆热液脉。

金矿床以石英脉和石英角闪岩矿化为主,伴生有斑岩矿、辉钼矿、碳酸盐化物矿和硫化物矿。

矿体多以细颗粒与粒状为主,呈网状、块状和簇状分布。

3.地质构造变形矿区地层结构复杂,存在明显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地层产状弯曲,断裂变形严重。

由于区内地质构造变形较为明显,金矿床产出在断裂带、褶皱和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了特殊的地质环境,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4.成矿作用古硐井金矿为典型的花岗质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主要成矿作用是岩浆热液和断裂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区内大规模的花岗岩中释放的金属元素和深沉积层中复合流体的混合作用,通过断裂构造和岩浆热液的作用,形成了金矿床。

二、找矿标志1.构造找矿标志断裂和褶皱构造是金矿床形成的最主要构造因素。

在矿区周边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具有多期构造活动的特点。

在地质调查和勘探中,需要重点关注构造的发育程度、构造带特征、构造作用类型等,以确定金矿床的形成条件及产状特征。

2.地质岩性找矿标志岩性是决定金矿床成矿作用和矿体类型的重要标志。

在地质勘探中,需要通过岩性的分析和鉴定,找出区内石英脉和石英角闪岩矿化较为发育的地段,以确定矿床产出的位置和规模。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金矿资源集中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对该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岩石类型多样。

矿区内出露的岩石主要有花岗岩、变质岩、砂岩、页岩等,这些岩石的成分和特征各异,对金的富集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二是矿体类型复杂。

该金矿带的矿体类型多样,包括石英脉、变质岩化脉状体、砂岩层间矿体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矿体在富集金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三是成矿流体复杂。

矿体富集金的成因与矿化的流体密切相关,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流体较为复杂,包括热液、卤水和地下水等多种类型,这些流体在不同的岩石中运移、混合、反应,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体。

以上特征为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下面将阐述该金矿带的找矿方向。

一是在地表找矿。

文县阳山金矿带的一些矿体露头出露在地表,可通过人工勘探、物探等方法测绘出矿体的空间大小和分布规律,为后续的勘探开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二是在地下找矿。

虽然文县阳山金矿带的一些矿体露头出露在地表,但更多的金矿是隐藏在地下的,找矿难度较大。

在地下找矿需要依靠现代的技术手段,如地球物理勘探、化探勘探、遥感技术等,通过对地下矿体的物理、化学、矿物学特征来推测金矿的分布规律。

三是在深部找矿。

由于文县阳山金矿带的矿体比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矿体在垂深方向上可能发生变化,深部找矿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深部找矿需要借助现代的地下勘探技术,如井下钻探、三维电磁测量等,来探测地下较深的矿体。

总之,从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来看,该金矿带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和开采潜力,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分析文县阳山金矿带的相关数据时,主要涉及到的数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矿储量。

文县阳山金矿带总储量达到了2000吨以上,其中金品位较高的矿区储量较大。

湖南醴陵肖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

湖南醴陵肖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

湖南醴陵肖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醴陵肖家山金矿是中国最大的破碎带类型金矿之一,地处湖南省醴陵市境内,其金矿床成因和成矿条件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探讨该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该金矿位于西南向的长江岩浆岩带中,地质构造以冲断断层与晶洞构造为主,其中晶洞构造相当突出。

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晶洞构造系统中,由于构造断裂及其裂隙、溶蚀洞壁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矿床选择性矿化通道与矿物沉积层次。

金属矿体以石英脉、灰岩脉、黑云母脉为主,金矿化主要包含以自然金为主、黄铁矿和黄金和黄铁矿半后生矿物等。

该金矿成矿条件主要包括构造控制和地质环境两个方面。

由于晶洞构造及其溶蚀形成的多层次、多孔隙、多洞穴矿化通道,与地质环境相结合,就形成了独特的双侧矿化带。

该带具有中酸性、中碱性岩体广泛分布、多级别构造系统、多层差异化矿化体系等特点。

其中晶洞构造的形成与火成岩相关联,是长江岩浆岩带中重要的缝隙型成矿热源,满足了金的富集。

在研究中还发现,在该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地质历史的长河对其演化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中生代初期激烈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作用下,不断有熔岩和热液进入地下,形成岩浆岩体并引起孔隙体热液充注,造成矿化。

同时,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矿床还受到了构造变形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挖掘这种类型的金矿,还需要深入研究更多的地质因素,提高它的有效性和金产出率。

总之,醴陵肖家山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对于研究类似金矿床的形成、演化与储量调查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希望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为金矿勘查、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醴陵肖家山金矿是中国最大的破碎带类型金矿之一,其成矿条件独特,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以下将列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一、资源储量:据统计,醴陵肖家山金矿的探明储量为117.6吨,但实际储量远不止这个数字。

该金矿主要矿化形式为石英脉矿、脉状灰岩矿和曾州岩状矿,其中金品位区间为6.16~201.04g/t。

分析:该金矿的储量虽然已经较为明确,但由于矿床的复杂性和矿石品位的不均一性,矿山开发的盈利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甘肃省两当县马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甘肃省两当县马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甘肃省两当县马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摘要:马家山金矿位于甘肃省两当县,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之一。

本文通过钻探、化探、地质测量等手段对马家山金矿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总结了金矿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其成因。

研究结果表明,金矿主要产于石英脉中,在近东西向的断裂带内形成,成矿规律与岩石圈运动密切相关,是由岩浆活动和热液活动共同作用形成的。

一、引言马家山金矿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金矿之一,位于甘肃省两当县境内。

该矿床产出的金矿石品位较高,储量大,对我国的黄金资源贡献巨大。

本文通过对该金矿的详细地质调查,总结了其地质特征及成因,对后续的矿产资源开发及地质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地质特征1.地层构造马家山金矿地处我国西部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主要由华北克拉通、秦岭造山带和濮阳断裂带交汇而成。

该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两当县地区,主要地层构造为上侏罗统的火山岩和中生代花岗岩。

矿区内存在多条走向东西的断裂带,这些断裂带起着重要的成矿作用。

2.岩石类型矿区内主要产出的金矿床赋存于石英脉中,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在矿床周围分布有花岗岩、闪长岩等火成岩,以及石英岩、片岩等变质岩。

矿区内的岩石类型多样,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3.矿床类型马家山金矿属于石英脉型金矿,主要产出的金矿石为含砷砂金矿和含硫金矿。

这些矿床多产于断裂带附近,形成了一定的产状规律。

在地下勘探中,发现了丰富的金矿石脉体,品位较高,质量优良。

三、成因机制1.岩浆活动马家山金矿地处的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区曾发生过多期岩浆活动,形成了一系列花岗岩和火山岩,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矿区内存在有多个岩浆活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这些构造为金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热液活动在岩浆活动的也伴随着热液活动,热液中的金属成分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被输运至地表,形成了金矿石脉体。

矿区内的断裂带是热液活动的传导通道,砂金矿石受岩浆热液的影响形成石英脉型金矿。

3.地质构造近东西向的断裂带是矿床形成的重要构造基础,断裂带在长期的地壳运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金属矿物成分,成为了金矿的富集带。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于贵金属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直接推动了矿业开采工作。

在我国,从金矿中提炼出的金元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相应的勘探开采技术不断改进,掌握金矿的形成规律和地质特点,能够为金矿资源的开采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首先概述了金矿的形成原理,然后分别从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两个方面,对金矿进行详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矿预测类型;成矿地质特征;金矿预测评价模型;金矿资源潜力火山喷发时,岩浆会从下地幔带出一些物质,金矿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

了解并利用这些规律,能够通过地质特征进行推测,继而评估是否存在金矿,为金矿的开挖提供科学依据。

由此可见,深入探讨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金矿矿产预测类型划分综合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建造构造的演化和矿床地质特征等,以《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为基础,将金矿矿产预测类型归纳为12类。

2金矿的地质特征2.1绿岩带型绿岩带型金矿中,金矿类型主要是角闪岩、辉石等,形成过程是火山喷发出矿物质,对岩石造成化学侵袭,继而出现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反应,因此表面呈现为绿色[2]。

分析其地质特征,主要位于多山区域,而且出现过火山喷发现象,喷发期间带来的物质和原有岩石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出现造山效果。

而且,该金矿内会存在大量片状岩石,呈现绿色、质地较脆,组成物质主要是云母、石英,因此在分布上相对明显。

2.2矿金砂矿金砂金矿的形成,得益于河流对含金金属物质的搬运,在水流作用下聚集到平缓区域,然后形成矿床地带,含有大量金属物质。

该金矿的特点是含金量高、开采方便,因此成为目前经常开采的类型。

分析其地质特征,河流上游经过矿区,且其中的含金量高;中游则会存在明显弯道,在水流作用下可以推动砂子运动;中下游地段相对平缓,有利于金砂的聚集,由于会覆盖在岩石上方,因此表现为砂金状。

2.3变碎屑岩型变碎屑岩型金矿的外表,主要是黑色岩、硬砂岩、浊积岩等,岩石质地较粗糙,以板岩、片岩为主。

北票市二道沟金矿矿区地质特征分析

北票市二道沟金矿矿区地质特征分析

71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北票市二道沟金矿矿区地质特征分析赵涌涛,白银增,佟 宇,王 琦,黄志伟(辽宁省有色地质一〇九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朝阳 122000)摘 要:本文对北票二道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进一步总结,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对采空区及沿脉坑道测量、编录,进行系统采样、测试,对申请深部扩界的平房采区,利用钻探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及矿石质量,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界内及界外资源储量,同时分析了控矿因素,希望对该区资源勘查和地质找矿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远景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0-0071-2 收稿日期:2020-10作者简介:赵涌涛,男,生于1986年,汉族,河北唐山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固体矿产勘查。

1 地质背景辽宁省北票市二道沟—平房矿区金矿下属二个采区,其中二道沟采区位于辽宁省北票市城区北西方向约38km,位于龙潭乡政府所在地北西方向约11km,行政区划隶属于北票市龙潭乡管辖;平房采区位于北票市城区北西方向约26km,位于西官营子镇北西方向5km,行政区划隶属于北票市西官营子镇管辖。

二道沟采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20 °20′30″;北纬:41°57′02″区域广泛发育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沟变质岩系,该岩系岩石类型包括: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及以包体形式存在的斜长角闪岩和磁铁石英岩等岩石,以及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西南部边缘[1]。

2 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分布于矿区南东侧的山前坡地。

岩性为砂质粘土及亚粘土。

2.2 构造区内构造发育,断裂构造主要呈北西向,或近东西向,规模大小不一。

倾向南西或北东,倾角一般70°~88°,严格控制着岩脉空间展布,表现出为不同期次线性构造,既有成矿前构造,也有导矿和容矿断裂构造。

辽宁白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的新认识

辽宁白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的新认识

辽宁白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的新认识辽宁白云金矿床是辽宁省朝阳市北部的一座大型金矿床。

矿床位于辽西北褶皱带和燕辽地台交界处,属于晚古生代环渤海增生期的伸展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矿床的控矿构造为北东向断裂,主要岩性是变质杂岩和玄武岩。

矿床矿体主要分布在北山、东山和中山三个矿区。

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矿床形成时期较为晚,地质背景活动较为弱,金矿化作用主要受控于构造、岩性和热液等因素的复杂综合作用。

2. 矿床的金矿化主要发生在玄武岩中,成矿元素主要来自上覆变质杂岩中的金、铜等元素,也有部分来自地幔。

3. 矿床金矿化的主要矿化类型为闪烁石和石英脉型矿化,伴生有黄铁矿、方铅矿等。

近年来,随着深部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辽宁白云金矿床深部找矿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主要有以下几点新认识:1. 相比于浅部矿化,深部矿化更为复杂,矿化类型更加丰富,要想实现深部找矿,需要开发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2. 深部矿化具有多期次的特点,因此在深部找矿时需要进行多岩相、多期次的地质分析,以便更完整地了解深部成矿作用的历史和赋存条件。

3. 深部找矿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包括电磁法、重力法、磁法等多种勘探方法。

同时,现代3D地震勘探、无人机遥感等技术也为深部找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 在深部找矿的过程中,矿床的空间三维特征和形成机理也需要得到深入研究。

通过对辽宁白云金矿床深部成矿作用机理的探讨,可以对深部找矿提供更加完整的指导意见。

总之,辽宁白云金矿床作为国内重要的金属矿床之一,在深部找矿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未来,需要在深入认识其地质特征和成矿机理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技术方法,推进深部勘探工作,为辽宁省和整个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为了对辽宁白云金矿床进行更深入的了解,需要收集并分析相关的数据。

以下列出了一些可能有助于分析的数据:1. 矿床的储量和产量:矿床的总储量和年产量是衡量矿产资源价值和开采效益的重要指标。

青海都兰县打柴沟外围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青海都兰县打柴沟外围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青海都兰县打柴沟外围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摘要:打柴沟外围金矿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东昆仑中央断裂以北构造—岩浆带中,是青海都兰县发现的一个重要的金矿床,区内地质构造复杂,且岩浆活动较为频繁,极易出现成矿事实,且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本文首先简述了该区域的地质背景,后重点探讨了都兰县大柴沟外围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柴沟外围金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前景引言近些年来,科技的进步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开采矿产资源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就地质勘测而言,国家不断对相关方针政策进行调整,为开展矿产资源提供一定的支持。

金矿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金的储备量将会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强化金矿地质特征的研究,大大提高金矿的开采效率,使我国黄金持有量实现明显增加,对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1区域地质背景打柴沟金矿外围金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东昆仑中央断裂以北构造—岩浆带中,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塔里木板块西南缘过渡带。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为柴达木准地台东昆仑北坡断隆北缘,介于昆北断裂F10和昆中断裂F12之间(青海省东昆仑—西秦岭构造单元略图2-1)。

属柴南缘金矿成矿带。

地层主要为早元古界金水口岩群深变质岩和中元古界青白口纪丘吉东沟组及变火山岩组浅变质岩。

该构造经历较长时期,且出现多次运动期,其中华力西期的运动强度最强,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西—南东向。

而且该区域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主要包括晚元古代、寒武纪、泥盆纪等各个时期各种岩性的岩浆岩呈岩基、岩株状产出。

2打柴沟外围金矿地质特征打柴沟金矿区,有金矿化带等五条,编号分别为Ⅰ1、Ⅰ2、Ⅱ、Ⅲ及Ⅳ;金矿体95个。

其中规模较大的矿体5个,编号为I-6、Ⅲ-1、Ⅲ-2、Ⅲ-4、Ⅳ-1。

矿体受破碎带控制,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呈条带状、透镜状及脉状产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矿地质资源特征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金矿地质资源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岩金矿床1、我国岩金矿床成矿的层控特征(1)大多数岩金矿床产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的某一特定含矿建造中。

矿床(点)密集分布,成群成带产出,其延伸与地层产状总体是一致的。

(2)矿化围岩的含金丰度往往大于地壳中同类岩石丰度值的几倍至数十倍。

(3)多数金矿矿体与围岩的同位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

如河南省小秦岭地区文峪金矿,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杨砦峪矿区硫同位素δ34S为‰,金洞岔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而两矿区地层δ34S为‰,表现出矿石硫与地层硫特点相似。

以此说明容矿层往往是矿源层。

(4)我国岩金矿床产出的地层以太古宇为主,其次为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均有金矿产出,但发育程度不一。

矿化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类,其矿化情况各异。

现就其主要矿化密集区的层控性概述如下:(1)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域本区金矿床(点)集中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及基底构造层的隆起区,并且主要产于太古宇结晶基底的中深变质岩系中。

①燕山金矿密集区金矿集中分布于山海关及密云隆起区,容矿岩层为太古宇迁西群马兰峪组。

该组混合岩化作用较强。

岩层含金丰度~×10-6,高于同类岩石的25~200倍。

本区已知金矿床(点)115处,有109个产于本岩层中。

②辽西建平-北票金矿密集区区内金矿床(点)80%以上集中分布于建平隆起区内。

容矿岩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类。

③夹皮沟金矿田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三道沟组下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岩中。

围岩含金丰度值平均×10-9。

根据320个硫同位素的研究,矿石硫δ34S平均为‰;围岩硫δ34S为‰。

二者相近,硫源相同。

④小秦岭金矿田:金矿围岩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10-9。

金矿δ34S平均为‰,两者近乎相等,具密切成生关系。

上述各区容矿围岩,经原岩恢复为基-中基性火山岩建造。

岩石呈黑绿色,亦称绿色岩系。

这套含金建造是本区金矿的原始矿源层。

它不仅是变质热液型金矿的矿源层,而且也是本区其他类型金矿的重要矿源层。

(2)江南古陆金矿成矿带金矿主要分布于江南古陆的雪峰隆起与幕府山隆起两区。

其金矿床(点)95%左右产于元古宇冷家溪群及板溪群的含凝灰质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中,其原岩为含泥质、凝灰质碎屑岩建造。

局部可能有火山沉积岩。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t,矿石δ34S为‰;围岩δ34S为‰。

(3)南岭金矿成矿区金矿主要分布于大瑶山槽背斜与云开隆起区,据统计,桂粤两省的金矿床(点)74%左右集中产于该区的寒武系八村群岩层里。

区内寒武系为一套冒地槽类型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其中夹多层碳质页岩及含碳质砂岩,含碳量高达10%左右。

金矿围岩主要为硅质岩,碳质页岩及碳质碎屑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据南京大学化学光谱分析,碳质页岩平均×10-9;泥质砂岩×10-9。

据广西冶勘公司分析,砂岩80×10-9,碳质页岩高达130×10-9,明显高于金的克拉克值。

桃花、古袍、云岭等矿区,矿石硫δ34S变化范围为-‰~+‰及‰~‰,显示有壳层硫的性质。

桃花矿区铅同位素年龄为729~785Ma,比寒武纪地层和加里东花岗岩的时代还老。

因而认为本区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也来自寒武系含金矿源层。

本区北邻江南古陆,其基底为元古宇冷家溪群、板溪群,这一古老含金地层可为该区的上部寒武系提供金的物质来源。

2、构造对金矿成矿的控制(1)大地构造格局与金矿的空间分布我国金矿明显受区域大地构造格局控制,尽管各个区域都有金矿化分布,但极不平衡,并各具自身特点,故大致可划分成五个金矿化域。

①华北型金矿化域华北准地台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台,是太古宙及古元古代固化的鞍山群、建平群、单塔子群、阜平群及太华群等,岩系为一套变质较深、混合岩化作用较强的变基性火山-沉积岩建造,属优地槽相。

其中,变基性火山岩类含金丰度普遍较高,是原始矿源层,也是本区金矿主要物质来源。

本区是我国主要金矿分布区,据统计,金矿床(点)数占全国总数85%以上。

金储量占全国岩金总储量78%。

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地台边缘及台内的基底断块隆起带内。

区内主要以地台基底经区域变质热液作用,花岗岩化作用及燕山岩浆活动,叠生作用成矿为显着特征。

属优地槽相。

分布的金矿类型主要是变质热液型、花岗岩化热液型,其次为岩浆热液型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

赋矿围岩即是矿源层,属近源型。

成矿时代主要为古元古代和中生代。

找矿远景潜力很大。

②扬子型金矿化域新元古代未形成的地台。

基底岩系多出露于地台的边缘地带。

如西部边缘康滇地轴上的昆阳群;东南边缘的冷家溪群、板溪群。

地台内部的基底仅在个别地点出露且面积不大。

如黄陵背斜的崆岭群等。

基底构造为泥质板岩、变碎屑岩类。

原岩为含泥质凝灰质碎屑岩、变质程度较浅,属优-冒地槽相。

区内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地台边缘的隆起带内,地台东南边缘的雪峰古隆起及幕府山隆起金矿化更为集中,全区岩金矿床(点)数占全国的16%,储量占全国总量的%。

区内主要以扬子褶皱基底经区域变质热液作用及古生代盖层经地下热水溶解作用为成矿特征。

金矿类型以变质热液为主,其次为岩浆热液型及地下热水深滤型金矿床。

赋矿围岩为泥质凝灰质碎屑岩,以及碳酸盐类,成矿时代为元古宙、中生代。

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或下部基底构造层。

③华南型金矿化域属华南-东南亚板块,位于扬子地台之南的华南褶皱系区间,这是一个加里东地槽褶皱系,褶皱基底构造层由震旦系-志留系组成,为复理石建造,属冒地槽相,变质程度较浅。

区内主要以早古生代褶皱基底经区域变质、热液作用及加里东、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叠生作用成矿为主要特征。

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大瑶山及云开隆起区内,金矿床(点)占全国总数%,储量占全国岩金总量%。

金矿类型桂西为碳酸盐石英方解石脉型;粤桂交界为变质热液型及岩浆热液型。

矿化围岩为寒武系含碳质碎屑岩、石炭系碳酸盐岩以及中酸性侵入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构造层,成矿时代主要是加里东期,其次为燕山期。

④太平洋型金矿化域我国东部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中新生代的大陆板块边缘活动带。

其突出特点是中生代的北东向构造极为发育。

另一个是形成一条庞大的中生代火山岩带。

北起黑龙江畔,南达南海滨,长达3000多km,宽300~800km。

火山岩由中基性到酸性,以酸性岩类居多。

伴随侵入与喷发活动,常常形成各类内生矿床。

我国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主要产于该带内。

如团结沟、奈林沟、赤卫沟、霍山、铜井、祁两沟、八宝山金矿床等,此外,尚分布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前者主要产于中生代断陷盆地的边缘,受一定的断裂构造控制。

⑤天山-兴安型金矿化域本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中朝板块之间的古生代地槽,为一巨大的东西向弧形海西褶皱带。

本区海西期岩浆岩广布,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发育。

该区以盛产砂金着称。

岩金仅分布于东西准噶尔、天山及佳木斯隆起区。

金矿成矿主要与海西期及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有关为特点。

区内金矿床(点)占全国7%,储量占全国岩金总量3%。

本区的西北部以岩浆热液型为主,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期,东北部则以次火山-火山热液型为主,其次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成矿时代主要是燕山期,其次为海西期。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看到: a、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其金矿化强弱、金矿化特征都有所差异,各具自身特色。

b、我国金矿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并且主要分布于古老的中朝板块内。

c、我国东部地区金矿层控性明显。

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古老基底的矿源层;西部金矿床岩控及深断裂控制较为明显,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为基性-超基性岩。

d、我国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东部中生代的大陆边缘活动带。

(2)区域构造对金矿的控制①我国金矿主要成矿带大都分布于古老板块的边缘,缝合边界的古岛形隆起地带,如阴山-燕山成矿带、秦岭-大别山成矿带分别受华北板块的北缘与南缘缝合边界隆起带控制。

②板块内的台背斜、槽背斜等隆起区,控制着次级的成矿带(区)或矿化集中区的展布。

如华北板块的建平隆起区,山海关隆起、胶东隆起、五凤嘉隆起等,皆为金矿集中分布区。

③中朝板块的古老基底发育着东西向与北东向两组主要断裂带,其相交处附近通常是大型金矿富集部位。

如比较明显的北纬40°断裂带及42°断裂带与北东向断裂相交处,控制着几个重要大型金矿床分布,并显示一定的等距性分布④大型金矿床均产于大断裂的侧翼次级断裂中,并与大断裂距离一般为2~8km。

⑤大型金矿床多数赋存在强烈挤压的背斜或倒转背斜的轴部的狭长地带内。

如小秦岭矿田的文峪、杨砦峪、金洞岔等大型金矿分布于区内老雅岔倒转倾伏背斜的轴部。

五龙金矿赋存于五龙背斜的轴部。

(3)花岗质岩浆岩对金矿的控制金矿空间分布与花岗岩的侵入体经常伴生,并有些矿床的金矿体直接产于岩体里或接触带中,这一现象表明,金矿成矿过程中有岩浆岩活动的积极参与。

据近代岩石学研究,花岗岩类按成因分为两类,幔源型及地壳重熔型。

但很多资料表明与金关系最密切的花岗岩主要属基底变质岩重熔再生的产物。

我国山东、辽宁、吉林、广东等省皆有此类金矿的分布。

金的成矿带与控制各类矿化和各种岩浆岩活动的深大断裂交切部位相伴随,以此表明地壳以下金物质参与了成矿作用,在超基性岩Ni、Co、Pt等矿床中金含量高,并形成独立金矿体,与此相吻合,云南墨江金矿、青海小松树南沟、新疆托里等金矿与超基性岩体相伴产生,并具明显成生关系,是令人信服的例证。

含金硫化物中的同位素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根据实际资料,与金矿成矿关系显着的三个时代的岩浆岩,一是加里东期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华南加里东地槽区,岩性为斑状花岗闪长岩及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

如大宁岩体-黑云母闪长岩、斑状花岗闪长岩金的平均含量分别分9×10-9、×10-9。

岩体与寒武系地层的接触带及附近形成龙水、张公岭金矿床。

二是海西期岩浆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与东北部的海西褶皱带中。

岩体控矿绝大多数为海西中晚期的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呈岩基、岩株、岩枝产出。

经统计,区内已发现50余处金矿床(点),大多数产于岩体之中或接触带附近。

三是燕山期的构造岩浆活动,我国许多内生金矿都与此次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东部地区。

如:辽西地区属于此类型金矿的储量占全省总量22%,燕山地区的峪耳崖、柏杖子、金厂峪、三家子都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有关,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北部带由西向东出露有:华山岩体、文峪岩体、娘娘山岩体。

均属燕山期产物,经人工重砂测定,岩体含金,并在局部地段发现含金石英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