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矿的特征和分布

合集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矿产区之一,该地区金矿床主要分
布在北部的露天矿和南部的地下金矿两个区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古硐井金矿的地质特征和
找矿标志。

古硐井金矿位于额济纳旗南部,地处额济纳旗与鄂尔多斯市蒙城县的交界处,矿区内
主要产状有石英脉矿化、脉状矩细金矿化、脉状和充填状砂岩岩浆矿化等。

古硐井金矿的地质特征如下:
1. 地质构造:
古硐井金矿地区位于巴彦塔拉旗额济纳旗克什克腾苏木边缘的南北向断裂带上,
周围主要由中、老侏罗纪火山岩、流纹岩、砂岩构成。

2. 矿体类型:
古硐井金矿主要以脉状矿体和包状矿体为主,矿体走向大致为南北向,倾角较大,一般介于70度到90度之间。

3. 矿化类型:
矿化类型主要为岩浆热液型金矿化,主要矿化矿物有金英石、方铅矿等。

4. 矿床特征:
古硐井金矿主要分布在地表露头和次生蚀变带,矿石呈细粒状或块状。

矿石主要
富集在石英脉中,同时还与砂岩、凝灰岩等有机质丰富的地层有关。

5. 找矿标志:
(1)矿化脉石及脉状矿化:在矿区地表和次生蚀变带,可以看到石英脉和脉状矿
化脉石的出露。

(2)蚀变岩体:矿区中普遍存在砂岩、凝灰岩等地层,这些地层由于与金矿化有
机质有关,经过蚀变后颜色及结构发生变化,可以作为找矿的参考。

(3)金矿石:矿石呈细粒状或块状,颜色以金黄色为主,有时也会伴生银、铜等
有价金属。

(4)地球物理勘查:地电法、重力法和电磁法等物理勘查方法在找矿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供地下矿体的分布及性质的信息。

甘肃寨上金矿床成矿特征与形成机理

甘肃寨上金矿床成矿特征与形成机理

甘肃寨上金矿床成矿特征与形成机理甘肃寨上金矿床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金矿床之一,其成矿特征与形成机理备受矿物学家、地质学家的关注。

该矿床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境内,成矿时间为晚古生代-中生代,主要含矿岩石为变质岩和造山岩浆岩。

1. 成矿特征寨上金矿床的金矿石主要以黄金矿物为主,同时还含有其他金属矿物,如辉绿铜矿、黄铜矿、闪锌矿等。

该矿床金矿石的产状多为矩形、叶状或带状。

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变质岩和造山岩浆岩矿床中,其形成的条件较为复杂,不仅与埋深、温度、压力、地质结构等因素有关,还与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地球动力学和地球化学过程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形成机理(1)热液矿化作用寨上金矿床是属于典型的热液矿化型金矿床。

在热液矿化过程中,热液通过母岩的裂隙、空隙、孔隙等途径,深入岩石内部,带来了许多可溶性金属物质,并逐渐降温、降压,使溶质析出形成金矿矿体。

在这个过程中,热液中金属物质的含量和形态通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酸碱度、含氧化还原物等,因此,寨上金矿床的金矿石也具有多种形态的金属矿物。

(2)变质作用热液矿化是寨上金矿床成矿的主要作用因素,但变质作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变质作用不仅使母岩中的成分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可能导致岩石结构和成分的复杂变化,从而为金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变质作用的影响通常表现在岩石中的微观结构和组成上,如矿物的自组合、形态、大小、颗粒排列等,进而对成矿作用产生影响。

总之,甘肃寨上金矿床是一种典型的热液矿化型金矿床,其主要特征是含矿石以黄金矿物为主,同时含有其他金属矿物,其形成机理包括热液作用和变质作用两个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寨上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机理,可以为金矿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寨上金矿床是我国甘肃省的重要金矿床之一,其具有较高的金品位和较大的储量。

以下是寨上金矿床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总结:1. 金矿床储量根据报道,截至2018年,寨上金矿床的总储量为630吨,其中包括测定储量和预测储量。

甘肃省两当县马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甘肃省两当县马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甘肃省两当县马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甘肃省两当县马家山金矿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两当县东北部,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金矿资源之一。

该金矿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金矿之一,其地质特征复杂多样,成因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甘肃省两当县马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地质特征(一)地理位置两当县马家山金矿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两当县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马家山金矿地处辽蒙山脉-祁连山脉岩石区,地势较为险峻,山势起伏,气候多变,地理环境复杂。

(二)地质构造马家山金矿所在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古生代地层和新生代构造作用共同影响形成。

地质构造上呈现出岩浆活动、构造变形和热液活动等特征,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矿床。

(三)矿体特征马家山金矿矿体呈层状分布,矿脉规模不一,长度、宽度均不等,其中以石英脉为主,富含黄金、银等金属矿物。

矿脉中夹杂着石英、方解石等矿物,矿石呈浅黄色,质地较硬,金属光泽明显。

二、成因探讨(一)构造作用马家山金矿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矿床的形成多与构造断裂和岩浆热液作用有关。

大规模的地壳构造活动在矿床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断裂和褶皱作用,使含有金属矿物的矿脉得以形成。

(二)热液活动热液活动是形成金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下,金属元素与热液溶液结合,通过流体运移和深部沉积作用,最终形成了富含金属的矿石体。

热液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对矿床的形成和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三)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在矿床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岩浆的熔融作用促使地下金属元素得以富集,随着地质活动的不断演化,这些金属元素最终形成了金矿矿体。

三、总结甘肃省两当县马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复杂多样,其形成与构造作用、热液活动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通过对矿床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好地把握金矿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成矿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加强对金矿的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可以不断发现新的金矿资源,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2021整理)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2021整理)

金矿一、金矿资源一、资源状况按照1989年末的统计资料,我国已发现金矿床〔点〕共计7148处,此中岩金矿床〔点〕3734处,砂金矿床〔点〕3026处,伴〔共〕生金矿床388处。

在矿床〔点〕中,现已探明的金矿床1232个,包罗岩金矿床573处,砂金矿床456处,伴〔共〕生金矿床204处。

据全国矿产储量汇总表统计,1996年末全国金矿保有储量,此中:岩金,占59%;砂金,占%;伴〔共〕生金,占%。

建国以来到“八五〞期间,全国共探明储量t。

各时期储量增长见表3.18.5。

我国金矿资源主要由岩金、砂金、伴〔共〕生金组成,以岩金为主,见表3.18.6。

表3.18.5各时期年平均探明储量表3.18.6我国黄金资源布局t3-18我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按照地质矿产部有关专家预测山东等10个省的统计金矿资源总量可达11025t。

黎彤、杜春林等金矿专家估计我国金矿潜在储量为15000t,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将我国岩金划分为46个成矿省〔区〕、70个成矿远景区,预测潜在资源10000t以上;砂金划分为39个成矿远景区,潜在资源920t。

二、地舆分布我国黄金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是不服衡的,东部地域金矿分布广、类型多。

砂金较为集中的地域是东北地域的北东部边缘地带,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岩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集中区是伴〔共〕生金的主要产地。

详见中国金矿分布图〔图3.18.1〕及其附表〔表3.18.7〕。

图中国金矿分布图m表3.18.7中国金矿分布图附表t二、资源特点1.矿床类型多,但缺少世界级大型矿床我国金矿类型繁多,其金矿床的工业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细脉浸染型〔花岗岩型〕、构造蚀变岩型、铁帽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微细粒浸染型等矿床。

此中主要产于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三者约占金矿总储量的94%。

尽管我国金矿类型较多,找矿地质条件较优越,但至今还未发现像南非的兰德型、原苏联的穆龙套型、美国的霍姆斯塔克和卡林型,加拿大霍姆洛型以及日本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火山岩型等超大型的金矿类型。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金矿资源集中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对该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岩石类型多样。

矿区内出露的岩石主要有花岗岩、变质岩、砂岩、页岩等,这些岩石的成分和特征各异,对金的富集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二是矿体类型复杂。

该金矿带的矿体类型多样,包括石英脉、变质岩化脉状体、砂岩层间矿体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矿体在富集金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三是成矿流体复杂。

矿体富集金的成因与矿化的流体密切相关,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流体较为复杂,包括热液、卤水和地下水等多种类型,这些流体在不同的岩石中运移、混合、反应,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体。

以上特征为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下面将阐述该金矿带的找矿方向。

一是在地表找矿。

文县阳山金矿带的一些矿体露头出露在地表,可通过人工勘探、物探等方法测绘出矿体的空间大小和分布规律,为后续的勘探开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二是在地下找矿。

虽然文县阳山金矿带的一些矿体露头出露在地表,但更多的金矿是隐藏在地下的,找矿难度较大。

在地下找矿需要依靠现代的技术手段,如地球物理勘探、化探勘探、遥感技术等,通过对地下矿体的物理、化学、矿物学特征来推测金矿的分布规律。

三是在深部找矿。

由于文县阳山金矿带的矿体比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矿体在垂深方向上可能发生变化,深部找矿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深部找矿需要借助现代的地下勘探技术,如井下钻探、三维电磁测量等,来探测地下较深的矿体。

总之,从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来看,该金矿带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和开采潜力,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分析文县阳山金矿带的相关数据时,主要涉及到的数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矿储量。

文县阳山金矿带总储量达到了2000吨以上,其中金品位较高的矿区储量较大。

中国金矿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金矿时空分布特征

• 据统计,328个中型及以上规模金矿床中,94%的金矿床产于前寒武 纪变质岩区(带),70%的矿床空间分布与前寒武纪基底的出露区或 其隐伏区一致
我国大部分的金矿产出部位与前寒武变质基底和后期构造-岩浆岩带相一致
晚古生代岩浆热液 型金矿
中生代岩浆热液型、 火山热液型金矿
兴蒙造山系
前寒武纪基底主要出露于额尔古纳、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太平沟-依兰-穆棱和兴凯 地区。前寒武纪基底由太古宙、古元古代、新元古代岩石构成。基底之上对应形成晚古生代、中 生代与岩浆侵入和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火山热液型金矿
一、中国金矿时间产出特征
• 据全国中型及以上规模岩金矿床328处统计 ,我 国岩金矿床主要成矿期:
• 中生代78.3% • 晚古生代12.5% • 新生代7.3% • 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各占0.91% • 中生代以来的金矿床占85.6%
二、金矿的空间分布特征
• 金矿床主要分布于: • 阿尔泰-兴蒙造山系 • 天山-准噶尔-北山造山系 • 华北、扬子陆块区的周缘及陆块内前寒武基底分布区 • 秦-祁-昆造山系 • 天山-准噶尔-北山造山系 • 羌塘-三江造山系 • 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 • 武夷云开岛弧系
• 早石炭世弧后盆地中酸性火山岩(红山嘴组)中,产有海 相火山岩型萨热阔布金矿
• 中-晚二叠世属后造山伸展环境,中-酸性侵入岩浆作用形 成形成矽卡岩型金矿(多拉纳萨依、沃多克)、岩浆期后 热型金矿(托库孜巴依金矿)
准噶尔周缘,准噶尔-吐哈地区太古宙-古元古代由片麻岩、浅粒岩、大理 岩构成变质基底,之上产有与晚古生代火山作用、中酸性侵入作用有关 的金矿
据全国潜力评价成果
• 从矿产地数量来说,黑龙江、新疆、青海、辽宁、湖北、 西藏、甘肃等排在前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是中国重要的金矿之一、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额济纳旗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41°50′20″至41°51′30″、东经102°12′至102°13′。

该金矿地质特征独特,具有较高的找矿价值。

古硐井金矿的地质构造属于额济纳地块乌兰布和纳日都格特地区,地质时代主要分布在早古生代,岩性以变质岩和沉积岩为主。

变质岩主要为石英、云母片岩,沉积岩主要为粉砂岩、砂岩和泥质岩。

该区域地壳以灰白色和黑色片岩为主,常见的矿物有石英、碧玉、金红石等。

矿石主要分布在片岩的贫矽质脉中,以硬石金矿为主。

古硐井金矿的找矿标志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物体及矿脉等。

地质构造是找矿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矿区内的构造主要为北东向、东东北向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这些构造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理条件。

岩石类型也是找矿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矿区内的变质岩和沉积岩是金矿形成的主要岩石类型,特别是变质岩中的石英、云母片岩是金矿的主要宿主岩石。

矿物体是找矿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矿区内的石英、碧玉和金红石等矿物是金矿的主要伴生矿物,它们常常出现在金矿脉中。

矿脉是找矿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矿区内的硬石金矿主要分布在片岩的贫矽质脉中,这些矿脉具有较高的金矿化程度。

综上所述,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明显的找矿标志,研究这些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对于金矿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矿区内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物体及矿脉等的详细研究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金矿的成因特征和分布规律,为金矿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引言宽坪沟金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西部,行政隶属于嵩县大章乡赵楼村,面积4.65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地质工作宽坪沟金矿区成为中型金矿,本文对其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讨论,以其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依据,为今后在其周边找矿提供借鉴。

1、矿区地质概况1.1地层矿区位于熊耳山断隆东南翼,五丈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出露地层为长城系熊耳群鸡蛋坪组下段(Chj1)和中段(Chj2),岩浆喷发及侵入活动强烈,褶皱构造简单,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南东。

1.2构造宽坪沟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大小断裂构造共计11条,其中最长M14位于宽坪沟矿区的中部,总长大约3千米,宽坪沟矿区内长度1600米左右,根据断裂性质和控矿特征,矿区内断裂共分为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四组。

北西向断裂穿越矿区,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断裂,北东方向断裂错断北西向断裂。

其他方向断裂的不发育,矿化弱。

矿区内主要断裂如下:(1)北西方向断裂北西方向向断裂是矿区内的主要的控矿断裂,由M14和次级矿脉M13、M16 和M18组成,M14矿脉西起宽坪沟,东至牛头沟,总长度3千米,矿区内长度1615米,倾向北东,倾角400-650之间,受北东向F1和F2错断,分为三段,即:中段M14-Ⅰ、东段M14-Ⅱ和西段M14-Ⅲ,其中M14-Ⅰ与M14-Ⅲ之间的水平断距约200米,M14-Ⅰ与M14-Ⅱ之间的水平断距约70米,现将上述含金构造蚀变带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控制程度分述如下:M14-Ⅰ,西起下西沟,东到后沟,长780余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14-60米,局部可达90米,总体走同2990,局部可偏转到2850-3150,倾向北东,倾角4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蚀变岩组成。

M14-Ⅱ,西起后沟,东到牛头沟,长690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8-50米,局部可达80米,总体走向2990,局部可偏转到2900-3050,倾向北东,倾角5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石英岩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金矿的特征和分布
2016-04-16 12:23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国内金矿分
布图
迄今,我国已发现的金矿物有38种,若包括亚种和变种达46种。其中我国首次
发现的有22种,包括变种达25种。岩金矿床中约44种,砂金矿床中约10种。
我国金的经济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和银金矿,少数矿床中有金银矿、碲金矿、针
碲金银矿、碲金银矿和黑铋金矿等。个别矿床以金的碲化物为主要经济矿物之一。
大量分析资料表明,纯自然金不多见,其中常含一定量的Ag,形成Au-Ag系列
矿物。对于该系列矿物类认识,目前还存在不同看法。从我国大量测试结果看,该
系列矿物的化学成分变化是连续的。亚种可分为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和自然银。
较纯的自然金,其颜色和条痕都为浓的金黄色,密度实测值为18.9g/cm3(含
Au 99.55%,Ag 0.45%)。随Ag含量增高,颜色和条痕逐渐变浅,密度逐渐降低。
实测压入硬度VHN50g,自然金为39.5~103.3 kg/mm2。随Ag含量增高,VHN值最
初增高(自然金-银金矿),而后降低(银金矿-自然银)。
自然金几乎可以在各种类型的金矿中产出,在大多数矿床中都是金的主要经
济矿物之一,在某些矿床中可以成为金的最主要经济矿物。金银矿虽然可在某些矿
床中见及,但一般含量甚微,仅在少数矿床中具有工业价值,或为金、银的主要经济
矿物。自然银虽较为常见,但一般不含金,或含少量的Au(0.n%),只在个别矿床中见
含有较多量的金(Au0.n%~10n%)。自然金等Au-Ag等系列矿物的共(伴生)矿物
众多,可形成多种多样的矿物共生组合,其中最主要的是石英和黄铁矿。
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黄金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黄金产地遍布全国各地,
几乎每一个省都有黄金储藏。我国已发现金矿床(点)7148处,已探明的1232处,
包括岩金矿床573处、砂金矿床456处,伴生金矿床204处。根据我国金矿成矿地
质条件,预测潜在储量15000吨。全国除重庆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探明
的资源。东部是至今探明金矿资源、储量相对集中的地区。其中,岩金保有储量最
高的是山东,截止1998年保有资源储量567吨,其次是陕西(205吨)、河南(203
吨)、贵州(149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