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矿的分布规律

合集下载

金矿的成因类型及各类型基本特征

金矿的成因类型及各类型基本特征

金矿的成因类型及各类型基本特征我国金矿资源非常丰富,而金矿属于我国最主要的矿种。

为确保国内金矿资源被有效的利用,需加强对于金矿资源特征、成矿规律的研究。

此外,还需要提高金矿资源的储量,以促使金矿业获得更大的突破,造福于人类和社会、国家。

1.1资源量的分析国内金矿研发、利用的时间较为久远,同时资源同时非常丰富。

新中国设立,国内黄金产业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建国后,完成了胶东和小秦岭、燕辽、辽吉东部低于和黑龙江流域等金矿的三角区,以及一些黄金的基底,如陈毓川等。

(2)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地质方面的工作,大力的资金投入金矿方面的工作,使全部最为主要的成矿带以2:25万化读取面,促进了新型金矿和崭新矿区的勘测工作,以及旧有矿山的摸底发展。

此外,技术方面和大型贵金属有关企业均赢得较好的发展。

国内金矿勘测活动了以往没的进展,使其向代莱发展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3)近年来,地质业的不断发展,使得黄金科研方面的工作量出现一定的变化,而商业对于勘察方面的工作也投入了更多的心血。

近期发现大批的大型的金矿和特大型的金矿,多集中于旧矿山的边部、深部位置,或是重点金矿的矿集中地点,这对于我国的金矿业非常有利,可有效的上涨我国的金矿资源。

结合国土资源部门的矿产资源储量内容,对近年来我国新增的金矿资源量进行统计和分析,资源量达到.34t,为每年新发现的大型的`金矿床的5倍。

也可以统计为26.5个大型的金矿床,这样计算每年会增加8.67%.最新的统计数据表示,我国的金矿矿产地为处,其中特大型为15处、大型为处、中型为处,小型为处,矿点为处。

全国共发现资源量.49t,其中排在前列的为山东、河南、江西,以及黑龙江等省份。

其中山东省属于金矿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深部矿源较为丰富。

矿产的数量进行衡量,黑龙江和新疆、青海,以及辽宁和湖北均位于前几位。

近几年,青海大场和新疆西天山等地区,均找到金矿床。

由此可见,我国的西部地区矿源丰富,可作为未来的主要找矿地区。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埋藏有金矿石的地质体,在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中,我们将从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矿床地质特征1. 分布特征:金矿矿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及其构造活动带、火山弧带和断裂带等地区。

金矿矿床也常与花岗岩、酸性火山岩和变质岩等有关。

2. 矿石特征:金矿矿床的矿石主要有金石英矿、黄铁矿、石英脉等。

金石英矿是最常见的矿石类型,通常呈现金黄色,具有金属光泽。

3. 地质构造特征:金矿矿床通常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常出现在断裂带、隆起、衍生复式构造中。

矿床的形态也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常出现矿脉、褶皱、蚀斑等形态。

4. 富集特征:由于金的重性和化学稳定性,金矿矿床具有较高的富集性。

富金矿床表现为矿石体积小、金品位高、矿石中金粒度较细。

二、矿床成因分析1. 热液成因:金矿矿床的主要成因是热液作用。

地壳中的流体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过构造裂隙渗透入地下,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使金溶于热液中。

随着热液流动,金逐渐沉淀下来形成金矿石。

2. 覆盖成因:部分金矿矿床的成因与地壳深处的覆盖岩石有关。

地壳深部含有大量高浓度的金,当构造运动使得深部岩石上升到地表时,金矿矿床可能会形成。

3. 硫化物成因:一些金矿矿床的成因与硫化物有关。

在火山喷发、地热活动等过程中,岩浆中的硫化物会与含有金的岩浆相互作用,形成硫化物矿石,并富集金矿。

4. 沉积成因:一些金矿的成因与沉积过程有关。

在一些地质环境下,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地区,由于沉积物的运动和沉积,金矿可以沉积在底部形成金矿砂,并在后续的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金矿矿床。

浅析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

浅析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

55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浅析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王 杰(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00)摘 要:金作为一种稀有贵金属,在工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金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为了进一步提升金矿开采效果,就需要掌握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开展针对性开采作业。

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对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希望对促进我国金矿开采事业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点;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23-0055-3Analysi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Laws of Gold MinesWANG Jie(Yunnan Gold Mining Group Co., Ltd,Kunming 650200,China)Abstract: As a rare and precious metal, gold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industrial field, and the demand for gold continues to increase.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old m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ization laws of gold mines and carry out targeted mining operations. Therefore, the author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ization laws of gold mines in this article, hoping to play a benefici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old mining in China.Keywords: gold min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laws收稿日期:2023-10作者简介:王杰,男,生于1993年,汉族,云南昆明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学。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广西位处于中国南部的西南边缘,地处华南地区,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这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在广西的矿产资源中,金矿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其黄金矿床的分布也有明显的规律。

下面就简单地谈谈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

一、广西金矿床特点广西的金矿床具有质优、量大、矿化程度高、成矿物质复杂等特点。

广西地处东南地区造山带的羊武—南昆山构造枢纽带内,M岩浆活动异常发育,形成了大量岩浆型金矿床。

此外,广西各地还发现了低温热泉沉积型金矿、砂砾型金矿、蚀变-砂岩型金矿等多种类型的金矿床。

二、广西金矿床分布规律1.金矿床与构造关系密切广西的金矿床分布与构造关系密切,在断裂带上或强烈抬升区分布较集中。

例如,广西北部的玉林地区,就是一个钙质变质岩带,该带内分布多个金矿床,这些金矿床都与断裂及其活动有密切联系。

2.金矿床与岩浆活动有关广西的金矿床与岩浆活动有关,其中以侵入岩型金矿床最为多见。

侵入岩是深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容易引发金矿物的浓缩,形成金矿床。

比如说横县的茂鑫金矿和兴业县的新浪金矿都是典型的侵入岩型金矿床。

3.金矿床分布与岩性有关广西的金矿床分布与岩性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岩性较为复杂、脆性较强的区域,易发现金矿床。

例如,四会岩脉富含石英、方解石、锰矿、硫化物等矿物,在其附近可以发现大量的金矿床。

三、广西金矿床找矿方向浅析1.注重构造分析在广西找矿时,应重视对区内构造分布情况的分析,尤其是断裂带的分布情况。

可通过天然断层、露头和表露岩体、矿体和地球物理勘查方法进行探测。

2.重视岩石及岩浆类型在找矿时,应特别重视岩石及岩浆类型。

侵入岩是广西金矿床的主要类型之一,而相对于其他区域,广西相对更为适合侵入岩型金矿床的探测。

3.多角度定位矿区在找矿过程中,应采取多角度的方法定位矿区。

可以从地球物理探测、微地震、卫星遥感等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选区。

综上所述,广西的金矿床分布规律明显,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类型性。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地质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富含金属的矿产集中区域,且具有一定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本文主要探讨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1. 矿床分布规律金矿矿床的分布规律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岩浆岩和变质岩带中,以绿岩带和花岗岩和闪长岩为主。

同时,金矿矿床也分布于断裂带、褶皱带和岩石构造发育的地区。

在发掘金矿矿床时,需注意地下水、氧化条件及火山热液活动的影响,以便更好的探测金矿。

2. 岩石类型金矿矿床主要分布在石英、脉石英、黄铁矿化的斑岩、蚀变辉石玄武岩、绿岩和闪长岩等岩石中。

其中以石英和脉石英岩体中的金矿为主,其次是黄铁矿化矿床。

3. 金矿类型根据金矿所含的矿物不同,金矿矿床可分为自然金矿和含矿砂、含金矿物的矿床。

自然金矿普遍分布在暴露的水平面和岩石裂缝中。

其余的金矿则多见于石英岩体中。

而在黄铁矿化的岩石区域中,则以银、钯、铂等贵金属矿床为主。

4. 热液金矿化热液金矿化是形成金矿矿床的重要因素,其分布范围在火山岩或具有火山作用的地区。

火山喷发时,大量的热液和岩浆从地下喷出,并随着空气流向涌入石块和裂缝。

随着冷却和高压的作用,热液金从石头中逸出,逐渐沉淀在石头缝隙中。

1. 黄金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金矿成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矿床地质环境、正、逆构造及矿床成因及热液金矿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金矿床往往与变质岩、岩浆岩和侵入岩及与之伴生的矿石床相联系,且常分布于断裂及其发育的区域。

金矿矿床往往受到岩石腐蚀和流体作用的影响,造成了很强的地球化学和地质变化,影响了金矿的形成和富集过程,并使成矿元素逐渐富集。

其中,热液金矿化是影响金矿富集的重要因素。

热液金矿化是金矿形成的关键,热液金矿化成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古代沉积热液金矿:指联系于中古界地下水有机械运动的富含金的矿床,其形成体系是由于古代沉积盆地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及深部地热的参与。

此种类型的热液金矿主要分布于深部桥扦式矿床和人工垄矿。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以及找矿方向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以及找矿方向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以及找矿方向作者:黄绍剑陈楠来源:《地球》2014年第03期[摘要]我国广西省富集大量矿产资源,其中首屈一指为金矿资源,其在我国黄金生产总量中占到了核心地位。

我国广西省历来以黄金资源著称,资源丰富、采金生产活动历史悠久,各种金矿类型非常丰富,并且资源分布情况非常充足,当地金矿开采资源条件成熟,因此发展我国金矿床的开采与生活作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广西省矿产金矿床分布规律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40-20引言现阶段在我国广西省,各种金矿资源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具有十分悠久的开采历史。

广西省金矿资源的分布规律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结构、地层条件、岩浆运动情况以及长时间风吹雨林等作用的强弱,因此在广西金矿床开采及找矿的实践工作中,需要认真了解及掌握当地地质情况以及地质状况,有针对性地了解并认识广西金矿资源的实际分布规律及其具体成矿情况,那么将对日后广西省的金矿普查及找矿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广西金矿的地质状况1.1广西省地层情况我国广西省位于南岭成矿带的西部位置,并且作为全球环太平洋以及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地区之一。

现阶段我国广西省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以及结构演变,已经发育非常成熟,因此当地地质条件也比较完善、齐全,在广西省内出露地层结构自从元古界一直发展至第四系,其中在元古界时期作为发育时期,特别是其中的泥盆系获得最为广泛的发育,最终演变成为目前标准的华南产地。

广西省由于其地质条件相对特殊,因此沉积矿产异常丰富。

并且在各个地层结构中具有其自身不同的含矿性,然而最为根本的地质含矿层则位于地质结构中的石炭系、二叠系以及泥盆系,与此同时这几种地质结构层共同组成了广西省的复矿沉积建造类型,尤其是地质结构层中的中上盆泥层系是在沉积矿床结构与多金属层金矿床层的核心层位。

1.2地质构造分析在广西省的区域构造以及地质演变方面,我国广西省具体上地理位置属于滨太平洋和特提斯——喜马拉雅这两大核心构造地区的复合性部位上,并且处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南一段,广西省西北部和扬子准地台在远古时代就具有过渡的性质。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一、什么是黄金中华民族是发现、生产和使用黄金最早的民族之一。

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它那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

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金实质上是人所发现的第一种金属。

”时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那时人们用磨制的石器,将采来的自然金加工成各种形状的贡品和器物,渐渐地认识了黄金与众不同的特性。

黄金以它的美丽、稀有、名贵、稳定和极好的延展性倍受人类的喜爱。

金的化学元素符号是A u,它来自拉丁文AURNM,其原意为曙光,它是从朝霞一词衍生出来的。

黄金由于闪闪发光,人们习惯地把它和太阳相提并论。

古人崇拜黄金像崇拜太阳一样,因此有关黄金与太阳的传说很多,流传也相当广。

二、金矿原料特点1)金的原子序数为79,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第一副族(IB),属铜族元素。

其原子核由79个质子和112个中子组成,属奇-偶型核类,由此决定了金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很低。

金在自然界仅有一个稳定同位素197,金在常温下为晶体,等轴晶系,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少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

纯金为金黄色,含有杂质时其颜色可相应变化,如含银或铂时颜色变淡;含铜时颜色变深。

根据在试金板上划下的金的条痕色泽,可估计金的成色。

高成色金条痕为赤黄色;含1 0%的银时其条痕为悦目的金黄色;含银20~30%时为草黄色;银含量超过30%则具有黄中带绿的色调;含银超过50%则丧失金所固有的黄色而近于银白色。

金具有耀眼的光泽,白光下反射率平均为74%,随着含银量的增加,反射率增高,金硬度增大,密度减小。

故可根据硬度来确定金的成色(表3.18.1)。

金的挥发性极差,在熔点温度之上至1300℃几乎无挥发性,但在煤气和CO气氛中挥发性大大增加。

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摘要】胶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地之一,具有丰富的金矿资源。

本文通过对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揭示了胶东地区金矿的概况、成因特征、分布规律和勘探现状。

金矿主要分布在岩浆岩型和脉状矿床中,成因复杂多样,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未来,胶东地区的金矿开发仍具有巨大潜力,有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我们对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的总结和展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分布规律、成因特征、勘探现状、资源潜力分析、开发前景、结语。

1. 引言1.1 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胶东地区是中国著名的金矿集中区之一,拥有丰富的金矿资源。

胶东地区的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备受研究者和投资者的关注。

金矿类型可以分为破碎带型金矿、花岗闪长岩型金矿、燕山期古公地型金矿、火山岩型金矿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金矿在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矿床构造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特点。

胶东地区金矿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矿床形成条件等因素影响。

在地质构造上,常见的金矿构造类型包括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岩体变形构造等。

而地层岩性对金矿的分布也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岩性的地层中容易富集金矿元素,形成独特的金矿类型。

矿床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岩浆活动、热液作用、沉积作用等,这些条件共同作用下促使金矿的形成和富集。

通过对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可以为金矿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提高金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开采效率。

2. 正文2.1 胶东地区金矿类型概述胶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地区之一,其金矿类型繁多,包括石英脉型金矿、蚀变矿型金矿、火山沉积型金矿、沉积热液型金矿等。

石英脉型金矿是胶东地区最主要的金矿类型之一,主要分布于岩浆岩中的石英脉与蚀变岩体交界处,矿石呈蚀变带状分布,金矿主要存在于石英脉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金矿的分布规律2008-03-23 12:53:32| 分类:中国资源|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岩金矿床1.我国岩金矿床成矿的层控特征1)大多数岩金矿床产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的某一特定含矿建造中。

矿床(点)密集分布,成群成带产出,其延伸与地层产状总体是一致的。

2)矿化围岩的含金丰度往往大于地壳中同类岩石丰度值的几倍至数十倍。

3)多数金矿矿体与围岩的同位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

如河南省小秦岭地区文峪金矿,矿石硫同位素δ34S 为1.35‰,杨砦峪矿区硫同位素δ34S为1.55‰,金洞岔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3.58‰,而两矿区地层δ34S为3.39‰,表现出矿石硫与地层硫特点相似。

以此说明容矿层往往是矿源层。

4)我国岩金矿床产出的地层以太古宇为主,其次为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均有金矿产出,但发育程度不一。

矿化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类,其矿化情况各异。

现就其主要矿化密集区的层控性概述如下:(1)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域本区金矿床(点)集中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及基底构造层的隆起区,并且主要产于太古宇结晶基底的中深变质岩系中。

①燕山金矿密集区金矿集中分布于山海关及密云隆起区,容矿岩层为太古宇迁西群马兰峪组。

该组混合岩化作用较强。

岩层含金丰度0.7~0.83×10-6,高于同类岩石的25~200倍。

本区已知金矿床(点)115处,有109个产于本岩层中。

②辽西建平-北票金矿密集区区内金矿床(点)80%以上集中分布于建平隆起区内。

容矿岩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类。

③夹皮沟金矿田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三道沟组下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岩中。

围岩含金丰度值平均41.5×10-9。

根据320个硫同位素的研究,矿石硫δ34S平均为5.6‰;围岩硫δ34S为2.1‰。

二者相近,硫源相同。

④小秦岭金矿田:金矿围岩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1.24×10-9。

金矿δ34S平均为2.71‰,两者近乎相等,具密切成生关系。

上述各区容矿围岩,经原岩恢复为基-中基性火山岩建造。

岩石呈黑绿色,亦称绿色岩系。

这套含金建造是本区金矿的原始矿源层。

它不仅是变质热液型金矿的矿源层,而且也是本区其他类型金矿的重要矿源层。

(2)江南古陆金矿成矿带金矿主要分布于江南古陆的雪峰隆起与幕府山隆起两区。

其金矿床(点)95%左右产于元古宇冷家溪群及板溪群的含凝灰质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中,其原岩为含泥质、凝灰质碎屑岩建造。

局部可能有火山沉积岩。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0.0012~0.03g/t,矿石δ34S为2.85‰;围岩δ34S 为7.9‰。

(3)南岭金矿成矿区金矿主要分布于大瑶山槽背斜与云开隆起区,据统计,桂粤两省的金矿床(点)74%左右集中产于该区的寒武系八村群岩层里。

区内寒武系为一套冒地槽类型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其中夹多层碳质页岩及含碳质砂岩,含碳量高达10%左右。

金矿围岩主要为硅质岩,碳质页岩及碳质碎屑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据南京大学化学光谱分析,碳质页岩平均32.5×10-9;泥质砂岩4.4×10-9。

据广西冶勘公司分析,砂岩80×10-9,碳质页岩高达130×10-9,明显高于金的克拉克值。

桃花、古袍、云岭等矿区,矿石硫δ34S变化范围为-0.9‰~+6.4‰及1.05‰~8.2‰,显示有壳层硫的性质。

桃花矿区铅同位素年龄为729~785Ma,比寒武纪地层和加里东花岗岩的时代还老。

因而认为本区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也来自寒武系含金矿源层。

本区北邻江南古陆,其基底为元古宇冷家溪群、板溪群,这一古老含金地层可为该区的上部寒武系提供金的物质来源。

2.构造对金矿成矿的控制(1)大地构造格局与金矿的空间分布我国金矿明显受区域大地构造格局控制,尽管各个区域都有金矿化分布,但极不平衡,并各具自身特点,故大致可划分成五个金矿化域。

1) 华北型金矿化域华北准地台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台,是太古宙及古元古代固化的鞍山群、建平群、单塔子群、阜平群及太华群等,岩系为一套变质较深、混合岩化作用较强的变基性火山-沉积岩建造,属优地槽相。

其中,变基性火山岩类含金丰度普遍较高,是原始矿源层,也是本区金矿主要物质来源。

本区是我国主要金矿分布区,据统计,金矿床(点)数占全国总数85%以上。

金储量占全国岩金总储量78%。

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地台边缘及台内的基底断块隆起带内。

区内主要以地台基底经区域变质热液作用,花岗岩化作用及燕山岩浆活动,叠生作用成矿为显著特征。

属优地槽相。

分布的金矿类型主要是变质热液型、花岗岩化热液型,其次为岩浆热液型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

赋矿围岩即是矿源层,属近源型。

成矿时代主要为古元古代和中生代。

找矿远景潜力很大。

2) 扬子型金矿化域新元古代未形成的地台。

基底岩系多出露于地台的边缘地带。

如西部边缘康滇地轴上的昆阳群;东南边缘的冷家溪群、板溪群。

地台内部的基底仅在个别地点出露且面积不大。

如黄陵背斜的崆岭群等。

基底构造为泥质板岩、变碎屑岩类。

原岩为含泥质凝灰质碎屑岩、变质程度较浅,属优-冒地槽相。

区内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地台边缘的隆起带内,地台东南边缘的雪峰古隆起及幕府山隆起金矿化更为集中,全区岩金矿床(点)数占全国的16%,储量占全国总量的7.8%。

区内主要以扬子褶皱基底经区域变质热液作用及古生代盖层经地下热水溶解作用为成矿特征。

金矿类型以变质热液为主,其次为岩浆热液型及地下热水深滤型金矿床。

赋矿围岩为泥质凝灰质碎屑岩,以及碳酸盐类,成矿时代为元古宙、中生代。

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或下部基底构造层。

3) 华南型金矿化域属华南-东南亚板块,位于扬子地台之南的华南褶皱系区间,这是一个加里东地槽褶皱系,褶皱基底构造层由震旦系-志留系组成,为复理石建造,属冒地槽相,变质程度较浅。

区内主要以早古生代褶皱基底经区域变质、热液作用及加里东、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叠生作用成矿为主要特征。

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大瑶山及云开隆起区内,金矿床(点)占全国总数13.3%,储量占全国岩金总量4.7%。

金矿类型桂西为碳酸盐石英方解石脉型;粤桂交界为变质热液型及岩浆热液型。

矿化围岩为寒武系含碳质碎屑岩、石炭系碳酸盐岩以及中酸性侵入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构造层,成矿时代主要是加里东期,其次为燕山期。

4)太平洋型金矿化域我国东部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中新生代的大陆板块边缘活动带。

其突出特点是中生代的北东向构造极为发育。

另一个是形成一条庞大的中生代火山岩带。

北起黑龙江畔,南达南海滨,长达3000多km,宽300~800km。

火山岩由中基性到酸性,以酸性岩类居多。

伴随侵入与喷发活动,常常形成各类内生矿床。

我国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主要产于该带内。

如团结沟、奈林沟、赤卫沟、霍山、铜井、祁两沟、八宝山金矿床等,此外,尚分布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前者主要产于中生代断陷盆地的边缘,受一定的断裂构造控制。

5)天山-兴安型金矿化域本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中朝板块之间的古生代地槽,为一巨大的东西向弧形海西褶皱带。

本区海西期岩浆岩广布,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发育。

该区以盛产砂金著称。

岩金仅分布于东西准噶尔、天山及佳木斯隆起区。

金矿成矿主要与海西期及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有关为特点。

区内金矿床(点)占全国7%,储量占全国岩金总量3%。

本区的西北部以岩浆热液型为主,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期,东北部则以次火山-火山热液型为主,其次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成矿时代主要是燕山期,其次为海西期。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看到:①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其金矿化强弱、金矿化特征都有所差异,各具自身特色。

②我国金矿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并且主要分布于古老的中朝板块内。

③我国东部地区金矿层控性明显。

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古老基底的矿源层;西部金矿床岩控及深断裂控制较为明显,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为基性-超基性岩。

④我国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东部中生代的大陆边缘活动带。

(2)区域构造对金矿的控制①我国金矿主要成矿带大都分布于古老板块的边缘,缝合边界的古岛形隆起地带,如阴山-燕山成矿带、秦岭-大别山成矿带分别受华北板块的北缘与南缘缝合边界隆起带控制。

②板块内的台背斜、槽背斜等隆起区,控制着次级的成矿带(区)或矿化集中区的展布。

如华北板块的建平隆起区,山海关隆起、胶东隆起、五凤嘉隆起等,皆为金矿集中分布区。

③中朝板块的古老基底发育着东西向与北东向两组主要断裂带,其相交处附近通常是大型金矿富集部位。

如比较明显的北纬40°断裂带及42°断裂带与北东向断裂相交处,控制着几个重要大型金矿床分布,并显示一定的等距性分布。

④大型金矿床均产于大断裂的侧翼次级断裂中,并与大断裂距离一般为2~8km。

⑤大型金矿床多数赋存在强烈挤压的背斜或倒转背斜的轴部的狭长地带内。

如小秦岭矿田的文峪、杨砦峪、金洞岔等大型金矿分布于区内老雅岔倒转倾伏背斜的轴部。

五龙金矿赋存于五龙背斜的轴部。

(3)花岗质岩浆岩对金矿的控制金矿空间分布与花岗岩的侵入体经常伴生,并有些矿床的金矿体直接产于岩体里或接触带中,这一现象表明,金矿成矿过程中有岩浆岩活动的积极参与。

据近代岩石学研究,花岗岩类按成因分为两类,幔源型及地壳重熔型。

但很多资料表明与金关系最密切的花岗岩主要属基底变质岩重熔再生的产物。

我国山东、辽宁、吉林、广东等省皆有此类金矿的分布。

金的成矿带与控制各类矿化和各种岩浆岩活动的深大断裂交切部位相伴随,以此表明地壳以下金物质参与了成矿作用,在超基性岩Ni、Co、Pt等矿床中金含量高,并形成独立金矿体,与此相吻合,云南墨江金矿、青海小松树南沟、新疆托里等金矿与超基性岩体相伴产生,并具明显成生关系,是令人信服的例证。

含金硫化物中的同位素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根据实际资料,与金矿成矿关系显著的三个时代的岩浆岩,一是加里东期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华南加里东地槽区,岩性为斑状花岗闪长岩及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

如大宁岩体——黑云母闪长岩、斑状花岗闪长岩金的平均含量分别分9×10-9、3.7×10-9。

岩体与寒武系地层的接触带及附近形成龙水、张公岭金矿床。

二是海西期岩浆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与东北部的海西褶皱带中。

岩体控矿绝大多数为海西中晚期的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呈岩基、岩株、岩枝产出。

经统计,区内已发现50余处金矿床(点),大多数产于岩体之中或接触带附近。

三是燕山期的构造岩浆活动,我国许多内生金矿都与此次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东部地区。

如:辽西地区属于此类型金矿的储量占全省总量的22%,燕山地区的峪耳崖、柏杖子、金厂峪、三家子都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有关,河南小秦岭金矿田北部带由西向东出露有:华山岩体、文峪岩体、娘娘山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