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
金矿的成因类型及各类型基本特征

金矿的成因类型及各类型基本特征我国金矿资源非常丰富,而金矿属于我国最主要的矿种。
为确保国内金矿资源被有效的利用,需加强对于金矿资源特征、成矿规律的研究。
此外,还需要提高金矿资源的储量,以促使金矿业获得更大的突破,造福于人类和社会、国家。
1.1资源量的分析国内金矿研发、利用的时间较为久远,同时资源同时非常丰富。
新中国设立,国内黄金产业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建国后,完成了胶东和小秦岭、燕辽、辽吉东部低于和黑龙江流域等金矿的三角区,以及一些黄金的基底,如陈毓川等。
(2)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地质方面的工作,大力的资金投入金矿方面的工作,使全部最为主要的成矿带以2:25万化读取面,促进了新型金矿和崭新矿区的勘测工作,以及旧有矿山的摸底发展。
此外,技术方面和大型贵金属有关企业均赢得较好的发展。
国内金矿勘测活动了以往没的进展,使其向代莱发展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3)近年来,地质业的不断发展,使得黄金科研方面的工作量出现一定的变化,而商业对于勘察方面的工作也投入了更多的心血。
近期发现大批的大型的金矿和特大型的金矿,多集中于旧矿山的边部、深部位置,或是重点金矿的矿集中地点,这对于我国的金矿业非常有利,可有效的上涨我国的金矿资源。
结合国土资源部门的矿产资源储量内容,对近年来我国新增的金矿资源量进行统计和分析,资源量达到.34t,为每年新发现的大型的`金矿床的5倍。
也可以统计为26.5个大型的金矿床,这样计算每年会增加8.67%.最新的统计数据表示,我国的金矿矿产地为处,其中特大型为15处、大型为处、中型为处,小型为处,矿点为处。
全国共发现资源量.49t,其中排在前列的为山东、河南、江西,以及黑龙江等省份。
其中山东省属于金矿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深部矿源较为丰富。
矿产的数量进行衡量,黑龙江和新疆、青海,以及辽宁和湖北均位于前几位。
近几年,青海大场和新疆西天山等地区,均找到金矿床。
由此可见,我国的西部地区矿源丰富,可作为未来的主要找矿地区。
3种主要类型金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意义

3种主要类型金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意义摘要:造山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卡林型3种类型金矿床可形成规模可观的区域性成矿带或成矿省,是金矿资源的主要产出类型,也是当前金矿找矿的主要目标类型。
通过对该3种类型金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条件和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综述,探讨在矿产勘查实践中应用这些标志性特征和因素识别、确认金矿床类型,进而根据不同的成矿特征和控矿因素开展针对性的找矿勘探工作,为进一步提高金矿找矿的工作效率提供可靠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已有研究表明,金矿床可发育在所有地质时期、各种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中,形成丰富多样的矿床类型。
因此,有关金矿床类型的划分一直争论不断,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划分方案。
然而,在世界范围的找矿实践中,一些类型金矿床的探明储量在近十几年来一直稳居前列,因此逐渐成为金矿找矿的主要目标类型。
据R.Lipson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球除了南非的兰德(Witwatersrand)金矿床和砂金矿床外,金资源禀赋(过去产量+储量+资源量)排在前四位的金矿床类型分别是造山型(41.0%)、斑岩型(20.9%)、浅成低温热液型(18.4%)和卡林型(5.2%)。
尽管这4种主要金矿床类型划分和命名的标准不一致,例如:造山型金矿床主要是根据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基于矿床成因,卡林型金矿床的命名来源于其主要产地,但这些名称目前在矿床学术界和矿业界已被普遍接受。
斑岩型矿床中的金常与铜伴生,形成斑岩型铜金矿床,独立的斑岩型金矿床很少。
本文主要对可形成独立金(或以金为主)矿床,以及规模可观的区域性成矿带或成矿省的造山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卡林型3种主要类型金矿床成矿作用、成矿条件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综述,探讨在矿产勘查实践中应用这些标志性特征和因素识别、确认金矿床类型,进而根据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控矿因素开展针对性的找矿勘探工作,以期提高金矿找矿的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2021整理)

金矿一、金矿资源一、资源状况按照1989年末的统计资料,我国已发现金矿床〔点〕共计7148处,此中岩金矿床〔点〕3734处,砂金矿床〔点〕3026处,伴〔共〕生金矿床388处。
在矿床〔点〕中,现已探明的金矿床1232个,包罗岩金矿床573处,砂金矿床456处,伴〔共〕生金矿床204处。
据全国矿产储量汇总表统计,1996年末全国金矿保有储量,此中:岩金,占59%;砂金,占%;伴〔共〕生金,占%。
建国以来到“八五〞期间,全国共探明储量t。
各时期储量增长见表3.18.5。
我国金矿资源主要由岩金、砂金、伴〔共〕生金组成,以岩金为主,见表3.18.6。
表3.18.5各时期年平均探明储量表3.18.6我国黄金资源布局t3-18我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按照地质矿产部有关专家预测山东等10个省的统计金矿资源总量可达11025t。
黎彤、杜春林等金矿专家估计我国金矿潜在储量为15000t,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将我国岩金划分为46个成矿省〔区〕、70个成矿远景区,预测潜在资源10000t以上;砂金划分为39个成矿远景区,潜在资源920t。
二、地舆分布我国黄金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是不服衡的,东部地域金矿分布广、类型多。
砂金较为集中的地域是东北地域的北东部边缘地带,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岩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集中区是伴〔共〕生金的主要产地。
详见中国金矿分布图〔图3.18.1〕及其附表〔表3.18.7〕。
图中国金矿分布图m表3.18.7中国金矿分布图附表t二、资源特点1.矿床类型多,但缺少世界级大型矿床我国金矿类型繁多,其金矿床的工业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细脉浸染型〔花岗岩型〕、构造蚀变岩型、铁帽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微细粒浸染型等矿床。
此中主要产于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三者约占金矿总储量的94%。
尽管我国金矿类型较多,找矿地质条件较优越,但至今还未发现像南非的兰德型、原苏联的穆龙套型、美国的霍姆斯塔克和卡林型,加拿大霍姆洛型以及日本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火山岩型等超大型的金矿类型。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我国是一个金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目前发现有8个主要的金矿成矿带,根据对金矿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大型金矿一般存在于金矿床密集的区域,而且大型金矿与中小金矿存在着共生的特点。
根据对金矿形成的空间和矿床类型分析,综合各种定量预测数据,可以判断我国的金矿资源潜力非常大,在地理分布上西部和东部深部都有较大的找矿空间,本文针对现有金矿带进行分析,寻求未来找矿的方向。
标签: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找矿方向黄金是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在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的黄金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我国已探明的黄金储备巨大,位列世界前三位。
然而巨大的消耗量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保有基础储量,制约了我国黄金产业的持续发展。
所以,总结我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深挖潜力,积极寻求新的金矿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1金矿成矿地质环境概述我国的地质构造属于非稳定型古陆,处于亚欧大陆板块的东南部。
众多的造山带和微陆块和小陆块共同组成了我国复合大陆的特征,我国大陆的主体属于华南板块、塔里木-华北板块及藏滇-印度板块,我国大陆北部则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台湾地区属于菲律宾板块。
我国的现代大陆主要陆块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步演化拼接成现代大陆。
陆核和陆块的发展主要在晚元古代早期阶段。
陆缘发展阶段从震旦纪开始,历经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这期间受到了亚洲洋、特提斯-古印度洋和太平洋-太平洋三个动力学体系的控制。
由于地球在形成大陆期间其动力学环境非常复杂,陆-陆、洋-陆俯冲碰撞非常频繁,形成了大陆边缘,板块碰撞和聚合状况多发,形成了古生代亚洲构造的成矿区域。
目前我国的地质构造环境和轮廓在华南板块、塔里木-华北板块及藏滇板块之间,还包括西伯利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等碰撞形成的。
在复杂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下,我国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岩浆活动较多,沉积类型多,变质作用非常强,这些非常有利于金矿的地质条件形成,而且在喜马拉雅期和燕山期是中国与相邻区域进行地层物质运动和互相作用最为剧烈的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形成构造-岩浆-成矿的阶段。
浅谈某地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浅谈某地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某金矿床范围比较小,但是在成矿规律上对于当地来说却有着比较突出的意义。
所以,我们对于该地的金矿床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其目的有两个,①为了推进对于此地区地质的研究勘察工作,②为了在此地区中找到其它相同金矿床而不断研究开发线索思路。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标签:金矿成矿规律找矿方向1研究区地质背景对于研究区的大地主要构造是有两个特点地形组成的,分别是隆起区和坳陷区。
主要的构造位置位于凌云的隆起区西侧和右江再生地槽西林的北端。
从最早的泥盆纪开始,整个的广西桂林西部就相应的形成了两种不一样的地质沉积构造和沉积环境。
对于研究地区中的隆起区地质主要是由碳酸盐岩沉积地层构成的,其中分别包括①泥盆系的地层,②石炭系的地层,③二叠系的地层。
相较于隆起区,坳陷区的主要地质构造为硅质岩和碎屑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的沉积层构成的,这其中分别是二叠系地层和三叠系地层组成。
对于隆起区和坳陷区的主要特点:隆起区的主要位置是呈现零星的孤岛状分布在大面积的坳陷区的内部或者边缘,隆起区的地区的特点主要是地形的这种比较宽相互之间变化不大呈箱子形状,因为受到受到隆起形态的影响导致背轴比较的短斜,有断裂处的地方大多是横着的,且比较的小。
相较于隆起区坳陷区的位置和特点是:大多都是负理石的构造,柔性比较大,容易发生变形。
2研究区的地质特征2.1研究区的地层特点对于研究地区的主要地层特征分别为;在下二叠包括四大组,上二叠包括薅组,中三叠有百逢组,下三叠有石炮组。
其中的上二叠中的薅组主要分布在利周的主轴的中心部和两端。
是火山碎屑岩,其特点是呈现灰黑或青灰色,厚度在369m以上,下二叠的四部分主要分布在背轴的核心部位,是深灰色的块状的粉晶灰岩,还有夹角灰岩,厚度在310m以上。
对于上二叠的岩石大都具有黄铁矿化,部分具有毒砂矿化和硅化,是比较主要的含矿岩层。
还有下三叠和中三叠中的石炮组和百逢组分别位于背轴的两端,其主要的岩性为泥灰岩和碎屑岩。
金矿矿床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的探究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金矿矿床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的探究刘 良,韩 东,秦升强,于 洋摘要:矿产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开发与使用有效性对一个国家的战略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金矿,有着极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
和一般矿产相比,金矿床的开采难度相对要更高,要想对金矿床进行开采,就必须充分研究金矿床的成矿规律,明确找矿方向。
本文将在概述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和金矿床类型的前提下,分析金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而探讨金矿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金矿床;类型划分;成矿规律;找矿方向1 金矿成矿地质环境概述在地理位置上,中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非稳定型古陆是较为明显的大地构造性质,属于复合型大陆,由诸多小陆块、微陆块和造山带构成的,主体归属于藏滇、塔里木、华北华南和印度板块,另外北部归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台湾东南部归属于菲律宾板块。
经过漫长的地质发展,华北、塔里木、扬子小陆块等几大陆块和诸多微陆块通过演化、拼接、改造后形成了中国现代大陆。
晚元古代早期之前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陆核与陆块,从后期开始历经的多个陆核发展阶段,包括早古生代、晚古神代、早中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受到了三大动力学体系控制,分别是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并相应的经历了特定活动阶段。
地球动力学的环境有着较高的复杂性,先发生了陆块裂解,后形成了大洋,在此过程中反反复复经历;大洋与陆地、陆地与陆地、大陆边缘增生、各板块碰撞、大陆聚合等多种极为复杂的地球动力学,形成了不同的构造域,大致有喜马拉雅构造域、古生代古亚洲构造域、中生代与新生代太平洋构造域、中生代和新生代特提斯构造域。
中国目前的构造轮廓、环境、资源和地质背景就是多板块之间剧烈碰撞和复杂的体系活动所形成的结果,主要位于华南板块、塔里木华北板块、藏滇板块之间,板块碰撞力量主要集中在塔里木和华北板块、古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
特殊且复杂的地球动力学环境赋予了中国地质构造的复杂化,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沉积类型,岩浆活动十分频繁,有非常强的变质作用,这些都属于优越的金矿成矿必备地质条件,特别是喜马拉雅期和燕山期,是中国和相应邻区的地球多层物质相互作用、相对运动剧烈程度最高的时期,因此中国和相应邻区最为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阶段就锁定在了中生代和新生代。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以及找矿方向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以及找矿方向作者:黄绍剑陈楠来源:《地球》2014年第03期[摘要]我国广西省富集大量矿产资源,其中首屈一指为金矿资源,其在我国黄金生产总量中占到了核心地位。
我国广西省历来以黄金资源著称,资源丰富、采金生产活动历史悠久,各种金矿类型非常丰富,并且资源分布情况非常充足,当地金矿开采资源条件成熟,因此发展我国金矿床的开采与生活作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广西省矿产金矿床分布规律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40-20引言现阶段在我国广西省,各种金矿资源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具有十分悠久的开采历史。
广西省金矿资源的分布规律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结构、地层条件、岩浆运动情况以及长时间风吹雨林等作用的强弱,因此在广西金矿床开采及找矿的实践工作中,需要认真了解及掌握当地地质情况以及地质状况,有针对性地了解并认识广西金矿资源的实际分布规律及其具体成矿情况,那么将对日后广西省的金矿普查及找矿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广西金矿的地质状况1.1广西省地层情况我国广西省位于南岭成矿带的西部位置,并且作为全球环太平洋以及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地区之一。
现阶段我国广西省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以及结构演变,已经发育非常成熟,因此当地地质条件也比较完善、齐全,在广西省内出露地层结构自从元古界一直发展至第四系,其中在元古界时期作为发育时期,特别是其中的泥盆系获得最为广泛的发育,最终演变成为目前标准的华南产地。
广西省由于其地质条件相对特殊,因此沉积矿产异常丰富。
并且在各个地层结构中具有其自身不同的含矿性,然而最为根本的地质含矿层则位于地质结构中的石炭系、二叠系以及泥盆系,与此同时这几种地质结构层共同组成了广西省的复矿沉积建造类型,尤其是地质结构层中的中上盆泥层系是在沉积矿床结构与多金属层金矿床层的核心层位。
1.2地质构造分析在广西省的区域构造以及地质演变方面,我国广西省具体上地理位置属于滨太平洋和特提斯——喜马拉雅这两大核心构造地区的复合性部位上,并且处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南一段,广西省西北部和扬子准地台在远古时代就具有过渡的性质。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一、什么是黄金中华民族是发现、生产和使用黄金最早的民族之一。
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它那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
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金实质上是人所发现的第一种金属。
”时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那时人们用磨制的石器,将采来的自然金加工成各种形状的贡品和器物,渐渐地认识了黄金与众不同的特性。
黄金以它的美丽、稀有、名贵、稳定和极好的延展性倍受人类的喜爱。
金的化学元素符号是A u,它来自拉丁文AURNM,其原意为曙光,它是从朝霞一词衍生出来的。
黄金由于闪闪发光,人们习惯地把它和太阳相提并论。
古人崇拜黄金像崇拜太阳一样,因此有关黄金与太阳的传说很多,流传也相当广。
二、金矿原料特点1)金的原子序数为79,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第一副族(IB),属铜族元素。
其原子核由79个质子和112个中子组成,属奇-偶型核类,由此决定了金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很低。
金在自然界仅有一个稳定同位素197,金在常温下为晶体,等轴晶系,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少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
纯金为金黄色,含有杂质时其颜色可相应变化,如含银或铂时颜色变淡;含铜时颜色变深。
根据在试金板上划下的金的条痕色泽,可估计金的成色。
高成色金条痕为赤黄色;含1 0%的银时其条痕为悦目的金黄色;含银20~30%时为草黄色;银含量超过30%则具有黄中带绿的色调;含银超过50%则丧失金所固有的黄色而近于银白色。
金具有耀眼的光泽,白光下反射率平均为74%,随着含银量的增加,反射率增高,金硬度增大,密度减小。
故可根据硬度来确定金的成色(表3.18.1)。
金的挥发性极差,在熔点温度之上至1300℃几乎无挥发性,但在煤气和CO气氛中挥发性大大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
我国是一个金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目前发现有8个主要的金矿成矿带,根据对金矿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大型金矿一般存在于金矿床密集的区域,而且大型金矿与中小金矿存在着共生的特点。
根据对金矿形成的空间和矿床类型分析,综合各种定量预测数据,可以判断我国的金矿资源潜力非常大,在地理分布上西部和东部深部都有较大的找矿空间,本文针对现有金矿带进行分析,寻求未来找矿的方向。
标签: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找矿方向
黄金是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在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的黄金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我国已探明的黄金储备巨大,位列世界前三位。
然而巨大的消耗量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保有基础储量,制约了我国黄金产业的持续发展。
所以,总结我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深挖潜力,积极寻求新的金矿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1金矿成矿地质环境概述
我国的地质构造属于非稳定型古陆,处于亚欧大陆板块的东南部。
众多的造山带和微陆块和小陆块共同组成了我国复合大陆的特征,我国大陆的主体属于华南板块、塔里木-华北板块及藏滇-印度板块,我国大陆北部则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台湾地区属于菲律宾板块。
我国的现代大陆主要陆块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步演化拼接成现代大陆。
陆核和陆块的发展主要在晚元古代早期阶段。
陆缘发展阶段从震旦纪开始,历经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这期间受到了亚洲洋、特提斯-古印度洋和太平洋-太平洋三个动力学体系的控制。
由于地球在形成大陆期间其动力学环境非常复杂,陆-陆、洋-陆俯冲碰撞非常频繁,形成了大陆边缘,板块碰撞和聚合状况多发,形成了古生代亚洲构造的成矿区域。
目前我国的地质构造环境和轮廓在华南板块、塔里木-华北板块及藏滇板块之间,还包括西伯利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等碰撞形成的。
在复杂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下,我国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岩浆活动较多,沉积类型多,变质作用非常强,这些非常有利于金矿的地质条件形成,而且在喜马拉雅期和燕山期是中国与相邻区域进行地层物质运动和互相作用最为剧烈的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形成构造-岩浆-成矿的阶段。
2金矿床类型的分类
金矿床的分类长期以来存在较大分歧,作为一种特殊矿种在分类上也非常重视。
通常金矿床分类在研究上的分类众多,根据金矿床的大地构造环境进行分类可以分出六种类型,金矿含量介于100-1000吨范围之内,包括造山带型金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铁氧化物型铜-金矿床、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床、富
金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和沉积喷气矿床、铜-金斑岩型金矿床六种类型。
矿石和蚀变矿物组合、成矿流体的压力和成分等是这些分类的基础因素,显示出不同金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由于金矿类型在中国金矿的类型分类上难以概全,因此从客观角度进行可操作性分类,依据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及地质构造环境特征进行划分,可以将我国的金矿床划分为独立岩金矿床、伴生金矿床和砂金矿床几种主要类型。
2.1独立岩金矿床[1]
独立岩金矿床是以容矿岩系作为划分的一种类型,其可以分为八种分类。
(1)后期花岗岩中的金矿床,后期花岗岩俗称绿岩带。
(2)浅变质碎屑岩中的金矿床,这是一种元古界-古生界时期形成的板岩、碎屑岩、片岩、千枚岩等岩系。
(3)沉积岩中的金矿床。
(4)次火山岩和火山岩中产出的金矿床。
(5)海相火山岩中的金矿床。
(6)中深层侵入岩及其外接触带中的金矿床。
(7)风化壳中的金矿床。
(8)沙砾岩中的金矿床。
2.2砂金矿床
原生金矿床或者含金地质体经过地表的物理作用力,逐步形成了金矿的富集和聚集,形成了新生界松散堆积物种的一种砂金矿床。
在我国的四川、内蒙古、甘肃、西藏、青海和黑龙江等地都是砂金矿床分布较多的地区,这种类型大约占据了整个金矿床资源百分之八的比重。
2.3伴生金矿床
我国的金矿资源主要是伴生金矿床提供的,超过查明储量的五分之一,而且资源的保有量占到接近三分之一。
金矿床伴生在矽卡岩型、斑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铜及岩浆型有色金属矿床之中,我国的分布区域主要在南岭地区、长江中下游等地区,而且其分布存在相对集中的特点。
3金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
我国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金矿这种重要矿床资源,其形成和演化由于受到了我国特有的构造单元和演化控制,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特点,时空集中分布趋势明显,在分布上以区带形式构成了成矿区带。
矿床资源具有成矿潜力的地质单元形成了成矿区带,成矿的地质演化过程和地质环境都是由成矿区带来进行主导的,形成了具有匹配区域成矿作用和成矿信息、特定时代形成的同类矿床,形成了金矿床相对集中分布的一个区域空间。
4金矿床的时间分布规律
地质的演化在某个阶段形成了特定的产物就形成了矿床,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也是指的在形成金矿床相对集中的一个成矿时期,这与成矿区域的地质构造及演化存在着非常密切的相互关系。
准确分析金矿床的时间分布规律,可以进一步掌握金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矿床成因,为进行金矿床的普查和未来预测提供积极有效的科学依据,也是一项重要的金矿成矿研究内容。
5我国金矿的找矿方向策略分析
5.1针对我国的金矿资源进行总体预测
我国在金矿资源的开发潜力方面开展经常性的定量预测,已经对我国的总体资源量有了相对详细掌握。
通过对我国的金矿进行模型分析,不仅掌握了我国资源储量的总量,根据已经控制的金儲量,还掌握了潜在资源量。
通过我国的金地球化学块体分布图分析,可以实现对我国远景金资源量的预测,虽然不同的预测手段不同,但是我国在金资源的潜力是巨大的,总体上看我国在山东、滇黔桂交界地区、陕甘川交界地区以及青海、豫西、秦岭、西藏冈底斯、辽宁等地区的金资源储量潜力还非常大,未来的找矿区域要侧重于这些地区。
5.2金矿找矿方向进一步明确[2]
近年来,我国在黄金的矿床勘查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发现了一批新的金矿产区和资源,金矿资源的总储量不断创造新的高度。
然而,由于当前对金矿资源的勘查力度不够大,资源的潜力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很多的金矿成矿区带在已经探明的储量和预测的资源总量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条件恶劣,技术设备相对落后,金矿勘查人员对于西部的金矿勘查工作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我国的矿产勘查与国外基本相似,都是以地表矿和意识别矿的勘查作为勘查工作的开始,金矿的勘查也是遵循这一原则,而后再向着难识别矿、隐伏矿及盲矿进行勘查工作的转变,而且我国从地理区域的转变也是从中东部向西部地区,从经济相对发达区域向边远的艰苦地区不断进行勘查工作的转移。
在勘查上,要采用最先进的勘查手段和地质理论,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勘查的成本,提高金矿勘查的成功率。
当前我国的金矿勘查逐步转移到了西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具有
金矿形成的地质条件,通过实现勘查的技术更新,勘查理论的不断完善,必然会实现我国西部地区金矿勘查的潜力开发,加之当前的勘查工作还不全面,因此这些地区的金矿资源潜力非常大。
6小结
我国的金矿类型种类繁多,只要掌握其时间形成的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就可以实现金矿成矿原理的实现,在进行金矿勘查的过程中,实现新的勘查理论应用,新的勘查技术投入,对于实现我国金矿资源找矿空间非常大。
参考文献
[1]牛翠炜,中国金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及地质背景[J].矿物学报,增刊,2011年.
[2]张文钊等,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成矿规律与找矿方法,2014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