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湘西沃溪金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深部找矿
湘西沃溪金矿田断层构造成矿机理初探

.
岗岩Βιβλιοθήκη 护也 有认为是印
支期
长 肉 形 成 的 , 致 于 郭 家 岭花 岗
岩一
/
有人也 认
为是太 古代稍 晚 于 玲 难芯 岗岩之清面形成 的
棍
合
花
0
岗
岩
,
一
更 多 的人认 为燕 山 时 期 的 侵人
花 岗岩 ,
,
’
一1 ‘
作 者通 过近年来 的研究 , .完全 向意和 支
持郭家 岭花 岗闪 长岩成矿 的见解 一 并确认其
纪 念 地 注 学 说 仓1 立 排 二Π 周 年学 术 论 文 摘 要3以4
脚 6 Τ < ∀7# ∃ ∀< 5Θ 7 ∃ ∋ ∋ & 7 # ∀ Υ −# ∀(Θ ∋ < ∀Π∃ 9 , ∀Π 6 ∋ ∋ Π ∃ 7<
Θ 5 Μ (ς # ≅ Π ∃ Θ 7Ω 3班 4
岩 卜发 育 众 多 的 层 问 断 层 和 小 褶 皱 , 其 中层
各种 金属 元索便 从 中析 出 此为金成 矿 的前 奏,
以剪切挤压为主 , 以 后转化 为张性、 张势
不 同成 矿阶 段 温 度 、 压力 的 变化 与 断层
性 ! 断层 内部为 含 矿石 英 脉 , 偶 夹 围岩碎
活动 密切相 关 , 断裂活动 早期 以强烈 剪切 挤
块 , 向外 ∀ 断 层 影 响 带 # 依 次 为 蚀 变 板 岩 ,
成 矿作了 准 备 断层 内部 Ο Κ 、 Π . 条 件是 探讨矿质 沉淀’
种岩 石 化 学组分 的 变 化 规律 相对 应 、
逐渐升高 , 并 在断层 内部富集成矿箭 质变化规律是断 层 构造 作用 的结 果 ,
湘西沃溪钨锑金矿床超纯自然金

卷(Volum e)24,期(Num ber)1,总(SU M)83页(Pages)51~56,2000,3(Mar.,2000)大地构造与成矿学Geotectonica et M etallo g enia湘西沃溪钨锑金矿床超纯自然金彭渤1,Adam Piestrzy nski2,陈广浩1(1.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13)(2.U niv ersit y o f M inin g and M etallur g y,Cracow,Poland)摘要:湘西沃溪钨锑金矿床产有自然界中十分罕见的超纯自然金。
超纯自然金的Au含量在99%以上,Fisher成色接近1000。
自然金中含有A g、Pb、Zn、Cu、As、Sb、H g、Bi等显微化学组分。
与一般自然金相比,超纯自然金的Ag含量显著偏低,而Pb、Zn、As、Sb、Hg、Bi等显微化学组分含量趋于偏高,且较稳定。
理论分析表明,超纯自然金的形成与强氧化性的酸性成矿流体有关。
流体中金、银主要以M eCl2-(Me=Au或Ag)的络合物形式迁移。
推断矿床成矿可能与区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
关键词:超纯自然金;显微化学组分;成因;湘西沃溪中图分类号:P611;P618.51;P6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552(2000)01-06与世界其它地区的同类矿床[1989,Br ill&Beaufort;1993,Guillemette&W illiams-Jones;1995,Cho van et al]相比,湘西沃溪矿床是一十分典型的W-Sb-Au型矿床。
该矿床产有自然界中十分罕见的超纯自然金。
已有研究[1981,徐国风;1986,罗献林;1994,蔡长金等]虽已认识到该矿床自然金具极高的纯度等特征,但对自然金进行系统而精确的显微化学组分的分析和研究尚很缺乏。
大量的实验研究[1987,Shikazono&Shim izu;1995a,b,Gamm ons& W illiam s-jo nes]表明,这样高纯度的自然金反映了重要的矿床成因信息。
湘西金矿床构造成矿分析

2 7 7
表 1 1 9平 v 下构 造 蚀变 带岩石 化 学全 分析 结果 ( ) . %
Ta l O tm i a o be 1 e c lc mp st n o we l r d sr cu a o e r c s f o v4 o e v i tNo 1 e e o ii f l r a t e t u t r lz n o k r m r en a . 9 lv l o o e
一
流 体 相 互 作 用 与金 成 矿 " 编 号 :0 0 0 ) ( 4 0 2 21
作 者简 介 : 定 良(9 2一) 男 , 南宁 乡人 , 郭 16 , 湖 副研究 员 , 主要从事 构造 成矿学 研究 .
维普资讯
第 3期
郭 定 良 等 : 西 金 矿 床 构 造 成 矿 分 析 湘
造 位 置 是 江南 地 洼 区 , 峰 地 穹 系 , 峰 地 穹 由北 东 雪 雪 转 向北 东 东 的 转 折 部 位 . 矿 田 出露 地 层 有 : 古 界 的 冷 家 溪 群 , 溪 群 , 元 板 震 旦 系与 上 白垩 统 地 层 .前 者 系 一 套 巨厚 的浅 变 质 海 相 沉积 粘 土 岩 和 碎 屑岩 , 者 为 陆相 沉 积 厚 层 , 后 巨 厚 层 状 红 色砾 岩 .板 溪 群 的 马 底 驿 组 是 主 要 的含 矿 围岩 . 自上 而 下 可 分 为 三 个 岩 性 段 . 矿 田 构 造格 局 主 要 是 东 西 ,北 东 向断 裂 与 规 模 较 大 的仙 鹅抱 蛋 隆 起 和较 大 规模 的 反 " " 褶皱 . S形 主 要 断 层 是 东 西 向 的沃 溪 逆 断 层 与 柑 子 坪 正 断 层 ,主 要 褶 皱 是 沃 溪 背 斜 和 肩 尖 向斜 .本 区 岩 浆 岩 无 出
湖南西部钨锑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应用

地
质
找
矿
论
丛
V0 1 . 28 NO . 1 Ma r . 2 0 1 3: 07 0—0 7 7
Con t r i bu t i ons t o Ge o l o gy a nd Mi n e r a l Re s o ur c e s Re s e a r c h
在湖 南西 部 , 东 起益 阳 , 经 常德 , 西到沅 陵 , 西南
起 自洪 江 , 南 至 会 同、 靖州长约 5 0 0 k m 的地 带 , 分
达 1 0 0 0余 k m, 这 一 巨 大 的深 切 上 地 幔 的断 裂 系 统, 严格 地控 制 了湖 南 前 寒 武 系浅 变 质 岩 系 中大 部 分金 矿 的成 生与 展布 , 从而构 成 巨型金 矿成矿 带 ] 。 地 史上 , 处 于江南 古 岛弧 西 段 的雪 峰 古 岛 弧 为 元古 宙扬子 板块 的岩 浆 弧 , 大 面积 分 布 有 中元 古 界 江南 地体南 缘 的大陆边 缘活 动坳 陷带 的冷家 溪群 含
有关 的 , 在空间、 时 间 和 成 因 上 有 联 系 的 不 同 矿 物
1 区域 地 质 背 景
湖南西 部雪 峰弧 形构造 带地 处扬子 板块 与华 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元素) 组 合 的矿 床 , 包 括 钨锑 金 矿 床 、 锑 金矿 床 、 锑
砷金 矿 床 、 砷 金 矿床 、 钨 金 矿床 及 单金 矿 床 , 组 成 湘
金 基性 火 山喷发 建 造 , 新 元 古 界 弧 问 及 弧 后 海 盆 板 溪群 含火 山碎屑沉 积 建造 、 盆地含 金浊 流沉 积建 造 ,
湘西沃溪矿床中黑钨矿的地质特征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湘西沃溪矿床中黑钨矿的地质特征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祝亚男;彭建堂;刘升友;孙玉珍【摘要】沃溪矿床位于湖南雪峰山金锑(钨)成矿带中段,是该带最大的、也是惟一发育Au-Sb-W成矿元素组合的矿床。
尽管该矿的研究程度较高,但人们对该矿中重要的含钨矿物--黑钨矿的研究很少。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研基础上,对该矿黑钨矿的地质特征和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其矿床成因、成矿流体性质及物质来源等信息。
沃溪矿床黑钨矿矿脉以顺层的含矿石英脉为主,同时发育各种节理脉;节理脉常相互交错,表现出多阶段成矿特征。
矿脉中黑钨矿常与石英、碳酸盐及硫化物共生,形成具有热液充填特征的矿石构造。
该矿黑钨矿的REE含量很低(1.62~4.58μg/g),明显低于南岭与花岗岩有关的黑钨矿;其HREE相对富集,并具有 Eu、Sm、Gd、Tb 异常及 MW 复合型四分组效应等特征,这可能与成矿流体的氧逸度及络合物的稳定性有关。
同时,该矿黑钨矿的 Y/Ho 值均小于28,指示其成矿流体中以 CO2-3(HCO-3)络合物为主。
与南岭地区黑钨矿相比,该矿黑钨矿中S c含量高而N b和Ta含量很低,这可能与该区黑钨矿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成矿流体对深部岩石的淋滤作用有关。
沃溪矿床中黑钨矿的地质特征、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组成明显有别于南岭石英脉型黑钨矿,为其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无直接成因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The Xuefeng Uplift Belt in western Hunan is an important Au-Sb(-W) mineralization belt in South China. The Woxi deposit, as the largest deposit with a unique element association of Au-Sb-W inthis region, has attracted attentions of numerous geologists. Researcheson ore genesis, fluid inclusion, stable isotope, ore fabric, ore-controlling tectonic and mineralogy have been well conducted in this deposit;however, wolframite in this well studied deposit receives less attention. In this study,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olframite in the Woxi deposi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s, and its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are analyzed by ICP-MS in order to constrain its ore genesis, the nature of the ore-forming fluid and the source of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In the Woxi deposit, most wolframite-bearing ore veins occur as bedding quartz veins, whereas the others appear as joint veins of various types indicating there exist multi-stage tungsten mineralization events in this area. Besides, the ore commonly exhibits open-space filling structure and the wolframite is frequently intergrown with carbonate and sulfide in this depos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E concentrations of wolframites from the Woxi deposit (1.62-4.58μg/g) are distinctl y lower than those of wolframites from granite-related tungsten deposits in the Nanling Range. The REE geochemistry of the Woxi wolframite is characterized by HREE enrichment, Eu-, Sm-, Gd-and Tb-anomalies, as well as a peculiar composite M- and W-type tetrad effect. All of these features are probably controlled by the oxygen fugacity and the stabilities of complexing agent in the ore-forming fluid. Moreover, the Y/Ho ratios (<28) of wolframites from the Woxi deposit reveal REE and Y speciation is dominated by (bi)carbonate-complexes in wolframite-precipitating fluid. In addition, the content of Sc of wolframite from this deposit is high but the contents of Nb and Ta are low, which probably resulted from high pH, low Eh conditions during the crystallization of wolframite and from the leaching of the underlying older continental rocks by the hydrothermal fluid. Generally, the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olframite in the Woxi deposit, which are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ose quartz vein-type wolframite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granite intrusions in the Nanling Range, provide new evidences for no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ungsten mineralization and magmatism in the Woxi deposit.【期刊名称】《地球化学》【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14页(P287-300)【关键词】矿床地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黑钨矿;沃溪Au-Sb-W矿床;湘西【作者】祝亚男;彭建堂;刘升友;孙玉珍【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0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02;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湖南辰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沅陵 419607;湖南辰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沅陵 4196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P61华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钨矿集中区, 已探明的WO3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90%。
湘西沃溪Au_Sb_W矿床中富放射成因锶的成矿流体及其指示意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研究成果・Bulletin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 eochemistryVol.22No.3,2003J uly 收稿日期:2003204216收到,05228改回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 1999043200),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KZCX32SW 2125)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彭建堂(1968—),男,博士,副研究员,矿床地球化学.湘西沃溪Au 2Sb 2W 矿床中富放射成因锶的成矿流体及其指示意义彭建堂,胡瑞忠,赵军红,符亚洲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摘 要:研究表明,湘西沃溪Au 2Sb 2W 矿床白钨矿的Sr 含量很高,为1455~6810μg Πg ;87Sr/86Sr 为0.74675~0.75003,明显不同于国外金矿中的白钨矿,表现出显著富放射成因锶。
沃溪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一种显著富放射成因锶的热水溶液,暗示成矿流体不可能是类似于现代大洋中脊喷出的热液或古海水,其矿床成因并非前人所认为的“海底热泉(卤水)沉积成因”或“海底喷流沉积成因”。
矿床中这种显著富放射成因锶的成矿流体,很可能是热水溶液对下伏古老基底淋滤或是对元古界赋矿地层中的碎屑岩选择性优先淋滤所致。
关 键 词:成矿流体;富放射成因锶;矿床成因;沃溪Au 2Sb 2W 矿床;湘西中图分类号:P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802(2003)0320193204 沃溪Au 2Sb 2W 矿床位于湖南雪峰山金2锑成矿带的中部,是江南古陆产量最高的金矿,其金、锑储量均具大型规模。
由于其悠久的开采历史和独特的成矿元素组合,而闻名于世。
我们研究发现,白钨矿的锶同位素组成异常高,成矿流体为一种显著富放射成因锶的热水溶液,暗示成矿溶液不可能是类似于现代大洋中脊喷出的热液流体或古海水,很可能是来自下伏结晶基底或是对赋矿元古界碎屑岩进行选择性淋滤的产物。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成因与沃溪断层的控矿作用分析

脉 型三 种类 型 : ( 1 ) 层脉特征 : 含 矿石 英 脉沿 层 间 断
裂充填 , 与 岩 层 产状 基 本 一 致 , 局部小角度相交 , 走 向和倾 向由上部 至深 部发 生急剧 变化 , 倾 角在 2 5 。 ~ 3 5 。 , 局部 达 4 0 。 ~5 0 。 , 甚 至直 立 和倒 转 。层 间 断 裂 在其 背 、向斜 轴部 剥 离 张开 部 位 常 形 成 厚 富矿 体 ,
为全 面 的认 识 与 判 断 , 对 深 边 部 探 矿 具 有 深 远 的 指
导 意 义。
2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矿床 赋存 于板 溪群 马底 驿组 中上段 紫 红 色绢 云
1 区域 构 造
矿 区在 区域 上 位 于 江 南 古 陆 中段 , 雪 峰 隆 起 带 由北转 为东 西 向转折部 位 的东南 侧 。本 区 中上元 古
是与 沃溪 断层 呈假 整合 接触 , 受 这 些 因素 影 响 , 在矿
岩。上古生 界 白垩 系为一套 厚层 块状 红色砾 岩 。 区域构 造 为一 系列响 水洞 穹 窿 、 仙鹅 抱 蛋穹 窿 、
明月 山穹 窿组 成 北 东 东 向复 式 背 斜构 造 , 称 为 古 佛
山背斜 。同时 发 育 北 东 东 向 的沃 溪 大 断 层 、 冷 家溪
界 有两 个 不 整合 , 三 个 构 造层 。下 构 造 层 为 冷 家 溪
母钙质板岩 中。在垂直剖面上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着 V8 、 V7 、 V4 、 V3 V3 、 V3 2 、 V 2、 V 1 等矿 脉 。按 矿 体产 出状态 可分 为层 脉 型 、网 脉 型 、节理
沃溪钨锑金矿床成矿的独特性

底驿 组 呈反 “ ”形分 布 。 S 区域 性 的 E 向沃溪 拆 W 离 断裂 纵贯 全 区 , 矿床 主要 导 矿兼 容 矿的 构造 。 是
目前 已发 现矿 脉 7条 ,均 位于 沃溪 断 裂 下盘
收 稿 日期 : 2 0一 O— O O1 g 7
维普资讯
o t W oxi f he W — Sb— A u de ost p i wa s u e f l i t s s t did uly n hi pa r . M e a l ge e i pe s t lo n tc
pa tc a iy o t W o W — Sb— A u d po i a d is pr s c i g s g fc n e i r iul rt f he xi e s t n t o pe tn i niia c s d s r b d t O. e c ie O
湖
南
冶
金
第 4期
次 有绢 云 母 、叶蜡 石 、方 解石 、绿 泥 石 、白云母 、 铁 白云 石 、 伊利 石 等 。金 主要呈 显 微金 、次 显微
围 ,平 行 分布 ,叠 置 产 出 。但 在地 表 一般 仅 见绢 云 母 化 蚀变 带或 断 层泥 线 , 5 ~ 53 0m。 矿 长 O 0 金 化 按 其产 状形 态 可划 分 为 3类 ,即层 间脉 ( 间 层
石英 脉 )型和 主 要产 于 层 间脉 下盘 的 细脉 带 型 以
wO3 . 2 ~ 0 7 ,S . 8 ~ 5 5 6 2 0 .5 b 2 5 . 5 /,Au 9
在 区 域 构 造 上 , 矿 床 地 处古 佛 山倒 转 背斜 该 北翼 。 以唐 浒 坪断 裂 为界分 成 东西 两段 : 西段 为 仙 鹅 抱蛋 穹 隆状 复 背斜 , 段 为拖 毛岭 复 背斜 。 床 东 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湘西沃溪金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深部找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先进技术对沃溪矿床V3矿脉深部(29中段)矿体进行了矿石矿物学研究和分析。
发现深部矿体自然金中含有Ag、Sb、Pb、Bi等杂质元素的含量明显比浅部(24中段以上)自然金相应组分的含量偏高,深部自然金的成色(≤995)比浅部自然金的成色(≥999)明显偏低;深部矿体矿石中发育辉锑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硫锑矿、车轮矿等矿物.形成明显比浅部矿体组成复杂的矿物组合.显示矿床深部发育Au—Pb—Zn—Bi Cu 的矿化作用。
上述表明:沃溪矿床深部可能发育具Au—Pb—Zn—Bi Cu等元素组合的新矿体它不同于浅部的w—sb—Au元素组合的特征。
因而深部找矿工作应多注重Au—Pb—Zn—Bi Cu多元素矿床。
关键词:深部找矿;矿化;金矿床;湘西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through advanced technology to WoXi deposit V3 veins deep (29 middle) orebodies on ore mineralogy research and analysis. Deep natural gold ore bodies found contain Ag, Sb, Pb, Bi impurity element content than obvious shallow (24 middle above) nature gold content of corresponding components on the high side, deep natural gold, who (or 995) than shallow natural gold quartile (999), who obviously low; Deep ore body in the ore development stibnite, pyrite, depressed, chalcopyrite, tetrahedrite, sulfur TiKuang, wheels ore mineral etc. Formation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minerals of shallow orebody complex combination. Shows the deep deposit growth Au-Pb-Zn-BiCu of mineralization. The above shows that: WoXi deposit may have Au-deep development of Pb, Zn-BiCu 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such as the new ore body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shallow w-sb-Au element combination of features. So deep prospecting work should notice more Au-Pb, Zn-BiCu multiple-element deposit.
Keywords: deep prospection; Mineralization; Gold deposits, xiangxi
1 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位于板溪群马底驿组紫红色板岩中,已有大量文献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概括。
矿床V3脉是主要的工业矿脉之一。
V3矿脉为似层状,由6个扁豆状或透镜状矿体组成。
矿体/脉沿层间断层产出,且总体与地层产状一致。
在矿区西部,矿体走向近EW ,倾向N;矿区东部矿体走向变为SEE向.倾向呈NNE向。
矿体倾角较缓.在25~3000浅部(24中段以上)矿体均沿倾向向NE 侧伏呈舒缓波状延伸。
深部矿体发生褶皱.多沿倾向向NEE方向侧伏。
矿体地表延伸在1 km以上,单个矿体长度为75~190m、倾向延伸为550~1975m、平均厚度约为0.52 m。
矿脉发育含金石英脉、块状辉锑矿一白钨矿矿脉、块状白钨
矿—含金石英脉、块状辉锑矿含金石英脉等主要矿化类型。
浅部矿体自东而西,依次发育锑—金、锑—金—钨、金—钨等矿化类型。
总体上,自东向西,锑矿化趋于减弱.而钨矿化趋于加强。
2 研究方法
已有研究对该矿脉浅部矿体(24中段及以上)进行了较多的矿石矿物学观察和分析[5-9]。
本次野外工作对V3矿脉深部(29平以下)矿体进行考察.并主要对该矿脉发育的块状白钨矿一含金石英脉、块状辉锑矿一含金石英脉等矿化类型进行采样。
室内切制矿石光片,并利用显微镜进行矿物学鉴定和观察。
然后借助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手段对光片上的目标矿物进行矿物学分析研究。
电子探针分析(EMPA-EDS)在波兰亚盖隆大学地质研究所的Tracor TN-2000型电子探针分析以上进行。
电子探针分析工作条件是:加速电压为20kv,通过样品的电流为15nA、电压为20.0kv。
所有标准和谱线为:Cak (CaCO3)、WL (100%)、FeK (Fe) 、SK(100%)、AuL (100%)、SbL (100%)。
3 研究结果
显微镜下见V3矿脉深部块状辉锑矿含金石英脉、块状白钨矿含金石英脉等矿石的矿石矿物组成主要为:白钨矿、辉锑矿、自然金、黄铁矿、闪锌矿等,次有黄铜矿、锑铅矿物相等。
黄铜矿与闪锌矿、辉锑矿、黄铁矿等共生关系明显(图1)。
从自然金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可看出,V3矿脉自然金中含Au为78.78%~94.64%,平均为88.27%(N=19,下同)。
自然金普遍富含Ag、Sb、Pb、Bi等杂质组成,且杂质组分含量依次为0.00~1.27%、0.66%~2.53%、1.98%~8.43%、0.96~11.33%,平均分别为0.52%、1.42%、4.48%、5.65%。
自然金的橙色偏低,多在995以下。
与浅部矿体不同,深部矿体普遍可见辉锑矿、闪锌矿共生现象(图1),辉锑矿、闪锌矿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可见(表1),辉锑矿中含Ag、Au、Pb、Bi等微量杂质元素,与自然金所含杂质组分类似。
辉锑矿与自然金的微量元素含量特征显示:矿石中具有Ag、Au、Sb、Pb、Bi等多元素共生的特征。
另外,辉锑矿中还发育硫锑铅矿和车轮矿,电子探针分析(表2)结果和EDS能谱线(3-a,3-b)显示其分子式分别为(Pb7Sb5.53)S14、(Cu0.945Pb1.2Sb1.065)S3。
图1V3矿脉中黄铜矿、辉锑矿、闪锌矿、黄铁矿共生关系
图2硫锑铅矿和车轮矿能谱曲线
表1 辉锑矿、闪锌矿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注:分析结果为ZAF校正;测点编号对应于图2的编号。
表2 Sb—Pb—Cu矿物相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注:分析结果为ZAF校正,测点编号对应与图2的编号。
4 讨论与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与以往的分析结果对比显示:(1)深部矿体自然金之杂质元素含量明显升高,金的成色明显降低。
深部矿体之自然金中Ag、Sb、Pb、Bi4种杂质元素含量之和平均在11%以上.而浅部矿体杂质元素含量(表2)之和多低于2%r。
而且深部矿体自然金的成色多低于995.而浅部矿体自然金的成色(表2)多在999以上,平均为998.7(N=15),为超纯自然金;(2)深部矿体闪锌矿、黄铜矿、硫锑铅矿、黝铜矿等硫化物矿物种类及其含量明显增多.而浅部矿体主要发育黄铁矿、辉锑矿等硫化物矿物。
矿石矿物组成相对简单;(3)与浅部主要发育W—Sb—Au成矿的特征不同,深部成矿元素及其组合趋于复杂,明显呈现Ag、Au、Sb、Pb、Bi等多元素成矿的特征,即可能发育Ag、Au、Sb、Pb、Bi等有色多金属成矿因此,依据本次矿石矿物的观察研究结果、热液矿床成矿特征和脉状矿床或造山型矿床的成矿元素空间结构模式,推断沃溪矿床深部可能不再属于W—Sb—Au型矿床.而可能发育有Au—Ag—Sb—Pb—Zn—Cu—Bi多元素聚集成矿的矿床。
如果考虑矿床成矿与区域花岗岩浆作用的成因联系,可以认为沃溪矿床深部可能存在寻找大型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前景。
因此,沃溪矿床深部找矿工作不应受传统的W—Sb—Au矿床观点局限.而应注重包括金在内的多元素成矿的特征,寻找大型多金属矿床。
参考文献
[1]彭渤,Frei Robert,涂湘林.湘西沃溪w —Sb—Au矿床白钨矿Nd—Sr—Pb
同位素对成矿流体的示踪地质学报,2006,80(4):561-570
[2]黄瑞华,谭碧富,刘正庚,等.沃溪断层的特征及其找矿意义U].地质找矿论丛,1998,13(2):39—46.
[3]汪劲草,夏斌,雷鸣波,等.伸展型脆一韧性剪切带对沃溪钨锑金矿床的构造控制U].吉林大学学报,2003,33(2):135—140
[4]彭渤,陈广浩,Piestrzynski Adam.湘西沃溪钨锑金矿床辉锑矿脉矿物学特征及其矿床成因指示【I1.矿物学报,2003,23(1):82—90.
[5]彭渤,Piestrzynski A,刘升友,等.湘西沃溪钨锑金矿床黄铁矿中发现Au—Sb矿物相地质通报,2007,26(5):553—55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