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光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黑龙江省争光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黑龙江省争光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王宝权【摘要】争光岩金矿为岩浆低温热液型金矿床.金矿体主要分布在闪长岩、闪长玢岩及接触带附近,北北东、北北西、北东东、北东向构造破碎带、裂隙带为储矿构造.在论述了金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基础上,总结了本区的找矿标志.【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6(025)003【总页数】7页(P244-249,253)【关键词】争光岩金矿;矿床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标志;黑龙江省【作者】王宝权【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争光岩金矿经过2000年的1∶5万水系沉积物及1∶2万土壤测量,又通过槽探工程验证,于当年发现了6条金矿体,至2008年完成普查、详查工作,已成为大型金矿床.笔者在工作中对本区的矿床成因、控矿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希望在相似的地质条件下,对寻找同类型矿床的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争光岩金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北东段罕达气优地槽褶皱带西部.位于三矿沟-多宝山-铜山-争光北西向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南东部.地层主要出露有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少量出露石炭系、二叠—三叠系、下白垩统.区内铜、钼、铅、锌、金矿产大多赋存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侵入岩主要为加里东期辉石橄榄岩及少许蛇纹岩,华力西中晚期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斜长花岗岩,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闪长玢岩、斜长花岗斑岩.其中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与华力西中期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有关,三矿沟铜铁矿与燕山早期花岗岩、闪长岩有关.争光岩金矿床与燕山早期闪长岩、闪长玢岩关系极为密切.矿区构造主要有三矿沟-多宝山-裸河深大断裂,断裂带长约35 km,宽约20 km,断裂带由数条呈北西向断层、褶皱、韧性断裂带、片理化带组成.区内主要褶皱为多宝山复背斜,北西起向南东往小孤山、多宝山至争光一带,背斜轴为北西走向,向北西收敛倾没.断裂主要为走向300~315°的压性、压扭性断裂和断裂破碎带,一般是沿早期背斜轴部纵张断裂发展而来,自报捷至铜山主要分布3条较大的断层.区内发育5条规模较大的韧-脆性剪切带,总体呈北西向平行等距分布.在5条剪切带内由褶皱、断裂、剪切带共同构成总体向南西凸出的北西向弧形构造带,形成时期为华力西期,是区内的基础构造.该构造带控制了华力西中期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及铜、钼矿产的分布.除上述北西向构造,区内还分布有北东、北北西、北北东、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区内分布金属矿产主要有铜、钼、金、银、铅、锌.2.1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中奥陶统铜山组三段,多宝山组一、二、三段(图1).铜山组三段(O2t3)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呈北西向带状分布,倾向210~230°,倾角45~75°.岩性主要为石英粗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凝灰质粉砂岩.该层为Ⅰ号金矿带部分矿体围岩.多宝山组一段(O2d1)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西部,南西、北东端呈零星分布.走向北西,倾向南西(210~230°),倾角45~70°.岩性主要为安山质凝灰岩、含砾安山质凝灰岩、凝灰岩及安山岩.该层为Ⅰ号金矿带大部分矿体围岩.多宝山组二段(O2d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呈北西带状分布,倾向南西(210~230°),倾角50~70°.岩性主要为安山质凝灰岩、安山岩.本段为Ⅱ号金矿带部分矿体围岩,为研区主要赋矿围岩.多宝山组三段(O2d3)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东部(北界与铜山组三段呈断层接触)及中南部,呈北西带状分布.倾向南西(210~230°),倾角50~70°.岩性主要为英安质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及安山岩.Ⅱ号金矿带南部矿体赋存于该段.2.2 构造矿区位于三矿沟-多宝山-裸河北西向深断裂南东段,区内主要发育北西、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构造形成较早,为华力西期,其他断裂形成较晚,大致为燕山期.北西向断裂:断层往往与岩层层面近于平行,产生层间滑动或形成片理化带和原地压碎现象.区内出露较大的断层有两条,一条分布于研究区的北部,控制长度1800 m,两端均延出矿区,为多宝山组三段与铜山组三段接触界面,倾向北东,倾角55°;另一条分布于矿区的中部,区内出露长度1400 m,北西端延出区外,南东端被闪长岩岩体所截,为多宝山组二段与三段接触界面.除上述两条断层,其他规模较小,倾向南西为主,次为北东向,倾角40~60°,最宽为4 m,一般宽0.2~1.2 m.断裂带岩石多具片理化,为压碎岩、断层泥和构造透镜体等构造岩.断裂性质为压扭性,左行扭动.有时可见构造面被后期同方向的张性断裂利用和改造,甚至直接控制金矿体空间分布,反映在北东与北西向构造交汇部位有两组方向的矿脉产出.北东向断裂:通过工程揭露,发现一些规模不等的构造破碎带,最长为400余米,宽度0.2~3.0 m,倾向南东.Ⅰ号矿带大部分矿体受该组破碎带控制,为本区的容矿构造.该组断裂破碎带主要分布在HT-3号土壤异常区内.北北东向断裂:研究区分布两条规模较大的北北东向断裂,一条在矿区东部,区内出露长度1600 m,南西、北东端均延出区外.另一条由相间分布的数条断层破碎带组成宽约80 m,长约1200 m,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倾向北西西,倾角50~70°.断裂带中挤压片理、透镜体、扁豆体及裂隙、节理极为发育,岩石呈碎裂状,颜色变浅,褪色变质显著,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蚀变强烈.该断裂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均呈舒缓波状,属压扭性断层,其穿切矿区规模最大的中生代闪长岩岩体.矿区主要矿体,即Ⅱ号金矿带大部分矿体均受该断裂控制,为本区最重要的容矿构造.北东东向断裂:该组断裂不太发育,主要见于HT-4号土壤异常中部,最大一条长度270 m,宽度最大为15 m左右,一般宽1~6 m,倾向北北西,倾角较缓,一般为30~45°.带内岩石破碎,裂隙、透镜体多见,断裂两侧常见与之平行的片理化现象,扭性兼压性特征明显.有部分矿体受此断裂控制,也为容矿构造.北北西向断裂:该组断裂见于HT-4号土壤异常中部及东部,最大长度为330 m,一般为60~80 m,倾向多为南西西,具扭性兼张性特点.该组断裂也控制部分金矿体.北西西向断裂:矿区东部分布两条平行断层,长度分别为450 m、320 m,两侧均被北北东向断层所截,东侧延出区外.其他尚有规模较小断层分布,宽度一般在0.2~1.8 m,最宽可达10 m,但长度不大,有少量金矿体受其控制.2.3 侵入岩侵入岩种类比较单一,主要为燕山早期闪长岩、闪长玢岩,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出露面积1.8 km2,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区内大部分矿体分布于该岩体内,为本区重要的赋矿围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除此之外,还分布一些更晚的闪长玢岩、闪斜煌斑岩、辉绿玢岩等脉岩.2.4 变质作用本区变质岩出露极少,主要有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绢云绿泥板岩、凝灰质板岩、千枚岩,属于绢云母-绿泥石绿片岩相岩石,为区域变质岩石.2.5围岩蚀变区内岩石蚀变主要有硅化(石英化)、绢云母化、黄铁矿(褐铁矿)化,这3种蚀变矿物空间上往往相伴产出,也是本区与金成矿最密切的一种蚀变组合类型.除此之外,还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钾化等,但与成矿关系不大.本区蚀变分带不明显,与金成矿有关的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褐铁矿)化为成矿期线状蚀变,蚀变带宽度明显大于矿体宽度.而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即青盘岩化为早期的面状蚀变,该蚀变组合在区内呈大面积出现,几乎各类岩石中均有分布.硅化(石英化):多分布在矿体及构造破碎带内,大部分呈细脉、网脉状产出,并反映多期热液活动特点.本区至少存在3期以上硅化过程,第一期呈弥漫状硅化;第二期呈微细脉(宽0.1 mm左右)产出;第三期呈细脉状(1mm左右)与黄铁矿(褐铁矿)相伴产出,为金的主要成矿阶段.绢云母化:呈鳞片状分布于矿体及破碎带、裂隙带中.主要有两次活动,第一期为广泛的动力变质产物,第二期与金的成矿有密切关系.黄铁矿(褐铁矿)化:在区内广泛分布,并具多期性,主要呈浸染状、细脉状、星点状产出,地表的黄铁矿多已氧化成褐铁矿.黄铁矿生成有3期,第一期呈浸染状、星点状分布;第二期主要呈细脉状产出;第三期呈团块、细脉、星点状,往往与团块、细脉状石英相互共存,该期与金的成矿最为密切.绿帘石化:为本区常见蚀变,主要分布于安山岩,次为闪长岩中,往往与绿泥石碳酸盐相伴产出.既有面状蚀变又有线状蚀变,活动期次至少为3期以上.绿泥石化:分布相当普遍,几乎各类岩石(以安山岩、闪长岩、安山质凝灰岩为主)均有分布,而且蚀变强度大,主要为面状蚀变❶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岩金矿普查报告.2006..3.1 矿体本矿区划分3个矿带:Ⅰ号矿带分布在矿区最北部Ht-3异常区,多呈北东向分布;Ⅱ号矿带分布在矿区中部Ht-4异常区,矿体主要呈北北东、北北西、北东向展布,该矿带规模最大,主矿体均分布在该带,金资源量约占全区94%;Ⅲ号矿带规模最小,分布在矿区南部Ht-7异常区.主矿体有Ⅱ-27、Ⅱ-15、Ⅱ-13,分别叙述如下(图2).Ⅱ-27矿体:矿体长度420 m,呈北北东向脉状分布.最高品位为585.85×10-6,平均品位9.11×10-6.矿体均厚度为2.15 m,最大延深(斜深)200 m,一般延深在140 m左右,沿走向、倾向有分支复合、膨胀收缩现象.矿体厚度、品位变化较大.矿体倾向277~284°,倾角55°.赋矿围岩大部分为蚀变闪长岩,少量为安山岩、绿泥绢云板岩.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矿石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该矿体严格受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Ⅱ-15矿体:矿体长度274m,呈北东、北东东向分布,平均厚度为2.84 m,最高品位67.3×10-6,平均品位5.88×10-6.矿体最大延深(斜深)118 m,矿体形态较为复杂,为不规则脉状,沿走向、倾向有膨胀收缩现象.矿体产状较缓,倾向为330~4°,倾角35°.赋矿围岩大部分为绿泥绢云板岩,少量为凝灰岩.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细脉-黄铁矿细网脉型.Ⅱ-13矿体:矿体长度290 m,总体呈北北东—北北西向分布,形态为不规则脉状,平均真厚度为2.42m,最高品位84.13×10-6,平均品位4.58×10-6.矿体倾向241~288°,倾角50~74°.矿体大部分赋存在闪长岩内,少量赋存于绿泥绢云板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矿体严格受北北东—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控制.3.2 矿石3.2.1 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其次为压碎结构、溶蚀交代结构、交代残留结构、溶蚀结构.矿石构造有稠密浸染-团块状构造、浸染-条带状构造、脉状-浸染状构造.3.2.2 矿石矿物成分根据光薄片和重砂样分析结果统计,金属矿物共有12种,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闪锌矿、褐铁矿、黝铜矿,其次为辉银矿、赤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铜蓝.脉石矿物主要有5种: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 3.2.3 成矿阶段本区成矿作用具有持续时间长,含矿热液活动多期次、多阶段性的特点.根据矿石结构及矿物共生组合特点,可初步划分成4个成矿阶段.第一阶段:金-石英阶段,金矿化微量,为早期阶段.第二阶段:金-石英-黄铁矿阶段,生成的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金开始大量沉淀,为主要成矿阶段.第三阶段: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硫化物以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为主,也是本区金的主要成矿阶段.第四阶段:金-石英-碳酸盐阶段,为晚期阶段,此时形成微弱的金矿化.3.2.4 金银赋存状态金主要分布在黄铁矿中,其次在方铅矿、闪锌矿中;而银主要是富集在方铅矿中,其次富集于黄铁矿中.单矿物分析样也发现银的独立矿物——辉银矿(痕量).自然金中含银比较高,平均为22.63×10-2.从本区选送的4个重砂样结果看,其中有3个样见金,自然金多呈不规则片状、树枝状.仅有几粒粒径为0.2~0.3mm,其余粒径均为0.1mm左右.4.1 控矿因素(1)地层: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安山质凝灰岩、安山岩、绿泥绢云板岩中,其次为铜山组安山质凝灰岩.该地层具较高的金丰度,并高出同类岩石的几倍—数十倍,为金矿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见表1).(2)岩浆岩:该区燕山早期闪长岩、闪长玢岩是主要金矿体的赋存围岩.(3)构造:三矿沟-多宝山-裸河北西向深大断裂为区内一级构造,后为燕山早期北东向构造穿切,并导致燕山早期闪长岩岩体侵入,促使金进一步富集成矿.形成较晚的北北东、北东、北东东、北北西、北西向断层直接控制了金矿的形成,为导矿、容矿构造.4.2 成矿规律(1)矿区所有金矿体均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其中以北北东、北东东、北东向为主要容矿构造,次为北西、北北西、北西西向.主矿体受北北东向规模较大的构造破碎带控制,说明构造为本区最重要的控矿因素.(2)金矿体主要围岩为强蚀变闪长岩、绢云绿泥板岩,次为强蚀变安山岩及凝灰岩.(3)与金矿体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硅化(石英化)、黄铁矿(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矿体均位于强蚀变带内,蚀变带宽度明显大于矿体,由矿体向两侧,蚀变强度逐渐减弱.金的品位高低与蚀变强弱同消长.(4)矿体沿走向、倾向多表现为舒缓波状,具膨胀收缩、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的特点.矿体产状、厚度、品位变化较大,反映复合改造构造控矿特征.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矿体边界主要靠化学分析结果划分,反映了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特征. (5)分布在强蚀变带中富含黄铁矿(褐铁矿)的石英脉(宽10~30cm)含金品位高.4.3 矿床成因4.3.1 成岩成矿时代Shen Jun等[1]对闪长岩的成岩时代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闪长岩结晶年龄为480 Ma,形成于早奥陶世.宋国学等[2]对取自争光岩金矿中穿切矿体的脉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测年显示,花岗闪长斑岩成岩时代为436 Ma、长石斑岩为454 Ma.总体显示争光金矿床成岩成矿年龄主要集中在早奥陶世.4.3.2 物质来源(1)氢、氧同位素:武子玉等[3]通过对争光金矿含金石英脉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D值在-63‰~-85‰之间,δ18O值在-0.2‰~-7.0‰.在δD-δ18O投影图上显示,所测样品均落在岩浆水与大气降水之间,靠近大气水一侧,显示本矿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组成.(2)S同位素:Fu Jiajun等[4]对10件黄铁矿进行硫同位素测试,硫同位素数值δ34S变化范围相对较大,在-1.5‰到-12.1‰之间,平均为-4.78‰,稍微偏离陨石硫的特点,证明成矿物质来源较深,可能受到一定的浅源物质干扰. (3)铅同位素:武子玉等[3]对本区矿石及赋矿围岩的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矿石的铅同位素206Pb/204Pb值为17.574~17.950,207Pb/204Pb值为15.538~15.524,208Pb/204Pb值为37.018~37.386,说明成矿物质以地幔物质为主,在上升过程中与下地壳物质有同化混染作用而携带了部分地壳物质.4.3.3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邓轲等[5]对争光金矿Ⅱ号矿带的不同阶段的岩心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统计与研究.结果显示,主成矿期的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的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较发育,包裹体大小多在3~8 μm之间.计算得出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30~250℃之间.稍晚期的含少量方解石的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包裹体均较发育,大小多集中在3~6 μm之间.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于130~230℃之间.成矿后期的方解石阶段,包裹体大小多在2~8μm之间.均一温度多集中在130~150℃之间.整体显示成矿温度在130~250℃之间.为典型的中低温型矿床.根据流体包裹体热力学T-W-ρ-P相图方法和经验公式P1=P0×t1/t0两种不同的方法来确定本矿区的成矿压力,初步估算压力值主要集中在32~69 MPa之间,并按照地压梯度为27 MPa/km计算,得出相应的成矿深度集中在1.1~2.6km,显示为浅成环境.综合上述,矿床成岩、成矿时代集中在436~480Ma之间,S、Pb等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有少量的地壳物质混入.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参与成矿,且成矿流体成分单一.综合分析争光金矿应为早—中奥陶世形成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4.4找矿标志4.4.1 地质标志(1)地层: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绢云绿泥板岩、安山岩、凝灰岩,铜山组安山岩. (2)岩浆岩:燕山早期闪长岩、闪长玢岩.(3)构造:三矿沟-多宝山-争光北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是本区导岩、导矿、控制金矿床的有利位置,北北东、北北西、北东东、北东向断裂破碎带、裂隙带控制了金矿(化)体的形态及产状.多宝山组地层与燕山早期闪长岩体接触带及其附近断裂构造发育地段是控制金矿体的有利部位.(4)围岩蚀变:硅化、黄铁矿(褐铁矿)化、绢云母化,为最佳组合蚀变类型. 4.4.2 地球化学标志1∶5万、1∶1万化探异常:以Au、Ag、As元素为主,伴生Cu、Pb、Zn、Sb、Mo组合异常,具内、中、外带的土壤Au异常.4.4.3 地球物理标志金矿体位于正负磁场梯度带及其附近的低磁区,表现为激电联剖反交点异常.氧化矿体表现为中阻中等极化、原生矿表现为高阻高极化特征.(/Continued on Page 253)(/Continued from Page 249)【相关文献】[1]Shen J,He M C,Ding Z J.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ion on metallogenicepochofZhengguanggolddeposit,HeiheCity,Heilongjiang Province [J].ActaGeologicaSinica,2014,88(supp2):599-600.[2]宋国学,秦克章,王乐,等.黑龙江多宝山矿田争光金矿床类型、U-Pb年代学及古火山机构[J].岩石学报,2015,31(8):2402-2417.[3]武子玉,孙有才,王保全.黑龙江争光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6,42(1):38-42.[4]FuJJ,ZhaoYY,ZengH,etal.Chronologicalandisotopiccharacteristics of Zhengguang gold deposi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J].Acta GeologicaSinica,2014,88(supp2):718-719.[5]邓轲,李诺,杨永飞,等.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J].岩石学报,2013,29(1):231-240.。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作者:刘绘强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8期【摘要】金矿在我国的矿产资源当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分布广泛,但是金矿矿床地质复杂,在开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论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详细地介绍了矿床的类型与地质特征,分别列举了典型的矿床代表,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金矿矿床形成的原因,希望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以更好地认识金矿的地质特征与成因,为矿产的生产提供保障,促进发展。
【Abstract】Gold or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our country, the mineral resources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but the ore deposit geology is complex,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mining.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it introduc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 introduces the types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in detail, enumerate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deposit. The second part mainly studies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gold deposit, hoping to give researchers the relevant referenc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gold deposits, and provide protection for mineral production,promote the development.【关键词】金矿矿床;构造;地质特征;矿床成因【Keywords】gold deposit; structur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of deposit【中图分类号】TD1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8-0131-021 引言金矿就是指具有一定含金量的矿石,可以用于工业当中,经过冶炼提成,能成为精金及金制品。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石英-黄铁 矿阶段 403-360℃
早矿化阶段 石英-硫化物多金属阶段
310-280℃
粒状 星散状 石英脉型 矿体上部
粒状、碎裂、交代 脉状、角砾状 石英脉型 矿体上部
三道湾子金矿床矿物生成顺序表
热液期 主成矿阶段
金银碲化0℃
260-200℃
晚期矿化阶段
表生期
石英脉-碳酸盐阶段
黑龙江省黑河市三道湾子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2013年7月25日
汇报提纲
1、基本情况 2、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3、矿床地质特征 4、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探讨 6、矿床成矿模型、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潜力分析
1、基本情况
研究现状
2000至今,经普查和详查圈定出三条金矿带,50 余条金矿体, 在Ⅰ2+Ⅰ3+Ⅲ1+Ⅲ2-2 四条矿体估算 金资源/储量(122b+333) 21980kg。 伴生银资源/储量(122b+333):126722kg; 伴生碲资源量(333):33536.46kg。 矿石总量:2562178t。
Th (℃)
Me a n = 260.3558 S td. De v. = 40.34077 N = 518
三道湾子金矿流体包裹体全部样品均一温度直方图
流体包裹体盐度
流体包裹体盐度为1.27%-10.53% NaCl eqv, 表明三道湾子金矿的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盐度自 早到晚阶段随均一温度的降低有降低的趋势。
4、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流体包裹体特征
三道湾子金矿流体包裹体以原生为主,主要为气液两 相盐水溶液包裹体,另外有少量纯液相包裹体和纯气相 包裹体型。
金矿矿物岩石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金矿矿物岩石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摘要:金矿的形成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成矿类型种类繁多,不同地区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找矿和采矿人员应重视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多方位特征,加强对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以提高找矿的水平和效益。
目前,我国矿产勘查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创新勘查方法,这样才能将现有资源高效率的开发。
关键词:金矿;矿物岩石;特征;矿床成因;措施1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1.1矿体的性质和分布金矿床的形成条件复杂,且不限于单一矿化点。
一般来说,地质环境在成矿作用的各个阶段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贯穿于矿脉形成的全过程。
此外,岩浆岩和地层因素对成矿作用也有相应的影响。
以连续分布的特殊金矿床为例,矿源常受断裂影响,断裂作用表现出多种复杂的脉状构造。
此外,就金矿本身而言,矿体与构造破碎带围岩之间存在良好的过渡。
此外,金矿体多呈弧形,矿体轮廓光滑规则,矿体呈透镜状。
同时,大多数金矿体在中部具有较大的规模,具有分支重组、挤压繁殖等特征。
过去发现的大多数金矿床具有相对简单的地质特征,尤其是粉砂岩和热液石英岩。
1.2金矿地质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金矿床富矿围岩按矿石性质可分为热液石英岩、硅化粉砂岩、硅化泥岩和硅化角砾岩。
每种岩石类型的数量是随机分布的,这使得金矿床的地质意义更加复杂。
此外,金矿床相对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多呈轴向斜向分布,具有向东延伸的特征,附近常出现轴向小角度逆冲断层。
矿床的形成有两种常见的断裂类型和层控类型。
从形态上看,断层类型:一般位于矿轴附近的逆冲断层上,多呈透镜状和板状。
相应的地层控制矿体为碳酸盐岩和强硅化围岩,与生产剖面相对应。
矿体多位于轴向剖面和水滴裂隙中,这也是矿脉分布的层间性质。
矿体呈层状或透镜状、马鞍状。
1.3金矿特征石英脉型金矿的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银金矿、碲金矿等,金的赋存形态主要为天然金。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2021整理)

金矿一、金矿资源一、资源状况按照1989年末的统计资料,我国已发现金矿床〔点〕共计7148处,此中岩金矿床〔点〕3734处,砂金矿床〔点〕3026处,伴〔共〕生金矿床388处。
在矿床〔点〕中,现已探明的金矿床1232个,包罗岩金矿床573处,砂金矿床456处,伴〔共〕生金矿床204处。
据全国矿产储量汇总表统计,1996年末全国金矿保有储量,此中:岩金,占59%;砂金,占%;伴〔共〕生金,占%。
建国以来到“八五〞期间,全国共探明储量t。
各时期储量增长见表3.18.5。
我国金矿资源主要由岩金、砂金、伴〔共〕生金组成,以岩金为主,见表3.18.6。
表3.18.5各时期年平均探明储量表3.18.6我国黄金资源布局t3-18我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按照地质矿产部有关专家预测山东等10个省的统计金矿资源总量可达11025t。
黎彤、杜春林等金矿专家估计我国金矿潜在储量为15000t,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将我国岩金划分为46个成矿省〔区〕、70个成矿远景区,预测潜在资源10000t以上;砂金划分为39个成矿远景区,潜在资源920t。
二、地舆分布我国黄金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是不服衡的,东部地域金矿分布广、类型多。
砂金较为集中的地域是东北地域的北东部边缘地带,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岩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集中区是伴〔共〕生金的主要产地。
详见中国金矿分布图〔图3.18.1〕及其附表〔表3.18.7〕。
图中国金矿分布图m表3.18.7中国金矿分布图附表t二、资源特点1.矿床类型多,但缺少世界级大型矿床我国金矿类型繁多,其金矿床的工业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细脉浸染型〔花岗岩型〕、构造蚀变岩型、铁帽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微细粒浸染型等矿床。
此中主要产于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三者约占金矿总储量的94%。
尽管我国金矿类型较多,找矿地质条件较优越,但至今还未发现像南非的兰德型、原苏联的穆龙套型、美国的霍姆斯塔克和卡林型,加拿大霍姆洛型以及日本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火山岩型等超大型的金矿类型。
塔吉克斯坦某矿区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塔吉克斯坦某矿区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王勇义(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广东 肇庆 526020)摘 要:矿区位于塔吉克斯坦著名的多金属贵金属成矿省,区内矿种较多,矿化类型多样,集中成片成带出现。
主要矿床有乔列、东杜奥巴、上库马尔克矿床。
矿床的产出和规模与矿床和泽拉夫尚区域性覆盖层碳酸盐异地岩体底板的接近程度有关。
矿体主要赋存于受马尔古佐尔岩系地层的控制。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塔吉克斯坦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3-0093-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gold deposits in a mining area in TajikistanWANG Yong-yi(Guangdong Geological Bureau Fifth Geological Brigade,Zhaoqing 526020,China)Abstract: The mining area is located in Tajikistan's famous polymetallic precious metallogenic province, where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minerals and various types of mineralization, and concentrated in sheets and zones. The main deposits are Qiaolie, East Duoba and Upper Kumark deposits. The occurrence and scale of the deposit are related to the proximity between the deposit and the floor of the regional overburden carbonate allochthonous rock mass in Zelavshan. The ore bodie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trata of Marguzol series.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of ore deposit;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Tajikistan随着近年来国家地质工作的走出去战略,为谋求海外市场及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该区实施完成了一批重要的地质调查、找矿等项目,发现了一大型金矿床[1]。
不同类型金矿成因及地质特征

127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不同类型金矿成因及地质特征滕永涛青岛金星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摘 要:不同种类的金矿石,在地质构造上所彰显出的特性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求采取适合的技术形式或者方法进行精准开采。
考虑到金矿开采对环境和经济的双重影响,深入研究这些矿床的形成机制和独特地理特征,对于指导金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勘探行动,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不同类型金矿成因及地质特征展开进一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不同类型;金矿;成因;地质;特征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4)02-0127-3Genesis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gold depositsTENG Yong-taoQingdao Jinxing Mining Co., Ltd,Qingdao 266000,ChinaAbstract: Different types of gold ore exhibit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geological structure, therefore, it is required to adopt suitable technical forms or methods for precise mining. Considering the dual impact of gold mining on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uniqu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se deposi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and exploration actions of gold resources. This article will further analyze the genesis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gold deposits for reference.Keywords: different types; Gold mines; Cause of formation; Geology; feature收稿日期:2023-12作者简介:滕永涛,生于1979年,男,汉族,山东青岛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引言宽坪沟金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西部,行政隶属于嵩县大章乡赵楼村,面积4.65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地质工作宽坪沟金矿区成为中型金矿,本文对其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讨论,以其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依据,为今后在其周边找矿提供借鉴。
1、矿区地质概况1.1地层矿区位于熊耳山断隆东南翼,五丈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出露地层为长城系熊耳群鸡蛋坪组下段(Chj1)和中段(Chj2),岩浆喷发及侵入活动强烈,褶皱构造简单,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南东。
1.2构造宽坪沟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大小断裂构造共计11条,其中最长M14位于宽坪沟矿区的中部,总长大约3千米,宽坪沟矿区内长度1600米左右,根据断裂性质和控矿特征,矿区内断裂共分为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四组。
北西向断裂穿越矿区,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断裂,北东方向断裂错断北西向断裂。
其他方向断裂的不发育,矿化弱。
矿区内主要断裂如下:(1)北西方向断裂北西方向向断裂是矿区内的主要的控矿断裂,由M14和次级矿脉M13、M16 和M18组成,M14矿脉西起宽坪沟,东至牛头沟,总长度3千米,矿区内长度1615米,倾向北东,倾角400-650之间,受北东向F1和F2错断,分为三段,即:中段M14-Ⅰ、东段M14-Ⅱ和西段M14-Ⅲ,其中M14-Ⅰ与M14-Ⅲ之间的水平断距约200米,M14-Ⅰ与M14-Ⅱ之间的水平断距约70米,现将上述含金构造蚀变带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控制程度分述如下:M14-Ⅰ,西起下西沟,东到后沟,长780余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14-60米,局部可达90米,总体走同2990,局部可偏转到2850-3150,倾向北东,倾角4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蚀变岩组成。
M14-Ⅱ,西起后沟,东到牛头沟,长690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8-50米,局部可达80米,总体走向2990,局部可偏转到2900-3050,倾向北东,倾角5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石英岩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为北西、 北北西、 北西西向。 矿体严格受北 分布测区南部 , 出露面积 1 . 8平方千米 , 总体呈 造 ,
宽约 8 米、 O 长约 1 0 米 的一条规模较 20 北 西西 向。 内大部分矿体分布于该岩体 内, 区 为 北东 向、 本区重要 的赋矿围岩 ,与金成矿有着密切的关 大 的构造破碎带控制 。. b 金矿主要赋存围岩为强 系。 蚀变 闪长岩 、 绢云绿泥板岩 , 次为强蚀变安 山岩
3 矿 床 特 征
少量 出露石炭 、 二叠 一三叠 系、 白垩统地层 。 下 区内铜 、 、 、 、 钼 铅 锌 金矿产大多赋存于中奥陶统 多宝 山组地层。 侵入岩分布有加里东期辉石橄榄石、蛇纹 岩: 华力西 中晚期花岗闪长岩 、 岗闪长斑 岩 、 花 斜 长花岗岩 ; 山早期花岗闪长岩 、石英闪长 燕
争光金矿床位于三矿沟 一多宝山 一铜 山 一 争光北西 向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南东部。大地构 造位置属大兴安岭地槽褶皱 系北东段 ,罕达气 优地槽褶皱系西部 。三矿沟 一 多宝山 一 山 一 铜 争光北西 向铜金多金属成 矿带 由北西至南 东在 不到 四十千米的距离内 , 串珠状分布有 三矿 呈 沟铜( ) 铁 矿床、 多宝山铜 ( 矿床 、 钼) 争光岩金矿 床等十四个金属矿床( ) 点 。
及凝灰岩。 与 金矿体有关 的矿化蚀变主要为硅 c 化 或石英 化 、 黄铁 矿 ( 层褐铁矿 ) , 浅 化 绢云母 化。 矿体多位于上述强蚀变带 内, 蚀变带宽度略 大 于矿体 , 或与矿体相 同, 由矿体 向两侧 , 蚀变 强度逐渐减弱。d矿体沿走向、 向多表现为舒 . 倾 缓 波状 , 膨胀收缩 、 分枝复合 、 尖灭再现的特点 。 4成 因机理分析 41 矿 条 件 .控 地层 :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奥 陶统多宝山 组 安 山质凝灰岩 、 山岩、 安 绿泥绢云板岩 中, 其
次为铜山组安 山质凝灰岩 。该地层具较 高的金 丰度 , 为金矿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 此可定 据 岩浆岩 : 该区燕山早期闪长 北东东 向分布 , 平均真厚度 为 2 9 , . 米 地 为本区金 的矿源层 。 6 岩、 闪长岩 。 构造分布有三矿沟 一 多宝山 一 裸河 北东 、 个工程见矿 , 深部为 4 个工程见矿 , 最高 岩、 闪长玢岩是主要金矿体的赋存围岩 。 是控制 深大断裂 , 断裂带长约 3 千米 , 约 2 5 宽 O千米 , 表有 9 构造 : 三矿沟 一多宝 山 一 裸 断裂带由数条呈北西 向断层、褶皱 、韧性剪切 品位 6 . , 73×1 平均品位 53 . 6×1 , 0 矿体最 大 金矿体的重要因素 。 斜深 )1 米 ( 0 , 向为 3 0 3 , 河北西向深大断裂为区内一级构造 ,后由燕山 1 8 第 线)倾 3~。 带、 片理化带组成。褶皱主要为多宝山复背斜 , 延深 ( 并导致燕山早期闪长岩 断裂主要以压性 、压扭性断裂和断裂破碎带为 倾角 3 ~4 。。 . 一 3矿体。 O 0 c1 1 I 矿体长度 2 0米 , 早期北东向构造穿切 , 1 促使金进一步富集 。 主 , 沿早期背斜轴部纵张断裂发展起来的。 是 总体呈北北东向分布 , 形态为不规则脉状 , 平均 岩体侵入 , 42成 因分 析 . 真厚度为 2 6 , . 米 最高品位 l. ×1 平均品 2 4 3 0, 8 2矿 区地 质
一
26 —
科 辔蠢
程富强
科 技论坛 I II
唐振华 张广威
争光 金矿 床成 矿地质特征 及成 因分析
( 龙 江省 齐 齐哈 尔矿 产勘 查 开发 总 院 , 黑 黑龙 江 齐 齐哈 尔 1 1 0 ) 6 0 6
摘 要 : 光 矿床处于三矿沟一 争 金 多宝山 锕山一 一 争光北西向铜金 多 金属成矿带南东 , 部 是黑龙江省寻找岩金矿具有突破】进展的 区。 代 中 火山 生 矿 古生 性 岩、 燕山期 中性侵 入体和 N E、 E N W 向断裂构造是争光金矿床的三大成矿控制因素。本文通过对争光金矿 床威 地质特征、 N N 、N 矿 成矿背景、 矿体特征、 矿石矿 物成分等的总结 , 分析了矿床控矿 因素、 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 通过对矿床岩石化学特征、 微量元素、 稳定同位素的对比研究 , 对矿床成因和成矿机理进行了 初步探讨, 认为争光岩金矿床是与闪长岩有关 的构造蚀变热液型矿床, 是对该矿床以及其他 区 域的进一步找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 争光金矿床 ; 地质特征; 成因分析
21 层 .地
31 .矿体地质 截 止 20 06年累计发现 3个金 矿带 、8条 6 金矿体 。 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 , 大部分矿体呈北 北东、 北东东及北东 向分布。 主要矿体特征如下 : Ⅱ一 7矿体。矿体长 2 度 2 8 ,呈北北东向脉状分布。最高品位为 0米 5 .8×1 , 均品位 60 95 平 . 6×1 , 0 地表有 l 0个 工程见矿 , 深部有 9 个工程见矿 , 平均真厚度为 54 , . 米 矿体最大延深( o 斜深 ) 0 , 1 米 矿体厚度 、 3 品位变化较大。矿体产状 : 倾向 2 7 24 , 7 — 8。 倾 角 4 ~ 2 bI 1 矿体。 7 6 o。 . 一 5 I 矿体长度 2 5 , 6 米 呈
位4 A2×1 0 。矿体沿走向、 倾向方 向均有尖灭 矿区所有金矿体 均受构造破碎带 控制 , 其 北东东、 北东向为主要控矿构 造 , 膨胀收缩现象。矿体倾 向 20 2 8 , 中以北北 东、 5 — 8。 倾 区 内出露地层有中奥 陶统铜山组 ,多宝 山 再现 、 次为北西 、 北北西 、 北西西向。矿体严格受北北 组 。铜山组( t: 02 分布于矿 区北部 , ) 岩性主要为 角 5 O~6 。 。 5 东 向、 宽约 8 、 O米 长约 1 0 的一条规模较大 20米 石英粗砂岩 、 长石石英砂岩 、 凝灰质粉砂岩 。多 32矿石 类 型 . a. 矿石 的自然类型: 按氧化程度 , 可划分为 的构造破碎带控制 。与金矿体有关 的矿化蚀变 宝 山组 ( 2)分布于全矿区。岩性主要 为安 山 Od : 黄铁矿( 浅层褐铁矿 ) , 化 根据物相样 品分析结果 , 主要为硅化或石英化 、 质凝 灰岩 、 含砾安 山质凝灰 岩、 安山岩 、 英安质 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 氧化矿与原生矿 的界线是在地下 2 米左右 。 O 氧 绢云母化。 矿体多位于上述强蚀变带 内, 蚀变带 凝灰岩 。 或与矿体相同 ,由矿体 向两 化矿石外貌特征多表现为黄褐 一褐色 ,呈细脉 宽度 略大于矿体 , 22构 造 _ 蚀变强度逐渐减弱。 的品位高低与蚀 变强 金 矿 区 位 于 三 矿 沟 一多 宝 山 一裸 河 北 西 向 状 、 蜂窝状褐铁矿发育 , 黄铁矿少见 , 遍发育 侧 , 普 金的 . 按矿石组份 、 结 弱有关。根据本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 深断裂南 东端 。区内主要发育北西 、 北东 、 北北 溶蚀孔洞 。b矿石 的工业类型 : 安 东向断裂 。 除北西向构造形成较早为华力西期 , 构 、构造特征本 区可划分成破碎 带蚀变岩型及 成 矿物质 主要来源于多宝 山组凝灰 岩、 山岩 、 绢云绿泥板岩 , 燕山早期 闪长岩、 闪长玢岩 。矿 其它形成较晚 , 大致为燕山期 。 北西 向断裂。 北 含金石英细 网脉型。 区包裹体测温资料表明,主成矿 阶段为 9  ̄ 8C一 西向断层在区内形成较早 ,属华力西构造旋 回 3 . 矿 因 素 3控 7' : C ' a 一 地层 : 金矿体主要赋存于 中奥陶统多 宝 1 8 。认为争光金矿为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 的形变构造 , 区内出露较大的有两条断层 。 一条 参 考 文 献 是分布矿 区的北部 ,为多宝山组与铜 山组接触 山组安 山质凝灰 岩、 安山岩、 绿泥绢云板岩 中 , l- l 赵 卢秉砚等. 争光岩金矿详查报 界面 。 倾向北东 , 倾角 5 。。另一条是分布矿 区 其次为铜山组安 山质凝灰岩。该地层具较 高的 『 Y 宝权 , 广江, 5 ( , 0. 2 的中部 , 南东端被闪长岩岩体所截 。b . 向断 金 丰度 , 北东 并高出同类岩石的十倍 一 几十倍 , 为金 告 .内部 资料 ) 0 4 2赵广汪 , 玉树 , 侯 程富强. 江黑河市争光岩 黑龙 裂。 工程揭露的一些规模不等的构造破碎带 , 最 矿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 据此可定为本区金 『1 有 2 0 ,9 b 该 闪长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 成因浅析. 色金属,0 7 5 长约为 40余米 , 0 宽度 0 — 00米 , 向南东 , 的矿源层。 岩 浆岩 : 区燕山早期闪长岩 、 . 1. 2 倾 314 为本区主要的控矿构造 。 . c 北北东向断裂。 区 玢岩是主要金矿体 的赋存围岩 。是控制金矿体 ( ) ~ . 矿 3 侯 崔巍. 黑龙江省争光金矿床 . 构 三矿 分 布两条规模较大的北北东 向断裂。一 条在测 的 重要 因 素 。c 造 : 沟 一多宝 山 一裸 河 北 『1赵 广江, 玉树 , 区东部 , 区内出露长度 10 6 0米 , 南东、 东端均 西向深大断裂为区内一级构造 ,后 由燕山早期 成 矿地质特征及 成矿 规律.黑龙 江科技信 息 , 北 0 65 上 : — 8 3 延 出工 区。 另一条为工程揭露所发现, 由断续 分 北东向构造穿切 , 并导致燕山早期闪长岩岩体 2 0 .( ) 7 3 。 『1 广江 , 玉树 , 4赵 侯 王保 全 . 黑龙 江省 争 光金 矿 地 促使金进一步富集 。 布的数条构造破碎带组成宽约 8 米 , O 长约 1 0 侵入, 20 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色矿冶,0 62 ( )— . 有 20 ,2 3 3 5 米的构造破碎带 , 向北西西 , 倾 倾角 5 ~ O 。 O7。 3 成 矿规 律 . 4 a .矿区所有金矿体均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造破碎带控制 , 23 _侵入岩 侵入岩主要为燕 山早期闪长岩、 闪长玢岩 , 其 中以北北东 、北东东 、北东向为主要控矿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