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矿矿床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对于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矿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地质历史、构造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深入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有助于揭示金矿矿床的成因机制,指导矿床勘探和开发工作,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金矿矿床属于重要的金属矿床类型之一,对于金属矿产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金矿矿床的研究中,地质特征是首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描述,可以揭示金矿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为后续的矿床成因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重点分析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以期为金矿矿床的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是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课题。

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金矿床的形成机制,提高金矿勘探的效率和成功率。

通过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还可以为金矿床的综合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金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地质勘查技术和矿业经济的发展。

深入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促进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概述金矿矿床是含有金属黄金的矿床,是地球上非常珍贵的资源之一。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石类型、矿石组合、矿床产出规模、矿床分布特点等方面。

金矿矿床的矿石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含金矿石、含砂金矿石、含金石矿石等。

含金矿石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的石头,含砂金矿石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砂的石头,而含金石矿石则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石的石头。

金矿矿床的矿石组合丰富多样,既有单一金矿石,也有多金属矿石。

矿石组合的多样性对金矿矿床的开采和加工有着重要的影响。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地质过程形成,含有一定量和质量金属金的地质体。

金矿矿床的形成与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有关。

本文将从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矿床产状特征:金矿矿床的产状特征有矿石产状、矿化体产状和脉石产状等。

矿石产状:金矿矿床的矿石通常以金石英脉的形式存在,其中金以自由金和金在矿物中的含量形态为主,伴生矿物常有黄铁矿、黄铜矿和白银矿等。

矿化体产状:金矿矿床的矿化体多为矽质、石英脉和脆隙充填体。

石英脉通常呈股状、带状或片带状分布,矿床基本呈层状分布。

脉石产状:金矿矿床的脉石通常呈网状、缝状、脉状或颗粒状产出,含有金。

2. 矿床地质构造特征:金矿矿床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其地质构造特征表现为断裂、褶皱和岩体变形等。

断裂:金矿矿床伴随有断裂的产出,断裂可以起到矿床的通道作用,使得金矿物质聚集于断裂带中。

岩体变形:金矿矿床往往伴随有岩体的变形,包括岩石的变质和变形,变质和变形可以改变矿岩中金矿物质的分布状态,使其聚集于矿床中。

3. 矿床地质化学特征:金矿矿床具有特定的地质化学特征,其中包括矿体物质的组成、矿石的成分以及矿床周围岩石的改造等。

矿体物质的组成:金矿矿床的矿体物质组成中含有金、石英和伴生矿物等成分,这些成分之间的含量和比例是判断矿床质量的重要指标。

矿石的成分:金矿矿床的矿石成分除了含有金之外,通常还含有一些伴生元素质,如银和铜等。

这些伴生元素的存在对金的提取和加工具有一定的影响。

金矿矿床的成因主要包括岩浆热液成因、沉积成因和变质交代成因等。

1. 岩浆热液成因:岩浆热液成因是金矿矿床的一种重要成因,其形成过程是岩浆中含有金和金相关物质,通过液相传递、气液相分离以及水合气、局部冷却等作用,使金矿物质沉积在岩浆中的空隙、裂缝和脉石中,形成金矿矿床。

2. 沉积成因:沉积成因是金矿矿床的另一种重要成因,其形成过程是源于外界的河流和湖泊中,含有金的矿物或颗粒经沉积作用,沉积在河床、湖底或洪积平原等地方,逐渐形成金矿矿床。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埋藏有金矿石的地质体,在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中,我们将从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矿床地质特征1. 分布特征:金矿矿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及其构造活动带、火山弧带和断裂带等地区。

金矿矿床也常与花岗岩、酸性火山岩和变质岩等有关。

2. 矿石特征:金矿矿床的矿石主要有金石英矿、黄铁矿、石英脉等。

金石英矿是最常见的矿石类型,通常呈现金黄色,具有金属光泽。

3. 地质构造特征:金矿矿床通常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常出现在断裂带、隆起、衍生复式构造中。

矿床的形态也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常出现矿脉、褶皱、蚀斑等形态。

4. 富集特征:由于金的重性和化学稳定性,金矿矿床具有较高的富集性。

富金矿床表现为矿石体积小、金品位高、矿石中金粒度较细。

二、矿床成因分析1. 热液成因:金矿矿床的主要成因是热液作用。

地壳中的流体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过构造裂隙渗透入地下,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使金溶于热液中。

随着热液流动,金逐渐沉淀下来形成金矿石。

2. 覆盖成因:部分金矿矿床的成因与地壳深处的覆盖岩石有关。

地壳深部含有大量高浓度的金,当构造运动使得深部岩石上升到地表时,金矿矿床可能会形成。

3. 硫化物成因:一些金矿矿床的成因与硫化物有关。

在火山喷发、地热活动等过程中,岩浆中的硫化物会与含有金的岩浆相互作用,形成硫化物矿石,并富集金矿。

4. 沉积成因:一些金矿的成因与沉积过程有关。

在一些地质环境下,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地区,由于沉积物的运动和沉积,金矿可以沉积在底部形成金矿砂,并在后续的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金矿矿床。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一、引言辽宁省宽甸县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著名的矿产资源富集地区。

沙窝沟金矿床是该地区的一个重要金矿床,地质条件优越,金矿资源非常丰富。

本文旨在对该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地质背景沙窝沟金矿床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境内,属于蛇河金矿田,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金矿床之一。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性丰富,金矿资源潜力巨大。

沙窝沟金矿床的形成与当地的地质背景密切相关,由于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多次矿床的成矿作用,金矿床呈现出了复杂的地质构造和成因特征。

三、地质特征1.地层特征沙窝沟金矿床所处的地质层位主要是上古生代的沉积岩系,包括变质岩和沉积岩。

具体包括片麻岩、黑云母片岩、硅卡岩等。

这些地层的形成为沙窝沟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2.构造特征沙窝沟金矿床所处的地质构造主要为中生代的叠前构造,这种构造对于金矿的成矿作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构造的活动性使得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大量的热液脉和矿脉。

3.矿体特征沙窝沟金矿床的矿体主要为石英脉型金矿,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砂金和金化物,矿体呈现出了脉状和层状分布。

矿体规模较大,矿石品位较高。

4.矿石特征沙窝沟金矿床的矿石主要以含砂金的石英脉为主,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黄铁矿、辉石等。

矿石质地较硬,颜色呈黑灰色,质地坚实。

2.岩浆活动在叠前构造带中,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在地下不断运动,同时也向地表抬升,形成了石英脉和热液脉,这为金的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3.热液作用热液作用是沙窝沟金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使得地下水受到加热和压力的影响,形成了含有金等矿物质的热液,这些热液在地下运动并逐渐形成了金矿床。

4.地下流体活动地下流体活动也是沙窝沟金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和热液在地下通过脉状岩缝的流动,逐渐沉淀形成了金矿体。

地下流体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金矿床的形成。

关于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分析

关于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分析

关于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分析【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某金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因素;找矿方向1.区域地质特征该金矿区域地层分布表现出裂谷沉积特征,奥陶—志留系、石炭—泥盆系以似对称状分布于裂谷带两侧。

区内岩浆岩较发育,分布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其时代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均有出露。

2.矿床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为下二叠统(P1)哲斯群(P1zh)。

以F1断裂为界,南侧为火山岩段,北侧为碎屑岩段。

火山岩段主要岩性为辉绿岩、英安岩、英安斑岩。

碎屑岩段主要由泥质板岩、含炭泥质板岩、砂质板岩组成。

2.2构造矿区断裂构造发育,按照断裂规模、产状及其相互配套关系,可分为四级:I级:断裂(F1),Ⅱ级:F2、F3、F4、F7、F9断裂,Ⅲ级:Nw向、NNW向一近SN向断层,Ⅳ级:为一组NNW向、近SN向或NNE向断层。

Fl:总体走向为近东西向,产于火山岩段与碎屑岩段接触处,为一多期活动的大断裂,在区域上长50~60km,在断裂南侧沿线分布有辉绿岩、英安岩,断裂北侧主要是碎屑岩。

F3、F4为次一级断裂呈北西向相交于Fl断裂之上。

在平面上构成“人”字型构造骨架。

目前已知工业矿体均分布在F1-2.3岩浆岩F4断裂之问,受次一级NNW向、近SN向断层控矿区岩浆岩极不发育,仅在矿区外围老金厂南制。

F7是产在碎屑岩中的断层,与地层以小角度斜出露有中粒花岗岩小岩株,矿区内仅见岩墙状产出切(15°),控制了北金一碧东成矿带和碧马一全鑫的脉岩,主要脉岩有:侵入于矿区北侧碎屑岩中的花成矿带。

F9产在碎屑岩段与二叠系上统火山岩(安岗斑岩脉。

山岩)接触带,北侧为安山岩,南侧为碎屑岩,是全鑫铜金矿点金矿体的赋矿区域和母岩,沿断裂带花岗斑岩脉成带侵入,局部花岗斑岩脉亦有金矿体产出。

该断为南倾逆断层。

矿区火山岩东西长约17km,该套火山岩在老金厂金矿以辉绿岩为核部,辉绿岩、英安岩类岩石为其两冀,组成一个完整的背斜构造。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地质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富含金属的矿产集中区域,且具有一定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本文主要探讨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1. 矿床分布规律金矿矿床的分布规律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岩浆岩和变质岩带中,以绿岩带和花岗岩和闪长岩为主。

同时,金矿矿床也分布于断裂带、褶皱带和岩石构造发育的地区。

在发掘金矿矿床时,需注意地下水、氧化条件及火山热液活动的影响,以便更好的探测金矿。

2. 岩石类型金矿矿床主要分布在石英、脉石英、黄铁矿化的斑岩、蚀变辉石玄武岩、绿岩和闪长岩等岩石中。

其中以石英和脉石英岩体中的金矿为主,其次是黄铁矿化矿床。

3. 金矿类型根据金矿所含的矿物不同,金矿矿床可分为自然金矿和含矿砂、含金矿物的矿床。

自然金矿普遍分布在暴露的水平面和岩石裂缝中。

其余的金矿则多见于石英岩体中。

而在黄铁矿化的岩石区域中,则以银、钯、铂等贵金属矿床为主。

4. 热液金矿化热液金矿化是形成金矿矿床的重要因素,其分布范围在火山岩或具有火山作用的地区。

火山喷发时,大量的热液和岩浆从地下喷出,并随着空气流向涌入石块和裂缝。

随着冷却和高压的作用,热液金从石头中逸出,逐渐沉淀在石头缝隙中。

1. 黄金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金矿成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矿床地质环境、正、逆构造及矿床成因及热液金矿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金矿床往往与变质岩、岩浆岩和侵入岩及与之伴生的矿石床相联系,且常分布于断裂及其发育的区域。

金矿矿床往往受到岩石腐蚀和流体作用的影响,造成了很强的地球化学和地质变化,影响了金矿的形成和富集过程,并使成矿元素逐渐富集。

其中,热液金矿化是影响金矿富集的重要因素。

热液金矿化是金矿形成的关键,热液金矿化成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古代沉积热液金矿:指联系于中古界地下水有机械运动的富含金的矿床,其形成体系是由于古代沉积盆地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及深部地热的参与。

此种类型的热液金矿主要分布于深部桥扦式矿床和人工垄矿。

211085653_新疆奇台县某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浅析

211085653_新疆奇台县某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浅析

2023年 1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91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新疆奇台县某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浅析崔玉宝(陕西省重大项目储备推进中心,陕西 西安 710016)摘 要:此金矿地处博格达Cu-Zn-B-油页岩-磷成矿带,出露地层为上石炭统柳树沟组中基性火山岩、火山沉积岩,受北西西向F12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控制,呈北西西向展布。

矿区发育黄钾铁矾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等低温蚀变组合,地球化学异常为As-Sn-Ag-Mo-Sb-Zn综合异常,圈定3条金矿体,东西延伸约数十米,厚度2m~4m,Au品位1~3.7g/t。

区内石炭系上统柳树沟组中基性火山岩,叠加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发育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绿帘石化等低温蚀变组合,以及As、Ag、Sb等低温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是寻找金矿的重要标志。

初步分析,认为该矿床与索尔巴斯陶金矿相似,属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关键词:矿床特征;金矿;找矿标志;成因类型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1-0091-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a gold deposit in Qitai , XinjiangCUI Yu-bao(Shaanxi Provincial Key Project Reserve and Promotion center, Xi’an 710016,China)Abstract: The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Bogda Cu-Zn-B-oil shale-phosphorus metallogenic belt. The strata are the intermediate-basic volcanic rocks and volcanic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Liushugou Formation. The deposit are controlled by the NWW-trending F12 fault and its secondary fault. The surrounding rock alteration of this gold deposit are jarosite, pyritization, limonitization, beresitization, silicification, epidotization and chloritization, the geochemical anomaly is As-Sn-Ag-Mo-Sb-Zn. Three gold orebodies are delineated, extending about tens of meters from east to west, with a thickness of 2~4meters and Au grade of 1~3.7g/t. The prospecting signs are intermediate-basic volcanic rocks of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Liushugou Formation, NWW-trending fault structures, low-temperature alteration assemblages such as limonite, silicification, pyritization, geochemical anomalies of low temperature elements such as As, Ag and Sb. Preliminar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eposit is similar to Suoerbasitao gold deposit and belongs to epithermal deposit.Keywords: Deposit Characteristics; Gold Deposit; Prospecting Sign; Genetic Type收稿日期:2022-11作者简介:崔玉宝,男,生于1989年,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调查及矿产勘查。

刍议广西百色市某金矿的地质特点与成矿原因

刍议广西百色市某金矿的地质特点与成矿原因

刍议广西百色市某金矿的地质特点与成矿原因广西金矿的规模大部分都是小型的,资源总量也不大,而且是分散的分布,勘查开采的难度不是很大。

因此广西金矿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所以本文就针对广西百色市某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以便对广西金矿资源勘查和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标签:广西百色市金矿地质特点成矿原因0引言金矿是广西发现和开发利用比较早的矿种之一。

研究调查表明,广西的金矿具有矿床规模小,资源总量不大,呈分散分布以及开发利用程度大等特点。

随着不断的开采,矿产资源不断的减少。

近几年,广西矿产比较富集的百色市的金矿资源只能探明到几个零星分散、资源储量只有几百千克的矿山,没有探明到比小型矿山大点的矿山。

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勘查和开发利用广西百色市的金矿资源,本文就从金矿的地质特点及成矿原因进行一下分析探讨。

1广西百色市某金矿地质特点1.1金矿地质及矿床类型广西百色市某金矿位于桂西资源富集区。

区域上广泛出露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硅质岩,区域构造复杂。

受北西西向断裂带控制,岩控不明显。

矿床的类型主要有变质热液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地液溶滤含金方解石脉型金矿床;断裂带蚀变岩型金银矿床;伴生金矿床和外生金矿以及砂金矿。

变质热液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是指在区域变质或者岩浆侵入导致含金地层产生热力变质,这样就促使了金居化、迁移,进而产生金的成矿富集区。

该类型矿床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

矿体多数呈脉状、网脉状以及扁豆状。

而且膨缩现象和尖灭再现现象特明显。

该类型矿床如果按脉体的形态、矿石的组成成分以及其结构构造可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断裂带石英脉密集带型、石英大脉型、石英小脉型、石英网脉型和细脉浸染型。

地液溶滤含金方解石脉型金矿床是指含金的碳酸盐层受到地下水热液的溶滤作用而形成的含金方解石脉型金矿床。

此类型矿床的形态比较复杂,形状也很特殊,是目前罕见的金矿床类型,同时也是广西西部主要的金矿床类型。

断裂带蚀变岩型金银矿床是指含金地层经过长期的各种地质作用,改造衍生的含金热液在挤压破碎带、断裂带以及片理化带等处进行沉淀,最后形成金银矿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分析【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某金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原因及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因素;找矿方向1.区域地质特征该金矿区域地层分布表现出裂谷沉积特征,奥陶—志留系、石炭—泥盆系以似对称状分布于裂谷带两侧。

区内岩浆岩较发育,分布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其时代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均有出露。

2.矿床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为下二叠统(p1)哲斯群(p1zh)。

以f1断裂为界,南侧为火山岩段,北侧为碎屑岩段。

火山岩段主要岩性为辉绿岩、英安岩、英安斑岩。

碎屑岩段主要由泥质板岩、含炭泥质板岩、砂质板岩组成。

2.2构造矿区断裂构造发育,按照断裂规模、产状及其相互配套关系,可分为四级:i级:断裂(f1),ⅱ级:f2、f3、f4、f7、f9断裂,ⅲ级:nw向、nnw向一近sn向断层,ⅳ级:为一组nnw向、近sn 向或nne向断层。

fl:总体走向为近东西向,产于火山岩段与碎屑岩段接触处,为一多期活动的大断裂,在区域上长50~60km,在断裂南侧沿线分布有辉绿岩、英安岩,断裂北侧主要是碎屑岩。

f3、f4为次一级断裂呈北西向相交于fl断裂之上。

在平面上构成“人”字型构造骨架。

目前已知工业矿体均分布在f1-2.3岩浆岩f4断裂之问,受次一级nnw向、近sn向断层控矿区岩浆岩极不发育,仅在矿区外围老金厂南制。

f7是产在碎屑岩中的断层,与地层以小角度斜出露有中粒花岗岩小岩株,矿区内仅见岩墙状产出切(15°),控制了北金一碧东成矿带和碧马一全鑫的脉岩,主要脉岩有:侵入于矿区北侧碎屑岩中的花成矿带。

f9产在碎屑岩段与二叠系上统火山岩(安岗斑岩脉。

山岩)接触带,北侧为安山岩,南侧为碎屑岩,是全鑫铜金矿点金矿体的赋矿区域和母岩,沿断裂带花岗斑岩脉成带侵入,局部花岗斑岩脉亦有金矿体产出。

该断为南倾逆断层。

矿区火山岩东西长约17km,该套火山岩在老金厂金矿以辉绿岩为核部,辉绿岩、英安岩类岩石为其两冀,组成一个完整的背斜构造。

背斜呈东西向展布,东部收敛并倾伏于老金厂东矿段,向西逐渐散开并抬升,在老金厂东、中两个矿段,两翼基本对称,北翼倾角上缓下陡。

进人本区,北翼地层逐渐向南陡倾发生倒转,南翼基本没有出露。

因此,该背斜为一向东倾伏的倾伏倒转背斜。

2.3岩浆岩矿区岩浆岩极不发育,仅在矿区外围老金厂南出露有中粒花岗岩小岩株,矿区内仅见岩墙状产出的脉岩,主要脉岩有:侵入于矿区北侧碎屑岩中的花岗斑岩脉。

2.4矿脉特征该矿床目前已发现矿脉30余条,主要工业矿体均分布在fl-f4断裂之间,次一级nnw 向、近sn向断层中,矿体产状以中等倾斜为主,大部分矿体倾角在45°以下,倾向南西一北西,倾角从0°~50°。

并且呈近等间距相问排列,在平面上构成似雁列式展布。

己知矿体在靠近f1断裂时,矿体倾角变陡,矿体厚度增大,金品位增高,并且向n断裂侧伏。

2.5蚀变类型及蚀变分带矿体近矿围岩蚀变,普遍发育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也是该类型金矿的找矿标志之一。

蚀变的分带较明显,就总体而言,从矿体中心向外可分为四个带:(1)强硅化带:分布在矿体中心,多以角砾带或细脉带的形式出现,部分由宽约1m的石英大脉组成。

(2)平行细脉或网脉带:由石英细脉、网脉和蚀变围岩组成,常分布在强硅化带上、下盘,蚀变强,为矿体主要矿化富集部位。

(3)铁碳酸盐化带:分布在平行细脉或细网脉带两侧,以浅黄色含铁碳酸盐化为主,在辉绿岩中,可见片状绿泥石出现,局部可见石膏化;英安岩中出现钾长石化;板岩中出现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减弱。

(4)褪色带:分布在上述蚀变带两侧,常形成较大面积的蚀变晕,岩石较完整,以青盘岩化(钠长石+绿帘石+绿泥石+方解石,局部有伊利石)为主,可见星点状黄铁矿分布。

上述四个带中,强硅化带可以角砾带、石英大脉带出现,也可以平行细脉或细网脉带所替代,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是渐变过渡。

而铁碳酸盐化带和褪色带在矿脉两侧均可见到。

2.6金矿化与蚀变的关系与金矿关系较密切的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矿化强度与之成正比,而黄铁矿以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针状、长条状等多面体出现时矿化最强,立方体黄铁矿与金关系不密切。

金矿化强度趋势按蚀变分带依次是:细网脉带一平行细脉带一角砾脉带一石英大脉。

此外矿化强度与岩性有关,火山岩矿化强度一般大于碎屑岩。

2.7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1)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黄铁矿、毒砂、常具此种结构。

(2)交代残余结构,残余假像结构:常见晚期黄铁矿交代早期黄铁矿,或褐铁矿交代黄铁矿形成此类结构。

(3)穿插结构,充填结构:常见晚期石英脉穿插早期糖粒状石英颗粒或充填在早期黄铁矿微裂隙中。

(4)压碎结构:黄铁矿或石英颗粒在应力作用下产生显微裂隙,常被后期物质充填。

矿石构造有: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浸染状构造。

2.8矿石类型矿石工业类型有两种:一是含金石英脉型,该类型占整个矿床储量的20%左右。

二是石英细脉一碎裂蚀变岩型,为矿床主要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矿床中矿石次生氧化作用强,硫化矿物除黄铁矿外,其它硫化物非常少见,褐铁矿化强烈。

故矿石自然类型为含金强氧化矿石。

2.9金的赋存状态根据电子探针测定,结合显徽镜观察,自然金多赋存在黄铁矿、褐铁矿矿物微裂隙中,或分布在矿物颗粒与颗粒之间,少量嵌布在石英或黄铁矿晶粒中,裂隙金占相对含量的60%,粒间金占相对含量的30%,包裹金占相对含量的10%。

3.控矿因素分析该金矿床是在多种地质因素控制下形成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其主要的控矿因素有构造、围岩(地层)、及岩浆热液作用。

3.1构造控矿作用i级构造:在早期南北向挤压作用下形成的以f1为主的深大断裂和新一老金厂背斜雏形。

fl断裂以老金厂中矿带为界,其西段表现为南倾逆断层,在东边表现为北倾正断层。

ⅱ级构造:在东西向剪切作用力下,以fl为界,在f1以南的脆性火山岩中形成了以f2、f3、f4为代表的nw向断裂;在f1以北的塑性碎屑岩中形成了以f7、f8、f9为代表的近东西向断裂带,北金一碧东金矿带、碧马一全鑫金矿带就赋存在此断裂带内。

ⅲ级构造:表现为由西向东的推覆作用力,在推覆作用力下,使新一老金厂背斜逐渐向南倾伏,并形成了nnw 向一近sn向推覆断层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沿背斜虚脱面或脆弱面的推覆构造,金矿主要金矿体就赋存在这套推覆构造空间内。

ⅳ级构造:为一组晚期形成nnw 向、近sn向或nne向的逆断层,这组断层对矿体主要起破坏作用。

综上所述,矿区i一ⅲ级断裂构造形成了良好的控矿断裂系统。

据断裂控矿特点可将控矿断裂系统归纳为导矿构造一i级构造,配矿构造一ⅱ级构造,容矿构造一ⅲ级构造,破矿构造一ⅳ级构造。

导矿构造和配矿构造控制了矿体的展布范围,而容矿构造则决定了矿体的具体产出部位和产状特征,破矿构造造成了矿体空间形态及产状变化特征。

因此,断裂构造是矿床形成的主要控矿因素。

3.2围岩(地层)控矿作用矿区金矿体围岩主要为辉绿岩、英安岩和一套泥砂质板岩、炭质板岩、硅质板岩。

根据元素在矿区地层中不同岩石、矿石中的含量与地壳克拉克值相比较,矿区地层中au含量较低,特别是在矿体主要围岩辉绿岩、英安岩、泥砂质板岩、炭质板岩、硅质板岩中的au含量明显低于地壳克拉克值,形成了au元素的低值场。

而在矿区外围,该套围岩au元素丰度值高于地壳克拉克值,形成au元素的高值场。

说明火山岩从地壳深处或地幔带出大量的成矿物质,而带有成矿物质的火山岩火山灰在下浅海环境中沉积,形成了au的高背景值的火山岩和碎屑岩层,构成了该带的矿源层。

矿区含矿围岩明显地出现了au的亏损,说明是由于后期在岩浆热液活动中将围岩中的au活化并捕获的结果。

3.3岩浆热液作用根据出矿区外围老金厂南花岗岩中au元素丰度值为6.1×10-9,明显高于地壳克拉克值,说明来自岩浆层的岩浆本身就富含这些元素。

岩浆活动不仅为矿床的形成、成矿元素的富集提供了热源,而且富含成矿元素的含矿热液以断裂为导向,并携带由大气降水经过加热循环在围岩中萃取活化的一部分含金热液,在有利的断层、裂隙中充填成矿。

4.成因认识酸性岩浆侵位,富含au的岩浆热液沿深大断裂上升,它们与大气降水经过加热对流循环,并活化了围岩中高背景值的au在有利的断层、裂隙中运移、富集成矿。

含金流体的运移表现为矿区范围内大尺度、低连通性的弥漫性渗透淋滤。

以f1为界,南侧的辉绿岩、英安岩属脆性岩系,岩石易于破碎,在构造作用下形成了配套完整的断裂构造体系和相对开放的断裂构造空间,断裂及派生构造的连通性较好,对热液的运移沉淀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沉淀场所,并且脆性岩系孔隙度渗透性好,化学性质活泼,热液沿断层、裂隙孔隙渗滤运移时更容易与围岩中的有用组分发生交代、渗透淋滤;北侧的泥质、炭质板岩属塑性岩系,主要断裂构造就是近东西向的紧闭型的断裂及其派生构造,裂隙不发育,不具备良好的连通性,岩石孔隙度渗透性差,形成了天然的“隔水层”。

正是由于以fl为界南、北断裂构造的差异,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热液在不同岩性中的流动性、渗透性差异,造成了产在fl南侧火山岩中矿体比产在北侧碎屑岩中的矿体规模大、品位高、分布密集、矿体连续性好、矿体厚度、品位稳定等特征。

因此,该金矿的成矿因素为:构造+围岩(地层)+岩浆热液。

5.找矿方向由以上金矿的成矿因素分析可知,该金矿今后找矿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沿f1走向在f1断裂南侧,寻找新一老金厂背斜转折端附近或赋存于火山岩中的已知矿体下部与之处于同一应力条件下的第二个成矿空间中的高品位金矿体;第二,在fl断裂北侧,寻找由近东西向层间断裂控制的赋存在碎屑岩中的低品位、大规模金矿体。

[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