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地质过程形成,含有一定量和质量金属金的地质体。
金矿矿床的形成与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有关。
本文将从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矿床产状特征:金矿矿床的产状特征有矿石产状、矿化体产状和脉石产状等。
矿石产状:金矿矿床的矿石通常以金石英脉的形式存在,其中金以自由金和金在矿物中的含量形态为主,伴生矿物常有黄铁矿、黄铜矿和白银矿等。
矿化体产状:金矿矿床的矿化体多为矽质、石英脉和脆隙充填体。
石英脉通常呈股状、带状或片带状分布,矿床基本呈层状分布。
脉石产状:金矿矿床的脉石通常呈网状、缝状、脉状或颗粒状产出,含有金。
2. 矿床地质构造特征:金矿矿床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其地质构造特征表现为断裂、褶皱和岩体变形等。
断裂:金矿矿床伴随有断裂的产出,断裂可以起到矿床的通道作用,使得金矿物质聚集于断裂带中。
岩体变形:金矿矿床往往伴随有岩体的变形,包括岩石的变质和变形,变质和变形可以改变矿岩中金矿物质的分布状态,使其聚集于矿床中。
3. 矿床地质化学特征:金矿矿床具有特定的地质化学特征,其中包括矿体物质的组成、矿石的成分以及矿床周围岩石的改造等。
矿体物质的组成:金矿矿床的矿体物质组成中含有金、石英和伴生矿物等成分,这些成分之间的含量和比例是判断矿床质量的重要指标。
矿石的成分:金矿矿床的矿石成分除了含有金之外,通常还含有一些伴生元素质,如银和铜等。
这些伴生元素的存在对金的提取和加工具有一定的影响。
金矿矿床的成因主要包括岩浆热液成因、沉积成因和变质交代成因等。
1. 岩浆热液成因:岩浆热液成因是金矿矿床的一种重要成因,其形成过程是岩浆中含有金和金相关物质,通过液相传递、气液相分离以及水合气、局部冷却等作用,使金矿物质沉积在岩浆中的空隙、裂缝和脉石中,形成金矿矿床。
2. 沉积成因:沉积成因是金矿矿床的另一种重要成因,其形成过程是源于外界的河流和湖泊中,含有金的矿物或颗粒经沉积作用,沉积在河床、湖底或洪积平原等地方,逐渐形成金矿矿床。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埋藏有金矿石的地质体,在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中,我们将从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矿床地质特征1. 分布特征:金矿矿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及其构造活动带、火山弧带和断裂带等地区。
金矿矿床也常与花岗岩、酸性火山岩和变质岩等有关。
2. 矿石特征:金矿矿床的矿石主要有金石英矿、黄铁矿、石英脉等。
金石英矿是最常见的矿石类型,通常呈现金黄色,具有金属光泽。
3. 地质构造特征:金矿矿床通常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常出现在断裂带、隆起、衍生复式构造中。
矿床的形态也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常出现矿脉、褶皱、蚀斑等形态。
4. 富集特征:由于金的重性和化学稳定性,金矿矿床具有较高的富集性。
富金矿床表现为矿石体积小、金品位高、矿石中金粒度较细。
二、矿床成因分析1. 热液成因:金矿矿床的主要成因是热液作用。
地壳中的流体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过构造裂隙渗透入地下,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使金溶于热液中。
随着热液流动,金逐渐沉淀下来形成金矿石。
2. 覆盖成因:部分金矿矿床的成因与地壳深处的覆盖岩石有关。
地壳深部含有大量高浓度的金,当构造运动使得深部岩石上升到地表时,金矿矿床可能会形成。
3. 硫化物成因:一些金矿矿床的成因与硫化物有关。
在火山喷发、地热活动等过程中,岩浆中的硫化物会与含有金的岩浆相互作用,形成硫化物矿石,并富集金矿。
4. 沉积成因:一些金矿的成因与沉积过程有关。
在一些地质环境下,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地区,由于沉积物的运动和沉积,金矿可以沉积在底部形成金矿砂,并在后续的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金矿矿床。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孙晓飞,刘扩龙,季 春(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如今,国内在金矿地质工作体系中的投入不断增多,在开发金矿的过程中,矿床的数量以及资源的储备量等都取得了突破式的进展。
国内的地产丰富,矿产资源储备量相对较大,金矿床自身的地质状况相对复杂,同时矿床类型较多,甚至在一个区域当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矿床,但是可能在同一区域的金矿集中区域内只存在一种主要的矿物类型。
为了提升金矿开发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形成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矿床成因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2-008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gold depositsSUN Xiao-fei, LIU Kuo-long, JI Chun(Shaanxi Geology and Mi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 Nowadays, the domestic investment in the geological work system of gold mine is increas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gold mine, the number of deposits and the reserves of resources have made breakthrough progress. China is rich in real estate, the reserves of mineral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gold deposits are relatively complex.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deposits, and even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deposits in a region. However, there may be only one major mineral type in the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of the same reg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old min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deposit formation and discuss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目前国内的金矿区域内都存在着影响矿体形成的比较关键的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含有金矿的建造地层经过长期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基性火山岩系、元古界含金浅变质岩系等,为了提升金矿资源开发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进行分析,这也是提升资源开发与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引言宽坪沟金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西部,行政隶属于嵩县大章乡赵楼村,面积4.65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地质工作宽坪沟金矿区成为中型金矿,本文对其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讨论,以其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依据,为今后在其周边找矿提供借鉴。
1、矿区地质概况1.1地层矿区位于熊耳山断隆东南翼,五丈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出露地层为长城系熊耳群鸡蛋坪组下段(Chj1)和中段(Chj2),岩浆喷发及侵入活动强烈,褶皱构造简单,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南东。
1.2构造宽坪沟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大小断裂构造共计11条,其中最长M14位于宽坪沟矿区的中部,总长大约3千米,宽坪沟矿区内长度1600米左右,根据断裂性质和控矿特征,矿区内断裂共分为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四组。
北西向断裂穿越矿区,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断裂,北东方向断裂错断北西向断裂。
其他方向断裂的不发育,矿化弱。
矿区内主要断裂如下:(1)北西方向断裂北西方向向断裂是矿区内的主要的控矿断裂,由M14和次级矿脉M13、M16 和M18组成,M14矿脉西起宽坪沟,东至牛头沟,总长度3千米,矿区内长度1615米,倾向北东,倾角400-650之间,受北东向F1和F2错断,分为三段,即:中段M14-Ⅰ、东段M14-Ⅱ和西段M14-Ⅲ,其中M14-Ⅰ与M14-Ⅲ之间的水平断距约200米,M14-Ⅰ与M14-Ⅱ之间的水平断距约70米,现将上述含金构造蚀变带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控制程度分述如下:M14-Ⅰ,西起下西沟,东到后沟,长780余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14-60米,局部可达90米,总体走同2990,局部可偏转到2850-3150,倾向北东,倾角4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蚀变岩组成。
M14-Ⅱ,西起后沟,东到牛头沟,长690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8-50米,局部可达80米,总体走向2990,局部可偏转到2900-3050,倾向北东,倾角5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石英岩组成。
探析湖北随县黑龙潭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7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探析湖北随县黑龙潭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吴 松,许 涛,牛志勇,张 涛,曾 琳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湖北 襄阳 441000摘 要:黑龙潭金矿是湖北随县发现的一重要金矿床,其矿化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其中破碎带蚀变岩型又有早期和晚期之分。
通过研究了解到,早期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化主要在印支期形成,而成矿的物质来源是有变质地层所提供。
同时在燕山期阶段形成了石英脉型矿化,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岩浆岩。
而晚期阶段形成的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化,是将上述两期矿化相互叠加而形成。
通过这些不难看出,该矿成矿是将上面三种不同时期矿物化相互叠加所形成。
该文中主要对黑龙潭金矿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对同类矿床找矿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黑龙潭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模式中图分类号:P6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4)03-0074-3Exploring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and mineralization model of theHeilongtan gold deposit in Suixian County, Hubei ProvinceWU Song, XU Tao, NIU Zhi-yong, ZHANG Tao, ZENG LinEigh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Hubei,Xiangyang 441000,ChinaAbstract: The Heilongtan gold deposit is an important gold deposit discovered in Suixian County, Hubei Province. Its mineralization types are mainly altered rock type and quartz vein type, among which the altered rock type in the fractured zone can be divided into early and late stages. Through research, it has been found that early mineralization of altered rock types in fractured zones was mainly formed during the Indosinian period, and the material source of mineralization was provided by metamorphic strata. At the same time, quartz vein type mineralization was formed during the Yanshan period, with the main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being magmatic rocks. The fractured zone altered rock type mineralization formed in the late stage is formed by superimposing the above two mineralization period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see from these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of the mine was formed by superimposing the three different periods of mineralization mentioned above.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and mineralization model of the Heilongtan gold deposit,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similar deposits.Keywords: Heilongtan Gold Min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rigin of mineral deposits; Metallogenic model收稿日期:2023-12作者简介:吴松,男,生于1986年,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调查。
江西宜春吴村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江西宜春吴村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江西宜春吴村金矿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吉安县吴村乡,是中国著名的金矿。
该矿床是以黄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同时还含有银、铜、铅、锌等多种金属矿物。
本文将对吴村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详细分析。
一、地质特征:1.地质构造特征:吴村金矿位于南昆岩带横穿的吉安幔源岩中,中间为相对稳定的鹰山群基底,矿体上覆有新元古代砂岩、灰岩和燕山系花岗斑岩。
该矿床经历了早期急速升抬和晚期克拉通稳定阶段的两个阶段,后期主要发生改造变形。
2.地质岩性特征:吴村金矿主要赋存在长白云质粒状花岗岩和苏固岩中,含矿主体为云质粒状花岗岩脉、包体和矸石。
其中云质粒状花岗岩脉为主控矿脉,其次是包体和矸石,矿化程度最强的矿体厚度为0.5~7m,平均厚度为2.2m。
3.矿化特征:吴村金矿早期受到岩浆流体的直接影响,形成了岩浆-热液成因型金矿化现象。
后期矿化作用属于以流体活动为主的结构控制型金矿化,主要分布在断层和矿脉周围。
矿脉主要以石英、方铅矿和黄铁矿为主,少量含有其他金属矿物。
二、矿床成因:1.岩浆热液成因:吴村金矿的成矿元素主要是来源于城头山岩体上升过程中产生的岩浆流体。
岩浆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周围的底部岩浆和含水层相互作用,形成了热液流体。
这些热液流体中富含金、银、铜、铅、锌等矿物元素,随着流体温度降低,这些矿物元素逐渐沉淀在岩体周围,形成了吴村金矿。
2.断层漏斗成因:吴村金矿区存在多个断层漏斗,沿断层运移的热液流体暴露在断层漏斗内部,因流体压力变化而发生硫化物沉积作用,形成了主要的矿床。
3.岩石改造成因:吴村金矿后期主要发生了岩石改造,矿化改造特征为丝状、肢状或网状裂缝的拉长或塌缩。
这种改造作用在热液作用下,促使原来矿物元素结合规律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成矿体系,产生了吴村金矿。
总之,吴村金矿是一种以岩浆-热液成因为主,断层漏斗成因和岩石改造成因为辅的多金属矿床。
分析吴村金矿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金矿的形成、分布及未来的勘探方向等,对于我们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含有可经济开采处采的金矿石的自然地质体。
金矿矿床具有一定的地质特征,其中包括了矿床成因、岩石类型、矿床分布、矿化地质特征等方面。
下面,本文就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做详细的分析。
1.矿床成因金矿的生成来自于多种成因类型,碳酸盐岩矿床、火山喷出矿床、剪切带矿床、堆晶岩矿床均可以形成含金矿床。
其中以碳酸盐岩和变质岩中的石英脉为主要富集体,这些石英脉又被称为金矿脉。
金矿脉通常位于糜棱岩或者变质硅岩中,最常见的矿化类型为脉状矿化和块状矿化。
2.岩石类型金矿矿床的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变质岩、火山岩、沉积岩等,其中变质岩和火山岩矿床占主导地位。
变质岩大多为含糖性片麻岩、花岗岩和角闪岩等;火山岩矿床主要为含斑点的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
3.矿床分布金矿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其成因类型,通常,金矿矿床分布在岩浆脊、板块边界和火山山脉等地质构造。
例如,在中国,最著名的金矿是浙江省天台山地区的金华金矿,其位于强烈的构造带和重力反演带之间。
4.矿化地质特征金矿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包括了岩石的氧化还原状态、硫酸盐还原、脱氧化等方面。
此外,金矿矿床中的金、铜、银、席金等元素富集主要依据于岩浆及其后期流体的深度显热过程。
由于金矿成因多彩多姿,所以金矿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也不尽相同。
金矿矿床包含许多不同类型,它的成因也极为复杂。
根据国际地质学会的定义,金的成因可以分为前矿化期、矿化期和后矿化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硫酸盐积累和氧化还原过程,第二阶段主要是岩浆活动、固体热交换和流体富集,第三阶段主要是地球系统,包括年代学改变和成熟度提升等。
金矿的形成有多种成因类型,其中包括了火山喷出、变质岩交代、深成岩侵入、剪切带矿化等。
具体而言,火山喷出的金矿来自于富含硫的流体以及热的岩浆和气体,在火山喷发期间,这些物质会聚集在熔岩流、火山杂石堆和火山口周围等地方。
变质岩中的金矿是由于矿化流体穿过岩层间的裂隙,溶解出其中的金属离子,然后沉积和结垢成金矿石,因此常见的变质岩中的金矿床是在石英矿化脉中形成,它们是金矿矿床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类。
金矿种类划分

地质学家对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大致划分为5类1.破碎蚀变岩型属于这一类型的典型矿床例子有:山东焦家式蚀变破碎岩型金矿床;河南上宫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新疆哈图齐依球I号石英脉及蚀变岩型金矿床。
2. 石英脉型这一类型的典型矿床例子有:山东玲珑石英脉型金矿床和河北迁西金厂峪石英脉型金矿床。
3.变质热液型这类典型矿床的例子有:吉林桦甸夹皮沟变质热液型金矿和河南小秦岭变质热液金矿床。
4. 热液型典型矿床的例子有:贵州兴仁紫木凼热液型金矿床和四川松潘东北寨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5.火山岩型如湖北竹山银铜沟火山岩型银-金矿床;黑龙江团结沟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和山西繁峙义兴寨次火山岩型金矿床。
邵跃(1986)对我国热液金矿床原生晕模式特征作的初步总结热液金矿床的原生晕是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这些特征在金矿化探的异常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热液金矿床中均发育有较规律的原生晕。
一般,中高温或蚀变岩型金矿床其原生晕较宽大,且有较好的浓度分带现象,而中低温矿床或石英脉型金矿床原生晕较窄,浓度分带不明显。
2.金矿床中除Au外常伴生有Hg、As、Sb、Pb、Zn、Ag、Cu、Bi、Mo、Co、Ni等元素的异常。
在一个矿床上,这些元素的异常不一定全部出现,但会出现其中的大部分。
中高温热液金矿床中还伴生有W、Sn、Be等元素的异常。
普查时,上述元素均可作为找金的指示元素,但其指示的作用不相同。
3.热液金矿床或矿体.其原生晕存在元素分带现象。
一般,Hg、As、Sb、Ag为矿体或矿带前缘元素;Pb、Zn、Cu、Bi(有时有Mo)常出现在矿体或矿带的中下部;而Mo、W、Co、Ni、Sn、Be总是为矿体或矿带尾部的异常元素。
4.中高温热液金矿床一般含Cu、Bi较高,Hg、Sb含量较低。
矿床中Cu、Bi 含量高的部位金品位往往也较高。
5.热液金矿床,不论是出露矿或盲矿,地表土壤中均会有Hg异常存在。
Hg 异常一般出现在矿体正上方及其前缘的构造带上,矿体或矿带尾部Hg含量低,比较而言,高温矿床Hg异常弱(或几乎没有),低温矿床的Hg异常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类型实际上是熔岩浆热液金矿床的一种特殊形式,两者在成因和时空上有着密切的联系。金矿化是发生在矽卡岩形成之后的晚期中低温热液阶段,并迭加于矽卡岩体之上,中酸性侵入体可以是中深的,也可以是浅成的。
本类型有两种矿石建造;①金~铜建造,如山东沂南、辽宁华铜;②铅~锌~金建造,如河南水口山。
山东沂南冶官墓矽卡岩金矿床: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
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极少数分布于云岩岩或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冶官墓金矿是山东沂南金矿金厂矿区的一个矿床,位子沂沐断裂的西侧,鲁西构造和沂沐断裂交汇部。
矿区的次火山岩体,基本上属钙碱性系列,由花岗斑岩、闪长纷岩和霏细班岩等组成,侵入于寒武系地层中,均为燕山期产物.花岗斑岩岩枝(同位素年龄159.2百万年)侵入于寒武系下统灰岩中,接触交代的含矿矽卡岩多呈透镜状、串珠状、似层状等。金和金属硫化物呈脉状和细脉浸染状分布于钙质矽卡岩中。
本类型中的矿石铅同位素的模式年龄为1~10亿年,多数集中在1~4亿年,等时线年龄为1.28亿年。因此,主成矿期在中生代,而古老矿石铅是从老地层继承下来的。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可分为“玲珑式”和“焦家式”两种类型。两者的成矿机制相同,但成矿环境和赋存的构造部位有所差异。前者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后者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
矿石主要组分为金、银、硫。矿石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和黄铁矿,而铜、铅、铅硫化物少量。脉石矿物为石英和绢云母。金品位3.07~52.59g/t。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
(三)接触交代~热液金床矿
国内矽卡岩型金矿床少见,多以伴生金的形式出现。近年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接触交代的矽卡岩体中找到了单一的金矿体(尽管矿体的规模不大)。
本类矿床分布于山东招~掖地区。与矿床有关的混合花岗岩仅出露于滨太平洋成矿带,并受中生代板块俯冲带的控制。
招~掖金矿带分布于胶东台隆西部沂水大断裂以东。基底为太古代~下元古代胶东群,以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和云母片岩为主。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相当于太古代绿岩系中火山岩组合的一部分,18亿年前曾发生过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在燕山期,地台活化,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岩是在含金建造变质岩系的基底上,经原地和半原地的混合~交代重熔形成,并且有明显的突变和不连续现象。区内有大小百余处的矿床(点),而大部分产于混合花岗岩的岩体内。
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熔型花岗石。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多金属矿化。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 作者:
———————————————————————————————— 日期:
ﻩ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
一、岩桨热液金矿床
本类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如密山~清源深断裂,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海丰深断裂带等。混合岩化~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6条矿体组成。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米,最厚5~10米。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
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钠长石化为主。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有银金矿和碲金矿,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等。金品位为5.37~9.01g/t,一般在7g/t以上。
(二)混合岩化~重熔岩桨热液金矿床
焦家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被称为“焦家式”金矿。
金矿床受北北东向的焦家主干断裂控制。焦家断裂带长12km,最宽200m,平均走向北40o东,倾向北西,倾角30o~45o,断裂带(韧性剪切带)为一宽大的混合花岗质均粒糜梭岩,沿走向和倾斜均呈开阔舒缓的波状(图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