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家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2700字
焦家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含金性分析_赵洁心

3 黄铁矿成分特征
3 . 1 主成分 黄铁矿的分子式为 F eS2, 其主成分为 Fe , S , 就焦 家金矿黄铁矿主成分来讲, 具体见表 1 。 与标准黄铁矿 ( S: 53 . 45 %, Fe : 46 . 55 % ) 相比 , 成矿阶段黄铁矿均表现为亏 S 、 亏 F e 的特点 , 并且亏 S 比 亏 F e明显 。 主要 因 为黄 铁矿 属等 轴晶 系 , 具有
参数 w ( A u) /w ( A g) w ( Co) /w ( N i) w ( S) /w ( Se) J- 1 0 . 739 0 . 346 J- 2 2 . 605 1 . 57 J- 3 1. 10 0. 722 J- 230 2. 00 2. 00 757. 43
¹ 山东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 队, 焦家金矿 . 山东省莱 州市焦 家金 矿地质勘探、 生产勘探总结报告. 1997 , 53 ~ 54 , 73 ~ 74. º 徐九华 , 孙之夫 . 焦家金矿深部矿石工艺学研究 . 2001.
¹ º
2007年第 9 期 /第 28 卷
表 1 焦家金矿黄铁矿主要成分统计表
碎。晶体不发育, 多为互相叠生的集合体。该世代黄 铁矿周围石英少 , 多以脉状。细脉状充填于第一、 二 世代黄铁矿组成的矿脉中。集合体颗粒比较破碎, 有 些呈碎屑和角砾状堆集 , 有些被后期细粒黄铁矿细脉 沿裂隙充填胶结。 第四世代: 形成于金 - 石英 - 多金属硫化物中、 后期阶段 , 与黄铜矿、 方铅矿、 闪锌矿共生。多为细粒 状 , 致密状分布, 为半自形结构, 晶面光泽暗 , 不见晶 纹 , 颗粒多为 0 . 5~ 1mm。有些由不可辨晶形的集合 体组成, 呈浅灰黄色, 比较致密、 坚硬, 不易击碎 ; 有些 黄铁矿中含有少量它形黄铜矿, 并呈小豆荚状分布。 第五世代 : 形成于石英 - 碳酸盐阶段。多与方铅 矿、 闪锌矿共生, 以中粗粒自形晶为主 , 多呈立方体分 布于灰色石英中 , 单晶呈浸染状或团 块状集合体分 布 , 并有少量方解石脉伴生 , 自形晶体较完好, 晶面光 泽暗, 呈金黄色, 很难击碎。
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深、浅部矿体特征对比

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深、浅部矿体特征对比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是中国最大的金矿之一,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的沂蒙山脉北麓。
该矿床分为深部和浅部矿化两部分,两者的矿体特征有很大的差异。
深部矿体主要存在于矿床下2500米以下的地层中,是一种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典型热液脉状矿体。
深部矿体主要矿物为黄铁矿、白钨矿、方铅矿、石英等。
矿体主要赋存于较大断裂石英脉中,石英脉通常宽度在1-10米之间。
深部矿体的金品位可达20克/吨以上,且矿物粒度大多为微粒子级别,难以提取。
深部矿体在出露的地方很少,矿床开采难度大,需要进行深度开采和复杂的浮选和氰化提金工艺。
浅部矿体主要存在于矿床上部地层中,是一种高温、低压下形成的典型下降型热液矿床。
浅部矿体主要赋存于较小的断裂、薄石英脉和半岩性矿化带中,其厚度通常在0.5-2米之间。
浅部矿体的金品位一般较低,通常在2-10克/吨之间,但矿物粒度较大,易于提取。
浅部矿体在地表上较为明显,矿床开采难度相对较小,可以采用露天采矿和浮选、氰化提金工艺进行开采。
同时,深部矿体和浅部矿体的成因也存在差异。
深部矿体主要由岩浆深部热液作用所形成,其形成与大规模构造作用相关。
而浅部矿体主要由地质构造作用所形成,形成与岩浆热液作用关系不大。
总的来说,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的深、浅部矿体在形成成因、矿体特征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深部矿体品位高,成因复杂,开采难度大,在实际开采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度开采和复杂的提金工艺;浅部矿体品位相对较低,易于开采,但成因和形态较为简单。
了解深、浅部矿体的矿体特征对于准确评估矿床储量、规划开采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的深、浅部矿体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来进一步认识这座金矿床的性质。
首先是深部矿体的数据。
根据胶州市地质局发表的《焦家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研究》一文的数据,焦家金矿深部矿体主要存在于2500米以下的地层中,矿床呈东北西南走向,长度大约为5公里,宽度为1.5公里。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埋藏有金矿石的地质体,在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中,我们将从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矿床地质特征1. 分布特征:金矿矿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及其构造活动带、火山弧带和断裂带等地区。
金矿矿床也常与花岗岩、酸性火山岩和变质岩等有关。
2. 矿石特征:金矿矿床的矿石主要有金石英矿、黄铁矿、石英脉等。
金石英矿是最常见的矿石类型,通常呈现金黄色,具有金属光泽。
3. 地质构造特征:金矿矿床通常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常出现在断裂带、隆起、衍生复式构造中。
矿床的形态也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常出现矿脉、褶皱、蚀斑等形态。
4. 富集特征:由于金的重性和化学稳定性,金矿矿床具有较高的富集性。
富金矿床表现为矿石体积小、金品位高、矿石中金粒度较细。
二、矿床成因分析1. 热液成因:金矿矿床的主要成因是热液作用。
地壳中的流体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过构造裂隙渗透入地下,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使金溶于热液中。
随着热液流动,金逐渐沉淀下来形成金矿石。
2. 覆盖成因:部分金矿矿床的成因与地壳深处的覆盖岩石有关。
地壳深部含有大量高浓度的金,当构造运动使得深部岩石上升到地表时,金矿矿床可能会形成。
3. 硫化物成因:一些金矿矿床的成因与硫化物有关。
在火山喷发、地热活动等过程中,岩浆中的硫化物会与含有金的岩浆相互作用,形成硫化物矿石,并富集金矿。
4. 沉积成因:一些金矿的成因与沉积过程有关。
在一些地质环境下,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地区,由于沉积物的运动和沉积,金矿可以沉积在底部形成金矿砂,并在后续的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金矿矿床。
中国胶东焦家式金矿类型及其成矿理论

中国胶东焦家式金矿类型及其成矿理论
中国胶东焦家式金矿是比较特殊的一类矿床,其基本特征是由深层的热液作用所形成的一种伴生型金矿矿床。
它位于青岛-
河北省的胶东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现的金矿床之一,也是中国当时发现的金矿数量最多的地方。
该矿床的主要成矿物质主要有金、铜、锑、锡、铝、锆等。
金矿矿石中的金以双金银等类型出现,同时也有铁铅、铁镍、黄铁矿和金钛矿等。
这类金矿床一般显示出良好的富集特征,矿石中绝大部分为微晶状或颗粒状金,多以碎片形式分布在矿石中。
焦家式金矿的形成,主要归因于深层地幔的热液作用。
根据当前关于该类矿床成矿机理的研究,暗示着地幔岩浆在受到深部造山运动升温的作用下,经过断裂通道侵入地壳,产生了高温、高压、高pH条件,在此基础上,金等伴生组分经过地幔溶解、析出、浓缩,随着岩浆上升而形成集聚,最终形成焦家式金矿床。
焦家式金矿矿床的成矿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包括由地壳下方熔融的深部冷液作用形成的液相金矿脉、构造孔隙的增强沉积作用、地表水的次生浓缩作用,以及多种混合物的表现形式等。
总的来说,中国胶东焦家式金矿的形成主要归因于深层热液作用,其矿石中金以及伴生金属组分由热液溶解、析出、浓缩等复杂过程形成。
另外,构造孔隙的增强沉积作用以及地表水的
次生浓缩作用也是金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有助于金矿床的形成、稳定和发展。
焦家金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模式(庞绪成,孙之夫,.

焦家金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模式 *庞绪成孙之夫郑小礼王玉平郝献晟刘宗国(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焦家金矿 (山东冶金地质勘查局二队 =摘要 >介绍了焦家金矿床岩石地球物理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矿区岩石的电阻率随岩石破碎程度增加而明显降低 , 随 (矿化岩石硅化程度增强而升高 , 电磁高极化率异常与主含矿构造 (主矿体的高硫化物含量带相吻合的这些特征 , 可用于预测深部盲矿体。
研究了矿床微量元素的分布和富集特征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分带 , 建立了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及评价指标。
关键词焦家金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中图分类号 P618151焦家金矿床位于胶东西北部 , 是著名的 /焦家式 0金矿 [1]¹的典型矿床。
长期以来 , 地矿、冶金及武警黄金系统的勘探队伍及科研院所的许多单位和学者都在这里进行过工作 , 其对区域地质构造及花岗岩的研究 [2~6]较多 , 对具体矿床 , 尤其是物化探专题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将系统介绍焦家金矿床的岩 (矿石地球物理 (电法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区域地质背景焦家金矿床位于鲁东隆起的北缘、莱州栖霞复背斜的北翼 , 郯城卢江大断裂东侧的次级断裂焦家断裂带下盘的花岗岩中。
与金矿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上太古界胶东群斜长角闪 (片麻岩 , 金丰度值为 10115@10-9, 约为地球克拉克值的 3倍。
金的浸出试验证实了胶东群地层中的金具有活化迁移性。
玲珑及郭家岭等花岗岩类岩石 (直接赋矿围岩和岩体内的胶东群残留体金的含量却只有 119@10-9~618@10-9, 多数研究者认为胶东群地层为金的矿源层 , 热源来自于岩体本身。
从区域上看 , 玲珑金矿田、焦家成矿带均对应着胶东金高背景区中规模最大、强度最高的金异常区 (图 1 , 其中最著名的大型、特大型金矿床位于异常的浓集中心地带 , 小型矿床则与局部高值异常相对应。
异常带与区域构造带相吻合 , 说明了胶东地区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山东省莱州市焦家金矿普查报告1

⼭东省莱州市焦家⾦矿普查报告1焦家⾦矿普查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地质四班教师:⽇期:2013/05/28⽬录1 绪论 (4)1.1 勘查⽬的和任务 (4)1.2 勘查⼯作区位置、交通 (4)1.3 勘查⼯作区⾃然地理、经济状 (5)1.4 以往⼯作评述 (5)1.5 本次⼯作情况 (5)2 区域地质 (6)2.1区域地层分布 (6)2.2.断裂 (7)2.3.岩浆岩 (8)2.4.区域地球物理和化学特征 (8)3 矿区(床)地质 (9)4 矿体(层)地质 (10)4.1 矿体(层)特征 (10)4.2 矿⽯质量 (10)4.3 矿⽯类型和品级 (10)4.4 矿体(层)围岩和夹⽯ (11)4.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11)4.6 矿区(床)内共(伴)⽣矿产 (12)5 矿⽯加⼯技术性能 (12)5.1 采样种类、⽅法及其代表性 (12)5.2 试验种类、⽅法及结果 (12)5.3 矿⽯⼯业利⽤性能评价 (14)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4)6.1 ⽔⽂地质 (14)6.2 ⼯程地质 (14)6.3 环境地质 (14)7 勘查⼯作及其质量评述 (14)7.1 勘查⽅法及⼯程布置 (14)7.2 勘查⼯程质量评述 (15)7.3 地形测量、地质勘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15)7.4 地质填图⼯作及其质量评述 (15)7.5 物探、化探⼯作及其质量评述 (15)7.6 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作及其质量评述 (15)8 资源/储量估算 (15)8.1 资源/储量估算的⼯业指标 (15)8.2 资源/储量估算⽅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16)8.3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16)8.4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17)8.5 资源/储量的分类 (17)8.6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17)8.7 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17)8.8 共(伴)⽣矿产的资源/储量估算⽅法及结果 (18)8.9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18)9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18)10 结论 (18)10.1 ⼯作程度及主要成果 (19)10.2 找矿前景 (19)10.3 今后⼯作建议 (20)11 附图表 (21)1 绪论1.1 勘查⽬的和任务此次普查的主要⽬的是在预查阶段提出的焦家矿化区,开展⾯上的普查⼯作、已发现主要矿体的稀疏⼯程控制、主要物化探异常及推断的含矿部位的⼯程验证,对⼯作区的地质特征、含矿性和矿体做出评价,提出是否进⼀步详查的建议和依据。
焦家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焦家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作者:马亚弟柳晓松张许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第21期山东胶东矿区的金矿资源十分丰富,对于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进行剖析,对于我国金矿开采具有重要的影响。
文章在对焦家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分析过程中,注重结合矿床地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知识,对矿床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焦家金矿的成矿模式,希望能够为金矿成因问题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山东胶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金矿场地之一,目前已经探明的金矿储备占到了总量的30%以上,由此可见,对山东胶东地区金矿成因的把握,对于我国金矿开采有着重要意义。
焦家金矿问题的研究资料较多,学术界对矿床的成矿机制和成矿模式并未达成统一意见,对此争论不休。
本文对焦家金矿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问题的研究,注重从区域地质以及金矿成因及成矿模式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把握焦家金矿成矿的内在机理。
焦家金矿地质背景分析山东胶东地区地层以古元古代荆山群和粉子山群为主,主要露出低级变质岩系。
胶东区域构造的形成,与胶东运动、I胶东运动和II蓬莱运动有着密切地关联系,通过多次地壳运动,形成了焦家金矿地质构造。
在研究焦家金矿区域问题时,要考虑到其EW向、NNE向构造带以及NE向、SN向和NW向的复合性构造特征,从而对焦家金矿地质背景予以有效分析和把握。
关于焦家金矿地质构造情况,主要内容如下:胶东西北部东西向构造是焦家金矿基底构造部分,以EW向的弧形断褶构造型式为主,并且这一造型贯穿全区,使NW向的产物;NNE 向断裂构造发育过程中,则主要以沂沭断裂为主体,这一地质构造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印支—燕山期,其断裂发育集中于花岗岩岩体内部,并且自西向东方向的规模较大;NE向构造比较发育,其主要为北截一灵山沟断裂和柞村一驿道断裂,这一断裂构造与NNE向断裂复合,形成小型的金矿矿床。
焦家金矿断裂矿区内部长度为1900m,宽度为100-200m之间,最大延深为925m。
从焦家金矿的平面形态来看,呈现出S形,走向在10-30°之间,NW倾向,倾角在30-45°之间,局部最大倾角在70°。
焦家金矿床深部矿体地质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地质与矿产焦家金矿床深部矿体地质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鲍中义,钮涛,高书剑,孙瑞刚,李树统(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招远 265400)摘要:焦家金矿床位于焦家断裂带中段,属典型的“焦家式”金矿,截至2008年底焦家金矿床累计探获资源储量234564kg。
该文通过对深部矿体地质特征论述,并与中浅部矿体进行对比,总结深部成矿规律,利用焦家断裂控制的矿体具有等距斜列、尖灭再现规律,对深部矿体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断裂带;成矿预测;矿体深部;焦家金矿床;山东莱州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焦家断裂带已探明特大型金矿床3处,大中型矿床7处,各矿床均受控于该断裂。
焦家深部详查是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自筹资金,独立完成的深部找矿项目,是继寺庄金矿后,探获的又一特大型金矿。
矿区位于莱州市东北28km处,属莱州市金城镇管辖。
北起64线,南至176线,南北长约1400 m,位于焦家金矿床深部,标高在2400~21400m(图1)。
焦家详查区共圈出4个矿体群89个矿体,矿床共探获资源量:矿石量2920.45万t,金金属量105 t。
Ⅰ号主矿体是详查工作的重点,详查区内共施工钻孔69个,见矿钻孔62个,见矿率90%。
该文通过对Ⅰ号主矿体进行了深浅部对比,总结了焦家带成矿规律,为今后深部找矿提供了理论指导。
1 主要矿体地质特征矿床位于焦家断裂带的中段,区内第四系广泛分布,以主裂面为界,东侧为玲珑超单元二长花岗岩和郭家岭超单元斑状花岗闪长岩,西侧为马连庄超单元变辉长岩[1]。
1.1 Ⅰ号矿体地质特征图1 焦家金矿床地质简图1—第四系;2—玲珑超单元二长花岗岩;3—马连庄超单元变辉长岩;4—蚀变带;5—Ⅰ号矿体位置;6—主裂面;7—见矿钻孔;8—未见矿钻孔;9—勘探线及编号;10—深部详查区范围将紧靠主裂面之下(局部之上)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内控制的矿体第26卷第1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10年1月3收稿日期:2009202217;修订日期:2010201205;编辑:陶卫卫作者简介:鲍中义(1979—),男,山东招远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勘查工作;E2mail:gybzy2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家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2700字
金矿指金矿石或金矿床(山)。
金矿石是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金矿山是通过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金矿床是通过成矿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可工业利用的金矿石堆积。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它那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
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摘要:在我国已探明岩金储量中,胶东地区金矿产量可以占据到1/3,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总体金矿产量。
其中焦家金矿处于胶东金矿体系中区西北部,地质结构受断裂破碎带影响比较大,围岩蚀变情况严重,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
本文对焦家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焦家金矿;矿床成因;地质特征
引言
焦家金矿床产出环境与成矿动力学均有一定特殊性,为提高其开采量,需要做金矿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的研究分析。
即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存在的各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进行野外实地开考察,从区域构造出发,对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构造以及成矿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焦家金矿控矿模式。
一、焦家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难点
焦家金矿作为我国金矿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多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完全解决,如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成因以及构造控矿机制等,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专业与技术上的统一。
同时,目前对胶西北整体控矿特征以及成矿演化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从焦家金矿地质特征与成矿原因研究成果来看,其矿体比较密集,并且可以确定寺庄、焦家、马塘以及望儿山等为一个成矿体,在地质结构深度通过低品位矿体连接在一起,但是具体分析资料成果比较少,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二、焦家金矿矿体特征分析
2.1 矿床总体分析
焦家金矿床地质特征为构造岩围岩蚀变强烈,矿体的分布主要受断裂蚀变带控制,从现有资料来看,矿体以层状、透镜状以及脉状形式存在,整体上则是沿着断裂带存在。
对焦家金矿主矿体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受主断面控制,平均走向长854m,最长可以达到1160m[1]。
此矿床部位倾角浅部陡而深部缓慢。
从整体上进行分析,深部矿体比较浅并且厚度大,整体趋于稳定,随着浅部到深部延伸,品味变化程度由大到小。
另外,矿石含金细小侵染状黄铁矿以及少量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均匀度高,品味稳定,且矿体与围岩并不存在截然界限。
2.2 矿石特征分析
矿体原生矿石主要包括细脉侵染状黄铁绢英石、网脉状与脉状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之碎裂岩以及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等。
矿石组成的分析可以从矿石物组合与矿石化学两部分分析。
第一,矿石矿物组成。
矿石中主要组分为Au,且可以将Ag、S作为半生元素综合利用,通过对比可以得知,金品位与石英脉型矿床相比较低。
焦家金矿床矿物主要包括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其中黄铁矿为主要金属矿物,可以占到总体金属矿物的90%以上。
第二,矿石化学组成。
焦家金矿矿区坑道内采取分析样品,通过试验可以确定Au与Ag、Sn、Cu、Mo等呈现正相关关系,且与Ag显著正相关[2]。
另外,还需要对矿山构造进行分析,以细脉侵染状为主,还存有脉状、网脉状以及斑点状。
细脉侵染状构造,沿早期蚀变间矿物间裂隙,有后期的多金属硫化物细脉以及石英-黄铁矿细脉填充,还存在星点状分布在矿石中的金属硫化物。
2.3 围岩蚀变分析
围岩蚀变是金矿矿床主要特征之一,对焦家金矿围岩蚀变情况进行分析,可得知其沿焦家断裂分布,集中分布在接触带靠近花岗岩一侧。
本金矿蚀变带走向与断层保持一层,带宽以70~250m为主,并呈现上窄下宽分布。
矿床蚀变作用类型比较多,以蚀变先后顺序为依据可以划分为成矿前期钾化、成矿中期黄铁绢英岩化与硅化、成矿后期碳酸盐化、绿泥石化。
三、焦家金矿矿床成因分析
3.1 成矿条件分析
可以从成矿地质条件与物理条件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成矿地质条件。
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地层、构造以及岩浆活动等,在成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同,但是相互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综合作用成为最终矿床。
其中,脉状金矿床的形成,存在的成矿地质条件限制了矿质运移以及空间展布,而岩浆活动则控制着矿质来源以及成矿元素迁移富集。
第二,物理化学条件。
对于金矿矿床形成温度与压力的确定可以通过测定流体包裹体来实现,且其为主要物化参数,还可以确定流体成分。
从物理化学角度对金矿成矿条件进行分析时,可以利用包裹体成分资料,来确定成矿时氧化还原环境与溶液酸碱度,将其作为矿物来源判断的依据。
3.2 矿床成因
焦家金矿地处胶东金矿集中区西北部,矿区内太古宙胶东群变质岩主要以残留体形式存在,其中岩性主要为黑云变粒岩与斜长角闪岩,出露的岩浆岩为玲珑花岗岩与郭家岭花岗岩闪长岩。
另外,氢、氦、氧、氩同位素分析后,可以确定成矿流体主要以幔源流体为主,并伴有少量岩浆流体以及大气降水[3]。
其中,对铅、硫同位素进行研究分析,可以确定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为上地幔,且在后期迁移沉淀过程中逐渐混入部分壳源物质。
3.3 成矿模式
在中生代早中期阶段,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由SE向NW斜向快速俯冲,胶东地区位于碰撞造山阶段。
在碰撞过程中还存在松弛阶段,大量花岗岩浆经过同熔或重熔作用生成并上侵定位,花岗岩石大多形成在脆韧性断裂带下盘。
在中生代晚期,胶东地区动力学体制转折关键阶段,俯冲期后大地构造重新调整,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作用最为强烈,出现地幔流体上涌现象,并伴随大规模壳幔物质混合[4]。
四、结束语
对焦家金矿地质特征以及成矿原因进行分析,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各类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矿体特征、矿石特征以及成矿原因等方面着手,确定分析要点。
现在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为进一步提高金矿开采效率,还需要从技术角度做技术分析。
参考文献:
[1]张福祥.山东焦家金矿田成矿控矿构造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
[2]吕古贤,郭涛,刘杜鹃.玲珑-焦家式金矿构造地质特征及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参量因子分析――以阜山金矿区为例[J].地球学报,2002(05):409-416.
[3]王中亮.焦家金矿田成矿系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4]张迎春.焦家断裂带韧脆性变形特征与蚀变作用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