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勐海县南罕金矿地质特征

合集下载

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云南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地形地貌相对复杂,地理位置也十分特殊。

云南省素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我国的所有自然矿产类型中,云南绝大多数都有,其中的铜矿、锡矿等有色金属矿产的产量更是居全国前列。

由于该地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上个世纪90年代就陆续有多家地质队在该地开展找矿工作,而本文所讲的是云南省的金矿,希望能借此机会探讨该地区的矿化规律、地质特征,探寻在该地找矿的主要方向。

标签: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我国的主要黄金产区包括胶东半岛、小秦岭地区、滇黔桂金三角以及西北地区的几个省份。

其中,也包括了我国的云南省,近年来,该地的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相继在金平、元阳、镇沅、新平、东川、姚安、祥云、鹤庆、腾冲、潞西等地发现了一批大、中、小型金矿床,这些金矿床的发现与开采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对云南省的这些金矿地质进行了一些深入的研究,总结了具有云南地域特征的找矿方向。

1云南省金矿资源的现状据有关数据显示,早在1989年,我国的云南省就累计发现了410处金矿点,遍布整个云南省的87个市或者县。

其中,这里的金矿床占到41处,包括15处岩金矿床、6处小型砂金矿床、19处伴生金矿床以及1处小型共生金矿床。

另外,整个云南省共计拥有探明金矿储量101.583吨,这大约占到全国总探储量的2.1%。

同时,全省保有储量为80.675吨,占到全国保有储量的2.03%,其中岩金保有储量、砂金保有储量、伴生金保有储量和共生金保有储量分别有46.404吨、4.959吨、28.193吨、1.119吨。

云南省的金矿点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带状分布,二是分段集中。

整体来看,可以划分八大成矿带,包括南盘江成矿带、哀牢山成矿带、临沧-西盟成矿带等。

其中,哀牢山成矿带在云南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预测该地可能是我国未来的黄金生产基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云南省的金矿潜在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其开采前景也是十分光明的。

勐海县南罕金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勐海县南罕金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理工类)评语表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审表答辩小组组长:成员: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函授站(盖章)年月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勐海县南罕金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英文题目2014年1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勐海县南罕金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英文题目学生签名:指导教师签名:2014年1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信息:课题性质:设计论文课题来源:教学科研生产其它发出任务书日期: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中文摘要云南省勐海县南罕金多金属矿矿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Ⅰ)昌宁—孟连褶皱带(Ⅱ)临沧—勐海褶皱束(Ⅲ)之临沧—澜沧复背斜的南部。

区域地层出露上元古界澜沧群和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及第四系;区域构造以北西向压扭性断层为主,北东向次之;岩浆岩以燕山—印支期花岗岩为主,花岗岩内分布有石英脉、石英斑岩、花岗斑岩、花岗岩脉等。

南罕金矿区位于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的印支期勐啊岩体及具一定规模的南木旱(F1)断层南西侧。

矿体赋存于总体呈北东向展布的F2断层破碎带内外,及F2断层北东段向北偏转之东侧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下段第一、二层中。

有用组分沿岩石节理、裂隙中富集产出。

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等,含矿岩石为碎裂粉砂质泥岩、断层角砾岩。

矿体走向北东或北西的,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变化较大,总体属陡倾斜矿体。

矿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自然金;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绢云母,次为高岭石。

矿石结构主要以泥质结构、显微鳞片状结构为主,次为微晶结构,偶见细砂结构,它形粒状结构,胶状结构,假象结构,蚀变粉砂结构;矿石构造以土块状构造为主,次为皮壳状构造、网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

矿石的有益组分为金,其次为银,银未达伴生组分指标评价要求;伴生有害组分含量低微。

矿石氧化率在85%以上,矿石自然类型均属氧化矿石;工业类型属微细粒金矿石。

滇东南地区金矿区域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

滇东南地区金矿区域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

增刊
李志伟等: 滇东南地区金矿区域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
!"
部位。在物理化学环境上, 则代表了氧化位势较高, 相对开放环境向氧化位势较低和较闭塞的 环境转化部位。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上, 含金部位岩石往往较之顶、 底板岩石具有较高的孔隙 度、 高化学活动性。底板岩石往往为含金量较高的地层岩石, 而顶板则往往为具低渗透性和强 还原性的碳质泥岩或泥质灰岩等, 构成理想的物理屏蔽层。 综上所述, 本区层控金矿选择不同岩相、 岩性层的过渡或转化处富集的事实, 反映了本区 金矿床在时控性和层控性的主要特征。它是层位和特有的岩相组合型式对金矿床宏观控制作 用的具体表现, 也是本区金矿成矿的重要规律之一。 #$ " 构造变形带和组合与金矿的再造富集 #$ "$ # 断裂构造带对金矿富集的控制 滇东南地区金矿产地集中分布区, 金矿的富集地带宏观上明显地具有线性 % 带状 & 分布趋 势, 即金矿成群富集的地段往往与剧烈的断裂构造带相伴随, 而远离断裂构造变形带, 即使有 含金层位存在, 但金矿化的强度都不高。 这种现象说明了断裂构造变形带对金矿的再富集和再 分配过程曾起了重要作用。 砂子岭、 砂 从区域主干断裂 % 带 & 与金矿空间分布看:!沿弥勒 ’师宗断裂带分别有大厂、 厂、 老头箐、 芹菜坪等 ()’*+ 矿床 % 点 & ; 蛇皮青 ,-、 各布厂 *. 矿点、 老厂 ()’*+’/01! *+ 矿点、 矿; 鲁布格 *+ 矿及小凹地、 东堡 *+ 矿化点等。 显示 ()’*.’,-’*+’/01! 矿床系列组合特征。 在本省境内有八达河、 蚌别 ()’*+ 矿点; 洗马塘、 胡革 "沿南盘江断裂带 % 开远 ’平塘断裂 & , 矿床系列组合为 ,-’()’*+; 向北东方向延入贵州境内则有板其、 丫他、 烂泥沟、 ,-’*+ 矿点, 大观等大中型金矿床。 # 沿文山 ’富宁弧形断裂带除有老寨湾、 九克、 垮溪、 革档、 金坝、 赛鸭、 达莲塘、 小锡板等 ()’*+ 矿床 % 点 & 及阿用石英脉型金矿点外, 尚有 2、 (3、 4)、 53 等矿床 % 点 & 分布。可见, 主干断裂构造 % 带 & 控制着金成矿带的空间分布的特征较为明显。 则与主干断裂伴生或后期形成的次级断裂、 裂 若从矿床或矿 % 化 & 体的形成与分布而论, 隙、 层间破碎带构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 在沿构造破碎带产出的垮溪金矿区, 常可见到 ’ 8 (*+##6 7 #6 ) 含金石英细脉 沿小断裂、 片理化带及弱变形域部分板状泥质岩面理、 硅化板岩 ( ( 9 $ (6 ) 等扩容空间形成, 说明了不同尺度构造控制着不同的矿田、 矿床、 矿 % 化 & 体的分 板理 布。 #$ "$ ! 褶皱 ’断裂组合构造对金矿富集的控制 本区金矿集中不仅与断裂构造变形带在空间分布上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而且还与褶皱 和断裂的组合型式、 褶皱的对称性和规模等有密切联系。 滇东南地区分布有较多的短轴背斜或 穹隆构造, 经对此区及其毗邻的黔西南、 桂西北区已知 :8 个金矿床 % 点 & 遥感图象特征分析及 地质勘查研究, 位于短轴背斜或穹隆构造内层间破裂带的矿体 % 点 & 数占 ;8< ; 而位于背斜或 穹隆构造外侧断裂交切部位的约占 =< ; 与短轴背斜或穹隆构造无关的仅占 #8< 。由上可见, 紧闭背斜轴部或转折端迭加有断层的构造组合型式, 如果是发生于含金背景高的地层中, 其对 金矿的再造富集十分有利。 进一步分析这种特有的构造组合型式对金矿再造富集的有利原因,一是深埋于宽缓向斜 底部的矿源层与背斜褶皱轴部的同一岩层, 其所处的温、 压地质环境明显不同, 前者处于一种 温、 压相对较高的环境; 后者则处于表露或埋浅的低温低压环境。前者中相对较高的温压条件 将会使得储集于向斜中的层间水、孔隙水加热,从而改善流体 ’岩石矿物间相互作用,并促进 其溶解和萃取金属的能力。 由于流体与矿源层较长时间的作用, 及从中溶解和萃取出矿物质的

滇东南金成矿区(带)划分及找矿潜力分析

滇东南金成矿区(带)划分及找矿潜力分析

滇东南金成矿区(带)划分及找矿潜力分析陈名全;解文伟;李智初【摘要】成矿区划分为2个金成矿带,10个金矿田.构造控矿明显,岩浆活动与金成矿关系密切,成矿具长期性和滞后性,类型多样,矿床(点)空间分布集中,金与锑(汞)关系共存,找金潜力较大.【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0(029)001【总页数】6页(P13-18)【关键词】金矿化集中区;10个金矿田;成矿规律明显;找矿潜力较大;滇东南【作者】陈名全;解文伟;李智初【作者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局306队,昆明,650216;云南省有色地质局306队,昆明,650216;云南省有色地质局306队,昆明,6502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滇东南金成矿区,是黔桂滇“金三角”地区系列金矿的重要组成部份,与黔、桂两省具有相似的地质背景和相近的金成矿地质条件。

该区地处两大构造的交汇部位,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是一个很有找矿潜力的地区。

滇东南地区的金矿床 (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独立 (不含伴生金矿)金矿床 (点)达246处。

其中砂金、红土型金矿 92处,占全区金矿总数 37%;岩金 153处,占总数63%。

大型矿床 3处,中型矿床7处,小型矿床 49处,金矿点 (含金矿化信息点)184处。

已知的矿床 (点)约 65%,分布在南盘江流域及其以南的马关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其次为哀牢山地区的金平县、元阳县等地。

砂金矿及红土型金矿,主要分布在马关县及丘北县 (表 1)。

1 金成矿区划根据滇东南金矿床 (点)地理分布、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大地构造区位,可划分为 2个金成矿带,5个亚带,10大金矿田。

大致以北西—南东向红河断裂带为界,划分东西两个构造成矿带,即黔桂滇毗邻地区金成矿带和哀牢山金成矿带 (南东段)(图 1)。

2 区域金成矿规律(1)构造控矿构造作用与金矿的形成、富集、强度和保存有密切关系,不同级别大地构造单元控制金成矿带划分。

老挝川圹省芒康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老挝川圹省芒康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58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老挝川圹省芒康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张 敏(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00)摘 要:老挝川圹省芒康金矿位于老挝重要的川圹-长山成矿带, 区域成矿条件较好,矿区内矿化及蚀变特征明显,具备构造热液矿床的形成条件。

区域上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变质作用广泛而复杂,造就了区内具备一定的成矿条件,综上所述,矿区具备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在发现新的金矿化类型上还是具备一定空间。

 关键词:老挝川圹省芒康金矿;构造热液矿床;金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21-0058-3Markham Gold Mine In Xieng Khouang Province Lao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rospectZHANG Min(Yunnan Au Mining Group Company(Ltd),Kunming 650200,China)Abstract: The Markham gold deposit in Xieng Khouang Province of Laos is located in the important Xieng Khouang-Changshan metallogenic belt of Laos, with good regional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bvious mineralization and alter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mine area, and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tectonic hydrothermal deposits.The tectonic development, frequent and intense magmatic activity and extensive and complex metamorphism have created certain ore-forming conditions in the area. In summary,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s of tectonic altered rock type and quartz vein type are available in the mining area, and there is a certain space for the discovery of new gold mineralization types.Keywords: Markham gold mine in Xieng Khouang province, Laos; Tectonic hydrothermal deposit ;Gold ore收稿日期:2023-09作者简介:张敏,男,生于1988年,汉族,云南宣威人,本科,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构造地质。

缅甸联邦第二特区佤邦芒古弄地区金矿特征

缅甸联邦第二特区佤邦芒古弄地区金矿特征

2011年8月GE O LO GY AND RESOURCES Aug.2011文章编号:1671-1947(2011)04-0310-02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识码:A缅甸联邦第二特区(佤邦)芒古弄地区金矿特征郭泽君,丁世春,郭彬(辽宁省矿产勘查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芒古弄地区与我国云南省仅一水相隔,该区地质构造特征与云南省相邻部分相似,出露的地层完全可以类比.通过地表工程验证,本区产出的金矿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为主,金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主要产在北东向韧性剪切带内的脆性断裂中,地表矿体成群出现,具有尖灭再现的特点. 韧性剪切带长大于15 km,宽约1 km,直接与我国云南省勐连县相通. 在缅甸境内这条大型的韧性剪切带里,形成了众多金矿体和金矿化体、构成了较大规模的金矿田.关键词:金矿;缅甸;芒古弄;云南省THE C HARA C TER I S T I C S OF THE GOLD DE PO S I T S IN M O N GO N O NAREA, MYANMARGUO Ze-jun,DING Shi-chun,GUO Bin(Liaoning Institute of Minera l Resources Exploration, Shenyang 110032, Chin a)Abstract:The Mongonon area of Myanmar borders o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by a river. The geologic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Mongonon area resemble to those in the neighboring area of Yunnan, with well correlated stratigraphy. The gold deposits in the area are of mainly structural-altered rock type. The orebodies, strictly controlled by structures, occur within faults in the NE-trendin g ductile shear zone, appearing in groups of lens in the surface. Numerous gold deposits and mineralized bodies are formed in the large-scale ductile shear zone, which is 15 km long and 1 km wide in Myanmar and stretches to Menglian County, Yunnan, China.Key words:gold deposit; Myanmar; Mongonon; Yunnan P rovince0 前言芒古弄地区金矿位于缅甸联邦第二特区佤邦的东北部,矿区距中缅边界仅20 km 左右,与我国云南省普洱市孟连、西盟仅一水之隔.按现代金成矿理论,芒古弄地区具备较好的金成矿矿源和热动力地质条件. 初步勘查发现成群金矿(化)体,具有深入研究和开发价值.湖-怒江-昌宁-孟连结合带-(Ⅶ-4)昌宁-孟连混杂蛇绿混杂岩带(Ⅶ-4-5)的南延部分.矿区出露的含矿地层芒古弄岩组,其岩性特征与云南西盟地层分区加里东构造层下部岩性组合相似[2],相当于缺少古生物化石依据的公养河群,隶属震旦-中寒武统. 芒古弄岩组岩性主要为灰白、褐红色千枚岩状板岩,糜棱岩状变质砂岩,黑灰色碳质板岩,其间夹有泥质条带灰岩透镜体. 组成地层的原岩属泥、砂质类复理石建造,受热动力韧性变形变质,现多呈绢云质糜棱岩(图1).1.2 构造区内构造较复杂,构造类型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次之. 断裂构造一般多呈规模较大的脆性断层和1 矿区地质特征1.1 地层芒古弄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同云南省与之相邻地区相似,地层完全可以类比. 据中国大地构造分区最新成果[1],芒古弄地区属西藏-三江造山系(Ⅶ)班公收稿日期:2011-07-04;修回日期:2011-08-11.编辑:张哲.作者简介:郭泽君(1951—),从事矿产勘查工作,通信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42 号羽丰大厦,E-m a il//t a ngchao5@图 1 缅甸芒古弄地区金矿地质构造图 Fig. 1 Geologic and structural map of the Mongononarea, MyanmarC 3d —登娥岩组灰岩夹泥质板岩(li m e s t o ne w ith a r g illi t e );Z - C 2m —芒古弄岩组糜棱岩化变质砂岩、砂泥质板岩夹泥质条带灰岩透镜体 (my l o nit i ze d m e t a -sa ndst o ne and sandy a r g illi t e w ith a r g ill a c e o us banded li m es t o ne );Z - C 2p —盘沙村岩组糜棱岩化泥灰岩、变质砂岩夹铁矿透 镜体、砂泥质板岩(my l o nit i ze d m a r l and m e t a - sandstone with i r o n o r e and sandy a r g illi t e );χ — 煌斑岩脉(l a mpr o phyr e dike );γ — 花岗岩脉 (granite dike );q —石英脉(quart z ve i n );1—断层(f a ult );2—糜棱岩化 带(my l o nit i ze d zo ne );3—金矿体及编号(g o l d orebody and number )第 4 期郭泽君等: 缅甸联邦第二特区(佤邦)芒古弄地区金矿特征31130%,且异常强度较高,具有明显分带性. 地球物理场一般显示正常岩性的电性特征,但于地球化学异常或 存在金矿(化)体部位,多发育一般金矿体常显示的低 阻(或高阻)、高极化率异常.芒古弄地区金矿为缅甸东北部金成矿带的重要组 成部分. 初步查明,金成矿带自南西向北东,依次分布 有总参金矿、芒古弄金矿和警卫营金矿,该金矿带长度 大于 15 km ,宽度 1 km 左右.芒古弄地区金矿亦呈带状展布,出露于金成矿带 的中部偏南西地段,长 3.6 km ,宽 1~1.5 km ,已发现金 矿(化)体 8 处.该区矿体走向多与金矿带一致,呈北东向,个别为 北北东向和北西向,矿体倾向以北西为主,倾角大于 45°,一般较陡. 矿体规模大小不一,但多数相对较小, 长几十米至百余米,厚 0.2~1.5 m.2.2 矿石特征 矿体矿石多具碎裂结构,块状、蜂窝状构造. 矿石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黄铜矿、磁铁矿、褐铁矿等,脉石矿 物以石英、长石为主. 矿化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为主, 含金石英网脉型次之.矿石含金品位一般在 1.61×10-6~8.45×10-6,个别可 高达 20×10-6. 区内所见自然金呈金黄色,树枝状或片 状残留在石英网脉中,粒度大多小于 0.5 mm ,肉眼观 察金的成色较高.矿(化)体围岩主要为千枚岩状板岩、糜棱岩化变 质砂岩和糜棱岩,围岩蚀变较强,主要有硅化、绢云母 化和绿泥石化.韧性剪切带. 褶皱构造规模较小,多呈小型褶皱,这些小型褶曲有的源于区域地层褶皱引起的翼部地层滑脱,有的源于断裂构造引起的地层牵引. 1.3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活动微弱,岩浆岩不发育,仅有少量脉岩产出. 主要脉岩有花岗岩脉、煌斑岩脉和石类脉,其 中石英脉多沿构造破碎带呈不规则的网脉或团块. 区 域地质资料显示,矿区外围有印支期花岗岩侵入体和 晚期火山熔岩分布.依据矿区地层岩性组合,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 分等岩石组构特征,可以判定,该区历经了复杂的变质 作用过程. 据云南区域变质岩研究成果[2],该区经历加 里东、华力西二个构造变形变质期,属区域低温动力变 质,变质相为低绿片岩相. 3 结论芒古弄地区金矿特征及对所处金成矿带的认定, 是在境外实施矿产勘查工作所取得的一些粗浅认识. 关于金成矿带能否延入毗邻的云南,那里是否存在与 芒古弄地区金矿相同类型的金矿,笔者尚未做深入研 究,期望引起有关矿勘工作者的关注.2 矿体地质特征2.1 矿化带特征 芒古弄地区金矿矿区地球化学场显示,基岩的含 金丰度较高,一般在 20×10-9~30×10-9. 土壤的含金丰度 一般在 3×10-9,但异常发育,土壤金异常所占面积达参考文献:[1]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等.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J ]. 中国地质, 2009,26(1): 1—28. [2]云南省地质矿产局. 云南省区域地质志[M ].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file:///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新建文本文档.txt涵盖各行业最丰富完备的资料文献,最前瞻权威的行业动态,是专业人士的不二选择。

云南勐海勐满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云南勐海勐满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云南勐海勐满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杨贵来;杨伟光;罗梅;和中华;罗石生;杨柱平;王翔【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07(21)4【摘要】云南勐满金矿床是"三江"褶皱系南端的一个微细粒-红土复合型金矿床,矿床达中型规模,并具有成为大型金矿的找矿远景.赋矿层位为上元古界澜沧群片岩和中侏罗统碎屑岩及第四纪残坡积层.文章提供了勐满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以及S、H、O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资料,并对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勐满原生金矿床具有与卡林型金矿床类似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其成矿物源主要是上元古界澜沧群曼来组浅变质岩系和中侏罗统花开左组碎屑岩系;流体包裹体及S、H、O同位素研究一致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成矿作用经历了原始含矿岩系(矿源层)的形成阶段及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阶段.区域构造及岩浆活动是引起金矿活化迁移和富集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加强对含矿层位的岩相古地理与岩石学研究、加强控矿构造的分析、确定控矿构造的力学性质及与区域主干断裂之间的配套关系,是今后找矿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总页数】8页(P667-674)【作者】杨贵来;杨伟光;罗梅;和中华;罗石生;杨柱平;王翔【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云南地质矿产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5;云南地质矿产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5;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云南地质矿产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5;云南地质矿产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5;云南地质矿产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5;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相关文献】1.云南勐海勐满金矿含金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意义 [J], 蒋丽怡;李卓飞;孙晓明2.滇西勐满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及矿床成因探讨——来自年代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的证据 [J], 贾福东;张长青;毛景文;刘欢;周云满;孟旭阳;李建荣;孙嘉3.云南勐满微细粒型金矿床稀土地球化学特征 [J], 王翔;罗梅;于林松4.云南勐海县勐阿街温泉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J], 谭梦如;周训;张彧齐;刘海生;余鸣潇;海阔5.云南勐满光贺金矿成因类型与成矿作用探讨 [J], 朱卫平;林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勐海龙帕安山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云南勐海龙帕安山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云南勐海龙帕安山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南昆明 650051摘要:云南勐海龙帕安山铁矿位于昌宁-澜沧成矿带,属火山喷发-沉积-变质改造型磁铁矿床,主要含矿层位为中元古界澜沧群惠民组,矿区内有褐铁矿、磁铁矿、磁褐铁矿等三种矿石类型,工业类型为酸性富硫、高磷需选褐铁矿和弱性磁铁矿。

本文阐述了该矿床地质特征,并对矿床成因、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从铁帽、转石、顶底板岩性、围岩蚀变等方面总结了找矿标志。

关键词:找矿标志矿床地质特征云南勐海铁矿0前言云南勐海龙帕安山铁矿位于勐海县城244°方向平距约46km处,2008年开始找矿工作,截止2013年勘探工作结束,累积查明486.04万吨,平均品位TFe33.58%。

其中褐铁矿矿石量120.45万吨,平均品位TFe37.36%;磁铁矿矿石量130.56万吨,平均品位TFe37.78%、mFe22.78%;磁褐铁矿矿石量235.03万吨,平均品位TFe32.07%、mFe10.50%[1]。

该铁矿是一个新发现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火山喷发-沉积-变质改造型磁(褐)铁矿床。

本文通过对龙帕安山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总结,对勐海西定-巴夜地区铁矿的找矿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大地构造属崇山—临沧地块(Ⅱ级构造单元)的临沧岩浆弧(Ⅲ级构造单元)之临沧同碰撞杂岩(P-T)(Ⅳ级构造单元),成矿单元属三江成矿省(Ⅱ2)的昌宁-澜沧Pb-Zn-Ag-Cu-S-Hg成矿带(Ⅲ4)之临沧-勐海Fe-Pb-Au-Ag-REE成矿带(Ⅳ9)。

[2]区域内出露地层以上元古界澜沧群结晶片岩基底为主,岩性以片岩为主,原岩系一套火山岩及沉积岩组成的复理石建造,其变质强度相当于绿片岩-低绿片岩相。

上覆构造层,局部区域出露有上三叠统上部或中侏罗统下部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于下构造层之上。

断裂构造主要分布有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三组,其南侧的曼各断裂规模最大,呈北东东-南西西向延伸,长达68km,沿断裂带见宽约30余米的破碎带,为一张性剪切断裂,断面倾向北北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勐海县南罕金矿地质特征
作者:邹启平
来源:《西部资源》2017年第01期
摘要: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下段,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其成矿作用与构造、地层关系密切,双重控矿明显。

关键词:热液型矿床;构造控制;云南勐海县南罕啊
1. 区域地质概况
南罕金矿矿区区域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Ⅰ)昌宁—孟连褶皱带(Ⅱ)临沧—勐海褶皱束(Ⅲ)之临沧—澜沧复背斜的南部。

区域构造属昌宁—澜沧复背斜东侧复式背斜的一部分,呈近南北向延伸,轴部被印支期勐啊花岗岩基所破坏,燕山期花岗岩沿花岗岩基中的北西向断层带分布。

区内断层发育,以北西向压扭性断层为主,北东向为辅。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图1)出露地层从新至老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h)、中生界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上段(J2h2)、下段(J2h1)、上元古界澜沧群曼来组下段(Pt3ml1);
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下段是矿区的赋矿地层:分布于矿区西部及南东地区。

与上元古界澜沧群曼来组呈不整合接触。

厚350~600m。

据岩性特征分三层:
第三层(J2h1-3):紫红色块状泥岩夹黄白色中厚层状细粒岩屑石英砂岩。

厚32.51m~208.29m,平均厚88.50m。

第二层(J2h1-2):灰黄色、褐黄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夹紫红色细砂岩、灰黑色泥质粉砂岩夹灰岩透镜体;厚32.98m~127.07m,平均厚72.59m。

第一层(J2h1-1):灰白色、灰黄色厚层块状细至粗粒含砾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细—巨砾岩(底砾岩);厚71.07m~177.64m,平均厚103.51m。

第四系全新统(Qh):沿河谷及山间凹地分布,主要为冲积、洪积及残坡积砂砾、粘土等堆积物构成。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0m~50m,本次重点工作区钻孔揭露残坡积层厚2.09m~12.64m。

曼来组:
位于矿区西部,属包麦地—惠民高压变质带,为低温高压相系。

属上元古界澜沧群。

曼来组(Pt3ml1):岩性为绢云母石英片岩夹变质基性火山岩及绿泥片岩,为巨厚复理式沉积,厚2748.9m。

2.2 构造
矿区构造为覆于上元古界澜沧群曼来组基底之上,由中生界中侏罗统花开左组组成的曼纳向斜,由于该向斜南东翼倒转,倾向南西,构成貌似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

2.2.1 褶皱:曼纳向斜,为轴向北西—南东向,北西端扬起的倒转向斜,属区域上于帕迫以西转北西向的南达向斜的一部分。

核部出露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上段第三层(J2h2-3),两翼依次出露花开左组上段第二、一层(J2h2-2、J2h2-1)及花开左组下段一至三层,两翼地层产状倾向南西,北东翼倾角9°~41°,南西翼倾角21°~65°。

扬起端附近及两翼,局部次级小褶皱构造发育,岩层揉皱,产状凌乱。

2.2.2 断层:
区内断层不发育,计有北西向的F1、F3、F5和北东向的F2、F4断层。

各断层基本特征如下:
F1断层:属区域上的南木旱断层于矿区北东部通过,沿310°方向延伸,长>7.5km,倾向北东,倾角>62°,沿断层带岩石破碎,石英脉发育,为一高角度正断层。

其北西段、南东段发育于花岗岩内,中部隐伏于第四系洪、冲击层之下。

推测为花开佐组下段(J2h1)与花岗岩呈断层接触。

区内V1-1、V2、V3等金矿体即赋存于该断层南东侧的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下段第一、二、三层层间节理、裂隙或次级层间破碎带中顺层产出,该断层应属导矿构造。

F2断层:位于勘查区中偏北西部,横切向斜扬起端,总体走向北东约59°,长约2.5km,倾向北西,倾角50°~85°。

其中部被北西向的F3断层切错,分为北东、南西两段。

破碎带宽十几米至几十米,破碎带中劈理发育,产状凌乱,局部形成角砾岩,沿破碎带常见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热液蚀变及明显的褪色现象。

V1-1、V1-2、V1-3金矿体即分别赋存在南西、北东段破碎带中,既是区内导矿也是容矿构造。

F3断层:为矿区内北西向的平移断层,倾向南西,断层标志明显。

断层对北东向F2含矿断层有切割破坏作用,为破矿构造,但规模较小,断距不大。

F4断层:与F2含矿断层大致相间1.3km平行产出,于曼纳向斜北东翼切错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下段地层,规模不大,性质有待进一步查明。

F5断层:位于勘查区南西部,与F2含矿断层西段大致平行产出,区内出露长为0.49km,平移断层,断层标志明显。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区经勘查共圈定矿体11条。

其中,工业金矿体有V1-1、V2、V3、V4等4条,次要矿体V1-2、V1-3、V5、V6、V7、V8、V9等7条。

其中V2、V3为主矿体特征如下:
V2矿体:赋存于F2断层北东段向北偏转之东侧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下段第二层中。

控制走向长500m,斜深78~185m,出露宽度1.80~35.5m。

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南东,矿体产状210°~248°∠19°~47°。

矿体北西端被F2断层所切,往南东出现分支,沿走、倾向上均具有变薄尖灭之势。

单工程矿体厚度1.04m~27.55m,平均7.31m,厚度变化系数115.83%,属厚度较稳定,矿体形态简单的矿体;矿体内单样金品位多在1.02g/t~2.54g/t间,单样最高
17.67g/t,单工程平均品位:1.00g/t~1.67g/t,矿体平均品位1.20g/t,品位变化系数61.73%,有用组分分布均匀。

含矿岩石主要为碎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少部分石英粉砂岩。

V3矿体:与V2矿体大致相间平行展布,赋存于F2断层北东段向北偏转之东侧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下段第一层顶部。

控制走向长252m,斜深100m~148m,出露宽度2.5m~17.5m。

矿体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南东,产状191°~290°∠33°~63°。

矿体两端已尖灭,矿体形态似层状、透镜状。

单工程矿体厚度1.03m~7.04m,平均3.36m,厚度变化系数75.77%,属厚度较稳定,矿体形态简单的矿体;矿体内单样金品位多在1.03g/t~1.90g/t间,单样最高4.97g/t,单工程平均品位:1.03g/t~1.64g/t,矿体平均品位1.37g/t,品位变化系数54.76%,有用组分分布均匀。

含矿岩石主要为碎裂石英粉砂岩。

3.2 矿石质量
矿石的矿物成分:经X射线衍射分析、磨制光薄片镜下观察和化学多元素分析,矿石中主要有自然元素、氧化物、硅酸盐、硫化物四类共10种矿物存在,其中自然金约0.2g/t,氧化物约61%,硅酸盐约36%,硫酸盐约2%,硫化物少量。

主要的矿石矿物为自然金。

主要的脉石矿物为石英和绢云母,次为高岭石。

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有:泥质结构、微晶结构、显微鳞片状结构、细砂结构、它形粒状结构、胶状结构、假象结构、蚀变粉砂结构。

构造:土块状构造、皮壳状构造、网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碎裂岩化构造。

4. 矿床成因
矿体主要分布在矿区F2断层破碎带内属沿层间构造裂隙充填产出,赋存于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下段(J2h1)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细砂岩、砂砾岩层间破碎带中。

近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碎裂岩化、褪色(泥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等。

根据矿体地质、矿化赋存规律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矿区金矿体赋存于层间破碎带内,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20万景洪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77~1979
[2]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云南省勐海县曼纳金矿开发前期勘查地质报告[R].2000
[3] 云南弘迪矿产资源有限公司.云南省勐海县南罕金矿(阶段性)普查报告[R].2009
[4] 云南六方矿业资源有限公司.云南省勐海县南罕金矿详查报告[R].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