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海洋生物变化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合集下载

海洋环境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海洋环境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海洋环境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占据地球表面的71%。

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海洋环境的状态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物种分布和数量产生重要影响,而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也反过来影响着海洋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海洋环境的化学性质对海洋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洋中的盐浓度、温度和pH值等参数都会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

例如,海洋中的浓盐水生物适应高盐环境,而浅海或河口地区的生物对低盐环境更适应。

同时,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海洋生物的活动和分布。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

此外,海水的pH值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珊瑚、贝类和其他钙质生物的生长和骨骼形成。

当海洋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可能对海洋生物造成毒害,甚至引发生态系统的崩溃。

其次,海洋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运作也有重要影响。

海洋环境中的潮汐、海流和海浪等物理过程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和栖息地选择。

例如,某些海洋生物会利用潮汐来觅食、繁殖或寻找栖息地。

海流则对海洋生物的种群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物种能够通过海流的带动在广阔的海域中迁徙,而另一些物种则受限于海流而分布范围狭窄。

此外,海浪的作用也可以改变海岸线的形态和生态系统的结构。

例如,大浪击打海岸可能导致海岸侵蚀,进而影响到栖息在海岸带的生物。

第三,海洋环境中的生物因子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洋生物间的相互作用、食物链和生态位等生态过程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海洋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包括捕食与被捕食、共生关系、竞争以及互相合作等。

食物链是海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重要途径,其中底层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量,然后依次被上层生物所摄取。

生态位则是不同物种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和角色。

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通过其特有的生态位使得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得以发挥,而且也维持着物种的多样性。

海洋生态学探索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

海洋生态学探索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

海洋生态学探索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海洋生态学是研究海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领域。

在这个学科中,人们探索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深入研究它们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相应的生物学和地球学过程。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和重要发现。

一、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1. 海洋向陆地的营养物质供应海洋中富含的养分,如氮、磷、硅等,通过物质循环流向陆地。

这些养分通过洋流、风等运输方式进入陆地,促进了陆地上植物生长,维持了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例如,许多国家的农业依赖于海洋供给的养分来提高作物产量。

2. 陆地向海洋的有机物输送陆地上的有机物质往往通过河流、潮汐等方式进入海洋。

这些有机物质不仅是海洋生物生存的重要营养源,也为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提供了基础。

同时,陆地带来的有机物质也会影响海洋水体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从而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

二、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相互联系1. 海洋生物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生物的迁徙和繁殖过程中可能会对陆地生物种群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季节性迁徙的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豹、海狮等,会在陆地上寻找繁殖和产仔的场所,这直接影响了陆地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 陆地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陆地上的人类活动、农业排放、工业废水等污染物质往往通过河流、潮汐等方式进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这些污染物质不仅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引发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失衡。

三、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1. 制定合理的海洋保护政策针对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各国需要制定相应的海洋保护政策。

这些政策应综合考虑海洋和陆地的生态需求,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过度捕捞和资源开发,维持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推动环境教育和公众意识的提高海洋生态学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交互作用的认识,培养公众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力。

海洋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与响应

海洋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与响应

海洋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与响应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与响应,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一、温度变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温度是海洋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水温上升,这对许多海洋生物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然而,海洋生物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以应对温度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1. 海洋生物的生理适应海洋生物通常具有良好的生理适应能力,能够在不同温度下存活和繁衍。

一些冷水鱼类如鳕鱼,通过具有特殊的体液调节机制,能够在低温环境下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而热带海洋生物则通过具有高效的热量辐射机制,以及适应高温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来应对高温环境。

2. 影响物种分布和迁徙温度的变化还会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和迁徙。

一些热带生物可能随着海水温度上升而向北迁移,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可能导致物种在某些地区的消失。

另一方面,一些冷水生物可能会受到暖水环境的冲击,导致其栖息地的缩小和数量的减少。

二、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导致海洋酸化的加剧。

海洋酸化指的是海水pH值的下降,这对许多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1. 钙质生物受损钙质生物如珊瑚、贝类和甲壳类动物对于适当的海洋pH值来说至关重要。

海洋酸化会降低海水中的碳酸根离子浓度,进而限制钙质生物的骨骼和壳体的形成。

这将影响海洋食物链的稳定性,对于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

2. 生态相互作用的改变海洋酸化也会改变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相互作用。

例如,一些鱼类和甲壳类动物对于珊瑚礁的迁移和定居具有重要影响。

而海洋酸化会干扰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海洋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1. 化学物质的积累海洋污染导致大量有毒化学物质的积累在海洋生物体内,如重金属、农药和塑料微粒等。

环境保护与海洋保护

环境保护与海洋保护

环境保护与海洋保护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海洋环境破坏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备受关注。

环境保护与海洋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与海洋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健康。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使得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关注。

环境的改变会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环境保护不仅关乎人类自身的利益,也是对未来世代的责任。

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退化等多个方面,而海洋保护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海洋保护的意义海洋是地球上占比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承载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许多重要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随着全球海洋污染、过渡捕捞、河口和海岸带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加剧,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海洋保护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

首先,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物种依赖于海洋环境存活和繁衍,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其次,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许多社会和文化活动也与海洋密切相关,海洋保护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三、环境保护与海洋保护的相互影响环境保护与海洋保护是相辅相成的。

环境保护涉及的问题也存在于海洋领域,包括水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同时,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全球环境的稳定密切相关。

海洋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调节气候,并为人类提供氧气。

因此,环境保护与海洋保护应当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和解决。

四、环境保护与海洋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提高: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培养社会各界的环保责任感。

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一、引言海洋占据着地球表面的70%,是地球生命的摇篮。

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干扰,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指海洋中各类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多样性库之一,其中包含了无数的物种,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型鲸鱼。

这些物种相互依赖,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首先,海洋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圈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使得海洋生态系统能够自我调节和回复。

例如,鲨鱼作为海洋食物链的顶端捕食者,控制着其他鱼类的数量,并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海洋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为全球数亿人提供着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此外,海洋中的生物还可用于药物研发、新材料开发等科学研究。

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不仅有助于保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可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危机与挑战然而,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与挑战。

过度捕捞是目前最大的威胁之一。

许多渔业资源已经过度开发,导致了许多物种的数量锐减甚至灭绝。

破坏性捕捞技术和非法捕捞行为加剧了这一问题。

另外,海洋污染也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废弃物、化学物质和农药的排放,导致了海洋水质的恶化,生物栖息地的破坏,从而使许多物种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气候变化也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海洋温度的变化、海洋酸化和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现象对珊瑚礁、浮游生物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措施保护和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是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关键。

首先,加强管理和监管措施。

各国应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制定合理的捕捞配额和禁渔期,限制捕捞工具的使用,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海洋与海洋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海洋与海洋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海洋与海洋生物间的相互关系1. 引言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近三分之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各种鱼类、无脊椎动物、海藻和浮游生物等。

海洋和海洋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海洋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性。

2. 海洋生物对海洋的影响海洋生物在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调节海洋物理化学环境以及促进营养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1 生物多样性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至关重要。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捕食、竞争和共生等方式,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网络。

例如,海洋中的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2.2 营养循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起着重要的营养循环作用。

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形成有机物质,为海洋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能量。

底栖生物则通过分解有机废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盐和营养物质,再次被浮游生物吸收利用。

这种营养循环过程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2.3 影响海洋物理化学环境海洋生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对海洋的温度、盐度、pH值等物理化学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大规模的珊瑚礁可以减少海洋的波浪和海浪,保护海岸线免受侵蚀。

另外,海洋中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了海水的酸化程度,对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3. 海洋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海洋对海洋生物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它们提供了生存空间、养分和保护。

3.1 提供生存空间海洋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不同深度和不同海域的海洋环境适合不同的生物生长和繁殖。

例如,珊瑚礁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

3.2 提供养分海洋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支持了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通过吸收光合作用所需的太阳能和二氧化碳,制造出有机物质和氧气,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能量来源。

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

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

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陆地和海洋是地球上两个重要的自然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种相互作用不仅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也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气候形成和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热体,它吸收和释放的热量对大气的温度分布和气候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海洋的温暖水汽蒸发到大气中,形成云层并降水,这直接影响着陆地上的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

同时,海洋表面的海流也会将热量和能量输送到不同地区,影响着气候的变化。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将温暖的水流向北极地区,使得北欧地区的气候相对较温暖。

其次,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库之一,各种海洋生物在其中繁衍生息。

而陆地上的河流和湖泊则将养分和水源输送到海洋中,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条件。

同时,陆地上的植被也受到海洋的影响。

海洋中的水汽通过大气层的运动和降水,为陆地上的植物提供了水分和养分,维持了陆地上的生态系统的稳定。

此外,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海洋是人类的重要资源库,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能源和原材料。

渔业、海洋石油开发和海洋旅游等产业都依赖于海洋资源的丰富和可持续利用。

同时,海洋还承担着调节气候和吸收二氧化碳等重要功能,对人类的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而陆地上的农业、林业和城市建设等活动也会对海洋产生影响,如农业化肥和城市污水的排放可能导致海洋污染和富营养化等问题。

综上所述,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热量和能量的交换、水循环和物质的输送,相互影响和调节着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活。

在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护和维护它们的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只有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陆地和海洋资源,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生命进化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核心。

生物与环境之间不仅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而且二者之间还形成了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共生共存的关系。

本文将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调节三个方面来探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对于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

适应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改变的过程。

在不同的环境中,生物通过遗传和进化来改变体型、生理结构和行为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

以鸟类为例,它们在适应空中生活的过程中,进化出了轻巧的体型、较大的翅膀和空气动力学的形状,使得它们能够在空中自由飞行。

而对于栖息在不同水域的鱼类来说,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鳞片和鳍,以适应不同的水流和水温条件。

这些适应性特征使得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并生存于特定的环境中。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相对应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域、土壤等,它们对生物的分布、生长、繁殖和存活都起到重要的影响。

首先,环境的气候条件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极地地区的极寒环境和高温沙漠地区的酷热环境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都是极其恶劣和不适宜的。

只有少数特殊的生物能够适应并在这种极端环境下生存下去。

其次,环境的水资源和土壤质量也对生物的生态适应产生着重要影响。

河流湖泊的水质污染、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等都会直接影响到生物的生长和进化。

例如,水体中的毒性物质会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繁殖能力和生存环境,土壤中的养分供给不足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限,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调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来实现相对稳定的进化和发展。

例如,生物通过自身的生态位和行为来改变环境,同时环境也通过资源和选择机制来干预和影响生物的分布和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海洋生物变化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者:胡志鹏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摘要:本文对海洋生物与海洋污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其中包括污染物的海洋生物学过程、海洋生物对污染物分布和归宿的作用以及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等.此外,作者还就知何保护海洋环境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我们时常在说我们人类的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比如我们的工厂直接排放的污水,比如我们的轮船所泄露的原油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再比如我们的对海底资源的开采业造成了很多的环境破坏。

海洋的环境破坏会对生物的数量造成一定损伤,但是,这些都是直接的影响,我同时还对海洋的生物进行了捕杀和狩猎,那么海洋生物的数量锐减和种群环境失衡会不会反过来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呢?海洋对人类现代经济的发展和满足人们的福利需要方面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海洋开发热潮也日益高涨.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因此,开发海洋就必须保护海洋,开展海洋生物与海洋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调查与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其成果不仅能为海洋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可为其未来作出有效的预报服务.本文就海洋生物和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作一概述,为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参考.1.1污染物的海洋生物学过程海洋生物对污染物的首要作用是摄取,包括吸附和吸收两种情况.吸附是物质结合于体表细胞壁的过程,既有可逆的物理吸附,也有可逆性较小的化学吸附.吸收则是污染物穿过体表(通过鳃、消化道的壁)进入体内,主动或被动地转移(经血液、血淋巴的循环)到其它组织和器官的作用.生物通过被动机制吸附并结合于细胞表面的金属量,比通过代谢或依靠能量作用所吸收的金属量少得多.吸附污染物的多少,与生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比例有关,个体小的生物如浮游植物比表面较大、代谢率高、吸附量也多,而且在较短时间内(从几分钟到几小时)即可达到平衡,浮游动物的平衡时间也较短(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一般每单位时间内污染物的穿透量是表面吸附量的函数.生物的生理状况、生活周期、摄饵习性和种群密度等对吸附作用会产生显着影响.如活的比死的刚毛藻能更有效地吸附甲基汞、生物种群密度大吸附量就相对的少.水的pH值、硬度、温度、盐度、水中通气情况、生长调节物质、有机物、污染物在海洋中的第二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是积累,它取决于生物对污染物的同化效率、浓缩程度、急性或慢性污染作用等因素.例如,短期严重污染时,污染物的浓度较大,从水中浓缩是积累的主要途径,这在低营养阶层的生物特别明显,如聚球藻对金属的积累24小时就可达到平衡,并且其积累程度与溶解的金属浓度成比例.如果是长期轻度污染,则摄饵是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的基本途径,特别是处于营养级顶端的海洋生物,污染物沿食物链转移占绝对优势,如海鸟对DDT的积累等.不同生物对污染物的浓缩程度不同,如贻贝和多毛类浓缩多氯联苯的系数分别为390和3830.浓缩系数受脂肪含量的影响,而且一年中不同时期的浓缩系数也有很大差别.有的生物浓缩污染物的系数很高,如挠足类、鱼类和裸鳃类软体动物浓缩磷的系数分别为2.4lX链中逐级减少的情况,例如砷在藻类、螺和绘鱼中的含量分别为119.1、39.1和1.13群2,/9。

污染物在海洋中第三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是向体内各器官的转移分布.由子生物内环境的特点及代谢的变化,各种污染物在体内的分布并不一样.例如,对脂类有较强亲和力的有机氯,主要贮存于脂肪组织中,铜和汞主要与蛋白质的琉基结合,锌和锡主要与亚胺哇结合,钻的结合则与氨基酸有关,这些物质在软组织中较多,钙和铭主要积累在海洋动物的骨骼或介壳中.污染物在体内的分布变化,反映了生物对污染物的代谢和转移情况,可用作评价环境污染变化的依据.例如,当汞主要分布在鱼的肝和肾中时,表明水体正在受到汞的污染,若发现肌肉中汞的含量较高时,表示水体中汞的污染已减轻,鱼在不断地把汞排出体外.污染物在体内各器官的分布,还因生物种类不同而异.例如,铅在加州海狮、紫贻贝、巨鳌虾和沙蚕中分别分布于骨骼、肾、鳃和表皮中,这种情况对水产品的加工利用具有参考。

1.2海洋生物对污染物分布和归宿的作用海洋生物对污染物分布和归宿的反馈作用,包括生物之间、生物和水与碎屑(含溶解性有机物)之间的物质交换及一定水平或垂直距离上的载带.生物对污染物转移与解毒的机理本质上决定于能量,但有时这种过程可因纯粹物理的或化学的过程而促进或加强,如股流扩散、潮汐交换、海流运动或溶解、络合、沉降等,从而使生物学过程转移和搬运污染物的速度与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速度不相上下,构成了海洋中的一个快速运转系统.(一)生物运动对污染物的转移生物主动或被动地水平运动,可把污染物载带到很远的地方,有的长达数千公里,如鱼类的徊游、海鸟的迁徙或人类对海洋生物的捕捞等.这种搬运对半衰期长的污染物很重要,估计以这种方式搬运的生物量每年可达60xlo7t.被污染的浮游生物在海区可漂移一定的距离,马尾藻和水母还能远距离地载带污染物海洋生物的垂直游动,可从每天的数米(浮游植物的沉降速度)到达千米的深度(深海鱼类的徊游)运4000一5000m,底栖动物的幼体也能垂直弥散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食物链甚至可向下搬游泳力强的生物如乌贼,既能远距离游动,又能垂直下游到很深的水域,这类生物转移污染物的潜力也不能忽视.(二)食物链传递对污染物的转移食物链传递是污染物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海洋生物经滤食或捕食摄饵的逐级作用,可将污染物高度地浓缩于最高食性层次的生物中.如大家熟知的例子,美国长岛河口区水中DDT的浓度为..Oo005mg/L,浮游生物的含量为0.04mg/kg,经食物链了个营养级的递增,到最高食性层次鸥鸟时的含量达75.5mg/kg,相当于水中浓度的151万倍.一些食腐的和深海悬浮索饵的动物、深海底栖鱼类和底栖动物的幼体,都能把污染物载带到上层水域或转移到较高层次的食物链,因此对污染物的再分布起了重要作用.(三)生物沉积对污染物的转移生物沉积作用对污染物的转移也有很大的影响.摄食粪粒和沉积碎屑的底栖动物,可将浓缩了的各种污染物经排粪、蜕皮、产卵、分泌粘液和足丝分泌等排出体外.另外,生源性颗粒、细胞或碎屑的溶解渗出和尸体的自溶作用等释放的污染物,通过沉积作用也能转移到很深的水域,从而促进了污染物在底栖边界层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沉降中的生源性颗粒和碎屑,还能把多种污染物不断地释放到各水层中,进一步扩大污染的范围.上述诸因素的重要性决定于生源性颗粒和碎屑的产生率、沉降率和污染物的浓度等.3期王明俊: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质量I(四)微生物降解对污染物的转移海洋生物转移污染物的又一重要方式,是通过水域中特别是沉积物中微生物的降解使污染物的毒性降低、污染程度减弱变成无毒或消失的自净作用,加速了这些物质在环境中的再循环和再矿化,这是因为微生物具有高效的分解有机物或转化重金属化合物的酶系.例如,沉积物中的微生物是促使汞甲基化的主要原因;氧化菌能造成硫化氢的还原环境,从而影响了沉积物缔合元素的迁移和分布.微生物在需氧条件下可降解氯化烃类如艾氏剂、狄氏剂和异狄氏剂.许多细菌、酵母和霉菌能降解石油烃类.另外,沉积颗粒上的微生物群体,有可能充当污染物的载体而进入以颗粒物为饵料的生物(滤食性动物)及摄食它们的动物所组成的食物链中,因此起了参与食物链传递转移污染物的作用.而在这些动物的粪便中同样含有载带污染物的大量微生物,通过动物的排粪,可以又进一步稀释和转移污染物.1.3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海洋中的污染物,主要分为悬浮固态的营养物和天然有机物,包括氨和其它的天然需氧物质及热排放物,它们大量地通过生态系天然循环,容易降解;其次是生物性污染物(包括细菌和病毒),它们在环境中具有中等的稳定性,第三类是重金属,它们以比天然系统高得多的浓度出现,对降解非常稳定;第四类是毒性化学物质,包括许多合成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它们能损害遗传功能,使生物致病、致癌、致畸,具有潜在的危险.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多种多样,其致毒的机制也比较复杂,这里仅从几个主要方面加以简介.污染对海洋生物生化代谢的影响(二)污染对海洋生物生理行为的影响,粘附在鱼鳃粘膜上的油可使鱼呼吸困难,失去生理平衡,甚至窒息而死.海洋生物可通过吞水(如鱼类)或摄饵把石油留存在肠道内,从而使动物麻醉或使其细胞坏死.低沸点的石油饱和烃,能干扰、麻痹和损害动物的运动与定位神经,于枢及化学感受器,破坏生物的趋化性与化学通讯机能,改变水生生物的徊游路线,严重影响生物的索饵、聚群、求偶、产卵、避敌等行为.如海水中原油浓度为0.2Tmg/L时,24h即能毒害黄道蟹触角的化学感受作用,一影响其摄饵..污染可增加动物的能量消耗,使耗氧量、摄饵量和排泄作用发生屏常,例52海洋环境科学7卷如,0.1一50mg/L的狄氏剂就使招潮蟹难以适应环境.(三)污染对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超过闭值的重金属使浮游植物的细胞分裂速率降低或膨胀破裂,改变色素体颜色.据调查,海洋微表层中重金属的浓度比下层水要高1D一100倍,由于抑制了细菌的繁殖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了海洋基础生产力,进而减少了动物的饵料来源.0.06雌/L的甲基汞能抑制小球藻的生长,60mg/L的无机铝能造成亚心形扁藻死亡.污染使藻类种的多样性大为减少,阻止了优势种的形成.油浓度为10mg/L时,就会使幼鱼、幼虾的血液循环受阻,发育异常.此外,由于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不当,导致海流、盐度、底质和饵料浮游生物等改变,破坏了海洋生物的养殖场、产卵场,对海洋水产业影响极大.如美国的墨西哥湾就因此造成高盐度的海水入侵牡砺养殖场,破坏了半咸水的产卵场.又因牡砺幼虫被掠食和发生病害,产量逐年下降,1972年的平均亩产仅为1945年的10形.因此,海洋污染给海洋生物资源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潜在危害.(四)污染对海产品食用价值的影响水中含油浓度为0.01mg/L时,海洋生物在24h即可沾上油味,通过鳃粘膜侵入体内,再经血液循环迅速扩散到全身.海水中含油浓度为..lmg/L时,鱼、贝类在2一3h内就发臭,因此降低了食用价值,减少了海产品的销售量.1983年福建泪州湾建立拆船厂后,排出的大量油污使周围海水的含油量远远超过国家标准,甚至达百倍以上,养殖的海带、紫菜因有强烈异味难以出售,使惠安县的水产养殖业受到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沿海已建有近300个拆船厂(点),如不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将使沿海养殖业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海洋生物积累酚类也会产生不良气味.此外,牡砺因铜和锌的污染而呈绿色并有铜绿味,食后引起腹泻,因而降低了商品价值.海水中铜和锌的浓度分别为0.D2一D.lmg/L和0.1一0.4mg/L时,就足以使牡砺着绿色,这种牡砺肉铜和锌的含量比正常牡蝠高10到20倍,而且铜和锌共同作用时有毒性增强的效应.2.1生物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一)生物运动对污染物的转移生物主动或被动地水平运动,可把污染物载带到很远的地方,有的长达数千公里,如鱼类的徊游、海鸟的迁徙或人类对海洋生物的捕捞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